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15年刑法修正案(九)重点关注
- 格式:ppt
- 大小:3.69 MB
- 文档页数:44
刑法修正案九解读
刑法修正案九是中国国家法定机关根据宪法授予的立法工作职权,对刑法进行的修正。
修正案的通过,旨在进一步完善刑法法律体系,加强对不同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促进社会治安的维护和法治建设的推进。
刑法修正案九的主要内容包括了对刑法第263条、第264条、第267条、第287条的修改和增加规定。
其中,对刑法第263条中妨害作证罪的构成要件进行了补充,明确规定了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阻止证人作证的行为应当定罪处罚。
这一修改有助于维护司法公正,保护证人权益。
刑法修正案九还对刑法第264条的单位行贿罪和对刑法第267条的行贿受贿罪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修正案明确规定,单位行贿罪和行贿受贿罪中的"国家工作人员"包括被公告的国家工作人员、监察机关工作人员等。
此举有助于进一步打击行贿受贿行为,加强反腐力度,维护国家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此外,刑法修正案九扩大了刑法第287条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适用范围,将该罪行的处罚对象扩大到了非国家工作人员和利用职务便利获取、披露他人个人信息的行为。
这一修改有助于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维护公民的隐私权和信息安全。
总之,刑法修正案九是我国刑法体系的一次重要修订,旨在进一步加强对犯罪行为的打击,促进社会治安稳定和法治建设的提升。
修正案的通过将有助于维护司法公正、打击腐败行为、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工作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为社会的和谐稳定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刑法修正案(九)》宣传提示内容1、《刑法修正案(九)》对危险驾驶罪作了补充规定,增加了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以及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等情形,并规定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上述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按照危险驾驶罪定罪处罚。
2、《刑法修正案(九)》将于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驾驶机动车在道路上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的行为的处罚将由《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最高二千元罚款的行政处罚,上升为“处拘役,并处罚金”的刑事处罚。
3、《刑法修正案(九)》将于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驾驶机动车在道路上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行为的处罚由《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最高二千元罚款,可以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的行政处罚,上升为“处拘役,并处罚金”的刑事处罚。
4、《刑法修正案(九)》将于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行为的处罚由《治安管理处罚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处罚,上升为“处拘役,并处罚金”的刑事处罚。
— 1 —5、《刑法修正案(九)》将于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驾驶机动车在道路上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员、严重超速以及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行为,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负有直接责任的,按照危险驾驶罪定罪处罚,由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处罚,上升为“处拘役,并处罚金”的刑事处罚。
6、《刑法修正案(九)》将于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伪造、变造机动车驾驶证行为的处罚由《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最高五千元罚款、十五日拘留的行政处罚,上升为刑法第二百八十条第三款规定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的刑事处罚。
浅谈《刑法修正案(九)》作者:翟冰心来源:《卷宗》2016年第05期摘要:《刑法修正案(九)》在2015年通过并且已经实行,该修正案紧跟时代的发展,更加注重人权的尊重和社会稳定的维护。
刑九主要涉及取消部分犯罪的死刑、进一步完善反恐立法、严格监控网络犯罪、加强社会治安管理。
关键字:《刑法修正案(九)》;死刑;恐怖主义犯罪;网络犯罪;人身权利;社会治安管理我们知道法律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滞后性,这种特性就决定了法律永远是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动和改革的。
为了加强和完善我国法制建设,更好的贯彻依法治国的方针,2015年8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2015年11月1日起实施《刑法修正案(九)》。
该修正案立足于我国近几年来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并且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下对我国的刑法典做出了部分修改和完善。
下面我们分别从《刑法修正案(九)》的宏观来分析我国刑法制度的发展方向,再从各个法律条文的所规定的内容来分析刑法在各个方面的改动。
1 总体把握首先我们可以从《刑法修正案(九)》中看出我国的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得到贯彻。
该修正案立足于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既有从宽的立法修改,包括取消了9种犯罪的死刑、提高死缓犯执行死刑的门槛、增设罚金延期缴纳制度、调整贪污罪受贿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并针对贪污罪受贿罪制订了专门的从宽处罚制度等,也有从严的立法修改,包括增设了多种新罪、扩大危险驾驶罪等多种犯罪的入罪范围、提高部分犯罪的法定刑、针对多种犯罪增设了并处罚金等。
1其次我们可以看出人权保障理念在《刑法修正案(九)》中得到明确的体现。
草案(刑九)总体上注意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司法体制改革任务有关要求,特别注重贯彻了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提出的“逐渐减少适用死刑罪名”,取消了9种犯罪的死刑。
2最后改修正案注重刑法与行政法的衔接。
我们知道刑法是任何其他法律的保护法,当然也是行政法的保护法,这次修正案中规定了一些新的罪名就是在注重劳动教养制度取消之后刑法与行政法之间的衔接问题。
新法规速递——《刑法修正案(九》修订解读2015年8月29日,《刑法修正案(九》(以下简称“刑(九”正式通过,将于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
刑(九针对近年来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作出回应,如判死缓巨贪将终身监禁,取消嫖宿幼女罪,减少死刑等方面的变化,堪称“民主立法的一个好样本”。
历经三次审议和多处修改后,相比现行的刑法,刑(九主要有六大变化。
一、严惩贪污、行贿等职务犯罪对贪污罪的定罪量刑标准进行修改,取消具体数额标准,而区分为“较大”“巨大”“特别巨大”三档。
此外,对犯贪污罪被判处死缓的,法院可同时决定在减为无期徒刑后,对其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的禁令。
扩大行贿罪的犯罪对象范围,从“国家工作人员”扩大到含“已离职的、近亲属及关系密切的人”,且相关罪名如单位行贿罪、介绍贿赂罪等均增加规定财产刑。
二、医闹、网络造谣、代考等纳入刑法修正案施行后,情节严重的“医闹”将可能构成“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而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网络或媒体上传播的,在国家考试中,组织考试作弊,替考和请人替考,非法出售试题、答案等都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三、加大对个人信息犯罪的处罚力度刑(九就“出售、非法提供个人信息罪”的犯罪主体,由特殊主体“国家机关、金融、电信、医疗等”特定单位工作人员扩大为“一般主体”,凡违反国家规定,向他人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均将构成该罪。
同时扩大居民身份证件的保护范畴,除身份证外,伪造、变造、买卖居民“护照、社会保障卡、驾驶证”等证件的,均需承担刑事责任。
此外,“使用”该类假证,情节严重的,亦将受到刑事处罚。
四、进一步强化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权益的保护删除了对不阻碍解救儿童、不阻碍被买妇女返回居住地的行为的“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
修正案施行后,收买被拐妇女儿童将一律被追究刑责。
取消了嫖宿幼女罪,并将强制猥亵罪的犯罪对象由“妇女”修改为“他人”,将男性亦纳入保护范畴。
五、减少死刑罪名刑(九继续减少死刑罪名,取消走私武器、弹药罪,走私核材料罪,走私假币罪,伪造货币罪,集资诈骗罪,组织卖淫罪,强迫卖淫罪,阻碍执行军事职务罪,战时造谣惑众罪等9个罪名的死刑。
法制沙龙zhigong falv tiandi-99-职工法律天地 2017 年第 3 期以《刑法修正案(九)》为中心的刑法解读常 思(210000 江苏省公安厅 江苏 南京)摘 要:2015年的全国人代会对《刑法修正案(九)》进行审议,认可相关修订并于同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
截至目前,我国刑法已经历经9次修正,对刑法的犯罪认定、刑罚标准等进行大量修订,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囊括入刑法的约束范围中,实现刑法的不断与时俱进,满足时代发展和社会稳定对刑法的现实要求。
本文对《刑法修正案(九)》进行解读,探讨其中变化和修正政策。
关键词:《刑法修正案(九)》;刑法解读;宽严相济1《刑法修正案(九)》的主要变化《刑法修正案(九)》共计52条,涉及到腐败问题、恐怖主义、信息安全、诚信行为和人身权利保护等若干方面,是对社会发展诸多问题的立法响应。
主要的变化如下:1.1进一步减少适用死刑的罪名修正以前,刑法中规定的死刑罪名有55个。
经过修正后,取消了走私武器、组织卖淫罪、集资诈骗罪等9项罪名,将死刑的罪名缩减到46个。
此外,对于死刑的执行门槛也有所提高,由原来的“死缓期间犯罪执行死刑”变更为“情节恶劣的,执行死刑;未执行死刑的,执行期间重新计算”。
这是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逐步减少适用死刑罪名”的积极响应,是对当前国内犯罪形式变化的顺应。
随着社会民众的法制意识增强,国内社会治安形式整体平稳,严重犯罪呈现逐年下降态势,适当减少死刑是极为必要和应当的,确保刑法宽严相济,既能够起到震慑、惩治犯罪的目的,又能够顺应社会对刑法的基本需求。
1.2加大对恐怖主义犯罪的惩治力度近年来,国内外恐怖主义活动趋于频繁,呈现许多新的情况和特点。
鉴于此,在分析国内恐怖主义形势的基础上,结合同此类犯罪的斗争经验总结,对刑法进行一定的修改补充:一是增加了恐怖主义犯罪的财产刑;二是将制作、传播、散布恐怖主义的图书、音频等列入刑罚范围;三是对暴力胁迫他人进行恐怖主义宣传定性为犯罪行为;四是对资助恐怖主义组织或活动,为恐怖主义活动提供相应的帮助列为犯罪行为,进行刑事责任追究。
刑法修正案(九)重点条文解读【前言】本次刑法修正案(九)备受关注,草案征求意见时即引起巨大争议。
如今,草案正式通过。
综合来看,本修正案具有以下特点:1、增加了财产刑。
长期以来,受“杀人偿命,欠债还钱”的传统思维的影响,我国刑法报应刑理论痕迹明显,适当增加财产刑,较少自由刑,可以淡化这一痕迹。
但是,如果只增加财产刑,不减少自由刑则另当别论,本修正案即属于这一情况;2、废除了9个罪名的死刑。
近年来,废除死刑成为时髦话题,不少学者和律师也参与其中,呼吁减少甚至废除死刑。
朱苏力教授曾经专门撰文《俯下身,倾听沉默的大多数》,来讨论死刑存废问题。
未来是否能够全面废除死刑不可预知,但适当减少死刑适用是符合我们一贯提倡的“少杀、慎杀”的刑事政策的,因此,废除9个罪名的死刑,应当是本次修正案的一个亮点;3、顺应民意。
草案公布之前,社会上对于废除嫖宿幼女罪的呼声极高,对于职务犯罪人的服刑问题亦有颇多微词,修正案对上述问题都给与了积极回应,可以说是顺应民意。
但立法顺应民意是否可取则值得观察、讨论。
本修正案公布已有时日,很多人都作出了颇有见地的解读,因此这里不再逐条解读,只对重点条文表达笔者的看法,仅供参考,并请批评指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2015年8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一、在刑法第三十七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三十七条之一:“因利用职业便利实施犯罪,或者实施违背职业要求的特定义务的犯罪被判处刑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和预防再犯罪的需要,禁止其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或者假释之日起从事相关职业,期限为三年至五年。
“被禁止从事相关职业的人违反人民法院依照前款规定作出的决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情节严重的,依照本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对其从事相关职业另有禁止或者限制性规定的,从其规定。
”【解析】1、第二款规定值得商榷。
本条规定主要针对的是特定人员的从业行为,而第313条指的是能力且主要是指经济能力(详见《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解释》),把特定人员违反规定从事相关职业的行为理解为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履行,显得机械生硬;2、第三款规定体现了刑法应有的谦抑性原则,值得称道。
刑法修正案九解读(原创实用版)目录一、刑法修正案九的背景和意义二、刑法修正案九的主要内容1.减少适用死刑罪名2.调整走私武器、弹药罪等九个罪的刑罚规定3.完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法律规定三、刑法修正案九的实施和影响正文一、刑法修正案九的背景和意义刑法修正案九是在我国社会发展和法治建设背景下出台的一项重要法律修正案。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法治建设也逐渐完善,对于刑罚的适用和罪名的设定也逐渐进行调整。
刑法修正案九的出台,旨在逐步减少适用死刑罪名,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精神,进一步完善我国刑法体系。
二、刑法修正案九的主要内容1.减少适用死刑罪名刑法修正案九对我国现有的死刑罪名进行了再次调整,减少了 9 个适用死刑的罪名,使得我国现有的适用死刑罪名由原来的 55 个减少至46 个。
这一调整体现了我国逐步减少适用死刑罪名的决心,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进步。
2.调整走私武器、弹药罪等九个罪的刑罚规定刑法修正案九对走私武器、弹药罪、走私核材料罪、走私假币罪、伪造货币罪、集资诈骗罪、组织卖淫罪、强迫卖淫罪、阻碍执行军事职务罪、战时造谣惑众罪等九个罪的刑罚规定进行了调整,取消了死刑。
这一调整旨在更好地体现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确保刑罚的合理性和人权保障。
3.完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法律规定刑法修正案九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法律规定进行了完善,明确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和刑罚标准。
这一修改有利于加强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的打击,维护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
三、刑法修正案九的实施和影响刑法修正案九的实施,对于我国的刑事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体现了我国逐步减少适用死刑罪名的决心,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进步;其次,它对相关罪名的刑罚规定进行了调整,使得刑罚更加合理、人权保障更加充分;最后,它完善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法律规定,有利于维护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
《刑法修正案(九)》关于涉网络犯罪的具体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于2015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
其中《刑法修正案(九)》关于涉网络犯罪作出了详细规定,下面就由店铺为你详细介绍。
涉互联网安全的内容修正案(九)是历次修正中规模最大的一次。
这次修正有很多重要内容,比如取消了九个罪名的死刑,完善了对恐怖活动犯罪的规定,完善了贪污汇率罪的规定等。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对刑法中涉互联网安全的内容做了补充和完善。
涉及互联网安全相关条款的修改主要是指修正案(九)修改完善刑法中有关网络安全犯罪的专门规定,包括:对《刑法》原来的有关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规定做了补充和完善;强化了互联网服务提供者的网络安全管理责任;把信息网络上常见的,带有预备实施犯罪性质的行为,在刑法中作为独立的犯罪加以规定;对网络上具有帮助他人犯罪的属性的行为,专门作为犯罪独立加以规定。
此外,修正案(九)还将其他与网络安全相关的规定做了配套性修改:把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做了进一步完善;对在信息网络上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这样四种比较容易引起社会恐慌的谣言的行为,以及明知是这些谣言而传播的行为,增加规定为犯罪;对泄露依照法律规定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中不应当公开的信息的行为作了规定。
网络服务提供者拒不履行安全管理义务本次刑法修正案(九)修正增加的第286条之一,对网络服务提供者不履行网络安全管理义务造成了危害后果构成犯罪做了规定。
适用这一条应该处理好三个关系:1、网络监管和网络服务提供者之间的关系。
很多情况下服务提供者的客户实施了犯罪活动,这可以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知情、串通,构成共同犯罪;一种是不知情、没有串通。
这里主要处理网络服务提供者不知道其客户实施违法犯罪的情况。
从这个角度来说,监管者和网络服务提供者,他们的根本利益是相同的,大家共同去防范网络上发生的违法犯罪情况,防止违法犯罪分子利用网络服务进行违法犯罪。
《刑法修正案九》主要内容解读(一)《刑法修正案九》主要内容解读2015年8月29日,《刑法修正案九》全文通过,自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
一、目的背景:自1997年全面修订刑法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惩罚犯罪、保护人民和维护正常社会秩序的需要,先后通过一个决定和八个刑法修正案,对刑法作出修改、完善。
近年来,一些地方多次发生严重暴力恐怖事件,网络犯罪呈现新特点,从总体国家安全观出发,需要统筹考虑刑法与其他维护国家安全方面法律的衔接配套,修改、补充刑法的有关规定;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需要进一步完善刑法的相关规定,为惩腐肃贪提供法律支持;落实党中央关于逐步减少适用死刑罪名的要求,并做好劳动教养制度废除后法律上的衔接。
二、主要内容:刑法修改时往往要针对涉及民生、社会诚信、网络安全等方面出现的新情况增设罪名。
这次修改刑法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对社会危害严重的犯罪惩处力度不减,保持高压态势;同时,对一些社会危害较轻,或者有从轻情节的犯罪,留下从宽处置的余地和空间。
第一,针对转型中国的热点难题,有法治主义立场的基本回应。
该修正案适度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核心关注,比如嫖宿幼女罪的存废;公民网络信息的保障:“医闹”等社会难题的治理:“替考”等恶劣现象的处罚;司法权威的维护等,皆有明确之规制。
第二,适度接近或实现了刑法的核心理念。
刑法的核心理念是维护公共秩序、保障人格人权,其最直接的观测标准是各类非暴力犯罪中死刑减少的数量。
本次修改取消了包括经济类犯罪在内长期“备而不用”的诸如走私武器、组织卖淫、集资诈骗等9类犯罪的死刑,使死刑总量降低至46个,实为中国刑法一大进步。
第三,刑罚的轻重格局架构,践行了刑法的时代与政治立场。
主要表现为:针对极其严重的贪腐犯罪新增“终身监禁”处罚之规定,直接回应了当前中国反腐大决战的高压政治态势;针对暴恐和极端主义犯罪的“重典”,也可视为针对我国面临总体安全威胁的风险社会困境开出的“良方”;出台更为严苛与细化的各种整治“医闹”和“死磕”等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类犯罪的规则,无疑对维护司法权威、确保公共机构或活动的法治秩序,有巨大的硬法作用。
《《刑法修正案9》解读一、总则性内容的修改(一)进一步缩小死刑的适用范围1、取消了 9 个犯罪的死刑 《刑法修正案(八)》取消了 13 个犯罪的死刑,剩余 55 个死刑罪名; 刑法修正案(九)》 又取消了 9 个犯罪的死刑,剩余 46 个死刑罪名。
《刑法修正案(九)》取消的 9 个死刑罪 名是:走私武器、弹药罪,走私核材料罪,走私假币罪,伪造货币罪,集资诈骗罪,组织卖 淫罪,强迫卖淫罪,阻碍执行军事职务罪,战时造谣惑众罪。
2、提高了死缓执行死刑的条件现行刑法第五十条第一款: 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 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 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 以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 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 行死刑。
根据刑法修正案(九)修改: 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 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 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 以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 罪,情节恶劣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 执行死刑;对于故意犯罪未执行死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重新计算,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3、建立了不可减刑、不可假释的终身监禁(特殊无期徒刑)现行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 根据刑法修正案(九)修改: 对犯贪污罪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依照下 列规定处罚: (一)个人贪污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处十 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 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 收财产。
(二)个人贪污数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十万 元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 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无期徒刑,并处 没收财产。
(三)个人贪污数额在五千元以上不满五万 元的,处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 严重的,处七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个 人贪污数额在五千元以上不满一万元,犯罪 后有悔改表现、积极退赃的,可以减轻处罚 或者免予刑事处罚,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 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时间
效力问题的解释
【发文字号】法释〔2015〕19号
【发布部门】最高人民法院
【公布日期】2015.10.29
【实施日期】2015.11.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
最高人民法院
2015年10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时间效力问题的解释(2015年10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64次会议通过法释〔2015〕19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十二条刑法
第一条刑法三十七条
第二条刑法五十条
第三条刑法六十九条
第四条刑法二百四十六条刑法二百四十六条
第五条刑法二百六十条刑法二百六十条
第六条刑法刑法刑法二百八十四条刑法
第七条刑法刑法刑法三百零七条刑法
刑法刑法
第八条刑法刑法刑法三百八十三条刑法刑法三百八十三条
第九条
北大法宝1985年创始于北京大学法学院,为法律人提供法律法规、司法案例、学术期刊等全类型法律知识服务。
从《刑法修正案(九)》看我国死刑制度的进步引言死刑作为一种严厉的刑罚,在社会上一直备受争议。
在中国,死刑制度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对死刑制度的改革更是备受关注。
《刑法修正案(九)》作为我国死刑制度的重要法律文件,对死刑制度的改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刑法修正案(九)》中出现的几个方面,谈谈我国死刑制度的进步。
一、限制死刑范围《刑法修正案(九)》有一项重要的规定,就是限制了死刑的适用范围。
根据新修正的《刑法》,我国将逐步开展死刑应用的缩小和调整,通过削减适用死刑罪名和减轻特定罪名实施死刑的比例来缓解死刑的适用范围,这是死刑制度的重要改革。
在过去,我国存在一种惩罚重于教育的思想,因此死刑罪名数量庞大,除了常见的谋杀、故意伤害等罪名外,也包括一些看起来并不严重的罪名,如虚假诉讼、走私等等。
为了限制死刑罪名适用范围,新修正的《刑法》将涉及较少人命损失的罪名实施死刑的比例进行降低。
这是对死刑判决方面的一种严格限制。
这一限制的出现,对于减轻适用死刑的比例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二、减轻死刑适用情况除了限制死刑罪名适用范围外,《刑法修正案(九)》还对死刑的级别做出了调整。
如《刑法》第一百三十二条规定:“从事非法买卖毒品,情节严重的,以死刑判处。
”现在沿海地区被查获有机会被判死刑的新疆、甘肃、陕西、安徽等地人,在新《刑法》的原则下,这种情况将得到改善。
虽然该规定并未完全拟定,但我国不应只注重法律因素,而应将整个社会因素均衡考虑。
若界定不当,或者身心健康状况不佳的罪犯在警察压力下,可能被判刑入狱。
我国的死刑适用比例也在近年来得到大幅度下降。
根据《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中所提及的情况,2007年的死刑判罚比例比十年前下降了70%以上。
这样一种调整的出现,虽然不会导致死刑罪名完全的消失,但却有望减轻死刑的适用情况。
三、行使死刑权的条件对于死刑制度的恰当运用,也需要制定更为明确的条件。
刑法修正案(九)三次审议都调整哪些内容2015年8月29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九)。
修订后的刑法自2015年11月1日开始施行。
回顾三次审议,这部广受关注的法律修正案吸纳了哪些立法意见?经历了怎样的调整和完善?草案一审稿:减少9个死刑罪名、贪污量刑“数额+情节”、代考和网上造谣传谣入刑:草案一审稿涉及对行贿犯罪的处罚条款中,多处增加了处以罚金的内容;同时,将贪污犯罪定罪量刑标准具体数额的规定改为视“数额+情节”情况而定,以更符合实际情况,更好地做到罪刑相适应。
同时,按照中央精神以及参照减少死刑适用的国际趋势,草案一审稿取消了走私武器弹药等9个死刑罪名。
此外,草案增加了组织考试作弊、替考等犯罪。
草案二审稿:加大对恐怖活动惩处力度收买被拐儿童不免刑责:二稿针对“对被买儿童没有虐待行为,不阻碍对其进行解救的”,删去了草案一审稿中“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表述。
这也意味着收买被拐儿童者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同时,针对社会反映强烈的机动车超速、超员导致惨重交通事故以及“医闹”等不良现象,草案二审稿增加了相关规定,明确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医闹”如情节严重、造成严重损失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者均处以刑罚。
草案三审稿:取消嫖宿幼女罪、暴力袭警从重处罚、重大贪污或终身监禁:对于社会要求取消嫖宿幼女罪的呼声,草案三审稿作出回应,取消嫖宿幼女罪,对这类行为可以适用刑法关于奸淫幼女的以强奸论、从重处罚的规定,不再作出专门规定。
在加大惩治贪腐力度方面,草案三审稿则再出大手笔,规定对重大贪污罪犯可采取终身监禁。
草案规定,对犯贪污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在其死刑缓期执行二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
值得注意的是,最终提交表决通过的草案,再次根据审议意见修改了关于惩处收买妇女儿童行为的条款,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今后一律不能免除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