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尿流率检测不合格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 格式:pdf
- 大小:191.23 KB
- 文档页数:2
尿液检验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探讨摘要:目的探讨尿液检验中影响质量的因素与应对策略。
方法挑选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检验科收检的400份尿液样本,开展回顾性分析,找出影响尿液检验质量的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
结果400份尿液检验标本,其中29份样本出现偏差,占比7.25%。
结论尿液检验是临床诊断疾病的重要辅助手段,应当重视控制尿液检验质量,尽可能降低相关因素带给尿液检验质量的影响,提升尿检质量。
关键词:尿液检验;质量;影响因素;应对方法尿液检验,又被称作尿液分析,尿液检验是临床重要诊断辅助手段,尿液检验主要有尿沉渣检验、物理检验等[1]。
尿液检验可以提供可靠参考用于诊治疾病,其特点是操作简便,没有创伤。
尿液检验整个过程中,若其中某一个环节出问题,就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尿液检验结果的精准度。
所以,本文分析尿液检验中影响质量的因素与应对策略,实验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检验科收检的400份尿液样本,男性212例,女性188例,年龄22-63岁,平均(42.5±3.8)岁。
1.2方法回顾性分析400份样本,汇总出现质量缺陷的尿液标本数量,找出引发尿液样本质量出现缺陷的因素。
1.3统计学方法本实验通过SPSS19.0分析数据。
计量资料安排(x±s)形式呈现,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用(%)形式描述,实施X2检验,P<0.05说明差异典型。
2结果分析400份尿液检验标本,其中29份样本出现偏差,占比7.25%。
表1。
表1 影响尿液检验质量的要素[n(%)]影响因素例数占比样本被污染10 2.50收集时间不合理6 1.50缺少清晰标注30.75收集样本量不够7 1.75未挑选合适容器20.50未及时送检10.253讨论临床检验的三大内容之一就是尿液检验,在分析检验结果的基础上,可以确定蛋白尿、尿沉渣有形成分,据此判定肾脏早期病变;还可以提供可靠数据用于诊断血液病、糖尿病、肝胆疾病等[2]。
影响临床尿液检验的若干因素及对策尿液检验是一种常见的临床诊断方法,可以从尿液中分析出许多与健康相关的生理与病理数据,如肾脏功能、泌尿系统疾病、糖尿病、感染等信息。
但是,尿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却受到很多影响,包括个体差异、样本污染、抗生素使用等,这些影响因素使得尿液检验无法百分之百地精准判断疾病的存在或缺失。
因此,本文将探讨影响临床尿液检验的若干因素及对策。
一、影响尿液检验的因素1、饮食影响:尿液中的某些化学物质与进食有关。
例如,摄入大量肉类会导致尿液过酸,而吃太多蔬菜则会使尿液碱性上升。
2、药物干扰:某些药物可以影响尿液的酸碱度、颜色、成分等。
例如,青霉素等抗生素会影响白细胞计数和尿道细菌培养的结果。
3、生理状态:例如妊娠、月经等,也会影响尿液诊断的结果。
4、个体差异:不同年龄段、性别、体重等人群在尿液成分上有所差异,因此,尿液诊断需要考虑这些差异。
5、样本污染:如果尿液样本在采集、处理、保存过程中受到污染,会影响尿液检验的准确性。
二、对策1、饮食控制:应尽量避免在使用尿液检测前食用大量肉类或蔬菜。
此外,在使用特殊测试前,还应遵循医学工作人员的饮食指示。
2、用药管理:应在尿液样本采集前告知医生自己正在使用的药物,并遵循医生的指示。
3、准确说明生理状态:如果正在进行尿液测试而处于服药、怀孕或月经等特殊生理状态,应尽量准确告知医生或护士,以便他们制定合理的测试方案。
4、搜集更多信息: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症状,可以为拟定合理的尿液测试方案提供参考。
5、样本采集前的准备:在收集尿液之前,必须告知患者要进行的实验室测试以及遵守预先指定的准备步骤。
同时,将受污染食物和药物等因素告知患者,并要求患者遵守相关注意事项。
在收集细菌标本时,必须进行完整的清洁,并使用合适的采样材料。
综上所述,尿液检验虽然是常用的方法之一,但是在提高准确性方面也需要患者和医生等多方面的合作。
尿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还需要拟定合理的测试方案、搜集更多信息、采取适当的样本准备等方面的措施。
影响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及应对对策分析摘要】目的:通过对临床尿常规检验进行分析,随后进行整体影响措施和效果的探究。
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其就诊时间在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医院共计患者60例。
采用尿常规检验仪进行分析,其尿液收集器全为一次性容器,通过对操作标准进行严格依照,随后进行整体影响因素的分析。
结果:影响尿常规不合格的因素主要包含容器差池、送检时间不及时以及采集时间有误等。
结论:应通过对尿常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随后开展针对性的应对措施进行探究。
关键词:尿常规检验;影响因素;应对对策尿常规主要是指在实验室内检验人员针对患者的尿液标本进行检验,随后取得相应检查结果。
在现阶段尿常规监测结果较为优良,在临床上一般被用于检测糖尿病、早期妊娠以及代谢障碍等疾病,尿常规作为现阶段一种检验手段,其效果较好。
由于尿常规检验的特点,检验设备容易配备,尿液采集方便,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误差的出现容易出现误诊和漏诊现象。
本文通过对临床尿常规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其就诊时间在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医院共计患者60例。
其中在60例尿常规检验标本中,不合格患者为六例,其中男性患者4例,女性患者2例。
患者平均年龄在36.5±10.4岁之间,健康体检标本中不合格人数为1例,住院标本1例,门诊标本4例。
1.2方法采用尿常规检验仪进行分析,其尿液收集器全为一次性容器[1],通过对操作标准进行严格依照,在试纸说明书以及检验说明书上的基础上进行参数的设定,在启动时应对室内温度进行控制,并在规定时间内结束。
在记录检验结果后,如出现异常情况就需要进行二次检验,在此过程中要进行患者情况的记录以此来进行尿液的采集和获取中影响因素的分析。
2.结果通过对影响尿常规的检验结果分析,其中对于住院标本中不合格人数为I例,其中容器差池人数为1例,对于其送检超时以及采集时间有误等均无不合格现象。
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及对策临床尿常规检验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通过对尿液的分析,可以了解患者的肾功能、泌尿系统疾病和全身代谢情况等。
在进行尿常规检验时,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检验结果的偏差,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1. 饮食因素:饮食中摄入的物质会影响尿液的成分,如餐后短时间内进行尿液采集,会出现糖、蛋白质和酮体等异常。
对策:在饭后一段时间再进行尿常规检验,或者饭前采集尿液。
2. 水分摄入:摄入大量水分会导致尿液稀释,影响尿液的浓度和含量。
对策:在早晨空腹时尿液浓缩度最高,可选择此时采集尿液。
3. 运动因素:剧烈运动会导致肌红蛋白在尿液中的增加,使尿液呈现红色。
对策:运动后应休息一段时间再进行尿常规检验,避免运动对尿液结果的影响。
4.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会影响尿中化学物质的成分,如维生素C会使尿液呈酸性,某些利尿剂会使尿液呈碱性。
对策:停止或者暂时中断使用可能影响尿常规检验的药物,或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检验。
5. 尿液保存条件:尿液的保存时间过长,可引起细菌增殖和化学物质变化,导致检验结果异常。
对策:尽量在采集后立即送到实验室,如果不能及时送达,可使用尿液保存剂进行保存,并严格按照保存时间要求进行操作。
6. 尿液采集方法:尿液采集方法不正确会导致尿液污染或者外源性物质的进入,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对策:采集尿液时要求患者进行外阴清洁,遵循正确的采集方法进行操作。
7. 患者状态:患者的身体状态会影响尿液中化学物质的含量和成分,如肾功能不全会导致尿液中蛋白质、尿素氮和肌酐的浓度升高。
对策:了解患者的病史和体检结果,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8. 实验室操作:实验室技术操作不正确也会引起结果的误差,如试纸读数、显微镜观察等。
对策:临床实验室人员应严格遵循操作规程,制定标准操作程序,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影响尿常规检验的因素很多,但只要我们充分了解这些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就能够提高尿常规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及对策临床尿常规检验是一种对尿液进行常规检查的方法,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有一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尿常规检验的结果。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影响因素,并提供一些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
1. 水分摄入量:水分摄入量会直接影响尿液的浓稠度。
如果患者喝水过少或者过多,尿液的浓度会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尿常规检验的结果。
建议患者在尿常规检验前保持正常的饮水量,以得到准确的结果。
2. 饮食因素:某些特定的食物或药物可能会改变尿液的颜色或成分,从而干扰尿常规检验的结果。
食用大量的红色蔬菜或水果,如胡萝卜或西红柿,可能会导致尿液呈现红色或橙色。
在尿常规检验前,建议患者避免食用这些食物,并向医生告知任何正在服用的药物。
3. 尿液采集方法:尿液采集方法可能对尿常规检验的结果产生影响。
如果尿液采集不当,可能会导致尿液被污染或稀释,从而干扰结果的准确性。
患者在尿常规检验前应按照医生的指导正确采集尿液,并确保容器是清洁的。
4. 身体状况:一些身体状况可能会影响尿常规检验的结果。
患有泌尿系统感染或肾脏疾病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尿常规检验异常。
在解读尿常规检验结果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并与其他临床表现相结合。
为了准确解读尿常规检验的结果,医生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做好患者沟通:医生应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和用药情况,并根据情况对检验进行调整。
2. 仔细解读结果:医生在解读尿常规检验结果时,需要仔细观察尿液的颜色、透明度、酸碱度、比重等指标,并与其他相关指标如尿蛋白、尿糖、尿白细胞等相结合,以准确判断患者的肾脏功能和泌尿系统状况。
3. 建立尿液库存:有时候,患者可能需要多次尿常规检验以监测疾病的进展或治疗的效果。
为了避免多次采集尿液,医院可以建立尿液库存,使得患者只需要一次采集尿液,就可以进行多次尿常规检验。
尿常规检验是一种简便且常用的方法,用于评估患者的泌尿系统功能。
影响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因素很多,医生在解读结果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并与其他相关指标相结合,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尿常规检验是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可对泌尿系统、全身代谢等方面进行初步评估。
然而,尿液的成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水分摄入水分摄入会影响尿液的质量和量,因为尿液中水的含量很高,所以饮水量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尿量和比重等指标。
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应让患者在检验前尽量将饮水量控制在相同的水平,一般推荐患者在检验前4小时内不能饮水,否则影响尿液的浓缩度,导致尿液比重偏低。
2. 年龄和性别年龄和性别也会对尿液成分产生影响。
男性和女性的尿液成分有所不同,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尿的成分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例如,男性的尿液中尿酸浓度通常较高,而女性的尿液中尿素和肌酐的浓度通常较高。
因此,临床医生在解释尿常规检验结果时应考虑受检者的年龄和性别差异。
3. 疾病状态患者的疾病状态也会对尿液成分产生影响。
例如,患有糖尿病、肾病等疾病的患者,其尿糖、尿蛋白等指标会发生变化。
此外,患有各种感染或炎症的患者,尤其是泌尿系统感染,也会影响尿液的成分,有时需要在治疗后再行检查。
4. 药物影响药物治疗也会对尿常规检验结果产生影响。
例如,某些药物如甲状腺素、利尿剂、磺胺类抗生素等,会影响尿液的 pH 值、比重、颜色等指标。
在进行尿常规检查前,应告知患者停止一些医生已经开过的药物,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5. 检验时间和采集方法尿液的成分在不同时间和采集方法下也会产生变化。
例如,晨尿的成分比较集中,适合检测微量有机物质和细菌;而白天及饭后的尿液则比较杂质多。
采用无菌采尿管采集的尿液低储备体积,适合于检查尿红细胞、尿白细胞等。
在不同时间和采集方法下,患者尿液中的含量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医生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检验时间和采集方法。
总之,尿常规检验是检查泌尿系统和全身代谢状况的重要方法之一。
然而,许多因素会影响尿液的成分,导致检查结果的不准确,因此,医生应积极调控这些影响因素,并选择适当的检验时间和方法,以获得准确的检查结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策略。
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及对策临床尿常规检验是评估人体尿液的基础检查之一。
它通过分析尿液的颜色、透明度、比重、pH值、蛋白质、糖、酮体、亚硝酸盐、白细胞、红细胞、上皮细胞和微生物等参数,对身体的健康状况进行初步判断。
然而,影响尿常规检验的因素很多,这些因素有时会导致误诊,所以对这些因素有所了解和掌握,可以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1. 水分摄入量摄入过多或过少的水分都会对尿液的颜色、透明度、比重、pH值等参数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尿常规检验的结果。
因此,在进行尿常规检验前,应告知患者在检查前一天晚上尽量少喝水,多次排尿以提高尿样浓度,避免影响检测结果。
2. 饮食因素饮食中含有的某些物质如柠檬酸、草酸、蔬菜等,可以影响尿液的酸碱度和颜色,进而影响尿常规检验的结果。
因此,在进行尿常规检验前,应告知患者避免摄入这些影响因素,并在检测之前要禁食12小时。
3. 疾病因素肾病、尿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如肾炎、肾小球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会导致尿液中的白细胞、红细胞和上皮细胞等物质的量增加或减少,从而影响尿常规检验的结果。
因此,在进行尿常规检验前,应通知患者对自己的病情和用药情况进行详细询问,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可能影响尿常规结果的疾病因素。
4. 收集方法不妥善收集尿样也会影响尿常规检验结果。
应告知患者要尽可能收集“早晨第一次尿”或“中段尿”,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另外,取尿杯要干净,避免外界杂质的污染。
5. 储存条件尿液的储存时间和条件会影响尿常规检验结果。
应告知患者要储存于冰箱中,并在24小时内送至医院检测。
在收集期间,要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以免影响尿样的化学成分。
综上所述,临床尿常规检验的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临床医生通过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得出准确判断。
同时,患者也应该在收集尿样前仔细阅读医生提供的检查须知,配合医生来做好检查前的准备工作,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影响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及应对对策分析【摘要】目的:对影响临床尿液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并且针对相应因素提出解决的对策措施。
方法:从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患者当中,随机无目的性地挑选100名参与到这一次实验研究中,根据医生的要求留取患者晨尿并进行尿液常规检验,对100名参与实验研究的患者尿液常规检验单的检验过程以及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找到可能会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对原因进行分析并找到合理的解决措施。
结果:尿液常规检验结果显示,100例检验结果当中有17例为不合格,总尿液常规检测结果不合格率为17%,在这17例当中,有6例是因为患者在采集尿液常规检验样本的过程当中没有进行充分准备,占比为35.3%;有4例是因为样本采集过程当中受到外界环境污染,占比为23.5%;3例是因为检验工作人员没有按照规范要求操作检验仪器设备导致的,占比为17.6%;有4例是因为样本放置时间过长导致的,占比为23.5%。
结论:导致尿液常规检验见过出现误差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为患者在采集尿液常规检验样本的过程当中没有进行充分准备、样本采集过程当中受到外界环境污染、检验工作人员没有按照规范要求操作检验仪器设备以及样本放置时间过长。
所以,针对这些原因应当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首先,患者在采集尿液常规检验样本之前应当要进行充分准备,严格按照规范标准采集样本,等到尿液样本采集完成之后应当要进行送检,避免时间过长导致样本性质发生变化,检验工作人员必须要严格按照规范标准操作检验仪器设备,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尿液常规检验的准确几率,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尿液常规检验;影响因素;对策措施尿液常规检验是医院当中较为常见的检验项目,可以直接观察应用药物治疗之前以及应用药物治疗过程当中尿液产生的变化,能够直观并且高效地将泌尿系统代谢等实际情况反映出来尿液常规检验结果可以为其他类型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影响检验尿液质量的因素及应对措施目的:探讨影响检验尿液质量的主要因素以及应对措施。
方法:选取12932例次尿液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存在送检尿液质量误差的标本,分别整理其质量影响因素,并分别探讨有效的应对措施。
结果:研究样本中存在送检尿液质量误差的尿液检验共186例次,误差发生率为1.4%,影响尿液检验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标本污染、采集时间不当、标记不清、容器不达标等。
结论:影响尿液检验质量的因素较多,开展尿检时需要检验医师、临床护士以及患者共同给予充分重视,确保检验全程的良好质量控制,以避免误差情况的发生,对患者临床诊治提供准确的检验依据。
标签:尿液检验质量;影响因素;应对措施尿液检验是临床中常用检验方法之一,其检测结果对多种疾病均具有良好的诊断与评估作用[1]。
虽然该临床检验难度较低,在不同等级医疗单位已广泛应用,但由于检验流程中所包含环节众多,而容易发生检验结果误差,导致临床准确诊治均受到严重影响[2]。
本研究针对我院尿液检查开展了回顾性分析,旨在通过分析尿液质量影响因素提出有效应对措施。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院自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共开展尿液检验12932例次,回顾性分析影响尿液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探讨合理应对措施。
1.2方法1.2.1尿液检验误差判定标准根据文献报道,并结合本院既往尿检误差发生情况,将尿液检验质量欠佳标准评估为:①尿液标本存在杂质,其中包括粪便、白带与烟屑等混入情况;②容器欠佳,容器材料对尿液标本有不良反应表现,或容量未达50ml者;③尿液标本标记不清或脱落者;④获取标本后受剧烈晃动等影响,或近期应用药物引发检验结果误差;⑤尿液样本量不足12ml,无法保证检验用量;⑥获取尿液标本后送检时间延误;⑦标本培养时无菌操作不当,或其他因素影响。
1.2.2临床评估方法参照上述标准对研究尿液标本进行评估,发现质量欠佳情况时严格拒接,并完整记录病患资料与误差情况,统一开展临床分析。
探讨临床检验中对尿液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尿液检验作为临床常规检查项目之一,在日常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尿液检验结果并不完全可靠,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可能影响尿液检验结果的因素。
1. 饮食因素:饮食中摄入的某些食物和药物会影响尿液的组成。
摄入大量蔬菜和水果会使尿液呈碱性,而高蛋白饮食会使尿液变得酸性。
某些特定的食物如草莓,柠檬等会使尿液呈酸性。
一些药物如维生素C、甲基苯丙胺等会导致尿液变色,模糊或产生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
2. 水化状态:尿液浓度与个体的水合状态有关。
水合状态差会导致尿液浓度的变化。
过量饮水会使尿液稀释,而过度脱水则会使尿液浓缩。
3. 尿液储存条件:尿液在储存过程中容易受到细菌等微生物的污染和生长。
尿液的长时间储存可能会导致容器中细菌增多,pH值升高,比重增加等,从而影响尿液的检验结果。
4. 尿液收集方法:尿液样品的收集方法可能会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
错误的收集方法可能导致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脓液的污染等,从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5. 排尿时间:尿液的组成可能随着排尿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早晨的首次排尿样本可能会显示较高的蛋白质、细胞和细菌数。
建议采集中段尿或24小时尿,以得到更准确的结果。
6. 性别和年龄:尿液检验的结果可能会因个体的性别和年龄而有所不同。
妊娠期的女性可能会出现蛋白尿和尿胆原增加。
老年人可能出现尿潜血、尿胆原、尿蛋白和尿常规亚硝酸盐阳性的结果。
7. 疾病状态:一些疾病状态可能会对尿液检验结果产生影响。
泌尿系统感染、肾脏疾病、糖尿病等都可能导致尿液检验结果异常。
尿液检验结果可能会受到饮食因素、水化状态、尿液储存条件、尿液收集方法、排尿时间、性别和年龄以及疾病状态的影响。
在进行尿液检验时,需要注意这些因素的影响,遵循正确的采集和处理方法,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43·临床监护·护理干预对老年前列腺增生单纯尿流率检测结果的影响郭妍(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4)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老年前列腺增生单纯尿流率检测结果的影响。
方法随机选取60例来我院接受前列腺增生单纯尿流率检测的老年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在进行检测前给予护理干预,而对照组患者在进行检测前给予常规的临床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前列腺增生单纯尿流率检测结果的差异。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检测合格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影响实验组患者检测不合格的因素少于对照组。
结论对老年患者进行前列腺增生单纯尿流率检测时为其进行护理干预,不仅能有效减少影响检测结果出现误差的不良因素,还能将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等调整到最适合检测的状态,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护理干预;老年前列腺增生单纯尿流率检测;结果影响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96.2980 引言前列腺增生症属于中老年男性在临床上的特殊疾病。
由于吸烟、肥胖和酗酒等众多原因都能导致男性患者患有前列腺增生症,且该病的发生率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已然成为中老年男性群体的常见疾病[1]。
为了对前列腺增生症情况进行检测,临床上一般对该病患者进行单纯尿流率检测,而本次研究为了探讨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给予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经患者同意后,随机选取60例来我院接受前列腺增生单纯尿流率检测的老年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两组。
实验组患者30例,年龄44~69岁,平均年龄(58.2±1.6)岁;对照组患者30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60.9±2.0)岁。
60例患者在进行实验时,均经过入选标准筛选后才可进行试验:经检查前列腺增生症均为良性,未出现肝肾功能障碍,未出现尿毒症等并发症。
影响尿液检测前质量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尿液检测前质量的相关因素。
方法:对我院2012份临床尿液检验不合格标本检测前质量影响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制定应对措施。
结果:标本不合格率为5.9%,影响尿液检测前质量的相关因素主要为:标本污染、采集时不当、标记不清等。
结论:在对尿液分析之前的质量控制是整个尿液检查质量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保证临床检验结果准确无误的关键,这就需要临床医生、护士、实验组工作人员以及病人来一起努力,使尿液检验质量得到保障。
【关键词】尿液;检验;相关因素;质量【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7-0021-02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 of the related factors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urine test He Qiaolian,Peng Jianqiong.Shehong People's Hospital, Shehong,Sichuan 6292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ed factors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urine before detection. Methods To 2012 in our hospital clinical urine examination unqualified samples before the quality of related factors were analyzed, and to develop measures to deal with. Results Sample unqualified rate was 5.9%, the factors related to the effect of urine detection quality is mainly: pollution of specimen collection, improper, mark is not clear and so on. Conclusion In the control of the quality of urine analysis before is the main part of the whole urine quality, is the key to ensure the clinical test results are accurate, which requires clinicians, nurses, staff in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patient to work together to make the urine testquality is guaranteed.【Key words】Urine; Inspection; Related factors; Quality为了能够保证尿液临床检验的可靠性,一定要坚持尿液整个过程的TQC(质量控制),其中包括有分析之前、当中以及以后的3个阶段质量控制。
尿液检验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探讨目的:分析尿液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
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6月-2014年7月期间实施尿液检验的3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质量影响因素和控制措施。
结果:本组中有10例标本出现质量问题,包括7例检验误差,占70%;2例采集原因,占20%和1例运输原因,占10%。
结论:尿液检验质量主要受到操作人员的影响,检验人员应在进行尿液检验的时候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各项操作。
标签:尿液检验;质量;影响因素;控制措施尿液检验是临床诊断各种泌尿系统疾病及其他相关疾病的常用方式,而在检验过程中往往会因为操作人员专业水平、规范程度等因素影响检验质量,从而对病情的诊治形成了误导[1]。
本文旨在分析尿液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特收集我院实施尿液检验的302例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实施尿液检验的302例患者,本组中男76例,女226例,年龄8岁-87岁,平均年龄(43.26±18.36)岁。
1.2 方法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核查和分析标本检验采集到检验报告打印整个过程中的资料,统计存在质量问题的标本,总结质量影响因素和控制措施。
2 结果本组中有10例标本出现质量问题,包括7例检验误差,2例采集原因和1例运输原因。
7例因检验原因造成的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因检验设备仪器问题、操作方法不当、操作流程不完整等因素造成的检测误差。
2例采集原因造成的质量问题是在采集过程中出现了尿液样本的污染,进而导致检验质量问题。
1例运输原因是尿液样本运输延时造成的样本不合格,影响检验质量。
3 讨论3.1 尿液检验质量影响因素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尿液检验质量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标本采集,首先是患者在检验前服用过其它可能影响检验结果的药物或者参加过剧烈运动以及生活习惯、经妊娠等生理因素等众多因素影响检验结果;其次是采集的尿液标本数量不充足;另外是留尿时间存在差异,一些为餐后尿,一些为清晨空腹尿,一些为随时尿等待;再次是患者的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盛装标本容器的清洁情况也是影响检验质量的重要因素;最后是由于检验目的的差异,尿液采集的方式存在差异,可能影响尿液检验质量[2];②标本运送,按照规定,尿液标本在采集后二十四小时必须完成检验,一旦留置时间过长,则标本不够新鲜,很容易因为环境等因素引起蛋白变性、尿胆原等物质破坏、细胞溶解等物理化学变化影响检验质量[3];其次是标本的送检往往由医院护工、患者本人或者患者家属进行,容易在送检的途中发生容器打碎、标本污染、标本溢出等现象;③标本检验,首先是尿液分析使用的试纸条、仪器质量出现问题,比如试纸条过期、仪器未定期进行常规保养等都会使检验质量受到影响;另外是检验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一些检验者临床经验不足,专业水平较低,一些检验者缺乏对检验工作的重视,没有严格按照规范做好各项操作,比如质控品选择不当、未开展室内、室间质评活动等,都会使尿液检验受到影响。
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及对策临床尿常规检验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可以评估患者的肾功能和泌尿系统的健康状况。
在进行尿常规检验时,存在一些影响因素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干扰。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影响因素以及相应的对策。
1. 水分摄入: 水分摄入量对尿液的稀浓程度有明显影响,摄入过多的水会稀释尿液,而摄入过少的水会使尿液浓缩。
为了消除水分摄入的影响,应要求患者随机采集尿液,以便更好地反映其生理状态。
2. 饮食因素: 饮食中含有不同程度的色素物质,如胡萝卜素、花青素等,这些物质可能会使尿液呈现不同的颜色。
某些食物和药物的摄入也会导致尿常规检验异常。
为了消除饮食因素的影响,应告知患者在尿液采集前避免食用对尿液颜色有影响的食物和药物。
3. 尿液保管和运输: 尿液在采集后需要进行保管和运输,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尿液中微生物增殖和代谢物分解,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应要求患者在采集尿液前彻底清洁外生殖器,并使用无菌容器保存尿液,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检验。
4. 尿液采集时间: 尿液的成分在不同时间段可能会有波动,特别是早晨第一次尿液检查,尿液的成分可能会有所偏差。
为了减小时间因素的影响,应要求患者在一天中相同的时间段进行尿液采集。
5. 个体差异: 每个人的尿液成分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可能受到遗传、疾病等因素的影响。
在进行尿液检验时,应将结果与患者的个体情况综合考虑。
为了提高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准确性,需要进行以下对策措施:1. 加强患者教育: 在尿液采集前,医务人员应向患者进行详细的解释,告知尿常规检验的目的、注意事项和可能的影响因素,并要求患者积极配合,按照要求进行尿液采集。
2. 规范操作程序: 医务人员在进行尿液采集、保存和运输时应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严格控制操作的时间和过程,确保尿液样本的质量。
3. 建立标准化的指导: 实验室应根据国际和国内标准,建立起相关的尿常规检验标准和指导方针,统一操作规范,减少人为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影响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相关因素与应对措施分析摘要】目的对影响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得出相应应对措施以完善实验室检测质量。
方法选取我院自2006年2月—2009年3月期间的37821份尿检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相关因素与应对措施进行分析。
结论只有实事求是对分析前质量进行分析研究,且建立完善的质控措施监督机制,同时将其定入到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中以降低分析前样本的不合格率并将其控制至最低水平,以帮助全面实现临床实验室的检测质量。
【关键词】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相关因素与应对措施随着临床诊断不断的完善,尿检常常作为做基本检查之一[1],其过程中必须有严格的质量控制,包括分析前、分析中以及分析后3个阶段控制,影响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包括申请检验、患者准备、样品采集以及运送到实验室,在此过程中由于不是有实验室人员亲自着手,是很有可能出现一系列人为难以控制影响因素,因此此过程也是检验是否可以成功关键之一,但是一旦出现纰漏的话会对检验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据相关报道统计有80%以上报告很可能是因为忽视尿液检验的分析前质量而导致错误,我们针对此情况,选取我院自2006年2月—2009年3月期间的37821份尿检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相关因素与应对措施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1 影响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相关因素如今的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属于一个普遍性且又急待解决问题,其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影响的因素多而且复杂,往往是因为送检标本的质量受多种的因素影响,例如患者状态、饮食、用药情况以及采集标本时间等;②质量缺陷却不易发现,标本的验收往往注重外部质量,内在的影响往往会忽视掉;③影响的因素不易控制,无论是患者的准备、标本采集以及输送不是说实验室人员所可以控制的,是同时需要各个部门高度重视配合协调、此过程中需要临床医生、护士患者的配合;④责任确定困难,由于现在多数尿检都是经过医生的申请单、患者采集、护工人员送检、检验人员检测这一过程进行测。
临床检验中影响尿液检验的相关因素及控制方法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检验中影响尿液检验的相关因素及控制方法。
方法:选取我院检验科2018年—2019年通过临床检验的100例患者,采集其尿液样本并进行检验,分析总结影响尿检结果的相关因素,对此提出控制方法。
结果:在100份尿液样本中,不合格的样本占23份(23%)。
其中,有9份是由于饮食和药物所致,有6份是由于样本受到污染所致,有4份是由于样本存放时间过长所致,剩下的4份则是由于检验仪器和检验人员的操作问题所致。
结论:在临床检验中,对尿液检验结果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是样本不合格。
不合格的样本主要原因有检验前的饮食和药物服用、尿液样本受到污染和存放时间过长、检验仪器和检验人员操作问题等。
要确保尿液检验准确有效,必须要规范尿液采集和保存,提醒患者检验前的饮食和药物服用注意事项,确保检验仪器的正常运转,并严格按照检验步骤规范化操作,如此才能提高检验的准确性,为临床诊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尿液检验;临床检验;相关因素;控制方法【中图分类号】R44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15-0135-02在临床检验中,尿液检验属于常规检验项目,通过尿液检验一般可以反映出泌尿系统的病变,能够有助于尿路感染、泌尿系统结石、肿瘤以及肾功能异常等疾病的诊断,是临床诊疗方案制定的前提和依据[1]。
但在尿检中,有很多因素会干扰检验结果,造成检验无效,对此,必须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提高检验的准确性[2]。
为了研究临床检验中影响尿液检验的相关因素及控制方法,本文特选取了100例患者接受尿检,检验研究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 对象收集整理我院检验科于2018年—2019年期间通过临床检验的患者的病理检验资料,选取100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采集其尿液样本并进行检验,本次所选患者的年龄皆分部在15~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28±7.15)岁,男性患者占62例,女性患者占38例,所有患者皆知情并同意参与此次研究。
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及对策临床尿常规检查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检查方法,可以用于诊断和监测各种疾病。
有一些常见的影响因素可能会导致尿常规检查结果的偏离,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减少这些影响。
1.饮食因素:饮食中的某些食物、药物或饮料可以改变尿液的化学成分或颜色,从而影响尿常规检查的结果。
摄入大量红肉会导致尿液变红,而摄入维生素B族补充剂会导致尿液变黄。
对策是,在尿液样本收集前的24小时内,避免摄取影响尿液颜色和化学成分的食物、药物或饮料。
2.水分摄取:水分摄取的多少会影响尿液的稀浓程度和尿液中的溶质浓度。
低水分摄取会导致尿液浓缩,而高水分摄取会导致尿液稀释。
尽量在尿液样本收集前的2-3小时内避免过多或过少的水分摄取,以保持尿液的正常稀浓度。
3.运动和剧烈活动:剧烈运动和运动会导致肌纤维的损伤,进而导致肌红蛋白等物质的释放,影响尿液色素的浓度,从而影响尿常规检查的结果。
为减少对策,应要求患者在收集尿液样本前避免剧烈活动和运动。
4.尿液收集和保存:正确的尿液采集和保存也是确保尿常规检查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
要求患者遵循正确的尿液收集方法,如清洁外阴部,进行快速尿液采集,并将采集的尿液放入干净无菌的容器中保存。
尽量减少尿液的暴露时间和温度变化,以防止细菌的增长和尿液成分的降解。
5.其他疾病因素:某些疾病或体征也会影响尿常规检查的结果,如泌尿系统感染、尿路结石、肾功能异常等。
对于这些情况,需要根据具体病情采取相应的对策,如进行相关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
临床尿常规检查的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为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如避免摄入影响尿液颜色和化学成分的食物、药物或饮料,注意水分摄取的适度,避免剧烈活动和运动,正确收集和保存尿液样本,对于存在其他相关疾病的患者,则需要针对具体病情采取相应的对策。
尿液检验分析前影响质量相关因素与应对措施摘要】目的:分析尿液检验前影响治疗的相关因素,并且探讨应对措施。
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5年12月我院进行尿液检验样本共计2486例,其中男性患者1435例,观察所有尿液样本检验的成功率与失败率,对有缺陷的样本情况进行分析,观察其发生的原因,以便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结果:2486例送检样本中成功检测样本2355例,成功率为94.73%。
失败样本131例,失败率为5.27%。
其中15例采集时间不当,占11.45%;43例标本被污染,占32.82%;27例标记不清楚,占20.61%;14例容器不合格,占10.69%;17例送检延时,占12.98%;15例样本量不足,占11.45%。
结论:不按照操作规程采集尿液是影响尿液检验质量的主要因素,针对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制度,可以保证尿液检验的成功率和准确度。
【关键词】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因素;应对措施【中图分类号】R44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5-0388-02尿液检验室临床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其检查患者无痛苦,快速出结果以及诊断价值高等特点被医患所广泛接受[1]。
但是尿液检验分析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提升尿液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已经成为检验科室重点问题之一。
为了提高尿液检验分析质量。
我院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患者选择选择2015年6月~2015年12月我院进行尿液检验样本共计2486例,其中男性患者1435例,女性患者1051例,年龄3~86岁,平均年龄(43.52±28.91)岁。
平均采集量(10.53±2.29)ml。
1.2 方法观察2486例尿液样本检验的成功率与失败率,对有缺陷的样本情况进行分析,观察其发生的原因,以便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1.3 数据处理用SPSS 19.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处理研究中所有相关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单纯尿流率检测不合格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刘莉娟,钟新梅,曾惠群,黄志仙Analysis of factors causing inaccurate measurement result of simplex urinary flow rate and countermeasure ∥L i u L i j uan ,Zhong X in 2mei ,Zeng H uiqun ,H uang Zhi x ian摘要:目的探讨单纯尿流率检测不合格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方法对4694例门诊及住院患者行单纯尿流率检测。
结果第1次检测合格3192例,不合格1502例;其影响因素依次为尿量、心理环境、外界干扰、包皮过长、排尿方法不恰当及其他因素。
经采取护理对策后分别于第2次、第3次检测全部合格。
结论影响尿流率测定的相关因素较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减少误差,提高检测合格率。
关键词:单纯尿流率测定; 最大尿流率; 影响因素; 护理对策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52(2010)08000902 DOI :10.3870/hlxzz.2010.08.009作者单位: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东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广东广州,510080)刘莉娟(19552),女,中专,主管护师收稿:20091224;修回:20100114 在单纯尿流率测定的各种数值中,最大尿流率(Qmax )是最灵敏、最有意义的参数,其可以用于膀胱出口梗阻的初步筛选性诊断。
Qmax 是指尿流率测定产生的最大测定值,其结果易受多种因素影响。
据文献报道,影响Qmax 的因素有尿量、年龄、性别、体位、腹肌收缩、测定方法与仪器、导管尿道器械检查、逼尿肌功能、残余尿、环境和心理、尿道病理情况[1]。
笔者回顾性总结我科2006年6月至2009年5月行单纯尿流率测定患者4694例,分析影响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旨在为准确实施单纯尿流率测定提供参考,结果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