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医-中医内科学辨证论治图表总结
- 格式:docx
- 大小:25.63 KB
- 文档页数:11
中医内科学证治表格整理一、感冒-解表达邪
四、喘证-实喘治在肺,祛邪利气,
六、肺痨-补虚培元,治痨杀虫
八、痰饮-温阳化饮
九、心悸
十、心痛-祛邪治标,扶正固本“补,通”
十一、不寐-补虚泻实,调整阴阳
十五、厥证
十八、胃痛
十九、痞满-苦辛开降,理气消痞
二十、呕吐
二十一、呃逆
二十二、噎嗝
二十四、泄泻
二十五、痢疾-初痢宜通,久痢宜涩,赤重者用血药,白重者重用气药。
二十七、胁痛
二十九、积聚(略)
三十一、头痛
三十二、眩晕
三十四、郁病-理气开郁,怡情易性
三十五、瘿气-养阴清热,解郁化痰
三十六、痉证(略)三十七、颤振(略)
四十、癃闭-六腑以通为用
实证治宜清湿热,散瘀结,利气机而通利水道;
虚证治宜补脾肾,助气化,使气化得行,小便自通。
四十二、腰痛-虚者以补肾壮腰为主,兼调养气血;
四十三、关格(略)
四十五、虚劳-补益
四十六、内伤发热(略)四十七、疟疾(略)
四十八、痹病-祛邪活络、缓急止痛
五十、癌症(略)。
中医内科学第一章肺系病证第一节感冒【概念】感冒,俗称伤风,是感受触冒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等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外感病。
【病因病机】气候突变┐┌寒皮毛卫表不和寒温失常┼─风邪外袭─挟┼热────→侵袭肺卫────→感冒劳累过度┤└暑湿↑口鼻肺失宣肃平素体虚┘时行病毒────┘归纳:┬发病:与人体正气强弱、卫气调节功能密切相关├病因:六淫邪气、时行之邪├病机:卫表失和,肺失宣肃(肺卫功能失调)├病位:肺卫└病性:表证、实证【诊断】┬临床表现:┬初起多见鼻咽和卫表症状,如鼻咽痒而不适、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等│└鼻涕开始为清水样,2-3日后鼻涕变稠,继而发热、咳嗽、咽痛、肢节酸痛等└发病特点:四时皆有,但以冬、春季多见。
病程较短,3-7日即可痊愈,普通感冒多不传变【鉴别】【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气虚──反复感冒├阳虚──“老怕伤寒,少怕痨”├阴虚──阴虚内热└血虚──近期失血病史二、治则解表宣肺┬风寒证──辛温解表├风热证──辛凉解表├暑湿杂感──清暑祛湿解表└体虚外感──扶正解表三、分型论治┬头痛:+太阳、印堂├鼻塞、流涕:+上星、迎香└咽喉肿痛:+少商、商阳(点刺放血)第二节咳嗽【概念】咳嗽是由六淫外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肺气不清,失于宣降,肺气上逆,冲击气道,发出咳声或伴有咳痰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
《医宗金鉴》:“有声曰咳,有痰嗽,声痰俱有咳嗽名”《黄帝内经》:“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病因病机】或兼表证┌寒┐肺卫不强肺失宣肃↗┌外感─风邪─┼热┼──────────────────→肺────→咳嗽│└燥┘皮毛口鼻↑上↑木↑上↑肺↑上↑肺肺气上逆↘兼│反┌脾伤→脾失健运→痰湿内生─┤蕴│火│干│不│逆│失或兼它脏疾患夹│复│↘↓│于│刑│于│主│于│宣││痰热内郁──┘肺│金│肺│气│肺│肃│├肝伤→肝火上炎───────┘││││└内伤┼肺伤→肺阴亏耗────┬→虚火灼津成痰┘│││├肾伤→肾精不足┬肾阴不足┴┐││││└肾阳不足─┴→纳气无权───┘│││↘阳虚水泛───────┘│└心伤→不主血脉─────→肺不能朝百脉──────┘归纳:┬病因┬外感六淫│└内邪干肺├病机:邪犯于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病位:┬在肺│└与肝脾密切相关,久病伤及心肾├病性:虚、实└病理因素:内伤痰火,痰有寒热,火分虚实┬外感──六淫实邪│┌痰┬寒痰└内伤┤└热痰└火┬实火└虚火【诊断】┬临床表现:咳逆有声,或伴咽痒咯痰│┬外感咳嗽,起病较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内伤咳嗽,病程较长,咳而伴喘└辅助检查:┬血常规:急性期┬周围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目↑├听诊:可闻及┬双肺呼吸音增粗│└或伴有散在干湿性啰音└X线胸片:正常或肺纹理增粗【鉴别】1、咳嗽与咳喘【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1、辨外感、内伤3、辨咳嗽的特点二、治则┬外感咳嗽——祛邪利肺└内伤咳嗽─┬本虚者:扶正补虚(健脾、养肺、补肾)└标实者:祛邪止咳(化痰、降气)三、分型论治基本处方:肺俞、膻中、天突、列缺┬胸痛:+内关├胁痛:+支沟、阳陵泉├咽喉干痒:+照海└痰中带血:+孔最第三节哮证【概念】哮病,是由于宿痰伏肺,遇诱因或感受外邪引触以致痰阻气道,肺失肃降,气道挛急所致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以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临床特征。
《中医内科学》考点精华总结序号病证辩证分型临床表现治法1感冒风寒束表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疼,鼻塞声重,或鼻痒喷嚏,时流清涕,咽痒,咳嗽,咳痰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辛温解表风热犯表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头胀痛,面赤,咳嗽,痰黏或黄,咽燥,或咽喉乳蛾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浊涕,口干欲饮,舌苔薄白微黄,舌边尖红,脉浮数。
辛凉解表暑湿伤表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咳嗽痰黏,鼻流浊涕,心烦口渴,或口中黏腻,渴不多饮,胸闷脘痞,泛恶,腹胀,大便或溏,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
清暑祛湿解表气虚感冒恶寒较甚,发热,无汗,头痛身楚,咳嗽,痰白,咳痰无力,平益气解表素神疲体弱,气短懒言,反复易感,舌淡苔白,脉浮而无力。
阴虚感冒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昏,心烦,口干,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
滋阴解表2咳嗽外感咳嗽风寒袭肺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或见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风热犯肺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咳痰不爽,痰黏稠或黄,咳时汗出,常伴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身楚,或见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风燥伤肺干咳,连声作呛,喉痒,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
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痰湿蕴肺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因痰而嗽,痰出咳平,痰黏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每于早晨或食后则咳甚痰多,进甘甜油腻食物加重,胸闷脘痞,呕恶食少,体倦,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象濡滑。
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内伤咳嗽痰热郁肺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黏厚或稠黄,咯吐不爽,或有热腥味,或咯血痰,胸胁胀满,咳时引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而黏,欲饮水,舌质红,舌苔薄黄腻,脉滑数。
中医内科学证治表格整理一、感冒-解表达邪二、咳嗽-宣肺散邪三、哮病-发时治标,平时治本四、喘证-实喘治在肺,祛邪利气,虚喘治在肺肾,以肾为主,培补摄纳五、肺痈-清热解毒,化瘀排脓六、肺痨-补虚培元,治痨杀虫七、肺胀-有侧重地选用扶正与祛邪的不同治则八、痰饮-温阳化饮九、心悸十、心痛-祛邪治标,扶正固本“补,通”十一、不寐-补虚泻实,调整阴阳十二、汗证-虚者补之,脱者固之,实者泄之,热者清之,寒者热之十三、血症十四、痴呆十五、厥证十六、痫病十七、癫狂(略)十八、胃痛十九、痞满-苦辛开降,理气消痞二十、呕吐二十一、呃逆二十二、噎嗝二十三、腹痛二十四、泄泻二十五、痢疾-初痢宜通,久痢宜涩,赤重者用血药,白重者重用气药。
二十六、便秘–通下二十七、胁痛二十八、黄疸二十九、积聚(略)三十、鼓胀三十一、头痛三十二、眩晕三十三、中风-三十四、郁病-理气开郁,怡情易性三十五、瘿气-养阴清热,解郁化痰三十六、痉证(略)三十七、颤振(略)三十八、水肿-“去菀陈垄”、“开鬼门”、“洁净府”三十九、淋证-实则清利,虚则补益四十、癃闭-六腑以通为用实证治宜清湿热,散瘀结,利气机而通利水道;虚证治宜补脾肾,助气化,使气化得行,小便自通。
四十一、消渴-养阴生津,清热润燥四十二、腰痛-虚者以补肾壮腰为主,兼调养气血;实者祛邪活络为要四十三、关格(略)四十四、遗精-实证以清泄为主,虚证以补肾固涩为主四十五、虚劳-补益四十六、内伤发热(略)四十七、疟疾(略)四十八、痹病-祛邪活络、缓急止痛四十九、痿病-调理脾胃,补益肝肾,育阴清热,不妄用风药为基本原则五十、癌症(略)。
中医内科常见病的辨证论治感冒证候类型与治则治法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辩证论治风热感冒、风寒感冒、时行感冒、休虚感冒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中成药选用健康指导饮食宜忌和日常调护咳嗽证候类型与治则治法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辩证论治风寒袭肺、风热犯肺、风燥伤肺、痰湿蕴肺、痰热郁肺、肺阴亏耗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中成药选用健康指导饮食宜忌和日常调护喘证证候类型与治则治法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辩证论治风寒闭肺、痰热壅肺、痰浊阻肺、肾不纳气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健康指导饮食宜忌和日常调护肺胀证候类型与治则治法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辩证论治痰浊阻肺、痰热郁肺、肺肾气虚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健康指导饮食宜忌和日常调护心悸证候类型与治则治法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辩证论治心脾两虚、阴虚火旺、心阳不振、瘀阻心脉证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健康指导饮食宜忌和日常调护胸痹证候类型与治则治法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辩证论治气虚血瘀、气滞血瘀、痰浊痹阻、寒凝心脉、气阴两虚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健康指导饮食宜忌和日常调护不寐证候类型与治则治法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辩证论治肝火扰心、痰热扰心、心脾两虚、心肾不交、心胆气虚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健康指导饮食宜忌和日常调护胃痛证候类型与治则治法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辩证论治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湿热中阻、胃阴亏耗、脾胃虚寒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健康指导饮食宜忌和日常调护泄泻证候类型与治则治法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辩证论治寒湿内盛、湿热伤中、食滞肠胃、肝气乘脾、脾胃虚弱、肾阳虚衰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健康指导饮食宜忌和日常调护便秘证候类型与治则治法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辩证论治热秘、气秘、冷秘、虚秘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健康指导饮食宜忌和日常调护头痛证候类型与治则治法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辩证论治风寒头痛、风热头痛、肝阳上亢、血虚头痛、瘀血阻络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健康指导眩晕证候类型与治则治法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辩证论治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湿中阻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健康指导饮食宜忌和日常调护胁痛证候类型与治则治法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辩证论治肝郁气滞、肝胆湿热、瘀血阻络、肝络失养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健康指导饮食宜忌和日常调护中风证候类型与治则治法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辩证论治风痰入络、风阳上扰、气虚血瘀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健康指导饮食宜忌和日常调护汗证证候类型与治则治法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辩证论治肺卫不足、心血不足、阴虚火旺、邪热郁蒸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健康指导饮食宜忌和日常调护消渴证候类型与治则治法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辩证论治阴虚燥热、脾胃气虚、气阴两虚、肾阴亏虚、阴阳两虚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健康指导饮食宜忌和日常调护淋证证候类型与治则治法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辩证论治热淋、石淋、血淋、气淋、膏淋、劳淋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健康指导饮食宜忌和日常调护癃闭证候类型与治则治法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辩证论治膀胱湿热、湿热瘀阻、肾阳衰童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健康指导饮食宜忌和日常调护水肿证候类型与治则治法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辩证论治风水相搏、水湿浸渍、湿热建盛、脾阳虚衰、肾阳衰微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健康指导饮食宜忌和日常调护腰痛证候类型与治则治法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辩证论治肾虚腰痛、瘀血腰痛、湿热腰痛、寒湿腰痛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健康指导饮食宜忌和日常调护郁证证候类型与治则治法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辩证论治肝气郁结、痰气郁结、心神失养、心脾两虚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健康指导饮食宜忌和日常调护虚劳证候类型与治则治法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辩证论治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健康指导饮食宜忌和日常调护痹证证候类型与治则治法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辩证论治行痹、痛痹、虺痹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着痹的症状、治法和方剂应用健康指导饮食宜忌和日常调护中暑证候类型与治则治法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辩证论治阳暑、阴暑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健康指导饮食宜忌和日常调护内伤发热证候类型与治则治法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辩证论治气虚发热、阴虚发热、气郁发热、血瘀发热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健康指导饮食宜忌和日常调护积聚证候类型与治则治法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辩证论治肝气郁结、气滞血阻、瘀血内结、正虚邪结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健康指导饮食宜忌和日常调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