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别针是如何被设计出来的?
- 格式:doc
- 大小:298.50 KB
- 文档页数:2
曲别针怎么被吸起来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曲别针被吸起来的原理;2.掌握实验操作技能;3.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曲别针被吸起来的原理;2.实验操作技能。
三、教学难点1.如何观察和分析问题;2.如何进行实验操作。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曲别针被吸起来的原理,让学生了解其背后的科学知识;2.实验法: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曲别针被吸起来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老师可以先向同学们展示一个小磁铁,并询问他们是否知道磁铁有什么特殊之处。
然后,老师再拿出一些曲别针,放在桌子上,并用磁铁靠近它们。
同学们可以自己尝试,并发现曲别针会被吸起来。
这时,老师可以问同学们:“为什么曲别针会被吸起来呢?”2.讲解:老师可以向同学们简单地讲解磁铁的原理,即磁铁具有磁性,可以吸引一些金属物质,比如铁、镍、钴等。
然后,老师可以再让同学们自己实验一下,用磁铁靠近其他金属物质(如硬币、钉子等),看看是否也会被吸起来。
3.实验:接下来,老师可以进行一个小实验演示。
首先,老师将一些曲别针放在桌子上,并用一个小磁铁靠近它们。
然后,老师可以询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曲别针会被吸起来呢?”接着,老师可以向同学们展示一个透明的水杯,并在杯底放置一个小磁铁。
然后,老师将水杯倒置在桌子上,并把曲别针放在水杯外侧的桌面上。
当老师移动磁铁时,同学们会发现曲别针竟然被吸到了水杯内部!这时,老师可以向同学们解释说:由于磁场是穿透性的,在移动磁铁时,就会产生一个变化的磁场。
这个变化的磁场会在水杯内部产生涡流,从而产生一个反向的磁场。
由于曲别针是由铁制成的,所以它会受到这个反向的磁场的作用,从而被吸引到水杯内部。
4.总结:最后,老师可以让同学们自己总结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并回答一些问题,如:1)为什么曲别针会被吸起来?2)为什么只有铁、镍、钴等金属物质会被磁铁吸引?3)水杯内部产生涡流的原理是什么?4)如果把小磁铁放在水杯外侧,曲别针还能被吸起来吗?六、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同学们实验操作是否规范;2.教师听取同学们对于实验过程及结果的分析和总结;3.教师评估同学们对于曲别针被吸起来原理的掌握情况。
你也许不知道:曲别针是谁发明的?你也许不知道:曲别针是谁发明的?生活中很多对人们很有用的“小物件”,都是谁首先发明的?金满堂认为这些“小物件”的发明者也是大英雄,值得后世永远敬仰。
从今天开始,我开始撰写系列资料,陈列在“南书房”,以怀念那些对人类做出贡献的英雄们。
普遍认为曲别针的发明者是挪威数学家约翰·瓦勒。
在挪威,这件事总是令其国人特别自豪。
二战期间,德国占领军禁止挪威人使用带挪威国王姓名首写字母的纽扣,为了强调对民族传统的忠实,他们便在衣服上别上曲别针。
不仅如此,1990年2月,还在首都奥斯陆市中心竖起了一个高5米的曲别针形不锈钢纪念碑。
还有文章说:曲别针的发明者是沃尔特·亨特。
文章说,在有拉链、钮扣或其他扣件之前,我们的祖先用大针把他们的衣服扎牢在一起。
但是针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锐利的针尖很危险,并且针也容易滑落。
大概在4000年前的克里特岛上,有人制作了看起来像是去扣住衣服的大型安全别针这样的器件,从而找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十分出色的办法。
这类青钢别针被弯过来。
用扣子扣住一端而避免针尖造成危险。
后来的别针还有一个弹簧,以使它们夹牢。
然而到19世纪时,人们已经遗忘了古代别针,直到1849年沃尔特·亨特发明了现代安全别针。
亨特想出了许多发明物,通常它们都获得了专利。
由于专利申请需包括图样,亨特常常欠他画家的债。
他同意用自己以一段旧的金属丝所能做的不管什么东西的专利权,却了结画家的债务。
亨特用它制作了安全别针,对这样一个有用的发明,一个名叫理查森的画家实际上只付给亨特400美元。
亨特对此感到满意,尽管他还是廉价地出售了他的发明专利权。
简述牛顿内摩擦定律牛顿从小就很喜欢思考问题,有一次他在书上看到:两个物体不接触时会互相排斥,而当它们相互靠近时,就会因为接触而互相吸引。
牛顿的母亲听说后十分惊讶,对他说:“牛顿,如果真是这样,那你爸爸可要气坏了,他肯定会不相信,还以为是谁欺骗他呢!”牛顿听后十分高兴地笑了,说道:“我不是跟您说过吗?如果能找到支持我这种观点的实验证据,父亲就一定会相信的。
”于是,他就专门挑选了一些经常放在爸爸身边的用品和工具做起了研究。
“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呢?”妈妈问。
“如果两个不相碰撞的物体,其质量足够大,那么它们相互靠近时就会产生引力,进而发生一种非常强烈的吸引,甚至将其中一个物体撕裂开来,从而形成一个没有缝隙的黑洞。
如果质量足够大的话,甚至连光也会被吸进去,从而消失不见。
”在接下来的三天里,牛顿全神贯注地做着每件事情,虽然做出了一点点的成绩,但却让他越来越困惑。
他不停地在想,应该怎么才能确保测量结果准确无误呢?突然间,一个灵感闪现在他脑海里,既然光也可以被吸收,为什么不能在研究物体相互接触的时候同时用一面镜子反射一束光线呢?这样,光线被折射之后就可以直接穿过黑洞的边缘,照亮黑洞内部的情况了。
他赶紧叫来了妈妈,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妈妈听完后摇了摇头,不敢相信眼前的这一切,问道:“你真的确定要这样做吗?”“是的,我非常坚定。
”妈妈虽然不理解,但她还是耐心地教育着牛顿,给予他鼓励。
第四天,在牛顿的精心设计之下,他用两块镜片和三根曲别针制造出了一个非常简陋的“黑洞”。
牛顿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刚刚所做的动作,一步步认真地调整着每一个细节。
大自然中处处都存在着神奇的力量,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很多令人匪夷所思的现象,它们正等待着人类去探索和发现。
总而言之,牛顿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自己的一步步实验,得出了一系列的理论,最终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这个理论的发现,在科学领域上的一次伟大创举。
牛顿没有任何依赖或者想要得到什么东西,只是单纯地希望人们能够相信他的猜想并且接受他的观点。
曲别针的秘密_200字
今天科学课,付老师拿来做实验道具有曲别针和杯子。
付老师把叶凯一杯子里的水倒进了玻璃杯。
不多不少,正好倒到了玻璃杯的杯口。
然后老师问贺梓键,说:“贺梓键,桌子上有没有水?”贺梓键说没有。
老师把曲别针拿出来问我们:“如果把曲别针放进杯子里,水会不会溢出来?”有些人说会,有些人说不会。
老师把曲别针拆下来一个一个的往杯子里装。
杯子里的水已经鼓起来了。
而且曲别针也快没了,可水就是不溢出来。
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有一层水份子手拉手挡住了水,水里的曲别针又在挤压。
所以水就被往上挤,可是上面又有水份子挡着所以水就会往上鼓。
【四年级】串别针串别针是一种常用的文具,它由一根细长的铁丝制成,两端弯曲形成一个圆环,中间部分略微向内弯曲。
使用串别针可以将纸张、卡片等物品固定在一起,非常方便。
串别针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美国。
当时,串别针还没有发明出来,人们使用的是大头针来固定纸张。
但是大头针的头部很大,使用起来不太灵活方便,无法精确地固定物品。
于是,在1899年,挪威工程师约翰·熊布勒发明了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串别针,解决了这个问题。
串别针的制作材料通常是铁丝,也有一些的制作材料是塑料的,有些透明,有些是各种色彩的。
无论是铁丝的还是塑料的,都有一定的硬度和韧性,可以反复使用。
铁丝的串别针通常比较坚固耐用,而塑料的串别针则更轻便一些。
串别针有很多种大小和形状。
一般来说,大小适中的串别针最受欢迎,因为它可以固定一定数量的纸张,而且在使用时不会太过突出,方便存放。
它的形状也比较简单,圆环两端略微向内弯曲,这样就不容易刺伤人。
使用串别针固定纸张或卡片时,需要将纸张的边缘放在串别针的两边,然后轻轻压下串别针的中间部分,让它插入纸张中。
如此一来,不同的纸张就可以在一起,不会松散。
而且,如果需要将纸张分开,只需要拉开串别针的中间部分,就可以将纸张分开了。
串别针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不仅在学校和办公室常见,而且在家庭中也经常用到。
我们可以用串别针将试卷整齐地装订起来,以方便保存和复习;我们还可以用串别针将纸箱的开口固定住,以防止物品掉出来;在画画时,我们也可以使用串别针将几张纸张叠在一起,方便绘制。
使用串别针也需要注意安全。
因为串别针的两端相对较尖,容易刺伤人。
所以,在使用串别针时,要小心手指和衣物等与串别针接触的部位,以免造成意外伤害。
串别针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文具。
它的发明和应用,给我们的学习、办公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我们应该善加利用它,正确使用串别针,并学会保护自己的安全。
曲别针的发明故事
曲别针是一种简单而实用的小工具,它可以把纸张、文件、文件
夹等材料固定在一起。
然而,你知道吗?曲别针的发明历史却是一段
不平凡的故事。
曲别针的发明时间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曲别针这个名字
还不存在。
人们通常用U形别针来固定文件,但这种别针缺乏弹性,
很容易扎伤手指。
1903年,挪威工程师约翰·乔瑟夫·格莱登发明了
一种可以自动闭合的金属卡子,这就是现代曲别针的原型。
但他并没
有立即将其投入商业制造和销售。
直到1904年,美国发明家W·C·霍兰德(William Middlebrook)在他的实验室里偶然地发现了格莱登的发明,他立刻看出了它的潜在
商业价值,并开始生产和销售这种曲别针。
为了推销这种新发明,霍
兰德将其命名为“Gem Clip”,即“宝石别针”,就是现在我们所熟
悉的曲别针的前身。
曲别针的使用方便快捷,广受欢迎,很快就风靡全球,并成为了
必备文具之一。
但是,我们也要意识到,使用曲别针具有潜在的危险性。
当我们使用曲别针时,要注意手指位置,避免被扎伤。
而且,长
时间使用曲别针也会损坏文件,对文件的保存和管理也会产生影响。
总之,曲别针的发明史告诉我们,许多实用的小工具都是在人们
生活中的无意中发现和创造的,在使用这些工具时,我们应该注意安全,并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曲别针指南原理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这小小的曲别针。
你可别小瞧它呀,这玩意儿用处可大着呢!
曲别针就像是生活中的一个小魔术贴,看似普通,实则暗藏玄机。
它不就像个小巧玲珑的万能钥匙嘛!能把好多东西巧妙地连接起来。
比如说,你那些杂乱无章的文件、纸张,用曲别针一夹,嘿,立马就整整齐齐了。
这就好像给一群调皮的孩子找到了组织一样。
而且它夹得还特别牢,不用担心会轻易松开,这不比那些复杂的装订工具方便多啦?
再想想,有时候你的耳机线、充电线乱七八糟地缠在一起,像个解不开的线团。
这时候曲别针就能派上用场啦!把线绕在它上面,瞬间就变得规规矩矩的,多省事呀!它不就是那混乱中的秩序维护者嘛!
还有啊,曲别针还能当临时的挂钩呢!挂个小物件啥的,稳稳当当。
这不就跟变戏法似的,突然就多了个能挂东西的地方。
你说,这曲别针是不是特别神奇?它就像生活中的一个小惊喜,随时都能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便利。
它也不需要你特别去照顾它,就安安静静地待在那里,等你需要的时候,它就挺身而出啦!
它虽然小,但力量可不小呢!就像那句话说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曲别针虽然简简单单,却有着大大的用处。
难道不是吗?
咱平时是不是都习惯了那些高科技的玩意儿,有时候都忘了身边这些小小的宝贝啦?曲别针就是这样,默默地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不张扬,却不可或缺。
所以啊,可别再小看这小小的曲别针啦!它可是我们生活中的好帮手呢!以后再看到它,是不是得对它刮目相看呀?它就像一个低调的小英雄,随时准备为我们解决各种小麻烦呢!。
曲别针是如何被设计出来的?回形针即曲别针,是用金属丝来回折弯做成的辅助你在工作生活中夹文件或是纸张的小工具。
回形针似乎是所有发明中最简单的一种,它不过是一小段夹纸的弯曲金属丝。
但回形针在制成我们如今所使用的形状以前却经过了多次反复的设计。
过去人们经常用大头针来把他们的纸页固定在一起。
但大头针损害纸张,还会因刺破手指头而伤害使用者。
19世纪中出现了“纸夹”。
最早的纸夹是一片带有两个小牙齿的金属板,纸张夹在金属板与小牙齿之间。
这种纸夹同样会在纸张上留下印痕,但是不会像大头针一样刮伤纸张或手指。
这种纸夹于1864年获得专利,从此文件纸张的页边再也不会因为大头针而变得破破烂烂了。
此后,各种各样的纸夹相继问世。
最后,带有弹簧装置的纸夹出现,也就是类似于现今我们使用的那种夹子,但是当时的材料不能达到要求,因为钢丝在19世纪后半期还是新鲜事物。
要选择一种满足胡克定律(胡克定律指出,在弹性限度内,物体的形变跟引起形变的外力成正比)的材料并不容易。
在钢广泛应用之后,最早的回形针问世了。
我们不知道回形针的设计是如何出现在挪威人约翰·瓦勒的脑海里的。
他1899年发明了这个小器具,但由于挪威当时没有专利制度,他改而申请了德国的发明。
二战期间,挪威人把回形针别在衣服领口,抗议德国入侵。
瓦勒的这项发明在1901年获得了美国专利。
当时这个专利描述如下:用具有弹性的质材,如铁丝,弯成长方形、三角形或其他形状,铁丝的首尾两段最后平行。
他发明的回形针已经和现今的回形针非常类似,但是有个重要区别,比现行的回形针少绕了一个圈。
这种回形针的缺点就是夹文件的时候不易扳开。
为了解决此问题,1900年,康利思·伯若斯兰也申请了回形针专利。
这种回形针已经比较好用,但是又存在破坏纸张或使纸张脱落的问题。
对于回形针的设计,科学家们孜孜不倦地进行着,出现了不少的新品。
后来,“宝石”牌回形针取代了之前设计的所有回形针,并几乎成了回形针的代名词,深得使用者的喜爱。
曲别针指南原理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这小小的曲别针呀!你可别小瞧它,这玩意儿用处可大着呢!曲别针就像是生活中的一个小魔术贴,能把好多东西巧妙地连在一起。
它不就像我们身边那些默默无闻却又不可或缺的朋友嘛!平时可能不太起眼,但关键时刻总能帮上大忙。
你想想看,当你的一堆文件或者纸张散得到处都是的时候,曲别针一上场,嘿,立马就把它们整整齐齐地固定住了。
这多像在混乱中给你带来秩序的小天使呀!而且它还特别灵活,能屈能伸的,不管是厚的薄的纸张,它都能轻松应对。
有时候,你还可以用曲别针来做一些小手工呢!把几个曲别针扭一扭,弯一弯,说不定就能变成一个可爱的小造型,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这就好比生活中的一些小创意,看似不经意,却能绽放出别样的精彩。
再说说它的便利性吧!曲别针小小的,随便放在哪里都不占地方,文具盒里、口袋里、桌子上,哪儿都能有它的容身之处。
就好像随时准备为你服务的小战士,只要你一声令下,它就立刻冲上前去。
还有啊,当你的耳机线或者其他线缠成一团乱麻的时候,曲别针又能发挥作用啦!用它把线绕一绕,固定一下,瞬间就变得整齐多了。
这是不是很神奇呀?它还能在一些紧急情况下帮你个小忙呢。
比如衣服上的扣子掉了,暂时找不到合适的扣子代替,那曲别针就能临危受命,帮你把衣服暂时固定好,不至于让你出丑。
你说它是不是很贴心呢?哎呀,这曲别针啊,真是越说越觉得它厉害!虽然它不是什么高科技的大物件,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却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它就像一个低调的英雄,默默地为我们服务着。
难道不是吗?所以啊,可别小看了这小小的曲别针哦!它蕴含的智慧和便利可多着呢!以后再看到它,可别只是把它当成一个普通的小玩意儿啦,要好好珍惜它,让它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呀!。
安全别针的发明
安全别针是一种常见的文具用品,它可以将文件或纸张固定在一起,以便更方便地管理和整理。
安全别针的发明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当时人们使用的大多是铁制别针,但这种别针容易生锈,而且不够坚固。
1899年,美国发明家威廉·米德尔布鲁克发明了一种新型别针,它采用了镀锌钢丝制成,比铁制别针更为坚固和耐用。
这种别针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两个头部之间有一段弯曲的部分,这样可以更稳定地固定纸张,而且不会刺伤使用者的手指。
随着时间的推移,安全别针的设计也在不断改进,比如增加了塑料头部以及尺寸和颜色的选择等。
如今,安全别针已经成为了办公室和家庭必备的文具用品之一,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 1 -。
回形针变磁铁
摘要:
1.回形针的概述
2.回形针变磁铁的实验过程
3.回形针变磁铁的科学原理
4.回形针变磁铁的实际应用
正文:
一、回形针的概述
回形针,又称曲别针,是一种常见的办公用品,主要用于将纸张固定在一起。
它由一根细长的金属丝制成,两端呈弯曲状,可以将纸张轻松地固定在一起。
然而,就是这普通的回形针,却能变成具有磁性的磁铁,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二、回形针变磁铁的实验过程
实际上,回形针变磁铁的实验过程非常简单。
首先,我们需要一个回形针和一块磁铁。
接着,将磁铁在回形针上反复摩擦数次,这样就可以让回形针具有磁性。
三、回形针变磁铁的科学原理
回形针变磁铁的科学原理主要基于磁化的原理。
磁化是指在磁场作用下,原本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
磁铁具有磁场,当磁铁在回形针上摩擦时,磁场的作用使回形针上的金属原子磁矩排列有序,从而使回形针具有磁性。
四、回形针变磁铁的实际应用
虽然回形针变磁铁的实验很有趣,但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具有磁性的回形针制作磁性书签,方便地固定书籍;此外,磁性回形针还可以用于吸附冰箱上的便签,使冰箱保持整洁。
别针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别针,一种有弹性的针,多为金属材质。
一端固定,另一端锋利且可开合,多以金属固定。
用以将布片、纸片等固定在一起。
那么别针是什么时候发明的?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别针的发明由来,一起来看看吧!别针的发明由来安全别针的起源可追溯至公元前14世纪的麦锡尼文化(麦锡尼第三时代晚期)。
那时被称为“Fibulae”(众数,单数为fibula),其用法和今日的安全别针相同且外观也相似。
但之后安全别针就失传了。
一直到1849年时,近代的安全别针才由美国发明家瓦特·杭特(Walter Hunt)重新再发明,当时它的专利权售价是四百美金。
其实别针发明源于19世纪中叶,为了方便快速地从一大堆文件寻找出一张有用的资料,人们开始用裁缝用大头针在纸张一角将文件别起来,可是又时常扎破手指。
发明一种安全有效的办公用品的想法,几乎同时在三个人脑中产生,但现如今,人们普遍认为曲别针的发明者是挪威数学家约翰·瓦勒,因为三人中他的设计草图上标注的日期是最早的——1899年。
在挪威,这件事总是令其国人特别自豪。
二战期间,德国占领军禁止挪威人使用带挪威国王姓名首写字母的纽扣,为了强调对民族传统的忠实,他们在衣服上别上曲别针。
不仅如此,1990年2月,还在首都奥斯陆市中心竖起了一个高5米的曲别针形不锈钢纪念碑。
关于别针的故事关于别针,还有这么一则小故事:曾经,我国召开过一次研究创造的会议。
会上,日本的创造学家进上信雄走上主席台,拿出一把曲加紧针,同时提出一个问题。
他问:“这些曲别针有多少用途?”当时在场的一位中国学者说有三十多种。
村上信雄自己证明有三百多种。
大家为他热烈鼓掌。
这时台下有人递上来一个条子,条子上写道:我明天将发表一个观点,证明这些曲别针有亿万种用途。
这个人叫许国泰。
他提出的这个方案后来被称为魔球现象。
根据他的论证,曲别针由于相同的重量可以做各种砝码;作为一个金属物,曲别针可以和各种酸类及其他的化学物质产生不知道多少种反应;曲别针可以变成1、2、3、4、5、6、7、8、9和加减乘除;可以变成英文、拉丁文、俄文字母,于是,天下所有语言能够表达的东西,曲别针都可以表达。
曲别针的设计想象1. 曲别针的手链曲别针插拔手机卡2. 曲别针的手机座曲别针的发卡3. 曲别针的薯片曲别针的水龙头4. 曲别针的水杯曲别针的钥匙串5. 曲别针的数据线收纳器曲别针收纳盒6. 曲别针的充电宝曲别针的螺丝刀7. 曲别针的戒指曲别针的挂件8. 曲别针零食封口曲别针画圆工具9. 曲别针做晾衣架曲别针做钥匙10. 曲别针的书签曲别针的花11. 曲别针的拉链头曲别针的书签12. 曲别针的包包曲别针的项链13. 曲别针的钥匙扣曲别针的挂钩14. 曲别针形状的太阳能灯,曲别针样式音响15. 曲别针的耳钉曲别针的门帘16. 曲别针做包曲别针做弓箭17. 曲别针的伸缩门曲别针样式的鞋带18. 曲别针美甲食品针19. 曲别针的收纳盒挂钩曲别针的心形书签20. 曲别针的衣服裤子21. 曲别针的耳环曲别针的门帘22. 曲别针形状的手锯曲别针形状的琴23. 曲别针的简易指南针胸针24. 曲别针做线路板的电路连接,曲别针做假发25. 曲别针的缠线器钥匙圈26. 曲别针做耳机曲别针做椅子27. 曲别针的窗帘曲别针的台灯28. 曲别针跳绳,曲别针刻度尺29. 曲别针手机支架曲别针封口夹30. 曲别针的纽扣曲别针鱼钩31. 曲别针开锁曲别针扎气球32. 曲别针的微型小衣架曲别针的圆规33. 曲别针荧光笔曲别针鞋带34. 曲别针的画作曲别针的手提包35. 曲别针卡针曲别针发饰36. 曲别针的鞋带曲别针的纽扣37. 曲别针的清理手机孔曲别针针线38. 曲别针的戒指曲别针笔头39.曲别针试管,曲别针打火机。
别针社区编程造型的前后
别针社区编程造型的前后变化是多样的,具体呈现方式取决于设计师和参与者的创意和技术。
一种常见的前后对比是将普通的别针重新设计和加工,使其成为具有特殊形态和功能的艺术品或实用工具。
前期,一般会选择普通的别针作为基础材料,然后通过剪切、弯曲、焊接、打磨等手工艺制作处理。
设计师可能会在别针上添加各种装饰物,如彩色纱线、珠子、皮革、亮片等,以增加别针的视觉效果和趣味性。
后期,别针通常会被赋予一些特殊的功能或寓意。
例如,别针可能会被设计成如小动物、植物、建筑物等具体形态的造型,以突出特定的主题。
还有一些别针则被改造成了类似钥匙链、书签、耳环、胸针、手机支架等实用工具。
需要注意的是,别针社区编程造型的前后变化是多样化的,这只是其中的一种常见表现方式。
每个设计师和参与者都有自己独特的创意和风格,他们可能会采用不同的材料、技术和方法来创作别针造型。
别针为媒促成的一桩婚姻民间故事别针为媒促成的一桩婚姻民间故事别针,又称曲别针、回形针,它的发明源于19世纪中叶,说起别针的发明,还成就了一桩婚姻上的美谈。
19世纪中叶的美国纽约,一个叫沃尔特·亨特的年轻小伙子和一个叫郝斯达的姑娘真心相爱。
就在两人准备谈婚论嫁,踏上婚姻殿堂的时候,郝斯达的'父亲----沃尔特·亨特未来的老丈人发难了:“你凭什么娶我女儿?恐怕现在你穷得连50美元都拿不出来!”亨特和郝斯达苦苦哀求,老人仍铁石心肠,不为所动。
为了摆脱亨特的纠缠,郝斯达的父亲以攻为守地对亨特说:“你若在10天内赚到1000美元,我就答应你和女儿结婚。
”10天内赚到1000美元,这不是有意刁难,要拆散两人吗?没想想到,面对如此苛刻的条件,小伙子竟然爽快地说:“你可不能反侮啊!”郝斯达的父亲认为在10天之内,亨利靠正当手段赚1000美元是无论如何也实现不了的事情,便斩钉截铁地说决不食言。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到了第十天,在老丈人看来穷得连50美元都拿不出的亨特从袋里掏出1000美元,并述说了他赚钱的经过后,郝父脸色大变。
但为了不食言,只好同意他的求婚。
原来,亨特回家后想起了人们在举行婚礼的时候,人们都会用大头针在襟前别上一朵缎花,可是大头针有时候会伤手,还时常会掉落,他决心下功夫做出一件理想的别针。
于是,他剪下铁丝开始试做出了别针的雏形,又在上面弯个圈,再用一片薄铁皮做一个尖套,固定在一端。
使用时,先弹出针尖,别好缎花后再将针尖弹进保持套里,这样一个既安全又保险的“安全别针”就做成了。
第二天他以1000美元的价格卖给了锻花店老板。
后来人们说起发明别针这件事,总是会说,这是一桩由别针做媒促成的婚姻。
曲别针是如何被设计出来的?
回形针即曲别针,是用金属丝来回折弯做成的辅助你在工作生活中夹文件或是纸张的小工具。
回形针似乎是所有发明中最简单的一种,它不过是一小段夹纸的弯曲金属丝。
但回形针在制成我们如今所使用的形状以前却经过了多次反复的设计。
过去人们经常用大头针来把他们的纸页固定在一起。
但大头针损害纸张,还会因刺破手指头而伤害使用者。
19世纪中出现了“纸夹”。
最早的纸夹是一片带有两个小牙齿的金属板,纸张夹在金属板与小牙齿之间。
这种纸夹同样会在纸张上留下印痕,但是不会像大头针一样刮伤纸张或手指。
这种纸夹于1864年获得专利,从此文件纸张的页边再也不会因为大头针而变得破破烂烂了。
此后,各种各样的纸夹相继问世。
最后,带有弹簧装置的纸夹出现,也就是类似于现今我们使用的那种夹子,但是当时的材料不能达到要求,因为钢丝在19世纪后半期还是新鲜事物。
要选择一种满足胡克定律(胡克定律指出,在弹性限度内,物体的形变跟引起形变的外力成正比)的材料并不容易。
在钢广泛应用之后,最早的回形针问世了。
我们不知道回形针的设计是如何出现在挪威人约翰·瓦勒的脑海里的。
他1899年发明了这个小器具,但由于挪威当时没有专利制度,他改而申请了德国的发明。
二战期间,挪威人把回形针别在衣服领口,抗议德国入侵。
瓦勒的这项发明在1901年获得了美国专利。
当时这个专利描述如下:用具有弹性的质材,如铁丝,弯成长方形、三角形或其他形状,铁丝的首尾两段最后平行。
他发明的回形针已经和现今的回形针非常类似,但是有个重要区别,比现行的回形针少绕了一个圈。
这种回形针的缺点就是夹文件的时候不易扳开。
为了解决此问题,1900年,康利思·伯若斯兰也申请了回形针专利。
这种回形针已经比较好用,但是又存在破坏纸张或使纸张脱落的问题。
对于回形针的设计,科学家们孜孜不倦地进行着,出现了不少的新品。
后来,“宝石”牌回形针取代了之前设计的所有回形针,并几乎成了回形针的代名词,深得使用者的喜爱。
有人称颂,“当宝石”流传后世,相信以后的考古学家会给予极高的评价,在所有的发明中“ 宝石”是再完美不过的人们认为回形针的发明之路已经到头了,任何改进都是笨拙无用的。
似乎没有人提到过“宝石”牌回形针的专利,所以无法确定究竟谁是它的发明者。
但自从本世纪初被采用以来,它就成了标准的设计。
(文章整理:乐享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