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和模式试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87.29 KB
- 文档页数:2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问题及对策探析徐 彬体育运动可以增强体质,使人充满活力。
我国高校体育改革是为了让在校生充分的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益处,提高大家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从而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为日后的学习生活中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在日后的生活中享受健康人生。
高校体育是针对高校在校生进行的有针对的体育课程训练,增强在校生活力,使在校生得以脱离紧张的学习氛围,这对于高校在校生的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疏导作用,高校体育改革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 高校体育改革高校体育改革是新课改要求下,提出的改革制度,其目的是为了促进高校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对高校生身体素质的培养,也是对高校生意志品质的培养,良好的运动可以使高校生变得心胸豁达,开拓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提升团队合作意识。
体育运动不仅是外在的改变,更能改变人内在的心理素质,持续的体育锻炼,可明显缓解高校生在校压力,引导在校生以更积极的状态面对困难与挑战。
高校体育改革还以提高高校生运动知识,运动能力为主要目标,提高运动知识,可以丰富扩展高校生眼界,了解各种体育知识,有助于引发高校生体育兴趣,通过学习体育知识也可以引导高校生找到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为以后养成体育习惯做出前期铺垫。
了解和学习体育运动知识,还可以合理规避潜在的体育运动风险,使高校生明白如何科学运动,如何健康运动,避免因运动方式不当使自身受到伤害。
运用体育知识还可以有用于帮助他人,如援助在体育运动中受伤的人,或是引导体育受伤人群的伤后恢复。
使知识在实践中得到良好的应用。
2 改革面临的问题高校体育改革虽然有序进行,在一部分学校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改革是有阻力的,也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既有客观条件因素,也有学生的主观因素,二者相结合使得高校体育改革面临复杂的,严峻的问题。
2.1网络社会阻碍体育改革网络与体育看似是两不相干的事情,但是在高校体育改革中发现,网络似乎已经成为体育改革的拦路虎,网络时代资讯发达,高校生也享受到了网络带来的福利,高校生的社交手段也慢慢变得多样起来,不再传统社交方式那样,想要进行人际社交就必须要走出家门。
论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体育事业改革在不断推进与发展,传统的高校体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因此,本文针对高校体育模式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模式近年来,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改革工作在不断的推行和发展,高校体育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系统中重要的组成环节也在不断改革和发展,高校体育教育模式的创新和改革已经成为了目前高校体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本文针对高校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论述,旨在为提高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建议。
一、传统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前进和发展,社会发展对高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体育教学方面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及学生发展的需要,我国高校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观念相对落后,无法满足高校学生发展的需要。
我国教育事业长久以来存在着一个问题,体育教学往往被摆在次要的位置上,在教育中存在着严重忽视的问题,许多高校一味的注重专业教育的投入,而对体育教学方面缺乏重视和资金投入,这种思想上的忽略和不重视直接导致高校体育教师及高校学生对体育教育缺乏热情.目前,很多高校的体育教学依旧坚持传统的技能训练观念,课程内容更加重视对学生体育技能的训练和考核,却往往忽略了对体育文化的宣传和教育,这种忽视会导致学生产生一种错误理念,认为体育锻炼只是短时间的训练和投入,最终的目的只为了取得合格的成绩。
第二,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相对单一,无法满足高校学生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国高校传统体育教学课程主要内容是田径及球类等传统项目。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一些高校已经在体育教学中逐渐增加一些新的体育项目,然而这些内容在教学中存在着单纯模仿及皮毛的学习,没有对项目进行真正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对教课内容只进行表面的讲授无法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一些新增体育项目在这种情况下就被高校所抛弃,这种现象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是一种严重的制约。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体育事业的兴起,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成为当前亟需深入研究的课题。
高校体育教学作为培养学生体能、修养情操、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亟需进行改革和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本文主要研究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现状、问题和对策,旨在探讨如何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1.传统课程设置的问题传统高校体育教学课程设置单一,注重体能训练,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体育理论课程内容单一,缺乏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鲜血液,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传统教学模式中还存在体育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需求不匹配的现象,这就需要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做出相应的调整。
2.教学手段陈旧的问题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手段陈旧,缺乏创新。
很多高校体育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比如直接讲解和示范,缺少新颖的教学手段,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
为了改善体育教学手段的问题,需要进行教学手段的创新和改进。
3.评价体系落后的问题传统高校体育教学的评价体系比较落后,主要依靠学生的体测成绩对其进行评价,而忽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传统评价体系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特长,这就需要对高校体育教学的评价体系进行相应的改革。
高校体育教学需要创新课程设置,增加多样化的体育课程,吸引学生的兴趣。
同时也需要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增加体育理论课程内容和实践内容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让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的也能够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
高校体育教学需要改进教学手段,注重创新教学方法,使用先进的教学技术和设备,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如互动式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等,提高教学效果。
高校体育教学需要完善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包括学生成绩、参与度、兴趣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表现和能力。
收稿日期:2008-10-08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工程项目(6Z X )作者简介卢伟基(5),男,河南孟州市人,教授。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卢伟基,卢澎涛(河南科技学院,河南新乡453003)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分析归纳法等,结合教育部新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对高等学校体育课程的性质、结构以及课程内容确定的原则,课程评价体系等培养目标、特征和内涵及其实施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我们对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看法与思路,为进一步健康有序地实施“纲要”,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普通高校;《教学纲要》;课程改革;现状;对策中图分类号:G 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60(2008)0420154204The C urr en t C i r cum stance and C oun term ea sures of C ollege Spor ts C ur r icu lum ReformLu W eiji,et a l .(Henan I 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nxiang ,Henan Pr ovince 453003,China )Abstra ct:Accordingt o the newly published “Teachi ng P ri nciple about t he P.E .course ”,with the studyi ng m ethods ofquesti onnaire survey,ana lyzi ng and induc ting,this thesis analyze s the nature ,structure,the princ i p l e s t o define the content of the course,the syste m of course evalua ti on,the culturi ng objec tives and the prob l em s of P .E .course i n coll ege s .It puts for ward s o m e op i nions about the refor m of P .E .teaching in orde r t o m ake the “Teaching princ i ple ”carry out effectiv e ly .Key wor ds:ave rage college ;P .E .“Teaching p rinci p le ”;Curriculu m R efor m;Current c ircum stance;Counte r measures1 研究目的教育部新颁发的《教学指导纲要》,进一步明确了体育课程的性质、结构以及课程内容确定的原则,课程评价体系等。
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改革与实践研究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在学生身心健康教育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高等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教育资源。
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改革与实践,旨在将体育教育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将大学体育教育的特点和优势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一、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改革的必要性从学生身心健康的角度出发,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改革有其必要性。
高等教育中注重理论研究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任务较重,带来的心理压力也很大。
而运动锻炼可以缓解这种压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
另外,通过体育活动,学生可以提高自尊心、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有助于其全面和可持续的发展。
二、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改革的现状针对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改革的现状,可以分析从以下两个方面:1.课内改革当前,大部分高校的课表上仅安排了体育选修课程,缺乏相应的必修课程或综合素质拓展课程。
学生选择课程的自由度很大,但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
因此,需要高等教育机构加强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合理安排课程教学内容和时间,将体育教育融入到课程体系中,使学生能够接受更系统、更专业、更有针对性的体育教育。
2.课外改革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改革不仅涉及到课内教育,更需要注意课外体育教育的开展。
高校应该积极开展体育文化活动、体育竞赛、体育训练和维护校园体育设施等方面的工作,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健康发展环境。
三、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改革的应对措施实现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改革需要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1.课内应对加强体育选修课程的规范性,实现课程的反复循环。
体育课程设置应与学生的专业相关联,以满足专业学习的需要。
此外,体育教师应定期召开教学讲座、座谈会,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综合能力的提高。
2.课外应对进一步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和体育竞技活动的开展,例如学生组织的各种体育协会及其举办的赛事和活动等。
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及改革对策
近年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高校体育教学也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高校体育教学仍存在不少问题,如体育教师队伍缺乏高水平人才、课程设置单一等,亟需进行改革。
下文将从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和改革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教学场地不足
大多数高校体育场馆设施老旧,运动场地不足,对于一些比赛项目的实验教学难以开展,限制学生的实际锻炼和发展。
2.课程设置单一
大多数高校只设置了大众健身、游泳、篮球等常规课程,缺乏与时俱进的课程设置,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体育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
3.教师队伍缺乏高水平人才
高校体育教师队伍普遍缺乏专业化人才,很多学校为了解决课程教学量问题,采取全员轮流上课的办法,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改革对策
1.增强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力度
高校应加大对体育教学、科研和竞赛的资金投入,注重体育场馆设施的维护和更新,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2.拓展体育教学课程设置
高校体育教学应注重与社会发展和学生实际需要相结合,开设新型课程,如瑜伽、健身操、网球、跆拳道等,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体育需求。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高校应加强教师培训和引进工作,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聘用,加强新进教师的教学指导和工作分配,建立激励机制,大力选拔和培养优秀的体育教师。
4.建立体育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机制
高校体育教学应与科研相结合,注重实验教学,开展科学研究,提高教师与学生的教学水平,以此提高学校的整体实力和社会声誉。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教学仍存在不少问题,高校应加强投入和改革,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体质素质,加强学生成长和发展。
53中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摘要]本文从借鉴、比较的角度出发分析与讨论了国外部分国家体育教学模式、“传统型”与“俱乐部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形式与特点,并总结出如何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新思路。
[关键词]高校体育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体育教学正在进行着深刻的变革。
其中对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
所谓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理论指导下,围绕着某一主题及涉及的各种因素和关系,对教学结构的组合方式。
本文从借鉴、比较的角度出发对欧美亚部分国家体育教学的横向对比、传统型与俱乐部型教学模式纵向对比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并得出如何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结论。
国外体育教学的对比由于政治、经济及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体育教学模式在国外高校的形式与实现方法并不尽同,各有特色。
以下通过对比分析借鉴其精髓。
1.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
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学校体育观念及体育教育理论的反映。
调整着每个国家整体教育与学校体育教育的关系,使社会对合格人才身体的、精神方面的需要得以实现。
日本:培养身心健全发展、富有责任感的新一代是当今日本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核心。
在这一核心目标的制约下,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形态:“主治体论”、“运动文化论”、“快乐体育论”等。
美国:美国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基本格调是:使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以借助健全的身体素质更好地进行生话和服务于社会。
2.体育课程目标。
体育课程目标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更影响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成效,并对体育教学内容、教材的选择、教法的采用及教学过程的组织起着引导作用。
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对体育俱乐部的通常理解是:体育俱乐部是指体育爱好者以增进健康和增强体质、体验体育的乐趣、促进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提高自身道德意志品质等为目的的自由结合、自主运营的体育活动组织。
1.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的特点与组织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