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 第一篇 考点系统复习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 格式:ppt
- 大小:2.17 MB
- 文档页数:9
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过程的简化和符号化表示。
默写化学方程式可以帮助巩固化学知识,提高对化学反应的理解和记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九年级化学知识点的化学方程式,供参考:1.金属与非金属的单质反应:-钠与氯化铜反应:2Na+CuCl2->2NaCl+Cu-铁与硫反应:Fe+S->FeS2.金属活动性序列和金属的置换反应:-镁与盐酸反应:Mg+2HCl->MgCl2+H2-铜与硫酸反应:Cu+H2SO4->CuSO4+H23.酸与碱的中和反应:-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HCl+NaOH->NaCl+H2O-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H2SO4+Ba(OH)2->BaSO4+2H2O4.金属碱式氧化物与非金属酸的中和反应:-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NaOH+HCl->NaCl+H2O-氢氧化铝与硫酸反应:Al(OH)3+H2SO4->Al2(SO4)3+3H2O5.金属碳酸盐与酸的反应:-碳酸钠与盐酸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碳酸镁与硫酸反应:MgCO3+H2SO4->MgSO4+H2O+CO26.金属氢氧化物与酸的反应:-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2NaOH+HCl->NaCl+2H2O-氢氧化铜与硫酸反应:Cu(OH)2+H2SO4->CuSO4+2H2O7.钙、镁与水的反应:-钙与水反应:Ca+2H2O->Ca(OH)2+H2-镁与水反应:Mg+2H2O->Mg(OH)2+H28.酸与金属碱的反应:-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CH3COOH+NaOH->CH3COONa+H2O-磷酸与氢氧化镁反应:H3PO4+Mg(OH)2->Mg3(PO4)2+2H2O9.氯水与亚硫酸钠的反应:Cl2+2Na2SO3+H2O->2NaHSO4+2NaCl10.电解质溶液的电解反应:-铜电解:Cu2++2e-->Cu-氯电解:2Cl-->Cl2+2e-以上只是一些九年级化学知识点的化学方程式示例,还有很多其他化学方程式需要掌握和复习。
2024年初中化学中考化学初三化学全套课件2024年初中化学中考化学初三化学全套课件一、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什么是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化学与生活:介绍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化学学科的发展史。
3、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室规则、实验仪器的认识和使用、实验安全知识。
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空气的组成和性质:空气的成分、含量及意义,空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3、氧气的制取实验: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三、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1、原子、分子的概念和性质:原子的概念及性质,分子的概念及性质。
2、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周期和族的概念及元素周期律。
3、化学式与化合价:化学式的概念及化合价的概念和规律。
四、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1、水的组成和性质:水的组成成分及意义,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水的净化实验: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3、硬水和软水:硬水的概念及软化的方法。
五、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1、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和应用。
2、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和书写方法。
3、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六、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1、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C60等。
2、碳的化学性质:碳的稳定性、氧化性等。
3、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4、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用途。
七、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1、燃烧和灭火: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燃料和能源:常见燃料的种类和能源的利用。
3、化石燃料和石油:化石燃料和石油的开采和利用。
八、第八单元金属材料1、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
2、合金的性质和用途:合金的概念及性质和用途。
3、金属的冶炼实验: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系统复习―――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一、基础回顾(请认真填写,想不起来的查资料、商量)二、典型例题考点1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2014.山东菏泽)如图表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反应物甲的质量等于生成物丁的质量C.甲和丙均为有机物D.甲的化学式为C2H2考点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判断通过一年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很多化学方程式.下列应用和相应的原理及基本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考点3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2014.山东烟台)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敞口久置的氢氧化钠和一瓶未标浓度的稀盐酸,为测定氢氧化钠的变质情况和稀盐酸的浓度,他们取9.3g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于锥形瓶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再向锥形瓶中滴加未知浓度的稀盐酸,实验测得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锥形瓶中物质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求:(1)9.3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2)未知浓度的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课堂速效达标1.(2014.江苏南京)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A.该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B.化学反应的快慢C.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D.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2、(2014.广西桂林)二硫化碳(CS2)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S2+3O2点燃CO2+2X,,据此推断X的化学式为()A、S2O6B、SO3C、SO2D、S3、解释下列事实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用生石灰作干燥剂:CaO+H2O=Ca(OH)2B、用一氧化碳还原赤铁矿:CO+Fe2O3=Fe+CO2C、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KMnO4加热K2MnO4+MnO2+O2D、用熟石灰处理硫酸厂的废水:2NaOH+H2SO4=Na2SO4+2H2O4.(2014.广西贺州)在反应A+B=C+D中,20g A和10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g C,若要制得5g D,则需要B的质量为()A.5g B.4g C.2g D.3g5、(2014.广西贺州)镁带在耐高温的密闭容器中(内含空气)加热发生反应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容器里所盛物质总质量变化的是()A B C D6、(2014.湖北宜昌)如图是通过白磷燃烧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前锥形瓶内白磷和氧气的总质量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B.白磷燃烧结束,锥形瓶应冷却后再放在天平上称量C.实验过程中气球先变大后变瘪D.瓶底的细砂起隔热作用7、(2014.湖北十堰).工业上用甲和乙通过化合反应制备丙,如图是三种分子的模型图,根据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A.甲的化学式为C2H4B.保持乙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C.乙和丙都属于氧化物D.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都发生了改变8、(2014.广西南宁)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
中考化学常考化学方程式汇总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过程中化学物质之间的符号表示法。
在中考化学中,化学方程式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中考化学中常考的化学方程式的汇总:1.酸碱中和反应:酸+碱→盐+水例如:HCl+NaOH→NaCl+H2O2.金属与非金属氧化反应: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例如:2Cu+O2→2CuO3.金属与酸反应:金属+酸→盐+氢气例如:2Al+6HCl→2AlCl3+3H24.非金属与酸反应:非金属+酸→盐+水例如:2H2S+4HCl→4H2O+2Cl2+S5.金属与硫酸反应:金属+硫酸→硫酸盐+氢气例如:Zn+H2SO4→ZnSO4+H26.金属与盐酸反应:金属+盐酸→盐+氢气例如:Mg+2HCl→MgCl2+H27.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金属氧化物+酸→盐+水例如:CaO+2HCl→CaCl2+H2O8.羧酸与碱反应:羧酸+碱→盐+水例如:CH3COOH+NaOH→CH3COONa+H2O9.碳酸盐分解反应:碳酸盐→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碳例如:CaCO3→CaO+CO210.金属与非金属反应:金属+非金属→锐钝相反应例如:2Al+3Cl2→2AlCl311.高锰酸钾与硫酸反应:高锰酸钾+硫酸→锰酸锰+二氧化硫+水例如:2KMnO4+3H2SO4→2Mn(SO4)3+K2SO4+3H2O+5[O]12.碳氢化合物燃烧反应:碳氢化合物+氧气→二氧化碳+水例如:C2H5OH+O2→CO2+H2O13.金属与卤素反应:金属+卤素→金属卤化物例如:2Na+Cl2→2NaCl14.酸与碳酸盐反应:酸+碳酸盐→盐+水+二氧化碳例如:HCl+Na2CO3→2NaCl+H2O+CO215.特殊气体反应: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例如:2H2+O2→2H2O16.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SO2+H2O→H2SO3以上是中考化学中常考的化学方程式的汇总,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记住,掌握这些常考的化学方程式是中考化学的基础,多做相关的习题和实验,加深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和运用。
中考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巩固复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中考化学巩固复习-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含详细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下列图像的对应关系表示正确的是()A. 图甲表示电解水实验从开始到断开电源后这一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体积与反应时间的关系(不考虑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情况)B. 图乙表示两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产生的O2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C. 图丙表示碳在密闭容器内燃烧,容器内物质总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D. 图丁表示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产生氧气质量m与加热时间t的关系2.如果用“”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则下列图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 B. C.D. 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某物质质量变化关系的是( )A.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固体B. 将一定质量的红磷放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C. 将一定量的镁片和铝片分别和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混合D. 向氢氧化钠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稀硫酸 4.对下列事实解释正确的是()选项事实解释A水银温度计受热液柱升髙汞原子受热体积变大B食盐加入水中,水变咸了NaCl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C稀HCl、H2SO4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溶液中都含有H+D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不同原子结构不同A. AB. BC. CD. D5.对以下三个化学反应的分析正确的是()C+O2CO24P+5O22P2O5CH4+O2CO2+H2O.A. 都属于化合反应 B. 反应温度都需达到着火点 C. 生成物均是气体 D. 反应时均产生蓝色火焰6.向质量为m克的CaCO3和KHCO3的混合物中,加入质量分数为a%的稀盐酸n克,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二氧化碳的质量是w克.(已知:KHCO3+HCl═KCl+H2O+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混合物中CaCO3和KHCO3的质量比一定是1:1B. 混合物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m+n某a%﹣w)克C. 混合物中CaCO3和KHCO3无论以任何比例混合,消耗稀盐酸的总质量均为n克D. 混合物中CaCO3和KHCO3无论以任何比例混合,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均为w克7.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充入a个CO分子和b个O2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容器内碳原子个数和氧原子个数之比是()A.B.C.D. 8.根据化学方程式4NH3+5O2 =“=“4某+6H2O,可推断某的化学式是( )A. NOB. NO2C.N2O3D. NH39.将6.96g铁的某种氧化物在高温下与足量的一氧化碳充分反应,生成5.28g二氧化碳,则这种铁的氧化物应该为()A. FeOB. Fe2O3C. Fe3O4D. 无法确定二、多选题10.如图四个图象中能正确反应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A. 向等质量的铝粉和镁粉中分别滴入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的稀盐酸 B.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不断加入稀硫酸C. 等质量的块状石灰石和粉末状石灰石分别与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的稀盐酸反应 D. 碳和氧化铜的固体混合物在高温条件下反应11.在等质量的锌、铁中分别滴加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至过量,产生氢气的质量随硫酸的质量变化曲线如图。
01初中化学重要人物及其成就02化学用语1.元素名称及符号(1)前二十号元素(5个一组,记忆更方便)(2)补充元素9种【注意事项】书写元素符号时,元素符号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必须大写,由两个字母表示的第一个必须大写,第二个必须小写。
2.离子名称及符号(1)常见的离子氢离子:H+钠离子:Na+钾离子:K+钙离子:Ca2+镁离子:Mg2+铜离子:Cu2+亚铁离子:Fe2+铁离子:Fe3+铝离子:Al3+氯离子:Cl-(2)常见的原子团3.化学式的书写(1)固态非金属单质硅:Si磷:P硫:S碘:I2碳:C硼:B(2)气态非金属单质氢气:H₂氮气:N₂氧气:O₂氦气:He(3)金属氧化物氧化镁:MgO氧化铜:CuO氧化汞:HgO氧化钙:CaO氧化铝:Al₂O₃二氧化锰:MnO₂氧化铁:Fe₂O₃四氧化三铁:Fe3O4(4)非金属氧化物水:H₂O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₂二氧化氮:NO₂二氧化硫:SO₂五氧化二磷:P2O5过氧化氢:H₂O₂(5)酸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碳酸:H2CO3(6)碱氢氧化钠:NaOH 氢氧化钙:Ca(OH)₂氢氧化钾:KOH氢氧化镁:Mg(OH)₂氢氧化铜:Cu(OH)₂氢氧化铁:Fe(OH)₃氨水:NH₃·H₂O(7)盐氯化盐氯化钠:NaCl氯化钾:KCl氯化银:AgCl氯化铵:NH4Cl氯化钙:CaCl₂氯化钡:BaCl₂氯化铜:CuCl₂氯化亚铁:FeCl₂氯化铁:FeCl₃氯化铝:AlCl₃硫酸盐硫酸钠:Na2SO4硫酸钡:BaSO4硫酸铜:CuSO4硫酸亚铁:FeSO4硫酸镁:MgSO4碳酸(氢)盐碳酸钠:Na₂CO₃碳酸钙:CaCO₃碳酸钾:K₂CO₃碳酸钡:BaCO₃碳酸氢钠:NaHCO₃硝酸盐硝酸银:AgNO₃硝酸钡:Ba(NO₃)₂硝酸铵:NH4NO₃硝酸铁:Fe(NO₃)₃其他盐高锰酸钾:KMnO4锰酸钾:K2MnO4(8)有机物甲烷:CH4乙醇:C2H5OH4.5.化学式的意义及相关计算(1)化学式的意义①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以C2H5OH为例)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表示乙醇这种物质)b.表示物质的元素组成(表示乙醇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一个乙醇分子)b.表示该物质一个分子的构成[表示一个乙醇分子由9个原子(或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②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以Fe为例)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表示铁这种物质)b.表示物质的元素组成(表示铁由铁元素组成)微观意义: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原子(表示一个铁原子)(2)化学式的相关计算以C2H5OH为例①计算相对分子质量C2H5OH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6+16×1=46②计算物质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C2H5OH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6∶1③计算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C2H5OH中,mC:mH:mO=(12×2)∶(1×6)∶(16×1)=12∶3∶8④计算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如:求C2H5OH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⑤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如100 g C2H5OH中碳元素的质量=100 g×52.2%=52.2 g6.化学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1)符号前数字的含义:nM①M为元素符号,一般表示n个M原子②M为化学式,除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外,一般表示n个M分子③M为离子符号,一般表示n个M离子如:2H中的“2”表示2个氢原子;8H2O中的“8”表示8个水分子;2Fe3+中的“2”表示2个铁离子。
中考化学考点之化学方程式中考化学知识点复习:化学方程式与氧有关的化学方程式:2Mg+O2点燃====2MgO 现象: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放出耀眼的白光S+O2 点燃====SO2 现象:空气中是淡蓝色的火焰;纯氧中是蓝紫色的火焰;同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O2点燃====CO2 现象:生成能够让纯净的石灰水浑浊的气体2C+O2点燃====2CO 现象:燃烧现象外,其他现象不明显4P+5O2点燃====2P2O5 现象::生成白烟3Fe+2O2点燃====Fe3O4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2H2+O2点燃====2H2O 现象:淡蓝色的火焰2H2O2MnO2====2H2O+O2↑ 现象:溶液里冒出大量的气泡2HgO△====2Hg+O2↑ 现象:生成银白色的液体金属2KClO3MnO2====2KCl+3O2↑ 现象:生成能让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2KMnO4△====K2MnO4+MnO2+O2↑ 现象:同上,中考化学知识点: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1.化学方程式表示哪些化学意义?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简明的表达形式。
它从“质”和“量”两个方面表达了化学反应的意义。
(1)“质”的含义表示什么物质参加了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以及反应是在什么条件下进行的。
(2)“量”的含义从宏观看,表示了各反应物、生成物间的质量比。
如果反应物都是气体,还能表示它们在反应时的体积比。
从微观看,如果各反应物、生成物都是由分子构成的,那么化学方程式还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间的分子个数比。
例如,化学方程式:2H2+O22H2O“质”的含义:经点燃,氢气跟氧气反应生成水。
“量”的含义:从宏观看,每4份质量的氢气跟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即氢气跟氧气反应时的质量比为1:8,从微观看,氢气、氧气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因此,这个化学方程式还表示了每2个氢分子跟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了2个水分子。
2.化学方程式与数学方程式有什么不同?(1)化学方程式中的加号“+”和等号“=”有特定的化学意义;反应物间的“+”号表示物质间有“反应关系”,即用“+”号相连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故应将“+”号读成“与”、“和”或“跟”。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讲学)课标定位1、通过具体化学反应,分析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2、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原则3、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知识梳理核心知识归纳1.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2.化学方程式的步骤:①根据实验事实,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式子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②配平化学方程式;③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把短线改成等号。
知识点一、化学式及其意义知识在线1、化学方程式的概念: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意义:①宏观方面:表明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反应在什么条件下发生;②微观方面:表示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微观粒子的数量关系;③量的方面:表示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
知识拓展1、化学方程式不仅可表明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反应在什么条件下发生;还可以表示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微观粒子的数量关系。
这样更能体现出化学反应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
2、化学方程式是在符号表达式基础上,通过在化学式前面加上化学计量数而体现出了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这一特征。
考题再现【考题示例】1、下列关于S+O2SO2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表示硫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B.参加反应的硫与氧气的质量比是2:1C.反应前后硫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不变D.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硫的分子个数比为1:1【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表示硫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是正确的叙述;B选项,是错误的叙述,根据质量关系可知参加反应的硫与氧气的质量比是1:1;C选项反应前后硫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不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是正确的叙述;D选项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知,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硫的分子个数比为1:1,是正确的叙述;故答案选择B。
知识点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知识在线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避免出现一些错误,如没有配平,漏掉反应条件等,其具体步骤可总结为:(1)写——用化学式正确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
第1页(共11页)2023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二)一、 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1.(2022·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关于2CO+O 2 点燃2CO 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表示一氧化碳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B .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7:8C .反应前后碳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保持不变D .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12.(2022·上海嘉定·九年级期中)北京冬奥会火种灯使用X 作燃料,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5O 2点燃3CO 2+4H 2O ,推断X 的化学式是( )A .CH 4B .C 2H 6OC .C 3H 8D .C 3H 6O 2 3.(2022·湖南长沙·九年级单元测试)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铁在氧气中燃烧: 4Fe+3O 2Fe O 点燃B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222222H O 2O H n O M ↑+↑ C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22Mg+O 2MgO 点燃 D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2254P+5O 2P O 点燃4.(2022·湖南长沙·九年级单元测试)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化学方程式中2P+5O 2点燃P 2O 5指出其中错误是( )A .反应条件应改为燃烧B .氧气应改为“↑”C .没有配平化学方程式D .五氧化二磷应改为“↓” 5.(2022·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关于化学反应2X+Y==2Z 的叙述,错误的是( )A .Z 一定是化合物B .在反应中X 、Y 、Z 三种物质的粒子数目比为2:1:2C .若X 和Y 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 和N ,则Z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N )D .若ag X 完全反应生成bgZ ,则同时消耗(b-a )gY.。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综合检测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1.(2022·广西广西·中考真题)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原子种类不变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发生改变,原子数目不变C.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种类发生改变,元素种类不变D.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答案】B【解析】A、化学反应前后由于有新物质生成,故构成物质的分子种类一定改变,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微粒,故原子的种类、质量、数目均保持不变,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一定改变,例如C+H2O高温====CO+H2,反应前后都是2个分子,数目不变,===说法错误,符合题意;C、化学反应前后由于有新物质生成,故物质种类一定发生改变,但新物质还是由原物质的元素构成,故元素种类不变,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化学反应前后,是分子裂变成原子,原子重新聚合形成新分子的过程,故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022·山东菏泽·中考真题)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B. C. D.A.探究红磷和白磷燃烧需要氧气B.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探究蜡烛中是否含有氢元素【答案】D【解析】A、该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白磷的着火点低于红磷的着火点,热水的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达不到红磷的着火点),该实验中铜片上的红磷和白磷均与氧气接触,无法探究探究红磷和白磷燃烧需要氧气,故A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该实验中使用硫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虽然除去了空气中的氧气,但是生成了二氧化硫气体,没有形成压强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故B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所以质量守恒定律只研究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而该实验中硝酸钾溶液与水、银离子、硝酸根离子均不反应,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所以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C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该实验过程中,干冷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进一步说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故D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