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师,您好!
- 格式:docx
- 大小:20.22 KB
- 文档页数:7
1老师,您好一、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崇”、“浸”等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蕴”只识不写。
理解崇高、浸透、辛劳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通过抓住“在昨天与今天之间铺设大道……架起金桥”等诗句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理解本课“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茁壮的新苗”等重点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抓住“在昨天与今天之间铺设大道……架起金桥”等诗句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情感。
四、教学评价设计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检查学情,了解学生词语认读、词语理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融入课文中读,联系上下文想,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从而激发学生认识教师的事业是崇高的,美好的,进而尊敬、爱戴教师。
3.借助拓展阅读、小练笔,训练学生表达对老师的尊敬、爱戴之情。
五、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六、教学课时:2课时七、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导入新课1. 课件播放《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歌曲,学生欣赏。
2. 交流,你最想和老师说什么?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1. 学生自读诗歌,要求读正确、流利,教师巡视,及时掌握学情。
2. 根据学生自读情况,有针对性地在黑板上板书:浸透、蕴含、智慧、塑造、崇高、创造、祝愿、衷心等部分学生读不准的词语,然后指名读词语,重点指导“崇”、“塑”是平舌音,“衷”是翘舌音及书写,并通过查词典理解“塑造”,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浸透”。
3. 指导朗读长句。
(1)出示句子: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材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苦!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
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撒向茁壮的新苗。
(2)教师范读--学生再次跟着朗读。
老师,您好!教学反思
《老师,您好!》是一首抒情诗,赞美了老师事业的崇高和美妙,抒发了孩子们对老师的感谢、喜爱之情。
全文分两小节,结构很清楚,内容也不是太浅显,同学理解、感悟应当不太难。
但整节课有点匆忙,更多关注的是诗歌的内容而忽视了诗歌的形式。
在本首诗歌教学中还应关注如下几点:
1.关注诗歌的句式,让孩子反复品尝诗歌的魅力。
如:古今中外——地北天南;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老师的心血!——哪一项制造不蕴含着老师的辛苦!
2.关注韵脚,体会诗歌的朗朗上口。
如:大道、金桥、崇高、辛苦、波涛等。
3.结合同学的生活阅历理解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老师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项制造不蕴含着老师的辛苦!让孩子们熟悉到我们身边的同学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的辛勤劳动。
- 1 -。
四年级上册《1、老师,您好! 》课文原文1 老师,您好! 在昨天与今天之间铺设大道,在现实和理想之间架起金桥。
啊,教师的事业多么崇高!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每当看到时代在飞速地前进,我心中就涌起感情的波涛:老师,您好!用真理和智慧把人才塑造,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
啊,教师的事业多么美好!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洒向茁壮的新苗。
每当看到鲜花在幸福地开放,我就情不自禁地衷心祝愿:老师,您好!《老师,您好! 》的教学片断师: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你感受到什么? 生:老师工作很辛苦。
师:你从哪里知道的? 生:我从“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都是的辛劳! ”看出来的。
师:我们一起来读这两句,看看这两句中哪些词更能说明?学生齐读。
生:心血生:辛劳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无论哪个人的成长都有老师的心血、辛劳。
师:说得好,那我们再来读读。
生齐读。
师:老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发现同学们不约而同地重读了一个词,知道是哪个词吗?生无言。
师:那我们再来试试,生再读。
生:是“哪个人”、“哪一项”。
师:不错。
“哪个人”指谁?生:每个人。
师:“哪一项”呢?生齐说:每一项。
师:噢,那我们试着把这句话改一改,用上“每个人”、“每一项”。
生齐读。
每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学生全笑)生:应该把“不”改成“都” 师:说得好,那我们再来试试。
学生再读。
师:你们觉得这样一改,有什么不同?沉默师:我们把两种句子对比读一读,好不好?女生读改了的句子,男生读原文。
学生对比读。
生:我发现了,课文中的原句感情强烈些……师:更能突出教师的…… 生齐接:辛劳。
师:是啊,原文更能让我们感受到教师的事业是多么……生接:崇高师:好,我们再读这两句,好好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感情。
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看看第一节,你还能从哪里感受到教师事业的崇高?生:在昨天与今天之间铺设大道,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架起金桥。
第1课《老师,您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和掌握本课重点句子。
3.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重点词句,激发爱师之情【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调动情感。
2.谈话,情感铺垫3.揭示课题,指导有个性地朗读课题。
第二课时一、学文,深入领悟1.以故事激发学生爱师、敬师之情同学们,今天我先给大家讲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乡村女教师。
这位年轻教师的一生极其平凡。
在她19岁的时候,就加入教师这个行业。
当时她被分配到乡下教书,那所学校离她家有几十里山路,要走很长很长的崎岖小路,要赤脚过好几条小河,冬天的时候可想而知,那虽然不深但刺骨的水是多么难忍,她想到这些心里真有点不愿意去,但是最后她还是去了,因为那里真的很需要她,学校与镇里的领导找她谈了很多次话。
就这样她走上了工作岗位。
每一次上班去为那些孩子上课,她都要走崎岖的山路,趟过几条小河,但是自从她教那些山里娃娃开始,她越来越喜欢孩子们的纯真可爱,他们之间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孩子们在她的教育下进步很大很大,甚至超过了许多乡镇小学的学生。
很快,一年过去了,她因为工作出色要被调到城里教书,孩子们为她骄傲,但同时又感到伤心,家长们也是高兴又无语。
不管怎么不情愿,要走的那一天还是来了。
那天,女教师怕孩子们伤心,就没有和孩子们说在天还很黑的时候就上路了,我一步有回头,很是依依不舍。
走了一会,一个山冈出现在眼前,是那么熟悉,但是当她走到山冈时,却发现孩子们都在那里等着她,他们离得很近很近,却不说一句话,老师开口了:“孩子们,你们回去吧。
”孩子们不说话,只是看着他们喜欢的老师低头不语,终于有一个孩子说了:“老师,您走吧,我们会想你的。
”“我们只是送送您。
”……孩子们都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尽管他们懂得这个进城机会难得,但是他们爱他们的老师呐,就在那老师与孩子们目光相对的那一刻,“扑通”,孩子们不约而同地齐刷刷地跪了下来,一起说道:“老师,您留下来陪我们吧,留下来教我们吧。
《老师,您好》说课稿《老师,您好》说课稿1尊敬的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老师,您好》。
一、教学内容:《老师,您好》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苏教版教材第七册第一单元中的一首抒情诗,赞美了教师事业的崇高和美好,抒发了孩子们对老师的感激、热爱的思想感情。
全诗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描写和咱美教师事业的崇高和美好;另一条是孩子们对老师的无限感激和真诚祝愿。
两条线索交错发展构成了明快的节奏和鲜明的主题。
二、说学情:学生通过前面三年的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质疑习惯和抓重点词句理解__内容的能力,对于含义深刻的词语的理解已经掌握了一些方法。
所以面对这首抒情诗,学生通过多读能了解本首诗的含义。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以上教材特点和学生的情况,我确定了本课教学目标和实验目标: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和掌握本课重点句子。
3、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实验目标:利用教师节这一契机,以筹备教师节庆祝活动为目的,让学生去搜集资料,调动已有知识和情感,加深对教师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热爱教师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和掌握本课重点句子。
难点是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五、说学法:根据学生的情况,我确定本课的学法主要为以下三点:①注重学生读书的个体情感体验,充分运用读、思、议、练的方法学习课文,做到以读的为本,注重读的效果;②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③注重课堂交流。
做到师生间交流,学生间交流,共同体验成功的欢乐。
六、教学方法:__的教学我选择了“激情导练”为主要教法,主要依据有两条:依据之一是我认为激情导练法最能体现老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完美统一,以情带动学生的理解和感悟。
依据之二是我觉得这种以导练为主体的训练程序,最适于突破__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浙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1.2《老师,您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老师,您好》这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和理解老师的工作,明白老师的辛苦和付出,学会尊敬和感激老师。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使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学校,对学校生活充满了好奇和期待,同时也可能存在一定的陌生感和不安。
他们对老师有着天然的敬畏之情,但可能不太了解老师的工作内容和付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老师的工作,激发他们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老师的工作内容和辛苦,明白老师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尊敬和感激老师的情感。
3.培养学生与老师良好的沟通和互动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老师的工作内容和辛苦。
2.培养学生尊敬和感激老师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老师的工作和付出。
2.情感教学法: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老师的辛苦和付出。
3.互动教学法:通过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增强学生对老师的理解和尊重。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PPT、视频、图片等。
2.准备一些小礼品,以奖励表现优秀的学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关于老师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老师的工作和辛苦。
让学生分享他们对老师的印象和感受。
2.呈现(10分钟)通过视频或图片,展示一位老师的一天工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老师的工作内容和辛苦。
在观看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老师的付出和努力。
3.操练(5分钟)设计一个小游戏,让学生扮演老师,体验老师的工作。
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到老师的辛苦和付出。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感受和体验。
引导学生认识到尊敬和感激老师的重要性。
5.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表现出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如尊敬老师的劳动、主动与老师沟通、关心老师等。
《老师,您好!》教学设计《老师,您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和掌握本课重点句子。
3、理解老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实验目标:利用老师节这一契机,以筹备老师节庆祝活动为目的,让学生去搜集资料,调动已有知识和情感,加深对老师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师生共同搜集相关资料,学生课前走访老师。
课时安排:两课时一、谈话导入,调动情感。
1、汇报走访老师的感想,主要谈谈他们教书育人的感受。
2、老师在你们心目中的形象?二、创设情境、激发爱好一年一度的老师节就要来了,我们中队决定举行一次庆祝老师节的活动,大家来出出主意,你想出什么节目?生自由沟通。
想唱的就唱两句,想说的就说两句。
相机引导出诗朗诵。
三、提供诗稿、自由练读1、师配乐范读。
2、小组合作,自由练读。
(1)自学生字词,分析字形,简单记忆。
(2)小组互读,纠正读音,初步确定朗读感情。
(3)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小组表演,生生互评。
四、老师指导,提高朗读1、分句训练。
(1)自由读,体会一下,你最喜欢哪一句话,说说为什么。
(2)其他学生补充说明这句话的精彩之处。
(3)指名朗读这句话,生点评。
(4)生竞赛读这句话,达到朗诵水平。
2、如上,对相关句子进行训练。
3、重点部分,拓展训练。
(1)生质疑:哪些句子不太理解?(2)指名读这些句子,师生共同解决。
(3)再读句子,抒发感情。
(4)重点句子: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撒向茁壮的新苗。
带学生理解“春晖”、“朝霞”、“春蚕”、“理想的丝线”、“甘露”、“茁壮的新苗”的象征义。
(5)相机出示句子: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老师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项制造不蕴含着老师的辛劳!①指名读;②理解“浸透”、“蕴含”的表层意思。
③换一种句式,读一读,比一比,体会有什么不同?④根据你搜集的资料,来证明这句话。
1老师,您好一、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崇”、“浸”等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蕴”只识不写。
理解崇高、浸透、辛劳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通过抓住“在昨天与今天之间铺设大道……架起金桥”等诗句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理解本课“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茁壮的新苗”等重点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抓住“在昨天与今天之间铺设大道……架起金桥”等诗句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情感。
四、教学评价设计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检查学情,了解学生词语认读、词语理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融入课文中读,联系上下文想,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从而激发学生认识教师的事业是崇高的,美好的,进而尊敬、爱戴教师。
3.借助拓展阅读、小练笔,训练学生表达对老师的尊敬、爱戴之情。
五、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六、教学课时:2课时七、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导入新课1. 课件播放《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歌曲,学生欣赏。
2. 交流,你最想和老师说什么?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1. 学生自读诗歌,要求读正确、流利,教师巡视,及时掌握学情。
2. 根据学生自读情况,有针对性地在黑板上板书:浸透、蕴含、智慧、塑造、崇高、创造、祝愿、衷心等部分学生读不准的词语,然后指名读词语,重点指导“崇”、“塑”是平舌音,“衷”是翘舌音及书写,并通过查词典理解“塑造”,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浸透”。
3. 指导朗读长句。
(1)出示句子: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材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苦!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
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撒向茁壮的新苗。
(2)教师范读--学生再次跟着朗读。
1.老师,您好!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和掌握有关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3、理解教师事业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帮助学生理解并体会教师事业的崇高、美好和教师工作的辛苦。
教学准备:搜集赞美老师的名言。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主预习
1.会读词语:编织崇高创造智慧塑造朝霞波涛祝愿
2.读通课文,看看共几个小节。
二、基础达标
1、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是四年级的小学生了,在我们成长的历程中是谁传授给我们知识,是谁教育我们做人的道理(是老师)同学们发自内心地对教过我们的老师道一声“老师,您好!”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对天下所有的老师再道一声“老师,您好!”板书课题老师,您好!
2、检查预习:
(1.)二人小组互读本课生词,并互相指正。
(2.)学生分节读课文。
3、基础达标(自主完成教师设计的字词检测——同桌互改——全班交流)
(1.)给带点字选正确的读音,用“√”画出。
衷(zōng zhōng)心塑(sù shù)造
笑语盈盈(yín yíng)浸(jìng jìn)透
(2.)词语搭配:
()的事业()的新苗()地祝愿铺设()架起()浸透()塑造()
三、设问导读
(一)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先听老师把这首诗读一遍,同学们仔细听,想想应该怎样读。
2、学生自读:同学们亲自去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顺句子,看谁比老师读得还好。
3、指名分节朗读全诗,学生点评,4人小组展开赛读,适时正音。
4、认读生词,认准字形:读准字词是读好课文的基础
(1)哪位同学自告奋勇来读一下今天的新词?(出示小黑板)指名读,正音,齐读
(2)老师要强调字形了,会最先强调哪个呢,聪明的猜猜看?好的,让我们用放大镜把它放大一下:教师范写,学生书空说笔顺
5、齐读全诗:字词读准了,诗肯定会读得更好了,让老师来听一下!老师在倾听你们每一个人的声音!
6、再读全诗,想想这首诗共有几句,写些什么?并在4人小组内作初步交流。
(二)精读感悟
1.细读第一小节(1-5句)
(1.)指名读:下面老师请一个同学来读一下,谁来表现?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
一小节主要讲了什么?
(2.)出示:啊,教师的事业多么崇高!
追问:“崇高”是什么意思?(最高尚,最受崇敬)
(3.)过渡:你是从那里体会出教师事业的崇高呢?找一找
(4.)小组交流:
a.出示: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古今中外,每个有成就的人都离不开学校教育和教师的培养,所有人的成长都包含了教师的辛劳)
b.比较句子:读一读,体会哪种说法更好?
古今中外,哪个…不…古今中外,每个…都…(前一语气强烈,强调教师的重要作用)
c.出示: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涵着教师的辛劳!
说说意思。
(创造靠人完成,而完成创造的人是由老师培养的)
2.、指导朗读这三句
(1.)过渡:我们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社会的进步同样离不开老师,于是诗人送老师这样一句话。
(2.)出示:在昨天与今天之间铺设大道,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架起金桥
指名读句子,其余思考:昨天,今天,现实,理想分别指什么?
(3.)指导理解句意
3.学了这几句诗,同学们有什么话要对老师说吗?诗人又是怎么说的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出示:每当看到时代在飞速地前进,我心中就涌起感情的波涛:老师,您好!)(1.)齐读,体会对老师的无限感激
(2.)哪个词语最能突出学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之情,“老师,您好”是在什么情况
下说出来的?
(3.)再读:让老师再感受一下你们的感激之情
4、有感情朗读第一节。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二人小组互相指正)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二、精读感悟
(一.)精读课文第一节
1.自由读课文第一节,思考:第一节哪一句集中赞美了教师的事业?(啊,教师的事业多么崇高!)
2.默读课文,思考从哪几句话可以看出教师事业的崇高?按顺序从前往后找。
3.(4人小组)讨论归纳:第一句(在昨天--------架起金桥)指导理解:
A.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结合课文插图想想,老师是铺路.架桥的吗?
B.小结: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是靠老师通过传播知识,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实现的,所以老师起着铺路.架桥的作用。
C.指导朗读这两句。
4.出示: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苦!
A.指导理解:这里:“哪个人”是指哪些人?(所有人.每个人)
“哪一项”是指多少项?(所有的.每一项)
把这两句话换成肯定的说法,怎么说?
B.举例说明(名人名家都是在教师的培养下成才的。
如--------)
C.指导朗读这两句。
6.引读:教师的事业这么崇高,对社会的贡献这么大,我们对教师有什么样的感情呢?
齐读第一节最后一句。
(每当看到-------老师您好!)
A.指导理解:这句中哪个词语最能体现对老师的感情强烈?
(“涌起——这种感情就像大海的波涛一样强烈)
B.指导朗读这一句。
C.指导朗读第一句。
(二.)学习课文第二节,自由读.指名读,要有感情的读,找出一些优美的句子。
1.自由读课文第二节,思考这一节又是哪句话赞美了教师的事业?(啊!教师的事业多么美好!)
2.默读课文,思考:这一节哪几句话具体写出教师事业是美好的?按顺序从前到后找。
3. 讨论归纳。
(1)第一句(用真理-------心灵闪耀)
指导理解:
A.释词:春晖(春天是温暖的阳光)朝霞(早晨太阳出升的云霞)
B.师讲解:教师的工作塑造人才,美化了心灵。
所以说教师的事业多么美好!(2.)(映示文字灯片)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洒向茁壮的新苗。
指导理解:
A.这两句把教师的事业比喻成什么?
(春蚕编织丝线;甘露洒向新苗)
B.“笔尖飞舞”指的是什么?(教师粉笔书写,钢笔备课批改作业)“笑语盈盈”是什么意思?(老师讲课的话语,对我们谆谆教导,语重心长,苦口婆心)
C.指导朗读。
(3.)引读:教师的事业是美好的,更是辛劳的,我们除了要赞美老师还应该对老师有什么感情?
a.齐读这节的最后一句(每当看到---------教师,您好!)
b. 释词:“衷心”(发自内心地)
4.指导感情朗读第二节。
(三..)自由练读,指名背。
三、巩固练习
(一.)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1.“浸透”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蕴含”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话写出了对教师工作的称赞,请结合切身感受写一写你对教师工作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改变原意,把这两句话改写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拓展延伸
这又是一首歌颂老师的诗歌,读一读,把你的想法和同学交流交流。
您是蜡烛您比勤劳的黄牛更朴实
点燃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您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您是黄牛您比奉献的春蚕更无私
勤勤恳恳在黑板上耕耘对,我知道了
您是春蚕塑造心灵
春蚕到死丝方尽净化灵魂
不,都不对永远不知疲倦
您比蜡烛的光辉更明亮长大了我也要——做一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