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病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4
生活中最常见的语病31例有些话,由于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说,经常用,大家都习以常,其实是错误的。
学习语文,就是要从生活入手,挑出生活中的语病,你会发现语文就在身边。
1.征稿启示 2.令人堪忧 3.应当引起重视 4.这其中 5.一直以来 6.安全隐患 7.具有相当价值 8.第一时间 9.XX(张三)由于……10.据资料表明…… 11.根据XX所提供的资料显示…… 12.近十余人左右 13.授予XX 先进工作者 14. 提高进行…… 15. 因为……等原因 16. 相差过于悬殊 17. 所占份额相对比较小 18. 劝阻张三不要…… 19.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0.弄清为什么不赔偿的理由解析:1.“征稿启示”(招工启示)——“启示”=“启发”,应是“启事”。
这是用错了表面上含意相近的名词,2.“令人堪忧”——“堪”=“可”“能承受”,(《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第761页)。
那么,“堪忧”就意味着“能承受忧虑”,显然不当,从而应是“令人担忧”。
这是用错了动词。
3.“应当引起重视”——“引起”是“一种事情、现象、活动使另一种事情、现象、活动出现”(《现汉》1627),是客观的,不存在“应当”与否,从而应改为“应当予以重视”。
这也是用错了动词。
以上三例分别是用错了名词或动词。
4.“这其中”——“这”是指示代词,“指比较近的人或事物”(《现汉》第1427页);“其中”为方位词,即“那里面”(《现汉》1070页)。
两者并用即成为“这那里面”而含义混乱。
从而,“这”字应当删掉,仅用“其中”或改为“这当中”。
此例是用词搭配不当,产生矛盾。
5.“一直以来”——“一直”是副词,“表示动作始终不间断”(《现汉》1601页);“以来”——“表示从过去某时直到先在的一段时间”,也是副词(《现汉》1610页)。
二者所表示的时间跨度是不同的,不可连用。
应仅用“一直”而删去“以来”或改用“始终”以替代“一直以来”。
6.“安全隐患”——“安全”怎么会是一种“患”?两者性质是矛盾的,不可搭配,应当改为“事故隐患”“污染隐患”“致病隐患”等等。
高考语文知识点:七种语病类型为了帮助大家复习病句的类型,小编为大家提供高考语文知识点:七种语病类型,请大家一个个类型的进行复习,争取不要失分!高考语文知识点:七种语病类型一、成分残缺成分残缺主要有下列类型:缺少主语、缺少谓语、缺少宾语、缺少修饰成分。
(1)缺少主语①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得到”的主语是什么?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她得到了……”)②十月十四日,抱着向航空系学习的想法,我们的黑板报也创刊了。
(“抱着”的主语显然是蒙后的“我们”,但后句的主语是“黑板报”,不是“我们”,应把后句改为“我们也办起了黑板报”。
)③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受到深刻的教育。
(“使”的主语应是“学习”,由于有“通过”这个介词,使主语丧失了。
)(2)缺少谓语①可见对工人阶级的关心负责的态度到何等的薄弱程度。
(“到”在这里不能做谓语的主要成分,只能将“薄弱”提上来,可“态度”是不能薄弱的,句子应改为“……的关心和负责薄弱到何种程度”。
)②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在“建立”前少了个谓语“完成”。
)(3)缺少宾语①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还是抓紧和同学研究或自己看书。
(“抓紧”什么?“时间”一词不能省。
)②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
(“走上”要求有一个名词做它的宾语,“机械化”、“集体化”都是动词,句子应是“走上……的道路”。
)(4)缺少修饰成分①要想作出杰出的成就,就必须付出劳动。
(“劳动”前应加“艰苦”“辛勤”之类的修饰语,同时,前一分句又是“动宾不当”。
)二、结构混乱结构混乱,又叫句式杂糅,主要有以下类型:举棋不定、藕断丝连、中途易辙、反客为主、结构含混。
(1)举棋不定作者时而用这种结构,时而用那种结构,结果两种结构都用了。
①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思想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
(应该在“曾被……束缚……”和“在……束缚下的…………”两种格式中选用一个。
常见的语病类型(标准整理版)常见语病类型一、语法类语病(一)语序不当1、定语语序排列不当多项定语的一般规律是:表示领属或时间、处所的定语离中心语最远;其次是表示中心语“怎么样”的动词、动词性短语;再次是表示中心语“什么样”的形容词、形容词性短语;离中心语最近的是表示性质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如果违反这一基本规律,就会造成定语语序不当。
病例:1956年,北京故宫博物馆展开了2900年前出土的文物。
2、状语顺序排序不当多重定语按照语法规则和语言习惯,其排列顺序一般是:离中心语最远的是表示时间或表示原因、目的的词语;接着是形容词或一般副词;然后是表示地点或方向的词语、表示状态的形容词;离中心语最近的是表对象的介宾短语。
如果违反这一基本规律,就会造成状语语序不当。
如:今天早上(表时间)许多教师都(副词,表范围)热情地(表情态)同他(表对象)交谈。
病例: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祖国就不再是一个任意被帝国主义列强欺侮和掠夺的国家了。
3、修饰语与中心语错位病例:迎面吹来的寒风不禁使我打了个冷战。
4、短语语序排列混乱短语语序排列可以遵循时间先后、地点(空间)转换、范围大小、程度轻重、情感变化、前后承接照应等规律。
如果排列不当,可能造成多种错误,应注意分析。
病例: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
5、虚词位置不当这类问题一是指复句中关联词的位置,另一个就是“把”字句表否定是“把”的位置。
复句中,前后分句的主语如果一致,前一分句的关联词应放在后分句的主语后;反之,则关联词就放在主语前。
“把字句”的否定形式一般是“否定词+把”。
需要认真分辨,否则,容易出现语序不当。
病例: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
与作家不同的是,摄影家们把自己对山川、草木、城市、乡野的感受没有倾注于笔下,而是直接聚焦于镜头。
6、分句顺序不当在多重复句的表达中,分句之间往往有相对固定的逻辑(或先后)顺序,一般不能颠倒,更不能乱排列,否则,就易出现语序不当的问题。
语病的六大类型
语病的六种基本类型为:1、词语不当;2、语序不当;3、搭配不当;4、成分残缺;5、结构混乱;
6、表意不明。
语病是指语文中措词失当或不合逻辑的毛病。
扩展资料:
宋·欧阳修《六一诗话》:“诗人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语病也。
如‘袖中谏草朝天去,头上宫花侍宴归’,诚为佳句矣,但进谏必以章疏,无有用稿草之理。
”
明·胡应麟《诗薮·六朝》:“休文‘夕行闻夜鹤,晨征听晓鸿’,当句自犯,尤为语病。
”
鲁迅《热风·估》:“《渔丈人行》的起首道:‘楚王
无道杀伍奢,覆巢之下无完家。
’这‘无完家’虽比‘无
完卵’新奇,但未免颇有语病。
”
修改病句时,必须保留原意,不可改走样了。
因为修改病句是为了使句子表达准确,语句明白无误。
从语法角度入手,抓住句子主干。
无论是单句、复句,抓住了句子主干,也就抓住了句子的基本意思,在改病句时有利于保留原意。
抓住主干时要注意辨认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是否有成分残缺,主谓、动宾搭配不当等毛病。
语病的辨析与修改一、搭配不当所谓搭配不当,是指几个词用作句中相关成分时,意义上不能互相搭配。
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形:1、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例:凉风习习,树枝摇曳,月光、树影一起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
(“月光”“树影”无法“发出沙沙的声响”,应在“发出……声响”前面加上“树叶”)2、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例:将建设美丽乡村和打造文化景区相结合,既能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又能发扬文化旅游产业。
(“发扬”和“产业”搭配不当,应将“发扬”改为“发展”)3、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例:“孝”是中华民族的道德之魂,“孝”不仅要表现在物质生活上,而是要表现在精神生活上。
(“不仅”和“而是”搭配不当,应改为“不仅……而且”)4、一面对两面,两面对一面例:郴州城区机关事业单位实行错时上下班制是能否缓解交通压力的重要措施。
(“能否”和“是”两面对一面,应该把“能否”去掉)5、附加成分和中心语搭配不当例:晚会后她那优美的舞姿、动人的歌声在我耳边回响。
(“舞姿”不能回吃,应删去“优美的舞姿、”)6、主语和宾语意义上不搭配例:孟非是近年来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他常常妙语连珠,拥有广泛的支持者和很高的收视率。
(“收视率”与“孟非”搭配不当,因删除“和很高的收视率”)想要准确而快速查找出句子中搭配不当的语病,应注意以下几点。
看到动词不放过注意句子中的动词能否带宾语,带什么宾语,动词和主语、宾语、修饰语能否搭配。
如果连续使用动词,看有无语序混乱的错误。
常见的动宾搭配不当的组合如下:提高……态度;引起……赞誉;降低……距离;培养……水平(文化、素质);培养……美德;看到……歌声;等等。
例:张家界天门山中学采取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激发学生们的阅读热情。
(“采取”和“活动”搭配不当,应将“采取”改为“开展”)发现句子中有并列结构时,看并列成分与前面的动词能否搭配例:我远远就听见她爽朗的笑声和慈爱的笑脸。
(“慈爱的笑脸”是不能被“听见”的,应删去“和慈爱的笑脸”)发现句子中有“是”这种表判断的词时,看主宾能否搭配例:春天的花、夏天的树、秋天的果、冬天的雪,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不同季节。
常见语病类型示例一、语序不当语序不当,是指句子语序错乱,造成病句。
示例1:博物馆展出了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
(应改为:博物馆展出了刚出土的几千年前的文物。
)示例2:他做了两个丈夫喜欢的菜。
(应改为:他做了丈夫喜欢的两个菜。
)示例3:赵老师亲切地走过来对我说:“你要注意保护视力了啊!”(应改为:赵老师走过来亲切地对我说:“你要注意保护视力了啊!”)示例4:这里的情况,对于我们已经很熟悉。
(应改为:对于这里的情况,我们已经很熟悉。
)示例5:我国成功地发射并研制了第一颗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卫星。
(应改为:我国成功地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卫星。
)示例6:学生不但喜欢这种游戏,而且青年教师也喜欢。
(应改为:不但学生喜欢这种游戏,而且青年教师也喜欢。
)示例7:不但他学习成绩优异,而且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应改为:他不但学习成绩优异,而且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示例8: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长期不能自给。
(应改为:我国生产的棉花,过去长期不能自给。
)二、搭配不当句子由词和短语组成的,词与词之间的搭配既有一定的规范性,也有一定的约定性。
如果违背这些规律,就会出现搭配不当的毛病。
1、主谓搭配不当示例:晚会过后,她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还回响在我耳边。
(应改为:晚会过后,她那优美的舞姿浮现在我的眼前,那动听的歌声,还回响在我耳边。
)2、主宾搭配不当示例:到那个时候,我们看到的和听到的将是新技术伴随下的阅读时代的复兴。
(应改为:到那个时候,我们看到的将是新技术伴随下的阅读时代的复兴。
)3、动宾搭配不当示例:临近中考,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有很大的提高。
(“态度”与“提高”搭配不当,“态度”与“转变”搭配,改为:临近中考,同学们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转变,学习成绩也有很大的提高。
)4、修饰词与中心语搭配不当示例1:春天到了,山坡上姹紫嫣红的梨花开得灿烂极了。
(“姹紫嫣红”指不同种类的花,开的艳丽、好看。
语病分析一、语序不当1.多项定语语序不当。
多项定语的语序按内容可概括为:谁的--多少--怎样--属性;按词性可概括为:代量动形名。
2.多项状语语序不当。
多项状语的排序基本模式为:何时--何地--何范围--怎样--与谁。
另外,无论是多项定语还是多项状语,一般来说,修饰成分能赶在谁的前面,就修饰谁,两者间的搭配一定要合乎情理。
如: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里陈列着好多种周恩来当年使用过的东西。
此句中“好多种周恩来”搭配不当,不能用“好多种”修饰“周恩来”。
再如,我们冻得发抖,只好用相互的身子暖和着对方。
此句中“用相互的身子”搭配不当,只能说“用身子”,而不能说“用相互”。
3.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关联词语的位置有两种情况:前后分句主语相同时,前后分句的关联词置于主语后;前后分句主语不相同时,则置于主语前。
后一分句的关联词由连词充当时,不论分句主语是否相同,都放在主语前;由副词充当时则放在主语后。
4.在句中并列成分和句组中前后句在表意上含有先后、缓急、轻重、递进之分时易出现语序不当。
病句示例:①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有效的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的方法。
②在美国,有5个州的法律禁止黑人享有在娱乐场所与白人平等的地位。
③目前,民政局已认真做好社会捐助款物的管理、发放和接收工作,确保受灾群众正常生活。
④要是一部作品的思想有问题,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⑤如果陈水扁分裂祖国的台独阴谋得逞,子孙后代不同意,两岸人民不同意。
二.搭配不当1.在定义句“××是......××”等复杂长句中易出现主干搭配不当。
2.句中有介宾结构、并列成分、关联词语时出现搭配不当。
3.句中主干成分含有明显感情色彩时,相互搭配不当。
病句示例:①蓝牙是一种以内置的蓝牙芯片取代传统的线缆,用于连接电视机、计算机、数字相机等进行数据和语音传输的近距离无线传输手段。
②台湾地震发生后,中国红十字总会迅速组成了几只赴台医疗队,准备携带先进的医疗器材、药品和大陆人民的热情奔赴台湾灾区。
常见语病的辨析与修改专项训练常见语病的主要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语序有误、词语误用,不合逻辑等等。
修改方法是辨症施治。
修改病句的题型,也有了一些发展变化,如在应用文格式修改中糅进语病的修改,又如选用语段进行语病的修改,再如要求运用常用的修改符号作标记性的修改等等。
【语病诊断】一、成分搭配不当1.主谓搭配不当例:①工地上,听不见锹(qiāo)镐声,也看不见人影走动,只有一对对焦急的眼光,在向远处张望。
(“眼光”是不能“张望”的,应改为“眼睛”。
)②感情的洪流在翻滚,浑身的热血在呼啸。
(“呼啸”应为“沸腾”。
)2.动宾搭配不当例:我们必须扩大和加快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扩大”与“发展”搭配不当。
)3.主宾搭配不当例:他的家乡是安徽黄山市人。
4.修饰成分与中心词搭配不当例:①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能制造出来。
(“聪明”与“手”搭配不当。
)(2)人们都以亲切的目光注视和倾听着这位老干部的发言。
(“以亲切的目光”与“倾听”不搭配,应为:“……注视着这位老干部,倾听着他的发言。
”)(3)他的演技很高,感情也表现得很丰满。
(“丰满”应改为“充分”。
)【自我检测】1、漫天风雪,浇灭不了人们心头的熊熊烈火。
2、我们要提倡和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
实行改革以后,这个厂的产品种类和质量迅速提高。
他的崇高的精神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我们参观学习了兄弟学校开展课外活动的先进经验。
他那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循循善诱的教导,时时出现在我眼前。
二、成分残缺或赘余(一)成分残缺1.缺主语例: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使我很快有了进步。
(此句应去掉“在”和“下”,或去掉“使”。
)2.缺谓语例: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
(或去掉“的生活”,或在“吃”前加“过着”。
)3.缺宾语例: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
(应在“敢搏”后加“精神”。
经典语病100句语病释疑,言必有中;比较类推,融会贯通。
1.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的列宁过去所使用的东西。
--定语语序不当。
应该说“列宁过去所使用的各式各样的东西”。
2.大量事实证明放射疗法不失为一种好的治疗癌症的方法。
——定语语序不当。
应该说“一种治疗癌症的好方法”。
3.是不是这些“大补”的药真的有神奇功效,家长们能够实现初衷吗?--状语语序不当。
应该说“这些‘大补’的药是不是真的有神奇功效”。
4.邓亚萍年龄不大,却连续多次获得世界冠军、亚洲冠军、全国冠军,为祖国、为河南、也为家乡郑州人民争了光。
-—联合短语语序不当.应该说“多次获得全国冠军、亚洲冠军、世界冠军,为家乡郑州、为河南、为祖国人民争了光”。
注意时间、空间、逻辑顺序.5.我们应该不断地调整自己、剖析自己、完善自己。
—-联合短语语序不当。
应该说“剖析自己、调整自己、完善自己”.6.思想和语言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短语照应不当.应该说“语言和思想的关系”或“内容和形式的关系".7.托尔斯泰的记忆力和观察力都是十分惊人的,他能迅速捕捉住形象并长久地储存在大脑中,创作需要时,一“呼”即出。
——短语照应不当。
应该说“观察力和记忆力都是十分惊人的”。
8.天山连绵几千里,横亘于准葛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短语照应不当.应该说“塔里木盆地和准葛尔盆地之间”。
9.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指南针,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在航海事业中也很有实用价值。
——句序不当。
应该说“在航海事业中很有实用价值,也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由小到大,从窄到宽递进!先说中国,再说世界;先说民族,再说外族。
10.《水浒》写人物,用的就是这样的由远渐近的方法,故能引人入胜,非常生动。
——句序不当,颠倒因果。
应该说“非常生动,故能引人入胜”.11.他不仅能够用马列主义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而且还能吃透这些理论的精神实质.——句序不当,不合逻辑。
6大语病类型如下:
1. 成分残缺:句子中缺少必要的成分,不完整。
2. 搭配不当: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出现了问题,导致语义不连贯。
3. 语序颠倒:语法顺序颠倒,不符合常规。
4. 滥用否定词:句子中出现过多的否定词,导致表达出现偏差。
5. 滥用介词:介词往往会掩盖主语,使句子主干不清。
6. 前后矛盾:句子中前后意思不一致,矛盾。
这些语病可以通过阅读理解能力、语法分析能力以及语境理解能力来识别。
同时,要养成好的习惯,通读全文,整体感知,通篇考虑。
识别病句,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抓住句子的主要成分和容易产生语病的关键地方,如词语搭配、成份残缺、语序不当、句式杂糅、不合逻辑等。
例如,针对“前后矛盾”这种语病,以下是一例子:冬天的苏州比南京凉快得多。
苏州地处江南水乡,十分适宜水稻生长,“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的高产水稻为解决“米袋子”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
苏州的夏天和南京相差无几,冬天反而更暖和些,但前面出现“冬天的苏州比南京凉快得多”,这就前后矛盾了。
总的来说,识别和修改语病需要耐心和细心,同时也需要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
人民日报语病案例
案例一:歧义表达
人民日报在某一篇报道中使用了歧义的语言表达,给读者造成了困惑。
例如,报道中可能出现了模棱两可的词汇、句子含义不明确或者前后矛盾的表述,导致读者无法准确理解新闻内容。
案例二:文不对题
人民日报在某篇文章中,题目与内容不相关,无法准确反映文章的主题。
这样的语病使得读者难以理解文章的核心思想,也对读者造成不必要的困扰。
案例三:错别字或语法错误
人民日报的文章中有时会出现明显的错别字或语法错误,这些错误会影响文章的质量和可信度,给读者带来困惑和误导。
这种语病使得读者对整个文章的可信度产生怀疑,甚至影响对人民日报整体形象的认知。
案例四:政治用语滥用
人民日报在政治报道中可能过度使用政治用语,使用了晦涩难懂的措辞,使得新闻内容难以被广大读者理解和接受。
这种语病使得新闻报道失去了简练明了的特点,反而增加了读者理解的难度。
案例五:信息不准确
人民日报在报道中可能会出现信息不准确的情况,比如错误引用数据、错误的人物事实或事件描述等。
这种语病给读者带来了误导和不准确的信息,影响了读者对新闻事件的正确理解。
一、常见语病类型及修改单句病句一、成分残缺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缺少主语,另一种情况是缺少宾语。
缺少主语又分两种情况。
一是滥用介词,使主语被掩盖,如:⑴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病因:介词“通过”和“使”的使用,使得这个句子的主语被掩盖起来,致使主语残缺。
修改:把“通过”一词删去,或者把“使”删去。
一是误认主语,造成主语残缺,如:⑵阵风掠过稻田时,恰似滚滚的黄河水,上下起伏。
病因:这个句子误认“阵风”为主语,其实主语应是“稻浪”。
修改:在“恰是”前加上“稻浪”。
另一种情况是缺少宾语,如:⑶他这个人有不少值得表扬。
修改:应在句末加上“的地方”。
二、句子成分搭配不当句子成分不搭配有五种情况。
1、主语和谓语不搭配,如:⑷这时,全场所有人的眼睛都集中到大会主席台上。
病因:这个句子的中心语“眼睛”和谓语“集中”不搭配,修改:将“眼睛”修改“目光”。
2、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搭配,如:⑸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这位英模的报告。
病因:这个句子的谓语动词“注视”和它的宾语“报告”不搭配,修改: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这位英模),倾听着这位英模的报告。
3、主语和宾语不搭配,如:⑹七月的内蒙古草原,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这个句子的主语“内蒙古草原”和宾语“季节”不搭配,修改:内蒙古草原的七月,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4、修饰语与中心语不搭配,包括定中搭配不当、状中搭配不当如:⑺他迈着强壮有力的步伐正向我们走来。
病因:这个句子的定语“强壮”与它的中心语“步伐”不搭配,(定中搭配不当)修改:可将“强壮”修改“强健”。
⑻这朴素的话语多么深刻地蕴含着人生哲理啊!(状中搭配不当)病因:这个句子的状语“多么深刻”与其中心语“蕴含”不搭配,修改:这朴素的话语蕴含着多么深刻的人生哲理啊!这一类与语序不当有交叉关系三、语序不当1、词序不当词序不当容易产生歧义,如:(9)记者又到学校采访到了许多张老师的事迹。
病因:这个句子有歧义:一种是把“许多”看作是“事迹”的定语,表示有“许多事迹”;一种是把“许多”看作是“张老师”的定语,表示有“许多张老师”。
公务员考试行测题语病百例归类解析常见语病,类状各异。
但究其根源,则不外乎语法、逻辑、修辞这三个方面的毛病。
下边仅列百余例以归类分析:一、语法方面的毛病(一)用词不当1、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斗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词义范围不当)战斗——战争2、中学生搞赌博,必定会受到校规的惩罚。
(词义轻重不当)惩罚——处罚3、回来以后,不少人向他盘问家乡的建设情况。
(感情色彩不当)盘问——询问4、大家都说他的批评既正确又尖刻。
(感情色彩不当)尖刻——尖锐5、冬天晚上生炭火,一定要将窗户打开,以免一氧化碳中毒。
(语体色彩不当)一氧化碳——煤气6、对于毕业后,升高中还是升师范,两个人协商了半天,还是拿不定主意。
(语体色彩不当)协商——商量7、经过严格检查,医生决定他的健康状况良好。
(同义词误用)决定——鉴定8、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许多革命先烈的光荣形象。
(同义词误用)光荣——光辉9、生活委员热忱地招呼大家过去喝开水。
(词性误用)名词“热忱”——形容词“热情”10、打击流飞的犯罪行为是当前的中心工作。
(生造语汇)“流飞”——“流氓阿飞”(二)成分残缺甲、缺主语11、在万恶的旧社会,逼得我们穷人逃荒要饭,卖儿卖女,家破人亡。
应删去“在”12、经过这次演讲比赛,对大家的启发很大。
应删去“经过”13、从大量的事实中告诉我们,要掌握天气的连续变化,最好每小时都进行观测。
应删除“从……中”14、当我们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使我联想起许多往事。
应删除“当我”和“使”15、英雄的可歌可泣的壮举,猛烈地拔动着观众的心弦,在极度的激动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后一分句缺主语,在“在极度”前加上“观众们”16、我有一个女儿,同许许多多年轻的妈妈一样,愿意把孩子打扮得漂亮些。
后一分句缺主语,在“愿意”前加上“我”或“她”乙、缺谓语17、南堡人民经过一个冬天的苦战,一道约4米高,20米长的拦河大坝巍然屹立在天目河边。
前一分句缺谓语。
病句类型:(一)语序不当语序不当常见的情况有:1、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例: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棉花的生产"应为"生产的棉花")2、把实语放在状语的位置上:例:广大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进行改革的热情。
(将"无比"的调至"热情"前)3、把状语放在定语的位置上:例: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
(将"充分"调至"发挥"前,并删掉一个"的")。
4、多层定语语序不当:例:展出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
(应将"几千年前"调至"文物"前后的"的")5、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例: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了。
(应将"任意"调至"欺侮"之前)6、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例: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他"应移到"如果"的后面)7、主客颠倒:例: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
(应改为: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
)8、分句位置不当:例: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
(应改为: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例: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
("精神"与"浮现"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可将"精神"改为"形象")2、动宾搭配不当:例:纪念三领先节的到来。
("纪念"的只能是"三八节",不能是"到来")3、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例: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
语病
一、语序不当
(1)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2)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应该发挥广大知识分子充分的作用。
(3)如果趁现在不赶快检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地就锄不好。
(4)不但他好好学习,而且还帮助其他同学。
二、搭配不当
(1)感情的洪流在翻滚,浑身的热血在呼啸。
(2)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3)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4)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
最有意义的一天。
(5)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6)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7)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
三、成分残缺
(1)从这一件平凡的小事中,却说明了一个大问题。
(2)这些角色不同类型,距离相当大,如果没有善于塑造人物性格的技巧,那是演不好的。
(3)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们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
(4)这次学术会,时间并不长,收获很大。
(5)他同老农一起多次反复地进行小麦高产试验。
四、结构混乱
(1)这办法又卫生,又方便,深受群众所喜爱。
(2)老工人的一席话深深地触动了小邱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3)新华社发现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人工合成在上海胜利完成的消息后,广大读者非常重视,科学界人士也非常重视,引起了强烈的反应。
五、表意不明
(1)到带岭参观火锯厂和森林轻便铁路是我这次旅行的归途。
(2)买苹果的时候,小个儿的孩子都不要。
(3)宋老大跟齐三久别重逢,谈得投机,他给他点上一支烟……
六、不合逻辑
(1)他是全部死难者中的幸免的一个。
(2)农场决心提高粮食、棉花和经济作物的产量。
(3)因为他来自北方,思想根本上还是旧的一套。
(4)爱迪生这个名字,对我们青年学生是不陌生的。
(5)谁也不能否认优异的学习成绩不是靠勤奋学习得来的。
(6)只要好好学习,就能考上好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