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 中国的地形(第二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的地形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我国主要高原、盆地、平原的特征2.地形构成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教学过程:中国地形图或挂中国地形图挂图。
①分别让学生指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横断山,并让他们说出各条山脉东西两侧的地形区名称。
②分别让学生指出天山、昆仑山让其说出其南北两侧的地形区名称。
③分别让学生指出太行山、武夷山、巫山让学生说其东西两侧行政区的名称。
④指出其它一些山脉让学生说出其所在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
四大高原(教师引导)为什么各个高原又有着如此大的差别,它们是怎么形成的呢?引导学生看课本第31页“读一读“,在解释黄土高原成因的同时,简单介绍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的成因及其它特点,以激发学生研究自然的求知欲。
(教师引导承转)在第一、二阶梯上,除高原外,还有四大盆地。
(板书)(四)、四大盆地(引导学生)指地形图,请学生想像盆地的形态。
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根据地形图,指出各盆地的外围山脉。
同时看课本第32页各盆地分布示意图,并对照“中国政区图”,判断各判断所在的省区。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概括补充)(投影)(引导读书)请同学们看课本第32-33页,总结各盆地特点、并填表。
教师概括补充将表格补充完整。
(教师引导)比较四大高原、四大盆地的特点。
请学生思考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分布地区的自然条件如何?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补充总结)大部分高原、盆地地区,或高寒,或沙漠广布,或地面崎岖、沟壑纵横。
总之,它们的自然条件恶劣。
所以,这些地区目前仍是我国经济相对贫穷落后有待发展的地区;但由于其自然条件独特,在这些年也充分展示了发展潜力,如塔里木盆地的石油、柴达木盆地的钾盐、青藏地区的牦牛、某某的畜牧业、某某盆地的农业以及某某、内蒙、某某等边境地区的边境贸易、旅游业正在蓬勃发展。
若能加大这些地区的经济、人力投入及交通建设,昔日偏僻、落后的地区将在不远的将来成为我国新的经济热点地区。
让我们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教师指图提问〕我国第三级阶梯上又有哪些地形类型呢?学生答:平原和丘陵。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设计思想】本教学设计以“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的方式”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为主要教学形式,通过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读图获取知识的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教学中我一步一步教学引导,先是读“分层设色地形图”主要地形区的海拔,对我国地势“呈阶梯状”有了初步的认识,利用自制地形剖面图、自制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直观地把这一特点展示给学生,使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比学生就直接地从书本得到结论,效果要好得多。
【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地形和地势》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的内容,体现了其在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
地形和地势不仅是组成中国地理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认识和学习其它中国地理知识的基础,与其它章节内容有着广泛的联系。
它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国的气候和河流等自然地理知识的学习,而且也影响到农业的分布、人口的分布、城市规模和分布、交通等人文地理知识及中国的经济发展的学习。
2、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地图阅读和有关地形的基本知识,初步了解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方法。
这一节是从地形种类和地势特点两个方面来研究中国地形特征的。
内容包括两部分“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其中“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在第一课时已经学过,这节课学习“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符合学生由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
3、教学方法指导读图法、列表比较法、分组讨论法。
【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运用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的分布的特点;2、了解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及其特点;3、知道地势特征对我国气候、河流流向、水能资源、交通等方面的影响,初步学会评价我国地势特征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2.1地形和地势(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阅读图文资料,归纳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
2.运用地图,说出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3.结合图文资料,说出地势对交通、气候、水能资源分布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归纳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
难点:地势对交通、气候、水能资源分布的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活动探究法、讲授法、小组谈论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图片展示我国的长江、黄河,播放歌曲——好汉歌,请同学们在歌词中感受大江大河奔涌东区的气概,激发学生探究大河东流背后的原因,请同学们说一说河流流向与哪些要素相关,引出本节课题。
新课讲授:二、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1. 地势主要特征活动1:通过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找出我国地势最高的区域和地势最低的区域,由颜色的变化判断地势的倾斜,总结地势特征:西高东低。
活动2:比一比对比A、B两图哪幅更符合我国的地势特点?图A中,地势西部高缓缓向东部倾斜;图B 中,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由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可知,三级阶梯分布更符合我国的地势特征,故图B正确。
活动3:读我国北纬36°剖面图,展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特点,三级阶梯分布的海拔变化趋势,总结我国地势的特征:呈阶梯状分布。
请同学们结合我国的山脉分布图,找出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在课本上标出这些重要的山脉,并加强记忆。
合作探究1:三级阶梯主要地形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关注图例,找出三级阶梯分布的平均海拔与地形;并完成表格内容。
活动:找一找请同学们阅读中国的地形图,找出位于不同地势阶梯上的主要地形区。
合作探究2:地势对生产、生活的有利影响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我国的地势特征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师进行总结:1.气候——西高东低,便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
2.交通——我国众多大河滚滚东流,便利东西交通。
3.资源——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式,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地理学科集体备课活页纸4.参照图2.2,找出每一级阶梯主要的地形区,完成28页活动2。
学友指图展示,师傅补充点评,教师抽查。
第一级阶梯主要地形区有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第二级阶梯的主要地形区有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第三级阶梯的主要地形区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5.读图交流讨论:我国的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水能资源的影响。
师友合作,逐项归纳展示地势对气候、对交通的影响,教师引导点评。
气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有利于暖湿气流深入内陆,形成较多的降水。
交通:顺着地势,我国众多大河滚滚东流,便利东西交通。
第二步互助释疑【环节2:教师点拨】读图观察思考:(1)说说我国大型水电站的分布特点。
(2)从地势、水能资源的角度,说明这些地方为什么能建大型水电站?师友交流展示:(1)我国大型水电站主要分布在阶梯与阶梯的交界处。
(2)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
地势对水能资源的影响: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时,落差很大,水能资源极为丰富。
第三步互助巩固【环节1:教师梳理】第三步互助巩固【环节2:师友巩固】出示本节课需要掌握的内容,师友先共同检查掌握情况,然后教师再明确答案。
1.我国的地形和地势有什么特点?2.我国一、二级阶梯,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分别是什么?3.我国的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及交通、水能资源产生了什么影响?第四步互助提高【环节1:师友检测】1.下列四幅地形剖面示意图,能正确表示我国地势变化的是()A. B. C. D.2.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既沟通了东西交通,又产生巨大的水能,其原因是()A.地形复杂多样 B.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C.山区面积广大 D.山脉纵横交错,大致呈见网状分布3.下列山脉中,为我国陆地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的是( )A.太行山 B.祁连山 C.贺兰山D.雪峰山读“中国沿32°N纬线地形剖面图”,请完成4~6题。
姓名班级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地形(二)
设计:王光军审核:日期:9、7 总序号:8
教与学目标:
1、能在中国地形图上指出主要地形区的位置,并掌握其主要特征。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为发展多种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立志建设祖国的感情。
教与学重点:
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地理位置及特征。
教与学难点:
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的空间分布概念的形成
教与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地势特征及主要山脉,这些山脉不仅勾勒出了祖国大地的骨架,而且还把辽阔的国土分割成大大小小不同的单元,形式多样的地形区。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三:地形复杂多样
自主学习:
阅读地图册P12 “中国地形”,熟悉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1)在图中找出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及三大丘陵,并明确其空间位置。
(2)、阅读课本材料归纳总结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范围及特征。
巩固练习:《填充图册》P13中国地形分布图
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一:通过填图可以看到,这些山脉将大陆分隔成许多网格,高原、平原和盆地就
探究问题二:
1、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2、什么是山区?对我国农业发展有何有利和不利影响?
三、巩固练习:
1、请你将下列高原和地表特征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用线连起来。
①青藏高原 A.地势平坦 a.畜牧业,马
②内蒙古高原 B.地面崎岖不平 b.畜牧业,牦牛
③黄土高原 C.千沟万壑 c.多梯田
④云贵高原 D.雪峰连绵 d.住窑洞
2、把下列盆地的名称与它们各自的特点,用直线连接起来。
塔里木盆地又称“紫色盆地”,物产丰富,农耕发达。
准格尔盆地矿产资源丰富,号称“聚宝盆”。
四川盆地面积广大,分布有我国最大的沙漠。
柴达木盆地纬度位置偏高,受到西风湿润气流的影响。
四、总结梳理归纳方法:
本节课我们通过看图填图和列表对比等形式学习了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和各自的地表特征,同时我们还应知道我国大部分高原、盆地地区的自然条件恶劣,这些地区目前仍是我国经济相对贫穷落后有待发展的地区;但由于其自然条件独特,在这些年也充分展示了发展潜力,若能加大这些地区的经济、人力投入及交通建设,昔日偏僻、落后的地区将在不远的将来成为我国新的经济热点地区。
另外我国是一个山地多、平原少的国家,平原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1/3。
我们应当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现有耕地,积极开垦荒地,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为人民提供更为充足、丰富的农产品。
五、达标检测:
1、塑造华北平原的主力是: ( )
A.长江
B.淮河
C.黄河
D.海河
2、下列山脉与地形区相邻的一组是: ( )
A.昆仑山—内蒙古高原
B.秦岭—黄土高原
C.横断山—塔里木盆地
D.巫山—东北平原
3、下列高原与它们各自的地形特点的连线组合,正确的是:
A.青藏高原—雪峰连绵
B.内蒙古高原—地面崎岖
C.云贵高原—地势平坦
D.黄土高原—平坦开阔
4、横亘于高原和盆地之间的界山是: ( )
A.大兴安岭
B.昆仑山
C.太行山
D.天山
5、如右图所示,甲地形区是: ( )
A.青藏高原
B.柴达木盆地
C.四川盆地
D.塔里木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