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企业实施本项目优势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6
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优秀6篇)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篇一一、建设基础学校重视数字化资源建设工作,学校所有教室、机房、部分实训室、工场已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
校园网络采用三层管理技术,用千兆骨干网络将一三个楼宇用光纤连接起来,采用VLAN技术对校园网网络进行了划分。
学校教师和学生电脑桌面100M接入校园网络,接入点达壹五00余个。
自校园网建设以来,我校在校园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积累了一定量的信息化资源和建设经验。
二、建设目标完善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
建立公共信息系统,提供先进数字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建立功能齐全的教学管理系统;实现数据资源共享。
提高全校师生信息化水平素养,通过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和服务社会搭建公共服务平台。
三、建设内容(一)共享型教学资源建设通过共享型教学资源建设,聚集优质教育资源,可以使教师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共享,可以使学生得到最好的教育。
具体包括共享型教学资源建设、互动资源管理平台建设、网络教学系统建设三部分。
1.共享型教学资源建设建设学校共享型教学资源,建成集素材、教学课件、试题库、常用软件等为一体的,与课程改革配套的教学核心资源库,与行业企业联合研发的多媒体课件,建成包含4个重点建设专业在内的9个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
此项任务和内容具体见4个重点建设专业的建设方案。
同时继续加强馆藏图书、电子图书、期刊等文献资源库建设。
争取到20xx年重点建设专业的课程均有一定高质量的教学资源。
2.互动资源管理平台建设互动资源管理平台主要有临时交换文件夹(用于教师临时存储资料,交换资料,可删可增,权限公开。
每位教职工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文件夹,教师之间存取、交换资料,临时放上课用素材,课件等,作用大,是老师们用的最多的平台之一)、个人资料文件夹(用于教师个人保存一些个人的资料)、校迅通(发布学校通知、公告、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无纸化管理)等功能。
高校智慧校园建设规划方案设计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化应用越来越多地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中。
高校智慧校园建设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化建设模式,为师生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智能的学习、生活和管理服务。
本文将就高校智慧校园建设规划方案进行设计分析。
一、项目背景及意义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是当今大学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的重要趋势。
它以现代信息科技作为支撑,建立全校信息化环境,为师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智能的学习、生活和管理服务。
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意义在于:1. 加强高校数字化建设: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是信息科技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一个重要方向,是打造数字化、网络化、现代化高校的必要手段。
2. 提升教学质量:高校智慧校园建设可以为师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并为教师提供科学化、便捷化的教学管理手段,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 优化学校管理:高校智慧校园建设可以实现学校管理的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4. 促进学生创新创业:高校智慧校园建设可以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平台和创业服务,实现学生自主创业、创新,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二、项目设计内容1. 智能化课堂建设:借助移动智能设备,实现在线视频、网络互动、智能评估、作业批改等课堂教学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2. 教学管理平台建设:建立全校性教学管理平台,实现课程评估、教学计划、教学档案等信息化管理。
3. 科研数据管理平台建设:建立科研数据管理平台,实现科研项目、成果、经费、仪器设备等信息化管理,为科研管理提供科学化、便捷化手段。
4. 学生管理智能化建设:建立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学生信息、成绩、选课、考试等管理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提高学生服务水平和学生管理效率。
5. 校园安全智能化建设:建立校内智能安全监控系统,监控校园安全状况,实现师生出入校门、图书馆、实验室等场所的门禁和安检管理。
6. 智慧校园数据中心建设:建立智慧校园数据中心,为各个系统和平台提供稳定、高效、安全的数据存储和管理服务。
2024年数字校园建设方案____年数字校园建设方案一、背景介绍时代不断进步,数字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
数字化教育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展开,数字校园也成为了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作为一所现代化高水平的学校,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计划在____年实施数字校园建设方案。
二、建设目标1. 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加强信息化管理;2. 优化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3. 提供便捷的学习服务,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4. 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和联系;5. 推动学生创新思维和信息素养的提升。
三、建设内容1. 教育资源数字化管理建立统一的教育资源管理平台,将学校内外的教育资源进行数字化整合和管理。
包括教案、教材、试题、教学视频等各类教育资源的数字化存储和共享,方便教师备课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2. 教学过程数字化支持引入智能化教学工具,如智能白板、虚拟实验室等,提供更加丰富和互动性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3. 学生学习服务数字化支持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利用学生喜好和学习习惯数据,为学生定制学习计划和资源推荐,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
4. 家校联系数字化支持建立家校联系平台,包括学校官方网站和移动应用,向家长提供学校通知、学生学习情况、考试成绩等相关信息,并开设家长微信群等沟通渠道,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和合作。
5.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数字化支持开设创新实践平台,提供科学实验、编程、设计等课程和活动,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6. 学校管理数字化升级升级学校管理系统,实现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数字化处理,包括学生信息管理、教学进度管理、教师评价管理等,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7. 学生学业和行为评价数字化支持建立学生学业和行为评价系统,利用大数据和智能算法,对学生学习成绩、学习态度等进行评价和分析,为教师和家长提供科学的指导意见。
8. 教育信息安全保障加强学校网络安全体系建设,确保教育信息安全、学生隐私保护等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教育部2021年3月目次前言 (3)引言 (4)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 (5)1范围 (5)2规范性引用文件 (5)3总体要求 (5)3.1建设目标 (6)3.2建设原则 (6)3.3建设流程 (6)4主要组成 (7)5基础设施 (8)5.1 概述 (8)5.2 校园网络 (8)5.3 数据中心 (9)5.4 校园卡系统 (11)5.5 信息化教学环境 (12)5.6 信息化育人环境 (12)6信息资源 (12)6.1 概述 (12)6.2 基础数据 (12)6.3 业务数据 (13)6.4 数字化教学资源 (13)6.5 数字化科研资源 (14)6.6 数字化文化资源 (15)6.7 信息资源管理服务 (15)7信息素养 (15)7.1 概述 (15)7.2 信息素养组成要素 (16)7.3 信息素养培养方式 (17)8应用服务 (17)8.1 概述 (17)8.2 基础应用服务 (18)8.3 业务应用 (18)8.4 人机交互界面 (19)8.5 决策支持 (19)9网络安全 (20)9.1 概述 (20)9.2 基础设施安全 (20)9.3 信息系统安全 (21)9.4 信息终端安全 (21)9.5 数据安全 (22)9.6 内容安全 (22)9.7 安全管理 (22)10保障体系 (23)10.1 概述 (23)10.2组织机构 (24)10.3人员队伍 (24)10.4规章制度 (24)10.5标准规范 (24)10.6经费保障 (25)10.7运维服务 (25)10.8评价体系 (25)前言本规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技术司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规范起草单位: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罗念龙、杜婧、马严、杨宗凯、郑莉、陈文智、张闯、郭煜、吴砥、窦天芳、常志华、李建聪、张小平、杨家海、佟秋利、曾德华、李绯、刘乃嘉、张慧琳、石凌、陈晨、韩丽风、杨慧、曾晓牧、朱莎、钱冬明、陈怀楚、朱晓瑛、徐世东、尹世学、王振华、王臻、谢素萍、刘聪、云霞、陈敏、饶景阳、胡燕、吴战杰、吴晨、钟晓流、徐建、李海霞、宋述强。
智慧校园项目引言概述:智慧校园项目是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将校园内的各个部门、设施和资源进行智能化管理和互联互通,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校园管理效率。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智慧校园项目的内容和意义。
一、教育教学智能化管理1.1 教学资源共享:通过建设网络平台,实现教师之间、学生之间以及学校与家长之间的信息共享,提供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交流平台。
1.2 智能课堂建设:利用智能化设备和软件,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参与度。
1.3 个性化学习支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特点,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二、校园设施智能化管理2.1 智能化安防系统:通过视频监控、智能门禁等技术手段,提高校园的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师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2.2 智能化环境监测:利用传感器和数据分析技术,实时监测校园内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指标,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2.3 能耗管理与优化:通过智能化设备和能源管理系统,对校园内的能耗进行监测和管理,优化能源使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三、校园管理智能化升级3.1 学生信息管理: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学生的基本信息、学习成绩、考勤情况等进行管理和统计,提高学生信息管理的准确性和效率。
3.2 资产管理与维护:通过智能化设备和管理系统,对校园内的设备、设施和资产进行管理和维护,提高资产利用率和延长使用寿命。
3.3 智能化后勤服务:利用智能设备和系统,提供便捷的后勤服务,如校园卡管理、餐饮服务、校园巡更等,提高校园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四、家校互动智能化4.1 家长沟通平台:建立家长与学校之间的互动平台,及时传递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校园动态,加强家校沟通和合作。
4.2 学生学习监督:家长可以通过智能设备和平台,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学习监督和指导。
4.3 家校协同教育:学校和家长可以共同制定学生的学习计划和目标,通过智能化手段进行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协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大学数字校园方案策划书3篇篇一大学数字校园方案策划书一、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校园已经成为了当今大学校园建设的重要方向。
为了提升学校的管理效率、教学质量和学生体验,我们计划打造一个先进、实用、开放的数字校园平台。
本方案将对数字校园的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建设目标1. 提高管理效率:通过数字化手段优化管理流程,提高决策效率。
2. 提升教学质量:利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资源,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3. 改善学习体验:为师生提供便捷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增强校园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4. 促进资源共享:搭建数字化平台,促进校内各部门、师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
三、建设内容1. 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校园网络、数据中心、多媒体教室等硬件设施的建设与升级。
2. 应用系统建设:开发或引入适合学校需求的管理系统、教学系统、服务系统等应用软件。
3. 数据资源建设:整合学校各类数据资源,建立数据中心,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共享。
4. 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构建完善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确保校园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四、实施步骤1. 需求调研与规划设计:对学校现有信息化水平进行全面评估,了解师生需求,制定数字校园建设规划。
2. 项目招标与建设: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有实力的承建商,按照规划分阶段进行项目建设。
3. 系统集成与测试:对各应用系统进行集成,确保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
同时进行系统测试,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人员培训与推广应用:对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进行系统使用培训,推动数字校园的全面应用。
5. 运行维护与优化升级:建立完善的运行维护机制,对数字校园平台进行日常维护和升级优化,确保平台的稳定运行。
五、预期效果1. 提高管理效率:通过数字化手段优化管理流程,减少纸质文件的使用,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2. 提升教学质量:利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高校数字化校园整体构建策略与实施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校园成为了各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方向。
数字化校园整体构建是高校推进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旨在打造集数字化教学、
数字化管理、数字化服务于一体的校园信息化平台。
因此,对于高校来说,建设数字
化校园意义重大,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以及迎合
广大师生对信息化、智能化的需求,进而推动高校的国际化与现代化。
二、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探究数字化校园整体构建策略与实施方法,不仅将介绍数字化校园的概念、数字化校园整体建设的必要性以及数字化校园整体构建的策略方法,同时将以广
东工业大学为例,介绍数字化校园的实际操作及其成效,以期对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
提供借鉴和参考。
三、研究内容
1. 数字化校园的概念及意义
2. 数字化校园整体建设的必要性
3. 数字化校园整体构建的策略方法
4. 广东工业大学数字化校园实际操作及成效分析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运用文献资料分析法,查阅相关文献,包括国内外高校数字化校园整体构建的相关研究成果。
并将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广东工业大学为例,分析数字化校园
的实际操作及其成效。
五、研究范围
本研究将以数字化校园整体构建为研究范围,不对单项数字化项目进行深入探究。
六、预期成果
本研究将对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策略参考和实践指导,为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可行性思路,有助于提高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效率和质量,进而推动高校管理现
代化,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大学数字校园方案策划书3篇篇一《大学数字校园方案策划书》一、项目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校园已经成为大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方案旨在打造一个数字化的校园环境,提升学校的管理效率、教学质量和学生体验。
二、项目目标1. 实现校园管理的信息化,提高办公效率。
2. 推动教学模式的创新,提升教学质量。
3. 提供便捷的校园服务,增强学生的满意度。
4. 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提升学校的品牌形象。
三、项目内容1. 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建设统一的信息门户,整合各类应用系统。
开发移动应用,实现随时随地的校园服务。
建立数据中心,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共享。
2. 教学信息化建设建设在线教学平台,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开展混合式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建立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3. 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办公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
建立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的信息数据库,实现信息的动态管理。
开发决策支持系统,为学校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4. 校园服务信息化建设建设网上缴费系统,方便学生缴费。
开发校园一卡通系统,实现校园内的一卡通用。
建立后勤服务平台,提供便捷的后勤服务。
5. 校园安全信息化建设建立视频监控系统,实现校园的全方位监控。
开发门禁管理系统,提高校园的安全性。
建立应急指挥系统,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项目实施计划1. 需求调研阶段([具体时间 1])对学校的现状进行调研,了解学校的需求和期望。
与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进行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2. 方案设计阶段([具体时间 2])根据需求调研的结果,设计数字化校园的整体方案。
对方案进行论证和优化,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3. 项目实施阶段([具体时间 3])按照方案进行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包括硬件设备的采购、软件系统的开发和集成等。
组织人员进行培训,确保用户能够熟练使用数字化校园系统。
4. 项目验收阶段([具体时间 4])对数字化校园系统进行测试和验收,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河南师范大学“数字化校园示范工程项目”进展报告在省教育厅科外处的指导下,2006年河南师范大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我校以本科教学水平工作评估为契机,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大投入力度,同时加强应用系统特别是与教学密切相关的应用系统的建设和资源建设,在校园一卡通建设上也有新的举措。
数字化校园示范工程项目取得了很多优秀的阶段性成果,现将项目进展情况汇报如下:一、项目进展状况(一)项目基本情况简介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设一流的数字化网络环境,数字化的教学资源,数字化的教学与学习环境,数字化的管理手段和工作环境,实现数字化学习、数字化教学、数字化科研和数字化管理,创建数字化的生活空间,创建虚拟大学空间,实现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建设一个完整统一、技术先进、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的基于Internet/Intranet 的信息化校园系统,为交叉学科建设提供学术交流平台;为改善学生培养环境提供完整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基于目前校园网的基础建设和应用状况,在进一步加大基础建设的同时,主要将围绕教育资源库建设,应用系统建设、应用系统整合等开展工作。
数字化校园建设主要内容包括:1)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改造和完善已有网络基础设施,包括现有网络设备的升级和优化,学生宿舍、职工宿舍、新校区高速宽带网建设,网络管理、安全的加强等。
2)网络基础应用的增强和完善:网络基础服务的进一步优化,实施网络安全,完成身份认证系统等;建立网上超级计算机系统,为科研等大规模计算创造条件;建立网络海量存储系统,为校园网用户提供存储服务。
3)数字校园的资源建设包括数字图书馆、学科资源库、科研信息库等,作为重点建设项目。
4)丰富教育教学系统的功能和水平: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建立数字化教学系统(E-LEANNING),完善数字化的教学环境和学习环境,实施学校各业务部门的应用集成,推广应用网络教学系统,实现全校教学资源的统一共享与交流。
数字化校园建设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文件精神,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进一步推进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规范和加强信息化工作,制订本管理办法.第二条数字化校园是基于科学的管理方法,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等有关信息资源进行整合、集成和全面的数字化,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提高学校各项工作的效率和效能,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把学校建设成面向师生和全社会的超越时间、超越空间的大学,实现教育现代化.第二章组织管理体系第三条贯彻“统一领导、统筹规划、归口管理、层层负责”的原则,实行学校、部门或单位明确责任、分级管理制度.第四条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对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等重大事项进行决策。
领导小组由校长牵头,学校各主要职能部门或单位的负责人组成。
第五条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组按照学校总体规划,负责具体建设项目的组织、协调和实施,以及系统运行监管等具体工作。
工作组由主管校长牵头,学校各职能部门或单位的信息化分管领导组成.第六条数字化校园建设专家组负责对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重大技术问题进行咨询、论证,对数字化校园建设实施工作进行监督、技术指导,对建设成效提出评价意见。
第七条网络与信息中心负责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日常工作。
包括组织起草整体规划、贯彻和制订信息标准,建设项目的组织与实施、过程管理与协调,监管各个应用系统日常运行.第八条各部门应明确一位分管信息化工作的领导,落实本单位信息化工作,积极参与、配合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
部门的信息化工作分管领导负责本单位应用系统建设的需求调研、可行性分析、立项申请、组织实施、推进应用等工作.第九条信息化工作任务重的相关部门或单位应配备专职的信息管理员,负责应用系统的使用、管理、维护以及数据更新等工作,保障本单位相关应用系统的正常运行;其余单位可根据信息化工作具体情况设置兼职的信息管理员。
北京大学数字化校园建设与思考一、数字化校园的含意1998年1月31日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发表题为《数字地球——21世纪认识地球的方式》的报告。
在这个报告中,他最先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此后,数字化概念被全世界普遍接受,所以就引伸出了数字城市、数字校园、数字图书馆等各种概念。
那么,数字校园的含意到底是什么?我们认为:第一,数字化校园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对学校与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这是基础建设工作;第二,运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使这些信息资源能够有序的运转,更好地为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第三,把学校建设成面向校园内,也面向社会的一个超越时间、超越空间的虚拟大学,是我们要达到的目标。
二、北京大学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和发展1、校园网建设校园网的建设是数字校园建设的基础,北京大学校园网建设经历了1989—1996年的起步阶段、211建设阶段以及985建设三个阶段。
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光纤网覆盖了学校的168座楼,铺设光纤100多公里。
全部覆盖了教学、科研、管理办公室和学生宿舍,部分覆盖了家属宿舍。
现在全校校园网的范围内共有30000个信息点,联网的计算机是24500台,另有1900户电话入网用户。
校园网采取的是三层交换结构,即主干交换(1000兆以太网和622兆ATM的混合)、区域交换、楼宇交换(千兆进楼、10-100兆自适应进桌面)。
上图是北京大学校园网逻辑图。
作为有线校园网的补充,我们于2002年6月以校园内有线局域网为依托,全面开通了校园无线网,这是全国高校中第一个覆盖整个校园的校园无线网。
利用无线网络技术,将校园网络延伸到不易部署网线而移动用户又较多的公共区域,如会议大厅、教室、图书馆、阅览室、办公室、学生宿舍,以及校园内一些开阔区域,如未明湖边、草坪周边等地方,以满足用户随时随地连机上网的要求,改善我校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的环境,为数字校园建设提供更为坚实的基础。
数字化校园总结报告【项目建设概况】(1)整体建设目标该子项目的整体建设目标:完成校园网三期工程和公共数据库项目的建设,初步建成“数字化校园”构架,为教学、科研和管理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2)主要建设任务——校园网三期工程包括中山北路校区新建的理科大楼、田家炳楼、自然地理馆三栋大楼的主干网络设施建设和学校核心网络的升级。
——公共数据库项目公共数据库系统是在校园内搭建一个高层次应用平台,实现校园内各种信息系统的互通互连和数据共享,并且以校园应用门户网站的形式将这些应用系统提供的服务集成在一起,根据进入系统用户的不同身份,分配不同权限,查询相关数据,享受相应服务。
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交流、通用的服务平台,为管理提供高效、共享的管理平台,为师生提供开放的数字化生活环境。
(3)建设总投资、投资安排及完成情况该项目共投入建设经费1,678万,其中中央专项资金250万元,上海市政府专项资金250万元,学校自筹资金1,179万元。
经费主要都用于购置网络设备、大型服务器以及应用系统的开发。
至今,经费已全部到位并使用完毕。
【具体建设目标及完成情况】(1)校园网三期工程——主干节点1000M的全交换结构经升级后的学校主干网采用BigHammer6802作为全交换的模块化局域网交换机,支持1000M交换模块,备板容量760G,包转发率119M。
支持虚拟网VLAN达1024个,具有三层交换功能,实现各部门VLAN之间路由交换。
接入层采用uHammer3550系列交换机,交换容量32G,包转发率9.6M-13.2M,支持ACL能有效防止病毒冲击和乱设DHCP。
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安全可靠的光缆千兆主干,100M/10M交换到桌面的全交换网络。
——可靠的移动性支持以前校园网络用户的IP地址只能在固定的地点使用,当用户携带笔记本电脑到其它地点后,由于没有相应的IP地址,因此就不能上网浏览他所需要的信息,给工作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网络中心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策略:用户只要申请帐号和密码就可以在大楼内任何端口上网。
大学校园数字化建设方案一、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
在现代大学校园中,数字化建设不仅可以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还能为学生和教职员工创造更好的研究和工作环境。
二、目标本方案的目标是在大学校园中全面推进数字化建设,以提高校园管理效率、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并为学生和教职员工创造更好的研究和工作条件。
三、方案内容1. 基础设施建设在大学校园中,建设稳定可靠的网络基础设施是数字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学校应投资建设高速网络覆盖全校,并提供稳定的无线网络服务。
此外,还需要建设配备先进硬件设备的计算机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以支持学生和教师的研究和教学需求。
2. 学校管理系统升级学校应升级学校管理系统,包括学生信息管理、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教职员工管理等方面。
通过数字化管理,可以提高校园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方便学生和教师获取所需信息。
3. 教学资源建设学校应建设和完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包括电子教材、教学视频、在线研究平台等。
这些数字化教学资源可以方便学生自主研究,并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4. 学生服务平台学校应建立学生服务平台,提供在线选课、社团活动报名、宿舍管理等服务。
通过学生服务平台,学生可以方便地管理自己的研究和生活事务,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四、实施计划1. 确定项目组和负责人校方应成立数字化建设项目组,并指派专人负责项目的规划、实施和监督。
2. 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项目组应制定详细的数字化建设实施计划,包括时间安排、人力资源配置、资金投入等。
3. 逐步推进数字化建设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学校应分阶段实施,先从重点领域开始,逐步扩大范围,最终实现全面的数字化建设。
4. 监测和评估学校应定期对数字化建设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和改进,确保数字化建设实施的效果和目标的实现。
五、预期效果通过大学校园数字化建设,学校将实现以下预期效果:- 提高校园管理效率,减少繁琐的行政工作;- 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提供便捷的学生服务,提高学生满意度和参与度;- 增强学校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大学的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企业实施本项目优势
1.1.企业优势
1.2.解决方案优势
1.2.1.整体优势
企业提供的解决方案基于更高层次的数据集成和应用集成,以数据服务和信息服务作为出发点,为学校的各类用户提供完善的服务体系。
数字化校园平台解决数据孤岛问题的同时,在数据标准、数据交换、数据清洗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除了能提供业务系统本身的查询统计外,也提供了跨业务系统的大量查询和统计报表。
在对学校系统做详细调研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用户所使用的报表进行归类和总结,按照业务主题进行数据库建设,再具体地为它建立基本表,数据中心与学校管理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相关联,而不是与通常的计算机应用项目相关联。
随着高校信息化过程的推进,信息化建设转向面向信息服务的建设模式,基于管理应用为基础,构建横向的信息与服务支撑体系。
数据的再利用成为有效提供信息化服务的一项主要模式,因此需要针对业务主题构建数据中心,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挖掘,为学校的管理者、学生、教职工等各类用户提供完善的数据信息支持。
对比传统的信息共享模式构建的数字化校园,新的数字化校园方案有如下整体优势:
●盘活数据资产
数字化校园根据用户自身需要,确认建设指标体系,根据指标体系,形成数据逻辑模型,用户在不断得到信息服务的同时,可对数据模型进行升级,即在充分利用现有数据资源的前提下,逐步完善数据资源体系,从而达到学校信息资产的充分利用,使学校信息化建设成果成倍增加。
●加强学校核心竞争力
与基于数据共享和交换的统一数据库相比,数字化校园建设体系更加完善和深入,在保证信息共享、打破部门孤岛的同时,对原有的数据资产进行了数据盘活,通过数据深层次的应用,对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和教学、科研等业务进程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为学校提高自身层次,加强核心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提供全面的数据服务体系
数字化校园构建了面向全局性服务的数据模型,使学校的各类信息有机地关联在一起,并进行数据自身的挖掘和抽取,形成更加有效的数据支撑模型,为学校各类用户提供全面、深化的服务支撑体系,满足学校各类用户的需要。
数字化校园提供了多角度、深层次的数据展示服务,为用户提供了切片、钻取、智能关联等多种模式的信息服务手
段。
●强大的可扩展性和关联性
数字化校园架构支持多种查询、报表和BI分析工具,通过架构本身提供的数据关联工具,使各类信息展现服务结合为一个整体,根据面对用户的不同,展现不同的数据体系,使各类用户能够方便、快捷、有效地得到各类信息服务。
●智能化
数字化校园决策支撑模型智能记载了用户操作数据展现的分析路径,并根据分析路径进行数据挖掘,为用户提供围绕操作主题的目标服务。
●有效的环境适应性
数字化校园逻辑模型对数据来源、方式和质量进行智能分析和监控,在用户应用数据模型前,数据中心提供了完善的数据来源分析体系和支撑要求,用户可根据自身信息化建设程度,选择不同的构建方案,最终形成用户个性化的全方位支撑体系。
●强化数据质量
数字化校园更注重于数据质量管理,为学校的数据质量监控提供多种智能分析和清洗手段,减少学校在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为数据的有效积累提供保障。
1.2.2.技术优势
●可扩展的设计模式,开放的技术架构,为今后的业务
系统提供基础
已在多个项目成功使用的面向服务的架构模式,并经实践检验的技术框架结构和充分利用企业产品事业部提供的基础产品Unieap、DXP、NEUQuery,为本项目提供技术保证。
企业提供的平台中的身份管理、数据共享能提供Web Services接口,并在北京邮电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高校广泛使用。
企业教育事业部同时也一直致力于学校数据中心的数据综合查询、报表、分析展现的研发,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企业教育事业部一直致力研发的学校业务一体化软件能充分解决学校基于流程、业务的事务处理使得类似学校迎新及毕业等复杂的业务及行政处理环节能有条不紊的轻松完成。
采用开放、标准的技术,为二期、三期扩展提供开放接口
●多机构门户、保证内外网统一建设及管理
门户支持多机构门户和虚拟工作区技术,保证用户个性化及系统统一风格定义。
●跨校区、跨部门、跨应用的统一身份认证机制
实现跨校区、跨部门真正的统一身份认证,不需要手工
sso集成,用户身份统一管理,不需要手工导入LDAP,只需在门户登录中验证身份,无须再在业务系统中二次或多次验证身份。
●高效实时系统间数据通讯、全面保证资源共享
协作系统支持实时性,支持多种资源全面共享。
●先进的实体化授权技术,符合现实习惯的便捷授权管
理
系统的身份授权管理采用面向实体化真实授权技术,靠近现实的统一授权、分级授权机制,充分保证系统及数据安全,同时操作便利。
1.2.3.安全性优势
●虚拟门户技术支持Portlet权限控制技术,可以控制用
户访问权限
●系统的身份授权管理采用面向实体化真实授权技术,
与学校真正的管理制度相匹配,杜绝管理员功能最大
化对系统安全性造成的影响
●系统带有安全访问技术监控,能够监控来访人员信息,
便于及时追查访问安全情况
●系统支持SSL访问模式,保持通讯过程中的信息数据
安全
系统支持CA认证访问接口,有效规避了系统的身份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