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生物学导论

现代生物学导论

现代生物学导论
现代生物学导论

.作业

现代生物学导论

姓名:苗丽娜

学号:12092117

专业:行政管理

学院:法政学院

浅谈人类克隆

苗丽娜

(天津科技大学,天津,300457)

摘要: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羊问世之后,人们不免对克隆人深表担扰,这种担扰是非常有道理的,克隆技术一旦用于复制人并培育出克隆人来,会给人类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我们应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发展克隆技术,应该正确地评价克隆技术的科学意义用它来造福于人类。本文针对世界普遍关注的话题“人类克隆”展开了叙述,主要从克隆的概念、人类克隆的伦理原则、世界各国对“人类克隆”的态度以及克隆给我们生活带来科学性的意义来阐述。

关键词:克隆、克隆人、伦理、意义

Abstract: The world's first cloned sheep came out, people can deeply worried about human cloning, this worry is very reasonable, cloning technology once used to clone and cultivate human cloning, will bring immeasurable social consequences, we should take a highly responsible attitude towards the development of cloning technology, should correctly evaluate cloning technology scientific significance and use it to benefit the human.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world universal attention topic "human cloning" described, mainly from the concept of human cloning, cloning the ethical principles, the world of "human cloning" attitude and cloning bring us a scientific significance .

Keywords: Cloning, Human cloning, Ethics, Significance

中图分类号:Q-1

1.克隆的概念

“克隆”一词是英语词clone或cloning的音译。我国以前曾译为“无性生殖”或“无性繁殖”,正如我在我的《生命伦理学》一书中就是译为“无性生殖”的。根据我国遗传学家吴教授的建议,将clone或cloning音译为“克隆”。

按照Webster’s: New World Dictionary〔Gularnik 1980〕的诠释:clone:通过无性繁殖方法(如插枝、生出球径;或分裂生殖、孤雌生殖等)来源于单一个体的后代;通过克隆产生的一个个体。cloning:通过克隆生产,通过用机体的体细胞核代替未受精卵的核产生该机体在遗传上同一的副本。世界卫生组织在3月关于克隆的非正式声明中定义克隆为遗传上同一的机体或细胞系(株)的无性生殖。

2.人类克隆的伦理领域

目前学术界和公众注意的焦点并不在克隆动物和植物上,而是在克隆人的问题上。克隆人应该提倡支持吗?还是应该被禁止?这样我们就进入了伦理领域。

2.1医学领域内的基本伦理原则

与克隆技术有关的生命伦理学,在评价生物医学领域内的行动时,普遍运用如下基本伦理原则:①不伤害:所采取的行动不应给有关的人带来伤害。医务人员或研究人员不应给病人或受试者带来本来可以避免的伤害。但在特殊的情况下,一个行动会给某一个人带来伤害,但目的是避免给这个人带来更大的伤害(为了救命而截肢)。②有利:行动应该使有关的人受益。医务人员“救死扶伤”、“为人民服务”,就是使病人和人民受益。③尊重:尊重一个人自

主作出的决定,治疗方案或参加实验都应在使之知情的基础上获得病人或受试者的同意,尊重他们的隐私。④公正:平等地对待人,而不应顾及其性别、年龄、种族、富贵贫贱。行动的受益或代价在人与人之间应公平分配。⑤互助: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对于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例如残疾人、老年人)应给予优惠对待。【1】

2.2法学领域内的基本伦理原则

在民法上,自然人是主体,是法律关系中权利义务的承担者,是基于自然选择的受精卵发育而出生和存在的实体。主体就是主体,不是他人的“所有物”,也不是他人的“意志实现”和“幸福工具”。有人类以来,人们就习惯于物质的改造与建设,而且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这已经使人类形成了严重的惯性心理,克隆人的即将出现就是一个强有力的说明。人类即将具有控制和掌握制造物质身体的能力,但人之所以为人,不在于其仅仅是物质存在,更是精神实体以及民法认可的民事主体,我们需要为克隆技术及时设置边界,禁止生殖性克隆,克隆人不能成为民法上的自然人。【2】

从宪法上讲,克隆人的研究已经超过了学术自由本身的界限,损害了宪法存在的基础。我们需要保证科研的自由,但是科研的自由并不是绝对的,它要受制于人的尊严、生命权等宪法权利和价值,要防止科研的过程和成果对社会造成伤害。然而克隆人研究与人的尊严、后代的基本权利、生命权等均有抵触,故而应予以禁止。【3】

人类面对克隆带来的益处同时,也对人类克隆技术可能产生的伦理问题也表现出了空前的担忧。比如:用人体进行实验时可能造成对当事人的伤害;人类克隆技术可能对人的尊严和价值构成挑战;人类克隆技术可能对社会观念造成极大的冲击;克隆人的选择标准无法确定;人类克隆技术可能带来进化的风险等等。面对种种争议,克隆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问题。

3.世界各国对人类克隆技术的态度

克隆技术是现代生命科学领域的一项重要的技术,其发展引发了强烈的伦理争议并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世界各国对克隆技术的态度随着克隆技术的发展逐渐发生了改变。

以英国、日本、世界卫生组织为代表的一派主张应予以区别对待。治疗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是克隆技术的两种不同类型,二者存在显著的差别。治疗性克隆是以治疗为目的的,治疗性克隆得到的胚胎只作为提取干细胞之用,并不植入人或动物的子宫,其最终结果不会得到克隆人。治疗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的目的和最终结果都不同,因此,以再生医疗为目的的治疗性克隆应得到支持。

以美国、西班牙以及拉美的一些天主教国家为代表的一派认为,应该禁止一切包括人类胚胎的克隆研究。他们认为如果不明令禁止治疗性克隆,那么就会有人以科研实验为借口进行生殖性克隆研究,从而使生殖性克隆的禁令名存实亡。

而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倡导支持治疗性克隆,坚决反对克隆人。其态度是:一定要把克隆技术区分为治疗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对生殖性克隆应坚决反对,对于以治疗为目的的治疗性克隆应予以允许,同时治疗性克隆的研究也必须在严格的管理和控制的情况下进行。我国在2003年12月由科技部和卫生部联合颁发了关于治疗性克隆的管理规则。【4】中国为什么会采取这种态度呢?

①除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外,中国国情的另一个方面是中国人对堕胎,比西方人更习以为常,婴幼儿的死亡率相对较高。由于人口众多和经济上的原因,中国人的生存状态总体上不如西方发达国家。上述原因导致中国人的民族心理不是非常地善待自己和他人的身体,这无疑会影响中国人对克隆技术的态度,即对身体的克隆和胚胎的伤害更为宽容。自由、平等、博爱和人权等概念源自于西方,并且就它们深入人心的程度而言,西方远高于东方。反对克隆人的依据可能来源于这些西方人所作的假设。在中国,人们更强调人的现实的生存权,因为这处于第一需要的层次。因此,中国人对克隆人的态度取决于克隆技术是否有利于人的生存和发展,而在平等、人权等道义概念上的争议较少。②况且,克隆人技术则能为患者提供

组织特征完全匹配的干细胞,消除所有的人体排异反应。他认为通过向受体移植与其遗传特征完全相同的干细胞能够带来新的治疗方式,比如对一个心肌梗塞患者的心肌进行修复,因此克隆人研究不应被完全禁止,它能挽救千万人的生命。③因为克隆成体人在技术上尚不完善而存在危险,还没有人证明克隆人的遗传结构在实质上等于或者优于常人的遗传结构;也因为人们的伦理观还没有适应生命科技的浪潮,对克隆人研究的立法讨论也滞后于克隆技术的进展。【5】

4.人类克隆技术的意义

克隆技术是人类科学技术上的一大进步,有突破性意义。

克隆技术是医学上一个伟大的里程碑。人类可以利用克隆技术复制出人类器官,以替换人类自身残废或功能不健全的器官,或弥补人类自身缺失的器官。由于被复制的器官来源于自身的体细胞,故可将“异体排斥”现象减小到最低程度。中国科学家已在白鼠身上成功地复制出人体上结构复杂的耳朵,可见克隆技术将会带来医学上的巨大革命。

“试管婴儿”就是克隆技术的应用,它给予了那些无法生育自己孩子的夫妻一个机会,圆了无数个家庭拥有自己孩子的梦。

对于克隆技术而言,它在技术成熟度、伦理道德、社会效应等方面可能出现的危害也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由于技术既可以用来建设,也可以用来破坏,即技术既有其负面效应,也有其积极的正面影响。

一言以蔽之,我们应该理性地来认识克隆技术。克隆作为一项科学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存在着危害人类的可能,我们必须用辩证的观点来看该问题。不能因为科学的发展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而裹足不前,应该在发展中注意尽量避免或减少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发挥其优势的一面。

参考文献:

【1】邱仁宗. 克隆技术及其伦理学含义[J]. 自然辩证法研究,1997,06:2-7.

【2】吕群蓉. 在人与非人之间徘徊——以民法“自然人”概念为基础分析克隆人[J]. 法学杂志,2011,12:118-120.

【3】韩大元. 论克隆人技术的宪法界限[J]. 学习与探索,2008,02:93-98.

【4】金东英. 世界各国对克隆技术的态度引发的思考[J]. 医学与哲学,2005,11:76-77. 【5】李才华,黄志斌. 试析目前我国政府对克隆人技术应持的态度和对策[J]. 中国科技论坛,2005,04:105-109.

电厂热能动力工程(本科)专业简介

电厂热能动力工程(本科)专业简介 专业代码:080502 一、考试课程及学分 二、学习书目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王顺生,李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版)。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卫兴华,赵家祥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版)。3.英语(二) 《大学英语自学教程》(上、下册),高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4.热工过程自动控制 《热工过程自动控制》,郎泉江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 5.工程热力学(二) 《工程热力学》,徐达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 6.机械设计基础及电厂金属材料 《机械设计基础及电厂金属材料》,芮晓明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 7. 物理(工) 《物理(工)》,吴王杰主编,辽宁大学出版社(2007版)。 8.复变函数与积分函数 《工程数学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贺才兴主编,辽宁大学出版社。 9.线性代数 《工程数学线性代数》,魏战线主编,辽宁大学出版社。 10.流体力学及泵与风机 《流体力学及泵与风机》,王松岭、安连锁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 11.传热学(二) 《传热学》,夏雅君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 12.锅炉燃烧设备 《锅炉燃烧设备》,姚文达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 13.汽轮机原理及运行 《汽轮机原理及运行》,陈汝庆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

14.热力发电厂 《热力发电厂》,杨玉桓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 15.电力企业经济管理 《电力企业经济管理》,萧国泉、李弘泽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 16. 创业理论与实务 《创业理论与实务》迟英庆等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 17.现代生物学导论(第5、6、10、11、12、16章不做考试要求)《基础生命科学》(第二版),吴庆余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现代生物学实验技术实验报告

现代生物学实验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一、超薄切片 一、实验目的 学习掌握常规生物样品前处理技术及样品包埋块的制备技术。 二、实验材料 植物幼嫩叶片、小鼠肝脏细胞 三、实验试剂 2.5%戊二醛、PBS、1%锇酸、30%丙酮、100%丙酮、 Epon812包埋液、蜡油 四、实验器材 离心管、玻璃棒、滴管、移液枪、刀片、镊子、牙签、烘箱、切片机、 五、实验步骤 1、取材固定:从植株上取叶片或者取小鼠肝脏细胞,切取 1mm3左右大小的组织块,立即放入PBS(pH7.2)配制 的2.5%戊二醛中固定1小时。 2、用0.1molPBS缓冲液冲洗三次每次3~5分钟。 3、1%锇酸固定1小时,然后用缓冲液冲洗三次每次3~5 分钟。 4、丙酮脱水:30%-50%-70%-80%-90%-100%- 100%每级5~10分钟

5、浸透:脱水剂:包埋剂=3:1 1小时 脱水剂:包埋剂=1:3 过夜 6、聚合:45 ℃12h 60 ℃24h 磷酸缓冲液0.2molL-1 PBS 配制 A液:Na2HPO4 .2H2O 35.61g 加DDW 至1000ml B液:NaH2PO4 .H2O 27.6g 加DDW 至1000ml 不同pH磷酸缓冲液的配制 pH 6.6 6.8 7.0 7.2 7.4 7.6 A液(ml) 18.8 24.5 30.5 36.0 40.5 43.5 B液(ml) 31.2 25.5 19.5 14.0 9.5 6.5 Epon812包埋液的配制 Epon812树脂20ml DDSA 4.6ml MNA 15.3ml DMP-30 0.8ml

2、支持膜的制备 将一个干净的载玻片垂直放入含有0.3~0.5%氯仿配制的聚乙烯醇缩甲醛制模剂中,放置两三秒后将载玻片垂直取出。用刀片在含有膜的载玻片上划出所需要的正方形,然后将载玻片45度倾斜放入水溶液中,使膜飘在水面上,选取厚薄合适的膜,将膜放在载网上,以备后面用。 3、切片 首先制刀,将玻璃片制成梯形的刀片,以备切片时使用。将包埋块置于显微镜下进行修整,将其修为最上端为正方体。在切片机上进行切片操作,使切下来的样品片漂浮在水槽中。对切下来的样品块进行染色并观察。 六、注意事项 1、取材的时候动作要迅速,组织离体后应将其快速放入 固定液中。并且要尽量减少损伤,减少牵拉或挤压组 织。组织块的大小一般为1mm3。 2、用固定液固定的样品若漂浮在溶液表面,应通过抽真 空的方法让样品沉入溶液中。 3、饿酸为剧毒、极易挥发的试剂,使用时要注意安全。 4、脱水时要逐级脱水,而不能急剧脱水,更换液体时动 作要快,不要让组织离开溶液,否则会在组织内外产 生气泡。

现代生物学技术

现代生物学技术 1: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试管婴儿 2:人造生命“人造儿”菌落图 细胞工程与胚胎移植 一:细胞工程概述 1:细胞工程:以细胞为对象,应用生命理论科学理论,借助工程学原理和技术。 研究对象:动植物细胞(原生质体)。细胞器、染色体、细胞核、胚胎 2:生物工程:以生命科学为基础,用生物体系和工程学原理。生产生物制品和制造新物种的一种综合技术。 第一代生物工程:4000多年前—20世纪30年代 第二代生物工程:30年代—二战期间 微生物工程→生物化学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第二代基因工程)→组织工程→代谢工程 3:细胞工程发展历史 ①探索期: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 动物:1885年卢克斯“组织培养”1907【美】哈林森 植物:1937年【荷兰】温特植物组织培养 ②诞生期:20世纪70年代 1956—1959年斯沃尔三倍体:三棘刺鱼 1959年张明觉试管兔 1962年仓鼠肾细胞悬浮培养 1965年哈里斯·沃特金斯灭活病毒诱导动物细胞融合 20世纪70年代高国楠聚乙二醇促使植物原生质体融合 1960年兰花无性繁殖 1972年【美】卡尔森NaNO3诱导烟草原生质体融合 4:快速发展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 1973年古各树里。植物活性物质生产新途径 1975年科勒·米尔斯坦单克隆抗体 1977年首例试管婴儿 1981年埃文斯·科夫曼分离小鼠胚胎干细胞 A:动植物人工繁殖技术:植物组织培养,人工育种,试管动物,克隆动物 B:细胞充足与新品种培育技术{细胞水平、细胞器水平} C:生物制品生产技术 D:细胞组织工程技术 二、动物细胞工程 1.动物细胞和组织培养 正常哺乳动物细胞四大生物学特征:锚地依赖性 血清依赖性生长因子 接触依赖性 形态依赖性细胞扁平状 2.细胞融合

《分子生物学大(综合)实验》课程介绍(精)

《分子生物学大(综合)实验》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学校统一编制) 课程名称分子生物学大(综合)实验 英文名称MolecularBiologyBigExperiment 学分:3修读期:第七学期 授课对象:生物科学、生物技术 课程主任:姓名、职称、学位 关洪斌,副教授,博士 课程简介 21世记是生命科学的世记,而分子生物学是带动生命科学的前沿科学。分子生物学是在生物大分子水平上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及调控的学科,在现代生物学学科发展中的重要性与不容置疑的带头作用是众所周知的。许多重大的理论和技术问题都将依赖于分子生物学的突破。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相关实验技术方法和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为了适应分子生物学研究工作日益发展的需要,满足培养从事现代生物学研究,尤其是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人才的需要,特设置分子生物学大(综合)实验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是使学习者基本掌握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教学内容包括TRIZOL试剂盒提取RNA、RNA质量的检测、RT-PCR和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cDNA。通过本实验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较好地掌握分子生物学实验操作和技能,为今后独立进行科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实践教学环节(如果有) 实验内容包括TRIZOL试剂盒提取RNA、RNA质量的检测、RT-PCR和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cDNA。 课程考核 实验报告 指定教材 自编 参考书目 1.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施普林格出版社,1999 2.彭秀玲,袁汉英等.基因工程实验技术.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3.吴乃虎.基因工程原理(上下册).科学出版社,1998 4.F.奥斯伯等著:颜子颖,王海林译.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二版).科学出版社,1998 5.J.萨姆布鲁克等著:金冬雁,黎孟枫等译.精编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南.科学出版社,1993

《生物科学导论》结课论文优秀范本

《生命科学导论》结课报告姓名:詹晓琴 学号:1000530234 专业:商学院10级电子商务 《生命科学导论》主要涵盖的内容,非生命科学专业本科生学习《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意义 所有的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生命活动的结构基础是细胞内严密组织和高度有序且动态的结构体系,新陈代谢、生长和运动是生命的本能;生命通过繁殖而延续,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DNA 是生物遗传的基本物质;生物具有个体发育的经历和系统进化的历史;生物对外界刺激可产生应激反应并对环境具有适应性。生命是集合这些主要特征的物质存在形式。 “生命科学导论”是生命科学的入门科学。基础生命科学涵盖的基本内容包括:生命的化学组成、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能量与代谢、繁殖与遗传、遗传信息的传递与控制、生物的起源进化与系统分类、生物个体的发育、结构、功能和行为、生态环境、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的前沿与新进展等。现代生命科学研究正在由宏观向微观深入发展,分子生物学正在向揭示生命的本质方向迈进。创新性的科学研究推动了生命科学的进步和发展,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也深刻改变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热爱科学、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团结协作是一些杰出科学家所具备的基本科学态度和精神。 作为非生物学专业的我,认真学好《生命科学导论》主旨在于培养自己对生命科学的兴趣,主动探索生命的奥秘,把握生命科学中的基本概念及其内在联系,建立进化流、信息流和能量流等知识框架,培养自己带着问题去学习,并留出想象的空间的能力,把学习到的生命科学知识与全面提高科学素质相结合,打开生命科学知识创新大门。 根据生物体的元素及分子组成特点,联系实际浅谈我们现代人健康合理的膳食 通过对《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学习,我了解到了生物体的元素及分子组成基本特点和他们对于生物体的重要性,深刻感觉到我们人类也应该根据各类食物构成的不同营养价值合理健康饮食,促进营养需要与饮食供给建立平衡关系,达到合适的热量、合适的蛋白质、合适的无机盐、丰富的维生素、适量的食物纤维、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考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分配常数:又称分配系数,是指一种分析物在两种不相混合溶剂中的平衡常数。 2.多肽链的末端分析:确定多肽链的两末端可作为整条多肽链一级结构测定的标志,分为氨基端分析和羧基端分析。 3.连接酶:指能将双链DNA中一条单链上相邻两核苷酸连接成一条完整的分子的酶。 4.预杂交:在分子杂交实验之前对杂交膜上非样品区域进行封闭,用以降低探针在膜上的非特异性结合。 5.反转录PCR:是将反转录RNA与PCR结合起来建立的一种PCR技术。首先进行反转录产生cDNA,然后进行常规的PCR反应。 6.稳定表达:外源基因转染真核细胞并整合入基因组后的表达。 7.基因敲除:是指对一个结构已知但功能未知或未完全知道的基因,从分子水平上设计实验,将该基因从动物的原基因组中去除,或用其它无功能的DNA片断取代,然后从整体观察实验动物表型,推测相应基因的功能。 8.物理图谱:人类基因组的物理图是指以已知核苷酸序列的DNA片段为“路标”,以碱基对(bp,kb,Mb)作为基本测量单位(图距)的基因组图。 9.质谱图:不同质荷比的离子经质量分析器分开后,到检测器被检测并记录下来,经计算机处理后所表示出的图形。 10.侧向散射光:激光束照射细胞时,光以90度角散射的讯号,用于检测细胞内部结构属性。

11.离子交换层析:是以离子交换剂为固定相,液体为流动相的系统中进行的层析。 12.Edman降解:从多肽链游离的N末端测定氨基酸残基的序列的过程。 13.又称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restriction endonuclease):是能够特异识别双链DNA序列并进行切割的一类酶。 14.电转移:用电泳技术将凝胶中的蛋白质,DNA或RNA条带按原位转移到固体支持物,形成印迹。 15.多重PCR:是在一次反应中加入多对引物,同时扩增一份模板样品中不同序列的PCR 过程。 16.融合表达: 在表达载体的多克隆位点上连有一段融合表达标签(Tag),表达产物为融合蛋白(有分N端或者C端融合表达),方便后继的纯化步骤或者检测。 17.同源重组:发生在DNA同源序列之间,有相同或近似碱基序列的DNA分子之间的遗传交换。 18.遗传图谱又称连锁图谱(linkage map),它是以具有遗传多态性的遗传标记为“路标”,以遗传学距离为图距的基因组图。 19.碎片离子:广义的碎片离子为由分子离子裂解产生的所有离子。 20.前向散射光:激光束照射细胞时,光以相对轴较小角度向前方散射的讯号用于检测细胞等离子的表面属性,信号强弱与细胞体积大小成正比。 21.亲和层析:利用共价连接有特异配体的层析介质分离蛋白质混合物中能特异结合配体的目的蛋白或其他分子的一种层析法。(利用分子与其配体间特殊的、可逆性的亲和结合

《现代生物学基础》期末考试卷及答案A卷

《现代生物学基础》期末考试卷(A卷) 班级学号姓名 出卷人审卷人评审人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细胞是由原生质构成的,原生质又分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部分。 2.植物细胞壁对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3.调节新陈代谢各种化学反应的酶都是___________。 4.有氧呼吸是指植物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__________和________,同时释放出大 量_______的过程。 5.无氧呼吸一般是指在_________条件下,植物细胞把糖类等有机物分解成为____________,同时释放出少量的___________ 的过程。 6.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_______的结合,产生_______,由________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7.DNA又称____________。它是一种____________,组成它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 8.DNA复制需要原料、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基本条件。 9.叶绿体里含有四种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________和_______,一般以________的含量最多,所以植物体呈绿色。 10.甲基绿使DNA呈________色,________使RNA呈________色,这样可以显示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 11.在类囊体膜上分布有光合作用所需的________和________,在基质中也分布有光合作用所需的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来源于()。A、叶绿素B、CO2 C、葡萄糖D、H2O 2.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是()A核糖体 B叶绿体 C线粒体 D高尔基体 3.麦田中小麦与杂草之间的关系为()。A、竞争B、捕食C、寄生D、共生 4.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A、蛋白质和淀粉B、淀粉和脂肪C、蛋白质和葡萄糖D、蛋白质和磷脂 5.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A、葡萄糖B、脂肪酸C、核苷酸D、核酸 6.系列哪种物质是动物细胞不具备的()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核 7.在果树栽培中,常用优良品种的芽进行嫁接,这属于()A、出芽生殖B、断裂生殖C、分裂生殖D、营养生殖 8.下列各种糖类物质中,既存在于动物细胞内又存在于植物细胞内的是() A、淀粉和核糖 B、葡萄糖、核糖和麦芽糖 C、核糖、脱氧核糖和葡萄糖 D、糖原、乳糖、蔗糖 9.较胖的人往往身体内脂肪较多,夏天特别怕热,其主要原因是()A、脂肪具有储存能量的作用 B脂肪能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失,有保温作用C、脂肪是主要的供能物质D、脂肪能够减少内脏器官之间的摩擦和缓冲外界压力

现代生物学导论论文

《现代生物学导论》结课论文题目:仿生技术之我见

摘要 从感性的角度来看待仿生技术,是人类坚持对现实世界的好奇心,不断探索自然、未知,勇于反映现实世界形象的体现与智慧的结晶,既传统又现代、既感性又理智、既熟悉浅显又陌生深邃、既善解人意又变幻莫测;同时最新的研究则从理性的角度来阐释仿生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的意义,即它既能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也能提升人们精神生活的境界,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人们的生命。 关键词:仿生技术好奇心自然生活生活

一、学习现代生物学导论的感受 通过课程开篇的介绍学习,我得以更明确地了解非生物专业生物学的定义,它是一门旨在拓展学生科学视野、激发学生创新灵感、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与科学素质和增强学生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的教育。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既有温故知新的踏实感,也有获得新知识的喜悦感,整个课程在紧张有序的进行中接近尾声,但对于这门课程的兴趣却已更大程度地激发了,而其中的仿生技术则是我尤为好奇的一个课题。 二、我所感兴趣的仿生技术 之所以对仿生技术感兴趣,源于课程中的仿生学这一章内容的学习。 源于生命的灵感,开启新技术的钥匙---这是我在学习仿生学的时候最直接的入门介绍。仿生学,顾名思义,模仿生物系统的原理以建造技术系统,或者使人造技术系统具有生物系统特征或类似特征的科学,同时仿生学也是一门建立在多学科边缘上的综合性学科。 生命的奇特总让同为生命体的人充满好奇,并总在尝试着将生命与生俱来的精细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模仿创造出来,过程虽曲折但却充满乐趣。人们通过仿生设计进而产生仿生技术,来使仿生的思想能够运用得更为广泛。 仿生技术是人类坚持对现实世界的好奇心,不断探索自然、未知,勇于反映现实世界形象的体现与智慧的结晶;就其自身来说,无处不表现出既传统又现代、既感性又理智、既熟悉浅显又陌生深邃、既善解人意又变幻莫测的特性,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对它有更多的了解。 三、仿生技术与生活—最新进展 自古以来,人类就在仿效自然中的万事万物,让各种事物的方方面面都为自身所用。仿生学的思想源远流长,中国创造文字的灵感来源即是来自对生物形态的模仿而撰写的。仿生学的的诞生,不仅促进了社会科技文化的发展,也让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如今,仿生学已经渗透到了生活的各个角落,它结合智能工程、纳米技术工程等,正在为人类将来的良性发展开拓一条罗马大道,让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命能够有更多的奇迹出现。 生活在进行,同样的,我们的仿生技术也从未停止过发展的脚步。

《现代生物学基础》期末考试卷与答案B卷

《现代生物学基础》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B 卷) 班级学号姓名 出卷人审卷人评审人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30 分) 1、细胞是由原生质构成的,原生质又分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部分。 2、植物细胞壁对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3、核酸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元素组成的。 4、调节新陈代谢各种化学反应的酶都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一般以 ________的含量最多,所 10、叶绿体里含有四种色素: 以植物体呈绿色。 __________和13、有氧呼吸是指植物细胞在 ________的参与下,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 ________,同时释放出大量 _______的过程。 16、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利用 _______,把 ________和______合成储藏 ________的有机物, 并且释放出 _______的过程。 38、组成脱氧核苷酸的含氮碱基有四种,它们分别是______(A)、_______(G)______(C)、和_____(T)。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 1、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 A、蛋白质和淀粉 B、淀粉和脂肪 C、蛋白质和葡萄糖 D、蛋白质和脂类 2、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A、脂类 B、糖类 C、核酸 D、蛋白质

3、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A、核酸 B、核苷酸 C、蛋白质 D、碱基 4、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 A、葡萄糖 B、脂肪酸 C、核苷酸 D、核酸 5、系列哪种物质是动物细胞不具备的()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6、一般绿色植物以哪种色素含量最多() A、叶绿素 a B、叶绿素 b C、胡萝卜素 D、叶黄素 7、在果树栽培中,常用优良品种的芽进行嫁接,这属于() A、出芽生殖 B、断裂生殖 C、分裂生殖 D、营养生殖 8、麦田中小麦与杂草之间的关系是() A、竞争 B、共生 C、捕食 D、寄生 9、为延长水果的仓贮时间,向贮仓中加入N2 和 CO2 的目的是()。 A、抑制无氧呼吸 B、促进无氧呼吸 C、抑制有氧呼吸 D、促进有氧呼吸 16 天,其中一种生长正常,另一种10、将大小两种草履虫分开培养,都能正常生长,若将两者放在一起培 养则全部死亡,此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A、种内互助 B、种内斗争 C、竞争 D、捕食 11.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间期的特点是()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全攻略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目录 实验一细菌的培养 2 实验二质粒DNA的提取 3 实验三紫外吸收法测定核酸浓度与纯度 4 实验四水平式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DNA 5 实验五质粒DNA酶切及琼脂糖电泳分析鉴定 7 实验六植物基因组DNA提取、酶切及电泳分析 8 实验七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体外扩增DNA 9 实验八 RNA提取与纯化 11 实验九 RT-PCR扩增目的基因cDNA 13 实验十质粒载体和外源DNA的连接反应 15 实验十一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 16 实验十二克隆的筛选和快速鉴定 18 实验十三 DNA分析——Southern杂交 19 一基本操作 实验一、细菌培养 实验二、质粒DNA提取 实验三、紫外吸收法测定核酸浓度与纯度 实验四、水平式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DNA 实验五、质粒DNA酶切及琼脂糖电泳分析鉴定 实验六、植物基因组DNA提取、定量、酶切及电泳分析实验八、植物RNA提取及纯化 二、目的基因获取

实验七、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体外扩增DNA 实验九、RT-PCR扩增目的基因cDNA 三、目的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实验十、质粒载体和外源DNA的连接反应 实验十一、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 实验十二、克隆的筛选和快速鉴定 实验十三、DNA分析——Southern杂交 实验一细菌的培养 一、目的 学习细菌的培养方法及培养基的配置。 二、原理 在基因工程实验和分子生物学实验中,细菌是不可缺少的实验材料。质粒的保存、增殖和转化;基因文库的建立等都离不开细菌。特别是常用的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是含有长约3000kb的环状染色体的棒状细胞。它能在仅含碳水化合物和提供氮、磷和微量元素的无机盐的培养基上快速生长。当大肠杆菌在培养基中培养时,其开始裂殖前,先进入一个滞后期。然后进入对数生长期,以20~30min复制一代的速度增殖。最后,当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和氧耗尽或当培养基中废物的含量达到抑制细菌的快速生长的浓度时,菌体密度就达到一个比较恒定的值,这一时期叫做细菌生长的饱和期。此时菌体密度可达到 1×109~2×109/mL。 培养基可以是固体的培养基,也可以是液体培养基。实验室中最常用的是LB培养 基。 三、实验材料、试剂与主要仪器 (一)实验材料 大肠杆菌 (二)试剂 1、胰蛋白胨 2、酵母提取物

第十六章基因表达的调节控制以及现代生物学技术

第十六章基因表达的调节控制以及现代生物学技术 一:填空题 1.正调控和负调控是基因表达的两种最基本的调节形式,其中原核细胞常用________________调控,而真核细胞常用________________调控模式。 2.操纵子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三种成分组成。 3.与阻遏蛋白结合的DNA序列通常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 4.β-半乳糖甘酶基因的表达受到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种机制的调节。 5.葡萄糖效应是指________________。 6.ticRNA是指________________;micRNA是指________________。 7.大肠杆菌细胞内参与His合成有关酶的基因表达受到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种机制的调节。 8.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可诱导原核细胞出现严谨反应。 9.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被称为魔斑分子,它作为________________酶的别构效应物调节此酶的活性。 10.鼠伤寒沙门氏菌两种鞭毛蛋白表达之间的转换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机制实现的。 11.哺乳动物细胞对氨基蝶呤产生抗性,是因为细胞内的DHFR基因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 12.在胚系细胞之中,抗体重链的基因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四个区域。 13.在基因表达的调控之中,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相互作用十分重要。 14.女性两条X染色体只有一条X染色体具有转录的活性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15.乳糖操纵子的天然诱导物是________________,实验室里常用________________作为乳糖操纵子的安慰诱导物诱导β-半乳糖苷酶的产生。 16.基因扩增或基因放大是指________________,它是通过局部DNA的来实现,________________扩增可导致细胞癌变。 17.SPO1噬菌体通过________________级联调节早、中和晚期基因在不同时间内的表达。 18.存在于反式作用因子上负责激活基因转录的结构花色通常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三种形式。 19.真核细胞核基质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 20.组蛋白可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修饰而调节基因的表达。 21.原核细胞DNA的甲基化位点主要是在________________序列上,真核细胞核DNA的甲基化位点则主要是在________________序列上。 22.反式作用因子通常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键与相应的顺式作用因子结合。 23.PCR即是________________。 24.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 25.Southern blotting、Northern blotting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被用来检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6.________________是应用于蛋白质工程中的最主要的手段。 27.RFLP即是________________。 28.噬菌体展示(Phage display)技术中常用的噬菌体是________________。 29.基因工程需要的最常用的工具酶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等。 30.基因克隆的载体通常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改造而来。 31.可使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方法获得原核细胞的启动子序列。 32.体外转录通常需要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RNA聚合酶。 33.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被用来分离________________。 34.第一个使用体细胞克隆出来的哺乳动物是________________。 35.一种基因的启动子序列与启动子的一致序列越相近,该基因的转录效率就越________________。 36.基因敲除(Gene knockout)即是________________,它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的好方法。 二:是非题 1.[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基因表达调节的主要发生在转录水平上。 2.[ ]衰减子这种调控模式不可能出现在真核细胞。 3.[ ]操纵子结构是原核细胞特有的。 4.[ ]某些蛋白质既可以作为阻遏蛋白又可以作为激活蛋白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 5.[ ]转录因子都具有负责与DNA结合的结构花色。 6.[ ]某些反式作用因子通过亮氨酸拉链这种结构花色与DNA结合。 7.[ ]真核细胞的基因转录也具有抗终止作用。 8.[ ]真核细胞核的三类基因的转录都受到增强子的调节。 9.[ ]某一个基因的转录活性越强,则该基因所处的DNA序列对Ⅰ就越敏感。

《现代生物学基础》期末考试卷及答案B卷

《现代生物学基础》期末考试卷及答案(B卷)班级学号姓名 出卷人审卷人评审人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细胞是由原生质构成的,原生质又分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部分。 2、植物细胞壁对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3、核酸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元素组成的。 4、调节新陈代谢各种化学反应的酶都是___________。 10、叶绿体里含有四种色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一般以________的含量最多,所以植物体呈绿色。 13、有氧呼吸是指植物细胞在________的参与下,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__________和________,同时释放出大量_______的过程。 16、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利用_______,把________和______合成储藏________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_______的过程。 38、组成脱氧核苷酸的含氮碱基有四种,它们分别是______(A)、_______(G)______(C)、和_____(T)。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 A、蛋白质和淀粉 B、淀粉和脂肪 C、蛋白质和葡萄糖 D、蛋白质和脂类 2、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A、脂类 B、糖类 C、核酸 D、蛋白质 3、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A、核酸 B、核苷酸 C、蛋白质 D、碱基 4、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 A、葡萄糖 B、脂肪酸 C、核苷酸 D、核酸 5、系列哪种物质是动物细胞不具备的()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6、一般绿色植物以哪种色素含量最多() A、叶绿素a B、叶绿素b C、胡萝卜素 D、叶黄素 7、在果树栽培中,常用优良品种的芽进行嫁接,这属于()

中科院分子遗传学试题1997-2003(精)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分子遗传学2003年 一、今年是DNA双螺旋模型发表五十周年。请回答以下问题(20分): 1、在双链DNA分子中A+T/G+C是否等于A+C/G+T ?(4分) 2、DNA双链的两条链中是否含有相同的遗传信息?为什么?(4分) 3、大肠杆菌的基因组DNA的长度约为1100微米。请根据DNA模型估计其基因组的碱基对数目。(4分) 4、如果两种生物基因组DNA在四种碱基的比率上有显著差异,那么预期在它们编码的tRNA、rRNA和mRNA上是否也会在四种碱基的比率上呈现同样的差异?(8分) 二、在一牛群中,外观正常的双亲产生一头矮生的雄犊。请你提出可能导致这种矮生的各种原因,并根据每种原因提出相应的调查研究的提纲(注意整个调查研究工作必须在两个月内完成)。(20分) 三、请给出以下6种分子标记的中文全称、定义、检测方法及其在遗传分析中的特征。(20分) RFLP , microsatellite , STR , SSLP , SNP , InDeL . 四、在普通遗传学中,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有哪几种?请举例说明其中的两种相互作用?请从分子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对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进行阐述,并举例说明。(20分) 五、有哪些诱变剂可以诱发基因突变?基于突变被辨认的方法,可以将突变分为哪几种类型?哪些类型的突变对功能基因组的研究最有意义?为什么?对一个已完成基因组测序的真核生物,如何构建一个突变体库,以揭示基因组中预测基因的功能?(20分)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分子遗传学2002 年 注:1、A卷考生必须回答下列5题,每题20分。 B、卷考生任选四题回答,每题25分。 一、请举出细胞中的各种RNA分子的名称、特征和功能。如何从RNA出发开展功能基因组的研究。 二、真和生物的基因表达控制(control of gene expression)和信号传导(signal transduction)有密切的关系,请举出一个你熟悉的例子分别说明这两个概念的含义及其联系。 三、目前已经有一些现成的软件用来预测基因组全序列中的基因。为了设计这些软件,你觉得哪些关于基因和基因组的分子遗传学知识是必须的?请说明理由。 四、在真核生物中转座子可以分为几种类型?请分述每种类型的结构和特征。如何利用转座子进行分子遗传学的研究和功能基因组的研究。 五、自从克隆的多利羊诞生以来,报界经常传播所谓克隆动物的缺陷,有一种说法是克隆动物会早衰,有人推测早衰的原因可能是:(1)被克隆的体细胞核的染色体端粒变短或(2)被克隆的体细胞核的基因表达程序已经处在发育上成熟的阶段。现在请你从染色体DNA复制的角度作支持第(1)种可能的阐述,并从基因表达调控的角度做反对第(2)中可能的阐述。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分子遗传学2001 年 (A卷考生必须回答下列五题,每题20分;B卷考生任选四题回答,每题25分)

现代生物学导论

现代生物学导论 学院: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 学号:13031209 姓名:刘亮

浅谈克隆 生物学是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价值,为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1世纪将会成为生物技术时代,现代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与蛋白质工程等几大支柱技术,其中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是近年来全球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先从我接触生物这门学科开始谈起吧,在我上初中的时候,生物学科只是一门选修课,最后是以学业水平测试并且是在开卷形式中结束的,那时候根本没有学到什么知识;初中毕业,进入了一所县城中学的理科班,毫无疑问,理、化、生是我们必须学好的,我再次跟生物学科走到了一块。在天科大,我是一名工科生,专业也是化工方面的,但是阻止不了我对生物学科的喜爱。接下来,我将结合自己在高中以及大学期间选修《现代生物学导论》这门课程所学到的知识来谈谈基因工程和细胞生物学在生命学科领域中的地位。 一什么是基因工程 百度百科名片介绍如下: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种DNA 分子,然后导入活细胞,以改变生物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基因工程技术为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所谓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对基因进行操作的复杂技术。是将外源基因通过体外重组后导入受体细胞内,使这个基因能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翻译表达的操作。它是用人为的方法将所需要的某一供体生物的遗传物质——DNA大分子提取出来,在离体条件下用适当的工具酶进行切割后,把它与作为载体的DNA分子连接起来,然后与载体一起导入某一更易生长、繁殖的受体细胞中,以让外源物质在其中“安家落户”,进行正常的复制和表达,从而获得新物种的一种崭新技术。它克服了远缘杂交的不亲和障碍。 1974年,波兰遗传学家斯吉巴尔斯基称基因重组技术为合成生物学概念,1978年,诺贝尔生医奖颁给发现DNA 限制酶的纳森斯、亚伯与史密斯时,斯吉巴尔斯基在《基因》期刊中写道:限制酶将带领我们进入合成生物学的新时代。2000年,国际上重新提出合成生物学概念,并定义为基于系统生物学原理

《现代生物学导论》论文完结版(精)

浅论转基因食品的风险性 学院: 专业: 学号: 姓名: 论文提交日期:2012 11 日 摘要 自转基因技术应用到食品产业中以来, 转基因食品飞速发展, 以转基因生物为食物或为原料制造的食品已越来越多的走上人们的餐桌。虽然转基因食品的研究和应用只有短短几十年,但其优质、高产、抗逆性好等优点较为明显,已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但转基因食品并不是毫无弊端, 其仍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风险性。为促进转基因食品研发工作的健康发展 , 本文对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做了简要介绍, 并将其与传统食品进行比较, 又对可能影响人类健康的潜在风险性与对生态环境的风险性因素进行了分析 , 并对转基因食品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 健康风险; 生态风险;未来发展 目录 第一章转基因食品的发展… … … … … … … … … … … … … … 1第一节何谓转基因食品… … … … … … … … … … … 1第二节转基因食品的种类及介绍… … … … … … … … … … … 1第三节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的比较…… … … … … … … … … … 1第二章转基因食品对健康的潜在风险………………………… 2第一节与基因表达产物相关的健康影响…………………………… 2第二节蛋白质可能的致敏性… … … … … … … … … … … … … … 2第三节与食品关键成分相关的安全问

题.................................... 3第四节与被标记基因生物相关的安全问题................................. 3第三章转基因食品的生态风险.............................................3第一节转基因生物的靶标效应............................................. 4第二节外源基因逃逸... ... ... ... ... ... ... ... ... ... ... ... ... ... ... 4第三节外源基因在生态系统中的积累....................................... 4第四节转基因生物入侵... ... ... ... ... ... ... ... ... ... ... ... ... 4第四章对转基因食品的思考... ... ... ... ... ... ... ... ... ... ... (5) 参考文献 第一章转基因食品的发展 第一节何谓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GMF 又称为基因工程食品或基因修饰食品, 它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一种或几种外源性基因转移至某种特定生物体(动、植物和微生物中, 改造生物的遗传性, 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类所需的目标转变, 并使其有效地表达出相应的产物 (多肽或蛋白质。这样的生物体若直接作为食品,或以其为原料加工生产为食品,就叫做“转基因食品” [1]。 第二节转基因食品的种类及介绍 转基因食品通常分为四类:植物性转基因食品; 动物性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微生物食品;其他转基因食品。 1983年,世界上第一例真正意义上的转基因生物是含有抗生素抗性基因的转基因烟草, 1985年转基因鱼问世,从此解开了转基因食品研究和生产的序幕。 一、近些年来转基因作物发展迅猛,目前,大量的转基因农作物被直接或间接地制成食品,常见的有玉米、大豆、番茄、油菜等。 2011 年, 29 个国家 (包括 19 个发

现代生物技术与人类生活

现代生物技术与人类生活 摘要:现代生物技术是在传统生物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DNA重组技术的建立为标志,以现代生物学研究成果为基础,以基因或基因组为核心,生物技术产业以基因产业为核心,并辐射到各个生物科技领域。通过了解现代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主要领域,以及对这些领域中产业的发展现状的分析,人们研究出针对这些问题的一些对策,得出现代生物技术对人类生存和生活带来的影响和结论,并对生物技术未来的发展做一定的展望和预期。 关键词:基因,领域,应用,展望 引言: 现代生物技术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潜力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项高新技术。被视为是 21世纪人类彻底解决人口、资源、环境三大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所以世界各国都将生物技术确定为增强国力和经济实力的关键技术之一。我国也十分重视生物技术,并组织力量追踪和攻关。现代生物技术为什么会引起世界各国如此普遍的关注和重视呢?首先,生物技术是解决全球经济问题的关键技术,在迎接人口、资源、能源、食物和环境五大危机的挑战中将大显身手。其次,生物技术将广泛地应用于医药卫生、农林畜牧、轻工、食品、化工、能源和环境等领域,促使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新兴产业的形成,对人类社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生物技术是现实生产力,也是具有巨大经济效益的潜在生产力;是 21 世纪高新技术的核心。 1 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1.1改良微生物的苗种性能 生物技术已用于啤酒酵母的改造,如将α-乙酰乳酸脱羧酚基因克隆到啤酒酵母中进行表达,可降低啤酒双乙酰含量而改善啤酒风味,日本生物技术专家还将霉菌的淀粉酶基因转入酵母中使其能直接利用淀粉生产酒精,省掉了高温蒸煮工序,可节约60%的能源,生产周期大为缩短。 1.2应用于食品酶制剂的生产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实验内容

2006 年《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实验内容 RT-PCR (一)总 RNA的提取 实验安排:每两人抽提一管。为了使操作同步以节省时间,各组样品请一起离心。 操作步骤: TM(苯冰预冷的900μlLS -Biotragents液体样品加入 1.5ml Ep管中,再加入1、将100μ l 酚和异硫氰酸胍的混合物)。 2、将样品剧烈混合后,在室温放置5min。 3、加入200μl 氯仿,颠倒Ep 管混和两次,并剧烈振荡混和10s。 4、在4℃条件下,以10000×g 离心15min。 5、将上层水相转移到一个新的Ep 管中,加入等体积的异丙醇(Isopropanol)并混匀,然后在4℃放置至少10min。 6、在4℃条件下,以10000×g离心15min 后,小心并尽可能地去除全部上清夜。 7、用1ml 75%乙醇洗涤RNA 沉淀和管壁。 8、将RNA 沉淀进行干燥(不能完全干燥)处理后,用10μl 无RNase污染的水(RNase- Free Water)将RNA 溶解并于-20℃保存。 注意事项: 1、所有的玻璃器皿均应在使用前于180℃的高温下干烤6hr 或更长时间。 2、所用的塑料材料,如吸头、离心管等需用0.1% DEPC 水浸泡过夜。 3、配制的溶液应尽可能用0.1% DEPC,在37℃处理12hr 以上。然后用高压灭 菌除去残留的DEPC。不能高压灭菌的试剂,应当用DEPC 处理过的无菌双蒸水 配制,然后经0.22μm 滤膜过滤除菌。 4、操作人员需在超净工作台上操作,并戴一次性口罩、手套,实验过程中手套要勤换。 二)反转录 实验安排: 每人做一管反应体系(20μ l):按下列顺序加样 μl4 5× Buffer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