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ash动画校标动起来教学设计说明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2
信息科技 教学设计说明
复旦附中上海康桥学校 钟 英 第 1 页 共2页
《Flash动画——校标动起来》教学设计说明
执教老师:复旦附中上海康桥学校 钟英
从事初中信息科技教学以来,我一直在思考:如何以本学科为载体,挖掘教材的内涵,抓住某一切点,给学生一个开放性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求知创新。结合本人的课题《研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初探》我设计了这节课,以身边的事物——校标为载体,通过调查问卷、整理信息、创作动画相结合,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主动的协作学习、充分的展现自我。主要目标是:①学会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归纳,学会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对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和有效的使用,培养学生人际交往、团队协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基本的信息素养;②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实践, 对不同的作品进行有主见的评价,敢于、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乐于创新、积极实践的能力;③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信息科技的兴趣,感受信息技术的乐趣,培养学生爱学校的情感。这节课,我主要设计了以下环节:
课前预习阶段:要在一节课中完成校标动画的构思与创作,课的容量较大,我觉得有必要先了解一下校标的含义,于是,我就设计了“课前预习”,期望在课前通过多渠道的交流,让学生对校标多一点了解,拓宽学生的思路,有助于课上学生的构思与创作。这一阶段主要是采取小组分工合作、组长统筹安排的方式,要求每个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自我遐想、组内共享交流、小问卷、整理归纳资料等,最终协作完成对校标K的遐想,并选择喜爱的电子文稿进行编辑排版,准备课上作交流汇报用。
情境导入阶段:这一阶段,我用FLASH制作了我校校歌的MTV,课一开始:熟悉的歌声,熟悉的身影,加上一段优美的导入语,期待为学生营造了一种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以充分激发,也能顺其自然地引出本课的主角——校标,开门见山的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
探索、交流阶段:首先,采用“头脑风暴”的形式,要求小组派代表交流反馈课前调查研究的情况。为学生构思设计校标动画作一个内在知识的铺垫,随后,让学生在进一步了解校标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校标动画的构思设计,构思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创意过程,我安排同桌同学一起进行商议、策划,再进行全班性的构思交流。这样一来,每个学生有自己的构思,也能通过他人的构思拓宽自己的思路,确保接下来创作出的动画丰富多彩、各有特色。
创作、共享阶段:学生综合运用Flash操作命令进行校标动画创作,操作过程中,学生可以互帮互助,合作进行求知探索,最后,期待每个学生创作出与众不同的校标动画,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的监控功能,随时监看学生的学习情况,或通过网络适时进行个别指导,或通过网络及时反馈学生操练中出现的共性问题。
展示、评价阶段:这一过程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同桌一起对本组的作品进行欣赏与评价;第二部分是部分学生上台进行作品展示与构思讲解,其他学生作简要评价,并以发“五星”的方式鼓励学生上台展示;第三部分是全班作品欣赏,事先,我用AUTHORWARE软件制作了作品展示课件,在学生完成作品后,再把他们的作品按规定的文件名复制到相应的文件夹内,由计算机自动读取外部文件来连续展示每位学生的作品。借助网络功能,展示、赏析学生的作品,领略每件作品的风采,有利于每个学生取长补短,拓宽创作思路,激励学生进一步创新,使后继学习更自觉、更主动。
本节课教学设计以“教师适当启发,学生自主学习”为指导思想,目的不仅仅在于完成一幅有个性的校标动画的作品,而是期望学习者用信息技术改变学习的方式,主动对知识进行获取、整理、运用,既发展学生的个性又培养团体协作的能力,让每个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探索,使每个学生拥有一个爱学、乐学、善学的学习过程。 信息科技 教学设计说明
复旦附中上海康桥学校 钟 英 第 2 页 共2页
附:《小问卷》表格
小问卷:校标K的含义
小队
你问卷调查的对象有:
你准备如何提问?
问题1:
问题2:
问题3:
问卷情况记录:
人物1:
人物2:
人物3:
人物4:
问卷过程的感受:(如:你碰到了什么问题?你是如何想办法解决的?)
校标意义总述:
问卷人签名: 日期:2003年3月
2003/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