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小学手工课教案风筝制作
- 格式:docx
- 大小:22.66 KB
- 文档页数:3
小学的手工风筝教案小学手工风筝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风筝的形状和特点,了解风筝的起源和作用;2. 掌握制作风筝的基本步骤和方法;3.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风筝的基本形状和特点;2. 制作风筝的基本步骤;3. 风筝的飞行技巧。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风筝制作的材料,如竹子、纸张、线等;2. 学生准备,学生自带一把小剪刀。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不同形状的风筝,并向学生介绍风筝的起源和作用,激发学生对风筝的兴趣。
2. 学习风筝的基本形状和特点。
让学生观察不同形状的风筝,并让他们描述风筝的形状和特点。
3. 制作风筝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1)教师向学生介绍风筝的制作材料,如竹子、纸张、线等;(2)教师向学生演示风筝的制作步骤,包括搭竹架、粘纸、系线等;(3)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动手制作自己的风筝。
4. 风筝的飞行技巧。
(1)教师向学生介绍风筝的飞行技巧,包括选择风力适宜的天气、正确的放线姿势等;(2)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试着放飞自己制作的风筝。
五、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风筝的形状和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制作风筝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希望学生们能在课后继续动手制作风筝,并享受风筝飞行的乐趣。
六、布置作业。
让学生回家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风筝,并在下节课上展示给大家看。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到,学生们都很认真地动手制作了自己的风筝,并在操场上放飞了自己的风筝。
但是在制作过程中,有些学生对于细节处理不够仔细,下节课需要加强指导。
风筝手工活动教案标题:风筝手工活动教案教案目标:1. 学习风筝的基本知识和制作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风筝制作材料(纸张、竹子、线等)、示范风筝制作的样品、教学投影仪。
2. 学生准备:纸笔、尺子、剪刀。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使用教学投影仪展示一些精美的风筝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是否制作过风筝?你们知道如何制作风筝吗?知识讲解:3. 介绍风筝的基本知识,包括风筝的起源、风筝的结构、风筝的飞行原理等。
4. 示范风筝制作的步骤:选择合适的纸张和竹子,按照比例切割纸张,用线固定纸张和竹子,装饰风筝。
实践操作:5.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4人组成,让他们一起制作风筝。
6. 指导学生测量和切割纸张,固定纸张和竹子,装饰风筝。
7. 鼓励学生在风筝上进行创作,可以绘制图案、写上祝福语等。
活动展示:8. 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制作的风筝,并邀请其他同学评价。
9. 学生可以自由飞行他们的风筝,观察风筝在空中的飞行情况。
总结反思:10. 引导学生回顾制作风筝的过程,分享他们的体验和收获。
11. 提问:你们在制作风筝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你们觉得怎样可以改进风筝的飞行性能?拓展活动:12. 鼓励学生在家庭或课余时间继续制作风筝,并分享他们的作品和体验。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制作风筝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2. 评价学生制作的风筝的外观和飞行性能。
3.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这个手工活动的喜好和意见。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风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组织学生参观风筝博物馆或风筝展览,增加他们的知识和兴趣。
教学提示:1. 确保学生在制作风筝的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使用尖锐的工具。
2. 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3. 提供必要的材料和工具,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风筝制作。
小学手工课教案风筝制作教案小学手工课教案——风筝制作1.1 设计理念1.1.1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1.1.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1.1.3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1.1.4 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风筝制作的魅力二、知识点讲解2.1 风筝的历史与文化2.1.1 风筝的起源与发展2.1.2 风筝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寓意2.1.3 不同地区风筝的特色与工艺2.2 风筝的基本结构与原理2.2.1 风筝的结构组成2.2.2 风筝飞行的原理2.2.3 风筝的分类及特点2.3 风筝制作技巧与方法2.3.1 制作材料与工具的选择2.3.2 风筝图纸的绘制与设计2.3.3 风筝骨架的制作与绑线三、教学内容3.1 课程导入3.1.1 图片展示各种精美的风筝3.1.2 引导学生了解风筝的历史与文化3.1.3 激发学生对风筝制作的兴趣3.2 制作准备3.2.1 介绍制作材料与工具3.2.2 演示风筝制作的基本步骤3.2.3 学生分组讨论并设计自己的风筝图案3.3 风筝制作实践3.3.1 学生动手制作风筝骨架3.3.2 教授绑线技巧与方法3.3.3 学生自主完成风筝制作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了解风筝的历史与文化4.1.2 掌握风筝的基本结构与原理4.1.3 学会风筝制作技巧与方法4.2 过程与方法4.2.1 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能力4.2.2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4.2.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4.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3.1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4.3.2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勇于实践的精神4.3.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风筝飞行的原理及其应用5.1.2 风筝制作技巧与方法5.1.3 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5.2 教学重点5.2.1 风筝的历史与文化5.2.2 风筝的基本结构与原理5.2.3 风筝制作实践(由于篇幅原因,后五个章节的教学内容未进行详细展开,您可以根据以上格式进行续写。
完整版制作风筝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手工制作》教材第四章“风筝制作”部分,详细内容包括风筝的历史简介、风筝的种类与结构、制作风筝的材料选择、制作步骤及安全注意事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风筝的历史,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 学习风筝的种类、结构与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风筝的制作步骤与技巧。
教学重点:了解风筝的种类与结构,掌握制作风筝的基本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风筝制作演示文稿、制作风筝的材料与工具。
学具:剪刀、胶水、彩纸、竹条、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风筝,引导学生谈论风筝的起源、历史及寓意,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a. 风筝的历史与文化背景b. 风筝的种类与结构c. 制作风筝的材料选择与安全注意事项3. 实践操作:a. 分组讨论,设计风筝图案b. 按照制作步骤,小组合作制作风筝c.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4. 例题讲解:以一个简单的风筝制作为例,详细讲解制作步骤与技巧。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个风筝的制作。
6. 成果展示:各小组展示制作的风筝,进行互评与交流。
六、板书设计1. 风筝的历史与文化2. 风筝的种类与结构3. 制作风筝的材料与工具4. 风筝制作步骤a. 设计图案b. 准备材料c. 制作框架d. 装饰风筝e. 绑线与试飞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具有创意的风筝,并写一篇制作心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深入研究风筝文化,了解不同地区的风筝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同时,开展风筝放飞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风筝的制作步骤与技巧。
2. 实践操作:分组讨论、设计风筝图案、制作步骤、巡回指导。
3. 板书设计:风筝制作步骤的详细展示。
三年级劳动课教案第11课制作风筝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了解风筝的历史和基本结构,知道风筝的制作方法和放飞技巧。
2.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风筝的制作,并掌握基本的放飞技巧。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学生学会珍惜劳动成果,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二、教学内容教材分析本课以制作风筝为主题,通过学习风筝的历史、结构和制作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风筝,并学会放飞技巧。
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有过放风筝的经历,但对风筝的制作方法和放飞技巧的了解不够深入。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风筝的制作和放飞技巧。
三、教学过程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风筝的历史和各种风筝样式,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风筝的基本结构,包括风筝头、风筝身、风筝尾等,并介绍风筝的制作材料和工具。
3. 示范:教师演示风筝的制作过程,包括剪裁、拼接、绑线等步骤。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风筝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制作风筝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并进行放飞练习。
教学评价1. 学生完成风筝的制作,并能够正确放飞。
2. 学生能够描述风筝的基本结构和制作方法。
3. 学生对风筝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够积极解决,展现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教材《劳动与技术教育三年级教材》教具1. 风筝样品2. 剪刀、胶水、笔等制作工具3. 风筝线、竹签等制作材料五、教学建议课堂管理1. 教师在实践环节要注意学生的安全,避免使用锋利的工具造成伤害。
2. 教师在学生分组时,尽量保证每组成员的能力均衡,以便于小组合作。
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作业布置1. 学生完成风筝的制作,并进行放飞练习。
风筝的制作一、【设计思路】学习风筝制作是一项运用数学、科学、美术,进行动手、动脑的科技活动。
现在的孩子,什么玩具都靠花钱买,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普遍较差。
课堂环节包括:直观感受兴趣导入、精讲点拨探索研究、分工合作展示交流、拓展延伸升华情感等。
此项目教学是以制作风筝为主线,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让学生学会画线、折叠、定位、扎线、剪纸、粘贴等基本能力;并且通过“研究风筝”培养学生查阅资料、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积极探索的学习态度。
学生在设计风筝、制作风筝中获得情感体验,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提高,感受自我劳动带来的快乐与情趣,了解传承传统艺术。
二、【活动目标】认知目标:了解风筝的历史和种类。
技能目标:初步学会扎制、糊面、绘制等简单的操作技能及简单工具的使用。
情感目标:在小组活动中养成团队合作、分享快乐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学会发现美、感知自然美,热爱自然与生活。
三、【教学重点】风筝的制作过程四、【教学难点】风筝的创意设计五、【课前准备】教具:网上买的风筝材料包,样品;多媒体;材料与工具。
材料:竹条、线、白布、胶水或双面胶、线板等。
工具:钳子、剪刀、美工刀、彩笔。
六、【课时安排】教学活动过程一课时完成。
风筝的历史5分钟风筝的制作流程5分钟动手实践20分钟作品展示交流5分钟放飞心情2分钟拓展创新3分钟七、【教学过程】(一)、直观感受兴趣导入同学们好!春风宜人,鸟语花香,又是一季春来到,放风筝的季节到了,(展示风筝模型)。
在美国华盛顿宇航博物馆的大厅里挂着一只中国风筝,在它边上写着:“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人类最早的飞行器”---风筝。
(二)、精讲点拨探索研究 1.精讲点拨①风筝的历史:木鸢-纸鸢-风筝战争武器-娱乐工具飞机的诞生放风筝的习俗②风筝的种类:地域、形状③有关风筝的诗歌辞赋④风筝的制作流程:扎骨架、糊纸蒙面、绘制、提脚线2.探索研究磨刀不误砍柴工。
小学手工课教案——风筝制作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风筝的基本结构和制作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提高学生对传统民间艺术的认知和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1. 风筝制作材料:彩纸、竹签、线、胶水、剪刀等。
2. 参考资料:风筝制作教程、风筝图片等。
3. 教学场地:室内或室外开阔场地。
教学内容: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风筝图片,引导学生谈论风筝的特点和美好回忆。
2. 介绍风筝的历史和文化意义,激发学生对风筝制作的兴趣。
二、基本知识(10分钟)1. 讲解风筝的结构,包括头部、翅膀、尾巴等。
2. 介绍风筝的制作材料和工具。
3. 讲解风筝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三、动手制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制作。
2. 教师发放制作材料,引导学生按照基本步骤和方法制作风筝。
3. 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
四、风筝放飞(10分钟)1. 学生完成风筝制作后,进行户外放飞实践。
2. 教师讲解风筝放飞的基本技巧,如控制风筝、调整角度等。
3. 学生分组进行放飞比赛,体验风筝翱翔的快乐。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风筝制作和放飞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2. 学生互相评价,分享彼此的成果和不足。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和放飞,让学生深入了解风筝的制作和放飞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指导和关爱,使他们在动手实践中收获知识和技能。
通过放飞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传统民间艺术形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六、风筝的历史与文化(5分钟)1. 教师通过图片和文字资料,向学生介绍风筝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引导学生了解风筝在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寓意。
3. 讨论风筝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多彩的童年:手工风筝DIY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风筝的历史和基本结构,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2. 通过手工制作风筝,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4. 培养学生对户外活动的兴趣,增强身体素质。
二、教学内容:1. 风筝的历史介绍2. 风筝的基本结构及制作方法3. 风筝的放飞技巧4. 风筝绘画与创作5. 户外放飞实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风筝的历史和基本结构,掌握风筝的制作方法和放飞技巧。
2. 教学难点:风筝的制作过程中的细节处理,以及放飞时风向、风力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具:风筝样品、风筝制作材料(如纸张、竹签等)、绘画工具、户外放飞场地。
2. 教材:风筝制作手册、风筝历史资料。
3. 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风筝样品,引发学生对风筝的兴趣,简要介绍风筝的历史。
2. 新课导入:讲解风筝的基本结构和制作方法,引导学生了解风筝的制作过程。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风筝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风筝绘画与创作: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风筝绘画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5. 放飞实践:带领学生到户外放飞风筝,让学生掌握放飞技巧,体验风筝带来的乐趣。
6. 总结与反思:学生分享制作和放飞风筝的心得,教师对课程进行总结。
六、教学评估:1. 学生制作风筝的过程观察:评估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2. 风筝放飞的表现:评估学生在户外放飞风筝时的技巧掌握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参与度与兴趣: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对风筝制作的兴趣。
七、安全须知:1. 制作风筝时,使用剪刀、胶水等工具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受伤。
2. 户外放飞风筝时,要注意周围环境,避免风筝线缠绕在高压线等危险物品上。
3. 遇到大风或恶劣天气,立即停止放飞活动,确保学生安全。
风筝制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风筝制作的基本材料和工具。
2.学习制作风筝的基本步骤。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培养学生耐心和细致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风筝制作材料:纸、竹片、麻线、彩纸、强力胶水等。
2.制作风筝的基本步骤:设计草图、剪纸、裱纸、装盘、系线等。
三、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引入风筝制作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风筝制作的兴趣。
2.知识讲解介绍风筝制作的基本材料和工具,引导学生了解风筝制作的基本知识。
3.实际操作(1)设计草图:学生进行风筝设计草图的绘制,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样式。
(2)剪纸:学生根据设计草图,将纸剪成风筝的形状,并修整边缘,使其更加美观。
(3)裱纸:学生用彩纸将风筝的正反面裱好,加固风筝的结构。
(4)装盘:学生将竹片修整好,安装在风筝的骨架上,使风筝能够顺利飞行。
(5)系线:学生使用麻线将风筝与线轮相连,准备飞行。
4.讲解注意事项和技巧讲解注意事项和技巧,提醒学生遵循安全操作,确保风筝的制作和飞行过程中的顺利进行。
5.风筝飞行实践教师带领学生到开阔的户外空地上,进行风筝飞行实践。
学生根据各自制作的风筝,进行飞行练习,并与同学互相观赏和交流。
6.总结学生总结制作风筝的基本步骤和技巧,并回答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加深对风筝制作的认识。
四、教具准备:纸、竹片、麻线、彩纸、强力胶水、剪刀、彩笔等。
五、教学效果评价: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风筝飞行实践,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完成度,同时进行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评,评价风筝制作教学的效果。
劳动课制作风筝教案《劳动课制作风筝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同学们,咱们这节课呀,要让大家学会制作风筝呢。
大家要知道风筝的基本结构,像骨架、蒙面和尾巴这些部分。
而且要能自己动手做出一个能飞起来的风筝哦。
这就好比我们要学会搭积木,每一块积木放在哪里都有讲究,风筝的每个部分也都有它的作用呢。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我希望通过这节课,大家能感受到劳动的乐趣。
就像我们种了一棵小树苗,看着它慢慢长大那种开心的感觉。
在制作风筝的过程中,大家要互相帮助呀。
要是有同学遇到困难,可不能像个小气鬼一样不管人家,咱们要像一群小蜜蜂一样团结协作呢。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风筝骨架的制作可不容易呢。
就像盖房子要先搭好架子一样,风筝的骨架要是搭不好,整个风筝就软趴趴的飞不起来啦。
所以大家要特别注意骨架的形状和牢固程度。
还有蒙面的粘贴,得贴得平平整整的,不能皱巴巴的,不然风筝就像个丑八怪一样在空中摇摇晃晃。
2. 教学难点怎么让风筝平衡呢?这就像是走钢丝一样,稍微有一点偏差,风筝就会像喝醉了酒的人一样东倒西歪。
同学们要学会调整风筝的重心,这可是个技术活呢。
三、教学方法我打算用示范法,就像厨师做菜给大家看一样,我会一步一步地做给大家看。
然后再让大家分组进行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像个小导游一样在各个小组之间走来走去,给大家指导。
四、教学准备我会提前准备好制作风筝的材料,像竹条、纸、线、剪刀、胶水这些东西。
就像厨师准备食材一样,要是少了一样,这风筝可就做不成啦。
我还会准备一些做好的风筝样本,让大家看看漂亮的风筝是什么样子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同学们,大家有没有在春天的时候看到天上飞着各种各样的风筝呀?那些风筝像小鸟一样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多有趣啊。
你们想不想自己也做一个风筝,让它也在天空中飞起来呢?如果不想的话,那多可惜呀,就像有一个宝藏在你面前,你却不去拿一样。
2. 讲解风筝的结构(10分钟)好啦,现在我要给大家讲讲风筝的结构啦。
小学手工课教案——风筝制作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风筝的历史和基本结构,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 通过动手制作风筝,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进同学间的交流与分享。
二、教学内容1. 风筝的历史简介2. 风筝的基本结构及其组成部分3. 风筝制作步骤与方法4. 风筝的放飞技巧5. 风筝的安全注意事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风筝的基本结构,学会制作和放飞风筝的方法。
2. 教学难点:风筝制作过程中的细节处理,如绑线、贴纸、绘制图案等。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的风筝制作教程、示范风筝、制作材料(如彩纸、竹条、剪刀、胶水等)。
2. 学生准备:每人一份制作材料,一双灵巧的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1 教师简要介绍风筝的历史,引发学生对风筝的兴趣。
1.2 展示示范风筝,引导学生观察风筝的基本结构和组成部分。
2. 讲解与示范(10分钟)2.1 教师讲解风筝制作步骤与方法,重点讲解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2 教师现场示范制作风筝,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制作过程。
3. 学生动手制作(15分钟)3.1 学生按照制作步骤,分组合作制作风筝。
3.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成果展示与评价(5分钟)4.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5. 放飞风筝(10分钟)5.1 教师讲解风筝的放飞技巧,引导学生安全放飞风筝。
5.2 学生在校园内放飞风筝,体验风筝带来的快乐。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6.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反思自己在制作和放飞风筝过程中的表现。
6.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表达对风筝制作的喜爱。
六、教学拓展1.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在风筝上绘制自己喜欢的图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 组织风筝比赛,让学生在放飞风筝的过程中,学会竞争和合作。
七、安全与纪律1. 强调风筝制作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如使用剪刀、胶水等工具时的注意事项。
制作风筝主题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风筝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掌握风筝的基本结构与制作原理。
2. 学生能了解并运用风筝制作的相关科学知识,如空气动力学、力的作用等。
3. 学生能描述风筝的种类和特点,并分析不同风筝的优缺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手工制作技巧,独立完成一个具有创意的风筝设计与制作。
2. 学生能在制作风筝的过程中,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学会沟通、协调、分享,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制作风筝,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 学生在制作风筝的过程中,体验创新与挑战的乐趣,增强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3. 学生通过风筝放飞活动,学会尊重自然、关爱环境,培养绿色环保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科学、美术、传统文化等多学科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学生特点:三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动手能力强,喜欢探索新事物,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激发兴趣和引导。
教学要求:教师需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动手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与评价。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与实现,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 引入风筝的起源、历史演变及其在民间文化中的地位,结合课本相关章节,介绍风筝的基本知识。
2. 讲解风筝的结构与制作原理,包括风筝骨架的设计、风筝面的制作、装饰方法等,结合科学知识,如空气动力学原理。
3. 介绍不同类型的传统风筝及其特点,如硬翅风筝、软翅风筝、立体风筝等,并与课本中的相关内容相联系。
4. 引导学生了解风筝制作材料的选择,包括纸张、竹材、线等,以及各种材料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5. 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分阶段进行教学:- 第一阶段:了解风筝文化,学习风筝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材料选择。
做手工风筝活动教案主题,手工风筝活动教案。
一、活动目的。
1. 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让孩子们了解风筝的制作和飞行原理。
3. 提高孩子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二、活动准备。
1. 材料准备,纸张、竹条、剪刀、胶水、彩笔、线等。
2. 场地准备,室外空旷的场地,避免有电线或高楼附近。
三、活动流程。
1. 介绍风筝的历史和原理(10分钟)。
首先,老师可以通过图片或简单的讲解,向孩子们介绍风筝的起源和原理,让他们了解到风筝是怎样飞行的。
2. 制作风筝(40分钟)。
(1)准备材料,纸张、竹条、剪刀、胶水、彩笔、线等。
(2)制作步骤:a. 将竹条按照风筝的形状组合在一起,用线固定。
b. 用纸张剪成风筝的形状,然后用彩笔进行装饰。
c. 将纸张固定在竹条上,然后用线将风筝的尾巴固定在下方。
3. 风筝飞行(30分钟)。
(1)讲解风筝飞行的技巧,向着风放线,用手轻轻拉线,让风筝慢慢飞起来。
(2)让孩子们分组,到室外空旷的场地放风筝。
(3)老师和家长们可以帮助孩子们掌握风筝飞行的技巧,让他们尽情地放飞自己的风筝。
4. 活动总结(10分钟)。
活动结束后,老师可以和孩子们一起总结这次风筝制作和飞行的经历,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四、活动心得。
通过这次手工风筝活动,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制作风筝的方法,还了解了风筝的飞行原理,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风筝飞行也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自然的力量,增强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培养更多的能力。
多彩的童年:手工风筝DIY课程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教学目标:1. 了解风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激发学生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介绍风筝的起源和发展。
2. 讲解风筝的基本结构和制作方法。
教学活动:1. 观看风筝的历史和文化视频。
2. 引导学生讨论风筝的意义和制作手工风筝的兴趣。
作业:1. 调查风筝在不同文化中的意义和制作方法。
2. 设计自己的风筝图案。
第二章:基本工具和材料教学目标:1. 认识并掌握制作风筝所需的基本工具和材料。
2. 学习使用剪刀、胶水等工具的安全方法。
教学内容:1. 介绍制作风筝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如纸张、竹子、线等。
2. 示范如何正确使用剪刀、胶水等工具。
教学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制作风筝所需的工具和材料。
2. 观看示范视频,学习使用剪刀、胶水等工具的正确方法。
作业:1. 准备一份工具和材料清单,包括名称和用途。
2. 练习使用剪刀、胶水等工具制作简单的手工艺品。
第三章:风筝的设计和绘制教学目标:1. 学习风筝的设计原则和创意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绘画技巧。
教学内容:1. 介绍风筝设计的原则,如对称性、简洁性等。
2. 示范如何绘制风筝图案,包括线条、颜色和构图。
教学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自己的风筝设计理念。
2. 观看示范视频,学习绘制风筝图案的技巧。
作业:1. 设计并绘制自己的风筝图案,包括线条、颜色和构图。
2. 选择一种风筝图案,进行绘制练习。
第四章:风筝的制作和组装教学目标:1. 学习风筝的制作方法和组装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介绍风筝的制作步骤,包括剪裁、拼接和绑线等。
2. 示范如何组装风筝,包括竹架的搭建和绳子的绑法。
教学活动:1. 学生分组合作,按照制作步骤制作自己的风筝。
2. 观看示范视频,学习风筝的组装技巧。
作业:1. 制作自己的风筝,包括剪裁、拼接和绑线等步骤。
2. 练习组装风筝,包括竹架的搭建和绳子的绑法。
教案一:制作简易纸制风筝教学目标:1.了解纸制风筝的制作原理和步骤;2.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和材料制作纸制风筝;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风筝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风筝制作的兴趣,带入本节课的主题。
2.介绍制作风筝的材料和工具:纸张、竹子、剪刀、胶水、线等。
3.分组活动:将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4-5人。
让学生讨论和设计他们心目中的风筝图案和大小。
4.实践制作:给学生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和工具,按照设计的图案和大小制作风筝。
5.分享和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风筝,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困难和收获。
6.收尾:帮助学生总结制作风筝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引导他们认识到劳动技术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1.风筝制作所需的材料和工具;2.风筝的图片资料;3.制作风筝的步骤和注意事项的提前准备。
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对自己的风筝进行改良和调整,尝试制作不同形状和尺寸的风筝;2.学生可以用不同的颜色和图案装饰自己的风筝;3.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风筝飞行比赛,比一下谁的风筝飞得更高更稳定。
教案二:手工编织纸篮教学目标:1.了解编织纸篮的制作原理和步骤;2.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和材料编织纸篮;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编织纸篮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编织纸篮制作的兴趣,带入本节课的主题。
2.介绍编织纸篮的材料和工具:纸张、剪刀、胶水等。
3.分组活动:将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3-4人。
让学生讨论和设计他们心目中的纸篮图案。
4.实践编织:给学生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和工具,按照设计的图案进行纸篮的编织。
5.分享和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编织的纸篮,分享编织过程中的困难和收获。
6.收尾:帮助学生总结编织纸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引导他们认识到劳动技术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1.编织纸篮所需的材料和工具;2.编织纸篮的图片资料;3.编织纸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的提前准备。
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纸张进行编织,制作出多样的纸篮;2.学生可以尝试不同形状和尺寸的纸篮设计;3.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编织纸篮比赛,比一下谁编织得更漂亮、更牢固。
完整版制作风筝教案教案:制作风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材第6章《手工制作》,具体内容包括了解风筝的历史、结构和制作方法,以及亲自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风筝。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风筝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风筝的结构和制作方法,亲自动手制作风筝。
难点:风筝翅膀和尾巴的形状设计,以及风筝线的控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风筝制作图纸、剪刀、胶水、彩笔等。
学具:学生自带的剪刀、胶水、彩笔,以及提前分发的风筝制作图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风筝的历史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风筝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对风筝制作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风筝的结构和制作方法,包括风筝的头部、翅膀、尾巴和线等部分。
3. 示范:教师现场演示制作风筝的整个过程,包括剪裁、粘贴和涂色等步骤。
4. 实践: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制作风筝,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风筝的结构、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等,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风筝制作过程的日记,包括制作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
2. 设计一个具有创新元素的风筝,并说明设计意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次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次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风筝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鼓励学生在课后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下一节课进行分享。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1. 风筝的历史:了解风筝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包括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意义和变迁。
2. 风筝结构:掌握风筝的基本结构,包括头部、翅膀、尾巴等部分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3. 制作方法:学习风筝的制作步骤,包括剪裁、粘贴、涂色等技巧。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细节补充和说明1. 风筝翅膀和尾巴的形状设计:讲解翅膀和尾巴的设计原则,如何根据风筝的大小和风向调整形状,以达到平衡和稳定的飞行效果。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小学手工课教案——风筝制作年级:小学四年级学科:美术、手工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月日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风筝的起源、发展以及不同类型的风筝,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2. 通过观察、实践,使学生掌握风筝的基本制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风筝的制作过程,学会风筝的基本制作方法。
难点:风筝结扎技巧、风筝线的安全操作。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各种风筝的图片、视频资料,准备制作风筝所需的材料(如彩纸、竹签、线等)。
2. 学生准备:带回家与家长一起收集废弃的纸张、塑料袋等可利用的材料。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1.1 教师展示各种风筝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风筝的起源和发展。
1.2 学生分享自己收集到的风筝相关信息。
2. 基本制作方法学习(15分钟)2.1 教师讲解风筝的基本结构,示范制作过程。
2.2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设计自己的风筝。
3. 动手制作(20分钟)3.1 学生按照讨论的结果,开始制作风筝。
3.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展示与评价(5分钟)4.1 学生展示自己的风筝作品。
第二课时:1. 继续制作风筝(20分钟)1.1 学生根据上节课的评价,对风筝进行修改和完善。
1.2 教师巡回指导。
2. 风筝放飞实践(15分钟)2.1 教师讲解风筝放飞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2 学生在操场放飞自己制作的风筝。
3.1 学生分享风筝放飞的经历,交流感受。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一次风筝展览,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校师生。
2. 邀请家长参加风筝放飞活动,增进家校互动。
3. 开展“我最喜欢的中式风筝”评选活动,鼓励学生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制作风筝的过程表现,包括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 学生风筝作品的创意、美观和实用性。
完整版制作风筝教案教学风筝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手工制作》教材第四章第二节“风筝的制作”,详细内容包括风筝的历史、种类、制作原理和步骤,特别是传统风筝的构造和装饰技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风筝的制作原理,掌握制作风筝的基本步骤和技巧,制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风筝。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民间艺术的热爱,提高对美的鉴赏力和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风筝的制作步骤和技巧。
难点:如何使风筝保持平衡,以及如何设计具有美感的装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示范风筝、剪刀、胶水、彩笔等。
2. 学具:每人一份风筝制作材料包。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风筝的图片,让学生了解风筝的历史、种类和美感,引发学生兴趣。
2. 理论讲解:介绍风筝的制作原理、步骤和技巧,强调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 实践操作:a. 分组讨论: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如何设计具有特色的风筝。
b. 制作过程:学生按照教材步骤,动手制作风筝。
c. 教师巡回指导:在学生制作过程中,教师进行个别辅导,解答疑问。
4. 作品展示:每组展示制作完成的风筝,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5.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使风筝保持平衡,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6.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调整风筝的平衡。
六、板书设计1. 风筝的历史与种类2. 风筝制作步骤a. 绘制图纸b. 剪裁材料c. 组装框架d. 装饰风筝3. 风筝平衡调整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具有个人特色的风筝,并附上设计说明。
2. 答案: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结合个人创意完成作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了解其他民间艺术,如剪纸、泥塑等,提高对传统艺术的鉴赏能力。
同时,提倡环保理念,鼓励学生利用废旧物品制作风筝,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操作环节的分组讨论和教师巡回指导3. 风筝平衡调整方法的讲解4. 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风筝的制作步骤和技巧是本节课的重点。
完整版制作风筝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手工制作》教材第五章“风筝的制作与应用”,详细内容包括:了解风筝的历史与文化,学习风筝的种类与结构,掌握制作风筝的基本技巧,并实践制作一个简单的风筝。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风筝的历史与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使学生掌握风筝的基本结构、种类及其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 激发学生对传统民间艺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风筝制作中的平衡与稳定性问题。
教学重点:风筝的制作步骤、技巧及安全注意事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风筝制作教材、示范风筝、剪刀、胶水、直尺、彩笔等。
学具:学生分组准备相应材料,如竹条、塑料布、线、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风筝的历史与文化,让学生了解风筝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引发学生对风筝制作的兴趣。
a. 讲解风筝的起源与发展b. 展示不同地域、风格的风筝图片,让学生感受风筝的魅力2. 知识讲解:介绍风筝的种类、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a. 按照教材内容,讲解风筝的构造及分类b. 演示风筝制作的步骤与技巧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根据所学知识制作风筝。
a. 分组讨论,确定风筝的主题和设计b.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工具,确保安全c. 学生动手制作风筝,教师巡回指导4. 随堂练习:检查学生制作的风筝,针对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风筝的历史与文化2. 风筝的种类与结构3. 风筝制作步骤与技巧4. 安全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风筝比赛,了解风筝放飞技巧,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探索风筝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科技、体育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风筝制作中的平衡与稳定性问题。
2.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根据所学知识制作风筝。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解析:风筝制作中的平衡与稳定性问题1. 平衡:风筝的平衡分为纵向平衡和横向平衡。
小学手工课教案风筝制作[1]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朋友们是不是很熟悉啊??我们小时语文课本的诗句。
儿时的你有没有过与小朋友们一起放飞风筝的快乐回忆??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
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的放风筝。
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
读了这首诗,我们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的美丽春景,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快乐的画面,美丽的风筝,把它们也搬进我们的小学手工课堂如何?风筝制作原是传统民间工艺,发展到现在也进入了车间机械化。
但是很多环节需要人工操作。
风筝工艺有很大的文化气韵与消费市场。
小学开设这个制作也能为各学科的融合提供一个实践平台,这里面包括数学、语文、美术、科学等等各学科的知识。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进一步提高动手能力,增进思考、创造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学习兴趣。
因为课时的局限性与学生操作能力的局限性。
在制作上可以选取简单的造型:三角型、几何型组合,利于课程的进行。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强调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来达到锻炼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和增进能力,增强创新思维目的。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锻炼勤于动手的能力。
提高审美素养。
发展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制作。
知识目标:掌握风筝图案的装饰技巧。
教学重难点:风筝裱面的色彩,色彩搭配的主要特点,怎样运用色彩的强烈对比手法,使之协调统一是重点,难点是找出风筝的重心
解决方法:在进行制作的过程中,灌输图案装饰的介绍与讲解。
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自主创作。
重心问题:采用“悬挂法”
学生分析:小学生还没有形成了一定的感受、认知、审美与造型的能力。
所以教师要耐心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结合其他学科的自主能力。
如风筝的重心问题是物理、数学的问题。
教学课时:6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导学案、风筝样品。
学生:剪子,钳子,火炉,酒精灯或蜡烛,锉刀,大小锯,大小剪刀,熨斗,单把和双把刨子,以及各种颜料,绑扎的绳。
宣纸,高丽纸,皱纹纸,电力防塑薄膜等等。
这些材料质地轻,纤维分布均匀,着色效果好。
面粉糨糊,合成胶水,白乳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环境,导入新课。
播放《村居》儿童朗诵。
增加了情趣——引入风筝制作。
二:多媒体展示图片:引起兴趣
教师:同学们想不想自己也动手制作一架风筝??学生活跃:想
视频观看:风筝制作工艺(能节约时间)
三:分组协作。
制作步骤:
1、制作骨架,了解“轴对称”的物体平衡性。
用料原则是:在不影响抗压和支撑能力的原则下尽量少用料,用轻料。
风筝骨架结扎完成后,根据骨架裁剪裱糊面。
2、(重点)设计装饰风筝。
了解知识:装饰图案在风筝的应用。
师生共同欣赏图片,进一步学习色彩搭配的规律:注意风筝的色彩装饰要注意:1、常表现为饱满、艳丽、清新,多施以纯度较高的原色。
2、创作时并不拘泥于物象原本的色彩。
3、搭配多采用强对比的手法,可进行大胆的取舍。
因此风筝的色彩风格:和谐统一,辉艳浓郁。
风筝摆在室内,放到空中,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
在风筝上绘画着色,设计图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主题内容和加强图案的形式美感。
所以色彩,描绘技法,也是风筝制作的重要环节。
一方面要通过图案和色彩在风筝造型骨架上表现直观效果,另一方面,又要能在放飞到高空时体现远视效果。
正因为风筝本身的这些特点,他对绘画就有特殊的要求。
4、接下来的就是把彩绘的纸糊在上面,把扎好的骨架涂上乳胶,与画好的图纸裱糊在一起抹平。
凉干后修理一下多余的纸。
5、确定重心,栓提绳线。
指导学生采用“悬挂法”来确定物体的重心。
将风筝悬挂,并使其平衡。
采用二根提线为宜。
这是因为二根提线在放飞时如果出现飞行不稳定的情况时,可以方便地进行调整。
教师进巡视,进行个别指导与学生制作的进度。
教师注意提示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并帮助学生回答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教师提示:今天,你的成功取决于能合作。
合作的秘诀在于分工与配合。
并开展小组之间进行竞争,看哪一组能取得:设计质量创艺合作的奖项
四:将完成的作业展览,交流评价。
鼓励学生发言,畅谈体会。
五:试飞大行动将本节课推向高潮。
地点:学校操场
六:课后总结,知识延伸
今天我们自己动手制作了很多美观实用的风筝。
风筝挂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