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三诗歌复习-咏物抒怀诗(公开课)
- 格式:ppt
- 大小:107.50 KB
- 文档页数:20
2024年《高考咏史怀古诗复习》公开课精彩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咏史怀古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掌握高考咏史怀古诗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
3.提升学生咏史怀古诗的鉴赏能力和应考水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咏史怀古诗的阅读理解与答题技巧。
2.教学难点:咏史怀古诗的情感把握和艺术特色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复习的是高考中的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是古代诗人以咏史怀古为主题的一种诗歌形式,它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文学的韵味。
我们就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学习如何鉴赏和应对这类题目。
2.咏史怀古诗的概念与特点语言凝练、意境深远。
常用典故、隐喻等修辞手法。
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3.高考命题规律直接考查诗句内容的理解。
考查诗句中的艺术手法和修辞技巧。
考查诗句的情感态度和思想内容。
4.阅读理解与答题技巧下面,我们就结合具体的题目来学习如何阅读理解和答题。
【例题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B.“风急天高猿啸哀”中的“猿啸哀”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孤独感。
C.“万里悲秋常作客”中的“常作客”表达了诗人对漂泊生活的无奈。
D.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如“万里悲秋”与“百年多病”的对比。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
选项A、B、C都是对诗歌内容的正确理解,而选项D中的对比手法并不准确,因为“万里悲秋”与“百年多病”并不是对比关系,而是并列关系。
【例题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通过描绘赤壁古战场的景象,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