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与丛集性头痛的诊治
- 格式:ppt
- 大小:160.50 KB
- 文档页数:27
丛集性头痛的治疗基本概述丛集性头痛(cluster headache)是所有头痛中比较严重的一种,属于血管性头痛之一。
因头痛在一段时间内密集发作而得名。
既往的教科书都把此病作为偏头痛的一个亚型,近年来已确认其为一个独立的疾病实体,因其发病机制、临床表观与偏头痛均有不同。
从集性头痛(cluster headaches)j是指在某个时期内突然出现一系列的剧烈头痛,一般无前兆.疼痛多见于一侧眼眶或(及)额颞部,可伴同侧眼结膜充血、流泪、眼睑水肿或鼻塞、流涕,有时出现瞳孔缩小、垂睑、脸红、颊肿等症状.头痛多为非搏动性剧痛,病人坐立不安或前俯后仰地摇动,部分病员用拳击头部以缓解疼痛.不少病人的头痛在固定时间内出现,每次发作持续15~180分钟,会自行缓解.发作连串持续2周到3个月(称为丛集期),许多病人的丛集期在每年的同一季节发生.间歇期数月到数年,其间症状完全缓解.约10%的病人有慢性症状.丛集性头痛的非药物治疗方法一、均衡膳食:均衡食谱非常有用,加强你的免疫系统,支持你的神经系统。
尽量少地摄取咖啡因;适量饮酒;吃复合碳水化合物(全麦面包、面食和带皮土豆),它们对减少情绪波动尤其有帮助,少吃精致的饼干、蛋糕等;吃足够新鲜水果和蔬菜;少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慢吃,抽足够时间吃饭,狼吞虎咽只会更加紧张。
避免陷人自我治疗陷阱,例如,多吸烟,用酒精麻痹痛苦,服药,或过量饮用咖啡。
这样做只会更坏,毫无益处。
二、保证放松时间:确保你每天都有放松时间,我们都需要充电.如许多人以听音乐、阅读、洗澡、看搞笑片来放松。
此外,每天保证睡眠充足。
三、深呼吸消除焦虑:面对纷杂环境,深呼吸最有帮助,它既可使你镇静,又可恢复精神,患者常感到疲乏、头痛、头晕,实际上是由于紧张而导致的。
有意识地进行深度呼吸练习可有效地解除上述症状,令人神清气爽、精神焕发。
练习的方法很多,最简单的操作程序是尽可能深吸一口气,气沉腹底,然后屏气,感到有点憋闷时再缓缓呼出,呼气要尽可能彻底些。
临床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窦性头痛、牙源性头痛脱水性头痛、灼口综合征、冷刺激头痛、高血压性头痛等头痛疾病发病机制、诱因及治疗偏头痛概述临床最常见的原发性头痛,人群中患病率高达5%-10%,头痛发作位置大多如图所示,疼痛为中重度搏动样头痛,可持续4-72小时,非常影响患者生活。
诱因偏头痛的诱因非常复杂,据美国流行病调查统计,大约70%-80%的患者有家族史,同时外界因素(声、光刺激等)和生活规律(食物、睡眠、压力等)也可能引发偏头痛。
治疗针对中轻度头痛,一般治疗可单用非特异性止痛药,如非甾体类消炎药(对乙酰氨基酚、萘普生、布洛芬等)。
对中重度头痛,可选用偏头痛特异性治疗药物如麦角类制剂和曲谱坦类药物。
由于这两类药物有强烈的血管收缩作用,并且长期大量使用可引起严重不良后果,因此,对于以往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s)效果较好的中重度头痛患者,可以继续给予NSAIDs类药物。
偏头痛诱因复杂,部分患者可建议进行心理疏导,对于慢性长期性偏头痛,认知行为治疗也是可行的替代方案。
丛集性头痛概述疾病表现为一连串的密集的非搏动性剧痛。
丛集性期长达2周至3个月,每次发作持续15-180分钟。
位置如图,在一侧眼眶或额颞部。
发作时患者坐立不安,部分患者甚至会用拳击打头部以减轻疼痛。
诱因丛集性头痛一般无家族史,可由饮酒、吸烟、缺氧、热度或高海拔等因素诱发。
一般认为是颅内、外血管扩张导致。
Horton认为与组胺释放有关。
治疗对于安定类药物效果不佳的丛集性头痛可给予吸氧(100%氧气8-10L/min,10-15分钟)。
曲普坦类药物可以迅速缓解头痛。
窦性头痛概述窦性头痛可通过突然间的温度变化或运动(包括头部突然运动)加剧,同时可能伴有发热、流涕、面部出汗等。
诱因鼻窦炎可引起窦性头痛。
感冒、感染、免疫力低下等可以引起鼻窦炎。
治疗常规可使用非特异性止痛药、减充血剂、生理盐水鼻喷雾以及鼻腔冲洗袋。
如果鼻窦炎由细菌感染引起,可给予抗感染治疗,如非细菌性感染,可考虑鼻腔用糖皮质激素。
中国丛集性头痛诊治指南2022年丛集性头痛由于其发作时疼痛程度重,易导致失能,且我国目前诊断正确率低、治疗欠规范。
为提高我国丛集性头痛的规范化诊疗水平,使更多丛集性头痛病人获益,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头痛与感觉障碍专委会对近年来国内外丛集性头痛临床实践及高质量文献证据进行评估,针对丛集性头痛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发病机制CH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其主要缘于三叉神经血管通路、三叉神经-自主神经反射、下丘脑三大重要组成部分的同步异常活动。
临床特征CH主要分为发作性CH(eCH)与慢性CH(cCH)。
(一)时间特点CH发作常有一定的季节节律性,具体表现为季节交替时容易发生,如春秋季多发、冬季少发。
同时,CH发作具有昼夜节律性特点,多数患者的每天头痛发作时间相对固定,故有“闹钟性头痛”之称。
(二)发作特点1.诱因在丛集期内,饮酒、天气变化、气味刺激、情绪因素、精神压力、睡眠不足、药物(组胺、硝酸甘油)等均可诱发发作,其中最常见的诱因是饮酒、天气变化及睡眠不足。
2.发作前(前驱)症状CH发作前10~20分钟可出现头痛侧的不适症状、颅脑自主神经症状等前驱症状(最常见为头面部不适、颈部僵硬感、焦虑、情绪低落、畏光等)。
3.先兆症状先兆症状偶可见于CH,其中视觉先兆是CH患者中最常见的类型。
4.头痛特点CH表现为发作性单侧的眼眶、眶上和/或颞部的重度或极重度疼痛,疼痛剧烈时可波及前额、顶、枕或面部,多表现为锐痛、搏动样痛、挤压痛或炸裂痛,可突发突止。
头痛部位始终固定于一侧是其重要特征(亚洲人群出现右侧疼痛频率较高),但也有部分患者出现不同丛集期之间或同一个丛集期内头痛侧别的转换。
头痛时伴有同侧自主神经症状是CH的重要特征,超过90%的CH患者至少伴有下述症状之一:结膜充血、流泪、鼻塞、流涕、眼睑浮肿、上睑下垂、瞳孔缩小、面部出汗及潮红等。
中国丛集性头痛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一版)(2023)要点【摘要】丛集性头痛是最常见的三叉自主神经性头痛,表现为在丛集期内频繁出现的剧烈单侧头痛。
疼痛部位多位于一侧眼眶或者额颍部,且大多数患者伴发头痛侧自主神经症状,如结膜充血、流泪、面部出汗、头面部水肿等。
丛集性头痛具有较高的致残性,及时正确的诊断与治疗有助于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痛苦。
近年来,国际上对丛集性头痛的诊治有了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
为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师对丛集性头痛疾病的认识、管理与规范化诊疗,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头痛协作组的相关专家结合国内外临床实践,经过反复讨论后制订本指南。
指南的内容包括丛集性头痛分类、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
丛集性头痛(c1usterheadache)是一种原发性三叉自主神经性头痛。
其临床特征为严格单侧的重度疼痛,主要位于眼眶、眶上、颗部或这些部位的任意组合,伴随同侧结膜充血、流泪、鼻塞、流涕、前额和面部出汗、瞳孔缩小、上睑下垂和(或)眼睑水肿等自主神经症状和(或)烦躁不安,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为15-180min,发作频率为隔日1次至IJ8次/5根据美国和欧洲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丛集性头痛的患病率约占一般人群的0.1%,世界不同地区的患病率可能存在差异,男女比例约为310丛集期内反复剧烈头痛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工作均造成严重影响。
分类2018年国际头痛协会发布了《国际头痛分类-第三版》(ICHD-3),将丛集性头痛分为发作性丛集性头痛、慢性丛集性头痛及很可能的丛集性头痛丛集性头痛属于三叉自主神经性头痛,详见表2β诊断和鉴别诊断目前,丛集性头痛的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病史,因此详细问诊尤为关键。
一、头痛问诊详细和准确的问诊对丛集性头痛的诊断至关重要,问诊应包括以下内容:(1)患者有多少种不同类型的头痛(每种类型头痛均需要有单独的病史记录入(2)时间相关性:为什么现在就诊,初始发病年龄;最近的发病情况如何;发作频率、时间模式(要区分发作性、慢性和持续性头痛);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
丛集性头痛的诊疗进展(完整版)三叉神经自主神经性头痛(trigeminal autonomic cephalalgia,TACs)是一类重要的原发性头痛。
一般为三叉神经第一支与其同侧的颅内副交感神经受累所致,包括丛集性头痛(cluster headache,CH)、阵发性偏头痛、持续性偏头痛,伴有结膜充血和流泪的短暂神经痛样头痛发作(short-lasting unilateral neuralgiform headache attacks with conjunctival injection and tearing,SUNCT)。
其中CH是研究最为广泛的TAC。
CH多为急性起病的严重单侧头痛,累及单侧眼眶、眶上和/或颞部,如无特殊治疗,单次发作可持续15~180min,且发作频率可从隔日1次到每日8次,发作常具有周期性。
CH多有伴随症状,通常累及单侧,如结膜充血、鼻充血等,多为同侧副交感神经激活所致。
本文结合近年文献,就CH的发病机制、诊断要点、鉴别诊断等展开综述,并在此基础上阐述CH的新治疗方法。
1.流行病学Burish指出相对于偏头痛和紧张型头痛,CH的发病率较低,约为0.1%,男女比率约为2.5∶1或3.5∶1,CH患者可见于各年龄层次,但多集中在20~40岁。
尽管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临床表型相似,但两性发作的昼夜节律略有不同,男性日平均发作起始时间较女性要提早1h。
在发作类型上,Lund等指出临床上女性多为慢性CH,男性多为发作性CH,且多伴有自主症状和体征。
反复CH发作会造成患者工作能力低下,情绪低落,药物及住院费用加大等,对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影响较大。
Zidverc-Trajkovic等对家族性CH的研究发现其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CH患者的一级亲属罹患同种疾病的风险约为正常人的10~50倍。
Rozen 近期研究发现吸烟为CH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65%的CH患者为活跃的烟瘾者或曾有吸烟史。
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等头痛分类及急性期预防期治疗和饮食注意要点头痛虽只是一种临床症状,但对人类健康危害和影响很大。
头痛视为全世界最常见和导致丧失活动能力的健康失衡表现之一。
头痛分成了三大类,分别是原发性头痛、继发性头痛、头面部相关的痛及神经痛样的发作。
目前为止,发病原因还不明确的原发性头痛患者比例最高,主要包括3种:偏头痛好发部位为头部一侧,具有偏侧性,发作时常伴有畏光、恶心、呕吐等不适。
偏头痛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是15~49岁致残率排名第一的头痛类型,治疗起来也相对复杂。
紧张型头痛疼痛部位可为双侧眉弓上方、颈项部及双侧枕部(后脑勺),常表现为钝痛,有压迫感、胀满感、紧箍感、束带感等,也可感觉头肩部沉重。
紧张型头痛发病率仅次于全球发病率最高的龋齿,和情绪、环境、季节变换都有关系。
当外界诱发因素祛除后,紧张型头痛就会慢慢缓解。
丛集性头痛疼痛位置多为单侧眼眶、眶上、眼球后及太阳穴处,呈尖锐、爆炸样、非搏动性的重度或极重度疼痛,令人难以忍受。
此类头痛类型春季高发,患者很难进行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与原发性头痛不同,继发性头痛病因比较明确,主要由其他疾病引发,如鼻窦炎、中耳炎、青光眼、高血压、脑肿瘤、脑血管病等。
对于头痛的治疗,主要分为急性期治疗和预防期治疗。
偏头痛患者在头痛发作早期,越早服用止痛药效果越好,可减轻头痛带来的恶心呕吐、心情烦躁等不适。
紧张型头痛:急性发作时,即时祛除诱发因素并服用止痛药缓解。
丛集性头痛:比较特殊,发作时除了服用止痛药以外,还可以通过高浓度吸氧缓解。
继发性头痛:没有特定的症状表现,主要与原发疾病相关。
脑肿瘤引发的疼痛部位可能与肿瘤的位置有关,脑出血引起头痛往往是全脑涨痛,并伴有恶心呕吐。
这种情况,应积极控制和治疗原发病。
是否需要预防性治疗,与头痛的发作频率、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和是否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有关。
当头痛每个月超过4次或频率增加时,可咨询医生启动个体化的头痛预防性治疗方案。
丛集性头痛的临床治疗分析摘要】目的为了探索口服舒马普坦、泼尼松等药物治疗丛集性头痛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的,开放的、交叉研究方法,.结论舒马普坦能非常有效治疗丛集性头痛急性发作,副作用少且轻微,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可推荐作为治疗丛集性头痛急性发作的药物.【关键词】丛集性头痛舒马普坦泼尼松治疗分析丛集性头痛又称偏头痛性神经痛,在发作前可无任何先兆,在眼睛或眼周处呈刻板式和反复发作性的疼痛。
偶尔可由饮酒或服硝酸甘油后促发疼痛。
是一种原发性血管神经性头痛,其特征通常是局限在一侧眶后、眶周或颞部的剧烈疼痛,伴有不安或焦虑以及流泪、结膜充血水肿等自主神经性症状。
治疗药物种类较多,但其疗效个体差异较大。
尤其是对急性发作的丛集性头痛治疗方法和效果国内报道较少。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根据国际头痛学会1988年制定的诊断标准,我院头痛门诊自2003年5月~2009年7月接诊了58例典型的丛集性头痛患者,男性48例,女性10例;年龄18~52岁,平均(33.82±6.18)岁;病程6个月~12年,平均5.5年。
所有病例经临床体检及头颅CT、脑电图等检查,排除高血压病、颅内占位病变、癫痫及其他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头痛。
女性患者排除妊娠因素。
1.2临床症状与体征本组患者头痛发作相当突然,常在一天的同一时间,多发生于晚上且极为严重,持续约1小时,通常伴有同侧结膜充血、流泪、鼻溢和鼻塞。
头痛发作倾向于每日一次以上,持续数周,有数月或数年间歇无头痛阶段。
男性比女性更易受累(6:1),发作年龄为20~50岁。
丛集性头痛发作期有时更长,并可能有霍纳综合征。
其他征象(如面部麻木、眼外肌麻痹)可为调查头痛的器质疾病的原因提供线索,但器质性原因极为罕见(如蝶翼脑膜瘤)。
在临床上有些患者有类似上述偏头痛神经痛样的发作,但他们每天发作并持续数月或数年,女性较男性易受累。
此种状态可称为慢性偏头痛性神经痛或慢性丛集性偏头痛。
2 治疗方法2.1丛集性头痛多进行内科治疗,分为头痛发作时的治疗和预防性治疗。
2024中国偏头痛诊断与治疗指南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搏动性中重度头痛,常伴有恶心或呕吐、畏光和畏声等症状。
全球约10.4亿人患有偏头痛,男性终身患病率约10%,女性约22%o目前我国偏头痛存在患者就诊率低、误诊率高、预防性治疗不足及止痛药物过度使用等问题,这些都亟待解决。
偏头痛诊断与鉴别诊断肖哲曼教授认为正确的诊断是偏头痛有效治疗的前提,需要结合详尽的头痛病史问诊、可靠的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作出判断。
下面一起来学习下偏头痛的诊断标准要点。
一、发作性偏头痛的诊断标准1、无先兆偏头痛的诊断标准A.符合B-D标准的头痛至少发作5次aB.头痛发作持续4-72小时b、cC.至少符合下列4项中的2项:单侧d搏动性中重度的无先兆偏头痛日常体力活动加重头痛或因头痛而避免日常活动(如:行走或上楼梯)D.发作过程中,至少符合下列2项中的1项:恶心或呕吐,畏光和畏声E.不能用CHD-3中的其他诊断更好地解释注:a.如果符合无先兆偏头痛的其他诊断标准,但发作次数不足5次,可诊断为很可能无先兆偏头痛b.如在发作过程中入睡,醒后头痛消失,则头痛持续时间按醒来时估算c.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小于18岁)发作时间为2-72小时(儿童未治疗而持续时间少于少于2小时则不足以诊断偏头痛)d.偏头痛可以是单侧痛(约占60%),可以是双侧痛(约占40%)ICHD3: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三组2、有先兆偏头痛的诊断标准A.至少有2次发作符合B和CB.至少有1个可完全恢复的先兆症状:视觉感觉言语和(或)语言运动脑干视网膜C.至少符合下列6项中的3项至少有1个先兆持续超过5分钟2个或更多的症状连续发生每个独立先兆症状持续5-60分钟a 至少有1个先兆是单侧的b至少有1个先兆是阳性的c先兆伴发或在先兆出现60分钟内出现头痛D.不能用ICHD-3中的其他诊断更好地解释注:a.例如,当一次先兆出现3种症状时,可接受的最长先兆持续时间是3x60分钟,运动症状可以持续长达72小时b.失语被认为是单侧症状,构音障得可以是单侧或双侧的c.闪光和发麻属于阳性先兆症状ICHD3: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三版3、慢性偏头痛的诊断标准A.符合B和C的头痛(偏头痛或紧张型头痛样头痛)每月发作≥15天,持续3个月以上。
/ 官方微信:39健康百科丛集性头痛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得了丛集性头痛该怎么办丛集性头痛最有效的西医治疗方法一、治疗CH的治疗基本与偏头痛相同。
发作时可口服麦角胺1~2mg,或者在每天发作前服。
预防发作或减轻发作时的症状,连服10~14天。
舒马普坦(舒马坦))是5-HT受体激动药,与5-HT受体结合,从而抑制5-HT的扩血管作用,使血管收缩达到治疗目的,可以口服、滴鼻、皮下或静脉注射,1~2mg/次,每天不超过6mg,用药后如出现胸闷、胸部发紧应立即停用。
丛集发作时口服泼尼松,20~40mg/d,或甲泼尼龙(甲基泼尼松龙)静脉滴注,200mg/d,至丛集发作停止后停药。
发作时面罩吸氧或高压氧治疗,对部分患者有效。
钙离子拮抗药,如氟桂利嗪(氟桂嗪)每晚5~10mg口服。
抗癫痫药物,如丙戊酸钠0.6~1.2/d口服,部分患者有效。
非甾类固醇类止痛药,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消炎痛)、双氯酚酸等可以试用。
组胺脱敏治疗对部分患者有效。
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试用神经阻滞疗法,如利多卡因蝶腭神经节阻滞,眶上神经或眶下神经酒精注射,射频三叉神经节阻滞。
CH预后良好,多数经治疗或自行缓解。
微信:39健康百科(微信号:jibingbaike39),可了解该疾病更多治疗方法,发病原因,护理知识。
二、预后丛集性发作可持续数周乃至数月后缓解,一般1年发作1~2次,有的患者发病有明显季节性,以春秋季多见。
CH缓解期可持续数月至数年,本病60岁以上患者少见,提示其病程有自行缓解倾向。
丛集性头痛最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一、中医疗法电针灸治疗经络导平治疗按摩推拿治疗刮痧、拔火罐疗法文章来自:39疾病百科 /cjxtt/yyz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