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门下吸引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
- 格式:pdf
- 大小:194.38 KB
- 文档页数:2
声门下滞留物引流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的进展发表时间:2014-01-07T15:39:54.26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2期供稿作者:朱园园[导读] 有的气管插管生厂商据此建议持续声门下吸引时压力为30m m H g , 间歇声门下吸引使用100-110m m H g 的负压。
朱园园(宜兴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214200)【关键词】声门下滞留物引流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机械通气【中图分类号】R5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2-0145-02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 A P)是指行机械通气( M V )48h 后发生的肺部感染,或原有肺部感染在行机械通气48h 后发生新的肺部感染,也包括停用呼吸机拔除人工气道后48h 内发生的肺实质的感染性炎症[1]。
声门下滞留物引流(S S D),又称气囊上滞留物引流,是指应用附带于气管壁内的引流路对气囊上滞留物进行持续或间断负压引流的一项操作技术[2]。
V A P 是I C U 患者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在应用机械通气超过48h 的患者中,V A P 的发生率在16% ~ 60% , 发生V A P 的患者病死率将增加1 倍,目前误吸是公认的细菌侵入下呼吸道引发V A P 的主要途径[3]。
机械通气患者由于建立人工气道,气囊压迫致使气囊周围气道黏膜血供不足,建立人工气道致使气道黏膜损伤、局部免疫功能下降,有利于细菌繁殖;尽管人工气道气囊封闭了气管导管与气管间隙,但即使应用高容低压气囊保持合适囊内压力,也有高达70% 以上的患者存在误吸[4],防止气囊上分泌物的误吸成为预防VAP 的重要环节。
同时,有研究显示:持续声门下引流与间歇声门下引流在预防V A P 发生上效果不同。
日前对声门下吸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吸引的方式与负压的压力2 个方面。
1 吸引方式声门下吸引方式分为持续吸引与间歇吸引。
由于持续声门下吸引的持续负压作用,约43% 的患者气管黏膜脱垂进入吸引孔,影响声门下吸引效果,并导致不同程度的黏膜损伤[5]。
声门下吸引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作者:马欣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12期【关键词】声门下吸引法;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247-01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常常会引起呼吸机相关肺炎(VAP)。
VAP是最常见和严重的院内获得性肺炎,发症率为百分之九至七十,死亡率高达百分之五十至七十。
目前临床上公认的细菌侵入下呼吸道引发VAP的主要途径是误吸。
由于对于声门以下的分泌物,气管套囊也不能完全防止吸入,因此至少有百分之二十一至五十的机械通气患者可能发生误吸,而且套囊又会刺激声门以下的部位,导致分泌物增加而引发误吸[1]。
声门下吸引法的应用,降低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我们对2012年11月份至2013年5月份在我科住院治疗的50名患者进行了声门下吸引发,有效预防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2012年11月份至2013年5月份在我科入住的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50名,男27例,女23例,年龄24-69岁,平均年龄(42±47),其中神经外科患者23例,心外科患者7例,普外科患者9例,妇科患者3例,呼吸内科患者8例。
2 护理措施2.1 抬高床头将床头抬高至35-45度,这种体位有助于病人在发生误吸或胃内反流时,避免分泌物直接进入到气道内,同时也降低了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2.2 保持呼吸道的畅通每2小时翻身叩背一次,避免气管插管脱出及扭曲,及时有效的吸出痰液,每次吸痰时将吸痰管插入气管插管底部在上提1-2cm在开始吸痰,确保深部痰液的有效吸出。
2.3 保持气囊充盈良好使气囊压力在25-30cmH2O之间,这个压力即可以阻断气囊与气管壁间的漏气,又可以防止气囊对气管黏膜的压迫性损伤,预防口腔和胃内容物的误吸,临床护理中我们使用测气囊压力表检测,是压力持续保持正常水平。
3 声门下吸引技术3.1 持续声门下吸引技术我科应用的是墙式中心负压吸引装置,将一次性吸痰装置通过吸引器连接管与声门下吸引管连接,用恒定负压进行持续吸引。
探讨间歇式声门下吸引在降低神经外科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中的运用效果【摘要】本文探讨间歇式声门下吸引在降低神经外科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中的运用效果。
通过分析间歇式声门下吸引的原理和神经外科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因素,结合实际应用案例进行效果评估和安全性讨论。
研究发现,间歇式声门下吸引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治愈率。
结论指出,间歇式声门下吸引对降低神经外科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有显著作用,建议未来研究加强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的探讨,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科学依据。
【关键词】神经外科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间歇式声门下吸引、效果评估、安全性、降低发生率、作用、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常常需要接受呼吸机辅助通气,但是长期使用呼吸机容易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发生的肺部感染,患者的病情往往变得更加复杂和严重,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和费用,也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甚至可能导致患者的死亡。
寻找有效的方法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对于神经外科患者的治疗非常重要。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间歇式声门下吸引在降低神经外科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中的运用效果。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神经外科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通过对间歇式声门下吸引的原理和应用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了解这一治疗方法对降低肺炎发生率的具体效果以及其安全性。
通过效果评估和安全性讨论,我们将全面评价间歇式声门下吸引在神经外科患者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并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意义。
本研究旨在为医疗工作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降低神经外科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通过在实践中验证间歇式声门下吸引的有效性,我们希望为未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更多有益的参考信息。
2. 正文2.1 间歇式声门下吸引的原理间歇式声门下吸引是一种通过负压来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抑制细菌滋生的治疗方法。
探讨间歇式声门下吸引在降低神经外科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中的运用效果引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神经外科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给患者的康复带来很大困难,甚至危及生命。
目前,人们在研究和探索各种方法来降低VAP的发生率,其中间歇式声门下吸引便是一个备受关注的治疗方法。
本文旨在探讨间歇式声门下吸引在降低神经外科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
一、神经外科患者VAP的危害和发生原因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由于手术过程中长时间卧床、全身免疫功能下降、吞咽困难等因素,很容易发生VAP。
VAP不仅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而且还会导致患者的死亡率增加。
降低VAP的发生率对于神经外科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二、间歇式声门下吸引的原理和作用机制间歇式声门下吸引是一种辅助呼吸方法,通过机械手段定时吸取声门下的分泌物和异物,有效清除气道分泌物,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它可以改善气道通畅度,减少分泌物潴留,降低肺部感染的风险。
三、间歇式声门下吸引在降低VAP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1. 临床研究证明一些临床研究显示,间歇式声门下吸引可以显著降低VAP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气道通畅度,减少气道分泌物的滞留。
一项研究表明,对于卧床患者,使用间歇式声门下吸引可以将VAP的发生率降低50%以上。
2. 减少机械通气时间间歇式声门下吸引还可以减少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风险。
因为它可以提高患者的自主呼吸能力,促进气道清洁,减少气道感染的机会。
3. 降低医疗费用间歇式声门下吸引可以减少VAP的发生,降低医疗费用。
VAP会导致患者的住院时间延长,需要进行更多的治疗和护理,增加医疗费用。
而使用间歇式声门下吸引可以降低VAP的风险,节约医疗资源,减少医疗费用的支出。
四、间歇式声门下吸引的使用注意事项虽然间歇式声门下吸引在降低VAP发生率方面效果显著,但在使用过程中还需注意一些问题。
需要严格掌握使用方法和操作规范,以免造成气道损伤或感染。
探讨间歇式声门下吸引在降低神经外科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中的运用效果间歇式声门下吸引(IPEEP)是一种新型呼吸治疗方法,它在神经外科患者中被广泛应用。
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因为手术创伤、术后疼痛、意识状态改变等因素,常常需要长时间的机械通气支持,这给他们增加了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风险。
探讨IPEEP在降低神经外科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中的运用效果,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IPEEP简介IPEEP是一种通过声门下置管的方法,将气体从呼吸机送入气管,实现了气管内的正压通气。
这种方法相比传统的面罩或鼻导管给氧更有效,可以更好地保持气道通畅,减少了气道分泌物沉积,降低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IPEEP还可以通过减少气管分泌物的产生,防止气道闭合等方式改善患者的呼吸状况和气体交换功能。
二、IPEEP在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运用效果1. 减少气道分泌物积聚神经外科患者因为手术创伤、外科操作、体位改变等因素,易造成气道分泌物积聚。
而IPEEP可以通过稳定气管内的正压,减少气道分泌物的沉积,降低了气道感染的风险。
2. 防止气管分泌物的产生IPEEP还可以通过改善气道通畅度,减少气道的刺激,从而减少气道分泌物的产生,降低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3. 改善患者的气体交换功能三、IPEEP的临床应用体会1. 遵循操作规范在IPEEP的临床应用中,医护人员需要严格遵循操作规范,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调节IPEEP的参数,确保患者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2. 加强护理管理在IPEEP的应用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护理管理,定期清洁气管内管道,防止细菌感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3. 患者教育和意识改善在IPEEP的应用中,医护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和意识改善工作,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增强治疗效果。
四、总结通过对IPEEP在降低神经外科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中的运用效果进行探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IPEEP可以通过减少气道分泌物的积聚,防止气道分泌物的产生,改善患者的气体交换功能,从而降低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风险。
声门下吸引在预防ICU机械通气病人呼吸机相关肺炎中的应用秦 霞摘要:[目的]研究声门下吸引在预防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病人呼吸机相关肺炎(VAP)中的应用。
[方法]根据是否行声门下吸引将入住ICU行机械通气超过48h的病人分为实验组(声门下吸引组)和对照组。
分析两组病人VAP发生率及呼吸机使用时间。
[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VAP发生率分别为26.7%和43.3%,呼吸机使用时间分别为189.5h和245.1h,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声门下吸引可降低VAP发生率,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
关键词:机械通气;声门下吸引;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2.027.024 文章编号:1674-4748(2012)9C-2528-02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最常见和严重的院内获得性肺炎,也是机械通气治疗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
在重症监护病房,VAP发生率9%~80%,病死率达20%~90%[1]。
目前VAP的治疗仍是个棘手的难题,临床上将预防放在首位。
应用声门下吸引可以有效地清除留在气囊上部的分泌物,显著降低VAP的发生率[2]。
2011年6月—2012年5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将声门下吸引导管应用于机械通气病人中,效果满意。
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6月—2012年5月ICU机械通气时间>48h的危重病人60例,男30例,女30例;年龄19岁~70岁;其中重型颅脑损伤病人30例,多发伤20例,呼吸衰竭10例;将可吸引气管导管应用前(常规人工气道护理组)的30例设为对照组,可吸引气管导管应用后(声门下吸引组)的30例设为实验组,两组病人一般资料及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探讨间歇式声门下吸引在降低神经外科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中的运用效果【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间歇式声门下吸引在降低神经外科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
通过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害和相关研究的综述,了解间歇式声门下吸引的原理及其在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中的潜在作用。
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比较,结果显示间歇式声门下吸引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具有明显效果。
结论中对间歇式声门下吸引的效果进行评估,并探讨其临床意义和未来展望。
结果表明间歇式声门下吸引在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中具有一定的疗效和临床应用前景。
【关键词】神经外科患者、呼吸机、肺炎、声门下吸引、间歇式、效果评估、研究方法、临床意义、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在使用呼吸机的患者中发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VAP不仅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还会对患者的预后和生存率产生负面影响。
预防和减少VAP的发生对于提高神经外科患者的生存率和减少医疗资源消耗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间歇式声门下吸引在降低神经外科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中的运用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通过研究,旨在发现该方法对于VAP的预防和治疗的有效性,为优化患者呼吸机管理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1.2 问题提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神经外科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治疗效果。
由于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在手术期间需要长时间的机械通气支持,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传统的呼吸机管理策略难以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因此迫切需要新的干预措施来改善患者的预后。
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有效降低神经外科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传统的预防措施包括卫生措施、机械通气管理和抗生素应用等,但这些方法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效果不尽如人意。
有必要探讨新的干预措施,如间歇式声门下吸引是否可以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从而提高神经外科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探讨间歇式声门下吸引在降低神经外科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中的运用效果间歇式声门下吸引(Intermittent Subglottic Aspiration, ISA)是一种在呼吸机使用过程中使用的方法,旨在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的发生率。
神经外科患者因手术后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呼吸机支持,因此他们更容易发生VAP。
本文将探讨ISA在降低神经外科患者VAP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
VAP是指在长时间使用呼吸机后,患者因细菌感染导致的肺部感染。
VAP不仅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还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和死亡风险。
神经外科患者在手术后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且常常因神经系统疾病导致吞咽和咳嗽反射受损,这使得他们更容易发生VAP。
寻找有效的方法降低VAP发生率对于神经外科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神经外科患者因术后需要长时间呼吸机支持,其肺部清洁和排痰的难度显著增加。
而ISA正是通过清除口咽部的分泌物,减少了细菌在气管内滞留的时间,从而降低了VAP的发生率。
将ISA应用于神经外科患者的呼吸机管理中,可以认为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
一些研究已经证实了ISA在神经外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一项针对颅脑外伤患者的研究发现,采用ISA方法的患者VAP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证实了ISA在神经外科患者中的有效性。
除了ISA在降低VAP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外,还需要考虑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ISA需要在呼吸机管理中进行操作和监护,这要求医护人员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经验。
而且,ISA需要使用特殊的装置和设备,这也增加了临床操作的难度。
在ISA过程中,也需要特别留意患者是否有不适和并发症的发生。
在将ISA应用于神经外科患者的呼吸机管理中,还需要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全面评估其可行性和安全性。
持续和间断声门下方吸引能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的发生率吗?
经气管插管进行机械辅助通气患者,为了固定导管、封闭气道,保证通气效能,气管导管气囊内需要充入一定量的气体,并维持一定的压力。
气囊在封闭气道的同时,也使上气道分泌物可聚集于气管导管球囊上方,当气囊压力下降,闭合压降低时,分泌物可顺气道进入下呼吸道,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
采用声门下分泌物引流可以避免气囊上方分泌物积聚,防止分泌物进入下气道,有效预防VAP的发生。
持续声门下吸引是采用负压吸引装置对气管导管球囊上方分泌物进行持续性引流,且引流充分,但可出现局部黏膜干燥、出血、影响局部血供等并发症。
间断声门下吸引则间断进行分泌物的引流,如患者分泌物较多时则不能保证充分引流。
持续吸引和间断吸引声门下分泌物均可明显降低VAP的发病率。
但目前暂无研究比较持续和间断声门下吸引对VAP发病率的影响。
综上所述,持续吸引和间断吸引声门下分泌物均可降低VAP的发病率。
探讨间歇式声门下吸引在降低神经外科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中的运用效果间歇式声门下吸引(IEMG)是一种通过声门下导管向患者的肺部引入气流来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治疗方法。
在神经外科患者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它不仅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还会增加患者的死亡率。
探讨IEMG在降低神经外科患者VAP发生率中的运用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将从IEMG的原理和作用机制、神经外科患者VAP的发生原因以及相关的研究成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IEMG的原理和作用机制IEMG是一种通过声门下导管向患者的肺部引入气流的治疗方法。
它通过增加肺内气体交换,改善肺内分布不均,促进分泌物排出,从而减少呼吸道分泌物在气道内滞留的时间,避免导致细菌繁殖和感染。
在IEMG治疗过程中,可以通过调节气流的大小和频率来达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目的,同时避免对患者的气道和肺部组织造成损伤。
神经外科患者VAP的发生原因神经外科患者由于手术、镇静、长期卧床等原因,容易出现肺部感染。
在呼吸机辅助通气过程中,气管插管、气囊等设备会破坏气道防御功能,导致呼吸道分泌物在气道内滞留,同时也会增加患者的咳嗽反射和自主咳痰的能力,使得呼吸道分泌物无法有效地排出,从而易于滋生病原体,导致VAP的发生。
相关研究成果一些研究显示,IEMG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神经外科患者的肺部通气功能,减少呼吸道分泌物的滞留时间,降低VAP的发生率。
一项针对神经外科患者进行的临床研究显示,在应用IEMG治疗的患者中,VAP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呼吸机时间和住院时间也相应减少。
还有研究表明,IEMG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气体交换功能,减少气道阻力,促进痰液的排出,预防肺不张等并发症的发生。
还有研究显示,IEMG治疗对于改善神经外科患者的呼吸机撤离时间、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等方面也有一定的临床效果。
这些研究成果表明,IEMG治疗在降低神经外科患者VAP发生率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效果,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和减少医疗资源的消耗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