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理疗在颈椎病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的价值
- 格式:pdf
- 大小:1.56 MB
- 文档页数:1
针灸理疗治疗颈椎病疗效探析摘要:目的:探讨针灸理疗治疗颈椎病的措施及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84例颈椎病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联用针灸理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42例,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指导临床治疗实践。
结果:联用针灸理疗组的患者在疾病症状改善、治愈率方面优于常规治疗,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概述。
患者主要表现为颈肩痛、头晕头痛、上肢麻木、肌肉萎缩,颈型因睡卧不当,颈部受风寒或颈部强扭所致,神经根型多因椎间盘退化、破裂,突出入椎间孔,或椎骨骨质增生,椎间孔变小,压迫颈神经根所致,椎动脉型因椎骨错位椎动脉变扁变小,椎动脉血流不畅,脑部缺血缺氧者所致,交感型因颈椎退化筋膜与肌肉粘连,挤压血管和交感神经所致。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取常规药物治疗,主要是改善微循环、扩张局部血管、抗炎止痛、清除自由基等等(具体略)。
1.3.2 观察组。
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采取针灸理疗方式,具体如下:1.3.2.1 一般措施。
进行健康教育,令患者加强颈肩部肌肉的锻炼,纠正不良姿势和习惯,注意颈肩部保暖,保持乐观心态。
1.3.2.2 针灸理疗。
进行电频针刺,使用国产hm6805—ⅰ经穴治疗仪以风池、天柱、列缺、曲池、内外关、合谷、局部颈夹脊穴位、压痛点为主穴,并根据临床分型配穴,颈型配养老、后溪;神经根型配肩髃、手三里、八邪;椎动脉型配完骨、四神聪;交感型配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太溪,得气后留针采用连续波及疏密波相结合进行25分钟针刺。
每日1次,7次为1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
对于寒性体质患者还可进行温针灸治疗,用长约2cm艾条,插于针柄上点燃施灸。
结束后对患者局部颈肩使用重庆华伦牌tdp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照射15分钟。
1.3.2.3 其它辅助理疗。
在针灸治疗后,对患者进行配合推拿放松,用左手掌扶住患者前额,使颈部微微后伸,用右手拇指从枕骨粗隆下由内向外推按至耳乳突处,进行枕大、小神经按摩,尔后左手窣扶持患者头顶,右手食指和中指并拢在锁骨中点略上按摩臂丛神经,接着弹拨颈神经压痛点,拿捏颈后肌群,点压冈下肌,最后拍打及搓法结束。
针灸康复护理对颈椎病患者临床指标、生活质量及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发布时间:2021-09-16T08:12:03.987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14期作者:梁莉莎李娟[导读] 目的研究分析针灸康复护理在颈椎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梁莉莎李娟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邮编:400010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针灸康复护理在颈椎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接诊的100例颈椎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将他们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灸康复护理。
结果对照组患者有7例无效,20例有效,23例显效,总有效率为86%;试验组患者有1例无效,19例有效,30例显效,治疗护理总有效率为98%。
结论针灸康复护理治疗颈椎病效果显著,不仅改善了患者的症状,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关键词:针灸康复护理;颈椎病;临床指标;生活质量;影响分析0引言颈椎病在临床较为常见[1],主要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病[2],是颈椎间盘脱出症、增生性颈椎炎、颈椎骨关节炎、颈神经根综合征等一系列病的总称,又称为颈椎综合征[3]。
颈椎病的发生多是因为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等原因引起的颈椎脊髓、神经根或者椎动脉受压等的临床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与工作。
研究表明,针灸康复在颈椎病治疗中效果较好,在针灸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上对应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
笔者为了研究针灸康复护理在颈椎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我院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接诊的100例颈椎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接诊的100例颈椎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灸康复护理。
其中,对照组患者50例,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龄23~65岁,平均(46.5±2.8)岁;病程3个月至7年,平均(5.1±1.0)年;神经根型颈椎病14例,交感性颈椎病17例,脊髓型颈椎病9例,椎动脉型颈椎病10例。
颈椎病患者应用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目的讨论颈椎病患者应用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现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31例、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患者针灸推拿治疗,实验组给予患者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经对比不存在对比价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颈椎病患者治疗中可采取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标签:颈椎病;针灸推拿;中药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疾病,也称其为颈椎综合征,是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病,本病发病人群较为广泛,30~70岁人群为常见发病人群,本病临床症状为头晕、头痛、上肢麻木、颈肩痛等[1]。
本病在临床治疗中常用治疗方式为针灸、推拿治疗,虽然有一定治疗效果,但治疗时间较长,为此我院在本次调查中采用了针灸推拿、中药联合治疗方式,并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62例作为调查、研究对象,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31例、对照组31例,实验组包含了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30~67岁,平均(48.5±2.3)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5.2±1.3)年;对照组包含了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35~60岁,平均(47.5±2.5),病程2~9年,平均病程(5.5±1.2)年,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没有明显差异,经对比不存在对比价值,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患者针灸推拿治疗,治疗方式如下:在推拿过程中患者取坐位或者俯卧位,操作者采用平补平泻的针法对患者大椎穴、夹脊穴、阿是穴、天柱穴等穴位进行针灸,其针灸频率为每10分钟一次,留针30分钟;操作者应运用一指禅推手法对风府-哑门-大椎穴位置进行推拿,推拿时间为每次5分钟;操作者运用揉法对患者二侧风池、大杼穴进行推拿,推拿时间为每次5分钟;对患者肩颈部及臂部运用拿法、滚法、抖法进行推拿,推拿时间为每次5分钟;对患者肩外俞穴、天柱穴进行10次按压,七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三个疗程。
颈椎病患者采用针灸推拿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发表时间:2019-09-23T15:37:42.070Z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5月10期作者:徐玉勋[导读] 探讨颈椎病患者采用针灸推拿结合康复理疗的临床治疗效果。
徐玉勋(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中医院;甘肃白银730600)[摘要]:目的:探讨颈椎病患者采用针灸推拿结合康复理疗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于2016年2月~2018年8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治疗就诊的颈椎病患者42例,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21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推拿方法进行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针灸推拿联合康复理疗方法进行治疗。
依据两组患者所采用的治疗方法不同,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察组21例患者中,治疗满意例数为14例,较满意例数为6例,一般例数为1例。
护理满意率为95.2%,对照组21例患者中,满意例数为6 例,较满意例数为10 例,一般例数为 5 例。
护理满意率为76.2%,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针灸推拿结合康复理疗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中的推广及应用。
[关键字]:颈椎病;针灸推拿;康复理疗;疗效观察;颈椎病又被称为颈椎综合征,致病原因是脊髓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主要由于颈椎神经或动脉受到压迫,造成了功能障碍,对患者的生活能力具有重要影响.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颈背疼痛、肢体无力、手指末端麻痹等。
其致病原因一般为:颈椎退行性改变、慢性劳损等。
颈椎病发作时,患者通常会感到剧烈的长时间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1]。
通过中药治疗治疗颈椎病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治疗周期较长.本文选取于2016年2月~2018年8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治疗就诊的42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进一步研究颈椎病患者采用针灸推拿结合康复理疗治疗护理效果,具体研究内容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6年2月~2018年8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治疗就诊的颈椎病患者42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21例。
康复医学中的针灸治疗针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自古以来就在康复医学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调节人体内部的生理机制,从而促进疾病康复和功能恢复。
本文将探讨康复医学中的针灸治疗,包括其原理、应用范围以及临床效果等方面。
一、针灸治疗的原理针灸治疗的原理基于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经过络脉相连,通过穴位与脏腑相通。
针灸的主要作用机制包括:1.调理阴阳平衡:针灸能够调整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激活机体的自我调节和修复机制。
2.促进气血循环:针刺穴位可以改善经络气血的循环,增强组织器官的供血供氧能力。
3.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针灸通过刺激穴位,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以上原理是针灸治疗的基本作用机制,针对不同的康复病症可以选择不同的穴位和技法来进行治疗。
二、针灸治疗的应用范围针灸治疗在康复医学中应用广泛,可以用于各种疾病的康复和功能恢复。
下面列举几个典型病症的针灸治疗应用范围:1.运动损伤康复:针灸在各类运动损伤(如扭伤、肌肉拉伤等)康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缓解疼痛、消肿散瘀,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和恢复功能。
2.脊柱疾病康复:针灸在脊柱疾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的康复治疗中,可以改善椎间盘的退变,缓解相关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神经功能障碍康复:针灸在中风、帕金森病等神经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中,可以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和神经认知功能。
4.慢性疼痛康复:针灸在慢性疼痛(如颈肩腰腿痛等)的康复治疗中,可以改善疼痛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减少对药物的依赖,提高生活质量。
三、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针灸治疗在康复医学中的临床效果是有目共睹的。
临床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
一项研究发现,针灸治疗对于脊柱疾病和运动损伤的康复效果较好,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常规治疗。
另外,针灸治疗还可以减少对药物的依赖,降低药物的副作用。
综合来看,针灸治疗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是可靠且有效的。
中国农村卫生2019年5月第10期总第160期China's rural health,May 2019,No.10,Total No.16028针灸疗法治疗颈椎病的应用及临床心得梅 荣(张掖市肃南县祁丰藏族乡中心卫生院 735015)【摘要】目的:探讨颈椎病采取针灸疗法的临床效果。
方法:研究对象取我院2017年4月21日至2018年6月10日80例颈椎病患者,采取随机分组,平均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取牵引治疗,在此操作下,予以观察组针灸疗法。
观察两组生活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治疗前生活质量无显著对比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物质生活、社会关系、生理功能及心理状况评分分别为(81.55±3.09)分、(82.90±2.26)分、(86.79±3.44)分、(81.24±4.05)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无对比意义,P>0.05。
结论:颈椎病采取针灸疗法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相关症状,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且安全性高。
【关键词】颈椎病;针灸疗法;生活质量【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61X(2019)05-0028-01颈椎病作为临床常见疾病,主要是因颈椎骨质增生、韧带钙化等所致,可见血管、神经及脊髓受到压迫刺激[1],临床可分为脊髓型、神经根型、交感神经型、椎动脉型及混合型等,患者主要表现为肩颈部局限性疼痛,存在麻木感、头晕、呕吐等表现,通常采取保守治疗,如针灸、牵引等。
本文旨在分析颈椎病采取针灸疗法的临床效果,便于为实际工作奠定基础。
1基础资料、治疗方法1.1资料我院80例颈椎病患者进行此次研究(2017年4月21日至2018年6月10日),以随机基本原则为依据,均分为两组。
30例对照组:年龄[上限62岁、下限31岁、平均值(42.09±2.75)岁],男女之比为18:12,病程(1.79±0.53)年。
针灸理疗治疗颈椎病护理疗效探析【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针灸理疗联合牵引治疗对于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自我院2011年——2013年收治的颈椎病患者共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27例。
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枕颌布拖牵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枕颌布拖牵引治疗基础上加上针灸理疗。
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对照组的治愈率为314%(8/27),总有效率为871%(24/27);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556%(15/27),总有效率为963%(26/27)。
2组患者之间的疗效有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对照组患者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枕颌布拖牵引治疗方法。
使用的是卧式颈椎间歇牵引方法,首次牵引的重量是3kg,接下来的治疗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适应状况逐渐增加,每次增加主要以患者没有出现症状加重且无不适感为根据。
一般情况下牵引的总重量不得超过患者体重的1/6。
每天进行2次牵引治疗,每次时间为30分钟。
122观察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枕颌布拖牵引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面,加用针灸理疗治疗方法。
主要如下:配穴以及部位为风池、风府、肩中俞、天宗、合谷、肩外俞、肩井、绝骨等穴位。
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进行穴位的配取。
对风池还有绝骨穴进行针灸的时候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质才用补泻的方法进行调整。
其余的穴位使用提插捻转手法进行,平补平泻,每次留针最少需要30分钟。
13疗效标准本次研究的疗效标准主要是以《中医病症诊断标准》当中关于颈椎病的相关内容作为依据:患者的自觉症状以及阳性体征完全消失,判定为痊愈;患者的自觉症状以及阳性体征有明显好转,判定为显效;患者的自觉症状及阳性体征有所缓解,但并不显著,判定为有效;患者的自觉症状及阳性体征无明显变化,判定为无效。
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
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χ±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目的探讨针灸治疗方法在对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颈椎病治疗的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运用针灸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种治疗方法进行探讨和分析。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7.5%;观察组患者感觉、上肢疼痛与麻木以及颈肩部疼痛与不适的症状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对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运用针灸治疗方法可以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降低患者不良临床症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针灸治疗;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椎病;总有效率颈椎病是我国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这一疾病的发病率非常高,是一种多发病,导致病发的原因多为慢性劳损或者是急性外伤所引起的,给我国的居民的正常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1]。
近年来,颈椎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在逐年的升高,且发病的人群逐渐呈年轻化的趋势,常见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头痛、呕吐、恶心以及眩晕,颈肩痛以及手臂麻木等,给患者的日常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我国临床上对颈椎病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但是治疗的效果并不都是非常的理想,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要对有效的治疗方法进行探讨和分析[2]。
本文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颈椎病治疗的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对针灸治疗方法在对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颈椎病治疗的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7例,女性45例,年龄为29~75岁,平均年龄46.9岁,病程为3w~2年,平均病程为1.3年,排除严重的肝肾功能损伤、颅脑爆发性病变以及颈椎炎症病变以及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患者。
108中国处方药 第15卷 第4期·中医中药·颈椎病在国内的发病率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严重负面影响。
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占据着颈椎病患者中绝大比例,由椎钩椎关节增生、椎间盘突出等导致,以上肢麻木、无力、背部疼痛为主要临床症状[1]。
从中医角度对该症实施治疗,已在临床得到推广。
本次我院主要对中医针灸与推拿在该症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本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所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盲选80例,划分为对照组40例,行中医针灸治疗,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中医推拿治疗。
对照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24~64岁,平均(45.31±1.87)岁,病程1~10年,平均(4.65±1.09)年。
观察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1~68岁,平均(46.22±1.66)岁,病程2~11年,平均(5.11±1.22)年。
在年龄,患病时间等方面比较发现,两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行中医针灸治疗。
针灸用针选用30 mm ×0.3 mm 毫针。
主要穴位为后溪、曲池、尺泽、颈夹背,配穴主要为肩并、天宗、大椎、少海等。
单次治疗选用10个穴位左右,刺入穴位后,采用提插捻转的方式治疗,患者出现麻、胀感时效果最佳,留针治疗时间不得超过30 min。
观察组则需要在针灸治疗的基础上行中医推拿治疗。
治疗时指导患者保持坐位,按照揉、滚等推拿方式帮助患者肩部肌肉进行放松,并对风池穴、曲池、后溪等穴位点按30 s左右。
以左手将下颌托住,右手则将颈枕部托住,进行50 s牵拉,指导患者向患侧旋转,单次治疗时间在30 min,每日治疗1次。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治疗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椎间盘高度以及综合治疗效果进行统计与分析,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系统(VAS)对治疗前后上肢疼痛情况进行比较。
论著·社区中医药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中国社区医师2019年第35卷第20期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其主要是因为单侧或双侧脊神经根受到刺激或压迫,导致相应区域的感觉、运动和反射发生障碍。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因较多,比如髓核的突出或脱出,后方小关节的骨质增生或创伤性关节炎,相邻的3个关节松动或移位均可导致脊神经根受到压迫或刺激,导致患者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法较多,其中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均有应用,一般能让患者的病情得到改善。
本研究对中医推拿结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7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
对照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26~72岁,平均(43.18±6.95)岁。
试验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25~71岁,平均(43.09±6.72)岁。
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①对照组使用针灸治疗:选取的穴位主要有夹脊穴、肩外俞、肩中俞、天宗穴、手三里、秉风穴、肩井穴等。
针刺时不同穴位使用不同的毫针及针刺方法,其中风池穴使用5cm 的毫针斜向患者鼻尖进针,患者有紧滞感后停止进针;肩中俞使用3.33cm 毫针进行针刺,垂直进针直到患者感觉到酸麻胀或感觉进针困难时停止;夹脊穴使用5cm 毫针进行针刺,针刺时向颈椎倾斜45°,其他穴位均采用垂直进针方式完成针刺,每个穴位留针20min,每2d 给予患者1次针灸治疗。
②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推拿治疗:患者保持坐位,医者身处患者背后,根据实际情况使用掌根进行揉按,揉按的力度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宜,按揉的部位以肩颈部和背部斜方肌为主,推拿过程中医者应不断指导患者保持放松状态,持续按揉直到患者感觉局部肌肉温热。
同时,还要选择患者的穴位进行点按,其中穴位以风池穴、肩井穴、手三里、合谷穴、曲池穴、神门穴、少海穴为主,按压时用拇指指腹完成,力度以患者感觉到酸痛为宜。
针灸治疗颈椎病疼痛的临床效果分析发布时间:2022-03-09T12:07:37.286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1月22期作者:吴良慈[导读]吴良慈(南京市六合区中医院;江苏南京211500)摘要:目的:探究针灸治疗颈椎病疼痛的临床效果分析。
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1年2月收治的50例颈椎病疼痛患者,以随机抽签模式将此50例患者均分为以下两组,分别是常规治疗的对照组,以及常规治疗基础之上联用针灸治疗的研究组,对两组疗效、颈椎病疼痛缓解时间、治疗前后疼痛评分(V AS)、睡眠质量评分(AIS)以及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
结果:研究组患者总体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其颈椎病疼痛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V AS评分比较不存在差异性,P>0.05,而治疗后,研究组V 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AIS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不存在差异,P>0.05,而治疗后,研究组AIS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则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中医针灸治疗颈椎病疼痛的效果理想,能够促进其症状的改善,有效缓解疼痛,进而促进其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值得推广。
关键词:针灸;颈椎病;疼痛程度;生活质量颈椎病是一种以慢性的退行性的病理改变为基础的一种疾病,它的起病因素比较多,但主要的致病因素为颈椎的退行性改变,比如颈椎的增生、椎间盘突出等。
此外还包括有慢性劳损、发育性因素等[1]。
颈椎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颈背部的疼痛,上肢麻木无力,下肢的乏力,行走困难、力弱、头晕、恶心、呕吐,甚至出现视物模糊、心动过速、吞咽困难等等,对患者的睡眠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对于颈椎病的治疗临床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效果各有优势,近年来临床逐渐转移重心,将中医针灸应用于颈椎病的临床治疗,已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2]。
故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1年2月收治的50例颈椎病疼痛患者为对象,就探讨对其采取中医针灸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详情有下。
颈椎病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颈部疼痛、肩背部僵硬和上肢放射性麻木等症状。
随着现代社会工作压力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近年来,在诊断与治疗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包括影像学技术提升、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及手术技术创新等方面。
本文将针对这些新进展进行详细介绍。
一、影像学技术在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颈椎正位片是传统颈椎病诊断的基本检查手段,但其受到体位限制和二维图像显示有限等局限性。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CT扫描、MRI 和造影等先进技术广泛应用于颈椎病的准确诊断。
CT扫描可以清晰地显示出骨性异常,包括骨质增生、骨质破坏和椎间盘突出等。
它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对骨结构的敏感性,可以更精确地评估颈椎的形态和变化情况。
MRI则是目前最常用的颈椎病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它可以提供多平面、多序列的图像,能够清楚显示软组织病变,如椎间盘脱出、神经根受压和黄韧带损伤等。
MRI还能检测到脊髓和颈椎相关血管疾病,并且无需暴露于辐射中。
对于某些复杂颈椎病病例,如退行性颈椎病合并神经根型或脊髓型症状者,在CT或MRI基础上常需要进行造影检查。
通过向血管内注入造影剂,可以更清晰地显示出异常血管、肿物占位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在颈椎病中的应用在传统观念中,中医药只被视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但随着对中医理论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实践的积累,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中医药在颈椎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中医认为,颈椎病主要是由于气血运行失调引起的。
针灸、推拿等中医手法可以通过调整人体经络、促进血液循环以及缓解局部炎症反应等作用,缓解颈椎病引起的不适感。
近年来,一些临床研究证实了针灸对于缓解颈椎病相关疼痛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有效性。
此外,利用中草药进行内服外敷治疗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例如,当归、羌活、川芎等草药具有活血化淤、祛风止痛等功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表现。
中医推拿结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与价值1. 引言1.1 研究背景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颈部疼痛、手臂麻木、肩膀僵硬等。
针灸和推拿作为中医传统疗法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中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通过调理气血、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等方式来缓解症状,恢复颈椎功能。
对于中医推拿结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与价值的研究相对较少,现有的研究大多为小样本研究,缺乏系统性的比较分析,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讨这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和临床应用价值。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医推拿结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原理、临床效果观察、病例分析、治疗价值探讨和治疗优势进行综述和总结,以期为该领域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中医推拿结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与价值,验证该治疗方法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具体包括通过临床观察和病例分析,总结中医推拿结合针灸治疗的优势和疗效,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中医推拿结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理论基础及机制,探讨其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作用和途径,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更科学的依据,并为中医药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和推广提供支持和参考。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和结果,可以为中医推拿结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应用提供更为客观和全面的评估,并为今后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2. 正文2.1 中医推拿结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原理中医推拿结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原理主要是基于中医理论和经络学说,通过推拿和针灸的手法刺激穴位和经络,调节气血运行,平衡阴阳,达到治疗颈椎病的效果。
在中医理论中,颈椎病被认为是气血不畅、经络阻塞、阴阳失衡所致。
推拿和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可以通过按摩推拿、点按揉捏等手法刺激穴位,疏通经络,调和经脉气血,以达到舒筋活络、通络散结的作用,改善颈椎病患者的症状。
·中西医结合·中医针灸在颈椎应用与疗效分析季艳荣(通州区牛堡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0053)0 引言颈椎病又称为颈椎综合征,属于退行性疾病。
长期过渡劳累、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等都会引起颈椎病,发生运功功能障碍。
颈椎病根治比较困难,长期患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产生消极、焦虑等不良情绪。
近几年,颈椎病患者数量直线增加,青少年比例增多,因此,医疗人员应重视颈椎病的治疗。
中医针灸治疗费用少,副作用小,在临床骨科中应用广泛。
本文就某医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手指的500例颈椎病患者为例,分析针灸治疗的应用疗效。
以下为详细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某医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2间收治的颈椎病患者500例,分为两组(对照和研究组),每组250例。
对照组中男性137例,女性113例;年龄在18-69岁,平均(39.4±1.5)岁;病程为3个月至29年。
研究组中男性患者有131例,女性119例;年龄在19-72岁,平均(40.7±1.2)岁;病程为2个月至30年。
500例患者中有178例为神经根类、45例交感神经类、28例其他型、116例脊髓型、133例椎动脉型。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不符合统计学标准(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为常规治疗,包括注射止痛剂,服用维生素B1、B12,在症状减轻后进行运动体操治疗,巩固治疗疗效。
两组患者均给予临床干预护理,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教、饮食指导、心理指导等。
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针灸辅助治疗。
患者体位应为俯卧,对针灸穴位和针进行消毒处理,施针手法为平泻、平补[1],中强度力度。
患者颈椎病类型不同,其施诊穴位不同。
每次施诊时间为15 min,每天针灸1次或2次。
1.3 观察指标。
患者两组患者的的治疗疗效、满意度和颈椎活动能力评分。
治疗疗效以患者最后的X线片检查结果为依据。
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中医针灸与推拿手法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颈椎病,其症状包括颈部疼痛、颈椎僵硬、头晕、恶心、呕吐等,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中医针灸与推拿手法治疗在缓解颈椎病症状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本文将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中医针灸与推拿手法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
一、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1.1 患者情况选取200名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男性100名,女性100名,年龄范围35-60岁,病程1-5年。
患者主要症状包括颈部疼痛、头晕、恶心等,影响了日常生活和工作。
1.2 治疗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中医针灸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患者接受中医针灸治疗,包括穴位注射、艾灸、耳穴贴压、拔罐等;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理疗等。
两组患者均接受4周治疗。
1.3 结果观察观察两组患者的颈部疼痛、头晕、恶心等症状的缓解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
三、临床研究结果分析通过对患者的临床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发现中医针灸与推拿手法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显著。
中医针灸治疗组患者的颈部疼痛、头晕、恶心等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中医推拿手法治疗组患者的颈椎活动度、颈部僵硬、头部麻木等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以上结果表明,中医针灸与推拿手法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
四、结论通过本次临床研究,我们得出结论:中医针灸与推拿手法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不仅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促进康复,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针灸与推拿手法治疗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我们也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能为中医治疗在颈椎病领域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和临床经验,为患者的康复带来更多的帮助。
综合治疗颈椎病患者30例的临床疗效分析
颈椎病是常见的一种疾病,常常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如果不及时得到治疗,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综合治疗是颈椎病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
本文选取了30例颈椎病患者进行了综合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
治疗方案为针灸、推拿、按摩、理疗等,持续治疗15天。
治疗前记录患者的症状、病情等基本情况,治疗后进行观察,并统计了治疗后患者的疗效。
结果显示,30例患者中,治愈18例,好转8例,无效4例。
治疗有效率达到了86.7%。
治疗后患者的疼痛、僵硬、麻木等症状明显改善,体力和精神状态也得到了提升。
综合治疗对于颈椎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
首先,综合治疗可以针对不同病因采用
不同的治疗方法,从而治疗效果更加明显。
其次,综合治疗可以通过提高身体免疫力,增
强机体抵抗力,防止疾病的再次发生。
最后,综合治疗采用的是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不
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过多的影响。
在实际治疗中,我们应该根据每个患者的病情,采用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注重细节和
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可以更好的提高治疗效果。
总体而言,综合治疗对于颈椎病患者的
治疗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2020年3月第6期论 著评价颈椎病患者应用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邱斌,唐小波,彭波成都骨科医院,四川 成都 610016【摘要】目的:探讨颈椎病患者应用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74例颈椎病患者,采用盲抽法分为观察组(n=37)和对照组(n=37)。
对照组采取针灸推拿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加入中药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疼痛情况、复发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VAS评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复发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结论:应用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可提高颈椎病的治疗效果,可缓解患者疼痛程度,复发率低,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颈椎病;中药治疗;针灸推拿;疼痛程度;安全性[中图分类号] R246.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5249(2020)06-0018-02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的颈椎综合征,也是增生性颈椎炎、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骨关节炎、颈神经根综合征的总称[1]。
其病因包含颈椎先天畸形、颈椎椎管发育性狭窄、工作生活习惯差以及颈椎的退行性病变,颈椎疼痛是主要临床表现,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2]。
临床治疗通常采用牵引治疗、药物治疗、针灸推拿及运动治疗,严重者可通过手术治疗。
中医把颈椎病归属于“痹症”、“颈肩痛”范畴,可通过舒筋活血缓解患者临床症状[3]。
鉴于此,本研究探讨颈椎病患者应用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74例颈椎病患者,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盲抽法分为观察组(n=37)和对照组(n=37)。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2019年第6卷第35期2019Vol.6No.35
91
针灸理疗在颈椎病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的价值
丁俊杰,孟 迪
(新疆吐鲁番市第二人民医院,新疆 吐鲁番 838000)
【摘要】目的 研究并分析治疗颈椎病患者时使用针灸理疗的效果。
方法 收集颈椎病患者共150例,通过区组随机化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针灸理疗,将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对比。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2.00%,对照组为73.33%,x 2=9.119,P =0.003。
结论 在颈椎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针灸理疗的疗效更加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颈椎病;针灸理疗;治疗效果;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35.91.02
研究发现,颈椎病通常是由于颈椎肥厚增生、椎间盘退行性变、颈部损伤等因素导致,包括了脊髓型、神经根型、交感神经型、椎动脉型等多种分型[1]。
该疾病的主要诱因为跌打损伤、颈部血运不畅等,如何促进肌肉纤维的伸展和收缩是治疗的关键[2]。
在本次研究中,给予颈椎病患者针灸理疗干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区组随机化分将2017年度我院150例颈椎病患者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男女比例41:34;年龄32岁~64岁之间,平均(48.9±4.7)岁。
观察组男女比例42:33;年龄34岁~6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7±4.9)岁。
两组基线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患者取仰卧位,使用颈颌带对其颈椎部位进行牵引,控制牵引质量在5 kg ~7 kg ,牵引时
间15分钟,完成后对患者的颈椎肌肉进行10分钟左右的放松,再进行15分钟的牵引治疗。
观察组联合针灸理疗:患者取正坐位,保持颈部肌肉的松弛和舒适,选取天柱穴、大抒穴、颈百劳穴、大椎穴、肩井穴、夹脊穴、风池穴、合谷穴等穴位,将银针消毒后刺入1.3寸左右,每个穴位的留针时间30分钟。
1.3 评价指标将临床疗效作为评价指标。
显效:患者疼痛消失,颈椎功能正常;有效:患者疼痛缓解,颈椎功能改善;无效:患者颈椎疼痛剧烈,相关功能仍然异常[3]。
1.4 统计学分析
SPSS 22.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由x 2检验,P <0.05提示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与对照组相比,在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更优,
P <0.05。
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n (%)]
组别n 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对照组7525(33.33)30(40.00)20(26.67)55(73.33)观察组75
44(58.67)25(33.33)6(8.00)69(92.00)
x
2
9.6890.7189.1199.119P
0.002
0.397
0.003
0.003
3 讨 论
相关的研究报道称,颈椎病是由于颈椎的椎间关节或者颈椎间盘出现退变,对邻近的脊髓、血管、交感神经等造成压迫而发病[4]。
患者症状包括肩部酸痛、头晕不适、上肢麻木、颈项强直等,对其健康造成较大危害。
针对颈椎病的治疗,虽然手术治疗也在临床上得到使用,但是手术方法复杂,且对患者的伤害较大,所以非手术治疗更为患者所接受,基本不会对患者造成创伤,治疗的成本也更低。
本次研究中将针灸理疗干预应用于观察组,经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00%和73.33%,x 2=9.119,P =0.003。
在中医学研究中,颈椎病属于“骨痹”的范畴,该疾病主要是由于劳累过度、跌倒损伤、外邪侵袭等因素导致,阻碍了颈部气血经络的运行,致使荣卫失养,经筋聚结,所以患者颈部会出现疼痛、活动不利或僵直等症状。
而针灸理疗能够将针具直接刺入相关穴位,对其造成刺激,达到逐邪外出、扶正养血的目的,从而使患者颈椎微循环得到有效改善,其颈椎部位毛细血管通透性
得到调整,进而使其炎症、水肿、疼痛等症状得到显著缓解。
与此同时,还能够使患者颈椎部位的肌肉纤维得到放松,并使痉挛得以缓解和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针灸理疗在显著缓解患者痛苦的同时还不会带来任何副作用,因此患者的满意度更高,其治疗依从性也更加理想。
综上所述,在颈椎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针灸理疗的疗效更加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 娟,郑海燕.针灸、理疗配合牵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世界临床医学,2017,11(04):170-171.
[2] 丛艳平,单晓英.针灸理疗治疗颈椎病临床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03):1735-1736.
[3] 陈向阳,于丰彦,郭 珊,等.按摩、针灸、理疗等物理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7,39(12):37-38.[4]
耿桂华.分析针灸理疗加小续命汤加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24(27):44-44,46.
本文编辑:吴 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