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发展规划范本
- 格式:doc
- 大小:151.50 KB
- 文档页数:41
旅游业经营策划书3篇篇一《旅游业经营策划书》一、前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
本策划书旨在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经营方案,以满足市场需求,提高竞争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二、市场分析1. 目标市场:根据市场调查和分析,确定本旅游业的目标市场为[目标市场年龄段]的消费者。
2. 市场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观念的转变,对旅游产品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
目标市场对旅游产品的品质、服务、体验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市场竞争:旅游业竞争激烈,需要不断创新和差异化竞争,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
三、产品策划1. 旅游产品定位: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优势,确定本旅游业的产品定位为[产品定位类型]。
2. 旅游产品设计:设计具有特色和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包括线路、景点、活动、住宿等方面。
注重产品的品质和体验,为游客提供难忘的旅游经历。
3. 旅游产品推广: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旅游产品的推广,包括网络、广告、旅行社合作等。
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游客。
四、营销策略1. 价格策略:根据市场需求和成本,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
采取灵活的价格调整机制,以适应市场变化。
2. 渠道策略:与各大旅行社、在线旅游平台等建立合作关系,拓宽销售渠道。
3. 促销策略:通过打折、优惠、赠品等方式,吸引游客购买旅游产品。
开展主题活动、推出特色产品等,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五、运营管理1. 团队建设:招聘和培养专业的旅游从业人员,包括导游、司机、客服等。
建立高效、专业的团队,提高服务质量。
2. 服务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服务过程的监控和评估。
及时处理游客的投诉和建议,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3. 安全管理:加强旅游安全管理,确保游客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制定应急预案,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六、财务规划1. 预算编制:制定详细的预算计划,包括人员成本、营销费用、采购成本、运营成本等。
旅行公司发展策划书3篇篇一《旅行公司发展策划书》一、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旅游需求的不断增长,旅行行业迎来了广阔的发展机遇。
本策划书旨在为我们的旅行公司制定明确的发展战略和规划,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公司概况我们的旅行公司成立于[成立年份],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公司拥有一支专业的团队,包括旅游策划师、导游、客服人员等,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和专业知识。
三、市场分析(一)行业现状当前,旅行行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旅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消费者对旅游产品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对旅游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同时,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为旅行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二)目标市场1. 休闲度假游客:追求放松身心、享受美好假期的人群。
2. 商务旅客:需要出差、参加会议等的商务人士。
3. 家庭旅游群体:注重亲子互动、家庭团聚的家庭。
4. 年轻游客:追求个性、时尚、新奇体验的年轻一代。
(三)市场竞争四、公司发展战略(一)产品策略1. 开发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包括国内游、出境游、主题旅游、定制旅游等,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2. 加强产品研发,关注市场动态和客户反馈,不断推出具有创新性和吸引力的产品。
3. 优化产品质量,提高服务水平,确保客户满意度。
(二)价格策略1. 制定合理的价格体系,根据产品成本、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进行定价。
2. 提供灵活的价格优惠政策,如早鸟优惠、团购优惠、会员折扣等,吸引客户购买。
(三)渠道策略1. 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渠道,拓展销售网络。
线上渠道:建设公司官方网站、在线旅游平台旗舰店、社交媒体账号等,进行产品推广和销售。
线下渠道:开设门店,提供面对面的咨询和服务。
2. 与旅行社、酒店、景区等合作伙伴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广旅游产品。
(四)品牌策略1. 树立公司的品牌形象,打造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品牌。
2. 通过广告宣传、公关活动、客户口碑等方式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旅游产业发展策划书3篇篇一《旅游产业发展策划书》一、前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消费的不断增长,旅游产业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本策划书旨在探讨如何促进[目的地名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其在国内外旅游市场的竞争力。
二、旅游产业现状分析1. 资源优势:[目的地名称]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和人文资源。
2. 市场需求:旅游市场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
3. 发展机遇:政策支持、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为旅游产业带来新的机遇。
三、发展目标1. 提升旅游产业的经济贡献度。
2.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
3. 促进旅游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
四、发展策略1. 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2. 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质量。
3. 加强市场营销,拓展客源市场。
4. 推动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等产业的融合发展。
5. 培育旅游新业态,如康养旅游、研学旅游等。
五、具体措施1. 加强旅游规划与管理制定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加强旅游市场监管,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2. 加大旅游投资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旅游产业发展。
加强旅游项目的策划和招商引资。
3. 推动旅游创新发展加强旅游科技创新,提升旅游智能化水平。
开发具有创意和特色的旅游产品。
4. 加强旅游人才培养建立旅游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
加强与旅游院校的合作,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5. 加强旅游宣传推广制定旅游宣传推广策略,提升[目的地名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加强与媒体的合作,开展多元化的宣传推广活动。
六、实施步骤1. 第一阶段:完成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
2. 第二阶段:启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项目招商工作。
3. 第三阶段:开展旅游宣传推广活动,提升[目的地名称]的知名度。
4. 第四阶段:加强旅游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培育旅游新业态。
七、结论通过本策划书的实施,有望推动[目的地名称]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旅游产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村旅游发展规划范文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农村经济已经面临着一定的压力。
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逐渐兴起。
本文旨在村的旅游发展制定一份规划,以帮助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设置1.旅游人数:计划在3年内实现旅游人数年均增长20%以上,吸引更多的游客到访。
2.旅游收入:计划在3年内年均旅游收入增长30%以上,提高农民收入。
3.旅游产品:推出特色农产品、农家乐等旅游产品,丰富游客的体验。
三、发展策略1.旅游资源开发:评估村庄的旅游资源,如风景名胜、文化遗产等,合理开发利用,提升旅游吸引力。
2.乡村规划:通过改善乡村环境、修缮古建筑等方式,提升乡村的整体形象,增加乡村的吸引力。
3.旅游产品创新:依据乡村特色,开展特色农产品、农家乐等旅游产品开发,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4.培训培养人才:通过培训,提高村民的服务意识和专业素养,为村庄旅游提供优质的服务。
5.环境保护: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保护好旅游资源,确保可持续发展。
四、实施方案1.旅游资源开发:根据村庄的实际情况,评估共享资源和独特资源,选择开发项目。
例如,开辟自然风光、打造乡村田园景区等。
2.乡村规划:制定乡村改造和发展规划,通过改善基础设施,修复古建筑,提高乡村整体形象。
3.旅游产品创新:根据群众需求和市场需求,发展特色农产品,开设农家乐等,增加游客到访和参与度。
4.人才培训:组织培训班,培养农村旅游从业人员,提升服务意识和专业素养,确保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服务。
5.环境保护:加强对土地和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制定相关的环保政策,保证旅游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6.宣传推广:利用新媒体、传统媒体等渠道,进行广告宣传和推广活动,提高村庄的知名度和旅游吸引力。
五、执行与监督1.成立村旅游发展领导小组,负责整体规划、指导和协调工作。
2.由村旅游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每年的工作计划和预算,并进行年度评估。
3.设立村旅游发展监督组,负责对村旅游工作的落实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旅游三年发展规划目标我们的目标是在未来三年内,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增长。
通过吸引更多的游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多样性,以及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将我们的城市打造成为独特而繁荣的旅游目的地。
发展策略1. 提升旅游宣传和营销能力:加大对我们城市旅游资源的宣传力度,包括通过社交媒体和在线平台展示我们的旅游景点、美食、文化活动等。
与旅行社和媒体建立合作关系,提升我们城市的知名度和形象。
2. 拓展旅游市场:积极寻求国内外游客市场的增长机会。
与周边地区的旅游机构合作,开展联合宣传和推广活动,吸引更多游客来访。
同时,开发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和线路,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3.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和专业能力。
优化旅游服务流程,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
建立旅游客户反馈机制,及时了解游客的意见和建议,并加以改进。
4. 提高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资,包括改善交通运输网络、建设更多的旅游酒店和住宿设施,提供更好的游览交通、住宿和其他旅游设施。
同时,加强对旅游景区的保护和管理,确保游客的安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5. 加强旅游产业链发展:促进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
通过培育新的旅游业态和产品,激发市场活力,提高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和就业机会。
重点项目1. 建设一条旅游精品线路:策划并开发一条集多个旅游景点和特色项目于一体的旅游线路,提供一站式的旅游体验,吸引游客留宿并延长停留时间。
2. 打造旅游名片: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和独特性的景点或活动,并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打造成为城市的旅游名片,提高它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3. 举办国际旅游推广活动:组织和举办国际旅游推广活动,邀请海外游客和旅游从业人员来访,增加我们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和旅游收入。
4. 建设旅游交通枢纽:改善交通运输网络,建设一个便捷的旅游交通枢纽,方便游客的到达和出行。
实施计划我们将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明确每个阶段的目标和任务,并建立跟踪和评估机制,及时调整策略和措施。
旅游业项目计划书(精选5篇)旅游业项目计划书(精选5篇)日子如同白驹过隙,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在工作中有更好的成长,现在就让我们好好地规划一下吧。
我们该怎么拟定计划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旅游业项目计划书(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旅游业项目计划书1一、活动主题“伟人精神永垂不朽,队友情谊万古长青”-红色之旅二、活动目的与意义20XX年开学,此时正逢校卫队换届之际,队友之间的联系较以前少了很多。
借这个春意盎然、百花争艳的时节,我们组织这次活动来增强队友间的联系与了解,让校卫队成为我们最美好的回忆。
而韶山又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故乡,在那里,我们不但可以交流感情、感受春天的气息,还能陶冶情操、学习革命精神。
校卫队是一个半军事化管理的团体,而校卫队队员就是一名“战士”,需要继承和弘扬革命先烈的不败精神。
为了修身养性,为了增进感情,我们策划了此次活动。
三、活动可行性分析1、这学期有很多队员都退了,而上学期我们一次中队活动都没有举行,是为了弥补这个不足。
2,韶山就在湘潭,离我们很近,有足够的时间在一天之内往返,而且花费不会很大。
3,不会耽误学习,还能缓解我们的学习压力,丰富我们的业余生活。
四、活动对象:14届校卫队女子分队及邀请其他分队五、活动时间:4月24日(星期六)六、活动地点:伟人故乡---韶山七、景区介绍位于韶山市中部,距湘潭市40公里,省级重点旅游风景区。
景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
西部山岭环绕,韶峰、黑石寨、峰子山、十八罗汉等山峰,苍峦翠嶂,气势磅礴;东部与东南部主要为山丘起伏和比较开阔的地带。
相传舜帝南巡至此,见风景优美,遂奏韶乐,引凤来仪,百鸟和鸣。
又传“韶氏三女得道于此,有凤鸟衔天书至,女皆仙去”。
韶山故此得名。
韶山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故乡。
八、乘车路线路线1从南校南大门乘13路车到火车站,再乘坐5366~5365次(长沙到韶山)火车去韶山,上午9点15分到韶山。
路线2直接包车去韶山九、活动安排前期工作1,由罗德洋负责准备相机,并负责照相。
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1. 引言1.1 背景旅游业是一项发展迅速且潜力巨大的产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休闲观念的转变,旅游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旅游业不仅能够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还能促进文化交流和区域合作。
因此,制定一份全面而有针对性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对于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目的本文旨在制定一份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明确旅游业发展的目标和措施,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指导,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和提升。
2. 基本情况分析2.1 旅游资源概况•地理位置优势:本地区位于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人文资源。
•自然景观:包括山水风景、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
•人文资源:包括历史文化遗址、民俗风情、传统手工艺等。
2.2 旅游市场需求•国内旅游需求: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和休闲观念的普及,国内旅游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国际旅游需求:随着国际旅游市场的开放和交流的增加,国际旅游市场需求稳步增长。
2.3 旅游业发展现状•旅游业收入增长:近年来,本地区旅游业收入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旅游业结构优化:旅游业发展逐渐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健康养生等多元化方向发展。
•旅游业设施完善:交通、住宿、餐饮、旅游设施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3. 总体规划目标3.1 旅游业发展总体目标本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总体目标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的旅游目的地,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3.2 具体规划目标•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拓宽旅游产品丰富度:通过开发新型旅游产品和体验活动,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提供多元化的旅游选择。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基础设施的品质,改善旅游规划、交通、住宿、餐饮等服务条件。
•推动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旅游业与文化、体育、农业等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互利共赢。
4. 发展策略与措施4.1 政策支持政府将出台相关旅游业发展政策和措施,提供资金支持、减税优惠、人才培训等支持措施,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旅游投资。
某某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旅游已经成为大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某某市凭借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具备了发展旅游产业的巨大潜力。
为了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旅游产业的竞争力,特制定本总体规划。
一、某某市旅游产业发展现状某某市拥有众多旅游资源,包括壮丽的山脉、秀美的河流、古老的建筑和独特的民俗文化。
然而,目前旅游产业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
旅游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交通网络不够完善,部分景区道路状况不佳;住宿、餐饮等服务设施的质量和数量有待提升。
旅游产品单一,缺乏创新。
主要以传统的观光旅游为主,体验性、参与性的旅游项目较少,难以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
旅游宣传推广力度不足。
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不高,缺乏有效的宣传渠道和营销策略。
旅游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部分从业人员服务意识淡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二、某某市旅游产业发展目标在未来X年内,将某某市打造成为国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实现旅游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1、旅游收入大幅增长,旅游业成为某某市的支柱产业之一。
2、提升游客满意度,打造优质旅游服务品牌。
3、丰富旅游产品体系,形成多元化的旅游格局。
三、旅游资源开发与整合1、自然资源开发加强对山脉、河流等自然景观的保护和开发,打造生态旅游区。
开发徒步、骑行、露营等户外运动项目,吸引更多游客亲近自然。
2、历史文化资源开发修复和保护古老建筑,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开发文化体验旅游产品。
举办文化节庆活动,如传统民俗节、历史文化展览等。
3、旅游资源整合整合市内分散的旅游资源,形成多条主题旅游线路,如“山水风光之旅”“历史文化之旅”“民俗风情之旅”等,方便游客游览。
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1、交通设施改善市内交通状况,建设通往主要景区的高等级公路;增加旅游专线巴士,方便游客出行。
2、住宿餐饮设施鼓励建设不同档次的酒店、民宿和特色餐馆,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
3、旅游标识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景区内的旅游标识系统,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公共厕所等公共服务设施。
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综合效益,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特制定本旅游专项规划方案。
二、规划目标1. 提升旅游品牌形象: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的旅游品牌,提高区域旅游知名度。
2. 优化旅游产品结构:丰富旅游产品种类,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3.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通过旅游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
4. 保护生态环境: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保护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
三、规划范围本规划范围为XXX地区,总面积约为XXX平方公里。
四、规划内容1. 旅游资源分析- 自然景观:分析区域内山、水、林、湖、泉等自然景观资源。
- 人文景观:分析区域内历史遗迹、文化遗址、民俗风情等人文景观资源。
- 乡村旅游资源:分析区域内乡村旅游资源,如特色农产品、传统工艺、民俗活动等。
2. 旅游产品规划- 观光旅游: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核心,开发山水观光、历史文化观光等旅游产品。
- 休闲度假旅游:以休闲度假、康养度假、温泉度假等为主题,开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 乡村旅游:以乡村民俗、特色农产品、传统工艺等为主题,开发乡村旅游产品。
3.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设施:完善区域内交通网络,提高交通便利性。
- 住宿设施:建设不同档次的酒店、民宿等住宿设施,满足游客需求。
- 餐饮设施:开发特色餐饮,丰富游客饮食体验。
- 娱乐设施:建设休闲娱乐场所,丰富游客娱乐生活。
4. 旅游市场推广- 品牌推广: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品牌,提高区域旅游知名度。
- 营销活动:举办各类旅游节庆活动,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 网络营销: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活动。
5.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护旅游资源。
- 可持续发展: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五、实施保障1. 政策保障: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旅游业发展。
上海市浦东新区“十一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纲要版第一章本规划编制的背景、任务、作用与目的一、规划背景浦东新区功能定位及相关产业发展面临新的历史转折和机遇。
上海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浦东在更高起点上实现快速发展的要求和“一个作用、三个区”的新定位为现代服务业在更高能级上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作为现代服务业的先导性产业、同时作为浦东“1+4+4”现代服务业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发展同样面临着新的机遇。
而另一方面,浦东旅游业经过“九五”、“十五”期间市场驱动下的超常规发展后也开始进入平稳期,并同时暴露出超常规发展所伴随的一些问题,旅游业自身也有借助新的机遇实现能级提升和开拓性增长的内在要求。
基于对上述背景的认识开展本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规划项目《浦东新区“十一五”旅游发展战略规划》,其中包括住宿业发展规划(参见《上海市浦东新区旅游住宿业发展专项规划》)。
三、作用与目的根据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指导浦东旅游产业发展、引导社会旅游资源配置、决策重大旅游项目安排;确定浦东旅游产业发展的方向、目标、产业布局、规模、速度以及具体对策、措施,为未来五年内浦东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宏观指导性意见。
第二章浦东新区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一、发展现状与成绩1、成绩和经验初步确立了旅游业产业地位。
2005年,浦东新区旅游业景点、旅行社和宾馆三大行业共接待游客1650万人次,“十五”期间年均增长7.5%。
2005年,三大旅游行业实现营业收入57.71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22%。
2005实现旅游总收入202亿元,根据市统计局提供的经验数据,浦东旅游增加值约占GDP比重为3.6%(低于当年上海市相应比重6.4%),占新区第三产业比重超过7%,基本实现了“十五”旅游规划确定的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目标定位。
形成了良好的旅游接待能力。
截至2005年底,在浦东注册的旅行社83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3家,国内旅行社70家,分别约占上海市总数的11.9%和20.72%。
共有各类宾旅馆470家,客房23524间,床位40,076张。
其中高星级宾馆28家,客房8626间,占上海市总量27.5%。
拥有万豪、凯悦、洲际、喜达屋、雅高、香格里拉等6家全球知名的国际酒店管理集团旗下共13个国际著名酒店品牌。
拥有14个主要旅游景点,其中国家4A级景点4家,占上海市总量23.5%。
形成了良好的旅游接待能力。
建成了相对成熟的陆家嘴—花木都市综合旅游会展板块。
经过“十五”期间的继续开发,陆家嘴-花木地区基本形成了景点相对集中、旅游服务设施比较齐全、能在空间上产生集聚效应的旅游板块。
同时区域集中专业会展场馆和高星级宾馆为主的会展场馆面积已超过15万多平方米,形成了相对完备的会展基础和接待设施体系。
2005年,该区域接待游客近1500万人次,举办各类会议1500多次,出租展览面积237.87万平方米,占上海市总量63%,奠定了作为重要会展城区的基础。
旅游节庆活动开发和品牌培育方面探索积累了经验。
“十五”期间,浦东在旅游节庆活动开发和品牌培育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先后成功推出“万人单骑游上海”、“欧美风情缤纷秀”、“音乐嘉年华”、“上海国际音乐烟花节”、“金茂国际高楼跳伞”、“国际城市汽车拉力赛”、“环球嘉年华”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活动和产品,特别是上海国际音乐烟花节等受到广大市民和游客高度认可,在品牌培育方面积累了经验。
2、发展阶段(1)起步阶段(1990-1995年)。
是为旅游业发展打基础的阶段,旅游接待人次和直接旅游收入两大指标绝对数增长较慢,到95年底,分别为58万人次和1.12亿元人民币。
(2)跳跃发展阶段(1996-2000年)。
旅游业呈现超常规发展的态势,旅游接待指标实现跳跃式增长,其中直接旅游收入年均增长率为80%,接待游客总数年均增长率为26%,而接待海外过夜游客年均增长率为64%。
2000年,浦东新区旅游直接收入达到21.7亿元,接待游客量达到1085万人次。
(3)快速趋稳阶段(2001年—)。
景区点、宾馆和旅行社供给量和两大指标增长相对趋缓,直接旅游收入年均增长率为17.7%,接待游客总数年均增长率为7.3%,而接待海外过夜游客年均增长率为21.9%。
区内旅游功能不断完善,形成了与浦西旅游相区别的基本特色与定位,会展商务旅游成为发展的新亮点。
3、旅游资源现状本规划将浦东旅游资源分为已直接作为旅游吸引物的和可开发为旅游吸引物的潜在旅游资源两大类共10大系列。
现实旅游资源。
共有7大系列。
包括现代都市景观系列(东方明珠、磁悬浮、金茂大厦以及陆家嘴高层建筑楼宇景观群);都市休闲娱乐系列(世纪公园、滨江大道、世纪大道、中心绿地);现代会展旅游资源(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等);科普型旅游资源系列(上海科技馆、海洋水族馆、东方地质科普馆等);现代游憩商业系列(正大广场、新上海商业城);都市节庆活动系列(上海国际音乐烟花节、欧美风情缤纷秀、德国啤酒节);历史人文景观系列(张闻天、黄炎培故居、内史第等)。
潜在旅游资源。
共有3大系列。
包括水域岸线资源(黄浦江、长江沿线、川杨河、张家浜);现代产业旅游资源(金融、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技);经验和形象性资源(开发开放的成功经验所形成的无形吸引力资源)。
4、主要问题与不足在“借开发开放东风,依托区位、市场和基础设施优势,挖掘整合资源,发展都市旅游产业”的旅游业发展思路指导下,浦东旅游业高速发展。
十几年的浦东旅游业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市场强力驱动和政府指导下的超常规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旅游业发展与市政基础设施有机结合,“旅游业无限资源”理念得到了很好体现,在规划先行、体制创新方面取得了经验。
同时,浦东旅游业在超常规发展过程中伴随出现的一些问题,需要在新一轮旅游业发展中重点突破。
布局不完善,未能形成主要旅游规划区联动局面。
“三区一带”总体布局未形成,特别是华夏—滨海休闲度假区休闲度假功能未形成,“一江三桥”产业旅游未能形成有效的商业化和市场化运作模式。
旅游产品功能相对单一,旅游供给结构不完整,尚未形成多样化旅游产品供给体系,导致游客消费不足。
浦东旅游景点功能相对单一,缺乏符合现代旅游消费取向的大型参与性、体验性景点和休闲度假产品,特别是缺乏综合性、大尺度旅游景点和产品,不能满足大众多样化需求。
同时,旅游产业链不完整,食、住、行、游、娱、购要素发展不平衡,消费弹性大的娱乐和购物相对较弱,这是旅游开发深度不够的表现;同时行业供给失调,宾馆业优势明显,收入占三大行业收入超过60%,旅行社规模小,竞争力和招徕性不强。
资源整合利用程度不高。
部分有特色和开发潜力的旅游资源有水域岸线资源、金融、现代工业、高科技等产业旅游资源等未得到有效开发和整合,部分景点没有串点成线;同时会展商务活动的游客资源没有得到很好开发。
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性旅游服务设施投入不足。
相对于宾馆、景点等旅游接待设施,浦东一些旅游基础设施以及具有公益或公共服务性质的旅游设施政府投入不足,包括如旅游问讯系统、旅游集散中心、旅游交通、旅游宣传导引设施等基础相对薄弱。
二、趋势分析1、市场增长趋势(1)世界旅游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WTO)预测,2000年到2010年,全球国际旅游收入将保持年均5-8%速率增长。
2010年,亚太区游客将达1.95亿人次。
(2)我国国际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两项指标持续攀升。
WTO(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国,年入境人数1.35—1.45亿人次,旅游外汇收入520亿—750亿美元,实现从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的跨越;(3)近年来上海市旅游市场出现了持续稳定的增长态势,从1997年至2004年,旅游总收入由716.1亿元增至1472.11亿元。
2004年上海接待国内游客达到8505.13万人次,人均在沪消费达到1430元。
2、规划期内旅游产业发展及市场特征变化趋势包括学术界提出的几大旅游时代的来临♦等趋势将对未来旅游业♦休闲时代的来临(除了马不停蹄地游山玩水,人民更需要有滋有味地品尝人生);投融资时代的来临(低投高产的模式受到质疑,旅游地产成为投资热土);探新求异时代(在习惯了传统旅游方式之后,新的旅游发展产生影响,分析如下:◆文化休闲旅游日益占据城市旅游吸引物的重要地位。
旅游业与现代文化产业结合已经成为一些城市发展旅游的战略选择;以吸引游客和形象宣传为目的的大型文化旅游节日庆典和其他主题活动在城市中越来越频繁;除文化性旅游产品之外,城市的休闲性、体验性旅游产品将越来越受到青睐;城市高科技产业和都市型工业、现代金融业、要素市场等被整合到旅游资源中为旅游业所用。
◆度假旅游将在很大程度上取代目前流行的类似“赶场”式的线路旅游,度假城市、度假村、度假景区等将会逐渐跃升为旅游消费热点◆旅游需求越来越多样化,旅游的范围、内容和形式越来越丰富多彩;自助旅游将成为越来越流行的旅游形式;网上预订和销售正被游客和企业广泛接受;而旅游的探新求异性特点,游客对体验性消费的要求逐渐提高也会使旅游(区)点和旅游方式变得越来越不常规,邮轮、游艇等新兴旅游产品市场发展进一步加快。
◆城市的发展越来越重视旅游业的作用,尤其在旅游卫星帐户普及使用、旅游业对地区和城市经济的强大拉动作用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城市将普遍出现旅游发展热;同时旅游继续呈现城市化趋势,城市旅游还以专业性和综合性的景观点、文化产品和商业产品为基础组合旅游产品,城市旅游将以能够提供多元化的产品来获得综合竞争优势;◆旅游信息化加速。
互联网将成为旅游业相关资料和信息的主要获取渠道。
网上营销的优势不断凸现,可能成为目的地和景区点对外推介促销的主要方式;网络预定系统的成熟程度将逐渐成为决定旅行社、饭店等旅游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强弱的主要因素。
在这一业态会受到追捧);软旅游时代(不仅需要关注硬件设施建设,跟膏药留意人性化服务与品质);深生态时代(生态旅游不能仅作为促销手段,地球需要更好的环境教育和解说)。
方面,“入世”后,部分国外旅行社、饭店集团携带其强大的网络系统进入,可能对内资旅游企业产生很大冲击。
3、规划期内浦东旅游业强弱势(SWOT)分析(见表一)表一:浦东旅游SWOT分析第三章浦东旅游业的市场分析、定位与流量预测一、客源市场特征与选择根据2004年浦东新区针对海外游客和国内游客的抽样调查结果,对浦东旅游客源市场进行定位。
1、国际客源市场及定位(1)市场级次:一级市场(市场份额达到或超过5%,稳定性高):日本、美国、韩国、德国和中国台湾和澳门。
二级市场(市场份额超过2%):新加坡、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三级市场:其他国家和地区,其中特别关注属于前苏联的东欧国家以及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与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