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体质指数与红细胞分布宽度的相关性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89.65 KB
- 文档页数:3
体质指标随年龄变化趋势的统计处理方法
统计处理方法是一类方法,用于从复杂、未知的原始数据中提取可准确表达我们所关心的信息的方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会有很多变化,尤其是年龄,这也会影响人体物理特征,如体质。
因此,统计处理也可以用来研究体质指标随年龄变化的趋势,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情况。
首先,进行体质指标测量并记录下来,然后根据参与测量的人群年龄大小进行数据指标划分,例如划分成10年龄段,每个段应有相同数量的受试者,统计各个段受试者的体质指标数据,并用图表直观地展示出来,表示出每个段的体质指标数据的分布情况。
接着,进行T检验,用T检验可以考察不同年龄段内人群的体质指标的统计差异,最后的结果是若前后两段数值明显不同,则结果证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质指标也随之发生改变——体质指标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少,或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增加。
本文针对体质指标随年龄变化趋势的统计处理方法,重点介绍了数据划分、图表展示、T检验等步骤。
通过分析和处理,可以深刻理解人群体质指标随年龄变化的趋势,以此进行准确预测,对提高人群体质水平、保持健康有重要的意义。
血肌酐浓度、血清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与老年急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性杨晋雯;刘雅婧;申晓彧;岳云飞;张奎;王梦瑛【期刊名称】《西部医学》【年(卷),期】2022(34)7【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肌酐浓度(SCr)、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与老年急性心力衰竭(AHF)发生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收治的200例AHF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老年人群50例作为对照组。
观察组以RDW的四分位值分为R1组(≤12.2%,n=80)、R2组(12.2%~14.8%,n=45)、R3组(14.8%~16.65%,n=49)、R4组(>16.65%,n=26);按SCr水平分为Ⅰ组(≤60μmol/L,n=40)、Ⅱ组(60~80μmol/L,n=80)、Ⅲ组(80~100μmol/L,n=50)、Ⅳ组(≥100μmol/L,n=30)。
比较各肌酐组之间指标的差异;分别将与SCr、RDW有关的指标进行Pearson、Spearman相关分析,并将具有相关性的指标再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老年心衰患者组间各变量比较显示,体质指数(BMI)、RDW、低密度脂蛋白(LDL)、白蛋白、脑钠肽(BNP)、心功能分级在不同肌酐浓度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蛋白与SCr、RDW之间存在负相关性(r<0,P<0.05);体质指数、LDL及BNP与SCr、RDW之间存在正相关性(r>0,P<0.05);BMI、LDL、白蛋白、BNP与SCr呈线性相关(P<0.05);白蛋白、BNP与RDW呈线性相关(P<0.05)。
结论血肌酐浓度在正常范围内增长与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值的升高相关,且与AHF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总页数】5页(P1041-1045)【作者】杨晋雯;刘雅婧;申晓彧;岳云飞;张奎;王梦瑛【作者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西安市第三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6【相关文献】1.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与血肌酐变化的关系2.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及血清胱抑素-C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3.新生儿期不同日龄静脉血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体积及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化规律研究4.孕妇、脐血血清铁蛋白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的对比研究5.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相关性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引言:体质指标是揭示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参考指标,而年龄是一个对人体生理和代谢状态具有明显影响的因素。
因此,研究体质指标随年龄的变化趋势,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体的生理发展过程,为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统计处理方法,用来分析体质指标随年龄的变化趋势。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描述性统计分析是基于对数据进行整理、总结和展示,描述数据的分布及其变化趋势的统计方法。
对于体质指标的年龄变化趋势研究,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1.平均值:计算各年龄段的体质指标的平均值,可以揭示体质指标的总体水平,并通过比较不同年龄段的平均值来研究体质指标随年龄的变化趋势。
2.标准差:计算各年龄段的体质指标的标准差,可以反映各年龄段内体质指标的变异程度。
通过比较不同年龄段的标准差,可以研究体质指标随年龄的变化趋势是否存在变异的现象。
3.箱线图:绘制体质指标在不同年龄段的箱线图,可以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包括中位数、上下四分位数和异常值的情况。
通过比较不同年龄段的箱线图,可以揭示体质指标随年龄的变化趋势。
二、相关性分析方法相关性分析是用来研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方法。
对于体质指标随年龄的变化趋势的研究,可以通过相关性分析来探究体质指标与年龄之间的相关关系。
1. Pearson相关系数:计算体质指标与年龄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可以分析它们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
如果相关系数接近于1或-1,说明体质指标与年龄之间存在较强的线性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而相关系数接近于0,则说明二者之间相关性较弱。
2. 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三、回归分析方法回归分析是一种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研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方法。
对于体质指标随年龄的变化趋势的研究,可以通过回归分析来建立体质指标与年龄之间的函数关系。
1.简单线性回归:通过建立一个简单的线性回归模型,将体质指标作为因变量,年龄作为自变量,可以估计体质指标随年龄的变化趋势。
红细胞分布宽度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衣欣;胡奉环【期刊名称】《中国全科医学》【年(卷),期】2013(16)16【摘要】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RDW ) to prognosis of elderly chronic heart failure ( CHF ) patients. Methods Totally 60 CHF patients were, according to the grades of cardiac function of 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 ( NYHA ),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NY Ⅱ ( n =20 ), NY Ⅲ ( n = 19 ) and NY Ⅳ ( n =21 ). The levels of RDW and serum NT - proBNP were compared among the 3 groups. And then the patients were again divided as normal RDW group ( n = 42 ) and abnormal RDW group ( n = 18 ), and the incidence of cardiac events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difference in RDW showed significant among the 3 groups ( P < 0. 05 ), and so did between each two groups ( P <0. 05 ). The difference in NT - proBNP level showed significant among the 3 groups ( P < 0. 05 ), and so did between each two groups ( P < 0. 05 ). In the abnormal RDW group there 6 ( 33. 3% ) patients who got malignant arrhythmia, 8 (44.4% ) with repeated heart failure, and 3 ( 16.7% ) who died; while in normal RDW group there were respectively 1 ( 2. 4% ),2(4. 8% ) and 1(2. 4% ). The incidence of cardiac events was significant higher in abnormal RDW group that in normal RDW group ( P < 0. 05 ). Conclusion The increase of serum RDW may associate with the severity ofcardiac function in elderly CHF patients. The patients with increased RDW get higher incidence of cardiac events, with a unfavorable prognosis.%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心功能Ⅱ级20例、心功能Ⅲ级19例、心功能Ⅳ级21例,比较3组间RDW和血浆N-末端原脑利钠肽(NT-proBNP)的水平.再根据RDW分为RDW正常组42例和异常组18例,比较两组间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不同心功能级别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RDW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心功能级别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DW异常组发生恶性心律失常6例(33.3%),心力衰竭反复或加重8例(44.4%),死亡3例(16.7%);RDW正常组发生恶性心律失常1例(2.4%),心力衰竭反复或加重2例(4.8%),死亡1例(2.4%),RDW异常组的心脏事件发生率高于RDW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DW升高可能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严重程度有关;RDW 升高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事件发生率高,预后不良.【总页数】3页(P1859-1861)【作者】衣欣;胡奉环【作者单位】100054,北京市回民医院心内科;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6【相关文献】1.平均红细胞分布宽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预后的预测价值 [J], 黄丽华;林飞宁;林青;刘继来2.红细胞分布宽度和血清尿酸检测法在评估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中的应用价值 [J], 王茜3.红细胞分布宽度的变化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J], 王芹;郑刚;王静4.红细胞分布宽度和血清尿酸检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 [J], 殷宇刚;徐军5.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预后与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的相关性 [J], 史平平;杜双芹;戴领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临床研究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A u g.2023,V o l .31N o .16 量胰岛素治疗高糖化血红蛋白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比较[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37(7):196-197.[2]李惊东.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观察[J ].山西医药杂志,2019,48(12):1461-1463.[3]黄云鸿,方芳,王育璠,等.加用维格列汀对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无症状低血糖发生率的影响[J ].世界临床药物,2020,41(2):118-122.[4]魏彦红.艾塞那肽微球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观察[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20):3461-3463.[5]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J ].中华糖尿病杂志,2018,10(1):4-67.[6]邓丽萍,武红梅,袁唯唯.维格列汀二甲双胍复方制剂联合达格列净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 ].中国糖尿病杂志,2022,30(2):116-119.[7]贾景树.维格列汀联合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及对血清胰岛细胞抗体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影响[J ].西北药学杂志,2020,35(1):130-134.[8]孟祥健,姚新明,高家林,等.艾塞那肽注射液联合二甲双胍片治疗新诊断肥胖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35(19):2236-2238.[9]陈平.艾塞那肽和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20,36(3):246-249.[10]李捷,成仲,孔丽.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㊁胰高血糖素样肽-1㊁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 的影响[J ].世界临床药物,2021,42(9):805-809.[11]程速远,李小静,罗建辉.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研究进展[J ].中国新药杂志,2020,29(22):2580-2585.[12]唐与晓,孙海燕.2型糖尿病患者I C A ㊁G A D -A b 检测临床分析[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4):1890-1891.[13]王米娜,金安林,高欣彤.艾塞那肽对老年腹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α㊁β细胞功能及血清F G F -21㊁C T R P 3水平的影响[J ].海南医学,2019,30(17):2200-2202.[14]马齐芳,张彤,彭方书.前列地尔联合艾塞那肽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J ].西北药学杂志,2020,35(1):113-117.(收稿日期:2022-05-18)第一作者:上官昌瑾,E -m a i l :l x h qw e 8@163.c o m 红细胞分布宽度、中医证候与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上官昌瑾,肖麟蔚,张端端,范金荣(福建省龙岩市中医院,福建龙岩364000)ʌ摘要ɔ 目的:分析红细胞分布宽度㊁中医证候与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相关性㊂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老年脓毒症患者的病历资料,依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44例)及死亡组(16例),依据中医辨证将患者分为毒热证组(16例)㊁腑气不通证组(15例)㊁血瘀证组(14例)和急性虚证组(15例)㊂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的一般资料㊁降钙素原水平㊁C 反应蛋白水平及红细胞分布宽度㊁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 P A C H E Ⅱ)评分及感染相关器官衰竭评分系统(S O F A )评分,比较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一般资料㊁A P A C H E Ⅱ评分及S O F A 评分,采用R O C 曲线分析红细胞分布宽度与中医证候判断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价值㊂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性别㊁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存活组降钙素原水平㊁C 反应蛋白水平㊁A P A C H E Ⅱ评分㊁S O F A 评分均低于死亡组(P <0.05),红细胞分布宽度小于死亡组(P <0.05)㊂毒热证组㊁腑气不通证组㊁血瘀证组㊁急性虚证组性别㊁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毒热证组㊁腑气不通证组及血瘀证组A P A C H E Ⅱ评分均低于急性虚证组(P <0.05),毒热证组㊁腑气不通证组S O F A 评分均低于急性虚证组(P <0.05)㊂R O C 曲线结果显示,红细胞分布宽度㊁中医证候可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㊂结论:老年脓毒症死亡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明显大于存活患者,不同中医证候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有明显差异,红细胞分布宽度及中医证候与老年脓毒症预后具有相关性㊂ʌ关键词ɔ 脓毒症;脱证;厥证;红细胞分布宽度;中医证候;预后;相关性中图分类号:R 631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9621/j .c n k i .11-3555/r .2023.1631临床研究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A u g.2023,V o l .31N o .16 脓毒症是急诊危急重症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老年人由于高龄㊁基础疾病较多㊁器官代偿功能差㊁免疫功能下降,更易出现多脏器功能不全㊁脓毒症休克,甚至死亡[1]㊂因此,早期准确判断脓毒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对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治疗,进而改善疾病预后至关重要㊂脓毒症患者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血清指标和疾病严重程度等[2]㊂寻找一种操作简便且经济的预测指标,在及时判断疾病预后方面具有积极意义㊂红细胞分布宽度可反映血液循环内红细胞分布体积的改变情况,获取方便[3]㊂研究显示,中医证候与脓毒症的预后也有一定相关性[4]㊂为此,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60例老年脓毒症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红细胞分布宽度㊁中医证候与预后的相关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㊂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龙岩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0例老年脓毒症患者的病历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㊂依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44例)及死亡组(16例),依据中医辨证分为毒热证组(16例)㊁腑气不通证组(15例)㊁血瘀证组(14例)及急性虚证组(15例)㊂1.2 纳入标准 确诊为脓毒症(体温>38.3ħ或<36ħ;心率>90次/分,或大于不同年龄正常值的2个标准差;精神状态改变;低血压;白细胞>12000/μL 或<4000/μL ,白细胞正常但幼稚白细胞总数超过10%[5])㊂年龄ȡ65周岁㊂中医辨证为毒热证㊁腑气不通证㊁血瘀证及急性虚证㊂毒热证表现为高热持续不退㊁神昏㊁烦躁恶心,舌质红绛,脉数;腑气不通证表现为腹胀㊁呕吐㊁停止排便排气㊁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舌苔黄腻,脉弦:血瘀证表现为高热或神昏,针刺刀割样疼痛,痛处固定不移常于夜间加重,肿块㊁出血,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沉迟或沉弦;急性虚证表现为意识恍惚㊁面色潮红㊁两眼内陷㊁皮肤皱褶,舌红干燥,脉细数或冷汗淋漓,四肢逆冷,声短息微,遗尿失禁,脉微细欲绝或脉大无力[6]㊂1.3 排除标准 有心源性休克和急性心肌梗死等急性疾病者;有心㊁肝㊁肺㊁肾等慢性疾病者;近期有红细胞悬液输注史或使用导致红细胞形态改变的药物者㊂2 研究方法2.1 观察指标 ①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的一般资料㊂②比较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一般资料㊂③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的降钙素原水平㊁C 反应蛋白水平及红细胞分布宽度㊂④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 P A C H E Ⅱ)及感染相关器官衰竭评分系统(S O F A )评分㊂A P A C H E Ⅱ评分主要包含急性生理学评分㊁年龄评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3个部分,最高分是71分,得分越高则代表病情越严重[7]㊂S O F A 评分主要包含呼吸系统㊁血液系统㊁肝脏系统㊁心血管系统㊁神经系统及肾脏系统6项,每项得分0~4分,得分越高则代表病情越严重[8]㊂⑤比较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A P A C H EⅡ及S O F A 评分㊂⑥分析红细胞分布宽度与中医证候判断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价值㊂2.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 P S S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㊂计量资料以均数ʃ标准差(x ʃs )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㊂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通过R O C 曲线分析红细胞分布宽度与中医证候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诊断价值㊂3 研究结果3.1 存活组与死亡组一般资料比较 存活组与死亡组性别㊁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㊂见表1㊂表1 存活组与死亡组老年脓毒症患者一般资料比较组别例数性别(例)女男年龄(岁,x ʃs )存活组44202476.32ʃ5.11死亡组167976.25ʃ5.073.2 不同中医证型组一般资料比较 毒热证组㊁腑气不通证组㊁血瘀证组㊁急性虚证组性别㊁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㊂见表2㊂表2 不同中医证型老年脓毒症患者一般资料比较组别例数性别(例)女男年龄(岁,x ʃs )毒热证167975.96ʃ5.08腑气不通证156976.05ʃ5.13血瘀证147776.11ʃ5.10急性虚证157875.92ʃ5.02临床研究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A u g.2023,V o l.31N o.163.3存活组与死亡组降钙素原水平㊁C反应蛋白水平及红细胞分布宽度比较存活组降钙素原水平㊁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死亡组(P<0.05),红细胞分布宽度小于死亡组(P<0.05)㊂见表3㊂表3存活组与死亡组老年脓毒症患者降钙素原水平㊁C反应蛋白水平及红细胞分布宽度比较(xʃs)组别例数降钙素原水平(μg/L)C反应蛋白水平(m g/L)红细胞分布宽度(%)存活组441.43ʃ0.32һ88.75ʃ20.65һ14.35ʃ0.65һ死亡组164.49ʃ1.21105.24ʃ16.8915.68ʃ0.85注:与死亡组比较,һP<0.05㊂3.4存活组与死亡组A P A C H EⅡ㊁S O F A评分比较存活组A P A C H EⅡ㊁S O F A评分均低于死亡组(P< 0.05)㊂见表4㊂表4存活组与死亡组老年脓毒症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㊁感染相关器官衰竭评分系统评分比较(分,xʃs)组别例数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感染相关器官衰竭评分系统评分存活组4417.62ʃ3.05һ8.02ʃ2.01һ死亡组1622.05ʃ3.3510.57ʃ2.19注:与死亡组比较,һP<0.05㊂3.5不同中医证型组A P A C H EⅡ㊁S O F A评分毒热证组㊁腑气不通证组及血瘀证组A P A C H EⅡ评分均低于急性虚证组(P<0.05),毒热证组㊁腑气不通证组S O F A评分均低于急性虚证组(P<0.05)㊂见表5㊂表5不同中医证型老年脓毒症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㊁感染相关器官衰竭评分系统评分比较(分,xʃs)组别例数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感染相关器官衰竭评分系统评分毒热证组1617.82ʃ2.85һ8.05ʃ1.98һ腑气不通证组1518.21ʃ2.91һ8.62ʃ2.03һ血瘀证组1419.52ʃ3.00һ9.08ʃ2.09急性虚证组1521.98ʃ3.2110.42ʃ2.13注:与急性虚证组比较,һP<0.05㊂3.6 R O C曲线分析经R O C曲线分析,红细胞分布宽度㊁中医证候可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敏感性和特异性见表6㊂表6红细胞分布宽度与中医证候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R O C曲线分析指标/中医证候A U C P值95%C l敏感性(%)特异性(%)红细胞分布宽度0.6320.0010.612~0.75951.6986.52毒热证0.6220.0010.606~0.76852.3787.19腑气不通证0.6180.0010.600~0.74752.4987.63血瘀证0.6450.0010.596~0.77252.6187.58急性虚证0.6490.0010.538~0.78552.6886.96 4讨论脓毒症属于器官功能性障碍临床综合征,主要因机体对感染的免疫反应失调所致㊂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的进程,外科干预治疗手段的持续增加及细菌对抗生素产生的耐药等原因,脓毒症的发病率持续上升[9]㊂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控制病情的有效措施,因此,探寻一种能够有效预测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对改善疾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㊂红细胞分布宽度属于血常规检测项目,是衡量红细胞异质性的关键指标,红细胞分布宽度增大一般是由输血㊁红细胞破坏增加和造血原料不足等因素所致㊂杨晨等[10]研究发现,红细胞分布宽度增大是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出现重度器官功能异常和脓毒性休克的主要指标㊂研究显示,中医证型与脓毒症患者的预后紧密相关[4,11]㊂因此,本研究分析红细胞分布宽度㊁中医证候与老年脓毒症的相关性㊂A P A C H EⅡ㊁S O F A评分可连续㊁简单㊁客观地描述器官功能障碍和器官功能衰竭的进展过程,评分越高则器官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及病死率越高,即A P A C H EⅡ㊁S O F A评分与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病死率存在相关性㊂红细胞分布宽度能反映循环红细胞大小变异性,能较好地预测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具有经济㊁简便易行和对病情监测及时等优势㊂本研究结果也显示,存活组降钙素原水平㊁C反应蛋白水平㊁A P A C H EⅡ评分㊁S O F A评分均低于死亡组(P<0.05),红细胞分布宽度小于死亡组(P<0.05),说明A P A C H EⅡ评分㊁S O F A评分及红细胞分布宽度能评估老年脓毒症患者的预后㊂(下转第121页)临床护理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A u g.2023,V o l .31N o .16理,加强患者和陪护的管理,对工作流程进行不断改进等,使普通血液透析患者及封控区被隔离的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得到有力保障㊂常态化防控阶段血液透析患者和陪护人员及工作人员都不能放松警惕,需继续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预防控制工作,保证血液透析治疗的顺利进行,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㊂参考文献[1]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2020-05-08)[2022-02-04].h t t p://w w w .go v .c n /x i n w e n /2020-05/08/c o n t e n t _5509965.h t m .[2]国家肾病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血液透析室(中心)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专家建议.(2020-02-10)[2022-02-04].H t t p://w w w .c n r d s .n e t /S t a t i c /f i l e /.[3]刘倩,章海芬,凌惠宁. 新冠肺炎 期间血液透析患者佩戴口罩依从性的调查[J ].当代护士(中旬刊),2021,28(2):102-103.[4]王伟,张晓曼,孔冬,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综合医院住院患者陪护人员的管理[J ].中华护理杂志,2020,55(6):827-831[5]李黎,郑东旖,刘兆秋,等.血液透析患者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意愿调查分析[J ].临床内科杂志,2021,38(10):697-698.[6]张文福,何俊美,帖金凤,等.冠状病毒的抵抗力与消毒[J ].中国消毒学杂志,2020,37(1):63-67.[7]陈香美.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21:27-31.[8]国家肾病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新冠疫情期间血液透析室防控建议便函.(2022-04-01)[2022-04-05].h t t p://w w w .c n r d s .n e t /S t a t i c /f i l e /.(收稿日期:2022-04-08)(上接第112页)脓毒症归于中医 脱证 厥证 血证 急黄关格 喘病 等病范畴㊂脓毒症早期主要表现为外感热病,伴随病程的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为厥脱(脓毒性休克及严重脓毒症),正虚毒损,毒热㊁瘀血㊁痰浊壅滞脉络,气机逆乱及脏腑受损是本病的主要病机㊂本研究结果显示,毒热证组㊁腑气不通证组及血瘀证组A P A C H E Ⅱ评分均低于急性虚证组(P <0.05),毒热证组㊁腑气不通证组S O F A 评分均低于急性虚证组(P <0.05),说明不同中医证型的患者在病情严重程度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而急性虚证患者的预后最差㊂本研究结果显示,红细胞分布宽度㊁中医证候可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㊂综上所述,红细胞分布宽度㊁A P A C H EⅡ评分㊁S O F A 评分能评估老年脓毒症患者的预后,而不同中医证型在疾病病情预测方面也可发挥一定作用㊂参考文献[1]韩蕊,丛燕,赵澐.血I L -6联合N G A L 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价值的研究[J ].老年医学与保健,2022,28(2):357-360.[2]张瑜,王娟.脓毒症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清血管内皮钙黏蛋白㊁血管生成素2表达及与预后相关性研究[J ].陕西医学杂志,2022,51(2):176-179,190.[3]查佳安,方长太,陈园园.红细胞分布宽度联合毛细血管渗漏指数对脓毒症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预后评估价值[J ].临床肺科杂志,2021,26(4):530-533.[4]肖莹莹,周仙仕,唐光华.脓毒症患者中医证候与预后的关系[J ].中医杂志,2016,57(3):224-227.[5]高戈,冯喆,常志刚,等.2012国际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诊疗指南[J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3,25(8):501-505.[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M ].北京:国家技术监督局,1997.[7]刘纪,张生雷,茅一萍,等.A S I S 和A P A C H EⅡ评分对重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作用的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8):1195-1198.[8]张迪,张春丽,牛雷,等.P B S 评分㊁S O F A 评分㊁C C I 指数及D -D ㊁A L B 预测C R K P 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的价值及耐药性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16):2408-2411.[9]黎辉,武紫晖,张晓云.脓毒症的中医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急症,2018,27(9):1681-1683.[10]杨晨,郭蕾,黄方,等.红细胞分布宽度对老年脓毒症患者临床转归的评估价值[J ].解放军医学杂志,2021,46(5):474-480.[11]吴莹辉,陈伟,李燚,等.脓毒症患者同型半胱氨酸㊁凝血功能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研究[J ].中医临床研究,2021,13(23):15-18.(收稿日期:2022-05-26)。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关系的研究史平平戴领王瑜张丽娜袁帅【摘要】目的探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
方法选取老年心力衰竭患者155例,根据RDW中位数分为A组(RDW!12.7%)78例、B组(RDW>12.7%) 77例。
比较2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超声心动图指标及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的差异。
结果与A组比较,B组RDW、年龄、纽约心脏病学会(HYHA)心功能皿/"级比例、心房颤动比例、血尿素氮(BUN)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心房内径指数(LADi)明显升高;而血红蛋白(HGB)含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偏相关分析显示,控制年龄、体质量指数(BMI)、HGB、BUN、LADi及NT-proBNP的影响后,RDW与LVEF仍呈负相关(r=-0」91,!=0.019)$控制年龄、BMI、HGB、BUN、NT-proBNP、LADi及LVEF后,RDW与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仍呈负相关("=-0.246,P=0.003)$多元线性回归显示,LVEF与NT-proBNP、LADi及RDW独立相关。
ADL评分与NT-proBNP、RDW、年龄、HGB及BMI独立相关。
结论RDW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LVEF及ADL评分独立相关。
【关键词】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心脏功能Relationship between RDW and cardiac function and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Shi Pingping,Dai Ling,Wang Yu,Zhang Lina,Yuan Shuai.General Practice,the People#Hospital of Langfang City,Hebei065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and cardiac function and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Methods A total of 155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group A(78patients,RDW!12.7%) and group B(77patients,RDW>12.7%)according to the median of RDW.Differences in basic clinical data,laboratory parameters,echocardiography and ADL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Compared with group A, RDW,age,proportion of HYHA cardiac function皿/"level,propor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blood urea nitrogen and 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left atrium diameter index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group B; However,hemoglobin content,LVEF and ADL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Partial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after controlling for the effects of age,body mass index, hemoglobin content,blood urea nitrogen,left atrial diameter index and NT-proBNP,RDW was still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LVEF(rc-0.191,P=0.019).After controlling for age,body mass index,hemoglobin content,blood urea ni-trogen,NT-proBNP,left atrial diameter index and LVEF,RDW was still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self-care ability score(r=-0.246,P=0.003).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showed that LVEF was independently correlated with NT-proB-NP,left atrial diameter index and RDW.Activities of ADL score was independently correlated with NT-proBNP, RDW,age,hemoglobin content and body mass index.Conclusion RDW is independently correlated with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and ADL score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Key words]RDW;Aged;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Cardiac function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是由血细胞分析仪测量获得反映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分布离散度的一个参数。
老年人亚健康状态红细胞形态观察与结果分析摘要目的:观察老年人亚健康状态红细胞形态的变化。
方法:选择来医院进行体检的200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年龄55~75岁;选择来医院进行体检的400例亚健康老年人,年龄55~75岁,进行“一滴血”亚健康检测,亚健康人群既往未有其他疾病史,近期未服用抗生素等影响血细胞的药物。
结果:健康的老年人红细胞分布均匀,形态正常,活动度佳;亚健康状态的老年人红细胞分布不均匀,部分红细胞形态异常,可见缗钱状红细胞、环形红细胞、皱缩红细胞及柠檬状红细胞,且活动度差。
结论: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有形成分,其形态变化与机体健康密切相关,红细胞异常形态的出现,提示老年人要尽早改善亚健康状态,预防疾病发生。
关键词亚健康红细胞资料与方法2003年5月~2006年7月选择来医院体检、各项检查正常,机体健康的200例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年龄55~75岁;选择来医院体检,各项检查均未发现异常,但机体有不适症状(具体表现:①精神状态:精神不振、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烦躁焦虑、易疲劳等;②生理方面:食欲不振、易感冒以及头昏、头痛、心悸、气短、胸闷等)的亚健康状态的老年人400例,年龄55~75岁,既往无任何病史,近期未服用抗生素等影响血细胞的药物。
方法:用短头笔式采血针针刺采集右手小手指指腹1滴血,进行涂片后在盖玻片上轻轻敲打,除去静电干扰,置于上海复星公司研制的ACT-2000超高倍显微诊断分析仪上,选择细胞分布相对均匀的区域进行观察。
结果对照组200例的红细胞形态正常,分布均匀,运动良好;在暗视野下可清晰看到红细胞膜的波动和两面微凹的圆盘状形态。
400例亚健康人群的红细胞形态异常,有如下几种情况:①缗钱状红細胞:红细胞聚集、重叠成团块状,红细胞活动度极差,有些病例伴随出现吴白色雪花样点状的乳糜微粒及云块状的脂肪斑块。
400例中有180例镜下可见缗钱状红细胞,占被检人数45%。
每个高倍镜视野(HPF)下缗钱状红细胞10个,我们视为红细胞聚集程度重。
社区老年体检人群红细胞分布宽度与部分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谢丽莹,张肖,李嵘嵘,丁娇,齐迅捷,张志勇,甘健,李月岚(萍乡市中医院检验科,江西萍乡337000)摘要:目的分析社区老年体检人群红细胞宽度分布(RDW)与部分生化指标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参考数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月2020年1月1697例社区老年体检人群的临床资料,根据其心血管危险因素合并情况分为异常组(n=360)与正常组(n= 1337)。
统计两组RDW、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等生化检测指标水平,比较两组各指标水平,并分析社区老年体检人群RDW与TC、TG相关性。
结果社区老年体检人群中,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占78.79%,其心血管危险因素主要以高血压、糖尿病为主;正常组RDW水平低于异常组,TC、TG水平高于异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双变量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证实,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社区老年群体RDW水平与TC、TG水平均呈负相关(r<0,P<0.05)。
结论社区老年体检人群RDW与TC、TG水平呈负相关,即随着RDW水平升高,TC、TG水平呈下降趋势,而临床需做好积极应对措施,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
关键词:社区老年体检人群;红细胞宽度分布;总胆固醇;甘油三脂;相关性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RDW)是表示机体红细胞体积离散程度的重要参数,多用于评估缺铁性贫血的发展情况,但有学者研究显示,其与各类心血管疾病存在一定相关性,故可作为早期心血管疾病诊断指标之一[1]。
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是临床检验血脂情况主要指标,其水平异常多提示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但目前尚无报道证实RDW与TC、TG水平的相关性,无法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参考。
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月2020年1月1697例社区老年体检人群的临床资料,统计其心血管危险因素合并情况,旨在探讨社区老年体检人群RDW与TC、TG水平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指导,现报道如下。
中老年健康体检人群体重指数与血脂、血压及脂肪肝水平的相关性研究【摘要】目的探讨中老年健康体检人群体重指数与血脂、血压及脂肪肝水平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15年4月到2016年3月在我院120名中老年健康体检人群作为研究的对象,按照不同的体重指数分为正常组(BMI<23kg/m2)、肥胖组(BMI≥25kg/m2)和超重组(23kg/m2≤BMI<25kg/m2),每组40名,并检测其血脂、血压以及脂肪肝水平,探讨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超重组和肥胖组的TC和TG水平逐渐升高,HDL水平显著下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而与超重组相比,肥胖组血脂变化水平最为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与正常组相比,肥胖组血压水平以及脂肪肝发病率明显升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肥胖作为高血脂、高血压和脂肪肝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应当合理控制体重,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关键词】体重指数;血脂;血压;脂肪肝;相关性【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9-093-01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居民的体重指数、血压、血脂等指标具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导致脂肪肝、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的上升。
BMI作为代谢类疾病的早期预警指标,为相关疾病的预警做出来的贡献。
为了探讨体重指数与血压、血脂以及脂肪肝的关系,现选取我院的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的对象,现做如下的报告: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4月到2016年3月在我院120名中老年健康体检人群作为研究的对象,其中有男性体检者65名,女性55名,年龄在40岁到80岁之间,平均年龄(61.2±2.1)岁。
1.2 方法120名体检者清晨空腹进行身高、体重、胸部DR、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和腹部B超检查。
采用台式血压计在清晨测量血压三次,取三次平均值为最终血压值。
不同年龄健康人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分析目的探讨健康人年龄变化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403例健康人按年龄分为5组,采用受体黏附法,检测并比较红细胞免疫功能相关6项指标。
结果脐血组的RBCC3bR、RBCICR及RFIR明显高于青年组,RFER、ATER明显低于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少年组与青年组的RBCC3bR、RBCICR、RFER、RFIR和ATE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与老年组的RBCC3bR、RFER、ATER低于青年组,RBCICR、RFIR高于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脐血组红细胞免疫功能比青年组增高,少年组红细胞免疫功能与青年组水平一致,中老年组红细胞免疫功能随年龄增长而逐渐降低,由青年到中、老年阶段红细胞免疫功能与年龄呈相关性。
标签:红细胞;免疫功能;年龄1981年Siegel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红细胞免疫系统的新概念,成为红细胞免疫研究的里程碑,促进了红细胞免疫研究工作的迅速发展。
红细胞具有多种天然免疫分子,是人体数量最多的免疫细胞。
红细胞的庞大数量及CR1的簇状分布特点决定了其巨大的免疫黏附作用,红细胞对循环中异己抗原的免疫黏附能力远远超过白细胞[1-2]。
红细胞不仅有识别、黏附、浓缩、杀伤抗原,清除CIC的能力,参与机体免疫调控,血清中还存在红细胞免疫促进物质和抑制物质,可影响红细胞的免疫功能。
分析不同年龄阶段健康人群红细胞免疫相关指标的变化规律,在临床工作中有实际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健康人年龄变化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所有受检者除脐血组外,均为本院门诊健康体检者;脐血组均为健康孕妇足月分娩,即时无菌抽取脐血送检。
受检者按年龄划分为5组,以青年组为对照组。
脐血组58例,男27例,女31例;少年组85例,男48例,女37例,年龄13~18岁,平均15.1岁;青年组87例,男52例,女35例,年龄19~44岁,平均31.5岁;中年组87例,男48例,女39例,年龄45~59岁,平均51.8岁;老年组86例,男54例,女32例,年龄≥60岁,平均69岁。
老年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异常相关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李彩荣;李英梅【期刊名称】《实用老年医学》【年(卷),期】2013(027)003【摘要】目的本研究对老年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升高的原因进行探讨,同时对RDW升高与预后相关性进行随访. 方法收集本院老年科2009年5月至2012年3月住院的老年患者共498例(年龄≥60岁),根据入院24h首次RDW检测结果,分为RDW升高组及正常组.分别对患者的基本资料、诊断、红细胞参数、炎症指标等进行统计分析,并随访所有患者1年内再次入院次数及病死率. 结果发现老年患者RDW升高(P<0.01),而RDW升高患者其体质量指数(BMI)较低(P<0.05).与RDW正常组比较,RDW升高组的患者中合并感染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比例较高,其血红蛋白(Hb)显著降低,C反应蛋白(CRP)水平升高(P<0.01),住院时间较长(P<0.05).所有患者随访时间1年,结果发现RDW升高组患者1年内再住院率及病死率较高.结论通过检测RDW,对老年合并慢性疾病的患者进行初步评估,简单易行.动态观察RDW可以对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并可以评价干预措施的治疗效果.%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ason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increasing 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 RDW) , at the same time to develop the follow-up study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increased RDW and the prognosis of elderly patients. Methods The data of 498 patients who were more than 60 years old hospitalized in Department of Geriatrics from May 2009 to March 2012 were collected. According to the detection results of RDW the first time in 24 h after the admission,these patients were dividedinto higher RDW group and normal RDW group. The patients' basic information, diagnosis, red blood cell parameters, indicators of inflammation were analyzed respectively and rehospitalization rate and mortality of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within 1 year. Results RDW of elderly patients was increased ( P < 0. 01) , while body mass index (BMI) in patients with increased RDW was lower. The patients with increased RDW had a higher incidence rate of infection an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Hemoglobin in patients with increased RDW was lower than that in patients with normal RDW; but the level of C reactive protei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normal RDW group.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of higher RDW group was long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 05).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1 yea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hospitalization rate and mortality of higher RDW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normal RDW group. Conclusions We could assess the severity of chronic disease and evaluate the treatment effects via monitoring RDW dynamicly.【总页数】3页(P226-228)【作者】李彩荣;李英梅【作者单位】200062 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老年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2.2【相关文献】1.红细胞分布宽度及血小板分布宽度检测评估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预后的价值 [J], 徐淑枫;何健芳2.血小板分布宽度、红细胞分布宽度和红细胞沉降率在结肠癌诊断及预后中的价值分析 [J], MA Zhi-jin; CHEN Tie-jun3.红细胞分布宽度和血小板分布宽度联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对重度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J], 陈慧敏; 姚梦雅; 黄利民; 冯志书; 王蒙蒙; 聂时南4.红细胞分布宽度和血小板分布宽度与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J], 朱静;王碧飞;汤颖5.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相关性 [J], 黄鑫;陈玉娜;杨兵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老年社区居民血脂、体质指数与慢性病的相关性分析
王颖宇
【期刊名称】《健康研究》
【年(卷),期】2016(036)001
【摘要】目的探讨中老年社区居民血脂、体重与慢性病的相关性,为社区居民健康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查900名中老年社区居民的血脂,测量计算体质指数,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社区居民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体质指数合格率分别为65.4%、72.4%和30.7%;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40.6%和
10.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总胆固醇水平是中老年社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的影响因素;高血压、体质指数是中老年社区居民糖尿病患病的影响因素(均P <0.05).结论杭州市中老年社区居民血脂合格情况尚可,体质指数合格情况偏低.高年龄、糖尿病、总胆固醇水平是中老年社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的显著影响因素,高血压、体质指数是中老年社区居民糖尿病患病的显著影响因素.
【总页数】3页(P5-7)
【作者】王颖宇
【作者单位】杭州市上城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全科,浙江杭州3100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94.3
【相关文献】
1.中老年人体质指数与红细胞分布宽度的相关性分析 [J], 马庆华;徐勇;周晓华;徐文新
2.湖北潜江农村社区居民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体质指数的相关性分析 [J], 吴俣昊;齐桂
3.中老年人体质指数、腰围与血脂的相关性分析 [J], 钟永泉;冯洁花
4.叙永县老年人常见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其与体质指数的相关性分析 [J], 孙斯羽;李正业;罗刚;李爱玲;陈佩;黄莉
5.通辽市社区居民体质指数与慢性病关系调查 [J], 王颖;赵丽;王丽梅;冯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制定老年人基本健康检查的主要项目及其内容一、老年人基本健康检查项目1. 体格检查(1)体重指数、身高测量、体形、营养状况、体质指数(BMI)。
(2)脉搏(听诊、触诊):观察心率、心律、动脉强度、血管弹性和血流量。
(3)血压:每隔6~12个月进行血压检查,以确定血压水平,筛查高血压病。
(4)呼吸:观察呼吸的功能、气息、深度和节律。
(5)查体:观察胸廓、腹部、四肢、脊柱和头颈部。
2. 血液检查(1)血常规:血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分布宽度(RDW)(2)血生化: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血清酮体(KET)、血清肌酐(CRE)、血清蛋白(TP)、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3. 尿液检查(1)尿常规:尿量、蛋白、糖、酮体、潜血、亚硝酸盐(NIT)、胆红素(BIL)、葡萄糖(GLU)、比重(SG)、酸碱度(PH)等。
(2)尿素氮(BUN)、尿胆原(UBG)和钙(CA)。
4. 检查视力(1)辨色力、眼球运动、瞳孔反射、血管状况、眼压检查(用视力表)等。
(2)如有必要,还需要进行眼底检查、眼窝拍片检查和眼底造影检查。
5. 甲状腺检查(1)甲状腺查体:观察颈部,对甲状腺腺体大小和状态进行检查。
(2)血清促甲状腺素(TSH)、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检测。
6. 肝功能检查(1)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血清碱性磷酸酶(ALP)。
(2)血清白蛋白(TP)、血清总蛋白(ALB)、血清白/球比例(W/A)。
7. 心电图检查(1)心电图:以多导联心电图(ECG)实施,观察心肌电位,以判断心功能及心律失常情况。
(2)超声心动图:以超声心动图(ECHO)实施,观察心内血流状态,以确定心脏异常情况。
60岁至69岁老年人BMI等级与身体素质的相关性分析作者:亢瑾来源:《当代体育科技》2018年第27期摘要: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身体素质逐渐下降,表现在力量、速度、灵敏、柔韧等素质都会有所下降。
我国倡导“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老年人拥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生活方式都会延缓他们的衰老、减缓各种疾病带来的痛苦、推迟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病率。
本文根据2014年河北省国民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的调研数据,通过老年人BMI比值的分布特征,分析BMI等级水平对身体素质的影响。
以此改善老年人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水平,为老年人科学运动处方提供理论依据,为老年人健康生活方式提供指导。
关键词:老年人 BMI 身体素质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9(c)-0040-02BMI指数指的是身体质量指数,是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健康的标准之一,是国民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表示身体形态的一个重要指标。
BMI的计算方法为体重/身高,老年人评价等级分为体重过轻(27.9);身体素质的测试内容为握力、坐位体前屈、单眼单足站立、选择反应时,其中,握力反应的是老年人上肢力量指标、坐位体前屈反应的是老年人的柔韧性指标、闭眼单足站立反应的是老年人平衡指标、选择反应时反应的是老年人的灵敏指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2014年河北省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60~69岁老年人共3278人,其中,男性老年人1610名,女性老年人1668人。
1.2 研究方法1.2.1 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图书馆、互联网等查阅与老年人体质、老年人健康、老年人生活方式、老年人身体形态以及身体素质等相关文献和书籍,了解相关理论和成果,为下一步的研究打下基础。
1.2.2 数理统计法运用SPSS 20.0对体质调研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1.2.3 访谈法根据数理统计的结果走访相关相关专家以及部分老年人,了解他们的实际身体形态以及身体素质情况。
人体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
红细胞是血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分布宽度是衡量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一个重要参数。
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是评估人体红细胞数量、质量和形态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详细介绍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分布宽度等方面。
一、红细胞计数
红细胞计数是衡量血液中红细胞数量的指标,正常参考值范围为男性4.0-5.5
× 10^12/L,女性3.5-5.0 × 10^12/L。
红细胞计数异常可能提示贫血、出血
性疾病等。
二、血红蛋白浓度
血红蛋白浓度是衡量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的指标,正常参考值范围为男性
120-160g/L,女性110-150g/L。
血红蛋白浓度异常可能提示贫血、出血性疾病等。
三、红细胞压积
红细胞压积是衡量血液中红细胞体积的指标,正常参考值范围为男性0.40-0.50,女性0.35-0.45。
红细胞压积异常可能提示贫血、血浆量异常等。
四、红细胞分布宽度
红细胞分布宽度是衡量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指标,正常参考值范围为
11.5%-14.5%。
红细胞分布宽度增大可能提示贫血、骨髓异常增生等疾病;红细胞分布宽度减小可能提示巨幼细胞性贫血等疾病。
总之,人体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是评估人体红细胞数量、质量和形态的重要依据。
通过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分布宽度的综合分析,可以了解人体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预防相关疾病。
血常规五分类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与贫血程度关联血常规是医生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通过对血液样本的分析,可以了解体内的各项指标,从而辅助诊断疾病。
而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是血常规中一个重要的参数,它反映了红细胞的大小变异程度,而贫血则是指体内红细胞数量减少导致血液无法正常传递氧气和养分的一种疾病。
本文将探讨血常规中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与贫血程度之间的关联。
一、血常规五分类血常规指的是对血液样本进行多项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分为五个主要分类,分别是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血细胞比容。
这些参数可以反映出人体血液的基本状况,有助于医生判断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二、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是评价红细胞大小变异的一个指标。
正常情况下,红细胞的体积应该相近,但如果红细胞的大小变化较大,就会导致RDW的数值升高。
一般来说,RDW的正常范围在11.5%至14.5%之间,超出这个范围可能意味着患有某种疾病。
三、贫血程度与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的关联贫血是指体内红细胞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导致血液不能正常运输氧气和养分的一种疾病。
贫血的程度可以通过血红蛋白浓度来评估,血红蛋白浓度越低,贫血程度越重。
研究表明,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与贫血程度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RDW的数值升高与贫血的程度呈正相关,也就是说,RDW数值越高,贫血程度越重。
这是因为贫血时体内红细胞数量减少,造成红细胞的大小变异增加,从而导致RDW数值的升高。
此外,还有研究发现,RDW的升高与贫血的原因也有关系。
例如,在缺铁性贫血患者中,RDW的数值通常会明显升高。
同样,在慢性疾病引起的贫血中,RDW的升高也常常可见。
因此,通过观察RDW的数值变化,医生可以初步了解贫血的原因并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
四、血常规五分类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的临床意义血常规五分类中,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的测量结果是评估贫血程度和贫血原因的重要依据之一。
人体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人体红细胞是构成血液的重要成分之一,主要承担输送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功能。
红细胞的大小和形态对其功能起着重要作用,在临床上,通过观察红细胞的分布宽度可以了解患者的贫血情况及可能存在的疾病情况。
本文将详细介绍人体红细胞分布宽度的标准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一、红细胞分布宽度的定义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是衡量红细胞大小变异性的指标,通常表示为红细胞在长度上的变异程度。
RDW可以通过红细胞计数仪或血常规检测仪器测量得到,其单位一般为百分比。
正常情况下,红细胞的大小应该是相对稳定的,即RDW应该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根据RDW的数值大小,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 正常范围:RDW在11.5%~14.5%之间属于正常范围,表示红细胞的大小变异性较小,常见于健康人群。
2. 轻度增高:RDW在14.5%~16.5%之间属于轻度增高,可能是由于感染、慢性疾病或贫血等导致的红细胞大小略有增加。
4. 重度增高:RDW超过18.5%属于重度增高,常见于严重贫血或骨髓增生异常等情况。
1. 诊断贫血:贫血是红细胞数量或功能异常导致的一种疾病,RDW可以作为辅助诊断贫血的指标之一。
在贫血患者中,红细胞大小变异性通常会增加,导致RDW升高。
2. 鉴别贫血类型:不同类型的贫血可能会导致红细胞大小的不同改变,通过检测RDW可以帮助医生鉴别贫血的类型,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等。
3. 预测患者预后:一些研究表明,高RDW与患者预后不良有一定关联,如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
对于高RDW的患者,需要密切关注其病情发展及治疗效果。
4. 指导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RDW水平,可以调整治疗方案,如在贫血患者中,高RDW可能提示存在隐匿性疾病或营养不良,需要进一步检查及补充治疗。
红细胞分布宽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贫血: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都可能导致红细胞大小变异性的增加,从而影响RDW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