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生技与医材产业合作及交流会议”达成四项共识
- 格式:pdf
- 大小:313.23 KB
- 文档页数:1
第十三届国际经方班学术会议回执【第十三届国际经方班学术会议回执】近期,我有幸参加了第十三届国际经方班学术会议,并且在此次会议中深入了解到了中医药对于全球健康产业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回顾会议的主要内容,并分享我对中医药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一、会议概况1.1 会议背景第十三届国际经方班学术会议是由中国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的一次全球性学术盛会。
此次会议旨在促进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与交流,加强中医药研究和应用的国际合作,推动中医药的全球化发展。
1.2 会议主题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中医药与全球健康产业发展”。
会议邀请了国内外的中医药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围绕中医药的科学研究、临床实践、产品创新以及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
1.3 会议亮点在会议期间,我听到了许多有关中医药研究和应用的最新进展。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关于中药临床疗效评价和质量标准的研究成果。
与此也有一些与全球健康产业相关的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如中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模式、中医药在健康养生领域的应用等。
二、中医药与全球健康产业的关系2.1 中医药的独特优势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理论体系。
它注重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这使得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并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纳入其医疗体系中。
2.2 中医药与全球健康产业的融合随着全球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医药作为一种独特的医疗资源,正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接受。
中医药不仅可以提供传统的治疗方法,还可以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形成一种综合的医疗体系。
这对于全球健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机遇和挑战。
2.3 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在此次会议上,我听到了许多与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相关的讨论。
中医药已经逐渐走向世界舞台,而不仅仅局限于中国的传统医药体系中。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接受中医药的治疗,并且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将中医药纳入其医疗保健体系中。
医疗保健行业如何促进国际合作交流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医疗保健行业的国际合作交流变得日益重要。
这种合作不仅有助于提升全球医疗水平,还能更有效地应对各类公共卫生挑战。
那么,医疗保健行业究竟该如何促进国际合作交流呢?首先,信息共享是促进国际合作交流的关键基础。
在医疗领域,各国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研究数据以及治疗方案。
通过建立高效的信息共享平台,各国医疗机构可以及时分享最新的医疗技术成果、疾病诊疗经验和药物研发进展。
例如,对于某种新型传染病的研究,不同国家的科研团队可以在平台上交流各自的实验数据和研究结论,从而加速对该疾病的认识和防治方法的探索。
为了实现有效的信息共享,需要统一数据标准和规范。
不同国家的医疗机构在数据记录和管理方面可能存在差异,这会导致信息交流的障碍。
因此,制定一套国际通用的数据标准,包括疾病分类、诊断指标、治疗效果评估等方面,能够极大地提高信息的可理解性和可用性。
其次,人才交流是推动医疗保健行业国际合作的重要环节。
医疗专业人才的流动可以带来新的理念、技术和方法。
各国可以通过设立交流项目,鼓励医生、护士、科研人员等前往其他国家学习和工作。
在医生方面,可以开展短期的访问学者项目,让医生有机会在国际知名医疗机构观摩先进的手术技术和诊疗流程。
护士的交流则可以侧重于护理模式和患者关怀方面的经验分享。
科研人员的交流能够促进跨国家、跨学科的合作研究,共同攻克医学难题。
同时,为了保障人才交流的顺利进行,需要解决语言障碍和文化适应问题。
提供语言培训课程,帮助交流人员掌握目的地国家的常用医学术语和日常交流语言。
在文化方面,提前进行文化培训,让交流人员了解目的地国家的医疗文化和工作环境,以便更快地适应和融入。
再者,联合科研是提升医疗保健行业国际合作深度和广度的核心途径。
各国可以共同开展大规模的临床试验,集合更多的样本和资源,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普适性。
例如,对于癌症治疗药物的研发,多个国家的科研机构可以联合进行临床试验,在不同种族、不同地域的患者群体中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3535号(医疗体育类310号)提案答复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21.09.06•【文号】国中医药提字〔2021〕68号•【施行日期】2021.09.0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正文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3535号(医疗体育类310号)提案答复的函国中医药提字〔2021〕68号杨宇飞委员:您提出的《关于以民间形式开展全球中医古籍解读研发工作,纳入“十四五”纲要和中医发展专项规划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一、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充分挖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将中医药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中医药古籍不仅对传承中医学术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更是现代中医药科技创新和学术进步的根基。
2016年,《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明确提出“将中医古籍文献的整理纳入国家中华典籍整理工程,开展中医古籍文献资源普查,抢救濒临失传的珍稀与珍贵古籍文献,推动中医古籍数字化,加强海外中医古籍影印和回归工作”。
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指出“加强典籍利用,编撰中华医藏,制定中医药典籍名录,建立国家中医药古籍数字图书馆,实现数字化、影像化记录”等重点任务。
“十四五”规划建议,在第33项提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古籍保护、研究、利用”。
2021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发布《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提出要“改善一批中医药院校、科研机构的中医药古籍保护条件,提高利用能力”。
二、支持对中医药宝库精华的挖掘和保护工作(一)加强对中医典籍精华的筛选和挖掘,弘扬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
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试验区在清远成立
作者:李秀红
来源:《源流》2019年第07期
6月26日上午,“兩岸乡村融合发展试验区揭牌暨第一期研究实践班开班”活动在革命老区英德市九龙镇河头村举行。
省政府台办主任黄耿城出席揭牌仪式,国台办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鞠海涛、省政府台办副主任黄兆芬、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郑宏宣、中山大学副校长邰忠智、中国国民党台南市党部主委谢龙介、广东省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农委会执行常务副会长陈宏钦等领导嘉宾分别讲话,清远市常委、统战部长刘汉球代表清远市委市政府致欢迎辞。
揭牌仪式由省政府台办副主任陈升东主持。
本次活动以“两岸乡村融合发展”为主题,来自两岸涉农专家学者、农业企业和基层村里等200余名领导嘉宾代表汇聚一堂,聚焦“两岸融合发展应通尽通”时代命题,助力乡村振兴积极探索两岸乡村融合发展的新路。
据了解,创建该试验区,基本思路是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中有机融入“台湾元素”,持久深入精准推动两岸乡村融合发展,建立“四方”合作架构,借助精准扶贫对口帮扶平台的资源、产业等优势,先行在清远等地建立“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试验区”,逐步以点带面最终在全省推广。
活动期间,还举办了“两岸乡村融合发展试验区”“两岸乡村融合发展研究实践所”和“两岸乡村融合发展研究中心”揭牌仪式。
龙明彪副主任在支持台企发展深化两岸融合政策宣介会暨第五届进博会线上推介活动上的致辞尊敬的台湾企业家、中外嘉宾、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很高兴出席支持台企发展深化两岸融合政策宣介会暨第五届进博会线上推介活动,并向大家致辞。
一、两岸关系稳中向好,为台企发展创造机遇两岸同胞情谊数千年,自2016年以来,两岸关系井喷式恶化,给两岸人民利益带来了严重损失。
2022年,台湾选举将再次到来。
我们希望台湾当局认清形势,听取广大台湾同胞民意,摒弃“台独”立场,以“两岸同属中华,相互扶持,共创辉煌”为方向,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当前,两岸关系总体稳中向好,两岸交流合作呈现积极势头。
在对台政策实施的过程中,中央坚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政方针,不断为台湾同胞提供方便,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台湾同胞可以抓住两岸和平发展的机遇和脉搏,积极拥抱大陆。
近年来,两岸经济、文化、教育、政治、军事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广泛展开,其中特别是经济合作领域,双方合作更是频繁。
加速两岸经济融合,助力台资企业优化升级,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二、出台新政措施,为台企发展提供支持中国大陆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对台经济合作发展,对台商、台资企业持续落实惠企政策。
自长期以来,中央和各地区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两岸经济合作的新政策,如《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若干措施》、《关于促进两岸联营企业合作的若干措施》等,这些政策不仅为台资企业在大陆发展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也充分释放了两岸合作发展的潜力。
最新出台的《〈关于深化两岸经济合作进一步扩大对台开放的若干措施〉实施方案》,将继续推动两岸经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其中,对于台商在大陆投资坦然的”财务审批制度”已经通过了多个部门的联合研究,正在逐步对外发布;对于台商在大陆的劳动力、压力支持等方面,也将会逐步推出相关政策,去打破墙壁,放大助力。
三、支持进博会,促进两岸合作发展进博会是中国面向世界的重要展览活动之一,这场展会凝聚了来自全球的知名品牌,更为企业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合作、共同成长的平台。
2015两岸药事交流研讨会纪要在春满大地的美好季节,我们喜迎2015年两岸城际药事论坛在美丽的台北举办。
应台北市药师公会的邀请,本会王龙兴理事长、市食药监局许瑾副局长、市卫计委章雄副主任等20人参加了此次盛会。
为增进两岸城际药事交流,推动两岸城际药事发展, 2013年4月,首届两岸城际药事论坛在台北召开,正式开启了两岸药学会间的药事交流。
三年间两岸学术团体间加强合作交流,积极促进两岸医药服务政策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政策的合作研究,涵盖两岸公共卫生政策、医药制度改革、健保给付制度、药学教育与执业管理、医药工业与用药安全等方面。
此次会议以两岸药品审批管理制度、药品生产管理及中药产业发展管理等议题为主题,让彼此更了解两岸药事实质性工作流程发展,以期建立更好地合作机制。
市食药监局药品化妆品注册处李杰、市食药监局医疗器械注册处林峰、市中药行业协会杨弘、市食药监局药品化妆品监管处李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药剂科翟青分别在会上介绍了药品注册法规及审批流程、医疗器械上市许可法规、中药材质量管理情况、中药制剂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上海市医院中药房管理。
会议期间台北药师公会章修绩理事长还带领参观瑞安大药厂股份有限公司,介绍台湾西药制药工厂实施PIC/S GMP的管理发展状况。
为了解医院药学服务信息化管理、临床药师的培训渠道和评价体系建设,代表们参访了高雄医学大学附属医院,详细听取了医院负责人和药学部负责人的介绍,并在门急诊药房、药库与药师进行交流。
在新高桥药局,代表们与药局负责人就执业药师职责和社会公益宣教、慢病处方药品管理、医疗保险等内容作进一步的交流沟通。
两岸城际药事交流凝聚了两岸智慧,促进了两岸医药领域的发展。
两岸城际药事论坛已获得上海市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认可,连续两年被列为重点合作项目,已成为两岸合作乐章中重要的篇章。
经两会友好协商2016年两岸城际药事论坛将在上海举办。
中德青年科学家论坛“无机纳米材料的生物医学应用潜力”在复旦大学药学院成功举行为使我国相关研究工作者及时把握国内外无机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同时也为从事该研究领域的专业人员特别是青年科学家提供交流和互相学习的平台,促进国内外合作,“Biomedical Potentials of Inorganic Nanomaterials”的中德青年科学家论坛于4月14-18日在复旦大学药学院隆重召开,来自国内外近30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深入探讨无机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潜力。
中医药与祖国统一的关系
中医药在促进祖国统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中医药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两岸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中医药的交流,可以加深两岸同胞之间的了解和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自信心。
其次,中医药在维护两岸同胞健康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许多台湾同胞在大陆求医问药时,都会选择中医药进行治疗。
中医药在治疗一些常见病、多发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帮助台湾同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此外,中医药也可以为两岸经贸合作提供新的机遇和空间。
随着中医药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两岸在中医药领域的合作空间也越来越广阔。
通过合作开发、共同推广等方式,可以促进中医药产业的共同发展,推动两岸经贸合作的深入发展。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促进祖国统一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加强中医药的交流合作,可以加深两岸同胞之间的了解和认同,推动两岸经贸合作的深入发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大业。
两岸携手共同开拓生技制药产业之路生物制药(或称生技制药)是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包括应用微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蛋白组学、基因工程、生物芯片等最新科技前沿成就及多学科交叉的高新技术创新与集成工艺方法开发出的新型药物,包括胰岛素、生长激素、血清、单克隆抗体、新型疫苗、诊断试剂、多肽药物、重组蛋白药物、基因重组药物等,其中也包含对传统中草药的再度开发和疗效提升。
生物制药:两岸共同的明日产业之星当今世界科技强国都非常重视对生物技术的研发,以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数据显示,全球生物产业销售额几乎每5年翻一番,增长速度是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的近10倍。
预计到2020年,生物医药占全球药品的比重将超过1/3。
大陆生物资源丰富,也是世界上生物技术发展较早的国家。
政府对生物制药研究给予极大重视,1991年成立了全国新药研究领导小组,指导大陆生物制药研发工作的方向。
“九五”期间,科技部启动了“1035”工程,重点进行生物制药研发能力建设。
“十五”期间,科技部进一步加强对生物制药研发的支持,重点进行国家新药研发技术体系和创新能力建设。
特别是近年来,我国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大对生物技术创新和生物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包括出台《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组织实施生物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和加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等。
2009年6月,国务院印发《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明确提出加快把生物产业培育成高技术的支柱产业和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由国务院批准,部署安排了“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我国生物制药技术进入大规模产业化阶段。
生物制药研发是一个全过程的系统创新。
按照新药研发的全过程,针对大陆新药研发的薄弱环节,自“九五”以来,通过国家科技计划的实施,整合国内优势力量,建立了一批新药筛选、临床前安全性评价(GLP)、新药临床试验研究(GCP)等技术平台。
这些技术平台很好地发挥了技术创新的带动作用、产业水平的示范作用、行业发展的服务作用,不仅得到国家药政管理部门的认可,部分平台还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
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20212131号提案的答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07.09•【字号】闽卫督函〔2021〕195号•【施行日期】2021.07.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其他规定正文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20212131号提案的答复闽卫督函〔2021〕195号答复类别:A类吴成翰委员:《关于发展我省中医药老字号及老品牌的建议》(20212131号)收悉。
现答复如下:一、关于完善相关法规政策,让老字号、老品牌的中药企业朝良性方向发展去年,省委、省政府印发《福建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若干措施》,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动中药品质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快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
要求推进中医高校、科研机构中医药新药研发,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打造福建中医药特色品牌,做大做强若干个中成药大品种,推动福建省中药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福建省中医药发展影响力、核心竞争力。
二是培育优质中药品种品牌,支持医疗机构应用传统工艺开展临床疗效独特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配制研究,鼓励建设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委托加工平台。
省卫健委会同药监部门联合开展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调剂试点,首批在福州及平潭地区试点调剂使用59个中药制剂品种。
安排经费支持省中医病案质控中心、中药药事质控中心开展工作,促进全省中医病案和中药药事管理质量提升。
下一步,省卫健委将进一步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协调相关厅局贯彻落实《福建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若干措施》,推动出台《福建省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措施》。
二、关于利用我省特有的自然资源,开发和研究中成药福建中医药源远流长,名医辈出,中药资源丰富,有据可查的药用动植物种类2400种以上,有太子参、建泽泻等20多种道地及具有优势特色中药材,拥有片仔癀、灵源万应茶饼、老范志神曲、八宝丹等一批享誉海内外的名药。
一、单项选择题(总共20 题,每题4 分)1、早餐哪两种食物可以多吃?〔〕正确您的作答:B 正确答案是:B 得分:4A、稀饭,鸡蛋B、水果,蔬菜C、豆浆,油条D、面条,面包2、通常所说的煤气中毒是指什么气体中毒? 〔〕正确您的作答:A 正确答案是:A 得分:4A、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C、氮气3、祛斑类化装品容易含过量的(),它是一种毒性较强的化学物质。
正确您的作答:B 正确答案是:B 得分:4A、镉B、汞C、磷4、?职业病防治法?规定〔〕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
正确您的作答:C 正确答案是:C 得分:4A、用人单位B、单位职工C、劳动者5、对有车族来说,以下哪种行为会对环境造成更多的影响?〔〕正确您的作答:A 正确答案是:A 得分:4A、停车状态下开着发动机B、到正规车行洗车C、选择无铅汽油6、牙刷应多长时间更换一次?〔〕正确您的作答:A 正确答案是:A 得分:4A、3个月B、6个月C、1年7、在“马拉松〞最后冲刺阶段,有的运发动会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发冷等病症,这是由于随着人体大量出汗而向外排出过量的〔〕①Ca2+ ②水③Na+ ④K + 正确您的作答:D 正确答案是:D 得分:4A、②④B、①②C、③④D、②③8、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应当符合国〔〕标准。
正确您的作答:C 正确答案是:C 得分:4A、劳动保护B、平安生产C、职业卫生9、以下食物中,最易霉变产生黄曲霉素的是----?〔〕正确您的作答:C 正确答案是:C 得分:4A、苹果B、土豆C、花生D、猪肉10、关注食品平安,以下做法不正确的选项是〔〕正确您的作答:D 正确答案是:D 得分:4A、许多饮料中都含有防腐剂、香精或人造色素等,最好的饮料是白开水B、选择包装食品时,要注意识别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C、不吃街头贩卖的、没有卫生许可证的食品D、瓜果蔬菜不用洗也可以吃,不干不净吃了没病11、夏季在烈日下工作或运动过量出汗多时,为预防中暑应多喝-----。
生物科技和医药产业两岸合作前景广阔两岸生物医药业合作前景广阔作为此次博览会的重要内容之一,两岸生物医药发展论坛以“天然植物提取物”为主题,邀请来自台湾大学、台湾世新大学的专家学者与大陆方面的业界高管和学界专家参与研讨;全国林业龙头企业高层峰会围绕“林业产业转型升级”主题,邀请30多家企业和上市公司代表参与交流。
两岸生态旅游高峰论坛、海峡两岸商会经济论坛等学术活动,就两岸农林的发展方向和合作前景进行研讨。
一系列研讨活动均传递出一个信息:两岸生物科技和医药业合作前景广阔。
台湾中华中草药生物技术发展协会理事长杨荣光认为,两岸医药各有优势,双方合作的前景非常广阔。
大陆中药材资源丰富,种植、采收及基础研究工作扎实,而台湾在中药材科学的科学企业管理方面具有优势,具备一套完整的源头管理机制和产品追踪制度,严格量化重金属含量等的标准。
因此,双方应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将资源优势和管理优势相结合,联手实现该产业的共同发展。
据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介绍,该协会与台湾生物技术与医药工业发展推动小组合作,目前已经在生物技术和医药产业方面达成4点共识,签署9项合作意向书,旨在推动两岸在生物医药产业的对接与合作。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刘张林表示,作为生物质利用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提取物是中药商品出口的主力军,出口额占中药产品总出口额的比重超过40%。
近几年植物提取物对台湾出口额基本维持在800万美元上下,而2018年前三季度出口额就达到920万美元,同比增加37.3%。
刘张林相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的签署和实施对两岸植物提取物贸易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从牛樟芝看两岸生物医药合作记者在展会看到了利用台湾特有的牛樟芝制成的生物科技产品。
据台湾嘉义大学食品科学系前任教授曾庆瀛介绍,牛樟芝是在台湾高海拔森林里面生长的菌物,长在台湾特有百年以上的牛樟树树干腐朽的内壁,或枯死倒伏的牛樟树木材潮湿表面。
博览会展示了海峡两岸生物医药及生物产业,林业“高、精、新”产品,森林生态文化和科研院校的创新成果等,重点介绍了林业优势产业、特色产品、科技创新、生物制品等,包括红豆杉、雷公藤、虎杖、草珊瑚、黄精、互叶百千层、油茶等主题。
两岸中医药产业合作见闻(下)推动区域生医产业合作2009 年10 月,台湾“行政院生技产业策略谘议委员会” 召开会议,以“跃动生技产业,建立优质产业发展环境”为主轴,探讨台湾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关键问题以及所需的策略方向和行动方案。
这次会议提出“推动区域生医产业合作” 主要是指两岸中(草)药产业合作,包括落实推动研究机构朝向各疾病领域(例如癌症、肝病等)分工开发中药新药,并在技术转让企业时,协助企业能朝向保健食品及药品等各种不同的方向发展海外市场;以岛内常用中药品项及健保排名前30 种常用方剂为主,执行药品规格的先导型试验;加速完成“中药材源头管理机制” ,在药材进口后,境内再针对重点进行检测;推动两岸协商建立双方承认的中草药审验标准,避免厂商在两岸营销产品前,须重复执行非必要的相同性试验;积极推动两岸合作研发中药新药,辅导厂商依产业联盟方式两岸分工,评估与筛选目前在大陆上市,疗效有一定临床验证数据的产品,进行加值与知识产权规范化。
在“符合产业发展之药物审查流程”部分提出:两岸医药合作应纳入两岸经济合作协议架构,可由共同执行多中心临床试验为开始。
同年11 月,“搭桥专案”首次回访大陆,由岛内产学研界百余人组成的“两岸中草药发展代表团”参加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的“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医药发展大会” 。
会议由大陆中医药学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台港澳中医药交流合作中心与台湾工研院共同主办。
大陆方面出席会议的有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宗兴、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副主席张大宁、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以及国台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药典委员会、各省卫生厅等多位大陆官员和1000 余名专家学者及企业界人士。
台湾方面由工研院院长李钟熙带队,团员包括以“工研院两岸产业合作搭桥办公室执行秘书”身份出席的台湾“经济部技术处处长”吴明机、台湾生技医药产业策进会顾问廖继洲、药技中心总经理罗丽珠、生技中心副执行长纪威光、医药品查验中心执行长陈恒德、台湾中西整合医学会会长杨思标、“中国医药研究发展基金会”董事长张成国、台湾区制药同业公会中药经营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威著、台湾中医伤科医学会理事长黄蕙?薄?“中国医药大学” 校长黄荣村、台湾国医董延龄诊所院长董延龄、台湾顺天堂公司董事长谢德夫、庄松荣制药厂总经理庄孝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