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干预头痛的效果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191.47 KB
- 文档页数:2
耳穴压豆改善眩晕患者头痛头晕症状中的护理效果【摘要】目的观察对眩晕患者采用耳穴压穴治疗改善头晕头痛症状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68例眩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采取耳穴压豆护理干预,对于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
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而血压到有效改善眩晕患者头痛头晕症状,值得推广。
【关键词】耳穴压豆;眩晕患者;头痛头晕眩晕症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头晕、眼花、天旋地转、头痛等,甚至可能出现自律神经失调、无法站立等现象。
临床上认为多种原因可能引发眩晕症,譬如贫血、颈椎病、动脉硬化等,应该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防止引发严重的后果。
近千年来,中医在改善眩晕患者头晕头痛等方面效果极好[1],本实验针对眩晕患者采用耳穴压豆进行干预,在改善其头晕头痛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基础资料在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眩晕症患者中选出68例作为研究的对象,按照双盲法分成两组,每组34例。
对照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41-72 岁,平均年龄(58.64±3.54)岁;实验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42-73岁,平均年龄(59.36±3.87)岁。
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对比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与眩晕症的相关诊断标准相符;资料完整并对本次实验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者;合并严重精神疾病者;合并脑出血、脑血栓者;合并颈椎脱位者。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1、用药护理:指导患者严格按照医嘱定时定量服药,对患者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症状进行追踪观察并详细记录。
2、饮食护理:指导患者治疗过程中清淡饮食,食用营养丰富的食物,叮嘱患者不能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生冷食物,并且不能喝茶或咖啡。
3、环境护理:给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严格控制探视的人数和次数;督促患者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
神经性头痛中医护理的临床观察发布时间:2022-06-28T03:28:59.614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7期作者:邹欣琦[导读]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在神经性头痛中的应用效果邹欣琦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610000摘要: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在神经性头痛中的应用效果,以为后续护理人员的工作提供指导性意见。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神经性头痛患者共2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A组与实验B组各125例,对实验A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对实验B组患者应用中医护理方案,予以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组结果。
结果:对比实验A组疗效,实验B组在临床上占据一定优势,P<0.05。
结论:在对神经性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中医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减轻临床症状,帮助其尽早康复,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关键词:神经性头痛;中医护理;临床神经性头痛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发病时具有持续性的特点[1]。
发病的原因也不尽相同,因为神经性头痛并非是通过独立诊断,所以各种类型的头痛和神经都是相关的,不同的影响途径导致的头痛种类也不同,临床上最常见的两种头疼就有:功能性头痛,由于颅内的动脉舒张和收缩的功能失去协调,从而引起头痛,这是其中的一种;紧张性头痛,是因为头部、颈部和肩部的肌肉长期处于紧张僵硬状态,引起软组织水肿,压迫到局部组织的神经而引起的头痛。
所以不同的原因最终都会影响到神经的功能,从而引起头痛。
在对精神性头痛的治疗上,采用常规的药物镇静效果往往较差,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更大的影响,如何有效治疗神经性头痛成为了临床上专家研究的重点[2]。
有研究指出,中医护理在治疗神经性头痛的应用效果显著,本次研究对我院收治的250例神经性头痛患者给予中医护理,现报告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收治的神经性头痛患者共2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A组与实验B组各125例,予以回顾性分析,其中实验A组患者男性65例,女性60例,制定常规护理方案;实验B组患者男性63例,女性62例,制定中医护理方案。
偏头痛患者的中医护理分析作者:张瑞兰来源:《健康之路(医药研究)》2014年第09期【摘要】目的运用中医理论对偏头痛患者进行护理,分析其结果。
方法:2010年-2011年经治的100例偏头痛患者,均为无先兆性。
运用中医理论对其进行分型,辨证护理。
评价其疗效。
结果经过临床有效精心的护理,效果明显,疼痛均得到有效控制与缓解。
达到了98%的总有效率。
结论运用中医理论护理偏头痛的患者,理论正确且方法多样,根据不同的症型分别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更容易取得有效治疗效果。
患者满意度颇高。
【关键词】中医护理偏头痛【中图分类号】 R2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9-0205-01偏头痛作为一种常常困扰人们的常见病,又称为“偏头风”是一种容易反复发作的病症。
女性多见。
临床表现为头部一侧或两侧疼痛,可有呕吐或恶心。
疼痛方式为暴作,痛势特别剧烈。
或波及眼睛或牙齿。
或刺痛、胀痛、跳痛。
常因劳累过度、情绪过激而诱发。
运用中医理论指导实践进行护理,效果较好。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010年-2011年经治的100例偏头痛患者,均为无先兆性。
男50例,女50例,年龄最大67岁,最小33岁。
平均年龄46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现代神经内科学》中关于无先兆性偏头痛的诊断标准[ ]。
1.2 方法运用中医理论对病症进行分型,辨证护理。
根据症型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
1.3 辩证分型1.3.1 外感风湿型:肢体倦怠,感觉身体沉重。
头痛如裹、胸中气机不畅,食欲下降,大便溏,小便亦不利。
舌淡白,腻苔,濡脉。
1.3.2 气血两虚型:头晕,劳累更甚,声音低沉,说话无力,面色发白,心悸,舌苔白,细弱无力之脉。
1.3.3 外感风寒型:头痛连及背部及颈部。
遇风寒尤甚,恶寒,畏风,薄白苔,浮脉。
1.3.4 痰浊阻滞型:头昏重,胸中不适,呕吐痰涎,或伴懒言,胖大舌,白滑或白腻苔,滑脉或弦滑脉。
1.3.5 风热上扰型:头胀痛,甚者疼痛如劈,目赤面红,伴有体温升高,口渴,小便黄,便秘,舌红苔黄、脉浮数。
偏头痛的中医护理记录1.偏头痛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偏头痛怎么缓解2.家里老人偏头痛,平时应如何护理?3.偏头痛简介4.导致头痛的病因及护理5.偏头痛的护理措施有哪些偏头痛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偏头痛怎么缓解偏头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症状,很多人都会有偏头痛的毛病,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导致偏头痛的原因,因此我们便来了解一下偏头痛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偏头痛怎么缓解?偏头痛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主要是因为血管舒缩和舒张功能紊乱所导致的。
另外三叉神经血管复合体病变也是偏头痛的发病原因。
大多数偏头痛患者由于多个易感基因之间、易感基因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而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抑制平衡功能失调,首先考虑是头颅内发生病变、颈椎源性头痛、血管舒张引起的血管神经紧张性头痛。
皮质扩散性抑制很可能是偏头痛先兆的发生机制,并激活三叉神经伤害性感受,继而触发头痛。
另外,激素变化和药物作用,天气转热,多云或天气潮湿,睡眠过多或过少也可能引发偏头痛。
偏头痛怎么缓解1、梳摩痛点:先把两只手的手指尖安置在头疼剧烈的部位,就好像梳头一样快速按摩。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力度一定要轻,以免损伤头皮。
每次按摩一百下,一天按摩三次,就能够有效改善偏头痛的状况。
2、按揉太阳穴:每天早上起床后以及晚上睡觉之前,用两只手的中指以画圆的方式挤压太阳穴,先顺时针画圆十次,接着逆时针画圆十次,反复挤压按摩多次。
这么按揉太阳穴一个星期,就能有效缓解病情。
3、热水浸手:偏头痛发作的时候,可以把两只手泡在热水里面。
值得注意的是,热水一定要没过手背,温度以能接受为宜,防止将皮肤烫伤。
只要泡上半小时,就能导致手部血管扩张,大脑中的血液都流向了手部,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4、进食镁含量高的食物:偏头痛要是发作比较频繁,患者朋友不妨多吃一些核桃、大豆、桔子、杂粮等镁含量丰富的食物,对治疗偏头痛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当然,没有患病的人群也是可以适当的进食这些食物的,从而起到预防作用。
中医护理:头痛的辩证施治辩证分型1)风寒头痛症状:头痛时作,痛连项背,遇风尤剧,恶风畏寒,口不渴。
舌苔薄白,脉浮。
证候分析:头为诸阳之会,风寒外袭,循太阳经上犯巅顶,清阳之气被遏,故头痛乃作;太阳经主一身之表,其经脉上性巅顶,循项背,故其痛连及项背;风寒束于肌表,卫阳被遏,不得宣达,故恶风畏寒;无热则口不渴;苔薄白,脉浮均为风寒在表之征。
2)风热头痛症状:头痛而胀,甚则头痛如裂,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口渴欲饮,便秘渡黄。
舌红苔黄,脉浮数。
证候分析:热为阳邪,其性炎上,风热中于阳络,上扰清窍,故头痛而胀,甚则头痛如裂;面红目赤,亦为热邪上炎之征;风热之邪犯卫,故发热恶风;热盛耗津,则口渴欲饮,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浮数均为风热邪盛之象。
3)风湿头痛症状:头痛如裹,肢体困重,纳呆胸闷,小便不利,大便或塘。
苔白腻,脉儒。
证候分析:风湿外邪,上犯巅顶,清空为邪阻遏,故头痛如裹;脾司运化而主四肢,湿浊中阻,脾阳为湿所困,故见肢体困重,纳呆胸闷;湿邪内蕴,不能分清泌浊,故小便不利,大便或溏;苔白腻,脉濡均为湿浊中阻之象。
以上三型为外感头痛。
4)肝阳头痛症状:头痛而眩,心烦易怒,夜眠不宁,或兼胁痛,面红口苦。
舌苔薄黄,脉弦有力。
证候分析: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失条达,肝阳偏亢,循经上扰清窍,故头痛而眩;肝火偏亢,扰乱心神,则心烦易怒,夜眠不宁;肝胆气郁化火,肝阳上亢,故胁痛,口苦面红;苔薄黄,脉弦有力均为肝阳亢盛之象。
5)肾虚头痛症状:头痛且空,每兼眩晕,腰痛酸软,神疲乏力,遗精带下,耳鸣少寐。
舌红少苔,脉细。
证候分析:脑为髓海,其主在肾,肾虚髓不上荣,脑海空虚,故头脑空痛,眩晕耳鸣;腰为肾之府,肾虚精关不固而遗精,女子则带脉不束而带下;少寐,舌红少苔,脉细是肾阴不足,心肾不交之象。
6)血虚头痛症状:头痛而晕,心悸不宁,神疲乏力,面色?s白。
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证候分析:血分不足,虚火上逆,故头痛而晕;血不足则心神失养,故心悸易慌:血虚易导致气虚,气虚则神疲乏力;面统,舌淡,脉细弱均为血虚之象。
科学护理147中医特色护理耳穴压豆法对前庭性偏头痛 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边晓瑜,杜彩艳# (靖边县中医医院,陕西靖边 718500)摘要:目的 分析中医特色护理耳穴压豆法对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以2021年3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57例前庭性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29例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28例采取常规护理干预+中医特色护理耳穴压豆法,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睡眠质量和中医证候积分情况。
结果 实验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 <0.05;实验组睡眠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 <0.05;实验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耳穴压豆法可有效减轻前庭性偏头痛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前庭性偏头痛;耳穴压豆法;中医特色护理;生活质量;睡眠质量前庭性偏头痛(VM )发病后可出现持续发作眩晕、疼痛等,大多将其归于前庭中枢范畴[1~2]。
临床上针对VM 患者除药物治疗外,配合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病症,降低VM 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影响。
常规护理干预模式相对笼统,对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生活质量不够理想。
通过中医特色护理干预措施,辨证施护,可满足患者需求,显著改善患者病症。
耳穴压豆法是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干预措施,容易操作,效果明确[3]。
本研究旨在分析中医特色护理耳穴压豆法对前庭性偏头痛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2021年3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57例前庭性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和实验组28例。
对照组男10例、女19例,平均年龄(34.58±2.78)岁,平均病程(2.45±0.56)年。
实验组男9例、女19例,平均年龄(34.61±2.82)岁,平均病程(2.39±0.52)年。
头痛的中医护理常规中医护理常规一、患者信息搜集1.1 基本信息: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等。
1.2 病史询问:详细了解患者既往病史、家族病史、个人健康状况等。
1.3 症状描述:详细了解患者头痛的频率、程度、部位、伴随症状等。
二、中医头痛辨证分型2.1 头痛分型:根据患者症状与舌脉等进行辨证分型,如气血虚弱型、肝火旺盛型、风寒湿邪侵袭型等。
2.2 体格检查:观察患者舌苔、脉搏等,进行中医辨证判断。
三、中医护理措施3.1 调整饮食:根据辨证结果给予患者相应的饮食调整,如补气血的食物、清理肝火的食物等。
3.2 中药调理:根据辨证结果开具相应的中药方剂,注意药物的组合与用量。
3.3 穴位按摩:按摩患者头部的穴位,如太阳穴、风池穴等,缓解头痛症状。
3.4 中医推拿:运用中医推拿手法,调理经络,舒缓头痛。
3.5 中医药膳:根据辨证结果给予患者适当的中医药膳,有助于调理身体,缓解头痛。
3.6 配合针灸疗法:根据辨证结果,结合针灸疗法,刺激相应的穴位,促进气血流通。
四、护理效果评估与调整4.1 护理效果评估:根据护理措施的实施情况和患者的反应,评估护理效果。
4.2 调整护理方案:根据评估结果,对护理措施进行必要的调整,如调整饮食、中药剂量等。
五、预防与注意事项5.1 注意饮食调理:合理安排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5.2 生活规律: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规律,避免过度劳累。
5.3 心理调适: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5.4 注意环境调整: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强光、噪音等刺激性环境中。
附件:- 中医头痛常用中药方剂- 中医头痛常用穴位按摩图示- 中医头痛常见食疗方案法律名词及注释:1.辨证分型:中医判断疾病类型的方法,根据患者的症状、脉象、舌象等进行辨别分类。
2.中药方剂:中药的组合配方,用于治疗特定疾病的药物方案。
3.穴位按摩:运用适当的手法按摩经络上的特定穴位,以调理身体、缓解疼痛等。
4.中医推拿:一种中医疗法,通过按摩、推拿等手法,促进经络气血流通,调理身体。
中医护理会诊记录范文示例中医护理会诊记录范文示例一、引言中医护理作为一种传统的医疗方式,在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在中医护理中,会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通过多个中医医生集思广益,共同寻求最佳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方法的过程。
本文将通过介绍中医护理会诊的一份范例记录,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中医护理的优势和应用。
二、病人基本信息病人尊称:张先生性别:男芳龄:45岁主要症状:头痛、失眠、乏力三、会议纪要1. 康复护士长对病人的观察记录康复护士长对病人的相关症状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记录。
根据观察结果,张先生表现出明显的头痛、失眠和乏力的症状。
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些症状可能与张先生的工作压力和生活习惯有关。
2. 中医内科医生意见中医内科医生指出,张先生的症状可能与肝阴虚、肾虚以及脾胃虚弱有关。
通过中医诊断方法,如望闻问切等,医生初步判断张先生的中医辨证类型为“肝肾阴虚,脾胃虚弱”。
3. 中医药师意见中医药师进一步分析了张先生的体质特点和症状,提出了中医药物的调养方案。
建议张先生服用补肝肾、健脾胃的中药,并推荐一些适合他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改善。
4. 中医针灸师意见中医针灸师认为,张先生的症状可以通过针灸疗法得到改善。
他提出了一套针灸方案,包括选择特定的穴位和针刺技巧来促进张先生体内能量的流动,从而缓解头痛和改善睡眠质量。
5. 中医推拿师意见中医推拿师针对张先生的乏力症状提出了推拿调理方法。
通过特定的手法和技巧,可以刺激张先生体内的气血循环,增强他的体力和免疫系统功能。
四、总结和回顾通过中医护理会诊记录的详细分析和讨论,我们可以看出中医护理在张先生的病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应用价值。
中医辩证施治的思想让医生们能够对病人整体进行评估,不仅仅关注病症本身,还关注病人的体质特点和生活习惯。
这种综合治疗方案可以更全面地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
中医护理中多种方法的结合也起到了协同治疗的效果。
通过草药调理、针灸、推拿等手段,病人可以得到更全面的护理和治疗,而不仅仅依靠单一的治疗方式。
头痛的中医护理常规中医认为,头痛是由于气血不调、痰火内扰、肝阳上亢等原因引起,具体的治疗方法在于通过平补、攻逐、清热、祛风等手段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缓解头痛的效果。
以下是头痛的中医护理常规,供参考。
一、调节饮食1.饮食要清淡,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如辣椒、葱姜蒜等。
2.合理搭配食物,摄入富含维生素B2、B6、C、E等的食物,如绿叶蔬菜、水果、豆类等,有助于改善头痛。
3.注意饮食规律,不要过饥过饱,适量摄入高蛋白、高纤维、低脂肪的食物。
二、调节生活习惯1.睡眠充足,每天保持良好的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规律作息有助于缓解头痛。
2.注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疲劳、长时间工作、过度紧张等导致精神压力大的情况。
3.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引起头痛,尤其是头部和脖子的保暖。
三、运动调理1.适度运动,可以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轻度运动,有助于促进气血流通和放松紧张的情绪。
2.经常做头部按摩,可以自己用手指在头皮上按摩,并适当用拇指按压太阳穴、颞颥部,舒缓头部的疼痛。
四、中药调理1.可以选用一些中药调理,如川芎、白芷、防风、桂枝等,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散寒的功效。
2.饮用一些中药茶,如菊花茶、金银花茶、薄荷茶等,可以清热解毒、散风清热,缓解头痛。
五、中医技术疗法1.针灸疗法,可以在太阳穴、百会穴、风池穴等穴位进行针刺,有助于疏通经络、平衡气血,缓解头痛。
2.中医经络推拿,通过按摩头部、颈部等经络,舒缓痛点、缓解头痛。
3.艾灸疗法,可以在头部和脉门部位进行适当的艾灸,有助于温通经络、缓解疼痛。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仅为头痛的一般中医护理常规,具体治疗措施应根据个体情况而定,建议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此外,如果头痛症状严重且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就医诊治,以便确定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腕踝针疗法配合中医特色护理治疗偏头痛的效果探讨发表时间:2020-12-24T01:35:04.584Z 来源:《医药前沿》2020年24期作者:张海荣1 田进财2 陈洁1[导读] 探讨腕踝针疗法配合中医特色护理治疗偏头痛的护理体会。
(1宁夏医科大学附属银川市中医医院宁夏银川 750001)(2银川国龙医院宁夏银川 750001)【摘要】目的:探讨腕踝针疗法配合中医特色护理治疗偏头痛的护理体会。
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来我科就诊的偏头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与治疗组,其中治疗组50例,对照组为50例。
对照组采用药物口服治疗,治疗组则给予腕踝针疗法并配合中医特色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偏头痛及伴随症状改善情况。
结果:对照组50例患者,症状显著改善18例,有效14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64%;治疗组50例患者,症状显著改善25例,有效2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64%);头痛及伴随的症状改善情况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腕踝针疗法配合中医特色护理可有效缓解偏头痛患者的头痛及伴随症状,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腕踝针疗法;中医特色护理;偏头痛;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24-0207-02偏头痛是血管性头痛的一种,其是一种间断性反复发作的一侧头痛的疾患。
具有反复性、固定性及病程长等特点[1]。
偏头痛可见于任何年龄,尤以青春期发病较多,女性高于男性,常因劳累、情绪紧张、吸烟等诱发。
一般常规选用口服止痛药,长期服药可引起患者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副作用[2],大量文献数据显示,中医针灸治疗偏头痛具有独特的疗效,效果显著,无副作用,患者易于接受[3]。
有效的中医特色治疗与护理干预在缓解患者头痛及伴随症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将治疗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基于中医护理理论的偏头痛个案分析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典型症状是头痛发作,通常伴随着恶心、呕吐和对光敏感。
中医护理理论提供了一种不同于西医治疗的方法,通过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流动,帮助缓解偏头痛症状。
本文将基于中医护理理论对一个偏头痛的个案进行分析。
个案描述:患者名为张女士,今年35岁,平时工作压力很大,每天长时间面对电脑工作。
她自7年前开始出现偏头痛的症状,发作频率逐渐增加,每月大约发作2-3次,每次持续4-5小时。
她尝试过西医药物治疗,但效果不明显,还出现了一些副作用,如胃部不适和嗜睡。
个案分析:根据中医护理理论,偏头痛主要与肝胆湿热、气血不畅有关。
肝为藏血之脏,宣发条达的肝阳长期不足,容易引起血行不畅而导致偏头痛。
而湿热是病症的一种证候类型,会导致气血郁滞,从而引发偏头痛症状。
针对张女士的个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中医护理。
1. 调整饮食:建议张女士少食辛辣、油腻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以帮助清除体内的湿热。
同时,她应保持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以稳定脾胃功能。
2. 调节情绪:张女士的偏头痛与工作压力紧密相关,应学会有效的情绪调节方式,如适当的放松技巧、呼吸练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规律等。
保持情绪稳定能有助于调节肝胆功能,减少发作频率和症状的严重性。
3. 中医穴位按摩:针对偏头痛症状,有一些中医穴位可以提供缓解。
比如,太阳穴位于太阳神经节附近,通过按摩太阳穴,可以缓解头部的紧张和疼痛感。
此外,风池、太冲等穴位也可以按摩,以调节气血流动,缓解症状。
4. 中药调理:张女士可以考虑使用一些中药来缓解偏头痛症状。
例如,黄芪、白芍、龙骨、牡蛎等药物可以调节血液循环,增强机体气血功能。
中药调理需要在专业中医的指导下进行,避免不良反应。
综合以上中医护理措施,张女士可以缓解偏头痛的发作和症状。
然而,在实施中医护理之前,她还需要与医生进行详细的病史访谈和体格检查,以确定确切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放血疗法配合中医护理治疗偏头痛患者36例作者:丛榕高燕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10期【中图分类号】R7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195—01偏头痛是以发作性血管-神经功能障碍伴反复发生的一侧或双侧头痛,而间歇期完全正常为临床特征,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特发性头痛。
各种原因造成的精神压力是诱发偏头痛的重要因素。
因本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
近年来笔者放血疗法配合中医护理治疗偏头痛,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偏头痛的诊断标准参照2004年国际头痛学会(IHS)制定的“头痛疾患的国际分类”[1](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ICHD-2)中无先兆偏头痛、先兆性偏头痛的诊断标准。
1.2一般资料观察病例为2010-2013年本院针灸科门诊患者,共36例。
其中男10例,女26例,平均年龄34岁,平均病程6年。
2治疗方法2.1 放血疗法:取双侧耳尖、局部阿是穴、百会、太阳穴周围寻找浅显于皮下较粗大的静脉,点刺放血,使该血管渗出或用力挤出血液10滴左右,每穴8-10滴。
最后用消毒脱脂棉按压。
隔天1次,5次为1个疗程。
共治疗3个疗程,每个疗程间可休息2天。
2.2 中医护理:2.2.1.心理支持:首先了解每次发病的诱因,便于护理中排除不良因素,因本病多由郁怒、忧愁等因素诱发所致,所以做好患者心理支持尤为重要,对病人耐心解释、适当诱导、解除其思想顾虑,保持身心放松,鼓励病人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2.2.保健指导:规律生活,保持充足睡眠,劳逸结合;合理饮食,避免过饱或过饥,忌食高脂肪食物和酒类等;注意气候变化,避免闪电、强光、噪声等刺激;注意先兆症状,发作时静卧,保持安静。
3疗效标准3.1 疗效标准疗效标准参照“偏头痛诊断、疗效评定标准意见[2]”,采用计分法,对头痛发作次数、程度、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进行计分,根据治疗后减分率判定疗效。
科学护理脑外伤头痛患者予以穴位按摩+中药穴位敷贴护理模式缓解头痛的效果田燕,胡霞,沈贵兰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四川泸州 646000)摘要:目的:分析在脑外伤头痛患者中予以穴位按摩+中药穴位敷贴护理模式缓解头痛的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收治的60例脑外伤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穴位按摩+中药穴位敷贴护理模式。
对比两组头痛缓解效果。
结果:观察组数字疼痛评分和镇痛药物使用频次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穴位按摩+中药穴位敷贴护理模式能够有效减轻脑外伤头痛患者头痛症状,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
关键词:脑外伤头痛;穴位按摩;中药穴位敷帽脑外伤常见于各种交通事故、高空坠落等事件中,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1]。
头痛是脑外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部分患者呈迁延不愈,影响生活质量[2]。
本研究分析在脑外伤头痛患者中予以穴位按摩+中药穴位敷贴护理模式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脑外伤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
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35.48±5.12)岁。
观察组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35.29±5.26)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两组均给予口服镇痛药物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观察组采取穴位按摩+中药穴位敷贴护理模式。
(1)穴位按摩,选取两侧太阳穴、合谷穴进行按摩,叮嘱患者全身放松,使用拇指按揉太阳穴,使用大拇指和食指指腹拿捏合谷穴,每个穴位5 min;(2)中药穴位敷贴,使用酒精对印堂、太阳、神庭、百会、脑户、凤池、脑空等穴位进行消毒,晾干后,撕去中药敷贴保护膜,将敷贴对准穴位贴上,按压1 min,刺激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