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臂骨折木制夹板固定技术流程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创伤急救-固定技术操作规程创伤急救—固定技术操作规程【评估】1、评估环境是否安全,伤员复苏、⽌⾎及包扎是否有效、是否存在休克等情况。
2、评估伤员伤情、确认固定⽅法,正确选择固定⽤物,避免神经、⾎管、⾻骼及软组织的再损伤,便于伤员的搬运。
3、了解伤员⼼⾥状况,做好伤员隐私保护。
【准备】护⼠:具有争分夺秒的急救意识,具备组织急救和指导伤员⾃救、互救能⼒。
物品:1、制式材料:各型号夹板、三⾓⼱宽带和窄带数条、衬垫、绷带、颈托、腰部固定带等。
2、就便材料:布条、⽑⼱、⾬伞、⽊棍、⽊板、纸板等。
环境:安全。
体位:根据⾻折固定部位选择适宜体位【⽅法】1、锁⾻⾻折固定技术操作流程:确认损伤部位给予有效⽌⾎、包扎处理→取适宜体位→垫衬垫于两腋前上⽅→将三⾓⼱折叠成窄带状→两端分别绕两肩呈“8”字形固定(将窄带⼀端由肩部绕过腋下,另⼀端由腋下绕过肩部)→拉紧三⾓⼱的两端于背部打结→打结处加垫衬垫→尽量使两肩后张以达到锁⾻固定效果→松紧适度→观察记录⾎液循环→尽量避免不必要搬动。
2、上臂闭合性⾻折固定技术操作流程:确认损伤部位给予有效⽌⾎、包扎处理→取适宜体位→在将要放置夹板部位垫衬垫(环绕上臂)→选择适宜长短不⼀的夹板两块(长夹板长度:超过肩关节与肘关节距离;短夹板长度:不超过肩关节与肘关节距离)或夹板⼀块→将长夹板置于上臂后外侧→将短夹板置于上臂前内侧(⼀块夹板时置于外侧)→取绷带或带状物在上臂⾻折部位上、下两端进⾏打结固定→再在适宜位置加⼀条固定带,使夹板固定牢靠→将肘关节屈曲90°→⽤三⾓⼱将上肢悬吊固定于胸前→(若⽆夹板,也可⽤两块三⾓⼱或绷带,⼀块将上臂呈90°悬吊于胸前→另⼀块叠成宽带状→将伤肢上臂与胸部固定在⼀起→松紧适宜→观察记录⾎液循环→尽量避免不必要搬动。
3、⼤腿⾻折固定技术操作流程:确认损伤部位给予有效⽌⾎、包扎处理→取适宜体位→⽤长、短两块夹板分别置于⼤腿的外侧和内侧(长夹板的长度⾃腋下⾄脚跟,短夹板的长度⾃⼤腿根部⾄脚跟)→在⾻隆突处、关节处和空隙处加衬垫→固定带分别置于在⾻折上下端、腋下或腰部及关节上下处→再由远⼼端向近⼼端将固定带分别打结固定(⾜踝⽤“8”字形固定,脚与⼩腿部呈直⾓功能位)→若⽆夹板,也可将伤员两下肢并紧→中间加衬垫→将健侧肢体与伤肢分段固定在⼀起→固定带松紧适宜→观察并记录伤肢⾎液循环情况→尽量避免不必要搬动。
各部位⾻折固定技术及操作流程让更多⼈能学习应急⾃救知识固定包扎视↑↑↑要根据现场的条件和⾻折的部位采取不同的固定⽅式。
固定要牢固,不能过松或过紧。
在⾻折和关节突出处要加衬垫,以加强固定和防⽌⽪肤损伤。
操作要点:1、置伤员于适当位置,就地施救;2、夹板与⽪肤、关节、⾻突出部位之间加衬垫,固定时操作要轻(强调固定时不能移动伤处);3、先固定⾻折的上端(近⼼端),再固定下端(远⼼端),绷带不要系在⾻折(可疑⾻折)处;4、前臂、⼩腿部位的⾻折,尽可能在损伤部位的两侧放置夹板固定,以防⽌肢体旋转及避免⾻折断端相互接触;5、固定后,上肢为屈肘位,下肢呈伸直位;6、应露出指(趾)端,便于检查末梢⾎运。
固定包扎视↑↑↑(⼀)锁⾻⾻折锁⾻⾻折多由摔伤或车祸引起。
表现形式锁⾻变形、有⾎肿、肩部活动时疼痛加重。
锁⾻⾻折固定⽅法:1、锁⾻固定带:伤员坐位,双肩向后正中线靠拢;安放锁⾻固定带;2、前臂悬吊固定:如⽆锁⾻固定带,⽤三⾓⼱(围⼱、⾃⾝⾐襟反折)曲肘位悬吊上肢即可(因不了解⾻折类型,尽量减少对⾻折的刺激,以免损伤锁⾻下⾎管)。
(⼆)上肢⾻折1、肱⾻⼲⾻折肱⾻⼲⾻折由摔伤、撞伤和击伤所致。
上臂肿胀、瘀⾎、疼痛,有移位时出现畸形,上肢活动受限。
桡神经紧贴肱⾻⼲,易损伤。
固定时,⾻折处要加厚垫保护以防⽌桡神经损伤。
(1)铝芯塑型夹板固定:1、按上臂长度将夹板制成U型,屈肘位套于上臂;2、⽤绷带缠绕固定;3、前臂⽤组织或三⾓⼱悬吊于胸前;4、指端露出,检查未梢⾎液循环。
(2)⽊析固定:1、两块⽊板,⼀块⽊板放于上臂外侧,从肘部到肩部,另⼀块放于上臂内侧,从肘部到腋下;2、放衬垫;3、⽤绷带或三⾓⼱固定上下两端;4、屈肘位悬吊前臂;5、指端露出,检查未梢⾎液循环。
(3)纸板固定:现场如⽆⼩夹板和⽊板,可⽤纸板或杂志、书本代替。
1、将纸板或杂志上边剪成孤形,将孤形边放于肩部包住上臂;2、⽤宽布带捆绑,可起到暂时固定作⽤;3、固定后同样屈肘位悬吊前臂;4、指端露出,检查未梢⾎液循环。
四肢骨折现场急救外固定技术物品准备(10分):1.木质、铁质、塑料制作的夹板或固定架。
2.就地取材,选用适合的木板、竹竿、树枝、纸板等简便材料。
四肢骨折现场急救外固定技术的操作(70分):该考题灵活一般是在模拟人跟前一边口述一边操作。
一、肱骨(上臂)骨折固定法(70分):口述(10分)1夹板固定法用两块夹板分别放在上臂内外两侧(如果只有一块夹板,则放在上臂外侧),用绷带或三角巾等将上下两端固定。
肘关节屈曲90度,前臂用小悬臂带悬吊。
2无夹板固定法将三角巾折叠成10~15cm宽的条带,其中央正对骨折处,将上臂固定在躯干上,于对侧腋下打结。
屈肘90度,再用小悬臂带将前臂悬吊于胸前。
二、尺、挠骨(前臂)骨折固定法(70分)口述(10分)1夹板固定法用两块长度超过肘关节至手心的夹板分别放在前臂的内外侧(只有一块夹板,则放在前臂外侧)并在手心放好衬垫,让伤员握好,以使腕关节稍向背屈,再固定夹板上下两端。
屈肘90度,用大悬臂带悬吊,手略高于肘。
2.无夹板固定法采用大悬臂带、三角巾固定法。
用大悬臂带将骨折的前臂悬吊于胸-前,手略高于肘。
再用一条三角巾将上臂带一起固定于胸部,在健侧腋下打结。
三、股骨(大腿)骨折固定法(70分)口述(10分)1.夹板固定法:伤员仰卧,伤腿伸直。
用两块夹板(内侧夹板长度为上至大腿根部,下过足跟;外侧夹板长度为上至腋窝,下过足跟)分别放在伤腿内外两侧(若只有一块夹板则放在伤腿外侧),并将健肢靠近伤肢,使双下肢并列,两足对齐。
关节处及空隙部位均放置衬垫,用5~7条三角巾或布带先将骨折部位的上下两端固定,然后分别固定腋下、腰部、膝、跖等处。
足部用三角巾“8”字固定,使足部与小腿呈直角。
2.无夹板固定法伤员仰卧,伤腿伸直,健肢靠近伤肢,双下肢并列,两足对齐。
在关节处与空隙部位之间放置衬垫,用5~7条三角巾或布条将两腿固定在一起(先固定骨折部位的上、下两端)。
足部用三角巾“8”字固定,使足部与小腿呈直角。
物品准备
1.木质、铁质、塑料制作的夹板或固定架。
2.就地取材,选用适合的木板、竹竿、树枝、纸板等简便材料。
操作步骤
1.上臂骨折固定:将夹板放在骨折上臂的外侧,用绷带固定;再固定肩肘关节,用一条三角巾折叠成燕尾式悬吊前臂于胸前,另一条三角巾围绕患肢于健侧腋下打结。
若无夹板固定,可用三角巾先将伤肢固定于胸廓,然后用三角巾将伤肢悬吊于胸前。
2.前臂骨折固定:将夹板置于前臂四侧,然后固定腕、肘关节,用三角巾将前臂屈曲悬吊于胸前,用另一条三角巾将伤肢固定于胸廓。
若无夹板固定,则先用三角巾将伤肢悬吊于胸前,然后用三角巾将伤肢固定于胸廓。
3.股骨骨折固定:①健肢固定法:用绷带或三角巾将双下肢绑在一起,在膝关节、踝关节及两腿之间的空隙处加棉垫。
②躯干固定法:用长夹板从脚跟至腋下,短夹板从脚跟至大腿根部,分别置于患腿的外、内侧,用绷带或三角巾捆绑固定。
4.小腿骨折固定:用长度由脚跟至大腿中部的两块夹板,分别置于小腿内外侧,再用三角巾或绷带固定。
亦可用三角巾将患肢固定于健肢。
5.脊柱骨折固定:将伤员仰卧于木板上,用绷带将脖、胸、腹、髂及脚踝部等固定于木板上。
长骨骨折的简易固定
(一)小夹板固定术
1.根据所需固定患肢的部位用刀剪杉木皮,制作适当大小的夹板4块,用绷带及棉花包好,用棉花或毛头纸做好所需的垫板。
2.在患肢上根据骨折情况放置好压垫及夹板。
3.用绷带叠成扎3~4条,依次缠扎中间、远端、近端。
活结扎在前侧或外侧板上。
4.扎带的松紧度以包扎后能在夹板面杖下移位1cm为宜。
5.完成后注意观察肢体远端血液循环情况,并交待注意事项。
(二)石膏托固定术
1.测量需固定肢体长短后将石膏绷带折叠,厚度8 ~12层,然后把两头叠成卷状。
2.把叠好的石膏卷放入30℃~40℃温水桶中,气泡出尽后取出,轻握两端挤去多余的水分,将石膏条快速摊平、放好衬垫。
3.用棉花保护好骨突处后,把石膏快速置于需固定的肢体上成托状,用绷带快速而不乱地包扎,并保持体位直到石膏硬固为止。
小夹板外固定方法
小夹板外固定的步骤,主要根据骨折的部位,是骨干部位的骨折,还是关节部位的骨折固定,是否要超过关节。
具体步骤如下:
1、将骨折复位后,有两位助手维持骨折所在的复位以后的位置,上下夹板要固定,进行缠绕绷带,缠绕时要注意,不能太紧,因为缠好以后肢体还可能肿胀,肿胀以后,绷带产生压迫,容易产生反作用力,绷带对皮肤产生压迫,容易产生水泡、压疮,甚至严重的引起骨筋膜室综合征;
2、在合适的部位放置压垫,根据骨折情况,需要放置平垫、高低垫等,如果骨折发生在前臂和小腿,因为是两个骨骼,所以还要之间放置分骨垫;
3、放置夹板,夹板可一次放置;
4、用扎带将固定好的夹板进行捆绑,一般认为有四道夹板,先中间,再两头,再调整夹板的松紧度。
上肢夹板固定操作方法上肢夹板是用于固定上肢骨折或关节脱位的外固定装置。
下面将详细介绍上肢夹板的固定操作方法。
1. 评估患者状况:在进行夹板固定之前,首先需要进行患者状况的评估。
检查患者是否有其他伤口或损伤,了解患者的病史以及对药物过敏情况。
还需要评估肢体的神经、血管情况,有无神经、血管受压的症状。
2. 术前准备:术前准备包括清洁、消毒和麻醉操作。
清洁和消毒操作是为了减少感染的风险。
对于麻醉操作,可以选择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具体根据患者情况确定。
3. 软组织保护:在进行夹板固定前,需要进行软组织保护。
将患肢置于舒适的位置,并在皮肤上方垫上软垫,以减少夹板与皮肤之间的摩擦,避免皮肤损伤。
4. 夹板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夹板。
常见的夹板有膝关节至手腕、肩关节至手腕的夹板以及肩关节至肘关节的夹板。
夹板的选择取决于受伤的部位和严重程度。
确保夹板的尺寸合适并且能够提供足够的支撑。
5. 固定夹板:将夹板放置在患肢的侧面,并通过绷带、绑带或扣带将夹板固定在患肢上,确保夹板紧密贴合,并提供足够的支撑。
在固定时要注意不要过紧,以免影响患者的血液循环。
6. 加压止血:如果患者有出血的情况,可以在加固夹板时适当加压止血,以减少血液流出量。
但是要注意不要加压过大,避免对血管造成更大压力。
7. 定期检查:在夹板固定期间,应定期检查患者的肢体感觉、血液循环状况,以及夹板是否松动或移位。
如果有异常情况出现,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8. 术后护理:术后护理包括固定部位的冰敷、升高患肢、保持创面清洁等。
此外,还需要对患者进行相关病情的宣教,告知患者一些注意事项,比如避免用力活动、定期来院复查等。
需要注意的是,上肢夹板的操作应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或护士进行,并严格按照医疗机构的规范进行操作。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并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总结起来,上肢夹板固定操作方法包括评估患者状况、术前准备、软组织保护、夹板选择、固定夹板、加压止血、定期检查和术后护理等。
骨折小夹板固定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用于治疗各种骨折,并且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
在进行这一手术时,医生需要严格按照一定的操作要领和步骤来进行,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接下来,我将由浅入深地向你介绍骨折小夹板固定术的操作要领和步骤。
1. 术前准备在进行骨折小夹板固定术之前,医生需要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
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了解患者的病史和骨折情况。
医生需要准备好所有需要使用的手术器械、药物和固定材料,确保手术过程中的顺利进行。
医生还需要向患者和家属详细解释手术的过程、风险和注意事项,取得他们的理解和同意。
2. 麻醉在手术开始之前,医生需要为患者进行麻醉。
常见的骨折小夹板固定术麻醉方式包括局部麻醉和全麻,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并确保麻醉药物的使用安全。
3. 手术操作在患者实现麻醉状态后,医生可以开始进行手术操作。
手术的第一步是对患者进行消毒,在手术部位周围清洁皮肤。
医生需要通过X光或其他影像学手段来准确定位,并对骨折部位进行准确的复位。
复位完成后,医生需要使用小夹板将骨折部位进行固定,以保持其正确的位置并促进愈合。
在固定过程中,医生需要注意不要对周围组织造成损伤,并确保小夹板的固定牢靠。
4. 术后处理手术结束后,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术后处理。
医生会为患者做好伤口包扎,防止感染和出血。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康复指导,包括注意伤口的保护、避免不当活动以及药物的使用和饮食调理等。
医生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定期复查,监测骨折的愈合情况,并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治疗或康复措施。
总结而言,骨折小夹板固定术是一项常见而重要的外科手术,它需要医生严格按照一定的操作要领和步骤来进行,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在手术前的充分准备、麻醉的安全施行、手术过程的精细操作以及术后的细致处理都十分关键。
对于这一主题,我个人认为医生应该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的技术水平,以保证手术的成功进行和患者的安全。
骨折夹板固定法操作步骤
一、选用大小合适的夹板和压垫。
二、局部涂敷油膏,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疏通经络,涂敷范围可大一些,表面应平整。
三、将绷带松松地缠绕4~5圈后,再在适当的部位放置压垫,并以胶布固定。
四、安放夹板,用4道扎带捆缚,先捆缚中间两道,再捆缚远侧和近侧的,捆缚时两手平均用力缠绕两周后打结。
扎带的松紧以能在夹板面上上下移动1厘米为准。
五、固定方法是放好压垫后,先放对骨折固定起主要作用的两块相对的夹板,用绷带在其中间缠扎几周,再放其他夹板,并用绷带在夹板外包裹,以维持各夹板的位置,最后撕开绷带打结,或另用4道扎带捆缚。
石膏绷带与夹板固定技术一、石膏绷带固定技术:1.准备工作:患者应被置于适当的位置,使所需要固定的骨折部位处于舒适状态。
医生应穿戴好防护措施,如手套和口罩。
2.清洁和准备皮肤:将患者的皮肤清洁干净,并用碘酒擦拭一遍,以减少感染的可能性。
3.加垫物:在骨折部位周围垫上足够的垫物,以保护皮肤免受绷带的摩擦和压力。
垫物可以是泡沫垫或棉垫。
4.选择和使用绷带:选择适当的绷带长度和宽度,根据需要剪断。
将绷带浸泡在温水中,然后挤压掉多余的水分。
开始从骨折部位附近开始绷带,向周围进行包扎,重叠包扎,确保牢固而不过紧。
5.模制和干燥:当绷带到达所需的长度时,用湿手帮助模制绷带,使其更密实和适合形状。
然后使用吹风机或专用的干燥机,将绷带彻底干燥,以确保其稳定性和牢固性。
6.检查功能:完成绷带固定后,医生应该检查患者的功能,确保没有异常。
如果发现异常,应尽快纠正。
二、夹板固定技术:1.准备工作:夹板通常是由坚固的材料制成,如木板、铝板或塑料板。
选择适当的夹板材料和尺寸,根据需要进行切割和形状调整。
2.保护皮肤:在将夹板放置于患者体表之前,应在其下方放置足够的垫物,以保护皮肤免受压力和摩擦。
3.夹板的放置和固定:将夹板平放在骨折部位上,使其覆盖骨折区域和相邻的健康骨骼。
然后使用绷带、胶布或其他固定材料将夹板与患者的身体部分固定在一起,确保其牢固稳定。
4.检查和调整:夹板固定后,医生应检查患者的功能和舒适度,确保其没有异常。
如果有需要,可以对夹板进行调整,以达到更好的固定效果。
总之,石膏绷带和夹板是常见的骨折固定技术,它们可以提供骨折区域的稳定性,促进骨骼的愈合。
正确和谨慎使用这些技术可以减少并发症的风险,加快康复过程。
在操作过程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调整,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同时,患者也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康复建议,以促进愈合过程。
骨折固定操作流程步骤(手臂详细版)骨折固定操作流程步骤(手臂详细版)
该操作流程旨在提供骨折固定的详细步骤,以帮助医务人员进行手臂骨折的固定处理。
请在实施操作前确保你已获得必要的医学知识和技能,并始终遵循正确的操作程序。
步骤一:准备工作
1. 确保医疗器械和药物正确准备和清洁。
2. 确认患者身份和骨折类型。
3. 根据需要,为患者提供适当的镇痛药物。
步骤二:骨折部位准备
1. 清洁骨折部位,用无菌物品进行消毒。
2. 使用适当的物品(如手套、面罩等)确保操作环境的清洁与无菌。
步骤三:固定操作
1. 轻轻拉伸骨折部位,以消除与骨折相关的不正常位移。
2. 使用无菌的固定材料(如石膏或固定板)固定骨折部位。
确
保固定材料符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并能提供足够的稳定支撑。
3. 在固定部位周围进行包扎,以增加固定的稳定性。
步骤四:后续处理
1. 教育患者和家属关于骨折固定的重要性和后续护理的方法。
2. 定期检查固定部位,确保固定材料的稳定性和患者的舒适度。
3. 针对患者的特殊情况,提供必要的康复计划和建议。
请注意,以上步骤仅为概述,实际操作中需根据患者特点和医
疗专业知识进行调整。
确保在操作前咨询专业医务人员,并遵循医
疗机构的操作规范和指导。
上臂骨折木制夹板固定技术流程
课目上臂骨折木制夹板固定技术
想定伤情伤员右上臂闭合性骨折
条件室外平地或草坪,面积50mX10m,卫生员背囊1个,新式三角巾急救包(密封)4个,木制夹板1个,厚棉垫
2个,伤标2条(红、白各1条),笔1支。
每组2人
(军医、卫生员各1人)。
方法选手物品准备完毕到达比赛场地后向裁判员报告:“裁判员同志,XX号选手准备完毕,请指示”,裁判员下达:
“前方25米处发现一名伤员需要救治,救护者准备,
开始救护。
”口令,开始计时。
操作者背上卫生员背囊,
接近伤员,检伤。
对右上臂闭合性骨折者采取上臂骨折
木制夹板固定技术。
考核总时间160秒为合格,计时从
裁判员下达“开始救护”口令起,至伤员搬运到位(救
护组全体过线)后止,在规定时间内每提前10秒加1
分,每超过2秒扣1分,不足2秒按2秒计算,以此类
推。
标准要求
1. 着装:参赛队员统一穿07式夏季迷彩服,佩带红十字
袖标,穿军用作训胶鞋或迷彩胶鞋,扎外腰带。
女队员
发不过肩,不准戴首饰。
仪表端正,着装整洁,报告词
声音洪亮,吐词清晰,精神面貌好。
2. 接近伤员:敌情观念强,动作迅速,救护中注意观察敌
情;爱伤观念强,动作轻而迅速,准确到位。
3. 操作方法正确,松紧适宜。
4. 骨折固定:固定部位、方法正确,骨突出部位、关节处
和空隙部位加垫,用三角巾或绷带打结固定。
固定要牢固可靠,并挂伤标。
5. 将伤员双人扶持25米远距离,回到原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