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电路分析与应用 教案8
- 格式:doc
- 大小:190.50 KB
- 文档页数:5
教师:学生:时间:年月日第次课一、考点梳理(我都会!)1.串联电路的特点:(1)闭合开关后,电流路径只有一条,开关同时控制多个用电器,把其中一个用电器拿掉,发生的现象是电路(2)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用公式表达为(3)串联电路中总的电压等于,用公式表达为2.串联电路中电阻特点:用公式表达为,其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要,这是因为导体串联起来相当于导体的长度3.并联电路的特点:(1)闭合开关后,电流路径有两条或两条以上,干路开关控制电路上的用电器,支路开关控制的用电器。
(2)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上的用电器相互(3)并联电路中干路上的总电流等于,用公式表达为(4)并联电路中两端的总电压等于,用公式表达为4.并联电路电阻特点:用公式表达为,其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要小,这是因为把导体并联起来相当于二、随堂快练(我能行!)1.如图所示是童童设计的压力传感器的原理图,其中弹簧上端和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固定在一起,AB间有可收缩的导线,R1为定值电阻。
当闭合开关S,压力F增大时,电流表与电压表示数变化情况是()A.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小 B.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大C.电流表、电压表示数都变大 D.电流表、电压表示数都变小2.在研究“一定电压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电路如图所示。
电源电压恒为3V,滑动变阻器上标有“15Ω 1A”字样。
在a、b间先后接入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R,移动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为1.5V,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当20Ω的电阻接入a、b间时,电压表示数始终无法达到1.5V,其原因可能是()A.滑动变阻器阻值太小 B.电源电压3V太高C.20Ω的阻值太小 D.控制的电压1.5V太高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1与A2的示数之和变小 B. V与A2的示数之比保持不变C. A1的示数变小, V的示数变大 D. A2的示数不变, V的示数不变4、如图所示电路,若甲、乙均为电流表时,断开开关S,两电流表读数为I甲:I乙 2:3,若甲、乙均为电压表时,闭合开关S,则两电压表的读数U甲:U乙=_______。
4.7电路分析与应用(1)学案例题 3一个定值电阻与一个滑动变阻器串联后接在电源上,用电压表测得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是 3伏,又用电流表测得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是0.3安,求这个定值电阻的阻值。
二、实验: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1、实验器材2、设计实验3、进行实验4、数据记录与分析思考:1.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A 20Ω”或“1A 10Ω”的字样,这表示什么意思?2.某同学求出三次测量的电压平均值和电流平均值,再运用欧姆定律,从电压平均值和电流平均值求出电阻平均值。
你认为这种方法可行吗?为什么?3.在一次电阻测量实验中,电流表用 0 ~ 0.6安量程,电压表用 0 ~ 3伏量程,它们的指针如图所示,被测电阻的阻值是多大?练一练:1、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测电阻的实验电路。
闭合开关,观察到电流表、电压表指针均稍有偏转,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定值电阻开路B.滑动变阻器被短路C.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阻值较大D.定值电阻的阻值较大2、在伏安法测定值电阻的阻值的实验中,为了使被测电阻阻值测得更准确些,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A.在可能的情况下,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要尽量大一些B.通过电阻的电流尽量大-些C.取测得的平均值作为待测电阻的阻值D.以上办法都可以3.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下列注意事项中不正确的是( )A.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B.在无法估计被测电压、电流的大小时,可用试触法选取合适的量程C.将变阻器连入电路时,滑片应放到使电路中电流最大的位置D.电压表应该与待测电阻并联【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对欧姆定律有哪些认识?【课堂练习】1、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关于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控制电源的电压,以免损坏电压表B.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和电路中的电流,实现多次测量C.使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更加准确D.只能使电阻两端的电压升高,电阻中的电流变大2、某同学说:在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连接电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你认为其中不必要的是( )A.向电路中连接开关时,应该先将开关断开B.开关应该接在靠近电源正极的位置.C.电压表、电流表的量程选择要合适D.向电路中连接滑动变阻器时,应该先将滑片位于变阻器阻值的最大处3、如图是实验室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图,其中a、b电表应分别为的是( )A. a为电流表,b为电流表B. a为电压表, b为电压表C. a为电流表,b为电压表D. a为电压表, b为电流表4、小明同学练习用伏安法测电阻,他所测电阻的阻值约为2Ω,电压表的量程为3V,电流表的量程为3A.测量结束后,他得到的结论是待测电阻的阻值为10Ω,则他在测量中所出现的错误可能是( )A.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位置接反了B. 他没有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致使误差过大C.电压表按15V量程读数,电流表按0.6A量程读数D.电压表按15V量程读数,电流表按3A量程读数5、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如果被测电阻大约为80Ω,选用的电源电压为1.5V,选用的电流表量程为0.6A,对于电流表和电源电压的选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源选择错误,因此会烧坏电源B.电流表量程不合适,因此电流表无示数C.电源电压选择不当,电路中电流过小,电流表指针偏转角度太小,读数误差大D.电流表量程选择错误,读数误差较大6.某同学在做“用伏安法测电阻”实验时,误将电流表和电压表位置调换了位置,闭合开关S后,下列现象中会发生的是()A.电压表烧坏B.电流表烧坏C.小灯泡烧坏D.小灯泡不亮7、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关于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和电路中的电流,实现多次测量B.控制电源的电压,以免损坏电压表C.使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更加准确D.只能使电阻两端的电压升高,电阻中的电流变大8、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做“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已知R.为待测定值电阻,电源电压恒为6V,滑动变阻器R标有“20Ω 1A”字样,实验中他填写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电路分析与应用》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串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特点。
(2)能用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分析计算分压问题。
(3)理解并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特点。
(4)能用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分析计算分流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会用模拟的方法来思考问题、理解问题。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逐步认识科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
(2)学会与人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串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特点、并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特点教学难点:串、并联电路的分析及简单应用。
三、核心板书一、串联电路=I2=I1U总=U1+U2=R1+R2R总/U2=R1/R21二、并联电路I总=I1+I2U1=U2=U并联电路中的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分电阻I1/I2=R2/R1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前面我们已学过电路,那么电路有哪几种连接方式?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二)新课教学1、串联电路学生活动:根据电路图连接串联电路。
师:串联电路有什么特点?(1)电流生: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思考与讨论:为什么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生:电流路径只有一条,没有分支。
师:一段没有支流的河流,如果不考虑水量的损失,则在河流中任何一个点的流量都应该相等。
类比法:用水流类比电流。
(2)电压生: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等于两灯上的电压之和。
(3)电阻生:串联电路中的总电阻等于两灯的电阻之和。
思考与讨论:为什么两个用电器串联后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大?你能用类比方法解释吗?学生活动:闭合开关,取下灯L1,观察灯L2的发光情况。
取下灯L2,观察灯L1的发光情况。
实验结论:串联电路中的各个用电器相互影响。
例1.一个小灯泡正常发光时两端的电压是2.5 伏,通过的电流为0.2安。
现用一个电压为4.5伏的电源对其供电,为了使小灯泡能正常发光,需要串联一个多大的电阻?师生共同分析解题。
课题:4.7电路分析应用教学目标:1、能用实验方法得到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电流关系式。
2、能从电路的基本原理出发,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电流关系。
3、会用电表探测电路的规律,掌握实验技能。
4、从小彩灯连接方式初步体会“黑箱方法”。
重点难点:1、电路连接的计算2、电路的连接;各量关系的判断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引入]圣诞节来到的时候,挂满电灯的圣诞树,你知道这些灯的特点吗?问题1:在教室里的电源线进来后,给多盏灯和多个插座同时供电;问题2:家里的电源线进来后,给多盏灯和多个插座同时供电。
它们的电路是如何连接的?(串联和并联)[过渡]在第一节中,我们已学过两盏灯的两种基本电路连接——串联和并联。
下面我们来研究它们的特点。
现象:(1)闭合开关:灯L1 ,灯L2 ;断开开关,灯L1 ,灯L2 。
开关同时控制两只灯的或。
(2)闭合开关,灯L1、L2同时,拿掉其中一只灯,发生的现象是。
串联电路中只有条电流的通路,电路上灯的亮灭相互。
实验二:电流表分别测出1、2、3处的电流大小。
现象:可以得出I1、I2、I3的关系是。
特点1:①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实验三:用电压表分别测1与2间、2与3间和1与3间的电压,即灯L1两端,灯L2两端。
灯L1和L2两端的电压:现象:可以得出U1、U2、U3的关系是。
特点2:②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串联导体两端电压之和。
一、串联电路的特点①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
I=I1=I2=……②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导体电压之和。
U=U1+U2+……③串联电路总电阻计算公式R=R1+R2+……导体串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___欧姆 R2=5欧姆L1 L2猜想1:串联电路中电流流过亮的那只灯泡大,暗的那只灯泡小。
猜想2:电路中电压加在亮的那只灯泡上的大,暗的那只灯泡上的小。
4)串联电路中,电阻大的电压大二、并联电路地特点:①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
4.7电路分析与应用(2)学案【课堂练习】1、如图所示,R1的阻值为6 Ω。
闭合开关S,电流表A1的示数为1.2A,电流表A2的示数为0.3 A, 则R2的阻值是( )A.18ΩB.24ΩC.6ΩD.3Ω2教室里装有四组日光灯,每一组包含4盏灯。
小薇将日光灯打开了--组,觉得教室亮度不够,再打开另--组灯之后,教室电路的( )A.总电阻增大B.总电阻减小C.总电流减小D.总电压增大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不变,当开关S闭合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滑动时( )A. A1示数变小,A2示数变小,V示数变小B. A1示数变小,A2示数变小,V示数变大C. A1示数变小,A2示数不变,V示数不变D. A1示数变大,A2示数变大,V示数不变4、电阻R1、R2并联接在电源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并联导体的电阻的倒数之和B.当R1变大时,总电阻也变大C.当电源电压变大时,总电阻不变D.当干路中的电流变化时,总电阻不变5、关于并联电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并联电路中使用的用电器越多,其总电阻越大B.并联电路中导体中的电流跟电阻成正比C.两个电阻并联的电路,若一个电阻不变,另一个电阻变大,总电阻一定变大D.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并联导体电阻的倒数之和6.如图所示是电阻甲和乙的I-U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阻乙为定值电阻B.当电阻甲两端电压为2 V时,R甲为0.4 ΩC.只将电阻甲和乙串联,若电路电流为0.2 A时,则电路总电阻为15 ΩD.只将电阻甲和乙并联,若电源电压为2 V时,则电路总电流为0.47、如图:两只电流表的规格相同,电流表有两个量程(0~0. 6A以及0~3A). 闭合开关S,电阻R1与R2均有电流流过,两只电流表的指针偏转角度相同,则R1与R2的比值为( )A.1:5B.5 :1C.1:4D.4: 18、如图所示,电路中R1的阻值为6Ω,闭合开关S,电流表A1的示数为1.2A,电流表A2的示数为0.3A。
《电路分析与应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2)会根据电路画出串、并联电路图;(3)会根据电路图模拟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2.过程与方法感悟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形成尊重事实、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
(2)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学会通过合作更好地完成任务。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难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课件、电路示教板实验器具(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灯泡、导线、开关)等。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提问】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常会遇到一个电源给各个用电器供电的问题。
问题1:在教室里的电源线进来后,给多盏灯和多个插座同时供电;问题2:家里的电源线进来后,给多盏灯和多个插座同时供电。
它们的电路是如何连接的?在第一节中,我们已学过两盏灯的两种基本电路连接——串联和并联。
下面我们来研究它们的特点。
(二)串联电路的特点【实验】把两只灯L1、L2连接成下图的电路。
(1) 闭合开关:灯L1 ,灯L2 ;断开开关,灯L1,灯L2。
特点1:开关同时控制两只灯的亮或不亮。
(2)电流表分别测出1、2、3处的电流大小L1、L2、L3,可以得出L1、L2、L3的关系是L1= L2= L3。
特点2: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
(3)用电压表分别测1与2间、2与3间和1与3间的电压,即灯L1两端,灯L2两端。
灯L1和L2两端的电压:U1、U2、U总。
可以得出U1、U2、U总的关系是U总=U1+ U2。
【串联分压】串联电路中同一电源上用电器串得越多,每个用电器两端的电压越小。
(4)将导体串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所以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分电阻。
特点4:串联电路中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导体电阻之和。
即R=R1+R2【小结】①开关同时控制两只灯的亮或不亮。
②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4.7 电路分析和应用教学设计《电路分析与应用》教学设计一、学科:科学。
年级:八年级二、课时分析: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四节《电路分析与应用》第一课时三、教材分析: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电路探秘》,是学生们第一次接触到电学的知识。
而第七节《电路分析与应用》则是在学习了电路三个基本物理量电流、电压、电阻三者间关系——欧姆定律之后,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涉及到多个电路元件之间电学物理量间关系分析与计算的一节内容。
理清串并联电路特点与欧姆定律,既是对前六节内容的一个总结,同时也是学生寻找多元件多物理量间关系的有效手段。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知道欧姆定律中三个电学基本量之间的关系。
⑵、知道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⑶、能利用欧姆定律与串并联电路特点寻找两个用电器组成的电路中九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科学探究熟悉科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⑵、通过实验和公式推导的方法熟悉科学结论的验证手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的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对科学结论的验证手段。
4、教学重难点:两个用电器组成的电路中的多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
五、教学设计(一)引入:手机app同屏《电学模拟实验》上课之前,让我们先来玩一个手机小游戏——《测未知电阻的阻值》,谁知道测定未知电阻阻值的办法?(学生回答,用伏安法测定电阻。
可用app演示操作测量出电阻)伏安法脱胎于欧姆定律,欧姆定律很好的帮助我们找到了同一个用电器中三个电学基本量间的关系。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一个电路往往是由多个用电器组成的,那物理量可就不止三个了。
这些物理量之间有关系吗?今天,就让我们利用已有经验来理清它们间的关系。
(二)主题一:两个用电器,九个物理量之间的基本关系。
1 / 5大家觉得,有许多个多用电器组成的电路复杂吗?对于复杂的问题,我们可以将它简单化。
多个用电器复杂,那么我们就先来研究两个用电器的。
电路分析与应用【学习目标】1.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2.会根据电路画出串、并联电路图;3.会根据电路图模拟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学习重难点】1.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2.会根据电路图模拟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学习过程】一、串联电路1.如右图所示,S闭合后,电压表示数U=6V,R1=20Ω,R2=40Ω,电压表的示数是()A.4V B.6V C.3V D.2V2.(2014•郴州)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1.5A”的字样,当它与一个阻值为30Ω的电阻串联接入电路时,整个电路总电阻的变化范围为_________。
3.(2009•南平)已知R1<R2,如图试讲电阻接入电路的四种不同解法,其中总电阻最大的是()二、并联电路1.教室里有多盏电灯,每多开一盏电灯,教室内电路的()A.总电阻增大B.总电压增大C.总电流增大D.总电流不变2.如图,电源电压不变,当开关闭合时电流表示数是1A,当开关S断开时;电流表示数是0.6A,则电阻R1和R2的阻值之比是()A.3:2 B.2:3 C.5:3 D.3:53.(2014•漳州模拟)夜幕降临,学校校园内的各教室陆续亮起灯时,学校照明电路的总电阻大小变化情况()A.总电阻变小B.总电阻不变C.总电阻变大D.所有灯都开时,总电阻最大4.(2012•邵阳)如图所示,把电阻R接入电源电压为6V的电路中,电流表示数是0.3A,如果需要让电路中的电流增大到0.8A,可以采取的方法是()A.用一个20Ω的电阻与R串联B.用一个12Ω的电阻与R串联C.用一个20Ω的电阻与R并联D.用一个12Ω的电阻与R并联三、串并联理解1.长度、材料相同的两条电阻丝粗细不同,当它们连接在同一电路中时,正确的说法是()A.串联时通过粗导线的电流大B.串联时粗导线两端的电压大C.并联时通过粗导线的电流大D.并联时粗导线两端的电压大2.某同学做实验时,需要一个阻值为10欧的电阻,但手边只有一些阻值为5欧的电阻,解决此问题的做法是()A.将2个5欧的电阻串联B.将3个5欧的电阻串联C.将2个5欧的电阻并联D.将3个5欧的电阻并联。
串联、并联电路(案例)
一、知识点和能力点
1、背景知识
(1)、学生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已初步知道了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各元件的作用,以及各种基本元件的画法,已经初步见识了电路的三种不同的状态----通路、断路和短路。
(2)、本课时是识别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学习两种电路的主要特点和区别。
在这课时的学习过程中,对于过去能了解的一些常识中的现象,就可以用所学到的新知识加以正确的解释了。
2、在学生知识能力系统构建中的地位和作用
(1)、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本课时授课教学内容有:知道什么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识别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2)、在本课时中,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那就是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虽然教学中不引入混联的概念,但实际中学生在连接电路时,电路图和实际电路上,往往图与电路不符,出现混联的情况。
这就需要通过教师的示范及学生亲自动手等,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技能。
注重教给学生探究连接电路的方法二、教学工具
每两位学生发串、并联电路元件各一套(电池组、小灯泡、开关、导线)
三、教学方法
1、老师设置两各小灯泡工作的不同情景,启发学生探究连接的方法,由学生讨论并动手实践。
最后得出串、并联电路的不同特点。
采用“启发讨论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注重动手实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能够使课堂轻松、活泼,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教学的过程流程图:
引入课题→设置情景→学生讨论→动手实践(教师指导)→得出结论→总结归纳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初步养成观察和分析实验的能力,通过教师的启
发充分调动学生的分析能力,尽力做到让学生自己动手、总结、归纳。
四、学法指导
1、用“电流流向法”来判别串联还是并联是一种容易掌握的方法。
在串联中电流依次顺序地通过不同灯泡,一定是串联。
如果电流分岔通过不同的用电器,即干路电流分成若干支流,分别通过不同的用电器,这种连接一定是并联。
2、在并联电路中,如果把任意一条支路短路,都会造成整个电路的短路。
由于电源被导线直接接通,其它支路灯全不亮,在短路中电流过大,会烧毁电源。
在串联电路中,若某一灯泡出现短路,只会出现局部短路(局部短路的用电器被“短接”),被“短接”的灯不亮,但整个电路没有短路,不被“短接”的灯或用电器应在工作。
五、参考练习题及分析
1.例题:用一个开关控制三盏灯,这三盏灯的连接方式:
A.一定是串联
B. 一定是并联
C.一定是又有串联又有并联(混联)
D. 三种连接方式都可以
分析与解:在串联电路中,任何一处开关都可以控制整个电路,在并联式混联中的干路中接一个开关,也可以控制整个电路。
D对。
例2 图中所示电路要使L
1、L
2
两盏灯都发光,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闭合S
1,断开S
2
和S
3
B. 闭合S
1和S
2
,断开S
3
C.闭合S
2和S
3
,断开S
1
D. 闭合S
1和S
3
,断开S
2
分析与解:要使两盏灯L
1和L
2
都发光,采
用串联和并联两种接法都可以。
A. 闭合S
1,断开S
2
和S
3
时,L
1
和L
2
是串联。
C.
闭合S
2和S
3
,断开S
1
时,L
1
和L
2
是并联。
B. 闭合S
1
和S
2
,断开S
3
时,L
2
被S
2
局部短路(短接),L
1亮L
2
不亮。
D. 闭合S
1
和S
3
,断开S
2
时,S
3
将整个电路短
路,L
1和L
2
都不亮。
所以A、C正确。
思考讨论题:图中,一节电池一个开关、两盏
灯L
1和L
2
要组成并联电路,还应再连接____和
_______两根线就可以了。
六、《电路2》课堂练习
1、电路基本的连接方式有______和______两种;电路的状态有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2、判断以下电路的连接方式:
A______ B______ C______ D______
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
(1)、若只闭合S3,则L1与L2__________联。
(2)、闭合S1、S2,打开S3,则L1与L2_________联 (3)、S1、S2、S3均闭合会引起__________,原因 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家里的台灯和日光灯是怎样连接的?___________,电视机 与微波炉呢?______,新华路上的路灯呢?______
5、如图电路中闭合S 1后肯定会( ) A 、电源被烧坏 B 、L 2不发光
C 、L 1不发光
D 、L 1、L 2均不发光
5、按照电路图连接下面的实物图
6、先判断下面电路的连接方式,再按照实物图画出电路图;
七、授课《电路》后感
本次学校开放周,本人承担《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一节的教学,课前一直思考如何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
我把串、并联电路的连接器材搬到了教室,并创设里许多情景,让学生大胆体验,合作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器材准备:两只小灯泡、三个开关、两节电池、若干导线
1、引导学生胡思乱想
情景1:要使两个小灯泡只有一个发光,应该如何连接电路?
学生想法:(括号内为对此评价,以下同)
①只把一个小灯泡接在电路中。
(基本且实在)
②两灯并联后只闭合一条支路的开关。
(预习得真好)
③两灯串联,但将其中一只灯短路。
(真行,居然活用了短路)
④从灯座上取下其中一只小灯泡。
(另一只还亮吗?)
⑤损坏其中一只小灯泡。
(真能想!)
创设此情景的目的是想考验学生的生活经验,对所学电路状态的理解以及对新课的预习状况,经过这段情景,学生的大脑得到了解放,让他们怎么想就怎么想,甚至胡思乱想(如想法④),学生的思维相当活跃。
2、引导学生胡说八道
情景2:(共四个问题)
教室里的电灯是怎样连接的?
家里的电灯和电扇是怎样连接的?
马路上的路灯是怎样连接的?
家里电灯的总开关见过吗?起什么作用?
学生说法:
①教室里的电灯是一个一个连在电路中。
(接近串联电路的特点)
②电灯和电扇是互不影响的。
(并联电路的特点)
③马路上的路灯由暗变亮是怎么回事?(开始反问了)
④晚上有一只路灯坏了,其余都很亮。
(观察真仔细!)
⑤家里的保险丝断后,全家都断电了,保险丝是不是总开关?它是由什么材料
制成的?(开始连续发炮,一发而不可收。
)
⑥我家装了个漏电保护器,跳闸后就没电了。
(农村来的孩子平时话少,但一说
就在点子上)
这些问题一提出,学生就象炸开了锅,议论纷纷,畅所欲言,有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用电常识,有的学生爱发散思维,有的预习得不错,我让他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甚至胡说八道,结果很自然地知道了串、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
3、引导学生胡作非为
情景3:利用提供的电器组件连接电路,使两个小灯泡都能发光,如何连接?(越快越好)
学生做法:(连好实物图后的电路图)
①(真快!两灯串联,但怎么成了长明灯?)
②(两个开关都能有效控制?是否多此一举?)
③真棒!
情景4:利用提供的电器组件连接电路,使两个小灯泡都能发光,且能分别控制,应该如何连接?
学生做法:
①(确实能发光,但能分别控制吗?)
闭合后,灯还能亮吗)
②(S打开,S
1
③(S1闭合后,怎么都不亮了?)
④(开关闭合后,怎么反而不亮了?)
⑤(队伍排得真整齐!)
几经折腾,几经调试,两个小灯泡总是不太听话,同学们充满了疑惑,学电路真难啊!感慨之余已经疲惫了;与此同时,已有多组学生脸上充满着成功者得喜悦。
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甚至胡作非为,也会玩出许多窍门,这便是我与同学们的又一深切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