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制作标本——表内除法信息窗2课件用6~9的口诀求商
- 格式:ppt
- 大小:14.22 MB
- 文档页数:16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表内除法》单元教材说明青岛版《表内除法》单元教材说明一、教学目标l.结合具体情境,学会用口诀求商的方法,比较熟练地口算表内除法;进一步认识“倍”,了解“倍”的意义。
2.在实际情境中,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解决相关的现实问题。
3.结合现实生活提出简单的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安排了3个信息窗和1个“相关链接”的内容。
第一个信息窗通过创设“采集动植物标本”的情境,提出“采了几种花”、“平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索除法计算方法,认识除法竖式,压也~兰一的乘法口诀求商。
第二个信息窗通过创设“制作标本”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习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
第三个信息窗通过创设“采集贝壳标本”的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探索“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
“相关链接”部分,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教学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基本结构如下:三、教材解读及学与教建议(一)单元教材解读本单元是学生掌握了表内乘法和初步认识了处罚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是以后继续学习除法相关知识的基础。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知道有些除法可以直接用乘法口诀算,而且还可以在想乘法口诀算除法的过程中加深对乘除法关系的认识。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1.素材的选取具有趣味性和广泛性。
捕捉昆虫、采摘树叶、捡拾贝壳等,是小学生都喜欢的有趣活动。
这样的素材适用于不同地域的学生,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又利于学生操作、理解、学习有关数学知识。
2.对学习内容进行学科整合。
本单元所编排的知识结构较传统教材有很大的改变,知识跨度比较大,编排较灵活。
教材对利用口诀求上的知识不再细分为6的口诀、7的口诀……而是采取了大步走的方式,将2-9的口诀求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用2-5的口诀求商,一部分是6-9的口诀求商则重在运用口诀求商来解决问题。
二年级数学第七单元—制作标本——表内除法信息窗 1 采集动植物标本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用2~5地乘法口诀求商,教科书第72~74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用2~5地口诀求商。
2、经历用2~5地乘法口诀求商地计算过程,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地能力。
3、在与同伴共同探讨计算方法地活动中,培养学习数学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会用2~5地口诀求商教具准备:挂图、小棒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学习了乘法口诀,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指名背诵2~6地乘法口诀。
2、指名口答。
6×2= 4×3= 2×5= 3×3=3、填空。
2×()=4 3×()=6 4×()=8()×3=12 ()×4=20 5×()=15说一说()里地数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出来地。
二、讲授新课。
1、同学们,你喜欢到郊外去玩吗?在郊外你们喜欢玩些什么呢?①学生回忆到郊外所参加过地活动,如放风筝、捕蜻蜓、捉蝴蝶、采野花等。
②郊外真实一个有趣地地方啊。
今天天气特别好,你们想到郊外去玩吗?快快闭上眼睛,咱们现在就出发!(教师出示情景图)2、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并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有三个小男孩在捉蝴蝶、三个不女孩在采野花。
小男孩说:我们3人共捉了15只蝴蝶。
小女孩说:我们 3 人共采了12种叶子。
其中一个小女孩说:我采了8朵花,每种2朵,三个同学还采了12种树叶。
3、引导学生说地话提出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地数学问题:男同学平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女同学平均每人采了几种叶子?那个穿红裙子地小女孩采了几种花……师:同学们真棒!提出了许多有价值地数学问题,现在我们就一个一个地来解决。
三、解决问题。
师:男同学平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你能和算式表示出来吗?学生说出算式:15÷3教师板书:15÷3师:15÷3等于几?你想怎么样来计算?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再在小组里交流。
二年级数学第七单元—制作标本——表内除法信息窗1 采集动植物标本教学设计西河小学:赵先敏教学内容: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教科书第72~74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用2~5的口诀求商。
2、经历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过程,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与同伴共同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中,培养学习数学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会用2~5的口诀求商教具准备:挂图、小棒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学习了乘法口诀,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指名背诵2~6的乘法口诀。
2、指名口答。
6×2= 4×3= 2×5= 3×3=3、填空。
2×()=4 3×()=6 4×()=8()×3=12 ()×4=20 5×()=15说一说()里的数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出来的。
二、讲授新课。
1、同学们,你喜欢到郊外去玩吗?在郊外你们喜欢玩些什么呢?①学生回忆到郊外所参加过的活动,如放风筝、捕蜻蜓、捉蝴蝶、采野花等。
②郊外真实一个有趣的地方啊。
今天天气特别好,你们想到郊外去玩吗?快快闭上眼睛,咱们现在就出发!(教师出示情景图)2、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并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有三个小男孩在捉蝴蝶、三个不女孩在采野花。
小男孩说:我们3人共捉了15只蝴蝶。
小女孩说:我们3 人共采了12种叶子。
其中一个小女孩说:我采了8朵花,每种2朵,三个同学还采了12种树叶。
3、引导学生说的话提出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的数学问题:男同学平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女同学平均每人采了几种叶子?那个穿红裙子的小女孩采了几种花……师:同学们真棒!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现在我们就一个一个地来解决。
三、解决问题。
师:男同学平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你能和算式表示出来吗?学生说出算式:15÷3教师板书:15÷3师:15÷3等于几?你想怎么样来计算?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再在小组里交流。
年级:二年级主备人:王海伟日期:2011、10七、制作标本——表内除法单元教学内容: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72至92页第七单元《制作标本——表内除法》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所编制的知识结构较传统教材有很大的改变,知识跨度比较大,编排较灵活。
教材采取了大步走的方式,将2—9的口诀求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用2—5的口诀求商,一部分是用6—9的口诀求商,分别安排在两个信息窗中。
而两部分的编排又有变化,第一部分使用2—5的口诀求商,重在算理、方法的探索,而第二部分用6—9的口诀求商则重在运用口诀求商来解决问题。
,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孩子年龄比较小,生活经验比较少,对事物的认识分析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对情境图的分析中都有一定的限制,尤其在由“数学信息”到“提出数学问题”这一个环节的能力还是不高;还有就是在对除法竖式算理上的理解的透彻性上也是薄弱环节。
,单元教学标:1、结合具体情境,学会用口诀求商的方法,比较熟练的口算表内除法;初步认识“倍”,了解“倍”的意义。
2、在实际情境中,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解决相关的现实问题。
,教学重点: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理解倍的意义。
,课时划分:信息窗1 2课时信息窗2 2课时信息窗3 2课时信息窗4 2课时信息窗5 2课时回顾整理 1课时综合练习 1课时我学会了吗? 1课时,共计:13课时课题:采集动植物标本总第()课时教学内容: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教科书第72-74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2.使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
3.理解除法竖式的意义,会列除法竖式。
德育目标:在与同伴共同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中,培养学习数学兴趣。
重点难点:1.用乘法2~5的乘法口诀求商;2.会列除法算式和和知道各部分的名称;3.会列除法竖式教学准备:教具准备:挂图、小棒学具准备:小棒预习设计:1、能熟练地背诵1-9的乘法口诀,并会应用口诀进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