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八上复习1-4课
- 格式:ppt
- 大小:214.50 KB
- 文档页数:41
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1.尊重的含义和表现?P32(1)尊重即尊敬、重视。
(2)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等。
2.(重点)尊重的意义(重要性)(为什么要尊重他人)?P32-34(1)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2)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3)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3.(重点、难点)(中考)如何尊重他人?P35-36(1)积极关注、重视他人。
(2)平等对待他人。
(3)学会换位思考。
(4)学会欣赏他人。
4.列举生活中不尊重他人的现象(1)取笑同学,给同学起侮辱性外号(2)回到家时,不与父母长辈打招呼(3)上课不专心听讲(4)公共场所衣冠不整5.怎样认识礼?P37(礼体现了一个人怎样的良好品质?社会生活中,礼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
(2)社会生活中,礼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
6.(重点)(中考)文明有礼的意义(重要性)?P37-39(1)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2)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3)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7.(难点)(期考)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P39-40(1)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2)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3)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8.参加社交活动应注意的几点?p40(1)容貌整洁(2)服装整洁、美观、大方(3)举止规范9.(期考)(中考)怎样理解诚信?P41(1)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
(2)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
10.(重点)(中考)诚信的意义(重要性)?P42-43(1)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2)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湘教版八年级上、下册地理中考知识点复习提纲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第一节中国的疆域一、伟大的祖国1.地理位置半球位置:位于东西半球的东半球;南北半球的北半球。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或东临太平洋),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纬度位置:大部分在北温带(或中纬度),小部分在热带(北回归线穿过我国的南部),没有寒带(北极圈没有穿过我国)。
2.位置的优越性(此部分作为了解,常见为选择题)(1)纬度位置的优越性:①为大多数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足够的热量。
②纬度南北跨度大,使南北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2)海陆位置的优越性:①面临大洋,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和对外经济联系。
②我国西部深入大陆内部,有利于发展陆上交通,加强与中亚、西亚、欧洲等的联系。
③面临大洋,背靠大陆,有利于形成季风气候,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我国内陆,在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形成丰富的降水。
二、辽阔的疆域3.领土的四端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约53°N)。
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约4°N)。
我国南北跨纬度广(近50°),产生气候差异。
例如:当海南岛春耕大忙的时候,黑龙江仍是冰天雪地。
最东端——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约135°E)。
最西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帕米尔高原(约73°E)。
我国东西跨经度广(约62°),产生时间差异。
例如:当我国乌苏里江旭日东升时,帕米尔高原却繁星满天。
注意:我国的最东端和最北端都在黑龙江省。
4.我国陆地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差不多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等,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5.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注意方向):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两大内海:渤海和琼州海峡。
我国的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多千米。
6.我国岛屿众多,台湾岛为第一大岛。
热点岛屿:钓鱼岛(属于东海)、黄岩岛(属于南海);领海宽度为12海里。
中考物理总复习知识点复习概要(八上)第四章《光现象》知识点及其要求概述新人教版本章有四个课题: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每个课题都包含了诸多知识点,掌握好每个知识点的要求,是完成学习目标的基本保证,是中考命题人员命制试题的主要依据。
下面结合课程标准按照课题顺序阐述每个知识点及其要求。
每个课题精选一个典型实例说明考查的知识点、解题思路、规范化的解题过程,也指出在解题时的易错点。
再给出中考试题中涉及本章的内容的高频知识点的真题、改编题、原创题。
这样通过对全文的学习,学生的综合素质就会快速提升。
(一)这个课题涉及到的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这个课题包含的知识点主要有光源、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光的直线传播规律的应用、光速。
(二)课标对这个课题涉及到的知识点的要求课程标准没有对这个课题做要求,本课题需要了解的内容是: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的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太阳虚像地平线太阳地球4.应用及现象: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5.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复习4初二上数学复习四——反比例函数一、知识要点与能力要求1、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 、y 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k y x=或1y kx -=(k 为常数,0k ≠)的形式,那么称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
2、反比例函数图像为双曲线。
3、性质:(1)当0k >时,图像在第一、三象限,且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0k <时,图像在第二、四象限,且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2)双曲线上的点关于原点O 成中心对称,当0k >时,函数图像关于直线y x =成轴对称;当0k <时,函数图像关于直线y x =-成轴对称二、典型试题: (一)选择题:1.如果函数()221m y m x -=-为反比例函数,则m 的值是( ) A .﹣1B .0C .0.5D .12.如图,函数ky x=与()10y kx k =-+≠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图像大致为( )A BCD3.已知点()11,A x y 、()22,B x y 是反比例函数()0ky k x=>图象上的两点,若120x x <<,则有( ) A .120y y <<B .210y y <<C .120y y <<D .210y y <<4.如图,A 、B 是反比例函数2y x=的图象上的两点。
A C 、BD 都垂直于x 轴,垂足分别为C 、D 。
AB 的延长线交x 轴于点E 。
若C 、D 的坐标分别()1,0、()4,0,则BDE ∆的面积与ACE ∆的面积的比值是( )A .12B .14 C .18 D .116 5.已知函数5y x =-,令12x =,1,32,2,52,3,72,4,92,5,可得函数图像上的10个点,从这十个点中随机抽取两个点()11,A x y ,()22,B x y ,则A 、B 两点在同一反比例函数上的概率是( ) A .19; B .445; C .745; D .25. 6.一张正方形的纸片,剪去两个一样的小矩形得到一个“E ”图案,如图所示,设小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x 、y ,剪去部分的面积为20,若210x ≤≤,则y 与x 的函数图象是( )ABC D(二)填空题:1.如图,已知双曲线()ky k x=>经过直角三角形OAB 斜边OB 的中点D ,与直角边AB 相交于点C ,若OBC ∆的面积为3,则k =___________.2.函数()10y x x =≥,()240y x x=>的图象如图所示,则结论:①两函数图象的交点A 的坐标为()2,2;②当2x >时,21y y >;③当1x =时,3BC =;④当x 逐渐增大时,1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2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_______.3.如图,正方形OABC 的面积是4,点B 在反比例函数()0,0ky k x x=><的图象上.若点R 是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异于点B 的任意一点,过点R 分别作x 轴、y 轴的垂线,垂足为M 、N ,从矩形OMRN 的面积中减去其与正方形OABC 重合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____.4.如图,直线43y x =与双曲线()0k y x x =>交于点A ,将直线43y x =向右平移92个单位后,与双曲线()0k y x x =>交于点B ,与x 轴交于点C ,若2AOBC =,则k =________.5.如图,已知一次函数1y x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ky x=的图象在第一象限相交于点A ,与x 轴相交于点C ,AB x ⊥轴于点B ,AOB ∆的面积为1,则AC 的长为_______(保留根号). 6.如图,过原点的直线l 与反比例函数1y x=-的图象交于M ,N 两点,根图象猜想线段MN 的长的最小值是_______.7.若正方形OABC 的顶点B 和正方形ADEF 的顶点E 都在函数()10y x x=>的图像上,则点E 的坐标是(______,_______). 8.如图,点A 、B 是双曲线3y x=上的点,分别经过A 、B 两点向x 轴、y 轴作垂线段,若1S =阴影,则12S S +=_______.(三)解答题: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Rt OCD ∆的一边OC 在x 轴上,90C ∠=︒,点D 在第一象限,3OC =,4DC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OD 的中点A . (1)求该反此例函数的解析式;(2)若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Rt OCD ∆的另一边DC 交于点B ,求过A 、B 两点的直线的解析式.2.如图,已知()4,A n -,()2,4B -是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和反比例函数my x=的图象的两个交点.(1)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求直线AB 与x 轴的交点C 的坐标及AOB ∆的面积;(3)求方程0mkx b x +-=的解(请直接写出答案); (4)求不等式0mkx b x+-<的解集(请直接写出答案).3.已知:如图,正比例函数y ax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ky x=的图象交于点()3,2A . (1)试确定上述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2)根据图象回答,在第一象践内,当x 取何值时,反比例函数的值大于正比例函数的值?(3)(),M m n 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一动点,其中03m <<,过点M 作直线//MN x 轴,交y 轴于点B ;过点A 作直线//AC y 轴交x 轴于点C ,交直线MB 于点D .当四边形OADM 的面积为6时,请判断线段BM 与DM 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三、点击中考:1、如图,在直角坐标平面内,函数my x=(0x >,m 是常数)的图象经过()1,4A ,(),B a b , 其中1a >.过点A 作x 轴垂线,垂足为C ,过点B 作y 轴垂线,垂足为D ,连结AD ,DC ,C B . (1)若ABD ∆的面积为4,求点B 的坐标; (2)求证://DC AB ;(3)当AD BC =时,求直线AB 的函数解析式.2.已知()1,A m -与(2,B m +是反比例函数ky x=图像上的两个点 (1)求k 的值;(2)若C 的坐标为()1,0-,则在反比例函数ky x=图像上是否存在点D ,使得以点A 、B 、C 、D 为顶点的四边形为梯形,若存在,求出点D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已知:在矩形AOBC 中,4OB =,3OA =.分别以OB ,OA 所在直线为x 轴和y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F 是边BC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B ,C 重合),过F 点的反比例函数()0ky k x=>的图象与AC 边交于点E . (1)求证:AOE ∆与BOF ∆的面积相等;(2)记OEF BCF S S S ∆∆=-,求当k 为何值时,S 有最大值,最大值为多少?(3)请探索:是否存在这样的点F ,使得将CEF ∆沿EF 对折后,C 点恰好落在OB 上?若存在,求出点F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一本全(八上)第1课鸦片战争(一)导火线/借口:虎门销烟。
1.道光帝为维护清朝统治,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东禁烟。
1839年6月3日起,林则徐在广州虎门海滩销毁鸦片。
2.历史意义:①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振奋了民族精神,②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意志。
(二)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目的):打开中国大门,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三)爆发及结果:鸦片战争爆发的标志:1840.6 英军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爆发。
结果:中国战败,签定《南京条约》。
(四)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①腐朽的封建制度无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②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事技术和武器落后(说明了:落后必然挨打。
)(五)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主要内容:①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②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
③赔款2100万银元。
④英商货物进出口关税由两国协商。
(六)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①社会性质上: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最大影响)②地位: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一)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目的):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二)过程:1、1856.10,英军炮轰广州,战争爆发。
2、1860.10,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结果:1、中国战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2.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天津条约》:允许各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个通商口岸,允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清政府与英、法、美签订《通商贸易章程善后条约》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赔偿英法各800万两白银。
)(三)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加深。
2、中俄签订一系列条约,俄国共割占中国领土15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我国领土俄国割占最多)时间条约名称割占领土范围领土面积(平方千米)1858 《爱珲条约》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1860 《北京条约》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40万1860 1864 《北京条约》《戡分西北界约记》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19世纪80年代《改订条约》等中国西北部7共计150万平方千米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一)起义的根本原因: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1.希望和愿望I hope our team will win.我希望我们队赢。
I hope our friendship will last forever.我希望我们的友谊永远持续下去。
I really hope I can visit some of these places someday.我真的希望有一天能参观其中一些地方。
I wish I could go into space someday.我希望有一天我能进入太空。
I wish you success!我祝愿你成功!2.意愿和打算—Would you like to come and cheer us? 你愿意来为我们加油吗?—Sure,I'd love to.当然,我很愿意。
We're going on a visit to Mount Tai.我们要去参观泰山。
I want/plan/hope/wish/would like to...我想要/计划/希望/愿望/愿意……3.偏爱和优先选择—Which sport do you prefer,swimming or rowing? 游泳和划船,你更喜欢哪项运动?—I prefer rowing.我更喜欢划船。
—Which do you like better,plants or animals?植物和动物,你更喜欢哪一种?—I like animals better.我更喜欢动物。
八年级上册Unit 1-21.请求允许(1)—Will you join us?你愿意加入我们吗?—I'd love/be glad to.我很乐意。
(2)May I invite you to our food festival?我可以邀请你参加我们的美食节吗?(3)Would/Do you mind(not) doing...你介意做……吗?(4)Would/Do you mind if...你介意……吗?2.道歉I am sorry for what I said.我为我所说的感到抱歉。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学员编号:年级:八年级课时数: 3学员姓名:辅导科目:英语学科教师:授课类型T同步(八上U1-4复习)授课日期及时段2023年月日教学内容T同步-八上U1-4复习同步知识梳理(大脑放电影~)一.词性转换1.wonder(v.)想知道→(adj.)精彩的;绝妙的2.activity(n.)活动→(adj.)积极的3.full(adj.)忙的;满的→(v.)填满;充满4.yourself(pron.)你自己→(复数)你们自己5.building(n.)建筑物→(v.)建造→过去式built6.wet(adj.)湿的→(比较级)→(最高级)→干的(反义词)7.wait(v.)等待→(n.)服务生→(n.)女服务生8.hunger(n.)饥饿→(adj.)饥饿的9.health(n.)健康→(adj.)健康的→healthily(adv.)健康地10.loud(adj.)大声的→(adv.)大声地;喧闹地11.quiet(adj.)安静的→(adv.)轻声地;安静地12.clear(adj.)清楚的→(adv.)清楚地pete(v.)→(n.)比赛;竞赛;竞争→(n.)参赛者;竞争者14.win(v.)获胜→过去式→(n.)获胜者15.care(v.)关心→(adj.)认真的→(adj.)粗心的→(adv.)认真地→(adv.)粗心地16.serious(adj.)严重的;严肃的→(adv.)严重地;严肃地;认真地17.break(v.)打破→过去式→(adj.)坏的;破碎的fortable(adj.)舒服的→(adv.)舒服地19.reporter(n.)记者→(v.)报道四者都意为“到达”,但也有区别。
1. arrive+in+大地方(国家、城市等)。
2. arrive+at+小地方(村庄、车站、码头等)。
3. get to+地点名词。
4. reach+地点名词。
注:当reach, arrive, get后接地点副词here, there, home等时,不能接任何介词。
八上语文第4课笔记以下是《八上语文第4课》的笔记,包括课文介绍、重难点字词、主题思想、课文结构、写作特点等方面。
一、课文介绍本课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追忆起在北大荒当农工时的一段难忘的生活。
文章描述了当时生活条件的艰苦,但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和战友们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通过对北大荒的自然风光和劳动生活的描写,作者表达了对那段岁月的怀念和感慨。
二、重难点字词鹙鸧:音qīu qiāng,形容鸟羽光亮。
逶迤:音wēi yí,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戎马:古代称兵车,引申为军事、战争。
这里指骑马。
觊觎:音为jìyú,指希望得到或企图得到不应该得到的东西。
杏花雨:指春雨或杏花盛开的时候下的雨。
牛皮菜:一种草本植物,叶子大而肥厚,是重要的蔬菜之一。
佼佼者:指优秀出众的人。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也泛指青少年时期。
雄心壮志:伟大的理想和抱负。
夜以继日:形容连续不断地工作或学习。
三、主题思想本文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生活的怀念和感慨,通过描绘艰苦的生活条件和自然风光,展现了作者和战友们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和对祖国的热爱。
文章中充满着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内心的波澜和激情。
四、课文结构本文的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全文共分三个部分:开头交代背景和缘起;中间详细描述北大荒的生活;结尾抒发感慨和总结全文。
每个部分都有其独立的意义和作用,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内容体系。
在语言运用上,本文采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使得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感人肺腑。
五、写作特点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作者运用形象的语言,通过对自然风光和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北大荒的情境之中。
如“鹙鸧的羽毛在阳光下闪着金光”,“雄心壮志像燃烧的火焰一样旺盛”等语句,生动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体验。
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作者在描绘自然风光和生活场景时,巧妙地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感受,使得景物更加富有情感色彩。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读读写写(八年级内容)八上第1课《消息二则》1.溃退【kuìtuì】2.泄气【xièqì】3.督战【dūzhàn】4.要塞【yào sài】5.业已【yèyǐ】6.摧枯拉朽【cuīkūlāxiǔ】:摧折枯朽的草木。
形容轻而易举。
也比喻摧毁腐朽势力的强大气势。
7.锐不可当【ruìbùkědāng】:意思是锋利无比,无法阻挡,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无法抵挡。
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1.颁发【bān fā】2.遗嘱【yízhǔ】3.建树【jiàn shù】4.仲裁【zhòng cái】5.巨额【jùé】第3课《“飞天”凌空》1.凌空【líng kōng】2.翘首【qiáo shǒu】3.酷似【kùsì】4.潇洒【xiāo sǎ】6.轻盈【qīng yíng】 6.悄然【qiǎo rán】7.由衷【yóu zhōng】8.新秀【xīn xiù】9.屏息敛声【bǐng xīliǎn shēng】10.眼花缭乱【yǎn huāliáo luàn】:形容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11.如梦初醒【rúmèng chūxǐng】:好像刚从梦中醒过来,比喻从糊涂、错误的境地中刚刚醒悟过来。
第4课《一着惊海天》1.桅杆【wéi gān】2.浩瀚【hào hàn】3.娴熟【xián shú】4.咆哮【páo xiào】5.紧绷【jǐn bēng】6.镌刻【juān kè】7.一丝不苟【yīsībùgǒu】: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部编版语文中考总复习(重点篇目及名著导读)(含答案)八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中考总复(重点篇目及名著导读练题)(含答案)八年级上册一、背诵《三峡》,完成下列各题。
1.本文选自(),作者是()(时代)地理学家()。
2、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略无阙()XXX()月沿溯()阻绝素湍()绿潭飞漱()其间属()引凄异重岩叠嶂()夏水襄()陵絶巘()3、解释加横线词1)晴初霜旦:()(2)夏水襄陵:()3)飞漱其间:()(4)不见XXX:()5)良多趣味()(6)空谷传响:()4、解释加横线词的古今意义1)或XXX急宣古义:()今义:()2)虽乘奔御风古义:()今义:()3)不以疾也古义:()今义:()5、一词多义。
1)自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2)绝沿溯阻绝()绝巘多生怪柏()哀转久绝()3)清回清倒影()清荣峻茂()6.指出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并解释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用法:()意义:()2)每至晴初霜旦。
用法:()意思:()3)空谷传响用法:()意思:()5.按要求默写课文中的句子1)作者从正面和侧面突出了山高。
从正面写的句子是:()。
从侧面写的句子是:()2)文中从侧面写出夏日XXX湍急的句子是:()(3)描写三峡春冬美景的句子:()4)描写三峡猿猴鸣叫的句子:()8、翻译以下句子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3)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9.重点分析1)文章第一段描写群峰占领六合,只要正午、半夜才见日月光芒。
作者如许写有什么用意?2)请用简约的语言分别概括三峡夏、秋两个季候的“水”的特点自行用红笔修改3月9日的语文作业,末尾打上日期。
)2020年3月9日语文作业答案1、《水经注校证》,北魏,XXX。
2、XXX3、(1)早晨(2)升到高处(3)冲荡(4)太阳(5)甚,很(6)回声4、(1)有时或许,也许(2)即使虽然(3)快疾病5、(1)在如果(2)断绝极(3)清波清澈6、(1)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2)名词作动词,下霜(3)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7、(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第6课时八年级(上)Unit 3~Unit 4一、单项选择1.Your hair is much longer than.A.himB.ourC.MaryD.Mary’s2.In China, we celebrate Day on June 1st, Day on September,10th.A.Children’s;Teacher’sB.Children;TeachersC.Children’s;Teachers’D.Child’s;Teacher’s3.I think Li Ming is the same size Brain.A.withB.forC.asD.of4.(2018河北秦皇岛海港区模拟)To my surprise, my brother can speak English .A.livelyB.perfectlyC.kindlyD.friendly5.(2017重庆中考B卷)This Saturday is my birthday. Welcome to my party!A.fourteenthB.the fourteenthC.fourteenD.the fourteen6.(2018河北石家庄28中三模)Does the bucket(桶)of water weigh 50 kg?It’s really amazing!I it was less than 40 kg.A.thinkB.thoughtC.have thoughtD.am thinking7.(2017河北沧州质检一)Since the roads were very bad, the journey me a long time.A.costB.tookC.paidD.spent8.He can speak some foreign languages,English, Japanese and French.A.for exampleB.and so onC.such asD.as for9.(2018河北唐山路南区二模)—The shoes are very nice. I’ll take them.—But you must first. I think the size is a bit small for you.A.pay for themB.try them onC.put them onD.take them off10.(2017湖南长沙中考)Shared bikes, which are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quite popular among big cities in China since last April.A.becameB.have becomeC.will become二、阅读理解(2017河北沧州质检一)I was doing the work in the garden yesterday. It was a soft evening and I was making the most of it when I heard a neighbor’s voice coming from the path out of our garden.“That’s no place to be sleeping!” he said.I found there was a man lying on his back on the path with his eyes closed.I recognized him. I had seen him doing the drunkard’s(酒鬼)walk along that path several times.I st opped to walk out.“Do you need some help?” I asked.He opened his eyes and said,“Probably.” Then he told me because of arthritis(关节炎)he couldn’t walk well at the most of times. I thought I should do it when he asked to help him go home where he lived a few hundred meters away.I tried to let him walk under his own strength with me guiding him but that was getting us nowhere. It was easier to carry him, but that would be a real insult(侮辱)to him. So, I held his left hand with my left hand and grabbed his belt with my right hand. Then we started walking slowly.On the way he told me his name, what he had worked as, what holidays hehad been, how wonderful his granddaughter was, what his wife’s name was—and what a hard time she would give him when he got home!T hank goodness!His wife wasn’t in when we walked forty-five minutes back to his home.If we wait until we feel good about helping before we help, then people will go unhelped and we will become the ones who end up walking on by.1.When did the story happen?A.When the writer finished his work.B.When the writer was walking on the path.C.When the writer almost ended up his work.D.When the writer wanted to begin his work.2.Who was lying on the path?A.A neighbor.B.The writer’s wife.C.A drunkard.D.A gardener.3.Why didn’t the writer carry the man?A.Because he could walk well by himself.B.Because it would be an insult to him.C.Because it was only a few hundred meters away.D.Because his wife would give him a hard time.4.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ich is RIGHT?A.The man was a talented person.B.The man enjoyed having holidays.C.The man’s wife was always kind to him.D.The man loved his granddaughter very much.5.What does the story want to tell us?A.Work hard and you’ll have a better life.B.Give somebody a helping hand in time.C.Never give up when you meet difficulties.D.Solve problems by yourself when something happens.三、任务型阅读Many would agree that when we think of Christmas, we probably think of gifts, Christmas trees and Santa Claus. But behind all these things lies the true meaning of Christmas: the importance of sharing and giving love and joy to people around us. The story in A Christmas Carol is perhaps the best example of this.A Christmas Carol is a famous novel written by Charles Dickens. It is about an old man named Scrooge. He only thinks about himself and doesn’t treat others nicely. He just cares about whether he can make more money. And he hates Christmas. One Christmas Eve, Scrooge sees the ghost of Jacob Marley, his dead business partner. Marley used to be just like Scrooge, so he was punished after he died. He warns Scrooge to change his ways if he doesn’t want to end up like him. He also tells Scrooge to expect three spirits to visit him.That night, three ghosts visit Scrooge. First, the Ghost of Christmas Past takes him back to his childhood and reminds Scrooge of his happier days as a child. Then the second spirit, the Ghost of Christmas Present, takes him to see how others are spending Christmas this year. Everyone is happy, even poor people. The last one, the Ghost of Christmas Yet to Come, takes him to the future. He sees that he is dead but nobody cares. Scrooge is so scared that he wakes up in his bed and finds out it is already the next morning on Christmas Day!He decides to change his life and promises to be a better person. He happily celebrates Christmas with his relatives. He also gives gifts to people in need. He now treats everyone with kindness and warmth, spreading love and joy everywhere he goes. And that is the true spirit of Christmas!1题判断正误;2题完成句子;3~4题简略回答问题;5题将画线句子翻译成汉语。
八年级上册历史1~4课重点八年级上册历史课程主要涵盖了中国古代史中的一些重要时期和事件,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中国的历史文明。
以下是八年级上册历史1~4课的重点内容。
第一课:早期人类和奴隶社会本课主要介绍了早期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奴隶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1.人类的起源和演化:介绍了人类起源于非洲大陆,并分别从直立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等角度对人类的演化过程进行了介绍。
2.中国早期人类的生活状况:介绍了中国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住房形式以及农业的出现和发展等。
3.奴隶社会的形成和特征:介绍了奴隶社会的起源和奴隶制度的形成过程,以及奴隶社会的特征和奴隶的生活状况。
第二课:夏商周三代的更替本课主要介绍了夏商周三代的更替过程以及三代的社会制度和文化特点。
1.夏朝的建立及文化遗产:介绍了夏朝的建立和尧、舜等帝王的贡献,以及夏朝的文化遗产如甲骨文的出现。
2.商代的建立和衰落:介绍了商朝的建立和太平洋盆地的商代文化,以及商朝的衰落原因。
3.周朝的建立和封建制度:介绍了周朝的建立和封建制度的建立过程,以及西周、东周的差异。
第三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本课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兵法与智谋、诸子百家以及秦国崛起。
1.春秋时期的兵法与智谋:介绍了春秋时期的兵法和智谋,包括孙武的《孙子兵法》和吴起的军事思想等。
2.诸子百家的兴起:介绍了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如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不同的思想流派和学派。
3.秦国的崛起和统一中国:介绍了秦国的崛起过程和秦始皇的统一中国的举措,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第四课:秦汉时期的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本课主要介绍了秦汉时期的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以及丝绸之路的开辟。
1.秦朝的建立和中央集权:介绍了秦朝的建立和实行中央集权的措施,以及法家思想对秦朝的影响。
2.汉朝的建立和文化繁荣:介绍了汉朝的建立和汉朝文化的繁荣,如汉文化、汉服、汉乐等。
3.丝绸之路的开辟:介绍了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开辟过程和对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