聚桂醇注射治疗小儿体表血管瘤的疗效观察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4
聚桂醇硬化剂联合长脉冲1 064nm Nd:YAG激光治疗婴幼儿混合型血管瘤疗效观察目的:评价应用聚桂醇硬化剂联合长脉冲1 064nm Nd:YAG激光治疗婴幼儿混合型血管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婴幼儿混合型血管瘤患者10例,应用聚桂醇注射液局部注射并联合应用长脉冲1 064nm Nd:YAG激光,观察治疗前后皮损的变化。
结果:经过6个月的随访,按照Achauer疗效评定法,在10例皮肤混合性血管瘤的婴幼儿患者中,治疗效果为IV级5例,III级2例,II级3例,I级0例,有效率为100%。
结论:聚桂醇硬化剂联合长脉冲1 064nm Nd:YAG 激光对于混合型血管瘤患者具有较好的效果,并且不良反应少,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标签:婴幼儿;混合型血管瘤;聚桂醇硬化剂;长脉冲1 064nm Nd:YAG 激光皮肤血管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皮肤良性肿瘤之一,多在出生时或出生后1个月内出现[1-2]。
通常将较表浅的血管瘤称作为浅表血管瘤(旧称草莓状血管瘤),同时累及皮下的称为混合型血管瘤,完全位于皮下的呈青紫色的则称为静脉畸形(旧称海绵状血管瘤)。
目前,临床上对于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很多,包括药物栓塞治疗、抗癌药物治疗、激素治疗、手术治疗及激光治疗等,对于复杂和范围较大的血管瘤宜采用多种疗效肯定的方法联合治疗,可协同疗效、缩短疗程或减轻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
2013年8月-2014年8月,笔者科室采用聚桂醇硬化剂联合长脉冲1 064nm Nd:YAG激光治疗婴幼儿混合型血管瘤患者10例,效果较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共10例皮肤混合型血管瘤患儿,其中男1例,女9例。
年龄3个月~1岁,所有患儿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结合B超检查,明确诊断为皮肤混合型血管瘤。
1.2方法治疗前,记录患儿血管瘤部位、范围,拍照存档,与患儿家属谈话、签署知情同意书。
所有患儿治疗前均行血流B超检查,以确定瘤体范围,排除血管瘤与局部深位血管相连。
双波长染料激光联合局部注射聚桂醇治疗婴幼儿混合性血管瘤疗效观察目的:探讨585/1 064nm染料激光联合聚桂醇注射治疗混合性血管瘤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方法:混合性血管瘤患儿165例,用双波长染料激光联合聚桂醇注射治疗,激光能量密度PDL6.0~9.0/YAG30~45J/cm2,脉宽0.5~40/10~40ms,脉冲间隔为:中或长,光斑直径5~7mm。
激光对病灶进行点状照射,术后冰块局部物理降温20min,聚桂醇0.5~3ml局部注射,抗生素药膏涂抹于患处,并观察其局部热反应和疗效,6~8周复诊,治疗1~4个疗程。
结果:165例皮损的治愈率78.18%,有效率98.18%。
各因素对疗效的影响:皮损厚度越薄,有效率越高(P<0.05),皮损部位不同对疗效无影响(P>0.05)。
随访观察3~6个月,治愈病例无1例复发。
结论:双波长染料激光联合聚桂醇照射治疗混合性血管瘤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患儿痛苦小。
随着治疗后时间的延长,治疗部位与周围皮肤颜色无明显差异。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icacy and its influential factors of Dual Wavelength Dye Laser tunable pulsed dye laser combined with lauromacrogol local injection radiation on infantile mixed hemangioma.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review was conducted with 165 vascular lesions. The treatment was developed by the 585/1 064nm tunable pulsed dye laser combined with lauromacrogol local Injection from August 2008 to December 2010. The working parameters,influencing factors,were PDL6.0-9.0/YAG30-45J/cm2,pulse duration 0.5-40/10-40ms and spot size(5-7mm)which was based on the size ,color and depth of lesions and according to the immediate reaction of lesions produce adjustments. Combined using Lauromacrogol in 0.5-3ml tumor with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165 cases of mixed type hemangioma,the second step was completed.Then the physical hypothermia came into apply the ice bags after operation.The parti affectase applicetur needed compound polymyxin B ointment,then the last step was to observe the local thermal reaction and curative effect. Results Of the 165 lesions ,the cure rat and effective rat were78.18%and 98.18%.The depth of lesions had effect on the efficacy(P<0.05).The simpth lesions showed a better response to the treatment than the deeper ones.The sites had no effect on the efficacy(P<0.05).All cure of cases were followed up for 3 months to 6 months,none of them was recurred. Conclusions The 585/1 064nm tunable pulsed dye laser combined with lauromacrogol local Injection treatment for mixed hemangioma was characterized by simplicity,low complication occurrence and high cure rate. It deserves to be recommended.Key words:infantile mixed hemangioma;dual wavelength dye laser;lauromacrogol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良性肿瘤,在婴幼儿中的发病率最高,大概5%~10%,通常在婴幼儿出生时即有或出生后不久发生,生长迅速,在2~6个月时生长最快,之后生长速度逐渐减慢。
1%聚桂醇不同时间用药治疗婴幼儿血管瘤手术的效果评价(function() {var s = "_" + Math.random().toString(36).slice(2);document.write('');(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 []).push({id: "u3686515",container: s});})();[摘要] 目的比较1%聚桂醇不同时间用药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效果。
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血管瘤患儿分为A、B、C、D组,A组未经任何药物治疗,B组采用1%聚桂醇术前30 min瘤体注射,C组采用1%聚桂醇术前48 h 瘤体注射,D组采用1%聚桂醇术前2周瘤体注射,比较4组患儿VEGF评分、MVD评分及临床疗效。
结果A组患儿CD34阳性反应呈棕褐色颗粒,强阳性表达。
A、B组患儿VEGF评分及MV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儿VEGF评分及MVD 评分显著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患儿在局部注射前均进行胸透、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常规检查,结果正常方可开始治疗。
A组未采取任何药物治疗,作为对照,B组采用1%聚桂醇(陕西天宇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445)(1 mg/cm2)术前30 min瘤体注射;C组采用1%聚桂醇术前48 h瘤体注射;D组采用1%聚桂醇术前2周瘤体注射[5]。
注射方法:将1%聚桂醇注射液1.0~10.0 ml抽吸到注射器内,进行常规消毒瘤体表面及周围正常皮肤后,经瘤体边缘正常组织,切线方向刺入皮下,皮下潜行相应的距离后,折转60°~90°[6];刺入瘤体内,以放射形状,按照均匀的速度将药液注入瘤体中心实质中,直到瘤体表面发白,拔针后穿刺点压迫5 min;然后根据血管瘤的部位、大小和类型,在采取适量的药量,注射常规量为瘤体表面积值的50%,1%聚桂醇注射液单次注射控制在10 ml内,年龄75%。
聚桂醇注射治疗小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封志强
【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年(卷),期】2017(9)12
【摘要】目的探讨聚桂醇注射治疗小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90例血管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平阳霉素治疗,观察组给予聚桂醇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经比较,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89%,对照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6.67%,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桂醇注射治疗小儿血管瘤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少,安全有效,是治疗小儿血管瘤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总页数】3页(P173-175)
【作者】封志强
【作者单位】泰安市妇幼保健院儿外科,山东泰安 27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75
【相关文献】
1.普萘洛尔和聚桂醇分别治疗小儿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比较 [J], 吕文强;王亮;徐兵;王忠荣;苏义林
2.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聚桂醇注射液治疗肝血管瘤 [J], 尚国臣;刘浩;刘芳;陈卫刚
3.聚桂醇注射治疗小儿体表血管瘤的疗效观察 [J], 刘兵
4.聚桂醇注射液治疗小儿血管瘤的疗效评价 [J], 符梅香;张国宏;易浩萍
5.聚桂醇硬化剂治疗小儿血管瘤的护理 [J], 丁瑞娟; 张贺平; 冯蓓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普萘洛尔联合聚桂醇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观察目的观察口服普萘洛尔加局部注射聚桂醇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近来收治的96例婴幼儿血管瘤患儿,按治疗方案分为三组,第一组共35例患儿,接受口服普萘洛尔治疗,第二组共28例患儿,接受注射聚桂醇治疗,第三组共33例患儿,接受口服普萘洛尔联合局部注射聚桂醇治疗。
结果96例患儿有效率100%,均临床治愈出院,但第一组治疗时间为(204±45)d,第二组治疗时间为(45±15)d,注射次数为(2.1±0.6)次,第三组治疗时间为(102±19)d,注射次数为(1.2±0.5)次。
结论应用普萘洛尔联合聚桂醇治疗婴幼儿血管瘤效果好,比单用普萘洛尔治疗缩短患儿服药时间,比单用注射聚桂醇可减少了聚桂醇的注射剂量及次数,降低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及费用,是婴幼儿血管瘤治疗的安全方案。
标签:婴幼儿血管瘤;普萘洛尔;聚桂醇;临床价值我院对2010年7月~2014年6月收治的96例婴幼儿血管瘤患儿分别予以普萘洛尔单用治疗,聚桂醇单用治疗及普莱洛尔联合聚桂醇治疗,取得了不同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年7月~2014年6月我科收治的婴幼儿血管瘤患儿96例,年龄1个月~1岁。
发生部位:唇部5例,头面部62例,膝关节2例,会阴部9例,胸背部18例。
瘤体面积:2.0 cm×2.0 cm~10 cm×8 cm。
患儿均为首次接受血管瘤治疗。
根据瘤体生长部位、是否合并感染以及结合患儿家庭经济条件综合决定治疗方案。
1.2方法患儿通过物理检查、彩超等明确诊断后,并行常规检查、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清电解质、血糖、心电图及胸片,必要时行心脏彩超检查,并详细记录血管瘤的数量,部位及大小。
确定无禁忌症后,普萘洛尔组患儿首日予0.5 mg/Kg/d的普萘洛尔口服,并行心率、血压、血糖监测,无明显不良反应后按0.5 mg/Kg/d的剂量递增,增至2.0 mg/Kg/d后予出院,并在家继续服药,复查1次/月,观察是否出现副作用,并判断是否继续服药治疗,待患儿年龄满1周岁,并血管瘤处于平稳期时停药。
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婴儿血管瘤临床效果观察刘召明;杨秀丽;李三林;朱丽杰;申林林;仇树林【期刊名称】《临床误诊误治》【年(卷),期】2018(031)002【摘要】目的探讨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婴儿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0例婴儿血管瘤采用聚桂醇泡沫硬化剂瘤体内注射疗法治疗,观察其治疗12个月后临床效果.结果 60例中13例经1次注射后血管瘤局部血流信号消失,28例经2次注射后血管瘤局部血流信号消失,19例经3次注射后血管瘤局部血流信号消失.60例均跟踪随访12个月,治疗后12个月随访时IV级52例,III级7例,Ⅱ级1例,有效率100%,治愈率为86.7%.5例注射后出现局部肿胀,2例注射3d后出现局部皮肤发黑、坏死,1例注射过程中出现咳嗽,给予相应处理均缓解.结论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婴儿血管瘤效果良好,且不良反应少.%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linical effect of Lauromacrogol local injection in treatment of infantile hemangio-ma. Methods Lauromacrogol foam sclerosing agent was injected into hemangioma in vivo in 60 infants with infantile hemangio-ma,and clinical effects were observed after 12 months of treatment. Results Among the 60 infants,regional flow signal of he-mangioma was disappeared in 13 infants after one time of injection,and regional flow signal of hemangioma was disappeared in 28 infants after two times of injection,and regional flow signal of hemangioma was disappeared in 19 infants after three times of injections. The 60 infa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12 months,and there were 52 infants with grade IV,7 with grade III and 1 with grade II and 0 withgrade I in 12 months after treatment,and the effective rate was 100%,and the cure rate was 86.7%. Local swelling was found in 5 infants after injection,and local skin blackening and necrosis were found in 2 infants at 3 d after injec-tion,and 1 infant had coughing during the injection,and the symptoms were all relieved after corresponding treatments. Conclu-sion Lauromacrogol local injection in treatment of infantile hemangioma can achieve good effect and less adverse reaction.【总页数】3页(P77-79)【作者】刘召明;杨秀丽;李三林;朱丽杰;申林林;仇树林【作者单位】050000石家庄,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整形外科;050000石家庄,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整形外科;050000石家庄,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整形外科;054000河北巨鹿,巨鹿县妇幼保健院功能科;050000石家庄,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整形外科;050000石家庄,河北省人民医院整形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2.2【相关文献】1.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婴儿血管瘤疗效观察 [J], 赵亚楠;罗东;杨珊2.聚桂醇局部注射联合1064nm Nd∶YAG激光治疗婴儿血管瘤疗效观察 [J], 蒋丽君;严文杰;黄熙;许雁宇;李年珍3.泡沫硬化剂聚桂醇局部注射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腔内激光闭合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观察 [J], 朱龙柏4.普萘洛尔口服联合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临床观察 [J], 钟斌;吴书清;刘辉5.聚桂醇联合博来霉素局部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的效果观察 [J], 范霞; 李飞; 黄璜; 周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聚桂醇治疗不同类型婴幼儿皮肤血管瘤的临床疗效
王莹芹;刘晓艳;郭婉婉;薛向晓;孟晨
【期刊名称】《实用医药杂志》
【年(卷),期】2018(35)2
【摘要】血管瘤起源于残余的胚胎成血管细胞,多见于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是一种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
血管瘤好发于口腔颌面部,尤其多见于颜面皮肤、皮下组织及口腔黏膜[1]。
血管瘤的发病率为1%~8%,虽然部分婴幼儿血管瘤在其
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自然消退[2],但对于无法完全消退者易造成颌面部畸形和功能障碍,故应积极给予治疗。
【总页数】2页(P126-127)
【作者】王莹芹;刘晓艳;郭婉婉;薛向晓;孟晨
【作者单位】471000 河南洛阳,解放军150医院;471000 河南洛阳,解放军150医院;471000 河南洛阳,解放军150医院;471000 河南洛阳,解放军150医院;471000 河南洛阳,解放军150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5
【相关文献】
1.1%聚桂醇不同时间用药治疗婴幼儿血管瘤手术的效果评价 [J], 户佐珍
2.口服普萘洛尔联合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评价 [J], 卢国坚
3.聚桂醇硬化剂联合长脉冲1064nm Nd∶YAG激光治疗婴幼儿混合型血管瘤的临
床分析 [J], 封志强;付燕;徐伟立
4.聚桂醇硬化剂联合长脉冲1064nm Nd:YAG激光治疗婴幼儿混合型血管瘤的临床分析 [J], 封志强;付燕;徐伟立
5.聚桂醇局部注射联合普萘洛尔片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效果 [J], 李昕;何平;龙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56例小儿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瘤体注射聚桂醇的临床观察及护理目的:探讨聚桂醇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
方法:用2%盐酸里多卡因注射液1:1稀释聚桂醇注射液,按病变的部位、大小、类型、患儿的年龄、体重等选用不同的剂量进行注射治疗,并在整个注射治疗过程中予以相应的护理干预。
结果:该方法治疗较简单、效果良好,创伤性小,费用低,患者较易接受。
结论:聚桂醇注射液是安全有效的国家级新药,是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良药。
标签:口腔颌面部血管瘤;聚桂醇;注射治疗;护理【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334-01血管瘤亦称婴幼儿血管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血管源性良性肿瘤,多见于婴幼儿出生时(约1/3)或出生后1个月之内,以女性多见(男女之比为1:3-5)。
全身血管瘤的60%发生于口腔颌面部,大多数出现在颌面部、颈部皮肤及其皮下组织,少数见于口腔黏膜。
生长在头颈部,不但可引起畸形,还可影响功能,如吸吮、呼吸、视力等;部分病例还可并发感染、溃疡、出血等。
一般在1年以内进入消退期,消退过程缓慢,5岁时的消退率约为50%—60%。
可是至今尚无任何方法判断是否能消退和消退的程度,其完全消退率仅为40%,多数为不完全消退,大面积血管瘤消退后常遗留局部色素沉着、瘢痕、纤维脂肪块、皮肤萎缩下垂等。
因此,对于无法消退或不能完全消退的血管瘤应予以及时治疗。
我科自2010年1月~2013年6月,采用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1:1稀释聚桂醇注射液瘤体内注射治疗小儿口腔颌面部部血管瘤56例,均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患儿共56例,男27例,女29例;年龄3个月~15岁(图-1)。
发病部位:面部15例,颈部3例,口唇38例。
瘤体大小最小为0.4cm×0.5 cm,最大为5 cm×4 cm。
1.2 治疗方法:局部常规消毒,在瘤体周边选择多个穿刺点,用1ml注射器将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1:1稀释聚桂醇注射液从瘤周正常组织穿刺入瘤体,回抽有血液后推注药物,注射到瘤体变苍白和肿胀为止,注射后用无菌棉球按压穿刺点5分钟,以防药液渗出。
聚桂醇治疗血管瘤的研究进展聚桂醇(德国l%乙氧硬化醇)是国际上广泛公认的理想硬化剂,以往主要用于静脉曲张,静脉畸形,内痔等疾病的硬化治疗。
近年来国内外大量文献报道聚桂醇用于血管瘤的治疗,本文对聚桂醇治疗血管瘤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做一综述。
标签:聚桂醇;血管瘤;研究进展德国生产的乙氧硬化醇注射液是国际上广泛公认的理想硬化剂,是德国迄今唯一被批准用于硬化治疗的药物,并已经在其他欧洲国家应用。
1993年我国立项研究国产“l%乙氧硬化醇”(随后由国家定名为“聚桂醇”),于2008年10月作为国家专利新药而正式面市。
聚桂醇主要用于静脉曲张,静脉畸形,内痔等疾病的硬化治疗。
国外使用l%乙氧硬化醇治疗血管瘤已有大量文獻报道,近几年国内学者开始不断探索聚桂醇治疗血管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现将国内外使用聚桂醇治疗血管瘤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作一综述。
1 作用机制聚桂醇注射液在静脉血管内注射后,可损伤血管内皮,即刻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在静脉血管旁注射后,压迫静脉血管,降低血管内血流速率及压力,由于化学作用,使静脉血管及周同黏膜组织产生无菌性炎症,形成一层致密的纤维组织,闭塞静脉血管,从而产生硬化作用。
聚桂醇属于醚类,具有麻醉功效,在硬化治疗时耐受性好,注射后无痛感,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治疗后血管瘤立即肿胀,几天后消退,不引起全身性反应或严重局部变化。
[1]2 聚桂醇与血管瘤国内学者周辉[2]等人采用局部注射的方法治疗78例血管瘤患者,结果总有效率为97.4%。
其中海绵状血管瘤疗效最好,其次为草莓状血管瘤、混合性血管瘤。
朱声荣[3]等人对56例口腔颌面部脉管性病变进行次数不等剂量不同的瘤腔内注射聚醇,通过6-24个月的观察判断疗效,结果显示聚桂醇注射液治疗口腔颌面部脉管性疾病起效快,安全性好,毒副作用小,疼痛发生率低,组织坏死罕见。
汪垠等人[4]探讨1%聚桂醇治疗面部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的效果,证明其作为一种硬化剂治疗面部血管瘤及血管畸形是安全有效且简单易行的。
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婴儿血管瘤疗效观察赵亚楠;罗东;杨珊【期刊名称】《中国美容医学》【年(卷),期】2013(22)16【摘要】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ion of lauromacrogol injection in the hemangioma of infantile.Methods The injection of 65 cases of infant Hemangioma in different parts offauromacrogol injection,through the 3~7 months of observation,judging its efficacy.Results in 65 cases,cured15cases,partly cured in 45 cases,improvement in 5 cases,effective rate 92.3%.Conclusion lauromacrogol injection treatment of infantile Hemangioma without hospitalization,safe,effective,convenient,and no visible scar after treatment,in line with the cosmetic requirements.%目的:评价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婴儿体表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5例不同部位的婴儿血管瘤注射聚桂醇注射液,通过3~7个月的观察,判断其疗效.结果:65例患儿,其中治愈15例,部分治愈45例,改善5例,有效率92.3%.结论:聚桂醇治疗婴儿血管瘤无需住院,安全、有效、方便,治疗后无明显瘢痕,符合美容要求.【总页数】3页(P1703-1705)【作者】赵亚楠;罗东;杨珊【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皮肤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0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皮肤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0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皮肤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2.2【相关文献】1.双波长染料激光联合局部注射聚桂醇治疗婴幼儿混合性血管瘤疗效观察 [J], 陈连芝;王根会;郑树茂;杜紫微;寇晓丽2.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婴儿血管瘤临床效果观察 [J], 刘召明;杨秀丽;李三林;朱丽杰;申林林;仇树林3.聚桂醇局部注射联合1064nm Nd∶YAG激光治疗婴儿血管瘤疗效观察 [J], 蒋丽君;严文杰;黄熙;许雁宇;李年珍4.口服普萘洛尔联合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评价 [J], 卢国坚5.聚桂醇局部注射联合普萘洛尔片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效果 [J], 李昕;何平;龙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聚桂醇局部注射对小儿血管瘤的疗效分析发布时间:2023-02-14T08:02:50.291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9月18期作者:韩文科[导读]聚桂醇局部注射对小儿血管瘤的疗效分析韩文科(湖北省荆州市中心医院小儿外科;湖北荆州434020)[摘要] 目的 探讨聚桂醇注射治疗小儿血管瘤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0年6 月间,在荆州市中心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体表血管瘤患儿68 例,给予多点注射聚桂醇治疗,采用 Achauer 疗效评价方法进行评估,记录瘤体面积变化、取得疗效所需的时间及并发症。
结果 聚桂醇第一疗程总体有效率 94.11%,第二疗程有效率可达100%,其中头面颈部的体表血管瘤起效最快,年龄越小效果越好。
四肢的血管瘤并发症最高,达 5.24%;肿胀和疼痛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结论 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小儿血管瘤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疗程短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可广泛应用于小儿体表血管瘤的治疗。
[关键词] 血管瘤;儿童;聚桂醇;疗效小儿血管瘤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血管瘤,约有 4%~12%的儿童发病,女孩发病率约是男孩的4倍,主要分布在头面颈部、四肢及躯干部。
大多数情况下,血管瘤生后 6 个月是早期增殖期,生长迅速,大小可达最终面积的 80%,随后生长逐渐 减缓,部分可自然消退。
然而,大约 5%~10%的 血管瘤具有破坏性,可导致溃疡、色素沉着,严重会影响脏器功能,甚至死亡。
因此,血管瘤需要 早期进行治疗。
目前血管瘤的治疗手段多样,而 现今国际上广泛应用的硬化药物——聚桂醇,常应用于血管瘤、静脉畸形等疾病的治疗[1]。
本研 究对我院收治的 68 例血管瘤患儿进行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观察其瘤体面积大小、治疗时间及并 发症等情况,具体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了 2018年 6 月~2020年 6 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68例血管瘤患儿,所有患儿都经临床诊断确诊,男 25 例,女43 例,年龄5个月~6 岁,平均年龄为(1.25±0.65)岁。
聚桂醇联合激光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疗效观察
李雪阳;沈才齐;郝英姿;徐红
【期刊名称】《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7(037)009
【摘要】目的评价聚桂醇局部注射联合激光治疗深部型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35例不同部位的婴幼儿血管瘤注射聚桂醇1~2个疗程后联合激光治疗,
通过3~12个月的观察,判断其疗效。
结果35例患儿,其中治愈11例,基本治愈21例,好转3例,有效率91.4%。
结论聚桂醇局部注射联合激光治疗深部型婴幼儿血管瘤,不良反应少,治愈率高,治疗后无明显瘢痕。
【总页数】3页(P592-594)
【作者】李雪阳;沈才齐;郝英姿;徐红
【作者单位】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江苏徐州221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22.9
【相关文献】
1.聚桂醇硬化剂联合长脉冲1064nm Nd:YAG激光治疗婴幼儿混合型血管瘤疗效
观察 [J], 孙杰;黄海峰;胡君;毕鸣晔
2.聚桂醇联合激光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疗效观察 [J], 李雪阳;沈才齐;郝英姿;徐红
3.聚桂醇联合Nd∶YAG激光治疗婴幼儿混合型血管瘤疗效评价 [J], 钟欣;郑罡;丁敏;李晶冰;王一臣;张艺龄
4.聚桂醇硬化剂联合长脉冲1064nm Nd∶YAG激光治疗婴幼儿混合型血管瘤的临
床分析 [J], 封志强;付燕;徐伟立
5.聚桂醇硬化剂联合长脉冲1064nm Nd:YAG激光治疗婴幼儿混合型血管瘤的临床分析 [J], 封志强;付燕;徐伟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聚桂醇临床实践与探索操作细节及注
意事项
聚桂醇临床实践与探索操作细节及注意事项可能会因为不同的应用场景和患者情况而有所不同,以下是聚桂醇治疗婴幼儿混合型血管瘤的操作细节及注意事项:- 药物配制:将1%聚桂醇(陕西天宇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80445)按照Tessari法,通过三通管将两支一次性注射器连接,聚桂醇和空气按照1∶3混合反复推注,制成优质泡沫状硬化剂。
- 消毒:消毒血管瘤表面及周围正常皮肤。
- 注射:经瘤体周围正常皮肤刺入瘤体,折转30°-45°刺入瘤体内,回抽有血液后将硬化剂注入瘤体。
多点、不同层面缓慢推注,注射剂量根据瘤体部位、大小、层次和年龄而定,按1%聚桂醇原液计算注射量,一次最大剂量不超过3ml,注射后瘤体肿胀,局部按压3min避免药液渗出。
- 治疗频次:间隔4-6周注射1次,总治疗不超过6次。
建议你参考权威的医学资料或咨询专业的医疗机构以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聚桂醇注射治疗小儿体表血管瘤的疗效观察目的探讨聚桂醇注射治疗小儿体表血管瘤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总结在我院治疗的小儿体表血管瘤患者共计21例。
结果全组21例患儿中14例经一次注射治疗后血管瘤消退,其中混合性血管瘤10例(头部4例,含多发性血管瘤1例,瘤体大小约直径1.5~2.0 cm;躯干部4例,瘤体大小约直径1.5~2.5 cm;四肢部2例,瘤体大小约直径1.0~2.0 cm);草莓样血管瘤4例(躯干部2例,瘤体大小约直径1.5~2.0 cm;四肢部2例,瘤体大小约直径1.5~2.0 cm)。
结论聚桂醇注射治疗小儿体表血管瘤的疗效显著,治疗效果与血管瘤生长部位无关,但与血管瘤类型及大小相关,瘤体直径大小>2.5 cm有时一次注射治疗后血管瘤不能完全消退。
标签:聚桂醇;注射;体表血管瘤小儿体表血管瘤是临床上很常见的良性”肿瘤”,治疗方法多种多样,疗效各异。
我科自2010年10月~2011年8月采用聚桂醇注射治疗小儿体表血管瘤,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21例,男8例,女13例,年龄均在1岁以内。
其中多发性血管瘤2例,单发者瘤体位于头部4例、躯干部8例、四肢部6例、会阴部1例;瘤体大小约直径1.0~3.5 cm;其中草莓样血管瘤7例、毛细血管瘤2例、混合性血管瘤12例。
1.2方法全组病例均在门诊完成治疗。
无需麻醉,瘤体及注射部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5 1/2 号针头在距瘤体边缘0.5 cm处正常皮肤进针,向瘤体内穿刺,回抽见血证实针头确实位于瘤体内,按瘤体最大径0.5~1倍量直接向瘤体内注射1%聚桂醇,以瘤体表面变苍白为最佳,为控制用药量对瘤体大者可行多點穿刺或每间隔1 w再次注射或与空气按1∶4制成聚桂醇泡沫硬化剂进行注射,目前我们建议1岁患儿单次最大用药量可酌情增加,穿刺点压迫止血,门诊观察1~2 h无异常后离院随访。
1.3统计指标分别在治疗前后统计小儿体表血管瘤的大小(由专业知识可知:该类数据符合正态分布资料),平均值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
聚桂醇注射治疗小儿体表血管瘤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聚桂醇注射治疗小儿体表血管瘤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总结在我院治疗的小儿体表血管瘤患者共计21例。
结果:全组21例患儿中14例经一次注射治疗后血管瘤消退,其中混合性血管瘤10例(头部4例,含多发性血管瘤1例,瘤体大小约直径1.5 ~2.0cm;躯干部4例,瘤体大小约直径1.5~2.5cm;四肢部2例,瘤体大小约直径1.0~2.0cm;);草莓样血管瘤4例(躯干部2例,瘤体大小约直径1.5 ~2.0cm;四肢部2例,瘤体大小约直径,1.5~2.0cm;)。
结论:聚桂醇注射治疗小儿体表血管瘤的疗效显著,治疗效果与血管瘤生长部位无关,但与血管瘤类型及大小相关,瘤体直径大小超过2.5cm有时一次注射治疗后血管瘤不能完全消退。
【关键词】聚桂醇,注射,体表血管瘤
小儿体表血管瘤是临床上很常见的良性“肿瘤”,治疗方法多种多样,疗效各异。
我科自2010年10月~2011年8月以来采用聚桂醇注射治疗小儿体表血管瘤,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共21例,男8例,女13例,年龄均在1岁以内。
其中多发性血管瘤2例,单发者瘤体位于头部4例、躯干部8例、四肢部6例、会阴部1例;瘤体大小约直径1.0~3.5cm;其中草莓样血管瘤7例、毛细血管瘤2例、混合性血管瘤12例。
1.2治疗方法全组病例均在门诊完成治疗。
无需麻醉,瘤体及注射部位局部皮肤
常规消毒,51
2号针头在距瘤体边缘0.5cm处正常皮肤进针,向瘤体内穿刺,回
抽见血证实针头确实位于瘤体内,按瘤体最大径0.5~1倍量直接向瘤体内注射1%聚桂醇,以瘤体表面变苍白为最佳,为控制用药量对瘤体大者可行多点穿刺或每间隔一周再次注射或与空气按1︰4制成聚桂醇泡沫硬化剂进行注射,目前我们建议1岁以内患儿单次最大用药量一般不要超过5ml,1岁以上患儿单次最大用药量可酌情增加,穿刺点压迫止血,门诊观察1~2小时无异常后离院随访。
1.3统计指标分别在治疗前后统计小儿体表血管瘤的大小(由专业知识可知:该类数据符合正态分布资料),平均值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s
x 。
1.4统计学方法选择spss20.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分析,平均值计量资料的组间比
较方法选择t检验。
2结果
全组21例患儿中14例经一次注射治疗后血管瘤消退,其中混合性血管瘤10例(头部4例,含多发性血管瘤1例,瘤体大小约直径1.5 ~2.0cm;躯干部4例,瘤体大小约直径1.5~2.5cm;四肢部2例,瘤体大小约直径1.0~2.0cm;);草莓样血管瘤4例(躯干部2例,瘤体大小约直径1.5 ~2.0cm;四肢部2例,瘤体大小约直径,1.5~2.0cm;)。
3例经两次注射治疗后血管瘤消退,其中草莓样血管瘤2例(躯干部1例,瘤体大小约直径3.5cm;四肢部1例,瘤体大小约直径2.5 cm;);躯干部毛细血管瘤1例,瘤体大小约直径2.5cm。
具体数据比较结果如下表1:
表1:小儿体表血管瘤治疗前后数据统计结果表
组别N
(例)毛细血管瘤
(cm)
草莓样血管瘤
(cm)
多发性血管瘤
(cm)
治疗前21 2.2±0.4 1.7±0.2 1.8±0.3 治疗后0.6±0.1 0 0
t值9.44 5.28 6.11 P值<0.05 <0.05 <0.05
3讨论
由本研究数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聚桂醇注射治疗小儿体表血管瘤的疗效显著,在我们使用的剂量下,治疗效果与血管瘤生长部位无关,但与血管瘤类型及大小相关,瘤体直径大小超过2.5cm有时一次注射治疗后血管瘤不能完全消退,在本文三种类型血管瘤中,混合性血管瘤的疗效最佳,回访10例均经一次注射治疗后血管瘤消退。
目前公认小儿血管瘤是胚胎性发育畸形,具有肿瘤和畸形的双重特性。
小儿血管瘤有明显的自然消退趋势,有报道[1]总结认为,≤5岁的自然消退率为50% ~65%,≤7岁为75%,≤9岁可达90%。
在病理类型上,毛细血管瘤消退率为63%,海绵状血管瘤15%,混合性22%,血管畸形无自行消退。
所以,对新分类法的血管瘤,应采取观察的态度,不必过早手术,以免给患儿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损伤。
但当存在以下情况:①血管瘤位于易毁容、易造成功能障碍或易危及患
儿生命的部位;②血管瘤无限增大、恶化或超过一定的年限(5岁)无退化迹象;
③确诊为血管畸形病变;④患儿家长极其焦虑,不能接受等待血管瘤自然消退时则应积极进行治疗。
治疗方法主要有: ①手术切除;②冷冻治疗;③放射与放射性核素治疗;④注射治疗;⑤激光治疗;⑥介入治疗;⑦血管瘤铜针疗法等。
所有疗法各有利弊,应慎重选择,综合应用。
寻找效果良好的非手术疗法是目前广大小儿外科医生努力追求的目标。
这其中尤以注射治疗备受关注,长期以来探索使用了多种不同的药物,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类:如地塞米松、得宝松等;抗肿瘤药物类:如平阳霉素、博莱霉素等;硬化剂类:如鱼肝油酸钠、枯痔灵注射液等;组织坏死类:如无水酒精等;以及干扰素等。
以上各类药物均有一定的疗效,但也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及局限性。
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副作用包括满月脸、水牛背和向心性肥胖等体征。
有文献报道[2]抗肿瘤药物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血管瘤的不良反应, 占同期治疗患者的11.27%。
包括食欲缺乏、发热反应、皮疹、坏死性溃疡、间质性肺炎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过敏性休克。
消痔灵、鱼肝油酸钠局部注射时疼痛明显,偶有过敏反应,后期可能在局部形成色素沉着或斑痕。
干扰素作为治疗血管瘤的一种新疗法,临床疗效满意,但由于可引起消化、造血、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而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3]。
无水酒精局部注射时局部肿胀、疼痛明显,可引起坏死性溃疡等并发症,少数局部遗留疤痕。
聚桂醇是一种新型硬化剂,目前多用于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其不良反应主要有头痛、头晕、心悸、胸闷等[4]。
从我们治疗小儿体表血管瘤的情况来看具有疗效显著、临床操作简单、治疗费用合理的优点。
其安全性——包括并发症发生率和并发症的种类——尚有待今后一段时间内大宗病例的观察。
有理由相信聚桂醇会成为注射治疗小儿体表血管瘤的理想药物。
参考文献
[1] 徐昊,徐兵.小儿血管瘤的自然消退[J].医学综述,2013,16(1):105~107.
[2]伍尚敏,鲁开化.血管瘤药物治疗的现状[J].中国美容医学,2013, 16(1): 133~136.
[3] 郑家伟,杨秀娟.血管瘤的治疗选择[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1,2(5):274~278.
[4] 刘小平,郭伟,贾鑫,等.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2,7(2):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