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甘肃的人文地理文化
- 格式:ppt
- 大小:1.50 MB
- 文档页数:11
兰州人文地理兰州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甘肃省的省会城市。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兰州凭借其独特的人文地理特色,吸引了许多人驻足探索。
本文将从历史、文化、风俗等多个角度来介绍兰州的人文地理。
一、历史文化兰州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交通节点,早在数千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定居和繁衍。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兰州周边的黄河流域是早期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在兰州的城墙、古建筑、碑刻等文化遗迹中,我们可以窥见古代兰州的繁荣与辉煌。
兰州还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之一,曾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枢纽。
这个城市见证了无数商旅和文化交流者的往来,将各种不同文化的元素融入了兰州的发展历程中。
二、风景名胜兰州的人文地理特色不仅彰显在其历史文化中,还体现在其独特的自然风景中。
兰州以其与众不同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而闻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首先,兰州坐落在黄河畔,这座中国母亲河的主要支流流经兰州市区。
著名的“黄河摆渡”和“黄河水车”等传统交通方式,成为了兰州独特的城市景观。
其次,兰州的地理位置让这座城市被“金城夜色”所熟知。
无论是在白天还是夜晚,兰州的城市轮廓、河岸边的建筑和桥梁等,都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给人以深深的震撼。
最后,兰州周围的自然风景也不可忽视。
兰州位于兰州盆地的中部,北依黄河、南临秦岭,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著名的白塔山、五泉山等山脉和青铜峡、天水、嘉峪关等风景名胜区,为兰州增添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色。
三、民俗风情除了历史文化和自然风景,兰州的人文地理在其独特的民俗风情中也得到了体现。
兰州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汉族、回族、藏族等多个民族在这里和谐共处。
在兰州的市区中,许多传统的手工艺品和民俗文化依然保留着。
兰州拉面作为兰州的特色美食之一,已经走出了城市,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的美食代表之一。
兰州的手工艺品如马鞍、羊皮画等也备受游客喜爱,成为兰州独特的文化符号。
兰州还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如骡马市、求婚节、端午节等,这些节日展示了兰州人的纯朴和热情。
甘肃地理新高考知识点归纳甘肃,位于中国西北地区,具有独特的地理特征和丰富的自然景观。
在新高考中,甘肃地理知识点的归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理位置:甘肃位于中国西北边陲,东邻陕西,南接四川,西与青海、新疆接壤,北靠内蒙古和宁夏。
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使得甘肃成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
2. 地形地貌:甘肃地形复杂多样,包括高原、盆地、山地、河流等。
其中,祁连山脉是甘肃的主要山脉之一,河西走廊是甘肃的重要地理特征。
3. 气候类型:甘肃气候类型多样,总体上属于干旱和半干旱气候。
河西走廊地区气候较为温和,适宜农业发展;而东部地区则气候干燥,降水较少。
4. 自然资源:甘肃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等。
此外,甘肃的水资源也相对丰富,黄河、洮河等河流为甘肃提供了重要的水资源。
5. 生态环境:甘肃的生态环境保护尤为重要。
由于干旱和半干旱的气候特点,甘肃的植被覆盖率较低,生态环境脆弱。
近年来,甘肃加大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
6. 经济发展:甘肃的经济发展以农业为基础,同时,工业和旅游业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特别是旅游业,甘肃拥有敦煌莫高窟、嘉峪关、张掖丹霞地貌等著名景点,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7. 文化特色:甘肃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
甘肃的敦煌文化、丝绸之路文化等都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8. 区域发展:甘肃在区域发展上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等。
为了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甘肃正在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
结束语:甘肃地理知识点的归纳不仅涵盖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多个方面,也体现了甘肃在新高考中的教育价值。
通过对甘肃地理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资源状况和文化特色,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国四大区域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比较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根据地理特征和人文特点,通常被划分为四个主要区域:北方、南方、西北和青藏地区。
以下是对这四大区域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方面的比较。
一、自然地理比较1、北方地区:包括华北、东北和黄淮海平原等,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地形多为平原和高原,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2、南方地区:包括华东、华南和岭南等地区,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地形多为低山丘陵和平原,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热带季雨林为主。
3、西北地区:包括新疆、甘肃、宁夏和内蒙古西部等地区,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地形多为高原和盆地,植被以草原和荒漠为主。
4、青藏地区:包括西藏、青海和四川西部等地区,气候以高原山地气候为主,地形多为高原和山地,植被以高山草甸和高寒荒漠为主。
二、人文地理比较1、北方地区:历史上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文化底蕴深厚,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等。
同时,北方也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2、南方地区:南方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
南方地区的文化特色包括海派文化、岭南文化和侨乡文化等。
3、西北地区:西北地区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主要包括维吾尔族、回族等民族。
该地区的文化特色包括丝路文化、伊斯兰文化和黄土高原文化等。
4、青藏地区:青藏地区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主要包括藏族、羌族等民族。
该地区的文化特色包括藏传佛教文化、唐卡艺术等。
中国四大区域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方面都各具特色。
北方地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重要的政治地位而著称;南方地区以其发达的经济和丰富的文化特色而闻名;西北地区以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地理景观而引人注目;青藏地区以其神秘的高原山地文化和少数民族风情而令人向往。
这些区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共同构成了中国的多元文化和地理多样性。
中国,这个拥有着悠久历史和广阔地域的国家,其自然地理景观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令人惊叹。
甘肃的地理特征甘肃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份之一。
它的地理特征独特而多样,包括高山脉、广阔的河谷、沙漠和草原等。
本文将深入探讨甘肃的地理特征,从而使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个美丽而神秘的省份。
一、地理位置甘肃位于中国的西北部,东邻宁夏、陕西,南邻四川、青海,西邻新疆,北濒内蒙古。
它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地理特征的多样性,既有高山峻岭,又有广袤的平原,同时还有沙漠和草原等不同的地貌类型。
二、高山脉甘肃境内分布有众多的高山脉,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祁连山和秦岭。
祁连山是中国的重要山脉之一,它横贯甘肃西部,被誉为“天然的屏障”。
祁连山脉是亚洲大陆上从东北向西南延伸的大山脉之一,其主峰海拔超过5500米,气候寒冷,植被稀疏。
秦岭是中国的主要山脉之一,跨越陕甘两省,其北麓即为甘肃的一部分。
秦岭地势险峻,山峰连绵起伏,被誉为“华夏屏障”,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
三、黄土高原甘肃的东南部地区属于黄土高原,该地区地势起伏较小,土地肥沃,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黄土高原的土壤富含有机质,适宜耕作,农民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种植谷物、水果和蔬菜等作物。
此外,黄土高原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铝土矿等,为甘肃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四、河谷地带甘肃境内有多条重要的河流经过,包括黄河、长江和黑河等。
其中,黄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流,它从甘肃的青海境内源头发源,并穿越甘肃的中部地区。
黄河冲积物的淤积形成了广袤的黄土高原,同时也为甘肃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长江和黑河虽然只是经过甘肃的一小部分,但它们的河谷地带在农业和工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戈壁荒漠甘肃的西北部地区是戈壁荒漠的分布区域。
戈壁荒漠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之一,其地表主要由砾石和沙子组成。
由于干旱、缺水和高温的气候条件,这里的植被相对贫瘠,人迹罕至。
然而,戈壁荒漠也有其独特之处,其风景壮丽,吸引了许多旅游者前来探索。
总结甘肃的地理特征多样而独特,包括高山脉、广阔的平原、沙漠和草原等。
甘肃省考研人文地理重点知识归纳甘肃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一个发展较为欠发达的省份。
人文地理重点知识对于考研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以下是甘肃省考研人文地理重点知识的归纳:甘肃省人文地域特点:甘肃省地处我国西北内陆,是一个交通和经济发展不便的省份。
同时,甘肃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主要民族有汉族、回族、藏族、土族等。
这些特点决定了甘肃省在人文地理上的独特性。
1. 甘肃省地理位置特点甘肃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邻宁夏回族自治区,南接陕西省,西连新疆自治区,北与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接壤。
甘肃东西跨越6个地理时区,地理边界线总长1776公里,是西北地区拥有最长边界线的省份之一。
2. 甘肃省文化特点甘肃省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甘肃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东西文化交流的枢纽地区。
甘肃省的文化遗产众多,如敦煌莫高窟,嘉峪关长城等都是重要的文化景观。
3. 甘肃省民族特点甘肃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主要民族有汉族、回族、藏族、土族等。
各民族在语言、宗教、文化传统等方面均有自己的特点。
4. 甘肃省经济特点甘肃省是中国西北地区经济较为欠发达的省份之一,但也是区域发展不均衡最为显著的地方之一。
甘肃省以农业为主导,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大部分。
此外,甘肃省还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了煤炭、石油、天然气、铜、铝等矿产资源产业。
5. 甘肃省旅游资源特点甘肃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有敦煌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嘉峪关长城等著名景点。
甘肃省的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如甘南、临夏、定西等地。
综上所述,甘肃省考研人文地理重点知识的归纳包括甘肃省的地理位置特点、文化特点、民族特点、经济特点,以及旅游资源特点等方面。
考生应该对这些知识做到深入了解和掌握,以便在考试中能够有针对性地回答相关问题。
这些知识也是了解和认识甘肃省的重要依据,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该地区的发展态势和特点。
酒泉人文地理知识竞赛酒泉,是位于中国甘肃省西北部的一座城市,它以其丰富的人文地理知识而闻名。
本篇文章将为您介绍酒泉的人文地理知识,并带您参与一场有趣的知识竞赛。
第一轮:酒泉的历史酒泉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追溯到周代。
它曾是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站,极大促进了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
下面是一些关于酒泉历史的问题,请选择正确的答案:1. 酒泉位于丝绸之路的哪条线路上?a) 南线b) 中线c) 北线2. 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的名句“登酒泉月山有感”描述了以下哪座山?a) 马鸣山b) 雅丹地貌c) 玉门关3. 酒泉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事件是与下列哪位探险家相关联?a) 马可·波罗c) 郑和第二轮:酒泉的人文景观酒泉以其独特的人文景观而吸引了众多游客。
以下是一些酒泉人文景观的简介,请根据描述选择正确的名称:1. 这是酒泉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它由精美的壁画组成,描绘了古代丝绸之路的生动场景。
a) 莫高窟b) 鸣沙山月牙泉c) 玉门关2. 这座古老的城市是酒泉的核心区域,建于汉代,曾是古代军事要塞和交易中心。
a) 酒泉古城b) 玉门古城c) 鸣沙古城3. 这个被誉为“中国第一沙山”的景点,以其特殊的地质结构和壮观的沙漠风光而著名。
a) 鸣沙山月牙泉c) 丹霞地貌第三轮:酒泉的民俗文化酒泉地区有着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传统。
以下是一些与酒泉民俗文化相关的问题,请选择正确的答案:1. 酒泉的传统民俗舞蹈以其优美的舞姿和独特的音乐节奏而闻名,其中最著名的是哪个舞蹈?a) 驼铃舞b) 葫芦舞c) 扇子舞2. 酒泉民俗节日中最重要的一个是什么?a) 春节b) 端午节c)腊八节3. 酒泉的传统手工艺品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而受到人们的喜爱,最著名的是以下哪种?a) 丝绸制品b) 玉器竞赛结果及颁奖仪式恭喜您完成了酒泉的人文地理知识竞赛。
现在揭晓答案并为得分最高的选手颁奖!第一轮答案:1. c,2. a,3. a第二轮答案:1. a,2. b,3. a第三轮答案:1. a,2. c,3. b如果您在3个轮次中获得满分,请接受我们真诚的祝贺!您对酒泉的人文地理知识了解得真是太棒了!对于其他选手,希望您通过此次竞赛对酒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对中国的人文地理更加感兴趣。
甘肃陇西人文地理研究报告
甘肃陇西位于中国甘肃省西北部,地理上包括宕昌、成县、西和、文县、宕西、岷县、徽县、两当、礼县等九个县区,总面积约为28997平方公里。
这一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人文地理资源。
一、历史文化:
陇西地区是中国古代战略要地之一,长期以来具有重要的军事、经济和文化地位。
这里是秦代的陇蜀道和汉代的丝绸之路要冲,汉代开始修建丝绸之路,为东西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
在陇西地区还保存有丰富的古代文化和历史底蕴,如宕昌的石窟寺,成县的秦长城、红军长征纪念馆等。
二、自然地理:
陇西地区地势多为高山和丘陵,以陇山为主要山脉,最高峰为诺尔峰,海拔约为3553米。
这里气候类型多变,其中以大陆
性季风气候为主,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这种气候条件使得陇西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森林覆盖率高、水源丰富、动植物资源繁多等。
三、经济发展:
陇西地区的主要经济产业包括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旅游业等。
农业方面,主要种植小麦、玉米、马铃薯等作物,同时还有丰富的果蔬资源。
林业方面,陇西地区拥有大片的森林资源,木材和林产品出口量居甘肃省前列。
畜牧业方面,以养殖牛羊为主,为当地居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旅游业方面,陇西地区的山水秀丽、风光迷人,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总的来说,甘肃陇西地区拥有丰富的人文地理资源,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然景观优美,经济发展潜力大。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和经济的发展,陇西地区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甘肃的自然资源:1.土地资源:甘肃省土地面积约42.58万平方千米,但山地多,平地少,可用于生产建设的土地占土地总面积60.11%。
全省耕地面积居全国第11位,人均耕地面积2.66亩,居全国第6位。
2.水资源:甘肃省水资源匮乏,人均占全国人均1/2。
全省水资源分布特点:夏秋两季多,春冬两季少;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甘肃省虽然水资源匮乏,但水能资源却较丰富,境内黄河、白龙江等水系水量充沛,落差集中,为发展水电建设得天独厚的条件。
黄河上游的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水电站和碧口水电站水力总蕴藏量位列全国第一。
其中刘家峡水电站被誉为“黄河第一明珠”。
3.生物资源:甘肃省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丰富省区之一,全省生物多样性主要集中在陇南山地及甘南高原少部地区。
珍稀动物有:梅花鹿、马鹿、麝等;甘南草场水草丰茂素有“亚洲第一草场”美称。
甘肃药材9500种居全国第二,特别是“岷当归”“纹党”产量大、质量好。
4.矿产资源:甘肃省地质条件复杂,是我国矿产资源丰富省份之一,拥有亚洲最大的卡林型金矿-----阳山金矿。
5.能源资源:煤炭、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风能等资源丰富。
石油、天然气集中分布在河西玉门和陇东长庆两油区;煤炭集中分布于庆阳、华亭、靖远、窑街矿区;风力资源主要集中于河西走廊的山口地区,瓜州县被称为“世界风库”,玉门市被称为“风口”。
甘肃的河流、湖泊和湿地:1.甘肃省内陆河、外流河流域的分界线-----乌鞘岭--毛毛山--景泰县北部为界,以西内流区域,以东外流区域。
2.甘肃省地表水资源主要集中在黄河、长江、内陆河3大流域9个水系。
3.长江流域分嘉陵江和汉江水系两个水系,白龙江是嘉陵江上游的最大河流,是我国西部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与秦岭、淮河同为中国地理上的重要分界线。
西汉水为江陵江一级支流,上游流经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是嘉陵江泥沙的主要来源,是整个长江流域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4.黄河流域:甘肃省内黄河流域分黄河干流(包括支流庄浪河、大夏河、祖厉河及直接入干流的小支流)、洮河、湟水、渭河及泾河五大水系。
甘肃高一地理会考知识点甘肃高一地理会考知识点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
自然地理方面主要内容为甘肃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水文地理以及生态环境等;人文地理方面主要内容包括甘肃的人口、民族分布、经济发展、交通运输和旅游资源等。
以下将详细介绍这些知识点。
一、自然地理1. 地理位置甘肃位于中国的西北部,东临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南接四川省和青海省,西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濒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国。
总面积为45.6万平方公里。
2. 地形地貌甘肃地形复杂多样,主要由群山、高原、盆地和河谷构成。
主要的地貌类型有黄土高原、阿尔金山、祁连山、塔里木盆地、天山山脉等。
3. 气候特点甘肃气候多样,南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中部为北温带半湿润气候,北部为寒温带干旱气候。
全年降水分布不均匀,夏季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4. 石油地理甘肃是我国重要的石油产区之一,主要油田有酒泉油田、大庆油田和敦煌油田。
5. 水文地理甘肃有黄河中游和上游的重要支流,如洮河、砚山河等。
同时,境内还有一些湖泊,如青海湖和祁连山腹地的柴达木盆地等。
6. 生态环境甘肃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既有高山草甸、冰川湖泊,也有戈壁滩、沙漠和湿地。
保护生态环境是甘肃地理工作的重要任务。
二、人文地理1. 人口甘肃人口众多,多数是汉族,同时还有回族、藏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
2. 民族分布甘肃的民族分布非常复杂,主要有汉族、回族、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各民族共同构成了甘肃多元的文化。
3. 经济发展甘肃是中国中西部地区的重要经济区域,主要经济支柱包括农业、工业和服务业。
其中,农业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工业以煤炭、电力、化工等为主导,服务业以旅游业为重点。
4. 交通运输甘肃的交通发达,铁路、公路和航空等交通方式均有完善的网络。
主要的交通枢纽有兰州、嘉峪关、酒泉等城市。
5. 旅游资源甘肃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主要包括敦煌莫高窟、甘南草原、兰州中山桥以及张掖丹霞地貌等景点。
中国的人文地理区划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其人文地理区划广泛而多样。
从北方的内蒙古草原到南方的湿地地区,中国的人文地理特点在不同地区呈现出独特的风貌。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人文地理区划,从西北、西南、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和台港澳等地区的文化特色入手。
西北地区是中国的边疆之地,也是中国最早的文明摇篮之一。
这一区域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等省份。
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陕西拥有众多历史文化名城,如西安的兵马俑和古城墙,被誉为“千年古都”。
甘肃的莫高窟和敦煌艺术,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
青海和宁夏则以多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著称。
新疆是中国的最西端,这里有浩瀚的戈壁滩和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各民族和谐共处,构成了多元文化的独特风景。
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和重庆等地。
这个地区的人文地理区划以山脉、高原和江河为主要特征。
四川是中国的天府之国,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以川剧和美食而闻名于世。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地方,这里的少数民族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是云南的代表性景点。
贵州的黔东南地区有着浓厚的苗族风情,而重庆则是中国的“山城”,特色的火锅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吸引了无数游客。
东北地区是中国的老工业基地,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等省份。
这一地区的人文地理区划在辽宁的沈阳、吉林的长春和哈尔滨都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
沈阳作为一座重要的工业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长春则是中国的“汽车城”,哈尔滨以冰雪文化和东北特色风味吸引着游客。
华北地区是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和内蒙古等地。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故宫、天安门和长城等。
天津是中国的港口城市,兼具现代化和历史风貌。
河北、山西和内蒙古等地区也有着独特的文化特色,如石家庄的钢铁文化、太原的古建筑和呼和浩特的蒙古族传统文化。
华东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和江西等省份。
中国-莫高窟英文名称:Mogao Caves编号:200-004相关联接:/whc/sites/441.htm1987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IV)(V)(VI)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莫高窟地处丝绸之路的一个战略要点。
它不仅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同时也是宗教、文化和知识的交汇处。
莫高窟的492个小石窟和洞穴庙宇,以其雕像和壁画闻名于世,展示了延续千年的佛教艺术。
简介:敦煌莫高窟是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的总称,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
敦煌莫高窟(又称千佛洞)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开凿在南北长1680米的三危山上高l5米到30米的崖面上。
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内容最丰富和使用时间最长的佛教艺术宝库。
自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开窟造像,历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时期、千余年从未停止。
迄今保存有北凉至元代多种类型的洞窟700多个(另一资料:750多个),现存石窟492洞,有禅窟、殿堂窟、塔庙窟、穹隆顶窟、“影窟”等形制,若按历史年代,则魏窟32洞、隋窟110洞、唐窟247洞、五代窟36洞、宋窟45洞、元窟8洞;壁画面积达45000平方米(另一资料:50110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另三资料:2100 多身、2700余身、3000多身),唐宋木构窟檐建筑5座。
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90年)藏经洞出土公元256年~1002年各种文书、绢画、刺绣等珍贵文物4500件,包括古藏文、梵文、回鹘文、于阗文、龟兹文等文字,被认为是世界上古代东方文化最伟大的发现。
如果把藏经洞发现的四、五万件手写本文献及各种文物,其中有上千件绢画、版画、刺绣和大量书法作品。
所有艺术作品一件件阵列起来,便是一座超过二十五公里长的世界大画廊。
前秦符坚建元二年有沙门乐尊者(另一资料:一位德行高超的和尚乐囫)行至此处,见鸣沙山(三危山)上金光万道,状有千佛,感悟到这里是佛地,于是萌发开凿之心,便在崖壁上凿建了第一个佛窟。
甘肃高一合格考地理知识点甘肃高一地理学科的合格考试题目形式多样,以下将根据考试要求,针对甘肃高一合格考地理知识点进行论述,以便考生更好地理解和复习相关内容。
一、自然地理环境甘肃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具有丰富的自然地理环境。
其中,黄河流经甘肃北部,形成了以黄土高原为主的地貌,这是甘肃最显著的地理特征之一。
另外,位于甘肃的祁连山脉和陇山脉是我国四大山脉之一,其特有的山地地貌给甘肃的气候和水资源分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1. 地貌类型甘肃地形多样,主要包括黄土高原、山地地貌、河谷地貌等。
甘肃北部以黄土高原为主,这里地势较为平坦,土地肥沃,农业发达。
山地地貌主要分布在甘肃的南部和西部,祁连山脉和陇山脉是甘肃最重要的山脉。
此外,甘肃还有一些河谷地貌,如河西走廊和狭长的峡谷等。
2. 气候特点甘肃气候多样,主要特点是干旱和寒冷。
甘肃位于我国的西北干旱区,降水量较少,年均降水量在200-300毫米左右。
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昼夜温差较大。
不同地区气候特点差异较大,例如,甘南地区气候寒凉多雨,而甘东地区气候干燥。
3. 水资源分布甘肃的水资源分布不均衡,主要以河流和湖泊为主。
甘肃被誉为“黄河之母”,黄河是甘肃最重要的河流,对当地的农业灌溉和水资源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甘肃还有一些湖泊,如青海湖、天水湖等,这些湖泊不仅为当地的生态环境提供了保护,也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人文地理环境甘肃地区人文地理环境多元,涵盖了历史文化、民族风情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将对甘肃高一合格考地理知识点进行具体论述。
1. 历史文化遗产甘肃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最著名的要数莫高窟。
莫高窟是中国古代石窟艺术的真正瑰宝,是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遗产。
它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境内,是一个由735个洞窟和492个石窟壁画组成的综合艺术殿堂,也是世界上现存艺术瑰宝之一。
2. 民族风情甘肃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有汉族、回族、藏族、蒙古族等多个民族。
甘肃省考研地理综合复习资料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概念解析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是地理学的两个重要分支,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地理学的核心内容。
在甘肃省考研地理综合复习中,理解并掌握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的概念进行解析,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人文地理的概念解析人文地理是研究人类活动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科学。
它关注人类在地理环境中的居住、生产和社会活动,并探讨其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人文地理主要研究人类的行为、观念、价值观以及这些因素对地理环境的改造和利用的影响。
在甘肃省的考研地理综合复习中,人文地理的概念涵盖了甘肃省的历史、文化、经济、人口等各个方面。
例如,人文地理可以通过研究甘肃省的历史变迁,了解其文化传承和演变过程,进而推断其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通过研究甘肃省的经济发展状况,分析其资源禀赋和产业布局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相互结合,可以深入理解甘肃省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自然地理的概念解析自然地理是研究地球自然环境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关注地球表面的自然要素(如地貌、气候、水文、生态等),探究其形成演变的过程和相互关系。
自然地理主要研究自然环境的特征、规律和变化的原因,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在甘肃省的考研地理综合复习中,自然地理的概念涵盖了甘肃省地貌、气候、水文、生态等方面。
例如,可以研究甘肃省的地貌类型及其形成原因,分析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可以研究甘肃省的气候特点及其变化趋势,探究气候变化对甘肃省的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相互结合,可以全面认识甘肃省的自然环境,为地理问题的解决提供科学依据。
三、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的相互关系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两个学科领域。
二者既相互独立存在,又互为依托,共同构建地理学知识体系。
首先,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相互关联。
人类活动是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的,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甘肃省考研人文地理学科重要地理概念解析甘肃省考研人文地理学科涉及的地理概念较为广泛且重要,对于考生来说,掌握这些概念是提高学科知识水平的基础。
本文将对甘肃省考研人文地理学科中的一些重要地理概念进行解析和说明。
一、自然地域与人文地域自然地域是指在地壳的基础上形成的,由自然环境要素组成的地域单元,包括地貌、气候、植被、土壤等自然要素。
人文地域是指在自然地域基础上,由人类社会活动所塑造的地域单元,包括人口、经济、文化、社会等人类活动要素。
在人文地理学中,研究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探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变迁。
二、地理环境与区域特征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层的自然要素,由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多种要素构成。
区域特征是地理环境在地理空间上所呈现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包括区域自然环境、经济结构、文化特征等。
研究地理环境与区域特征的关系,可以揭示不同地域的差异和联系,深入理解地理空间的形成机制。
三、人文地理学与区域发展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主要关注人类社会在地理环境中的空间分布、区域差异和相互联系。
区域发展是指在特定的地理环境背景下,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集聚和区域间的经济联系。
人文地理学可以用来研究不同区域的发展模式、问题和对策,为区域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四、城市化与城市发展城市化是指人口、经济、社会等要素从农村向城市、从行政区向城市地带转移和集聚的过程。
城市发展是城市化的结果,包括城市人口增长、城市经济结构转型、城市功能提升等方面。
研究城市化与城市发展,可以揭示城市化背后的社会经济变迁和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规律,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五、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分析地理信息系统是将地理学与计算机科学相结合的学科,用于存储、管理、分析、显示地理数据和信息。
它可以对地理环境、人文活动等进行空间分析和模拟,揭示地理现象间的关联和规律。
地理信息系统已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城市规划、决策支持等领域,成为现代地理学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