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日本 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3)
- 格式:doc
- 大小:88.00 KB
- 文档页数:3
第一节日本学案1【学习目标】:1、了解日本的领土组成、地形特点和发达的经济。
2、熟记日本的主要城市,突出的自然灾害。
【学习重难点】:1、举例叙述日本与其它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2、运用资料和地图了解日本在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学习过程】:一、课前自主学习1、日本的领土由、、、四个大岛和附近3900多个岛屿组成。
首都是 ,主要民族是,通用语。
2、日本最大的平原是,最大的岛屿是,最高峰是。
3、日本主要属气候和气候;冬季较为夏季较为 ,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明显。
4、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活动频繁。
5、日本的隧道,为目前世界上最长的隧道。
6、日本著名的古都是、。
7、日本的贸易对象主要有、和欧洲。
8、日本的工业集中分布在洋沿岸和内海沿岸。
二、合作探究互动1:互动2:互动3:三、归纳整理我的收获:四、当堂达标检测1.有关日本疆域的说法,错误的是()A.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B.与其他国家有漫长的陆上国界C.日本位置对造船业、海上运输十分有利D.日本位于亚洲东部2.从纬度位置看,日本大部分位于()A.北温带、中纬度B.热带、低纬度C.北寒带、高纬度D.南温带、中纬度3.从“日本地形图”上看,日本的主要地形类型是()A.山地和丘陵B.平原和高原C.盆地和山地D.丘陵和平原4.日本居民居住的多是用较轻的建筑材料制成的,坡度较缓的传统民居,其主要原因是()A.从经济角度考虑,可降低成本B.从房屋性能考虑,保温隔热C.从气候方面考虑,降水较少D.从安全方面考虑,抗震减灾5.读“日本图”,写出图中字母或数字代表的地理名称。
国家:A_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
海洋:E_________,F________。
岛: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_。
山峰:f__________,日本首都:g__________。
日本【课前】自主学习1. 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本位于 _________ , 西北部,隔海相望国家有中国、朝鲜、韩国、___________ ;领土由① 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 和④ _______________ 四 个大岛及其附近的小岛组成;东临B _______________ ,西临A _________________ ,内海是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⑴日本是多火山、地震的岛国,称为“地震国”:原因(1)位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块和 ____________ 板块的交界处;(或者回答: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地震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火山、地震带)所以, 多火山、地震。
⑵预防措施:①多使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建筑材料,以防震减灾;②全民防震演习。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本的地形以 __________________ 为主;最高的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活火山。
最大的平原是 ______ ________ ;关东平原上有日本的首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大海港4. ⑴日本发展工业有利条件:① _______________ ,多优良海港、海运便利; ② _________________ 资源丰富; ③ 较高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⑵不利条件:⑵日本主要工业区:① _______________ 工业区 ③ _________________ 工业区5.⑴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沿岸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沿岸。
第一节日本教案一、导新课创设情景展图赏图新课伊始,银幕上出现一组图片,有富士山、樱花、新干线列车、海鲜产品等等,请学生猜一猜图片中介绍的是哪个国家?引出课题《日本印象》,使同学们对日本有一个初步印象。
进而在一位学生的主持下,出示日本地形图;将日本的面积、领土组成、地理位置等基础知识编成有趣的抢答题,让同学们尝试通过读图,解决一些基本的自然地理特征。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在新教材中尝试要求学生通过读图活动,了解日本的一些基本自然地理特征,激发学生运用地图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二、话印象自主探究各抒己见日本是世界经济大国,又是我国的近邻,两国之间有悠久的经济、文化交流历史。
对于日本,学生或多或少有一些了解。
因此,课前要求全班分为七组,每组六人,各小组再选择一个同学们最熟悉或最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探究学习。
各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先独立思考,充分利用课本,自主学习,独立探究,在此基础上、小组内部成员之间开展合作与协商,运用计算机网络查询资料,整理并制作成Powerepoint展示作品。
课堂上,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展示、交流成果。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关注到每一位学生,也体现了转变学习方式,先学后教的策略。
第一组──《访日见闻》朱同学:在前不久的国庆长假,我随中福会少儿代表团访问了日本,那里到处可见整洁的街道,绿树成荫,山清水秀。
在垃圾分类处理厂,我了解了如何利用分类处理使可利用的废物回收再利用的过程。
这些都体现日本人民良好的环保素质。
访问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系列高科技产品,请你猜一猜这是什么产品?新奇的产品引发了同学们的兴趣,课上课下的互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增强了对日本人重环保、重科技的印象。
第二组──《和服》刘同学:和服是日本的传统民族服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追溯和服的历史,其中也体现了中国服饰风格。
和服种类很多,不仅有男女和服之分,未婚、已婚之分,而且有便服和礼服之分。
尤其是女性和服色彩艳丽,式样美观,腰部还配有漂亮的宽幅带子,简直就是一种工艺品。
6.1 位置和范围
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日本的地理特点,以及火山、地震多发的原因。
2.了解日本工业特点的形成原因。
3.了解日本文化形成原因。
二、学习任务
1、合作探究1: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小组抢答】
根据预习所学,你看到这些图片,你想到哪个国家?
【小组讨论】请在【课中讨论】多火山、地震的岛国——任务1中回答。
(1)你知道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吗?
(2)为什么日本多火山、地震?
(3)读东京和北京气温和降水量对比表格。
思考下列问题。
城市最冷月(1月)均温最热月(7月)均温年降水量
东京 3.7℃25.1℃1610毫米
北京-4.7℃26.1℃636毫米
①从降水量、气温变化幅度两方面比较东京和北京气候特征的主要差异。
②分析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2、知识小结
领土的组成:四大岛和一些小岛
日本地形特点:多山地、丘陵少平原,最高山是富士山山,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
日本的气候特点:四季分明,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绝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1000毫
米以上,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明显。
3、合作探究主题2——与世界密切联系的工业
【学生抢答】
看看日本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哪里
【小组讨论】请在【课中讨论】与世界密切联系的工业——任务2中回答日本为什么把眼光瞄准海外市场呢?
4、合作探究主题3——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小组讨论】请在【课中讨论】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任务3中回答
日本文化有什么特色,受到哪些方面影响
5、课堂小结:
三、课后自主应用
完成《7.1日本自主检测》。
(一)7.1日本教案2(人教版七年级下)(word版可编辑修改)(二)(三)(四)编辑整理:(五)(六)(七)(八)(九)尊敬的读者朋友们:(十)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7.1日本教案2(人教版七年级下)(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十一)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7.1日本教案2(人教版七年级下)(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十二)(十三)自然特征:1.地形特点: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火山、地震活动频繁。
日本国土的3/4为山地丘陵,沿海平原狭窄(关东平原最大)2.气候:类型: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短小湍急特点:四季分明,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明显(温差较小、降水较多)(十四)人文特征1.东西融合的文化.2.发达的经济(经济实力强大,国内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1)发展条件:便利的交通、发达的科技、高素质的劳动力和高效的管理。
(2)主要产业:(了解)加工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国际贸易、金融业和信息产业。
主要工业部门:(能列举其中几个)电子、家用电器、汽车、造船、钢铁等等。
(3)主要贸易对象:美国、中国和欧洲。
3.高效的农业:日本耕地面积狭小,劳动力不足,但农业生产水平很高(单产量高)。
4.日本的渔业(世界上著名的渔业生产大国),北海道渔场(寒暖流交汇形成)。
5.主要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东京,附近有新兴的科学城——筑波;著名古都和文化旅游城市--京都和奈良。
二、友情提醒北海道渔场的形成:北海道东部海域有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海水被搅动,海底的淤泥质物质上泛使浅层海水营养丰富,藻类生长旺盛,吸引鱼类聚集,形成著名渔场。
第一节日本导学案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较好的掌握日本自然环境的特点。
能力目标:通过对日本自然环境的学习,使学生们初步了解分析一国自然环境的方法,培养学生从各种图中提炼出知识点的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学习日本的自然环境。
难点:利用各种图分析、提炼出知识点。
三、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汇报。
四、自主学习:(一)、自学目标:⑴、看书P14第一段正文,找出:日本位置和组成?⑵、在书P14图7.2中用红笔划出:日本的四大岛、关东平原、首都东京、富士山、濑户内海、太平洋、日本海。
⑶、看书P16活动题,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及日本在防震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二)、填空检测:⑴、日本是在_____西北部的岛国,由____、____、____和____四大岛及其附属小岛组成。
⑵、日本国土狭长,____曲折,多____,海上运输业比较发达;____、____广布,____狭小。
⑶、日本著名的活火山是____,她也是日本著名的旅游胜地。
⑷、每年的____是日本的防灾日,全国举行大规模的防震演习。
(三)、小组合作探究:1、尝试分析:日本的自然环境(从位置、组成、地形、河流、气候、资源几个方面)温馨提示:位置纬度位置:看书P14图7.2 分析:在哪二条纬线之间,是哪个热量带。
海陆位置:看书P14图7.1和7.2 分析:日本与亚洲、太平洋的方位关系。
地形:看书P14图7.2 分析:主要是哪两种地形。
河流:分析:河流长度、流向。
气候:看书P10图6.13 分析:是哪二种气候。
资源:(组长组织,分工明确,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有组织,指图讲解,有板书等,准备汇报。
)2、尝试总结:学习自然环境的方法。
(编个顺口溜或口诀等)(四)、深化、拓展:1、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我们在不同场合遇到地震该怎么办?(教室里、商场里、家里、大街上)2、最近,日本不断挑起事端,争夺中国钓鱼岛,参拜靖国神社,对此你有何感想?(五)、总结:(六)、练习:1、日本位于某个大洲的东部,这个大洲是()A、亚洲B、大洋洲C、北美洲D、非洲2、日本最大的岛屿是()A北海道岛B、本州岛C、四国岛D、九州岛3、日本国土四大岛由北向南依次是()A、九州岛、四国岛、本州岛、北海道岛B、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北海道岛C、四国岛、北海道岛、本州岛、九州岛D、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4、日本最高的山峰、也是著名的活火山是()A、富士山B、阿尔卑斯山C、乞力马扎罗山D、落基山5、日本的气候主要是()A、温带大陆性气候B、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D、地中海气候6、日本首都是()A、横滨B、名古屋C、大阪D、东京7、日本著名的内海是()A、日本海B、濑户内海C、朝鲜海峡D、鄂霍次克海8、日本主要的地形是()A、平原、丘陵B、高原、山地C、山地、丘陵D、高原、盆地9、日本多火山地震原因是()A、美洲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B、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C、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D、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日本》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日本》一课,主要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日本的发展历程。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对亚洲地区国家地理特征的继续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亚洲地区的国家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直观地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进一步理解日本的人文地理特征。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2.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日本的发展历程有更深入的了解。
四. 教学重难点1.日本地理位置的记忆。
2.日本自然地理特征的理解。
3.日本人文地理特征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
2.采用案例分析法,以日本的发展历程为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日本的人文地理特征。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日本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料。
2.准备关于日本发展历程的案例资料。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日本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日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
3.操练(10分钟)教师布置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深入理解日本的人文地理特征。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巩固学生对日本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的认识。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设计《7—1日本》一. 教材分析《7-1日本》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的教学内容,主要介绍了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日本的基本情况,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亚洲的相关知识,对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较低,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等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资料查询等方法,提高学生获取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日本地理环境的兴趣,提高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等情况。
2.难点:日本地理环境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法:通过观察日本地图,使学生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和岛屿分布。
2.资料查询法:引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日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日本经济发展的典型案例,使学生了解日本经济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日本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收集有关日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经济发展的资料。
3.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日本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日本的地理位置和岛屿分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日本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图片,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日本的地貌、气候、资源等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日本地理环境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进行分析。
4.巩固(5分钟)针对讨论结果,进行简要讲解和总结,使学生对日本地理环境的特点有更深入的认识。
七年级下册地理科导学案
主备人:审核组长:
10、日本的气候属于()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二)非选择题
11、读日本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②_________岛;③_________岛;⑤_________ 城市;⑥_________城市;⑦___________城市;⑧_________洋;⑨_________海。
(2)日本的工业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___洋沿岸和_________海沿岸。
12、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4时28分,里氏9.0级的强烈地震“突袭”日本,震中位于日本东侧海洋上,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请根据下两图,完成下列问题。
(1)此次地震震中位于______洋上,对日本的_________岛影响最大。
(2)发生在海洋上的地震,震级高而又离陆地近的,通常会引起_______灾害。
(3)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位于亚欧板块、______板块两大板块的_______处。
从“六。
七年级地理下册7.1 日本教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地理下册7.1 日本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地理下册7.1日本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一节《日本》教案一、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1。
课标要求:掌握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日本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及其工业分布特点;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2.分解课标:3.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我国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一章的第一节,教材设计能使学生比较充分地了解日本这一东亚岛国的自然地理特点和人文地理特点。
教材先对日本地理条件进行了分析,使学生了解日本的位置、地形、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进而达到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即“加工贸易经济"这一经济发展的方式,并以此作为我们的借鉴。
本节教材另设阅读、图表、活动等,在说明日本地形和组成,经济发展方式,扩展学生知识面,使学生更好更全面地把握日本文化,经济状况等方面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从而开阔了视野,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4.重点和难点:确立依据:学习地理区域首先要全面了解区域自然地理特征,还要重点指导学生把握各种地理事物之间的因果练习,归纳区域地理特征。
重点: 多火山、地震的岛国;发达的工业;工业分布特点及原因。
难点: 学生自己读图分析日本的自然和经济特点;日本工业布局及原因.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视野相对狭窄,特别是别的国家基本都很陌生,但对日本这个国家可能会有一定了解,只是对日本的地理特征缺乏具体认识,这是本册第一个具体学习的国家,因此学生对这节课应该存有较大的学习兴趣。
第一节日本学习目标1.学生在地图上准确指出日本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领土组成,并归纳日本的海岸线特点。
2.学生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类型及特点。
3.学生根据地图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4.学生能根据地图了解日本的经济发展特点、工业分布特征和工业发展变化。
5.了解日本的人口和民族构成以及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6.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评价某区域的自然环境,培养自学能力。
进一步提高运用地图来分析地理特征和用图探究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一、读图分析1.日本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领土组成。
2.日本的地形。
读教材P14图7.2“日本的地形”图,据图回答:日本的地形以和为主。
平原狭窄,多分布在,其中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
3.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4.日本的经济。
日本主要工业原料的来源日本主要工业产品的输出日本从国外大量进口,依靠和资源的优势,对其进行加工,大量出口。
5.日本的文化。
二、合作探究1.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对日本经济发展有什么好处?2.我们中国也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吗?我们从日本的防震减灾中学到了什么?3.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工业加快海外投资的原因是什么?4.日本工业区为什么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品味成功1.有关日本疆域的说法,错误的是( )A.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B.与其他国家有漫长的陆上国界C.日本位置对造船业、海上运输十分有利D.日本位于亚洲东部2.日本的传统民居,多是用质地较轻的建筑材料建造的,原因是( )A.日本资源贫乏,这样做节约材料B.日本房屋更新快,这样便于拆迁C.可以减轻对地面的压力,避免引发地震D.以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3.小明去日本旅游回来,下面是他对日本之行的描述,哪一句是假的?( )A.享受美味的生鱼片B.游富士山,泡温泉C.到热带雨林探险D.观赏樱花读日本工业分布略图,完成第4~6题。
4.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 )A.太平洋沿岸B.日本海沿岸C.濑户内海沿岸D.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5.关于日本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B.地势低,多平原,耕地面积广C.文化具有东西方兼容的特点D.多火山、地震,属温带海洋性气候6.日本经济发达的原因是( )A.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B.海岸线平直,海运发达C.人口众多,国内市场广阔D.进口原料,出口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7.不属于日本投资建厂的对象的是( )A.美国B.东亚C.东南亚D.非洲参考答案一、读图分析1.东部西北部岛本州30 45 北温海岸线曲折2.山地丘陵沿海地区关东3.处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富士山4.燃料、原料科学技术劳动力工业制成品太平洋沿岸濑户内海沿岸5.大和东西方文化兼容二、合作探究1.对发展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一节日本学习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2.记住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及采取的防震措施3.记住日本工业的分布特点及成因4.知道日本的民族构成及文化特点学习重点:1.认识日本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其多火山、地震的自然环境特征2.知道地震和防震的相关知识3.日本工业的分布特点及成因学习过程:新知探究: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1.日本是位于亚洲______、太平洋_______的岛国,属于______亚。
2.日本东临_______洋,西隔________海、_______海峡、_______海,同东亚与北亚的这些国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隔海相望。
3.日本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大岛及其附近一些小岛组成,其首都是_______。
4.日本国土海岸线________,南北_________,多优良港湾。
5.日本______、_______广布,沿海平原_______,其最大的平原是___________。
6.日本多火山、地震,__________是日本最著名的火山。
二、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1.日本工业发展的不利条件:地域_______,资源________,国内供给严重不足,对外依赖十分严重;有利条件:___________发达,劳动力丰富。
2.日本工业特征:日本工业高度发达,进口_______和________,出口___________。
3.日本的工业分布: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日本主要的工业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许多日本企业依靠________、_________等优势,加速扩大海外投资;日本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国家和地区。
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2)课时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第一节日本第1课时
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明日本的地理位置、范围和领土组成;
2、根据分层设色地形图了解日本的地形特点;
3、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并形成良好的防震减灾意识。
教学
重点
运用地图说明日本的地理位置、范围和领土组成。
教学难点1、学生自己读图总结日本的自然环境。
2、学生分析一个国家的位置、地形、气候的方法。
教学
方法
讨论法、情境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分析归纳法。
板书
设计
第一节日本
教学过程与内容教法学法与补记导入新课
学习活动一
在我们的东面,有一个与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
日本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及其附近的一些小岛组成。
日本国土南北狭长,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山地、丘陵广布,沿海平原狭小。
引导读图:课件展示“世界行政图”并闪现日本部分,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以下问题,明确日本的相对位置。
1、海陆位置
日本濒临的海洋有哪些?(东临太平洋,西临日本海、朝鲜海峡、同中国、韩国、朝鲜、俄罗斯相望。
日本是处于太平洋西部的一个国家)
板书:海陆位置——太平洋西北部
播放与日本有关的图片。
生:畅所欲言(语言、货币、地图、气候、可选择的交通工具等)师:适时点拨。
重点:要学生在图中明确其位置
第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