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第四章第二节_农业
- 格式:ppt
- 大小:12.64 MB
- 文档页数:16
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农业》教案一、说教材《农业》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的第二节,内容包括农业与我们、农业的地区分布、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四个部分。
1、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农业对国家的稳定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同时农业的生产和布局也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学生学习的难点。
所以,本节课具有较强的实际和应用价值。
另外,本节内容又是本章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进一步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
2、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农业和我们生产生活的关系及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能够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学会根据资料图片、乡土地理知识,说明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注重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家乡农业生产发展,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3、教学重难点及依据重难点:农业在我国地区分布上的差异;理解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
依据:农业在我国仍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我国疆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差异较大。
只有充分认识农业的地区差异,才能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思想。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知识的初步方法,具有一定的读图、识图能力,但分析综合能力,通过地理表象探究规律和成因的能力尚待提高。
因此我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增强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读图识图能力以及主动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法在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充分运用图文、活动、案例进行形象、生动、直接的启发,主要采用讲解、谈话教学法,比较归纳法和图文分析法,力求实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
四、说学法本节课的学法主要有:①自主探究法:以完成任务为目标,进行自主学习,掌握知识要点。
②小组合作探究法:小组成员积极进行交流和探讨,各抒己见。
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一、农业与我们。
1. 农业的概念。
- 农业是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产业。
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部门。
- 例如,在种植业中,农民种植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畜牧业中养殖牛、羊等家畜;林业主要进行树木的培育和森林资源的管理;渔业则是从事鱼类等水生生物的捕捞和养殖。
2. 农业的重要性。
- 农业为我们提供食物。
我们日常所吃的粮食(如米饭、面包)、肉类(如猪肉、鸡肉)、水果(如苹果、香蕉)、蔬菜(如白菜、萝卜)等都来自农业生产。
-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它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材料,如棉花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甘蔗是制糖工业的原料等。
同时,农村为工业产品提供了广阔的消费市场,很多工业产品如农机具、化肥、农药等都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
二、农业的地区分布。
1. 东西部差异。
- 东部地区。
- 东部地区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气候湿润、雨热同期,土壤肥沃,自然条件优越。
- 农业部门以种植业、林业、渔业为主。
例如,在东北平原、华北平原等地区,种植业发达,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在东南丘陵地区,林业发展较好,种植茶树、柑橘等经济林;在东部沿海地区,渔业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渔业产区,如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
- 西部地区。
- 西部地区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气候干旱、半干旱,降水较少。
- 农业部门以畜牧业为主,有我国的四大牧区,即内蒙古牧区(主要畜种有三河马、三河牛等)、新疆牧区(主要畜种有细毛羊等)、青海牧区(主要畜种有牦牛等)、西藏牧区(主要畜种有牦牛等)。
在有灌溉水源的地方,如河套平原、宁夏平原等地,也有种植业分布,主要种植小麦、棉花等作物。
2. 南北差异。
- 南方地区。
- 南方地区热量充足,降水丰沛。
以水田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一年两熟到三熟。
还种植甘蔗、油菜等经济作物。
- 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河网密布,渔业也很发达,还有淡水珍珠养殖等特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