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2018最新历史中考总复习:第一单元第5课时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近代前夜的危机作业
- 格式:doc
- 大小:210.50 KB
- 文档页数:4
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在______上,______是______进一步______和______的______时期。
清朝对全国的统治清朝在此后的______中,在______方面基本上沿袭______的做法,进一步加强______,维护______上的______;在______方面推崇______,继承______传统。
这样,清朝在______和______巩固了______的______。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1.______朝______期,______殖民者趁______朝______之机,出兵侵占了______,在台湾实行______。
______初,______决心从______殖民者手中收复______。
2.______年,______率领25000名______,从______出发,抵达______南部。
______年2月,______殖民______被迫______。
至此,被______占据了______年的______,重新回到______的______。
______是______上的______。
3.清王朝在稳定了______的统治后,决定对______用兵,______年,______两万人进攻______,______战败,______归入______的______。
______年,______设置______,隶属______。
______的设置,加强了______对______的______,巩固了______的______海防,台湾的______也进入了新的______时期。
______年______正式______,成为______的一个______。
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1.______入关后,西藏地方______首领______亲自______。
______隆重接见,______年正式赐予他“______”的封号。
______时,______入藏平定扰乱地方的______势力。
初⼀历史知识点:统⼀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在当时,清朝成为亚洲最⼤的国家。
下⾯是店铺设计整理的初⼀历史《统⼀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的必备知识点以供⼤家学习。
初⼀历史知识点:统⼀多民族国家的巩固1.顺治帝接见西藏的佛教⾸领__五世赐予“__喇嘛”封号、康熙帝赐予另⼀个位西藏佛教⾸领为“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2.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
驻藏⼤⾂代表中央政府,与__、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__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
3.乾隆帝时下令调兵讨伐回部上层贵族⼩和卓与⼤和卓。
清朝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对整个新疆地区进⾏有效的管辖。
5.清朝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尾屿——南⾄南海诸岛。
清朝成为亚洲最⼤的国家。
初⼀历史知识点: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1.明朝后期(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兵进⼊台湾,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郑成功在台湾设置府县,加强管理。
2.1683年清军进⼊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属福建省。
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3.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势⼒侵⼊我国⿊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建城堡。
康熙帝命令清军⽔陆并进,击毙侵略军头⽬托尔布津,沙俄军队被迫投降。
4.1689年中俄双⽅代表在尼布楚进⾏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龙江和乌苏⾥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地区,都是中国的领⼟。
初⼀历史知识点:君主集权的强化1.明朝后期,⼥真的杰出⾸努尔哈⾚统⼀了⼥真各部。
1616年,努尔哈⾚⾃⽴为汗,国号为⾦,史称后⾦。
迁都沈阳,后改称盛京。
2.皇太极继承汗位改⼥真族名为满洲。
1636年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
第四讲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时间:30分钟分值:3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题1分,共12分)1.(2020青岛)探究性学习是提升中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有效途径。
如图节选自某同学探究性学习成果的目录,从中可以看出其主题是( C )A.文化专制不断加强B.地方权力不断削弱C.君主专制不断强化D.丞相制度不断完善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秦朝建立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明太祖废除丞相,强化皇权;清朝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皇权空前加强,这些措施都强化了专制皇权,表明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2.(2020广东)明太祖时期将《孟子》一书中“非臣子所宜言”的内容尽行删去,纂成《孟子节文》,颁行天下,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
这反映了明初( A )A.君主专制加强B.科举制度完善C.儒家地位提升D.图书出版发达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明太祖时期废除“非臣子所宜言”的内容,以树立皇权威严,反映了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
A项正确。
3.(2020北京房山二模)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
下图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它们共同说明( C )A.朱元璋关心民众生活B.朱元璋鼓励发展纺织业C.明朝重视加强国家统一D.明朝百姓服饰都有统一规范解析:明代统一全国男子帽式,并规定统一的名称:一统河山,四方平定,六合一统,可以看出有明显的政治色彩,体现了加强国家统一的思想,说明明朝政府重视加强国家统一,连男子帽式以及名称都与国家统一有关,C符合题意;A、B、D没有体现“一统河山”等,排除。
故选择C。
4.(2020营口)下列关于“郑和下西洋”史实的陈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B )A.目的是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B.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地中海沿岸和欧洲西海岸C.明成祖称帝后,派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D.从1405年到1433年,先后七次下“西洋”解析: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达亚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2018年中考真题专题汇编----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专题1、(2018百色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材料一唐大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明朝中期至清朝前期,我中边疆危机主要来自外来侵略和少数民族分裂势力的叛乱。
材料三军事史家富勒指出:美英所引以为幸的是,日本既没有足够的兵力占领和控制印度洋上的战略要点,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在太平洋上拼一死战,这正是中国抗战对二战的进程和结局产生重大影响的结果。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1分)请举两例说明(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出明清时期抗击外来侵路和平定地方分裂势力叛乱的历史事件各一例。
(2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3分)(4)党的十九大掀开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综合以上问题,你有何感悟?(2分)2、(2018常州1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三代时期,理想中的天下是一个以华夏为中心的政治共同体。
春秋时期,华夏大地上出现了多个政治实体并存的格局,身处乱象时代的孔子并未动摇对“天下共主”的追求,而是在规划井指点着中国历史如何重新通向大一统。
——摘编自闾小波《共识依赖:中华政治共识之传承与更张》材料二追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宇内,统治时期虽极短促,于“古人之道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
”——摘编自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材料三清代的雍正皇帝曾说,“中国之一统,始于秦。
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
——摘编自刘晓东《“华夷一家”与新的“大一统”)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代”是哪三代?身处乱象时代的孔子提出的政治主张及其政治目的分别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始皇”是谁?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的表现。
(4)概据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主题。
2023历史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课件CATALOGUE目录•单元主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单元主题: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单元主题: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实践•单元主题: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挑战•单元主题: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未来展望01单元主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指在一定领土范围内,由多个不同民族组成,通过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形成的一种国家结构形式。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概念具有多民族性、历史性和综合性,以及地域辽阔、文化多元、社会结构复杂等特点。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特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概念与特点中国古代民族融合自秦朝统一中国以来,中国古代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不断加强,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多元一体格局。
清朝时期的民族政策清朝时期,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的民族政策,如满蒙联合、宗教控制、设置藩篱等,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统治,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背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性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减少民族矛盾和冲突。
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传承国际影响力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有利于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推动经济发展和繁荣。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有利于保护和传承各民族的文化传统,促进文化多元化和创新。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
02单元主题: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总结词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稳定社会秩序、促进民族融合。
详细描述通过设立行省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提高行政效率;颁布律令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稳定社会秩序;推行土司制度和改土归流,促进少数民族的汉化融合。
政治上的巩固措施发展农业生产、改善财政状况、提高经济水平、促进民族经济发展。
总结词通过兴修水利、减免赋役、奖励垦荒等措施,发展农业生产,提高经济水平;推行货币地租,实行专卖制度等措施改善财政状况;推行贸易优惠和民族贸易政策,促进民族经济发展。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中考历史总复习考点梳理一、引言同学们,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这一时期,国家实现了进一步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了巩固与发展。
下面,我们将一起回顾并梳理《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这一考点的核心内容。
二、考点梳理(一)明朝的统治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明朝的建立与巩固朱元璋建立明朝,推翻元朝统治,实现汉人政权的复兴。
明初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推行屯田制、改革赋役制度等,恢复和发展经济,巩固政权。
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设立宣政院等机构,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维护国家统一。
明朝在边疆地区实施土司制度,通过土司管理少数民族,实现多民族国家的和谐共处。
(二)清朝的入主中原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清朝的建立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清),皇太极继位后,改国号为清。
清朝在多尔衮等将领的率领下,成功入主中原,推翻明朝统治。
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清朝在继承明朝疆域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领土,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清朝实行满汉一家的政策,尊重各民族的文化传统,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和谐发展。
(三)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明朝的对外关系郑和下西洋,展示明朝的国力和海上实力,促进与东南亚、南亚等地区的交流。
明朝与欧洲国家建立贸易关系,如与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贸易往来。
清朝的对外关系清朝前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与外国的贸易往来。
清朝中后期,随着列强的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
(四)明清时期的文化与科技文化成就明清时期,出现了《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重要的文化成果。
戏曲、小说等文学艺术形式蓬勃发展,如《牡丹亭》、《西游记》等作品。
科技成就明朝时期,宋应星编写《天工开物》,总结了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
清朝时期,虽然整体科技水平相对滞后,但也有一些重要的科技发明,如《康熙字典》的编纂等。
三、重点难点解析明清时期的民族政策明清两朝在民族政策上有何异同?如何体现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明朝和清朝在对外关系上采取了哪些不同的政策?这些政策对当时及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四、总结通过本次考点梳理,我们详细回顾了明清时期的历史发展脉络,特别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知识点知识点一:清朝对全国的统治1、建立统治(1)清朝统治者进入北京后,以北京为都城(2)清军消灭了明朝政权的残余势力和各地反清的力量,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2、巩固统治:(1)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袭中原历代王朝的做法,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2)思想文化:推崇儒家学说,继承历代文化传统(3)影响:清朝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巩固了自身的统治。
知识点二: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一)郑成功收复台湾1、明朝末期,荷兰殖民者趁明朝国势衰败之机,出兵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在台湾实行殖民统治(浑水摸鱼)。
2.清初,在福建沿海坚持抗清的郑成功,决心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2、收复台湾过程国1661年,郑成功率军25000人,自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抵达台湾岛南部,进军台湾。
2进鹿耳,下赤嵌,受到当地居民热烈欢迎。
于是,长驱直入,所向无敌。
1662年2月,经过8个月的围攻,郑成功发动总攻,荷兰殖民长官被迫宣告投降。
3、影响:被荷兰侵略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4、评价: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郑成功郑成功(1624一1662),本名森,字大木,福建南安人,著名的民族英雄。
父郑芝龙起兵海上,出没于台湾、福建“带,垄断海上贸易,后受明官职,官至都督同知。
明亡后,郑芝龙拥戴唐王朱幸键建立隆武政权。
隆武帝喜爱郑森,姓朱,改名成功,因号"国姓爷”。
清军南下至福建,郑芝龙降清,郑成功力谏不听,毅然起兵反清。
以厦门、金门为根据地,组织水师,连年出击东南沿海各地。
清政府屡次招降,郑成功严词拒绝,始终不屈。
1659年,他率舟师大举北伐,围攻南京,沿江州县,闻风归附。
后失败,退回金、厦。
清政府下海禁令,沿海30里空其地,徙其人,片板不得每以困郑成功。
当时台湾为荷兰殖民者占领。
16 61年(永历十五年郑率将士二万五千,战船百艘,自金门料罗湾出发,登陆台湾,经8个月战斗,于1662年2月1日,迫使荷兰总督撰一投降,台湾收复。
课时训练(五)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基础夯实练|·
1.经典题明朝大臣宋濂在家请客喝酒。
第二天,朱元璋询问他请了哪些人、做了哪些菜,他一一回答,朱元璋笑着说:“全对,你没有骗我。
”朱元璋派去监视宋濂的人,其所属的机构是( )
A.东厂 B.西厂
C.锦衣卫 D.军机处
2.改编题《明史·选举志》记载:“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
”从以上史料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
A.科举考试的答卷文体
B.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
C.沿袭唐宋的考试科目
D.稍变唐宋的考试方法
3.2017·内江反对“台独”,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以下能证明台湾自古以来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是( )
A.西方殖民者对台湾虎视眈眈
B.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C.康熙帝决定武力征讨郑成功子孙等抗清力量
D.郑成功的子孙在台湾争权夺利
4.经典题明清时期涌现出许多民族英雄,他们的事迹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民族团结 B.反抗侵略
C.社会变革 D.和平交往
5.改编题下列事件中,属于清政府打击分裂势力,巩固国家统一的是( )
A.雅克萨之战
B.郑成功率军收复台湾
C.戚继光抗倭
D.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6.2017·宜宾李时珍经过27年研究,写成有药物一千八百多种、医方一万多个的《本草纲目》。
这一书( ) A.成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B.是一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
C.是中国系统介绍了西医的著作
D.奠定了中医临床理论体系基础
7.2017·聊城描写封建家族的衰亡和一对贵族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艺术地再现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情形,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巅峰的著作是(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红楼梦》 D.《西游记》
|能力提升练|·
8.经典题从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到清雍正帝设置军机处,这种变化反映出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社会秩序动荡 B.边疆防御巩固
C.军政实现合一 D.皇权高度膨胀
9.原创题为了完成下列“中外文化交流”时间轴,在“?”处应填上( )
A.玄奘西行天竺 B.郑和下西洋
C.鉴真东渡日本 D.指南针西传
10.2017·菏泽梁启超说:“(西方)继哥伦布以后,有无数之哥伦布,继达·伽马之后,有无数之达·伽马。
(中国)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
”中国郑和之后再无郑和的根本原因在于( )
A.封建制度的腐朽 B.科学技术的落后
C.八股取士的影响 D.西方列强的侵略
11.经典题秦刚要拟办一份历史手抄报,准备了如图所示素材,据此推断这份手抄报的主题是( )
A.民族关系的发展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D.封建社会的危机
12.原创题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自秦朝以来,历代不断整修。
明长城和秦长城的相似之处是( )
①修长城的目的②长城的防御功能③长城的东西起止④长城的走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
下列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14.2017·衡阳处理好民族关系历来是各朝代政权实施治国理政,追求和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内容。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北魏改革】
材料一孝文帝曰:“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
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
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
——引自《资治通鉴》
(1)北魏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建立的北朝政权,它在孝文帝改革时对鲜卑等少数民族实行汉化政策。
材料一体现了汉化政策的哪一方面?汉化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唐皇长策】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唐太宗
(2)材料二体现了唐朝政府对于民族关系怎样的态度或政策?试举唐与吐蕃交往的一例予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