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日源外来词“欧巴桑”的熟知度调查
- 格式:pdf
- 大小:162.48 KB
- 文档页数:2
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综述一、综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语言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日益频繁,外来词作为语言接触和文化交流的产物,在现代汉语中占据了不可忽视的地位。
汉语外来词研究逐渐成为语言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涌现出大量的研究成果。
本文旨在通过对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外来词的界定、分类、来源、特点、影响等。
在界定方面,学者们普遍认为外来词是指从其他语言中借用过来的词语,这些词语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可能与汉语存在一定的差异。
根据不同的标准,外来词可分为音译词、意译词、形译词等多种类型。
在来源方面,现代汉语外来词主要来自于英语、日语、法语、俄语等世界主要语言,这些语言中的词汇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汉语,丰富了汉语的词汇系统。
在研究特点上,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学者们注重对外来词的语言学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如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特点;另一方面,他们也关注外来词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探讨外来词在文化交流、社会变迁等方面的作用。
还有一些学者从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角度对外来词进行研究,揭示了外来词在人们的认知和社会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在外来词对现代汉语的影响方面,学者们普遍认为外来词的引入丰富了汉语的词汇资源,增强了汉语的表达力。
外来词的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开放程度和文化的多元性。
外来词的过度使用也可能导致汉语的纯洁性受到挑战,因此需要在语言规范和社会文化层面进行引导和调控。
综观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我们可以看到这一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研究领域和深化研究内容,如加强对外来词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研究、探索外来词对汉语语言结构的影响等。
还需要注重研究方法的创新和跨学科的合作,以推动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1. 外来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与影响外来词作为现代汉语词汇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日益显著,影响也日益深远。
现代汉语日源外来词“欧巴桑”的熟知度调查在新时期产生的汉语外来语中,有一些是源于日语的词汇,“欧巴桑”就是其中一例。
本文通过对以人民网为主的语料库进行调查以及对实际调查问卷进行分析,考察了“欧巴桑”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状况及词义的变化,探讨了年龄和性别对熟知度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原因。
标签:日源外来词欧巴桑熟知度语义一、引言词汇作为整个语言体系中最不稳定的层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发生变化。
就汉语而言,近年来出现的外来新词越来越多,其中就有很多源于日语。
为了更好地了解现代汉语日源外来词的使用情况与发展趋势,本文拟以“欧巴桑”一词为例,对该词在中国大陆的使用状况进行调查。
本次调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以人民网为主要语料库,调查“欧巴桑”一词在中国媒体界的使用现状及语义特点。
第二,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分析中国社会民众对“欧巴桑”的熟知程度和认知人群的特点。
二、“欧巴桑”在媒体界的使用情况(一)媒体界的频繁使用本文借助人民网的搜索频道,在“人民日报报系站内搜索”中对“欧巴桑”一词进行了检索。
发现人民网是在2003年8月20日转载南方网职场的《现代女性的“OBS女性”》时首次使用“欧巴桑”的。
“‘OBS女性’是指大都会的单身或非单身的女子到‘欧巴桑’(日本对中年妇女的称谓)的年纪……”[1]。
自此,在人民网收录的各大报纸中,“欧巴桑”一词频频出现,截止到2010年12月就有100多篇文章涉及到该词。
除报纸之外,“欧巴桑”还被广泛地应用到音乐以及电视节目当中。
音乐方面,台湾歌手罗百吉在1994年出的第一张专辑就以该词命名,并在台湾和东南亚引起轰动,近年来又出单曲《新世纪欧巴桑》,为当下年轻人所熟知。
电视节目方面,继该词在音译日本动画片中频繁出现之后,“欧巴桑”一词也被搬上了自主制片的影视节目。
社会反应比较强烈的是于2005年8月5日公映的动画片《红孩儿大话火焰山》。
面对铁扇公主的追打,孙悟空大喊到:“唉,欧巴桑!你搞清楚好不好,那可是你儿子自找的耶!……”这部由明星配音并大量使用流行语的动画片,虽然遭到了教师等群体的反对,但另一方面我们可以从中觉察出“欧巴桑”一词已深为中国民众特别是年轻人所熟知。
语言新探中文中的日语外来词刘喆 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摘要:中国与近邻日本之间的文化交流自古以来绵延不断,两国之间的交流从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与文化不可分割的语言也不例外。
在语言方面,外来词是各个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拥有深厚底蕴的中文中也有不在少数的外来词。
外来词承载着外来文化、外来新鲜事物。
本文通过梳理自古以来的中日文化交流史,对各个时期的日语外来词进行分类;简析几例近期的日语外来词,总结日语外来词对语言、文化方面做出的贡献;并看到了日语外来词在学术方面作为“二传手”和推进中日交流的作用。
关键词:日语外来词;文化;影响;交流语言与文化是不可分开来谈的,中日两国自古以来就有着文化互相影响的经历,特别是古代,汉字传到日本,日本文化及语言受到了中国文化及语言的很大影响。
而到了近代,分几次高峰期,各个领域的大量日语外来词传入了中国,为中国近代化规范了词汇,奠定了学术方面的基础;给中国人的生活带来了新鲜的事物,新鲜的理念。
伴随着国际化的发展,各个语言的词汇部分都在悄无声息地发生着变化,语言本身也慢慢的变得越来越多元化。
可以说,语言特别是外来词成为我们认识世界,认识新事物的一个窗口;是国家与国家之间跨越边境进行交流的桥梁。
本文通过梳理自古以来的中日文化交流史,对各个时期的日语外来词进行分类;简析几例近期的日语外来词,总结日语外来词的影响。
一、外来词的定义(一)字典解释中文里的外来词,经常使用“外来语”、“借用语”、“借字”、“借词”、“外来词”等术语,本文采取比较普遍及常见的“外来词”这种说法。
根据《现代汉语大辞典》的解释,“从别种语言吸收来的外来词语,也叫借词或外来词。
”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外来词,也称为外来语,指一种语言从别的语言借来的词汇。
外来词的形式有音译、音译加表意、音译与意译结合、直接借用与纯意译五种主要形式。
”(二)狭义外来词关于外来词,吴世雄(1995,31)认为“语言学界尚未对汉语外来词的定义取得一致意见”。
现代汉语中的日源外来词调查
安娜
【期刊名称】《科教文汇》
【年(卷),期】2008(000)012
【摘要】本文通过日汉词汇形式以及意义对照分析,对现代汉语中的114个被调查日源外来词进行了调查,并且在调查结果分析和归纳基础上提出了日源外来词的特性.
【总页数】1页(P176)
【作者】安娜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文学院中文系,上海,20044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09.4
【相关文献】
1.关于现代汉语日源外来词中的日源化妆品牌名称研究 [J], 丁杨;王保田
2.浅析现代汉语中的英源外来词 [J], 王永明
3.现代汉语中的日源外来词研究 [J], 齐巍;冷清文;
4.现代汉语中的日源外来词考察 [J], 赵春光
5.现代汉语日源外来词"欧巴桑"的熟知度调查 [J], 庄艳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词”一、唐代的日本学中国与近代的中国学日本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史上,有着许多有趣味也有意味的事。
从大的方面说,有两个时期的情形特别引人注目。
一是在中国唐代,一是在近代。
在唐代,是日本贪婪地向中国学习,甚至是在与中国文化接触后,大和民族才首次与文字遭遇,从此才学会了书写。
日语的“假名”(字母)不过是汉字的变体。
而在近代,则是中国拼命地向日本学习。
别的方面且不论,仅就语言文字方面说,在近代,倒是日本成了汉语的输出国。
日本“汉语”,冲击着东亚各国的语言系统,当然也大量进入中国的汉语中,成为中国人日常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先生学生与学生先生从时序上说,中国接触西方文化远比日本早。
早在7世纪的时候,就有基督教僧侣来中国传教。
此后,13世纪的马可·波罗,16世纪的利玛窦,是广为人知的西方文化在古代的使者。
在利玛窦的时候,西方汉译的工作已开始。
徐光启与利玛窦合作,翻译了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这是人所共知的。
1870年,新教传教士莫里逊来到中国。
他把《新约》译成汉语,全版《新约》于1814年出版。
更重要的是,他还编了一本汉英词典,词典第一卷于1817年印行,整部词典四开本,共六卷,4595页,于1823年出齐。
1898年秋,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梁启超,潜入日本军舰大岛号,亡命东瀛。
这个时候,大量的西方名词、术语已进入日语中,被称作“政治小说”的《佳人之奇遇》和《经国美谈》中,自然也不乏这类译语。
他很轻易地就把诸如民主、科学、政治、经济、自由、法律、哲学、美学一类词汇介绍给了中国读者。
梁启超向国内译介日本政治小说的同时,也就开始了雷颐先生《“黄金十年”》一文中所说的近代中日关系史上的“黄金十年”,举国上下掀起了一股向日本学习的热潮。
已被译成日文的西方著作,也在这时期被转译成汉语,甚至日本的中级教科书都被翻译过来,用作教材。
这也就意味着,日语“外来语”被引进中国,是在一种不得已的情形下开始的。
汉语日源外来词研究综述汉语日源外来词的研究长期以来备受关注,关于日源外来词研究的论文和专著近几年越来越多。
本文拟对当前日源外来词研究成果进行整理,综合研究当前日源外来词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日源外来词在相关学科影响下的研究方式和研究成果,为当前还处于萌芽阶段的两岸四地日源外来词对比研究、汉语专业日源外来词研究、汉语日源外来词语料库研究提出一些建议,让汉语日源外来词的研究更加深入、详细。
标签:日源外来词成果分类研究方法研究方向一、汉语日源外来词研究成果综述近年来,汉语日源外来词的研究越来越引起学界的注意,关于“汉语日源外来词”的学术成果日渐增多。
我们通过“中国知网”检索了近十年来的学术成果,发现以学术论文为主,共72篇左右,具体情况见表1。
由上表可见,2010年以后,似乎迎来了日源外来词研究的高潮。
2007年之前,在知网上未能检索到的相关论文。
2017年只有一两篇文章。
虽然在21世纪初,汉语日源外来词的研究迎来了春天,实际上研究成果的整体数量还是偏少。
高质量科研成果的数量也不乐观,在以上六七十篇文章中,绝大部分在反复说同样的事情。
当然,经过多年的研究,汉语日源外来词的研究仍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如:《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高名凯、麦永乾、刘正琰);《从构词法上辨别不了的日语借词》(王立达);《现代汉语中能有这么多日语借词》(张应德),《再论现代汉语外来词》(曹炜);王雯《改革开放以来日源外来词研究》,谢静怡《日源外来词新词语言特征》,王晓《从语言接触的角度分析当代汉语中的日语借词》。
关于日源外来词的研究成果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某个词是否为日源外来词,如“退婴、写真、控、环境”。
2.日源外来词与文化。
3.日源外来词回流。
4.日源外来词使用情况。
5.日源外来词语言特征。
6.现代汉语中的日源外来词。
7.日源外来词与汉语的关系。
8.日源外来词教学。
傳统词汇学视觉下的日源外来词研究包括日源外来词构词法、造词法、借入方式等。
谈汉语新词中的外来语由于不同民族的互相交往,本民族语言往往要从别的民族语言词汇里借用一些外来语(语法书也称之为“借词”),以充实和丰富自己的词汇。
汉语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曾吸收了大量外来语,其来源也十分广泛,包括英、法、德、日、俄、梵、朝鲜、蒙古、维吾尔、缅甸、越南、印尼等语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大加强了与国外的各种交往和联系,这就使一些外来语不断从国外输入我国,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这些新“引进”的外来语有少数来自日语,例如“宅急送”(快递公司)、“便当”(也写作“辨当”或“弁当”,盒饭)、“物语”、“地女”(良家妇女)、“败犬”(剩女)、“烧拔”(荞麦面条)、“一级棒”、“游女”(娼妓)、“干物女”、“卡哇伊”(也写作“卡哇依”,可爱)、“欧巴桑”、“傲他酷”、“萨由娜拉”(再见)等,但绝大部分来自英语,这一点与以往有所不同。
在这些新的英语外来语中,有纯粹译音的“的士(taxi)、“巴士”(bus)、“比基尼”(bikini)、“迪斯科”(disco)、“纳米”(namometer)、“克隆”(clone)、“贴士(tips)、“培根”(bacon)、“芝士”(也有人译作“忌司”,cheese)、“威亚”(也有人译作“危崖”,wire)、“拜拜”(bye-bye)、“奥(澳)菲斯”(office)、“欧佩克”(OPEC ,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的缩写);有译音兼表义的“奶昔”(milk shake )、“保龄球”(bowling)、“因特网(Internet)、“桑那(拿)浴”(sauna )、“卡丁车”(kart);也有一些纯粹译意的所谓“仿译词”,如“代沟”(generation gap)、“热狗”(hot dog)、“ 超级市场”(super market)、“空中客车”(airbus)、“背景音乐”(backround music )、“不名飞行物”(UFO , Unidetified Flying Object的缩写);以及以外文字母开头的词语,如“B超”、“ T台”、“T裤”、“ K姐”、“K歌”、“ E化”、“T恤(衫)”、“ OK镜”、“ BP机”、“ CT机”、“PK赛”、“ CI战略”、“ C型行为”、“ATM机”、“ KTV包房”、“唱K”等。
现代汉语中的日源外来词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日源外来词是指从日语中借用进入汉语中的一类外来词。
随着中日经贸文化交流的不断扩大,日语中的外来词汇逐渐流入汉语,并成为现代汉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研究现代汉语中的日源外来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首先,研究现代汉语中的日源外来词有助于深入了解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和现状。
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历史悠久,具有丰富多彩的内涵和深远的影响。
通过研究现代汉语中的日源外来词,可以了解到日本文化和社会制度对中国的影响,同时也能够进一步认识中日两种语言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其次,研究现代汉语中的日源外来词可以促进汉语翻译和汉语教学的发展。
随着中日两国关系的不断加深,翻译工作和汉语教学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因此,了解日源外来词的词汇、语法和使用方法,可以更好地进行汉语翻译和教学,提高翻译和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最后,研究现代汉语中的日源外来词还有助于了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演变及其规律。
现代汉语中的许多词汇和语法结构来自不同的语言和方言,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外来词汇。
对现代汉语中的日源外来词进行分析和比较,可以揭示汉语词汇和语法的演变规律和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汉语的语言特征和文化内涵。
综上所述,研究现代汉语中的日源外来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对于我们深入了解中日文化联系、提高汉语翻译和教学水平以及探究汉语语言演变规律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旨在探讨现代汉语中的日源外来词,特别是它们的来源、语法特征、使用方法及其在汉语中的发展和演变规律。
具体目的包括:1. 了解现代汉语中的日源外来词的基本特征和来源;2. 分析现代汉语中的日源外来词的语法特征和使用方法;3. 探讨现代汉语中的日源外来词的发展和演变规律;4. 利用实例分析说明现代汉语中的日源外来词的使用方法和语义变化规律。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研究将选取一些典型的现代汉语中的日源外来词进行分析和比较,并且结合实例详细说明它们的使用方法和语义变化规律。
现代汉语中的日源外来词作者:苏杰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24期摘要:外来词也叫借词,即从外族语言里借来的词。
在自己学习日语中发现,现代汉语当中有很多的词汇都是来自日语,这种现象被称为“文化反输入”。
大量日源外来词的反输入原因很多,这些词根据造词方式和结构的不同可分为很多类型。
关键词:日源外来词;原因;类型作者简介:苏杰(1989.2-),汉族,河北邢台人,硕士学历,现就读于河北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H136.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4--011、日源外来词反输入的原因1.1同文同种“同文同种”即中日同属于汉字文化圈,都使用汉字。
隋唐时期汉字以书写符号的形式被传入。
明治维新以前,日本还是用汉字来做为自己的官方记录文字。
中日两国长时期共用汉字,中国学者在翻译时常照搬日语新词,日语新词便随着大量的译著传入中国。
1.2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19世纪末,以孙中山,鲁迅为代表的有识之士,东渡日本,将日语中所反映的西洋文字词汇以汉字的形式带回中国,大量日语词汇涌入中国。
改革开放以后,中日经济文化交流逐渐增强,中国大地上大量日资企业的融入,以及多样日本产品涌入中国。
如今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代表日本文化的影视产品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并颇受青年人的喜爱。
年轻人喜欢使用新颖、独特、有异域风格的词汇,显示自己跟上了时代的潮流,日语语恰恰迎合了人们这种心理。
如:人们不说“故事”而说“物语”,不说“菜肴”而说“料理”等。
2、日源外来词的类型社会的发展,新事物的涌现,人们需要认识、指称这些新事物,并给它命名,以满足交际的需要,便产生了新词。
日本人利用汉字创造了大量的新词,并且重新传回中国。
其根据造词方式和构造的不同主要可分为以下六种:2.1日语借用汉字创造的新词日本人利用现有的汉字重新组合成新词来表达自己认识的概念。
如:常识、刺激、革新、迷信、前提、化学、内海、人格、动产、手续、自然人等。
摘要改革开放后,有大量不同领域的日语词汇进入汉语,成为汉语中的日源外来语。
有些词汇在汉语对日源外来语的受容过程中发生了词义变化,本文将从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性改变、褒贬色彩转换这四个方面探讨这些变化。
关键词日源外来语词义词性褒贬色彩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1 词义变化在这一部分将从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性改变、褒贬色彩转换四个方面探讨汉语对日源外来语的受容。
1.1 词义扩大有些日语词汇进入汉语之后,除了原本的词义之外,又被赋予新的含义,发生了词义扩大的现象。
比如“广场”,“人气”等词汇。
日语中的“广场”有两个意思:①开阔的地方;②很多人聚集到一起的公共场所。
这两个意思随“广场”这个词汇一起进入汉语并得到了大量运用。
下面的例句是从百度新闻上,以“广场”为关键词汇搜索出的例句。
如:(1)5点多钟,天色大亮,营员们在天安门广场排好队伍,怀着激动的心情,等待着五星红旗的升起。
(首都科技网2012-8-9)(2)每天,太极拳爱好者都聚到一起锻炼,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成为广场上一道靓丽风景线。
(安青网2012-8-9)例(1)中的“广场”指的是开阔的地方,例(2)则指很多人聚集到一起的公共场所。
在与西方交流时,日语引入了plaza(プラザ)一词,虽然日语中把plaza的意思解释为:广场、市场,但其使用范围却与“广场”一词不同,主要被用作专有名词指代特定的购物中心,商业中心。
如:ソニープラザ(索尼广场)京王プラザホテル(京王广场酒店)等。
汉语则没有用新词解释plaza的词义,只是把“广场”原有的两个词义扩大为三个,增加了购物中心、商业中心的含义。
如:(3)万达广场,以其无可比拟的城市综合体优势,打造无懈可击的一站式消费天堂。
(焦点房地产2012-8-9)例(3)中的“广场”既不是指开阔的地方,也不是很多人聚集到一起的公共场所,而是购物中心、商业中心的意思,是日语“广场”没有的词义。
下面再来看另外一个日源词汇“人气”。
汉语新词语中的日源词汇考察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会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作为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一直在不断地注入着新的血液。
语音、词汇、语法是构成语言的三要素,而在这三个要素中,词汇是最活跃的要素,社会的发展与变化将首先体现在词汇的变化上。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科技的进步和国际交流的日渐频繁,人们的生活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新事物、新观念也层出不尽,这就需要人们创造出大量的新词语来反映社会现象,并适应交际需要。
一、什么是新词语要研究新词语,首先必须弄清楚什么是新词语。
广义的新词语包括新创造的词语和旧词语产生新义的词语,狭义的新词语专指新创造的词语。
关于新词语的定义,不同的学者给出了不同的定义:胡裕树认为:“所谓新词,即利用原有的语言材料,按原有的构词方式构成的。
新词所表示的事物和概念都是新的。
”① 潘勇和陈云香认为:“新词新语这个定义,宜从广义的角度去界定。
既可以研究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新词语,也可以对之前任何一段时间内产生的新词语同比它更早的词语进行对比研究,还可以对某一专书内新产生的词语进行研究。
从事现代汉语研究的可以把改革开放以后产生的词和短语叫做新词新语;也可以把凡是最新版本的《现代汉语词典》里没有收录而日常生活中又在人们口头使用的词都看成是新词新语,从事近代汉语或古代汉语研究的,根据研究的目的,也可以选择一个时间点作为新旧词语的界限。
”②李宇明认为:“新词包括词、固定短语,也包括产生了新意义、新用法的词语。
”③周永惠认为:“所谓新词语,顾名思义,就是新创造的词语,它从意义到形式都应该是新的。
从意义看,或者代表的概念、思想是新的,或者指示的对象是新的;从形式看,一般应是语汇里未曾出现过的。
除此之外,还应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④ 吴启主认为:新词是指“内容新、形式新(面貌新)的词。
新词在原来的词汇系统中一般没有,既包括利用原有的语言材料,按照固有的构词方法构成的内容新、形式新的词,也包括新吸收的音译外来词。
小议汉语中的日源外来词汉语中有一类外来词源于日语,即所谓汉语中的日源外来词。
笔者常常因为难以辨别它们,从而不把它们当作外来词考虑。
为了探究这个问题,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来考证这一说法。
标签:日语现代汉语词汇外来词语言文化一《上海文学》(2008年随笔精品·第二辑·守望灵魂)发表了王彬彬的一篇文章——《隔在中西之间的日本——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问题》,这篇文章表示,在今天我们所使用的汉语中的社会和人文科学方面的名词、术语中,有70%是从日本输入的,是日本人对西方相应语词的翻译。
这些词传入中国后,便在汉语中牢牢扎根。
“我们每天用以高谈阔论、冥思苦想和‘说东道西’时的概念,竟大都是日本人弄出来的。
”例如:“寿司”“劳动”“服务”“组织”“纪律”“政治”“革命”“政府”“政党”“方针”“政策”“申请”“解释”“理论”“哲学”“原则”“经济”“科学”“商业”“干部”“健康”“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法律”“封建”“共和”“美学”“文学”“美术”“抽象”“取缔”“取消”“引渡”“样”“手续”“积极的”“消极的”“具体的”“目的”“宗旨”“权利”“义务”“当事者”“所为”“意思”“代表”“强制执行”“第三者”“场合”“打消”“动员令”“无某某之必要”“律”“律师”“代价”“亲属”“继承”“债权人”“债务人”“原素”“要素”“偶素”“常素”“损害赔偿”“法人”“重婚罪”“条件”“契约”“从而”“如何如何”“卫生”“文凭”“盲从”“同化”“代表”“压力”“排外”“野蛮”“公敌”“发起”“旨趣”“派出所”“警察”“宪兵”“检察官”“水体”等等。
这篇文章同时还提出了一个观点:“如果我们将引进的所有汉语外来日文词剔除干净,一个现代的中国读书人几乎就不能写文章或说话了。
”这恐怕是大多数中国人所没有想到的:自唐朝以来,日本以我国为师,为何现代汉语中会有大量词汇来自日语呢?这恐怕与近代世界、亚洲和中国的历史不无关系。
现代汉语中的来自日本的词汇现代汉语中的来自日本的词汇2010-11-28 19:30据语言学家研究统计,现代汉语中的科学名词70%来自日本,其中如"科学"、"民主"、"哲学"、"物理"、"教育"、"社会",还有我们经常挂在嘴上的"先进"、"文化"、"代表",等等,均不例外。
这些词汇都是明治时代日本学者在翻译西方科学著作时用汉字组装而成的,后来由留日学生舶回中国。
如今,它们早已化作我们的思维血肉,一旦从记忆中枢消除,我们恐怕就会"失语"。
现在我们常用的一些基本术语、词汇,大都是此时自日本舶来。
如服务、组织、纪律、政治、革命、政府、党、方针、政策、申请、解决、理论、哲学、原则等等,实际上全是来自日语的"外来语",还有像经济、科学、商业、干部、健康、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法律、封建、共和、美学、文学、美术、抽象…数不胜数,全是来自日语。
取缔、取消、引渡、手续、.的(如:积极的、消极的、具体的、抽象的)、宗旨、目的、权力、义务、当事者、强制执行、第三者、场合、打消、动员令、代价、亲属、继承、债权人、债务人、原素、要素、偶素、常素、损害赔偿、法人、重婚罪、经济、卫生、文凭、盲从、同化、干部、代表、压力、排外、野蛮、公敌、发起、旨趣、.族、派出所、警察、宪兵、检察官、写真、.科(如:财务科)、.党(如:)、.主义(如:)、物理、化学.等等等等日本的文字则由于不断地借用中国和西方文明而呈现大杂烩的局面,从这个意义上讲,日语真是一种奇特的语言。
日本大城市公寓楼里的门牌上的文字既有汉字又有假名,还有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实在是奇怪的组合。
但日本人对此早已司空见惯,认为那都是他们的文字。
实际上,直至日本人在八九世纪创造假名前,他们还没有自己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