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规划
- 格式:docx
- 大小:15.10 KB
- 文档页数:2
一、方案背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科专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更是实验教学的发展方向,重点是建设信息化实验教学资源。
依托虚拟现实、多媒体、人机交互、数据库和网络通讯等技术,构建高度仿真的虚拟实验环境和实验对象,实现真实实验不具备或难以完成的教学功能,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开展实验,达到所要求的认知与实践教学效果。
二、整体设计第一类为可远程控制的共享资源,主要为虚拟现实教学资源,构建了高度仿真的虚拟实验环境和实验对象,包括播音、编导、新闻、广告四大门类的近20门课程。
这部分资源与电视演播实验室、电视采编实验室、高清非线性编辑网络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室从资源配置上充分体现了虚拟结合,相互补充的原则,其中一部分课程可补充目前实践训练所缺乏的参与程度低、成本高的部分,例如摄像机拆卸与组装、复杂仪器的机械安装等课程;一部分课程可作为真实实训教学的训前准备课程,这部分课程可减少真实实训的高消耗,例如新闻摄影、电视摄像等课程。
第二类为软件共享资源,软件共享是利用仿真工具软件二次开发的纯数字仿真实验资源,不带有实物对象,例如舞台等大型设施的搭建与媒体运行的系统集成等内容。
另外,软件共享资源还有一类是集中了播音、编导、新闻、广告类各专业相关工具软件近20种,由学生自主进行相关课程的虚拟仿真实验,此类软件资源即可实现虚拟现实仿真资源(VR版本)又可与高清非线性编辑网络实验室联合,建立区域网络系统(PC版本)。
第三类为仪器共享资源,是虚拟仿真实验中有部分实物参与的半实物仿真系统,例如,在新闻摄影的仿真教学实验中,有虚拟控制器加实际对象的半实物仿真,有实际控制器加虚拟对象的半实物仿真,可实现诸如水下拍摄、直升机拍摄等多种复杂情况下的拍摄方式。
这部分为虚实结合资源,真实实验中不能实现的功能由虚拟部分实现,真实环境中可以实现的功能由实物对象实现。
三、架构设计针对整体方案设计要求,各类共享资源需配备完善的软件系统,而软件的知识数据管理是本方案中所有软件运行的数据基础保证。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方案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方案一、前言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虚拟仿真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尤其是在实验教学方面,虚拟仿真技术可以提供更安全、便捷和高效的实验环境,对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培养起到积极作用。
针对这一趋势,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方案进行全面评估,并达到更深入地理解和全面、深刻地审视这一主题的目的。
二、虚拟仿真技术的广泛应用1. 虚拟仿真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虚拟仿真技术可以模拟真实的实验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实验体验。
通过虚拟仿真,学生可以在不现实的情况下进行反复实验,提高了实践操作的机会和安全性;虚拟实验还能展示一些现实实验无法呈现的原理和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现象的本质。
虚拟仿真技术还可以节约时间和成本,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2.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必要性随着虚拟仿真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化,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已迫在眉睫。
这样的中心将对更多的院校实验教学提供支持,统一规划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中心的建设还可以推动虚拟仿真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为实验教学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和支持。
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方案的全面评估1. 基础设施建设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首先需要具备先进的硬件设施。
这包括高性能的计算设备、大规模的存储系统、高清晰度的显示设备等。
中心还需要建设多功能的实验室,满足同步进行多个实验的需求。
从实验设备到交互设备,都需要借助先进的技术,确保实验教学的质量。
2. 软件系统建设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还需要强大的软件支持。
虚拟仿真实验的建模、仿真和效果展示需要依托于先进的软件系统。
这些软件系统需要具备实验教学的全方位支持能力,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数据分析等,以确保学生能够全面地进行实验体验。
中职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方案一、建设背景。
咱们中职学校啊,就是要培养出动手能力强、能直接上岗的专业人才。
可传统的实训方式有些头疼的地方,设备有限、场地受限,有些危险的操作还不敢让学生轻易尝试。
这时候,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就像超级英雄闪亮登场啦。
它能打破这些限制,让学生在安全又有趣的环境里学习技能,就像在游戏里升级打怪一样,不知不觉就把本事学到手。
二、建设目标。
# (一)提升实训效果。
1. 让学生通过虚拟场景,像身临其境一样感受真实的工作流程。
比如说汽修专业的同学,能在虚拟汽车里把每个零件都拆拆装装,还不用担心把真车弄坏。
2. 让实训变得更有趣味性。
不再是枯燥的书本知识,而是像玩互动游戏一样,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就记住了知识和技能。
# (二)节约资源。
1. 不用再购买大量昂贵的实体设备。
像数控专业,那些大型的数控机器一台就得不少钱,有了虚拟仿真设备,好多同学可以同时在虚拟机器上操作,省钱又高效。
2. 场地也不用那么大了。
以前得专门找大地方放设备,现在一个小机房就能搞定很多专业的虚拟实训。
# (三)适应多样化教学。
1. 老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需求,轻松调整虚拟实训的内容。
不管是入门的基础教学,还是高级的技能提升,都能满足。
2. 还能方便地进行个性化教学。
对于那些学习进度快或者慢的同学,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实训难度。
三、建设内容。
# (一)硬件设施。
1. 高性能计算机。
就像我们的大脑一样,得选那些运算速度快、内存大的计算机。
这样才能流畅地运行复杂的虚拟仿真软件。
每个机房至少配备[X]台计算机,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操作。
2. VR/AR设备。
VR设备就像一个魔法眼镜,让学生进入一个完全虚拟的世界。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专业需求,购买[X]套VR设备。
像建筑专业的同学戴上VR设备,就能在虚拟的建筑工地上走来走去,查看建筑结构。
AR设备呢,可以把虚拟的东西叠加到现实世界中。
比如电子专业的同学,拿着一个真实的电路板,通过AR设备就能看到电路里电流的流动等虚拟信息。
虚拟仿真实训室建设方案一、概述(一)建设意义1、现有实训条件分析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现有基础实验室、专业实训室共计9个,可开设《维修电工》、《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电气及PLC 控制技术》、《车工工艺》等课程的相关实训项目。
为满足机电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培训的需要,需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拓展专业领域,增加实训开出项目,提升实习实训教学环境条件。
2、必要性和可行性(1)必要性经过对多家电气自动化企业及IT企业进行了职业群与岗位群调研,确定其培养目标: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及自动生产系统的设计制造与开发,从事处理重要数据、熟练应用各种专业设计软件。
并根据对机电技术专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和知识技能要求的分析,构建了“阶梯递进式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搭建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增加《虚拟仿真》课程。
这就需要新建虚拟仿真实训室,使其具备在虚拟终端对自动化设备及生产线调试与维护、维修电工等虚拟实训项目的条件,因此需采购虚拟化服务器1台,虚拟化桌面终端48台,虚拟化软件Citrix48套,满足一个班的实训需求。
(2)可行性天津市基础能力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投资中的部分资金将用于虚拟仿真实训室的建设,建设后的实训室集教、学、做为一体,新增虚拟仿真终端实训设备,能够满足56人的《虚拟仿真》课程的实训教学的需求。
实现了学生专业基本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职业行为能力的提升。
3、建设依据依据确定的“阶梯递进式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校内实训应贴近企业的实际生产,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基本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职业行为能力,便于学生在校学习与企业岗位实践能够顺利衔接。
(二)建设思路和建设目标1、建设思路虚拟仿真实训室的建设本着建成集“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环境和专业综合性实训基地的理念,从演示实践教学、基本技能实训教学和项目综合实训教学三个层面,为《虚拟仿真》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保障。
虚拟仿真实训室需要符合以下要求:(1)满足于综合性实践教学的要求建成后的实训室能够实现四种形式的教学与培训方式,极大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教法。
虚拟仿真实训室建设方案一、概述(一)建设意义1、现有实训条件分析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现有基础实验室、专业实训室共计9个,可开设《维修电工》、《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电气及PLC 控制技术》、《车工工艺》等课程的相关实训项目。
为满足机电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培训的需要,需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拓展专业领域,增加实训开出项目,提升实习实训教学环境条件。
2、必要性和可行性(1)必要性经过对多家电气自动化企业及IT企业进行了职业群与岗位群调研,确定其培养目标: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及自动生产系统的设计制造与开发,从事处理重要数据、熟练应用各种专业设计软件。
并根据对机电技术专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和知识技能要求的分析,构建了“阶梯递进式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搭建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增加《虚拟仿真》课程。
这就需要新建虚拟仿真实训室,使其具备在虚拟终端对自动化设备及生产线调试与维护、维修电工等虚拟实训项目的条件,因此需采购虚拟化服务器1台,虚拟化桌面终端48台,虚拟化软件Citrix48套,满足一个班的实训需求。
(2)可行性天津市基础能力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投资中的部分资金将用于虚拟仿真实训室的建设,建设后的实训室集教、学、做为一体,新增虚拟仿真终端实训设备,能够满足56人的《虚拟仿真》课程的实训教学的需求。
实现了学生专业基本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职业行为能力的提升。
3、建设依据依据确定的“阶梯递进式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校内实训应贴近企业的实际生产,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基本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职业行为能力,便于学生在校学习与企业岗位实践能够顺利衔接。
(二)建设思路和建设目标1、建设思路虚拟仿真实训室的建设本着建成集“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环境和专业综合性实训基地的理念,从演示实践教学、基本技能实训教学和项目综合实训教学三个层面,为《虚拟仿真》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保障。
虚拟仿真实训室需要符合以下要求:(1)满足于综合性实践教学的要求建成后的实训室能够实现四种形式的教学与培训方式,极大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教法。
一、概述(一)建设意义1、现有实训条件分析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现有基础实验室、专业实训室共计9个,可开设《维修电工》、《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电气及PLC控制技术》、《车工工艺》等课程的相关实训项目。
为满足机电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培训的需要,需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拓展专业领域,增加实训开出项目,提升实习实训教学环境条件。
2、必要性和可行性(1)必要性通过对多家电气自动化企业及IT企业进行了职业群与岗位群调研,确定其培养目标: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及自动生产系统的设计制造与开发,从事处理重要数据、熟练应用各种专业设计软件。
并根据对机电技术专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和知识技能要求的分析,构建了“阶梯递进式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搭建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增加《虚拟仿真》课程。
这就需要新建虚拟仿真实训室,使其具备在虚拟终端对自动化设备及生产线调试与维护、维修电工等虚拟实训项目的条件,所以需采购虚拟化服务器1台,虚拟化桌面终端48台,虚拟化软件Citrix48套,满足一个班的实训需求。
(2)可行性天津市基础能力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投资中的部分资金将用于虚拟仿真实训室的建设,建设后的实训室集教、学、做为一体,新增虚拟仿真终端实训设备,可以满足56人的《虚拟仿真》课程的实训教学的需求。
实现了学生专业基本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职业行为能力的提升。
3、建设依据依据确定的“阶梯递进式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校内实训应贴近企业的实际生产,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基本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职业行为能力,便于学生在校学习与企业岗位实践能够顺利衔接。
(二)建设思路和建设目标1、建设思路虚拟仿真实训室的建设本着建成集“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环境和专业综合性实训基地的理念,从演示实践教学、基本技能实训教学和项目综合实训教学三个层面,为《虚拟仿真》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保障。
虚拟仿真实训室需要符合以下要求:(1)满足于综合性实践教学的要求建成后的实训室可以实现四种形式的教学与培训方式,极大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教法。
虚拟仿真实训室建设方案一、概述(一)建设意义1、现有实训条件分析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现有基础实验室、专业实训室共计9个,可开设《维修电工》、《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电气及PLC 控制技术》、《车工工艺》等课程的相关实训项目。
为满足机电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培训的需要,需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拓展专业领域,增加实训开出项目,提升实习实训教学环境条件。
2、必要性和可行性(1)必要性经过对多家电气自动化企业及IT企业进行了职业群与岗位群调研,确定其培养目标: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及自动生产系统的设计制造与开发,从事处理重要数据、熟练应用各种专业设计软件。
并根据对机电技术专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和知识技能要求的分析,构建了“阶梯递进式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搭建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增加《虚拟仿真》课程。
这就需要新建虚拟仿真实训室,使其具备在虚拟终端对自动化设备及生产线调试与维护、维修电工等虚拟实训项目的条件,因此需采购虚拟化服务器1台,虚拟化桌面终端48台,虚拟化软件Citrix48套,满足一个班的实训需求。
(2)可行性天津市基础能力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投资中的部分资金将用于虚拟仿真实训室的建设,建设后的实训室集教、学、做为一体,新增虚拟仿真终端实训设备,能够满足56人的《虚拟仿真》课程的实训教学的需求。
实现了学生专业基本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职业行为能力的提升。
3、建设依据依据确定的“阶梯递进式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校内实训应贴近企业的实际生产,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基本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职业行为能力,便于学生在校学习与企业岗位实践能够顺利衔接。
(二)建设思路和建设目标1、建设思路虚拟仿真实训室的建设本着建成集“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环境和专业综合性实训基地的理念,从演示实践教学、基本技能实训教学和项目综合实训教学三个层面,为《虚拟仿真》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保障。
虚拟仿真实训室需要符合以下要求:(1)满足于综合性实践教学的要求建成后的实训室能够实现四种形式的教学与培训方式,极大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教法。
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指南一、建设单位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以下简称虚仿基地)的建设单位为独立设置的职业学校(含中等职业学校、高职专科学校、本科层次职业翔)。
二基础条件1.具备较好的实训条件。
拥有较为充足的实训场顺口一定规模的虚拟仿真实训资源、设施设备,能满足虚仿实训教学实施需要。
2.具备较强的教学科研团队。
教学科研团队熟悉生产一线岗位实际需求,能将虚拟仿真等信息技术有效应用于教学全过程。
3.具备良好的虚仿技术应用基础。
已在实训课程中开展虚仿教学改革探索,面向学生开展了一学期以上的虚拟仿真实训教学,且效果较好。
4.具备规范的管理运行机制。
有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相关工作机制健全,能合理规划虚仿基地建设,并提供充分的政策和资金保障。
三、建设任务虚仿基地以学校为基本单元开展建设,布局可集中、可分散,服务一个或多个专业(群),旨在通过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数字挛生、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解决实训教学过程中的“三高三难”问题,提高专业实训教学质量。
1加强虚拟仿真实训基础设施建设。
对现有实训教学场所进行功能升级、环境改造,因地制宜建设与实际岗位操作情景对接的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场所,配备实训教学必需的设施设备。
建设虚仿实训教学管理及资源共享平台,提供资源承载、共享、使用服务,与校本大数据中心对接,实现数据采集、互联互通。
2.开发虚拟仿真教学资源。
应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数字挛生、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自主开发或校企合作开发各类虚拟仿真实训资源。
资源建设与使用应与实际岗位技能和操作标准流程对接、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职业培训方案对接、与实习实训对接,覆盖专业核心课程实训教学中"三高三难〃关键技能点,三年年均更新率不低于10%o提倡建设单位自主开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虚拟仿真实训资源。
3.推动专业实训课程创新与重构。
校企合作推动虚仿技术与专业实训教学有机融合,共同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实践领域,建设虚仿实训课程,修订实训I课程标准、实训指导书、教学评价标准等。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任务和内容一、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任务和内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需重点开展资源、平台、队伍和制度等方面的建设,形成持续服务实验教学,保证优质实验教学资源开放共享的有机整体。
1.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建设。
充分体现学校学科专业优势,积极利用企业的开发实力和支持服务能力,系统整合学校信息化实验教学资源,创造性地建设与应用软件共享虚拟实验、仪器共享虚拟实验和远程控制虚拟实验等优质教学资源,推动信息化条件下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等实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教学能力,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实践领域,降低成本和风险,开展绿色实验教学。
支持鼓励自主创新和拥有自有知识产权。
2.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管理和共享平台建设。
按照服务与资源相结合的原则,建设学校统一的具有开放性、扩展性、兼容性、前瞻性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管理和共享平台,高效管理实验教学资源,全面提供搜索导航服务,及时发布资源应用信息,切实扩大资源影响力度,实现校内外、本地区及更大范围内的实验教学资源共享,满足多学科专业、多学校和多地区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需要。
探索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共建共管共享的新模式,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服务支撑体系。
3.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和管理队伍建设。
建设教学、科研、技术、管理人员相结合,核心骨干人员相对稳定,年龄、职称、知识、能力结构合理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团队,形成教育理念先进,教学科研水平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队伍。
4.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管理体系建设。
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的充分使用和更大范围开放共享为目标,系统制定并有效实施保障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教师工作绩效考核、经费使用管理、实验教学中心维护与可持续发展等政策措施,建立有利于激励学生学习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效果考核、评价和反馈机制。
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任务和内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应在教学、管理、资源、队伍和信息化等方面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应具有:1.先进的实验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形成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协同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良好氛围。
一、概述(一)建设意义1、现有实训条件分析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现有基础实验室、专业实训室共计9个,可开设《维修电工》、《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电气及PLC控制技术》、《车工工艺》等课程的相关实训项目。
为满足机电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培训的需要,需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拓展专业领域,增加实训开出项目,提升实习实训教学环境条件。
2、必要性和可行性(1)必要性通过对多家电气自动化企业及IT企业进行了职业群与岗位群调研,确定其培养目标: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及自动生产系统的设计制造与开发,从事处理重要数据、熟练应用各种专业设计软件。
并根据对机电技术专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和知识技能要求的分析,构建了“阶梯递进式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搭建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增加《虚拟仿真》课程。
这就需要新建虚拟仿真实训室,使其具备在虚拟终端对自动化设备及生产线调试与维护、维修电工等虚拟实训项目的条件,所以需采购虚拟化服务器1台,虚拟化桌面终端48台,虚拟化软件Citrix48套,满足一个班的实训需求。
(2)可行性天津市基础能力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投资中的部分资金将用于虚拟仿真实训室的建设,建设后的实训室集教、学、做为一体,新增虚拟仿真终端实训设备,可以满足56人的《虚拟仿真》课程的实训教学的需求。
实现了学生专业基本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职业行为能力的提升。
3、建设依据依据确定的“阶梯递进式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校内实训应贴近企业的实际生产,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基本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职业行为能力,便于学生在校学习与企业岗位实践能够顺利衔接。
(二)建设思路和建设目标1、建设思路虚拟仿真实训室的建设本着建成集“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环境和专业综合性实训基地的理念,从演示实践教学、基本技能实训教学和项目综合实训教学三个层面,为《虚拟仿真》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保障。
虚拟仿真实训室需要符合以下要求:(1)满足于综合性实践教学的要求建成后的实训室可以实现四种形式的教学与培训方式,极大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