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油翁(公开课)
- 格式:ppt
- 大小:1.98 MB
- 文档页数:17
《卖油翁》公开课教案【优秀9篇】教学过程篇一一。
复习导入1、表演课本剧,还原现场。
2、点评:哪一组表演的好?为什么?二。
精读课文,深层理解。
1、本文是怎样刻画人物的?提示:○1.卖油翁看到陈尧咨射箭是怎么反应的?(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交流点拨: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动作、神态)○2.卖油翁对陈尧咨射箭本领是怎么评价的?交流点拨:"无他,但/手熟尔。
'○3.卖油翁凭什么这样评价陈尧咨的射箭本领?交流点拨:以我/酌油知之。
○4.卖油翁到底知道什么道理?交流点拨:熟能生巧的道理。
陈尧咨对卖油翁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课文是怎么刻画陈尧咨的交流点拨:(1)当卖油翁对他射箭"但微颔之'时,陈尧咨问道:"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的反应对一个自以为是的武夫来说,显然是受到了侮辱。
因此,用一个疑问句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再用一个反问句,我的射箭本领不是很高明吗?(2)当卖油翁又说"无他,但手熟尔。
'时,陈尧咨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卖油翁对陈尧咨的射箭不但不加赞赏,而且还出乎意料的贬低他:"无他,但手熟尔。
'一向狂妄的康肃公自然是要"忿然'的了。
(3)最后看到卖油翁的表演,不得不心服口服,"笑而遣之'。
2、从文中可以看出卖油翁是一个怎样的人?陈尧咨又是怎样的一个人?交流点拨:卖油翁:稳重、谦虚陈尧咨:骄傲、自负3、这个故事发生在康肃公陈尧咨年轻时候还是年老时候?你是怎么知道的?交流点拨:年轻时候。
因为从叙事中可看出他年轻气盛。
但从课文的解释中我们可以知道,康肃公是他死后朝廷给他封的号"谥号',以示尊敬。
4、文中写了陈尧咨和卖油翁,但标题却叫《卖油翁》,干脆把标题改成《陈尧咨与卖油翁》好不好,为什么?交流点拨:不好。
因为事端是由卖油翁引起的,他如果不"释担/而立'不"睨之'"微颔',陈尧咨就不会发问;问题又是由他解决的-----以他酌油技术的精湛平息了陈尧咨的愤怒情绪。
卖油翁公开课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和目的本章介绍卖油翁公开课的背景以及编写本文档的目的。
1.2 课程内容概述本节详细介绍卖油翁公开课的主要内容和涵盖的知识点。
第二章:课程大纲2.1 课程目标和学习目标本节列出卖油翁公开课的主要目标和学习目标,让学员了解课程的重点。
2.2 课程结构和安排本节详细描述卖油翁公开课的课程结构和每个部分的安排,包括每个章节的时间分配和教学方法。
第三章:课程详细内容3.1 脱离随机平凡,活在富足自由的生活本节介绍如何摆脱平凡的生活,追求富足和自由的方法和技巧。
3.2 通过油资源实现财务自由本节详细解释如何利用油资源,实现财务自由和长期稳定的收入。
3.3 如何成为优秀的油商本节讲述如何成为一名成功的油商,包括市场分析、销售技巧和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第四章:教学方法4.1 讲解本节介绍讲解是卖油翁公开课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演示、案例分析等。
4.2 互动讨论本节介绍互动讨论的教学方法,让学员参与进来,提出问题和分享经验。
4.3 实践操作本节介绍实践操作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第五章:课程评估方式5.1 考核方式本节详细描述卖油翁公开课的考核方式,包括作业、考试或项目报告等。
5.2 计分规则本节介绍计分规则,说明每个考核项目的权重和评分标准。
第六章: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 相关课程资料- 学员须知和注意事项第七章: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档使用的法律名词及相应的注释:- 法律名词1:注释1- 法律名词2:注释2- 法律名词3:注释3。
卖油翁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寓言故事》。
详细内容为《卖油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卖油翁》的故事内容、寓意及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2. 培养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领悟到熟能生巧、谦虚谨慎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难点:领悟寓言故事背后的道理,学会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个实践情景,让学生思考如何用文言文描述。
2. 自主学习:让学生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了解故事内容。
3. 课堂讲解:a. 解读课文:讲解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句式、语法等。
b. 分析故事:讲解卖油翁与陈尧咨的故事,分析人物形象。
c.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故事背后的道理,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7.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复习课文,完成作业。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课文、作者、生僻字词、句式、语法等。
2. 黑板右侧:故事脉络、人物形象、道理启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课文内容,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b. 选取课文中的一个句子,分析其句式和语法特点。
c. 结合故事,谈谈你对熟能生巧、谦虚谨慎的认识。
2. 答案:a. 参见课后注释。
b. 参见课堂讲解。
c. 示例:熟能生巧是指通过不断练习,掌握技能。
谦虚谨慎是指对待自己和他人的态度,要虚心求教,不骄不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2. 拓展延伸:a. 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寓言故事,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b. 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将寓言故事中的道理运用到实际中。
《卖油翁》公开课教案公开课范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卖油翁》一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课文解析、主题探讨等。
详细内容涵盖课文第一、二自然段,重点解析卖油翁与陈尧佐的对话,以及卖油翁酌油技艺的描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学会分析课文结构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认识到熟能生巧的道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卖油翁酌油技艺的描绘及其寓意,课文修辞手法的分析。
2.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生字词的学习,课文主题的探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字词卡片、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现代版的“熟能生巧”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圈出生字词。
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卖油翁与陈尧佐的对话,探讨课文主题。
4. 例题讲解:教师针对课文难点进行讲解,如修辞手法、词语辨析等。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卖油翁》2. 主要内容:卖油翁与陈尧佐的对话、卖油翁酌油技艺的描绘、课文主题。
3. 板书结构:总分总,重点突出。
七、作业设计(1)卖油翁为什么能让陈尧佐口服心服?(2)课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2. 答案:见课后附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对重点、难点的掌握程度等。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其他关于“熟能生巧”的文章或故事,提高阅读量,增强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卖油翁酌油技艺的描绘及其寓意。
卖油翁公开课课件.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对称的概念,掌握对称的性质和对称变换的方法。
2. 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判断找出物体的对称轴,并运用对称性质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确定物体的对称轴,运用对称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对称的定义及性质,对称变换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几何模型。
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如剪纸、建筑、艺术作品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它们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2. 知识讲解(10分钟)(1) 介绍对称的定义及性质。
(2) 演示对称变换的方法。
(3) 讲解如何确定物体的对称轴。
3. 例题讲解(15分钟)(1) 求证: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中线垂直平分底边。
(2) 举例说明:如何确定一个矩形的对称轴。
4. 随堂练习(10分钟)出示一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互动讨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练习成果,讨论解题过程中的疑惑,教师进行点评和解答。
六、板书设计1. 对称的定义及性质2. 对称变换方法3. 确定物体对称轴的方法4. 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画出一个正方形,并找出它的对称轴。
(2) 证明:等边三角形的垂直平分线也是它的对称轴。
2. 答案:(1) 正方形的对称轴有两条,分别是连接对边中点的直线。
(2) 证明:等边三角形的垂直平分线同时也是它的对称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对称的定义及性质掌握较好,但在确定物体对称轴方面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索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发现更多有趣的对称图形,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选择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详细程度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度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教学难点:确定物体的对称轴,运用对称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卖油翁》公开课优质教案公开课范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详细内容为《卖油翁》。
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讲述了卖油翁以自己的聪明才智,解决了陈尧咨的难题,从而揭示了聪明与智慧的区别。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寓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习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聪明与智慧的区别,学会用智慧去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如“倒油”、“熟能生巧”等。
教学重点:把握故事寓意,懂得聪明与智慧的区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预习资料、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如何用智慧解决问题。
2. 自主学习:学生朗读课文,自主学习课文内容,理解故事情节。
4. 例题讲解: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如“倒油”、“熟能生巧”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故事情节,突出聪明与智慧的区别。
2. 在黑板上列出关键词语,方便学生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谈谈你对聪明与智慧的理解。
2.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话阐述聪明与智慧的区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反思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寓言故事,如《刻舟求剑》、《掩耳盗铃》等,进一步了解寓言的特点和寓意。
本教案以实践情景引入,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通过例题讲解、随堂练习,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3. 课堂小结的引导方式;4. 板书设计的关键词语突出;5. 作业设计的深度和拓展性;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
2024年卖油翁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卖油翁》一文,位于教材第四章。
详细内容包括:文章背景介绍、生字词学习、课文朗读与解析、修辞手法分析、主题思想探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章的基本情节,理解卖油翁的形象特点。
2. 培养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分析、主题思想探讨。
教学重点:卖油翁形象特点的理解、课文朗读与解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注释、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卖油翁的关注。
2. 课文朗读:让学生听课文朗读录音,感受卖油翁的形象。
3.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做好笔记。
4.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卖油翁的形象特点。
5.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讲解例题。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修辞手法分析的练习,及时反馈。
7. 主题思想探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探讨文章的主题思想。
六、板书设计1. 文章《卖油翁》2. 生字词:标注在课文旁边3. 卖油翁形象特点:写在黑板上4. 修辞手法:以表格形式呈现,附例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3)谈谈你对文章主题思想的理解。
2. 答案:(1)卖油翁形象特点:技艺高超、谦逊有礼、敬业爱岗。
(2)修辞手法分析:例句见板书。
(3)主题思想:文章通过卖油翁的形象,表达了敬业、谦逊、勤奋的美好品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寓言故事,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
3. 板书设计。
4. 作业设计。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卖油翁公开课卖油翁,可谓是中国民间故事中的一个传奇人物。
他曾经面临着贫困和困境,但凭借着智慧和勇气,最终成功地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在这个公开课中,我们将一同深入了解卖油翁的故事,探讨他的智慧和思维方式,以及从中得到的启示。
一、经历与困境卖油翁原先是一位青年寡妇,过着贫困的生活。
他靠卖油为生,但是由于资金有限,他只能煮一壶油进行出售。
而贫穷的生活使得他的生意越发艰难,甚至一度陷入了困境。
二、智慧的展示然而,卖油翁并没有被困境所打败,相反,他寻找到了破解困境的方法。
他想到了一个巧妙的办法,他将自己的油分成两个部分进行出售。
他先倾出一壶油,再倾出一半壶油,随后将两部分油进行混合。
这样,他通过出售两壶油,却获得了三壶的收入。
这种聪明的做法让他的财富逐渐积累。
三、智慧的启示卖油翁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
首先,他教会我们要善于思考和创新。
在面对困境时,他没有一味地抱怨和沮丧,而是积极地去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其次,他告诉我们,在困境中不要被局限住眼光,而是要放开思维,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最后,他提醒我们要勇于接受挑战,并且乐观面对生活的困难。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突破困境并成功改变自己的命运。
四、卖油翁的人生智慧卖油翁的人生智慧不仅仅体现在他解决困境的方法上,还体现在他的为人处世的智慧。
他待人真诚友善,乐于助人。
在他发财之后,他并没有忘记帮助身边的人,而是主动地扩大了他的油业,并提供就业机会给更多的人。
他坚持诚信为本,与客户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从而使得他的生意蓬勃发展。
他的行为告诉我们,只有真诚待人,以及不断学习和进步,我们才能够在人生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五、结语卖油翁的故事警示我们,生活中困难和挫折难免会出现,但是我们要保持勇气和乐观,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们要学习卖油翁的智慧和勇气,以及他对待生活和人际关系的智慧。
通过这些,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公开课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
《卖油翁》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寓言故事》中的《卖油翁》。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词语解析,句子结构分析,主题思想探讨,以及相关的写作背景介绍。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寓言故事的寓意,认识熟能生巧的道理。
2. 学习并掌握重点词汇、短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句子结构和寓言故事寓意的理解。
教学重点:词语解析,课文阅读理解,以及主题思想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与熟能生巧相关的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3. 词语解析:讲解重点词汇、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 句子结构分析:分析课文中的句子结构,提高学生的语法水平。
5. 例题讲解:针对难点问题,进行详细讲解。
6.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 课文拓展: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六、板书设计1. 《卖油翁》2. 重点词语:酌、惟、熟、生、巧3. 句子结构分析:主谓宾、定状补4. 主题思想:熟能生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结合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卖油翁》的故事。
(2)分析课文中的句子结构,举例说明。
(3)谈谈你对“熟能生巧”这句话的理解。
2. 答案:(1)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即可。
(2)示例:如“卖油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这句话中,“卖油翁之意”为主语,“在”为谓语,“酒”和“山水之间”分别为宾语和状语。
(3)学生结合个人理解,言之有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词语解析、句子结构分析等方面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其他寓言故事,提高文学素养。
《卖油翁》公开课教案公开课范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寓言故事》中的《卖油翁》。
具体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词语解析,句子结构分析,主题思想探讨,以及课后作业。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卖油翁》的故事内容,掌握相关的寓言寓意。
2. 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提高词汇积累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句子结构分析和主题思想的提炼。
2. 教学重点:词语解析,句子分析,寓言寓意的探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发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检查,解答学生的疑问。
3. 词语解析: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让学生做好笔记,并现场举例运用。
4. 句子分析:挑选课文中的典型句子进行结构分析,讲解作者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6.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卖油翁》2. 重点词语:熟能生巧、自满、谦逊等。
3. 句子结构分析:例句及分析。
4. 寓言寓意:联系生活实际,提炼主题思想。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分析课文中的一个句子结构,并说明其作用。
(3)谈谈你对《卖油翁》寓言寓意的理解,结合生活实际举例。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寓言故事,提高阅读兴趣,积累语言素材。
组织学生进行寓言故事分享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阅读理解和句子分析3.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和答案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施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句子结构分析: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句子进行详细讲解,如倒装句、省略句等,分析其语法结构和表达效果,帮助学生掌握古代汉语的句式特点。
卖油翁公开课卖油翁公开课介绍卖油翁公开课是由油饼卖油翁主办的一项开放性课程,旨在通过讲授卖油翁的经验与技巧,匡助各位学习者提升油饼销售的能力和水平。
卖油翁是江南地区一个以卖千层油饼为生的商人,经营多年,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
在这堂公开课上,卖油翁将分享他的成功故事,解析油饼销售的关键要素,并提供一系列实用的技巧和建议。
课程内容1. 卖油翁的成功故事卖油翁长期以来在卖油饼的行业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将分享他的创业历程,包括最初的困境、突破的关键点以及现在的成就。
通过他的故事,学习者可以了解到创业的艰辛和成功的秘诀,从中获得启示和借鉴。
2. 油饼销售的关键要素卖油翁将解析油饼销售的关键要素,包括产品质量、定位策略、市场需求等方面。
他将分享他是如何评估市场需求,确定目标消费者,并且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以满足他们的需求的。
这些关键要素将匡助学习者在自己的行业中做出明智的决策。
3. 提高销售技巧的实用建议卖油翁将分享一系列提高销售技巧的实用建议,包括如何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如何推销产品、如何应对客户的异议等。
这些实用建议将匡助学习者提升他们的销售能力,增加销售额。
参预方式卖油翁公开课将在江南大学举办,所有人都可以免费参加。
学习者只需提前在官方网站或者学校宣传处报名即可。
课程将以讲座的形式进行,学习者可以通过听课来获取卖油翁的经验和技巧。
此外,学习者还可以参加课后的问答环节,与卖油翁进行互动交流。
课程收益参预卖油翁公开课后,学习者将会获得以下收益:1. 理解卖油翁的成功故事,从中获得启示和借鉴;2. 掌握油饼销售的关键要素,了解如何评估市场需求和定位策略;3. 学习一系列提高销售技巧的实用建议,提升自身的销售能力;4. 与卖油翁进行互动交流,提问和解决自己在销售中遇到的问题。
总结卖油翁公开课为希翼提升油饼销售能力的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
通过学习卖油翁的成功故事、了解油饼销售的关键要素和掌握实用的销售技巧,学习者将能够在自己的行业中取得更好的销售业绩。
卖油翁公开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卖油翁》一课。
教学内容包括:文章阅读、词语解析、句子分析、主题探讨。
具体章节为第四单元第九课。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语,了解课文中的成语典故。
3. 分析课文句子结构,理解作者写作手法,体会文章寓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句子结构,理解作者写作手法。
2.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语,体会文章寓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字典、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文章主题的兴趣。
例如:讲述一位熟练的工匠如何在众人面前展示其技艺,让学生思考技艺背后的道理。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教师指导并纠正读音。
3. 生字、词语学习:学生自学生字,教师讲解重点词语。
4. 课文解析:a. 分析课文句子结构,理解作者写作手法。
b. 讲解成语典故,体会文章寓意。
5.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文章句子结构的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句子分析和成语运用的练习。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卖油翁》2. 生字、词语:标注在课文旁边,突出重点。
3. 句子分析:用不同颜色粉笔标出句子结构,展示作者写作手法。
4. 成语典故:写在黑板一侧,便于学生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生字、词语,并造句。
b. 根据课堂所学,分析课文中的句子结构。
c. 运用成语典故,写一篇短文。
2. 答案:a. 生字、词语:略。
b. 句子结构分析:略。
《熟能生巧》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a. 鼓励学生阅读其他成语故事,了解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
b. 举行成语故事演讲比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c.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用成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句子结构,理解作者写作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