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支气管镜辅助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临床应用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203.59 KB
- 文档页数:2
纤维支气管镜在双腔支气管插管定位中的应用作者:丁耀茂等来源:《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年第32期目前,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DLT)在胸外科广泛应用1,但双腔管插管需要娴熟的技术,近年来我们采用纤维支气管镜(FOB)进行定位,大大提高了一次性成功率,为进一步探讨其定位效果,2011年3月~2012年7月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定位的胸外科手术患者4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1年3月~2012年7月收治择期胸外科手术患者49例,男32例,女17例;年龄16~78岁,平均56.3岁;ASA Ⅰ~Ⅱ级。
手术种类:脓胸清创术1例,纵隔肿瘤切除术2例,肺大泡切除术5例,食管肿瘤21例,肺部肿瘤20例。
DLT定位判断:⑴听诊法定位:首先在插管后向气管套囊注气,以正压通气时气道不漏气为准2。
听诊并调整DLT位置直到两肺都能听到满意的呼吸音。
再向支气管套囊注气,听诊并调整DLT位置直到两肺都能听到满意的呼吸音。
然后行单侧肺通气。
通气的一侧,肺的上、下呼吸音应正常,非通气肺的呼吸音消失。
此时可以认为达到了良好的置管位置。
⑵纤支镜定位方法:①左侧支气管插管定位:将纤支镜置入DLT的右侧管腔,可以看到气管隆突和右支气管开口,以及左支气管内已充气的蓝色气囊在隆突下方,进入右支气管可看到上、中、下三肺叶支气管开口3。
将纤支镜置入DLT的左侧管腔,在管端可见蓝色气囊,出管口可见左支气管及上下肺叶支气管开口。
②右侧支气管插管定位:将纤支镜置入DLT的左侧管腔,在管口可看到隆突和左支气管开口以及右支气管内已充气的蓝色气囊,进入左支气管可看到上下肺叶支气管开口。
通过以上检查,对管腔位置进行调整,以恰好看到左或右支气管蓝色气囊的边缘为标准,从而确保管端对位正确。
确定无误后将DLT固定。
结果本组49例患者中,左侧定位34例(69.4%),右侧定位15例(30.6%),所有患者经听诊法确认导管管端已正确到位,但是经纤支镜检查发现确定到位20例(40.8%),其中左侧到位17例,左侧正确到位率50.0%,右侧到位3例,右侧正确到位率20.0%。
纤支镜定位双腔支气管插管用于老年患者肺部手术麻醉临床研究摘要目的研究使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定位下双腔支气管插管用于老年患者肺部手术麻醉的效果。
方法78例应用双腔支气管插管方法麻醉进行肺部手术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纤支镜定位下双腔支气管插管行单肺通气的麻醉方法。
记录患者麻醉情况、低氧血症发生情况及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一次性插管成功43例,调整后插管成功35例。
70例患者术中单肺通气良好,血氧饱和度(SpO2)稳定在96%~100%。
有8例患者在术中出现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SpO2最低降至79%,通过处理后恢复,未出现气道损伤或其他严重并发症者。
结论使用纤支镜定位双腔支气管插管能有效提高老年患者肺部手术麻醉效果,安全性高且并发症相对较少,值得推广。
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双腔支气管插管;肺部手术麻醉;血氧饱和度双腔支气管插管是一种在肺部手术中常用到的工具,不仅能够提高通气的效果,还能防止手术过程中产生的痰、脓血等分泌物栓塞或感染健侧肺[1-2]。
在进行肺部手术时使用纤支镜定位的双腔支气管插管,能更有效快速地处理术中气管導管位置改变引起的通气不良情况,充分暴露视野以缩短手术和麻醉时间[3-7]。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4~2015年收治的进行肺部手术的老年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
患者中男42例,女36例;平均年龄(63.28±3.11)岁;平均体质量指数(BMI)(22.86±5.77)kg/m2;吸烟36例,饮酒29例;肺大泡自发性气胸5例,外伤性肺破裂并肺不张、血气胸2例,肺囊肿8例,肺癌63例;合并高血脂22例,糖尿病1例,室性早搏3例,高血压病3例,支气管扩张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2例;手术种类:肺破裂修补术2例,肺大泡结扎术5例,肺部肿瘤剖胸查探术2例,肺叶切除术61例,一侧肺切除术8例。
纳入标准:符合肺部手术适应证者,年龄>60周岁,无其他系统病变史,临床资料完整。
CATALOGUE 目录•纤维支气管镜简介•双腔支气管导管的介绍•纤维支气管镜在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中的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在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中的研究进展•结论01纤维支气管镜简介纤维支气管镜的发展历程纤维光学技术的出现为纤维支气管镜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第一代纤维支气管镜诞生,主要用于诊断。
第二代纤维支气管镜出现,具备了治疗功能。
随着科技发展,纤维支气管镜不断改进,功能更加完善。
19世纪初1960年代1980年代现代操作部等组成。
基本构造再通过物镜观察病灶。
工作原理纤维支气管镜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纤维支气管镜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适应症02双腔支气管导管的介绍导管的外形设计符合人体气道结构,易于插入和固定。
双腔支气管导管的构造和特点适应症禁忌症双腔支气管导管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插管过程在纤维支气管镜的引导下,将双腔支气管导管插入气管,确保导管位置正确,固定好导管。
插管前准备评估患者气道情况,选择合适的双腔支气管导管型号,准备好纤维支气管镜和其他插管工具。
注意事项插管过程中要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避免过度刺激和损伤气道黏膜,插管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及时处理并发症。
双腔支气管导管的插管技巧和注意事项03纤维支气管镜在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中的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在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中的操作流程操作前准备检查纤维支气管镜和双腔支气管导管的完整性,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同时,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了解是否存在插管禁忌症。
固定与确认插管成功后,固定双腔支气管导管,通过纤维支气管镜观察导管位置,确保导管位于正确的位置。
同时,进行呼吸测试,确保双肺隔离良好。
气管导管插入目标位置。
安全性高并发症。
技术要求高设备成本高问题。
患者依从性差手术麻醉在手术麻醉中,利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双腔支气管导管插入,能够确保导管位置正确,实现双肺隔离,为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
呼吸衰竭治疗对于呼吸衰竭患者,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的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提高氧合效率。
发表时间:2010-12-2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31期供稿作者:张存平王百胜[导读] 两组病人插管情况见表1.A组只有30例一次插管听诊满意,其余20例经多次调整后仍有5例失败,不能进行很好的单肺通气。
张存平王百胜(新疆伊犁州奎屯医院新疆奎屯833200)【中图分类号】R6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31-0121-02【摘要】目的通过比较两种插管方法,研究纤维支气管镜在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中的应用。
方法择期开胸手术病人1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用传统的方法插管,B组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定位,比较两种方法插管的一次成功率、管端对位的准确率,以及两组病人术后与气管插管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B组插管的一次成功率和管端的对位准确率都高于A组,术后与插管有关的并发症A组的发生率高于B组。
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法能提高插管的一次成功率与管端对位准确率,并可减少插管引起的术后并发症,在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中具有相当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法引导法定位双腔支气管导管(以下简称双腔管)插管已经广泛用于开胸手术,其优点是避免患侧分泌物流入健侧,单肺通气方便外科操作以及对于肺通气分布不正常的患者如肺大泡、支气管破裂等可以控制通气分布。
而且可减少纵隔摆动造成的循环干扰,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为手术的安全增加了保障。
但双腔管插管技术要求较高,以往采用听诊法来定位双腔管的位置,但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一次成功率和管端对位准确率很低。
我科自2006年5月以来应用纤维支气管镜(以下简称纤支镜)进行引导定位,提高一次成功率和管端对位准确率,本文就这两种插管方法进行探讨和比较。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择期开胸的手术患者100例ASAⅠ~Ⅱ级,其中男70例,女30例,年龄19~82岁,手术种类有食道—贲门癌根治,肺叶及全肺切除,纵隔肿瘤切除,脓胸清创及胸腔镜检查等。
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双腔支气管导管插入定位有何特点【术语与解答】临床上通常情况下双腔支气管导管插入后大多依靠听诊法来定位,尤其右侧双腔支气管导管听诊定位存在着相当局限性,即使听诊确定位置良好,但患者转体改侧卧体位后则出现位置变动。
若采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对双腔支气管导管各管口定位检测,则可纠正许多明显的错位,这是因为借助听诊器是依靠听觉间接定位,而纤维支气管镜是靠视觉直接观察定位,故目前临床上将纤支镜用于双腔支气管导管安置定位最为理想。
【麻醉与实践】一般临床上双腔支气管导管插入后各管口错位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1. 右支气管解剖结构改变①人体右侧支气管长度变异者不少,故右肺上叶支气管开口变异也多,而双腔支气管导管各管口则是固定不变的。
此外,若经纤维支气管镜发现右肺上叶支气管开口与气管隆突平齐,应放弃选择右侧双腔管插管,以改换支气管阻塞器导管或采取左双腔支气管导管为妥,因相对而言有可能好一些;②若存在右肺占位性病变(如肿瘤较大),可使纵隔向左侧偏移,右支气管与气管夹角显著降低,插左侧双腔管有时容易滑入右侧支气管内;③气管、支气管过粗或过细,往往使原已选择较为适宜的双腔管插入后相对过细或过粗,致使双腔管各管口与气管、支气管各口不易吻合理想。
2. 双腔导管安置后发生移动①平卧位双腔管安置即使到位,一旦翻身(侧卧位)容易出现错位;②如右侧肺中、下叶病变,若替代左侧双腔管而插入右侧肺双腔管,即使在纤维支气管镜下定位,手术操作与牵拉肺脏也易使右肺上叶支气管口发生移动。
综上所述,在安置双腔管中单靠听诊很难到位,更不能个体化。
而借助纤维支气管镜则能直视下将双腔导管平衡调整为理想位置。
有学者在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测听诊法定位中发现平卧体位错位率占85.3%,侧卧体位错位率占48.5%。
说明双腔管安置后尽管听诊到位,但错位率仍相当高,这是因为气流的传导可误导听诊。
此外,即使平卧位双腔管安置到位,当由平卧体位改侧卧体位时,往往翻身期间致使气管拉长,可使原先安置到位的双腔管重新错位。
纤维支气管镜辅助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一)【摘要】目的对Robertshow双腔支气管导管(DLT)插管进行研究,以进一步指导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方法限期普胸科肿瘤手术病人60例,采用Robertshow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后先用听诊法进行分隔定位,记录导管深度,随后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DLT的位置并作调整。
病人改变体位后,再一次纤支镜检查导管位置并调整。
观察不同方法下DLT插管分隔情况及体位变动对导管位置的影响。
结果听诊下导管到位54例,经纤支镜检查导管到位28例、位置不当20例、严重不当6例,位置不当和严重不当的26例经纤支镜下调整导管均到位;听诊下导管未到位的6例经纤支镜下定位仍有4例位置不当和严重不当。
听诊定位成功率52%(28/54),纤支镜辅助下导管定位成功率93%(56/60);体位改变导管移位率20%(12/60)。
结论 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导管在听诊法下插管分隔成功率低,纤支镜可以有效进行分析定位,而病人改变体位后需常规重新定位。
【关键词】肺分隔双腔支气管导管纤维支气管镜【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ole of fiberoptic bronchoscopy for placing and monitoring DLTs after blind intubation and after positioning the patient. Methods Sixty patients of thoracic surgery requiring DLT insertion were prospectivelystudied.Bronchoscopy was performed by a different anesthesiologist after intubation and conventional clinical verification of correct paacement and after positioning for thoracotomy. Result 6 patients can not be separated the lung by conventional clinical methods time after time ,so they were placed by fiberoptic.In patients in whom placement was judged correct by clinical assessment, malpositioning was detected by bronchoscopy in 26 cases,6 of which werecritical.After patient's positioning ,DLTs was found to be displaced in 12 cases,10 of which were critical. Proximal malpositions were frequent than distal . Conclusion After blind intubation and positioning ,most DLTs require repositioning.Routine bronchosocopy is necessary after intubation and after patient's positioning with the use of double-lumen tubes.【Key words】 lung separation double-lumen bronchi tubesfiberotic bronchoscopy开胸手术应用Rertshow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lumen tubes,DLT)进行单肺通气,不仅可以为手术操作带来方便,而且可减少由于纵隔摆动造成的循环干扰,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纤维支气管镜在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中的应用周文;李军【摘要】目的比较两种左侧双腔支气管插管方法的效果. 方法 56例在全身麻醉下经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行胸外科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身高预测组(H组)和纤维支气管镜组(F组),每组28例.H组根据患者身高预测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深度进行插管,F组在插管时用纤维支气管镜测量门齿到气管隆突的距离,并引导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比较两组方法的一次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及与插管相关的并发症. 结果 F组一次插管成功率高于H组(92.9%vs 42.9%,P<0.01),而插管时间少于H组[(52.3 ±7.3)s vs (75.6 ±36.7)s,P<0.01],咽喉疼痛和气道黏膜损伤发生率低于H组(10.7% vs 35.7%,P<0.05;7.1% vs32.1%,P<0.05). 结论利用纤维支气管镜的测量和引导功能的插管效果明显优于身高预测法.%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two positioning methods of left double-lumen endobronchial tube intubation.Methods Fifty-six patients undergoing thoracic surgery with the left double-lumen endobronchial tube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were randomized into two groups (n =28 in each group):height prediction group and fiberoptic bronchoscopy group.The catheterization was conducted by predicting the depth of the left double-lumen endobronchial tube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body height in height prediction group.The distance from the incisor teeth to trachea carina was measured using fiberoptic bronchoscope and the left double-lumen endobronchial tube was guided during intubation in fiberoptic bronchoscopy group.Successful rate of once intubation,intubation time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intubation were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successful rate of once intuba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fiberoptic bronchoscopy group than that in height prediction group(92.9% vs 42.9%,P <0.01).The intubation time was significantly less in fiberoptic bronchoscopy group than that in height prediction group [(52.3 ± 7.3) s vs (75.6 ± 36.7) s,P < 0.0 1].The incidences of throat pain and airway mucosal damag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fiberoptic bronchoscopy group than that in height prediction group(10.7% vs 35.7%,P <0.05;7.1% vs 32.1%,P <0.05).Conclusion The efficacy of left double-lumen endobronchial tube intubation by fiberoptic bronchoscope is better than that of height prediction.【期刊名称】《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8(049)001【总页数】4页(P80-83)【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支气管插管【作者】周文;李军【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七医院麻醉科,徐州221004;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4.2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lumen endobronchial tube,DLT)的插管,通常是先根据患者身高算出插管深度,盲插到此深度后,再用纤维支气管镜明视下判断导管位置[1,2],此时可发现许多患者的导管位置并不理想,需要调整。
常规运用纤支镜引导双腔支气管插管的研究摘要】目的探讨常规运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双腔支气管插管及对位相对于现行方法(先使用喉镜行双腔支气管插管后用纤支镜对位)的优点。
方法择期行胸腔镜手术患者40 例,随机分为A、B 两组,每组20 例。
A 组直接运用纤支镜先引导双腔支气管插管并对位;B 组先运用喉镜插管,再使用纤支镜对位。
观察两组的插管时间、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心率(H R)及收缩压(S B P)的变化、口腔咽喉部损伤情况及术后咽喉部不适感。
结果A、B 两组在插管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 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比B 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B 组在HR、SBP 的变化比A 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 组口腔咽喉部损伤例数比A 组多 (P<0.05);B 组术后咽喉不适感患者比A 组多 (P<0.05)。
结论在双腔支气管插管过程中直接使用纤支镜引导插管及对位比先使用喉镜行双腔支气管插管之后用纤支镜对位方法具有损伤小、刺激轻等优势,对患者更有利,可在双腔支气管插管中常规运用。
【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喉镜双腔支气管导管气管插管【中图分类号】R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7-0087-02在可视化麻醉技术的发展进程中,纤维支气管镜的出现具有里程碑意义,其在双腔支气管导管对位方面被视为金标准。
拥有纤支镜设备的麻醉科室在双腔支气管对位上基本上已经淘汰了听诊呼吸音对位法,取而代之的是普通喉镜插管、纤支镜对位方法[1,2]。
本文旨在研究直接运用纤支镜引导双腔支气管插管及对位的优点,判断其是否可以取代现行方法,而成为常规方法。
一、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择期行胸腔镜手术患者40 例,ASA Ⅰ~Ⅱ级,术前常规胸部X 线片检查排除气管、支气管解剖异常或肿瘤压迫变形等,插管困难程度分级(Mallampati 分级)Ⅰ~Ⅱ级,年龄18 ~ 65 岁, 随机分为实验组(A 组,n =20)和对照组(B 组,n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