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48.50 KB
- 文档页数:3
第4章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自测题一、选择合适答案填入空内。
(1)集成运放电路采用直接耦合方式是因为( C )。
A.可获得很大的放大倍数B.可使温漂小C.集成工艺难于制造大容量电容 (2)通用型集成运放适用于放大( B )。
A.高频信号B.低频信号C.任何频率信号 (3)集成运放制造工艺使得同类半导体管的( C )。
A.指标参数准确B.参数不受温度影响C.参数一直性好 (4)集成运放的输入级采用差分放大电路是因为可以( A )。
A.减小温漂 B.增大放大倍数 C.提高输入电阻(5)为增大电压放大倍数,集成运放的中间级多采用( A )。
A.共射放大电路 B.共集放大电路 C.共基放大电路二、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和“×”表示判断结果。
(1)运放的输入失调电压U IO 是两输入端电位之差。
( × ) (2)运放的输入失调电流I IO 是两输入端电流之差。
( √ )(3)运放的共模抑制比cdCMR A A K =。
( √ ) (4)有源负载可以增大放大电路的输出电流。
( √ )(5)在输入信号作用时,偏置电路改变了各放大管的动态电流。
( × ) 三、电路如图T4.3 所示,已知β1=β2=β3= 100 。
各管的U BE 均为0.7V , 试求I C 2的值。
解:分析估算如下:21100CC BE BE R V U U I A Rμ--==00202211B B B B I I I I ββββ++==++;0202()1R B B B I I I I ββββ+=+=++图T4.322021C B B I I I ββββ+==⋅+。
比较上两式,得 2(2)1002(1)C R R I I I A ββμβββ+=⋅≈=+++四、电路如图T4.4所示。
图T4.4(1)说明电路是几级放大电路,各级分别是哪种形式的放大电路(共射、共集、差放… … );(2)分别说明各级采用了哪些措施来改善其性能指标(如增大放大倍数、输入电阻… … )。
第四章课后思考题及参考答案1、为什么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答案要点]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就是资本剥削劳动、列强掠夺弱国的历史,这种剥夺的历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
在自由竞争时代,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在世界范围开辟殖民地,贩卖奴隶,贩卖鸦片,依靠殖民战争和殖民地贸易进行资本积累和扩张。
发展到垄断阶段后,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逐步形成,资本家垄断同盟为瓜分世界而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浩劫。
二战后,由于社会主义的胜利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西方列强被迫放弃了旧的殖民主义政策,转而利用赢得独立和解放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大规模工业化的机会,扩大资本的世界市场,深化资本的国际大循环,通过不平等交换、资本输出、技术垄断以及债务盘剥等,更加巧妙地剥削和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和财富。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它们控制的国际经济、金融等组织,通过它们制定的国际“游戏规则”,推行以所谓新自由主义为旗号的经济全球化战略,继续主导国际经济秩序,保持和发展它们在经济结构和贸易、科技、金融等领域的全球优势地位,攫取着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好处。
资本惟利是图的本性、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还造成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生存。
我们今天看到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繁荣稳定,是依靠不平等、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和交换体系,依靠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广大市场、廉价资源和廉价劳动力,通过向发展中国家转嫁经济社会危机和难题、转移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等方式实现的。
资本主义没有也不可能给世界带来普遍繁荣和共同富裕。
2、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根结底来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的矛盾?[答案要点]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
Intermediate Financial Accounting 校校 区区 第四章 存货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支出中,一般纳税企业不计入存货成本的是( )A. 增值税进项税额B. 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C. 购进存货时支付的进口关税D. 购进存货时发生的运输费用解析:A 计入“应交税费——增值税(销项)”。
B 、C 、D 均计入采购成本2、工业企业购进存货发生的下列相关损失项目中,不应计入当期损益的是( )A. 责任事故造成的存货净损失B. 自然灾害造成的存货净损失C. 收发过程中计量差错引起的存货盘亏D. 购入存货运输途中发生的合理损耗 解析:A 、C 计入管理费用,B 计入营业外支出,D 计入采购成本3、企业清查存货,发现存货盘亏,无法查明原因,则应当计入( )A. 财务费用B. 管理费用C. 其他业务成本D. 营业外支出解析:无法查明原因的存货盘亏计入管理费用4、企业出借包装物的成本应计入( )A. 其他业务支出B. 营业外支出C. 销售费用D. 管理费用解析:随货出售不单独计价和出借包装物成本均计入销售费用,随货出售单独计价和出租包装物成本计入其他业务支出,B 、D 属于包装物损失5、在资产负债表中,存货跌价准备科目的贷方余额应( )A. 在流动负债类项目下单列项目反映B. 在存货的抵减项目并单独列示C. 在存货项目反映D. 记入货币资金项目解析:现行准则规定,存货项目的资产负债表中以净额列示,即存货成本-已提跌价准备6、2007年12月31日,A 企业持有的库存甲材料账面价值(成本)为360万元,市场购买价格为345万元,假设不发生其它购买费用,用甲材料生产的乙产品可变现净值为580万元,乙产品的成本为570万元。
则2007年12月31日甲材料的账面价值为( )A. 360万元B. 345万元C. 580万元D. 570万元解析:原材料是否发生减值应根据其所生产产品是否发生减值判定,本例中,用甲材料生产出的乙产生生产成本为570万,可变现净值为580万,即产品未减值,因此,甲材料也未发生减值,仍按账面成Intermediate Financial Accounting 校校 区区 本计量,即360万元。
第四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复习题:1、什么是市场竞争?简单描述除了完全竞争市场之外的市场类型。
答:竞争市场是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至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
除了完全竞争市场之外,还有垄断市场。
在这个市场上只有一个卖者,他决定价格。
这个卖者被称为垄断者。
还有寡头市场,在这个市场上有几个并不总是主动竞争的卖者,他们提供相似或相同的产品。
通常情况下,寡头们会尽力联合起来,防止剧烈的竞争,收取较高的市场价格。
还有垄断竞争市场,这是一个有许多提供相似但不相同产品的企业的市场结构。
由于各自提供的产品不同,每个企业对产品的价格有一定的影响力。
2、什么因素决定买者对一种物品的需求量?答:物品的价格、买者的收入、相关物品的价格、买者的嗜好、预期决定买者对一种物品的需求量。
3、什么是需求表和需求曲线?它们如何相关联?为什么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答:需求表是表示一种物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格,需求曲线是表示一种物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图形。
需求曲线将需求表用图形的形式表现出来,需求表是需求曲线上假设干个点的坐标的数字表格排列。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价格上升,需求量会减少。
4.消费者嗜好的变化引起了沿着需求曲线的变动,还是需求曲线的移动?价格的变化引起了沿着需求曲线的变动,还是需求曲线的移动?答:消费者嗜好的变化引起了需求曲线的移动,价格的变化引起了沿着需求曲线的变动。
5、波匹的收入减少了,结果他买了更多的菠菜。
菠菜是低档物品还是正常物品?波匹菠菜的需求曲线是什么样的?答:菠菜对波匹来说是低档物品。
因为波匹的收入减少了,他对菠菜的需求量反而增大。
波匹菠菜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6、什么因素决定了卖者对一种物品的供给量?答:价格、投入价格、技术、预期决定了卖者对一种物品的供给量。
7、什么是供给表和供给曲线?它们如何相关联?为什么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答:供给表是表示一种物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表格,供给曲线是表示一种物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图形。
第四章存储器管理一、单项选择题1、存储管理的目的是(C )。
A.方便用户B.提高内存利用率C.方便用户和提高内存利用率D.增加内存实际容量2、在( A)中,不可能产生系统抖动的现象。
A.固定分区管理B.请求页式管理C.段式管理D.机器中不存在病毒时3、当程序经过编译或者汇编以后,形成了一种由机器指令组成的集合,被称为(B )。
A.源程序B.目标程序C.可执行程序D.非执行程序4、可由CPU调用执行的程序所对应的地址空间为(D )。
A.符号名空间B.虚拟地址空间C.相对地址空间D.物理地址空间5、存储分配解决多道作业[1C]划分问题。
为了实现静态和动态存储分配,需采用地址重定位,即把[2C]变成[3D],静态重定位由[4D]实现,动态重定位由[5A]实现。
供选择的答案:[1]:A 地址空间 B 符号名空间 C 主存空间 D 虚存空间[2]、[3]: A 页面地址 B 段地址 C 逻辑地址 D 物理地址 E 外存地址 F 设备地址[4]、[5]: A 硬件地址变换机构 B 执行程序 C 汇编程序D 连接装入程序E 调试程序F 编译程序G 解释程序6、分区管理要求对每一个作业都分配(A )的内存单元。
A.地址连续B.若干地址不连续C.若干连续的帧D.若干不连续的帧7、(C )存储管理支持多道程序设计,算法简单,但存储碎片多。
A.段式B.页式C.固定分区D.段页式8、处理器有32位地址,则它的虚拟地址空间为( B)字节。
A.2GBB.4GBC.100KBD.640KB9、虚拟存储技术是( A)。
A.补充内存物理空间的技术B.补充相对地址空间的技术C.扩充外存空间的技术D.扩充输入输出缓冲区的技术10、虚拟内存的容量只受( D)的限制。
A.物理内存的大小B.磁盘空间的大小C.数据存放的实际地址D.计算机地址字长11、虚拟存储技术与(A )不能配合使用。
A.分区管理B.动态分页管理C.段式管理D.段页式管理12、(B )是指将作业不需要或暂时不需要的部分移到外存,让出内存空间以调入其他所需数据。
第四章生产者选择(1)一、选择题1、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是( D )A.存在技术进步B.生产技术水平不变C.只有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D.B与C2、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 A )A.平均产量增加B.平均产量减少C.平均产量不变D.平均产量达到最低点3、在规模报酬不变阶段,若劳动的使用量增加10%,资本的使用量不变,则( D )A.产出增加10% B.产出减少10% C.产出的增加大于10% D.产出的增加小于10%4、当劳动的(L)总产量下降时,( C )A/劳动的平均产量为负B劳动的平均产量为零C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D劳动的边际产量为零5、当劳动的平均产量为正但递减时,劳动的边际产量是( D )A正 B 零C负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种说法是( B )A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是负数B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一定也减少C随着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将趋于下降D边际产量曲线一定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之相交7、当劳动L的边际产量为负时,我们是处于( C )A L的第一阶段B L的第二阶段C 的第三阶段D 上述都不是8、等产量曲线是指在这条曲线上的各点代表(D )A.为生产同等产量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比例是不能变化的B.为生产同等产量投入要素的价格是不变的C.不管投入各种要素量如何,产量总是相等的D.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所能生产的产量都是相等的9、如果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大时,边际产量曲线( D )A. 与纵轴相交B. 经过原点C. 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D. 与横轴相交10、如果等成本线与等产量线没有交点,那么要生产等产量曲线所表示的产量,应该(B )A. 增加投入B. 保持原投入不变C. 减少投入D. 上述均不正确11、等成本曲线围绕着它与纵轴(Y)的交点逆时针移动表明( C )A生产要素Y的价格上升了B生产要素X的价格上升了C生产要素X的价格下降了D生产要素Y的价格下降了四、分析讨论题1、已知生产函数Q=AL1/3K2/3,判断:(1)在短期生产中,该生产函数是否受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支配?(提示判断dMP/dL 的值是大于零还是小于零)(2)长期属于规模报酬的哪一种类型?解:(1)因为Q=F(L、K)=AL1/3K2/3,于是有:F(tL、tK)= A(tL)1/3(tK)2/3=t·F(L、K)所以,生产函数Q=AL1/3K2/3属于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函数。
语言学第四章课后答案1、“桌子”,“书包”都属于名词,这体现了语法的什么性质()。
[单选题] *A.抽象性(正确答案)B.递归性C.系统性D.稳定性答案解析:“桌子”、“书包”等词语,虽然意思不同,但根据某种共同特点——大都能受数量词的修饰,就可以建立“名词”这个类:这就是词的用法对语法单位类别的抽象。
这体现了语法的抽象性。
2、语法规则的“系统性”是指()。
[单选题] *A.对语言的结构和成分进行类的概括B.相同规则可在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C.语法规则之间可以相互推导和解释(正确答案)D.语法规则的发展变化过程十分缓慢答案解析:所谓“系统”,指的是语法规则具有推导性和解释性。
3、“三思而后行”在今天读来依旧朗朗上口,体现了语法的什么性质()。
[单选题] *A.抽象性B.递归性C.系统性D.稳定性(正确答案)答案解析:“三思而后行”这句话产生在古代,现在依旧适用,体现语法的稳定性。
4、下列不属于共时语法的是()。
[单选题] *A.现代汉语语法B.先秦汉语语法C.汉语语法的演化(正确答案)D.近代汉语语法答案解析:共时语法指的是从某一时期存在的语法现象横向地静态地研究语法。
因此A、B、D选项都属于共时语法。
汉语语法的演化属于历时语法的体现。
5、以下关于“教学语法和信息语法”的内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单选题] *A.这是根据语法研究的用途区分的语法B.教学语法研究的结果面对的是人,或者说这种语法系统要充分考虑人的特点C.信息语法也叫“计算机语法”D.语法规则体系,方便计算机处理信息。
其特点是精确可靠,定义和规则具有可推导性和可开发性(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教学语法和信息语法是根据语法研究的用途区分的语法。
教学语法研究的结果面对的是人,或者说这种语法系统要充分考虑人的特点;信息语法也叫“计算机语法”,其研究结果服务的是机器,即建立一套可以自动识别和操作的语法规则体系,方便计算机处理信息。
其特点是精确可靠,定义和规则具有可推导性和可验证性。
第四章 习题一(磁场)1、一根载有电流I 的无限长直导线,在A 处弯成半径为R 的圆形,由于导线外有绝缘层,在A 处两导线并不短路,则在圆心处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为( C )(A) I (μ0+1)/(2πR) (B) μ0πI /(2πR) (C) μ0I(1+π)/(2πR) (D) μ0I(1+π)/(4πR)2、载有电流为I 的无限长导线,弯成如图形状,其中一段是半径为a 的半圆,则圆心处的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为( D )(A) μ0I /(4a ) + μ0I /(4πa )(B))8/(2)4/()4/(a I a I a I o o o πμπμμ++(C) ∞(D))4/(2)4/()4/(a I a I a I o o o πμπμμ+-3、如图,电流I 均匀地自下而上通过宽度为a 的 无限长导体薄平板,求薄平板所在平面上距板的一 边为d 的P 点的磁感应强度。
解:该薄板可以看成是由许多无限长的细直载流 导线组成的,每一条载流线的电流为dI =Idx /a , 根据无限长直载流线磁场公式,它们在P 点产 生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xdxa πI μx πdI μdB 2200==,B d 的方向⊗ ∴ dad a πI μx dx a πI μdB B a d d ad d+===⎰⎰++ln 2200,B 的方向⊗PB4、电流均匀地自下而上通过宽为2a 的无限长导体薄平板,电流为I ,通过板的中线并与板面垂直的平面上有一点P ,P 到板的垂直距离为x ,设板厚可略去不计,求P 点磁感应强度B 。
解:面电流线密度a I j 2/=在离轴线y 处取一宽为dy 的窄条,其电流为dy a Ijdy dI 2==, 22y x r +=P 点B d的方向如图所示。
r πdI μdB 20=220044yx dy a πI μr dy a πI μ+== 22cos sin yx x rx φθ+===,22sin cos yx y ry φθ+===2204cos y x ydya πI μθdB dB x +==,2204sin y x xdy a πI μθdB dB y+== 04220=+==⎰⎰--a a aa x x yx ydya πI μdB Bxaa πI μx y a πI μy x dy aπIx μdB B aa aa aa y y arctan 2arctan 4400220==+==---⎰⎰ y y y x x e x a aπIμe B e B B ⎪⎭⎫ ⎝⎛=+=arctan 205、求上题当a →∞,但维持aIj 2=(单位宽度上的电流,叫做电流线密度)为一常量时P 点的磁感应强度。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到A. 资本主义社会B. 新民主主义社会C. 社会主义社会D. 共产主义社会2. 建国初期,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是A. 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B. 没收官僚资本C. 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D. 剥夺地主阶级土地和财产3.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土地法是A.《中国土地法大纲》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C.《中国土地改革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4. 1951年至1952年“五反”运动开展的领域是A. 国营企业B. 私营企业C. 党政机关D. 合作社5.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A.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B.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D.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6. 1953年9月,毛泽东在对民主党派和工商界部分代表讲话时指出: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逐步完成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经之路是A. 剥夺资本家的财产B. 排挤私营工商业C. 国家资本主义D. 保护民族工商业7、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政策是A. 经销代销B. 和平赎买C. 统购包销D. 加工订货8、1956年我国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开始进入A.新民主主义时期 B.国民经济恢复时期C.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9. 中国共产党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中心任务是A. 消灭国民党反动派残余势力B. 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好转C. 在新解放区完成土地改革D. 合理调整工商业10. 中国在对资本主义改造中在利润上采取的是A. 统筹兼顾B. 劳资两利C. 公私兼顾D. 四马分肥11. 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拥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是A. 临时互助组B. 初级社C. 高级社D. 人民公社12. 建国之初,在土地改革中对待富农的土地采取的政策是A. 征收富农的多余土地B. 消灭富农经济C. 保存富农经济D. 限制富农经济13. 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A. 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B. 消灭生活资料私有制C. 消灭资本主义经济D. 消灭个体经济14.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错误的说法是A.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 过渡时期结束的标志是社会主义改造结束C. 以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为目标D.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目标15、社会主义改造中最具有中国特色、对社会主义学说贡献最大的是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16.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于(2004年科研题)A. 新民主主义性质B. 社会主义萌芽性质C. 半社会主义性质D. 社会主义性质17. 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在我国,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
习题4.1选择填空1、选用差分放大电路的原因是 A 。
A 、克服温漂B 、 提高输入电阻C 、稳定放入倍数2、用恒流源取代长尾式差分放大电路中的发射极电阻Re ,将使电路的 B 。
A 、差模放大倍数数值增大B 、抑制共模信号能力增强C 、差模输入电阻增大 3、差动放大器中的差模输入是指两输入端各加大小___相等_____、相位___相反____的信号。
4、设差放电路的两个输入端对地的电压分别为v i1和v i2,差模输入电压为v id ,共模输入电压为v ic ,则当v i1=50mV ,v i2=50mV 时,v id =_0mV __,v ic =_50mV __;当v i1=50mV ,v i2=-50mV 时,v id =_100mA __,v ic =_0mA__;当v i1=50mV ,v i2=0V 时,v id =_50mV __,v ic =_25mA __。
5、电流源常用于放大电路,作为_A ___(A.有源负载,B.电源,C.信号源),使得放大倍数__A __(A.提高,B.稳定)。
6、电压放大电路主要研究的指标是 a 、 b 、 c ;功率放大电路主要研究的指标是 d 、 e 、 f 、 g 、(a 电压放大倍数 b 输入电阻 c 输出电阻 d 输出功率 e 电源提供的功率 f 效率 g 管耗)7、功率放大电路中,___甲类____功率放大电路导通角最大;_____乙类___功率放大电路效率较高。
(甲类、乙类、甲乙类) 8、甲类功放效率低是因为 B 。
A 、只有一个功放管B 、 静态电流过大C 、管压降过大4.1对称差动放大电路如题图 4.1所示。
已知晶体管1T 和2T 的50=β,并设U BE (on )=0.7V,r bb ’=0,r ce =∞。
(1)求V 1和V 2的静态集电极电流I CQ 、U CQ 和晶体管的输入电阻r b’e 。
(2)求双端输出时的差模电压增益A ud ,差模输入电阻R id 和差模输出电阻R od 。
第四章的习题及答案4-1 设有一台锅炉,水流入锅炉是之焓为62.7kJ ·kg -1,蒸汽流出时的焓为2717 kJ ·kg -1,锅炉的效率为70%,每千克煤可发生29260kJ 的热量,锅炉蒸发量为4.5t ·h -1,试计算每小时的煤消耗量。
解:锅炉中的水处于稳态流动过程,可由稳态流动体系能量衡算方程:Q W Z g u H s +=∆+∆+∆221体系与环境间没有功的交换:0=s W ,并忽 动能和位能的变化, 所以: Q H =∆设需要煤mkg ,则有:%7029260)7.622717(105.43⨯=-⨯m解得:kg m 2.583=4-2 一发明者称他设计了一台热机,热机消耗热值为42000kJ ·kg -1的油料0.5kg ·min -1,其产生的输出功率为170kW ,规定这热机的高温与低温分别为670K 与330K ,试判断此设计是否合理?解:可逆热机效率最大,可逆热机效率:507.06703301112max =-=-=T T η 热机吸收的热量:1m in210005.042000-⋅=⨯=kJ Q热机所做功为:1m in 102000m in)/(60)/(170-⋅-=⨯-=kJ s s kJ W该热机效率为:486.02100010200==-=Q W η 该热机效率小于可逆热机效率,所以有一定合理性。
4-3 1 kg 的水在1×105 Pa 的恒压下可逆加热到沸点,并在沸点下完全蒸发。
试问加给水的热量有多少可能转变为功?环境温度为293 K 。
解:查水蒸气表可得始态1对应的焓和熵为:H 1=83.93kJ/kg, S 1=0.2962kJ/kg.K 末态2对应的焓和熵为:H 2=2675.9kJ/kg, S 2=7.3609kJ/kg.K)/(0.259293.839.267512kg kJ H H Q =-=-=)/(0.522)2962.03609.7(15.2930.25920kg kJ S T H W sys id =-⨯-=∆-∆=4-4如果上题中所需热量来自温度为533 K 的炉子,此加热过程的总熵变为多少?由于过程的不可逆性损失了多少功? 解:此时系统的熵变不变)./(0647.7K kg kJ S sys =∆炉子的熵变为)./(86.45330.2592K kg kJ T H T Q S sur -=-=∆-==∆ )./(205.286.40647.7K kg kJ S t =-=∆ )/(0.646205.215.2930kg kJ S T W t l =⨯=∆=4-5 1mol 理想气体,400K 下在气缸内进行恒温不可逆压缩,由0.1013MPa 压缩到1.013MPa 。
一、名词解释1.群体: 群体是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心理上相互作用,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在利益上相互联系、相互依存,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
2.群体结构: 指群体成员的相互关系以及保证群体有序运行的特征。
3. 社会惰化: 指一种倾向,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
4. 角色:人们对在某个社会性单位中占有一定职位的人所期望的一系列行为模式。
5. 地位:是他人对于群体或群体成员的位置或层次进行的一种社会界定,也可以说是个体在群体中的相对社会职位或等级。
6. 群体动力:群体是处于均衡状态的各种力的一种“力场”。
这些力涉及群体成员在其中活动的环境,还涉及群体成员的个性、感情及其相互间的看法。
人和群体的行为方向取决于内部力场和情境力场(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
7. 群体规范:是群体成员所共同接受并遵守的行为标准与行为准则,它是一个群体能保持一致的基本因素,它是由价值观、心理、行为方面的相互接近达成一致而形成的。
8. 群体压力:指由于群体规范的形成而对成员在心理上产生的压力。
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主要通过群体规范所形成的群体压力而起作用。
9. 从众行为:是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改变个人意见而与多数人取得一致认识的行为倾向。
10. 冒险转移现象:又称极端性转移,是指群体决策比个人决策更容易出现冒险倾向。
11. 小集团思想:小集团思想指的是群体中成员的一种思想作风,认为追求思想一致比现实地评价各种可能行动方案更为重要,因此也称作小群体意识。
12. 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是由组织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群体的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有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
13. 非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是组织中没有正式规定的群体,成员间可能因为住得近、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或互相满足需要而形成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带有明显的情感色彩。
13. 群体决策: 是群体成员共同参与作出决定。
第四章非晶态结构与性质4-1名词解释熔体与玻璃体分化(解聚)与缩聚网络形成体网络中间体网络改变体桥与非桥氧硼反常现象单键强度晶子学说与无规则网络学说4-2试简述硅酸盐熔体聚合物结构形成的过程和结构特点。
4-3试用实验方法鉴别晶体SiO2、SiO2玻璃、硅胶和SiO2熔体。
它们的结构有什么不同?4-4 试述石英晶体、石英熔体、Na2O·2SiO2熔体结构和性质上的区别。
4-5影响熔体粘度的因素有哪些?试分析一价碱金属氧化物降低硅酸盐熔体粘度的原因。
4-6熔体粘度在727℃时是107Pa·s,在1156℃时是103 Pa·s,在什么温度下它是106 Pa·s?(用lnη=A+B/T解之)4-7 SiO2熔体的粘度在1000℃时为1014 Pa·s,在1400℃时为107 Pa·s。
SiO2玻璃粘滞流动的活化能是多少?上述数据为恒压下取得,若在恒容下获得,你认为活化能会改变吗?为什么?4-8一种熔体在1300℃的粘度是310 Pa·s,在800℃是107 Pa·s,在1050℃时其粘度为多少?在此温度下急冷能否形成玻璃?4-9试用logη=A+B/(T-T0)方程式,绘出下列两种熔体在1350~500℃间的粘度曲线(logη~1/T)。
两种熔体常数如下:4-10派来克斯(Pyrex)玻璃的粘度在1400℃时是109 Pa·s,在840℃是1013Pa·s。
请回答:(1)粘性流动活化能是多少?(2)为了易于成形,玻璃达到105Pa·s的粘度时约要多高的温度?4-11一种玻璃的工作范围是870℃(η=106Pa·s)至1300℃(η=102.5Pa·s),估计它的退火点(η=1012Pa·s)?4-12一种用于密封照明灯的硼硅酸盐玻璃,它的退火点是544℃,软化点是780℃。
第四章多组分系统热力学4.1有溶剂A与溶质B形成一定组成的溶液。
此溶液中B的浓度为c B,质量摩尔浓度为b B,此溶液的密度为。
以M A,M B分别代表溶剂和溶质的摩尔质量,若溶液的组成用B的摩尔分数x B表示时,试导出x B与c B,x B与b B之间的关系。
解:根据各组成表示的定义4.2D-果糖溶于水(A)中形成的某溶液,质量分数,此溶液在20℃时的密度。
求:此溶液中D-果糖的(1)摩尔分数;(2)浓度;(3)质量摩尔浓度。
解:质量分数的定义为4.3 在25℃,1 kg 水(A )中溶有醋酸(B ),当醋酸的质量摩尔浓度b B 介于和之间时,溶液的总体积求:(1) 把水(A )和醋酸(B )的偏摩尔体积分别表示成b B 的函数关系。
(2)时水和醋酸的偏摩尔体积。
解:根据定义当时4.460℃时甲醇的饱和蒸气压是84.4 kPa ,乙醇的饱和蒸气压是47.0 kPa 。
二者可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
若混合物的组成为二者的质量分数各50 %,求60℃时此混合物的平衡蒸气组成,以摩尔分数表示。
解:甲醇的摩尔分数为58980049465004232500423250....x B =+=4.580℃时纯苯的蒸气压为100 kPa,纯甲苯的蒸气压为38.7 kPa。
两液体可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
若有苯-甲苯的气-液平衡混合物,80℃时气相中苯的摩尔分数,求液相的组成。
解:4.6在18℃,气体压力101.352 kPa下,1 dm3的水中能溶解O2 0.045 g,能溶解N2 0.02 g。
现将 1 dm3被202.65 kPa空气所饱和了的水溶液加热至沸腾,赶出所溶解的O2和N2,并干燥之,求此干燥气体在101.325 kPa,18℃下的体积及其组成。
设空气为理想气体混合物。
其组成体积分数为:,解:显然问题的关键是求出O2和N2的亨利常数。
4.7 20℃下HCl 溶于苯中达平衡,气相中HCl 的分压为101.325 kPa 时,溶液中HCl 的摩尔分数为0.0425。
一、填空题1.几何公差的形状公差有6项,它们的名称和代号分别是(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线轮廓度)和(面轮廓度)。
2.几何量公差的跳动公差有2项,它们的名称和代号分别为(圆跳动)和(全跳动)。
3.端面对轴线的垂直度(小)于端面圆跳动。
4.某轴尺寸为Φ10-0.018-0.028 mm ,轴线对基准A 的垂直度公差为Φ0.01 mm ,被测要素给定的尺寸公差和几何公差采用最大实体要求,则垂直度公差是被测要素在(最大实体状态)时给定的。
当轴实际尺寸为(Φ9.972)mm 时,允许的垂直度误差达最大,可达(0.02)mm 。
5.独立原则是指图样上给定的(尺寸)公差与(几何)公差各自独立,分别满足要求的公差原则。
6.包容要求采用(最大实体)边界,最大实体要求采用(最大实体实效)边界。
7.某孔尺寸为Φ40+0.119 +0.030○E mm ,实测得其尺寸为Φ40.09mm ,则其允许的几何误差数值是(Φ0.06)mm ,当孔的尺寸是(Φ40.119)mm 时,允许达到的几何误差数值为最大。
8.某孔尺寸为Φ40+0.119+0.030mm ,轴线直线度公差为 Φ0.005 mm ,实测得其局部实际尺寸为Φ40.09mm ,轴线直线度误差为Φ0.003mm ,则孔的最大实体尺寸是(Φ40.030)mm ,最小实体尺寸是(Φ40.119)mm ,体外作用尺寸是(Φ40.087)mm 。
9.若某轴标注为则该零件的MMS 为(φ30mm ),又称为该零件的(最大)极限尺寸;其LMS 为(φ29.979mm ),又称为该零件的(最小)极限尺寸;零件采用的公差要求为(最大实体要求),若加工后测得某孔的实际尺寸为φ29.98mm ,直线度误差为0.015mm ,则该零件(是)(是、否)合格。
10.若某孔的尺寸标注为,则该零件采用的公差原则为(最大实体要求),其MMS 为(Φ20mm ),此时的几何公差值为(Φ0.02)mm ;其LMS 为(Φ20.05mm )mm ,此时的形位公差值为(Φ0.07)mm ;其MMVS 为(Φ19.98)mm 。
4-1题答:金属电阻应变片与半导体应变片的区别:工作原理不同:金属电阻应变片是基于金属的电阻应变效应,即金属丝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阻值发生变化。
半导体应变片是基于晶体的压阻效应,即单晶体材料在沿某一方向受到外力作用时,电阻率发生相应变化而引起电阻阻值变化。
各自优缺点:金属电阻应变片灵敏度一般在1.7-4.0之间,但温度稳定性较好,用于测量精度要求较高场合;具有机械滞后性、蠕变等缺点。
半导体应变片的灵敏度比金属电阻应变片的高50-70倍,横向效应和机械滞后小、体积小,但温度温度性差,在较大应变下,灵敏度的非线性误差大。
如何选用:在温度变化较大,要求精度较高且应变变形相对较大的场合选用金属电阻应变片;在温度变化较小,应变变形较小的情况下优选半导体应变片。
4-2题 解:62120100010024.R K R KR R-∆=ε⇒∆=ε=⨯⨯⨯=Ω (1)1500125125120...U I A mA R ==== (2)15001247512475120024....U I A mA R R ====+∆+ (3)125124750025...I mA ∆=-=(4)示值差异太小,无法区分。
4-3题答:差动传感器的优点:测量精度高、线性范围大、稳定性好和使用方便等优点。
原理:将两个结构相同的传感器正反相连组成一个差动传感器,当活动端(如衔铁)处于中间位置时,位移为零,输出电压为零(处于平衡态)。
当活动端向一个方向偏移时,其中一个传感器感受正偏移,另一个传感器感受等值的负偏移,由于两个传感器是反向串接,则实际输出量是由一个传感器感受变化的两倍,且将由外界引起的等值偏差抵消掉,起到补偿作用,因而精度较高、线性范围大、稳定性好。
4-4题 解:312222221088510449403C A r PF --∆δ∆δ±∆=-ε=-⨯⨯π⨯⨯=-π⨯⨯=δδ... 4-5题答:压电效应:某些材料,当沿着一定方向受到作用力时,不但产生机械变形,而且内部极化,表面有电荷出现,当外力去掉后,又重新恢复到不带电状态的现象。
一、填空题1.几何公差的形状公差有6项,它们的名称和代号分别是(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线轮廓度)和(面轮廓度)。
2.几何量公差的跳动公差有2项,它们的名称和代号分别为(圆跳动)和(全跳动)。
3.端面对轴线的垂直度(小)于端面圆跳动。
4.某轴尺寸为Φ10-0.018-0.028 mm ,轴线对基准A 的垂直度公差为Φ0.01 mm ,被测要素给定的尺寸公差和几何公差采用最大实体要求,则垂直度公差是被测要素在(最大实体状态)时给定的。
当轴实际尺寸为(Φ9.972)mm 时,允许的垂直度误差达最大,可达(0.02)mm 。
5.独立原则是指图样上给定的(尺寸)公差与(几何)公差各自独立,分别满足要求的公差原则。
6.包容要求采用(最大实体)边界,最大实体要求采用(最大实体实效)边界。
7.某孔尺寸为Φ40+0.119 +0.030○E mm ,实测得其尺寸为Φ40.09mm ,则其允许的几何误差数值是(Φ0.06)mm ,当孔的尺寸是(Φ40.119)mm 时,允许达到的几何误差数值为最大。
8.某孔尺寸为Φ40+0.119+0.030mm ,轴线直线度公差为 Φ0.005 mm ,实测得其局部实际尺寸为Φ40.09mm ,轴线直线度误差为Φ0.003mm ,则孔的最大实体尺寸是(Φ40.030)mm ,最小实体尺寸是(Φ40.119)mm ,体外作用尺寸是(Φ40.087)mm 。
9.若某轴标注为则该零件的MMS 为(φ30mm ),又称为该零件的(最大)极限尺寸;其LMS 为(φ29.979mm ),又称为该零件的(最小)极限尺寸;零件采用的公差要求为(最大实体要求),若加工后测得某孔的实际尺寸为φ29.98mm ,直线度误差为0.015mm ,则该零件(是)(是、否)合格。
10.若某孔的尺寸标注为,则该零件采用的公差原则为(最大实体要求),其MMS 为(Φ20mm ),此时的几何公差值为(Φ0.02)mm ;其LMS 为(Φ20.05mm )mm ,此时的形位公差值为(Φ0.07)mm ;其MMVS 为(Φ19.98)mm 。
第四章时间数列
P128,
NO.6
平均发展速度=[(2040+2035)/2+2035+2045+(2045+2058)/2]/(4-1)
=(2037.5+2040+2051.5)/3
=2043头
NO.7
1.第一季度月平均产值=(80+92.2+96.8)/3=89.67第二季度月平均产值=(96.9+120.1+115.3)/3=110.77第一季度月平均人数=(198+201+208)/3=202
第二季度月平均人数=(208+220+205)/3=211
第一季度月平均劳动生产率=89.67/202=0.4439=4439元/人第二季度月平均劳动生产率=110.77/211=0.5250=5250元/人
2.第一季度劳动生产率=3*4439=13317元/人
第二季度劳动生产率=3*5250=15750元/人
3.上半年总产值=80+92.2+96.8+96.9+120.1+115.3=601.32
上半年平均人数=(198+201+208+208+220+205)/6
=206人
上半年劳动生产率=601.32/206=29190.29元/人
NO.8
本月平均人数=(0*7+28*4+37*16+31*4)/31
=(112+592+124)/31
=27人
NO.9
第三季度月平均销售额=(240+286+598)/3=374.67
第三季度月平均库存额=(116/2+124+136+204/2)/(4-1)
=420/3=140
第三季度月平均商品流转次数=374.67/140=2.68次
NO.10
1.A0=1000,An=2000
平均发展速度=101000/2000=102=1.072 平均增长速度=1.072-1=7.2% 2.A2=1000*105% +*105%=1102.5
平均发展速度=85.1102/2000=107.72%
b =∑TY/∑T*T=162.6/10=16.26
a =∑Y/N=252.3/5=50.46 直线方程:y=50.46+16.26t 2003年,t=3
Y=50.46+16.26*3=99.24亿元 NO.12
平均职工人数=(210+208)/2*3 +(208+215)/2*5
+(215+217)/2*4
=(627+1057.5+864)/12 =212人
NO.13
平均工业增加值=(200+250+300)/3=250
平均工人人数=(192/2+200+210+230/2)/(4-1)=207人 第一季度平均每个工人每月产值=250/207=1.21万元/人
1.设y=a+bx
b =∑TY/∑T*T=136/10=13.6
a=∑Y/N=182/5=36.4
y=36.4+13.6t
2.2003年,t=3
Y=36.4+13.6*3=77.2千万元
NO.15
X=∑a/n=(338+246+212+126+100+40+24+32+48+
268+376+364)/(3*12)
=2174/36
=60.38
82/60.38=135.78%
70/60.38=115.91%
计算结果表明,3-7月为淡季,10-12是旺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