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 格式:ppt
- 大小:6.97 MB
- 文档页数:25
秦皇岛市海港区第十五中学“预学练作”一体化教学设计八年级(下)地理学科第五章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编审:孙丙银教材说明1、教材编排说明本章教材是中国地理总论部分和中国区域部分的衔接点。
在八年级上册讲述中国地理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的基础上,开始进一步阐述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
作为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开篇部分,本章只是对区域地理的宏观介绍。
主要的作用有两个:其一,从整体上把握区域的差异,为后面认识各分区地理特征作知识上的铺垫;其二,由于后面的区域选择不能过多,选择的区域尺度有大有小,先有了宏观整体认识之后,才能避免在具体区域的学习时以偏盖全。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发挥其承上启下的作用。
2、知识技能与育人目标说明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2)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3、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上学期的中国地理总论部分的学习,对中国地理有了一定感知,也培养一些读图分析能力,因此,本课教学只要从学生的身边事例谈起,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大胆放手,只起到引导作用,本节课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重难点教学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教学难点: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导入:各位同学,新的学期又开始了,祝大家在新学期有更好的成绩,不过话说回来了,我们的学习地理范围越来越小,但是内容越来越细,越来越贴近生活。
我们回忆一下:初一从宇宙——地球——大洲——国家;初二上半年我们开始学习我们伟大的祖国,为了更多的了解祖国,我们将逐步进入崭新的学习,请大家翻到目录: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四大区域——省级区域——首先我们就学习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请大家齐读学习目标:1)明确秦岭—淮河一线的位置和地理意义;2)运用地图指出四大地理区域的范围,了解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2020届中考地理复习讲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一、知识讲解1、不同的地理区域地理区域不仅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自然区域、经济区域、行政区域),而且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如:行政区域:省、县、乡;再如: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温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2、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⑴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⑵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⑶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
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界。
青藏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界。
3、秦岭——淮河一线代表的地理意义:⑴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⑵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⑶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⑷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⑸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⑹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二、跟踪训练1.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把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命名为“绿色中国”“黄色中国”“银色中国”和“金色中国”。
这四种颜色,分别代表我国的哪个区域()A.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B.青藏地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C.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北方地区、青藏地区D.南方地区、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2.下列描述与该区域不相符的是()A.雪峰连绵,冰川广布B.有“高原之舟”牦牛C.为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D.城镇呈点状、带状分布在绿洲上3.以下是四个同学外出旅行日记摘录,结合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知识,四个同学的见闻描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南方地区──四季有花常见雨B.青藏地区──高寒缺氧植被稀C.西北地区──大漠黄沙驼铃响D.北方地区──青稞美酒锅庄舞4.科学家研究发现,温暖湿润地区的青蒿中青蒿素含量较高,寒冷干旱地区含量较低,下列地区中,青蒿中青蒿素含量较高的是()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5.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甲是西北地区,“远看是山,近看是川”是其显著特征,牧区多见蒙古包B.乙是南方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C.丙是北方地区,以平原、高原为主,民居屋顶坡度较大,墙体较高D.丁是青藏地区,地势高耸,形成独特的高寒气候,城镇多见平顶碉房6.读我国四大区域及部分山脉分布示意图,关于图中山脉的叙述,正确的是()A.武夷山脉所在的南方地区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甜菜B.喜马拉雅山脉的东南坡,受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影响,因而降水非常丰富C.天山山麓最典型的农业类型是河谷农业D.大兴安岭大致位于我国湿润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上7.划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因素B.海陆位置C.洋流因素D.气温和降水8.珠江三角洲和东北平原都位于我国东部,但地理环境存在显著差异,主要原因是()A.季风强弱不同B.湿润程度不同C.热量的南北差异D.海拔高低悬殊9.“除夕夜,北方包饺迎新年,南方年糕扑鼻香”,我国南北方地理差异显著。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下第五章中国四大地理区域旳划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全书教材分析:分区地理中区域差别是自然环境旳一大特点,区域划分是学习地理旳过程中常常运用到旳,但对于学生来说,区域划分是怎么回事还没有上升到理性结识。
在学生已有旳感性知识基础上专家本章,我觉得是我们教学旳出发点和基础。
而第一节课又是基础旳基础,全书旳核心,因此这节课旳教学要体现这样旳特性。
本节教材旳内容重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结识不同旳地理区域。
”另一方面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宏观角度上结识我国旳四大地理区域。
本节课适合学生自主学习,教学过程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伙学习为主,突出课堂教学旳主体性,问题性,开放性,过程性和民主性。
立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旳问题意识,注重学生学习方式及思维能力旳培养;以“先学后导——自主合伙——问题评价”为教学模式,充足发挥小组合伙学习旳作用,关注细节,注重评价,全面贯彻“三维目旳”。
二、教学目旳1、知识与技能目旳♦初步理解区域划分旳因素及相应旳地理区域类型;♦在简朴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旳地理位置、范畴及划分因素,掌握四大地理区域旳特性; ♦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阐明秦岭—淮河一线旳意义。
2、能力目旳♦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测判断能力和积极探究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旳划分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ﻩ通过本节课旳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旳大好河山。
三、教学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旳位置、范畴及划分因素;♦掌握秦岭——淮河一线旳重要地理意义。
四、教学难点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旳空间概念。
五、教学措施读图观测、归纳法、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六、教学过程㈠导入教师指引学生阅读本章旳题目,结识本章要论述解决旳问题。
(从整体上把握本章,以便掌握本章旳知识脉络。
)教师:所谓旳差别就是不同旳地方不同样旳地方,指旳是自然和人文方面。
中国旳地理差别固然是中国不同地区自然和人文不同样旳地方。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在地图上找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特征;♦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二、教学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三、教学难点♦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四、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归纳法、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本章的题目,认识本章要阐述解决的问题。
(从整体上把握本章,以便掌握本章的知识脉络。
)教师:所谓的差异就是不同的地方不一样的地方,指的是自然和人文方面。
中国的地理差异当然是中国不同地区自然和人文不一样的地方。
过渡:对于区域有一定的理解后我们来学习第五章的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展示幻灯片)(二)新课思考:区域的概念;区域的分类。
请同学们阅读认识不同的地理区域。
(展示片)合作完成以下问题。
最后每组选一名代表陈述结果。
1.图中四名同学分别描述了自己家乡的区域特征,请同学们找出有关区域的术语;并分类。
2.有哪些区域类型?3.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地理区域呢?每组学生代表,陈述结果,教师汇总:(展示片)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②牧区——③东南沿海——④经济特区——⑤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⑥热带——⑦旅游区——⑧长江三角洲——⑨农业区——⑩工业区——自然区域:③⑥⑧经济区域:②④⑦⑩行政区域:①③⑤教师总结:它们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的。
想一想:一个地区只能属于一个地理区域吗,可以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吗?学生思考后回答:不是,可以。
教师:地理区域不仅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而且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
班级 姓名 得分5.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时间:40分钟 满分:50分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计20分)1.下列是我国季风与非季风区分界线,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分界线,400mm 等降水量线和1月份0ºC 等温线分布示意图,下列四组排列顺序与文中表达顺序一致的是 ( )A .①②③④B .③①④②C .②④①③D .②③①④2.地理区域可以划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属于 ( )A.经济区域B.政治区域C.自然区域D.不明确3.我国种植业区和牧区的分界线大致是 ( )A .1600㎜等降水量线B .800㎜等降水量线C .400㎜等降水量线D .200㎜等降水量线4.我国的三大平原位于地势的 ( )A .第一级阶梯B .第二级阶梯C .第二、三级阶梯D .第三级阶梯5.我国四大盆地中没有绿洲的是 ( )A .塔里木盆地B .准噶尔盆地C .柴达木盆地D .四川盆地6.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我国多少毫米的年降水量线和1月平均气温多少摄氏度的等温线相吻合 ( )A .800 ㎜年降水量线,0℃等温线B .400㎜年降水量线,5℃等温线C .800㎜年降水量线,5℃等温线D .600㎜年降水量线,-5℃等温线7.下列各组省区中,全部位于北方地区的是 ( )A .甘肃、宁夏、安徽、江苏B .江苏、安徽、河南、辽宁C .陕西、甘肃、山东、广东D .山东、北京、天津、黑龙江8.某人乘火车从呼和浩特出发至乌鲁木齐旅游,他在旅途中能见到的自然景观依次( )A .草原、荒漠、森林B .草原、荒漠草原、荒漠C .森林、荒漠、草原D .荒漠、森林、草原9.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水资源最丰富的是 ( )A .北方地区B .南方地区C .西北地区D .青藏地区10.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海拔最高的是 ( )A .北方地区B .南方地区C .西北地区D .青藏地区二.双选(每题5分,共计10分)1.关于我国的畜牧业,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的畜牧业主要分布在四大牧区B.我国的畜牧业只分布在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C.牧区畜牧业是城乡人民食用肉、奶、禽、蛋的主要来源D.牧区畜牧业是牧民生活和经济收入的主要源泉2. 有关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耕地利用上,北方以水田为主,南方以旱地为主B.草原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C.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丘陵地区D.林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和东南部山区三、连线题(6分)把我国四类干湿区与其相应的植被景观连线A.湿润区荒漠B.半湿润区草原C.干旱区森林、草原D.半干旱区森林四、读图分析(14分)读右图完成下列要求。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5章第1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划分,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标准及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了我国自然环境、地理位置、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基础知识,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标准及特点掌握不扎实,需要在本节课中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对地理地图的阅读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训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标准及特点。
2.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地理地图的能力。
3.增强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认识,提高地理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标准及特点。
2.地理地图的阅读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理地图、图片等,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特点。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4.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标准及特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理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针对本节课的思考题和练习题。
3.准备好PPT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地域划分。
提问:“你们知道我国是如何划分的吗?”让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标准及特点。
讲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如自然环境、地理位置、人文地理等。
同时,展示四大地理区域的代表性景观,让学生对四大地理区域有更直观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分发地理地图,让学生阅读和分析地图,找出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范围。
人教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五章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知识总览与习题)(Word版含答案)八年级地理——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一、内容概要: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包括: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形区域。
1、西北地区:行政区划上的西北地区包括新疆,青海,甘肃、宁夏,陕西。
自然区划上的西北地区指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一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北的广大地区。
2 北方地区: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内蒙古高原以南、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其中汉族占绝大多数。
3、南方地区:南方地区是指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南部,主要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地区,西面为青藏高原,东与南面临东海和南海,大陆海岸线长度约占全国的2/3 以上。
行政区划上包括江苏大部、安徽大部、浙江、上海、湖北、湖南、江西、福建、云南大部、贵州、四川东部、重庆、陕西南部、广西、广东、香港、澳门、海南、台湾、甘肃东南部与河南南部。
4、青藏地区:青藏地区因地势高耸而成为一个独特的地区,有世界屋脊之称,黄河长江澜沧江(湄公河)都发源在这里。
青藏铁路是当今世界海拔最高、最长的高原铁路。
有丰富的太阳能、地热和水能资源。
二、基础过关1.我国某东西走向的山脉,山北以旱地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山南以水田为主,主1 / 6A.天山山脉B.阴山山脉C.秦岭D.南岭2.关于秦岭--淮河一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B.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C.内、外流区的分界线D.与一月0℃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3.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是()A.地理位置B.自然环境特征 C.人文特征的不同D.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的不同4.下列地形区中,不属于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的是()A.秦岭B.昆仑山脉C.天山山脉D.横断山脉5.界线A 的地理意义,描述正确的是()2 / 66.C 的确定,主导因素是()A.位置B.地形和地势C.气候D.降水7.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界线大体在()A.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B.秦岭──淮河一线 C.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一线D.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面积、人口比例表,完成8~9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