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学习辅导
- 格式:doc
- 大小:118.50 KB
- 文档页数:8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教学辅导资料(2012年试用版)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风景园林系编写杜文武2012.8前言LA(Landscape Architecture)学科根据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的统一命名,其全称是风景园林学,对应的实践工作是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
规划与设计是本学科达成专业目标的两种最为基础的思维方式和技术手段,是本学科的核心技能,教学的重中之重。
在风景园林专业中开设《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课程,是培养学生建立规划观念、训练规划思维、理解规划原理、掌握规划技能的关键。
此外,规划观念与规划思维的训练对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宏观把握能力,专业领导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俗语称,三分规划,七分管理。
一个成功的规划过程,必然包含一个有远见且务实的“规划”与一个强有力的实施保障,规划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性——要求在本门课程讲授过程中:(1)重理论体系:在本学科专业的宏观背景下,追踪本学科最新的研究进展,建构完整的风景园林的规划理论体系,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有关风景园林规划的理论知识;(2)重实践训练:通过典型案例分析与规划实操训练,使学生重点掌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公园绿地规划、较为复杂的综合性绿地规划等常见风景园林规划类型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培养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3)重模块技能:遵循“实践—理论—实践”相互反馈的规律,通过“模块化”教学,合理安排本课程结构,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通过有限的时间增强在工作中应对多种工作挑战的能力。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1)多学多闻。
由于风景园林学是一门交叉学科,风景园林规划涉及的知识十分广泛。
应在掌握本专业最基本的理论的基础上尽量扩大知识面,了解如城市规划学、生态学、社会学、经济学、游憩学等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并加强文史方面的修养。
(2)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在思考中训练科学、严谨、缜密、求实的规划思维。
(3)加强规划技能方面的训练,能够做到将规划理念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予以落实。
本辅导资料适用于我校城市规划(风景园林方向)专业与园林专业。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课程教案课次第五次授课方式(请打2)课时安排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2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二章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第一节城市园林绿地的分类及其用地选择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掌握城市园林绿地的分类熟悉各类别绿地的内容了解绿地和城市用地的关系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是园林绿地五大类型中的公园绿地和附属绿地难点是园林绿地是以什么条件分类的,对城市建设起什么作用教学基本内容回顾上节授课内容;讲授本节内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概念和任务第一节城市园林绿地的分类及其用地选择:一、城市园林绿地分类;二、各类园林绿地的特征和用地选择作业、讨论题、思考题:1、你对国家行业标准“城市园林绿地分类标准”有何认识方法及手段讲授多媒体基本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1、杨赉丽等,《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第二版),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2、李铮生主编,《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第二版),建工出版社,20063、王绍增主编,《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 )课后小结: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课程教案课次 第六次授课方式 (请打2)课时 安排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2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二章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第二节 城市园林绿地指标 第三节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布局 第四节 树种选择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掌握城市园林绿地指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熟悉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布局的类型和特点 了解园林城市指标的要求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是园林绿地指标和布局类型 难点是园林绿地指标的计算讲授本节内容: 第二节 城市园林绿地指标:一、指标的作用;二、影响指标的 因素;三、指标制订的依据;四、绿地指标的计算 第三节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布局:一、布局形式;二、布局目 的;三、布局要求;四、布局原则 第四节 树种选择:一、树种规划的原则;二、树种规划方法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1、 国外城市绿地系统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主要阶段2、 城市园林绿地树种规划的意义和作用 基本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 1、 杨赉丽等,《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第二版),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2、 李铮生主编,《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第二版),建工出版社,20063、 王绍增主编,《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课后小结:教学基本内容 回顾上节授课内容;方法及手段 讲授多媒体课次 第七次授课方式(请打2)课时 安排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2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二章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第五节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资料和规划文件的编制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掌握规划文件的组成和内容 熟悉规划基础资料的内容和如何获得了解如何进行园林绿地的现状调查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是规划文件部分难点是规划文件中的图纸、文本和说明书的制作讲授本节内容: 第五节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资料和规划文件的编制 一、基础资料的收集 二、规划文件的编制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1、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包括哪些内容2、 简述“国家级园林城市”的概念。
第2章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学习辅导教学要求了解:城市绿地规划的重要性及对城市布局结构的影响掌握: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工作层次及规划内容重点掌握:城市绿地分类及城市绿地定额指标1.城市园林系统规划层次城市园林系统规划层次一般情况下包括园林绿地的系统规划、园林绿地系统分区规划、园林绿地系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控规)、详细规划和城市园林绿地设计。
一般来讲,一些特大的城市绿地规划覆盖到5个层次,从系统规划、分区规划、控规、祥规到设计。
大型城市可以经过4个或者3个规划层次完成。
从系统规划、分区规划、不经过控规直接到设计,或者从系统规划,直接到详规、设计。
中小城市一般经过系统规划、详规和设计3个层次。
2.城市园林系统规划的阶段分为三个阶段:现状条调查阶段、规划方案阶段和规划成果三个阶段。
(1)现状调查阶段主要包括现场踏勘,文字、图纸、电子文件、音像等资料收集,座谈访问,现状问题分析研究,绘制现状图等内容。
(2)规划方案阶段对规划建设现状评价分析、确定规划基本原则、目标、绿地类型、规划控制指标、基本布局结构等等。
(3)规划成果在规划方案或规划纲要确定之后,对规划内容进行调整修改、深化完善,按照有关技术规定,形成评审成果和最终成果。
规划成果一般由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纸和规划附件等4部分组成。
这里的规划图纸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图纸包括城市的区位关系图、现状图、城市的绿化现状分析图、规划总图、城市大环境绿化规划图、绿地分类规划图和近远期绿地建设规划图等等。
3.城市园林绿地的分类我们教材上列举了我国90、92、93年城市园林绿地的分类标准,最后还有一个城市园林绿地分类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强调一下,教材上提到的城市园林绿地分类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在日已经正式实施了,同学们使用的时候用最新的,就是教材上征求意见稿。
这个分类标准2002年9月1开始正式实施了,以绿地的主要功能和用途作为分类的依据,将城市绿地分为5大类、13中类,11小类。
(推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复习资料第一章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与效益一、试简述城市园林绿地功能与作用一、生态功能1.改善小气候:调节气温:太阳辐射的60~80%被植物所吸收,其中90%热能被植物的蒸腾所消耗;调节湿度: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而降温,提高湿度一般蒸发的水分占从根部吸收的99%;调节气流:(1)挡防风林,减风速,减风沙,改善气候;(2)通道:带状绿地,加大空气流通,将城市郊区的气流引入城市中心。
2.净化空气:(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co2,放出o2;(2)吸收有害气体:吸收so2的有:臭椿、夹竹桃、石榴;吸收cl2的有:黄杨、油茶、山茶;吸收HF2的有:大叶黄杨、海桐、香樟;吸收o3的有:银杏、柳杉、冬青;(3)吸滞烟灰粉尘:一方面由于枝冠茂密,具有强大的降低风速的作用,随着风速的降低,一些大浆,空气中的尘埃经过树木时便附着于叶片及枝干,经过雨水的冲洗,又恢复其吸尘能力;(4)减少含菌量:植物减少尘埃从而减少含菌量,有些植物还能分泌具有杀菌能力的杀菌剂,使得空气含菌量减少;健康作用:负离子作用,芳香草对人体的影响,绿色植物对人体神经的作用3.防止公害灾害:(1)降低噪声A噪声来源:交通运输,工业噪声,其他噪声B树木绿化对噪声具有吸收和消声作用,可以减弱噪声的强度C减噪效果影响因素:植物配植方式、树冠层、高度、位置、种类、林带的结构与宽度;(2)净化水体与土壤作用:许多水生植物、沼生植物对净化城市污水有明显作用,植物的地下根系的吸收大量有害物质而具有净化土壤的能力;(3)涵蓄水源与保护地下水4.保护生物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环境二、空间功能:1安全防护作用:避震防火作用[防火树种];防御放射性污染和有利备战防空。
2提供游憩度假条件:日常户外活动;3.文化宣传、科普教育;4旅游度假;5度假及休闲疗养基地。
三、精神上作用:美化城市、装饰环境;自然美、艺术美和创造性(植物的自然特性、满足人的情感生活追求、道德修养追求和人迹交往追求、满足人们创造的需求,精神世界的发展,需要知识作为武器。
第二章-园林绿地功能及城镇园林绿地系统第二章园林绿地功能及城镇园林绿地系统城镇园林绿地系统是由一定量与质的各类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组成的绿色统一体。
它具有城镇其他系统不能代替的特殊功能,并为其他系统服务。
它的特殊作用是:改善城市环境,抵御自然灾害,为市民提供生活、生产、工作和学习、活动的良好环境,具有突出的生态功能、社会功能、游憩功能和经济功能。
第一节园林绿地的功能作用一、生态功能城市园林绿化被人称为“城市的肺脏”,它既能调节城市的温度、湿度,又能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既能促进城市通风,又能减少风害,降低噪音。
对改善城市环境,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都能起巨大作用。
1.净化空气(1)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在城市中,人口聚集,石化燃料消耗多,造成氧气消耗过多,二氧化碳大量增加。
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氧气减少时,会威胁人的身心健康,而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并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大,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相应增加,所以植物是二氧化碳的消耗者和氧气的制造者。
植物的生长和人类的活动保持着生态平衡的关系。
(2)吸收有害气体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及汞、臭氧等是城市的主要有害气体,对人体十分有害。
一些园林植物能够吸收有毒气体,降低大气中的有毒气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体的浓度,因而能够净化空气。
植物吸收有毒气体的能力因植物种类不同而异。
如槐树、银杏、臭椿对硫的同化转移能力较强;女贞、大叶黄杨等吸附能力较强;喜树、梓树、接骨木等树种具有吸苯能力;樟树、悬铃木、连翘等树种具有良好的吸臭氧能力。
另外,植物吸收有毒气体的能力,还与叶片、年龄、生长季节、大气中有毒气体的浓度、接触污染时间以及其他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等有关。
(3)减少粉尘污染植物、特别是树林能减少粉尘污染,其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一方面是由于树木具有降低风速的作用,随着风速减慢,空气中携带的大量灰尘也会随着下降;另一方面是由于树叶表面不平,多绒毛,且能分泌粘性油脂及汁液,吸附大量飘尘。
第一章城市绿地功能1.绿地系统规划的任务:1选择和合理布局城市各项园林绿地,确定其位置、性质和范围面积及内容.2根据城市性质和城市发展规模,研究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的发展速度水平,拟定城市绿地的各项指标3对总体规划中更换曾是园林绿地系统进行调整、充实、改造和提高的意见,提出园林绿地分期建设及重要修建项目的实施计划以及划出需要控制和保留的绿化用地的绿线2.城市绿地系统组成:城区绿地系统、城郊绿地系统和市域绿地系统3.绿地系统规划的定义:是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地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景观、游憩、文化和防灾避险五大功能的活动.4第二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原理一、名词解释1、公园游人容量:即公园的游览旺季游人高峰每小时的在园人数,这是公园的功能分区,设施数量内容和用地面积大小的依据.2、生产绿地: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花圃、苗圃、草圃等圃地,是城市绿地生产基地.3、永久性生产绿地:绿地系统规划中规定为生产绿地的城市绿地.4、基调树种:是指能充分表现植被特色、反映城市风格、作为城市景观的标志树种.多位乡土树种或经多代驯化以适应当地环境条件,能达到绿化设计要求的树种.5、骨干树种:指具有优异的特点、在各类城市绿地种出现频率较高、使用数量大、有发展潜力的树种.6、古树:指生长百年以上的老树.7、名木:指具有社会影响、的树,树龄也往往超过百年.8、绿化率:指的是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绿地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9、绿化覆盖率:是绿化垂直投影面积之和与占地面积的百分比.10、绿地率: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比率%.二、填空题1.在市域绿地系统规划中,市域生态区划要根据市域生态环境的特点划定4个生态功能区,分别为生态控制区、生态协调区、农业保护区、生态恢复区.2.公园绿地为公众提供了游憩休闲的场所,公园绿地的规划原则均布性、丰富性、多样性、生态型、人文性.3.市级综合公园面积一般在10hm2以上,区级综合公园面积可在10hm2以下,居民可进行半日以上的活动服务半径为2-3km,步行30-50min可达.4.区级综合公园在城市各区分别设置1-2处,其服务半径,步行约15-25min可达,乘坐公共交通工具0020 可达.5、生产绿地有经济功能、生产功能、社会功能三大功能6、据我国100多个城市苗圃用地现状分析,苗圃总用地在以上,建成区约在50km2以上的的城市,建成区有苗圃~4hm2,中等水平为2hm2/km2.7、生态多样性包括哪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生态系统多样性8、绿地防灾避灾规划原则:均布性原则安全可达原则平灾结合原则9、城市避灾场所绿地可分为紧急避难绿地固定避难绿地中心避难绿地 10、绿地防灾避灾规划原则包括均布性原则安全可达原则平灾结合原则11、城市紧急避险场所应达到1-2㎡/人,城市临时避灾安置场所不应少于4㎡/人,城市过渡性固定避灾安置场所应达到10-12㎡/人.12、产生有害气体及污染工厂设立防护林带≥50米,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之间的卫生防护绿化隔离带带宽度不少于30米,垃圾填埋场、污染处理厂,下风向需建设宽度为500~800米的卫生隔离带.13、城市内河、海、湖等水体及铁路旁的防护林带宽度≥30米.14、防噪绿化带宽30米,组团隔离带宽20~50米.15、防风林位置应布置在城市外围上风向与主导风向垂直的位置.16、卫生防护应根据污染物的迁移规律来布局.17、居住区内绿地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18、居住区绿地率:新区建设不应低于30%,旧区改建不宜低于25%.19、其他绿地分布于城市规划建设用地之外、城市规划区之内.20、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其他绿地属于水域及其他用地,不参与城市建设用地平衡.21、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22、规划的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行业规范与技术标准、国家地方各级城市绿化相关管理条例以及相关规划成果、当地现状基础条件三、简答题1.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布局原则答.原则:1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应结合城市其他部分的规划综合考虑,全面安排2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必须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地自然条件、现状特点,根据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充分利用原有的名胜古迹、山川河湖,将其有机的组织在园林绿地系统中.3城市公园绿地应均匀分布,服务半径合理,满足全市居民文化休憩的需要.城市中小型公园必须按服务半径布置,使附近居民在较短时间内课步行到达.2.园林绿地布局的目的和要求答.目的:1满足全市居民方便文化娱乐、休憩游览的要求2满足城市生活和生产活动安全的要求3达到城市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4满足城市景观艺术的要求要求:1布局合理2指标先进3质量良好4环境质量改善3.公园绿地应该怎样规划选址答:公园的服务半径应使居民能方便到达,大型公园要与城市主要交通干道或公共交通设施又方便的联系;利用不宜于工程建设及农业生产的、复杂破碎的、地形起伏变化较大的坡地建园,则应充分利用地形造景,避免大动土方;可充分利用城市的有利山川,发挥城市河湖水系的作用,选择具有水面及河湖沿岸景色优美的地段;可选择现有植被丰富和有有古树名木的地段.4、树种规划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答:1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城市园林绿化多种综合功能要求.2坚持“适地种树”以乡土树种为主,同时也积极选用一些经过考虑的外来树种和有把握的新优树种及品种.3重点树种以乔木为主,一般树种要丰富多彩,做到乔木、灌木、藤本及地被植物相结合.4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结合,并逐步过渡到以长寿树为主.5常绿树与落叶树相结合.5、防护绿地规划内容1建立市域生态空间的保护体系2确定防护绿地的发展目标3进行防护绿地的分类布局4提出防护绿地的设计导则与控制指标5提出组团隔离绿地的布局要求与规划控制措施6、防护绿地的类型1城市卫生隔离带2道路防护绿地3城市高压走廊绿地4防风林5城市组团隔离带7、附属绿地规划内容1研究确定城市中各类附属绿地的发展、控制指标2指出各类附属绿地的规划设计导则8、各类附属绿地规划指标要求(1)新建居住区绿地占居住区总用地比率不低于30%(2)主干道绿带面积占道路总用地比率不低于20%(3)次干道绿带面积所占比率不低于15%(4)单位附属绿地面积占单位总用地面积比率不低于30%,其中学校、医院、修疗养院所、机关团体、公共文化设施、部队等单位的绿地率不低于35%9、其他绿地规划内容:1“生态优先”的原则2城市大环境景观格局的构建3城市游憩体系的完善(4)城市各组团之间的关系(5)城市绿地的系统性10、城市绿地植物规划的基本要求(1)合理进行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布局,建立城市开敞空间的绿色网络(2)大力开发利用地域性的物种资源(3)提高单位绿地面积的生物多样性指数(4)增大城市绿地建设规模(5)改善以土壤为核心的立地条件,提高栽培技术和养护水平(6)古树名木能够反映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人文和保护价值11、规划总则之规划原则1、尊重自然,生态优先2、统筹规划,合理布局3、分期实施,保证质量4、实用适用,公众参与第二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原理、1.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概念: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市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地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景观、游憩、文化和防灾避险武大功能的活动.2.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任务:A..以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预测城市绿化各项发展指标在规划期内的发展水平,综合部署各类各级城市绿地,确定绿地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在一定规划期内应解决的主要问题.B.确定城市主要绿化树种和园林设施以及近期建设项目等,从而满足城市和居民对城市绿地的生态保护和游憩休闲等方面的要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以城市为对象,以创造高质量的风景园林空间为目标的规划技术,通过绿地系统规划,最终要实现城市绿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发挥,确保安全、健康城市环境,引导和限制城市形态,提供户外的游憩场所,创造具有特色的优美城市景观,加强与城市内仅有的自然的接触,培养市民的乡土意识和人性回复.市规划层次: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城市绿地系统总体规划内容:规划总则、定额指标体系、绿地布局结构、绿地分类规划、城市绿化树种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规划实施措施.土地规划分类: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念: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做出的总体安排和布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的概念:是以风景园林学和城市规划学为主,并与其它学科,如生态学、植物学、动物学、地理学、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学艺术等学科相结合的综合学科.1.系统结构的定义:指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秩序,即各要素在时间或空间上排列和组合的具体形式.2.系统结构的特点:稳定性、层次性、开放性、相对性3.绿地系统结构的特性:整体性、层次性、相关性、结构性、目标性4.绿地系统结构布局原则:1结合城市其他规划,综合考虑2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3绿地应均衡分布,比例合理4绿地系统规划既要有远景目标,也要和近期安排相结合5.绿地布局的总目标:布局合理、指标先进、质量良好、环境改善6.城市绿地系统结构的基本形式和特点:18种基本模式:点状、环状、网状、楔状、放射状、放射环状、带状、指状2组合方式:点网状、环网状、环楔状、放射环状、放射网状3各模式特点:1点状:这种以点状或块状绿地为主的布局模式多出现在城市发展的早期阶段,旧城改建,利用宝贵空间进行绿化.这种模式有利于市民就近利用,并对改善城市环境具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占地规模不大以及分散的分布状况,相互间缺乏有机联系,使其难以发挥调节城市小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形成城市艺术面貌的综合功能.2环状:指根据城市发展规模的不同,利用城市周边的农田、山林、林地以及一些生态敏感保护区在城市外围形成1条或多条环状绿带.3楔状:指利用郊外林地、农田、河流等自然因素形成绿色空间,有宽渐窄地嵌入到城市,将城市环境与郊区的自然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4带状:指利用河湖水系、道路、旧城墙、高压走廊等线性因素,形成纵横交错的条带行绿色空间,穿插于城市内部,与其他绿色空间共同构成城市绿网.优点:易表现城市的艺术风貌;缺点:占城市面积大,不宜均匀分布.5网状:指将山林、水体、森林、农田等自然因素,通过沿道路、河流、铁路、组团建设的“绿廊”,与城市中的其他公园绿地进行联系形成整体,构成一个自然、多样、高效,局域一定自我维持能力、体现生态服务功能的绿色网络结构.7.城市园林绿地布局的手法:1制定城市绿色空间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2城市人群休闲行为的研究预测3绿色空间序列规划4绿色空间系统特色风貌规划5绿化规划对“点、带、场”的空间进行全面的绿化指标控制6空间环境规划7论述环境规划空间系统与区域生态系统的关系9城市园林绿地布局方式——“点、线、面”结合第四章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编制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成果: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则,规划附件.2,规划图则包括:区位关系图,现状图,现状分析图,规划总图,市域大环境绿化规划图,各绿地分项规划图,近期绿地建设规划图.3,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六阶段:现场调查,制定目标,规划方案,交流汇报,专家评审,成果提交.4,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要求:(1)以国家相关标准和相关规定为依据,落实规划可操作性.(2)符合城市建设发展的客观实际和特点,针对性强.(3)从规划体系角度出发,编制与城市规划各阶段相结合的规划.。
教案首页第 1 、2 次课授课时间:年8 月20、21日注:“教后记”一栏由教师在授课后根据自己的体会认真填写。
教学容和时间安排教案首页第3、4 次课授课时间:年8 月27、28日注:“教后记”一栏由教师在授课后根据自己的体会认真填写。
教学容和时间安排第5 次课授课时间:年9 月3、日注:“教后记”一栏由教师在授课后根据自己的体会认真填写。
第7、8、9、10 次课授课时间:年9 月10、11、24、25日教学容和时间安排教案首页第11、12次课授课时间:2007 年10月8、9 日注:“教后记”一栏由教师在授课后根据自己的体会认真填写教学容和时间安排教案首页第14、15 次课授课时间:2006 年9 月26、27 日注:“教后记”一栏由教师在授课后根据自己的体会认真填写。
教学容和时间安排教案首页第16-18 次课授课时间:2006 年10 月9、10、11 日注:“教后记”一栏由教师在授课后根据自己的体会认真填写。
教学容和时间安排教案首页第19-24 次课授课时间:2006年10月16.17.18.23.24.25日注:“教后记”一栏由教师在授课后根据自己的体会认真填写。
教学容和时间安排教案首页第25-27 次课授课时间:2006年10月30.31,11月1日注:“教后记”一栏由教师在授课后根据自己的体会认真填写。
教学容和时间安排教案首页第28-33 次课授课时间:2006年11月6.7.8.13.14.15日注:“教后记”一栏由教师在授课后根据自己的体会认真填写。
教学容和时间安排教案首页第34-35 次课授课时间:2006年11月20、21日注:“教后记”一栏由教师在授课后根据自己的体会认真填写。
教学容和时间安排教案首页第36-41次课授课时间:2006年11月22 .27.28.29,12月4.5日注:“教后记”一栏由教师在授课后根据自己的体会认真填写。
教学容和时间安排教案首页第42-45次课授课时间:2006年12月6.11.12.13日注:“教后记”一栏由教师在授课后根据自己的体会认真填写。
第一章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与效益一、试简述城市园林绿地功能与作用一、生态功能1.改善小气候:调节气温:太阳辐射的60~80%被植物所吸收,其中90%热能被植物的蒸腾所消耗;调节湿度: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而降温,提高湿度一般蒸发的水分占从根部吸收的99%;调节气流:(1)挡防风林,减风速,减风沙,改善气候;(2)通道:带状绿地,加大空气流通,将城市郊区的气流引入城市中心。
2.净化空气:(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co2,放出o2;(2)吸收有害气体:吸收so2的有:臭椿、夹竹桃、石榴;吸收cl2的有:黄杨、油茶、山茶;吸收HF2的有:大叶黄杨、海桐、香樟;吸收o3的有:银杏、柳杉、冬青;(3)吸滞烟灰粉尘:一方面由于枝冠茂密,具有强大的降低风速的作用,随着风速的降低,一些大浆,空气中的尘埃经过树木时便附着于叶片及枝干,经过雨水的冲洗,又恢复其吸尘能力;(4)减少含菌量:植物减少尘埃从而减少含菌量,有些植物还能分泌具有杀菌能力的杀菌剂,使得空气含菌量减少;健康作用:负离子作用,芳香草对人体的影响,绿色植物对人体神经的作用3.防止公害灾害:(1)降低噪声A噪声来源:交通运输,工业噪声,其他噪声B树木绿化对噪声具有吸收和消声作用,可以减弱噪声的强度C减噪效果影响因素:植物配植方式、树冠层、高度、位置、种类、林带的结构与宽度;(2)净化水体与土壤作用:许多水生植物、沼生植物对净化城市污水有明显作用,植物的地下根系的吸收大量有害物质而具有净化土壤的能力;(3)涵蓄水源与保护地下水4.保护生物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环境二、空间功能:1安全防护作用:避震防火作用[防火树种];防御放射性污染和有利备战防空。
2提供游憩度假条件:日常户外活动;3.文化宣传、科普教育;4旅游度假;5度假及休闲疗养基地。
三、精神上作用:美化城市、装饰环境;自然美、艺术美和创造性(植物的自然特性、满足人的情感生活追求、道德修养追求和人迹交往追求、满足人们创造的需求,精神世界的发展,需要知识作为武器。
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基本概念掌握1、城市绿地(Urban Green Space):是指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式的城市用地。
(帮助理解-它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用于绿化的土地;二是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具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区域。
)2、城市绿地系统(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指由一定质和量的各类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绿色有机整体,也就是城市中不同类型、不同性质和规模的各种绿地,共同组合构建而成的一个稳定持久的、适合人居的城市人工自然系统。
二、重点内容掌握1、发展历程(1)四个阶段:自然萌生阶段指狩猎围牧的苑、囿。
人工创意阶段指满足达官贵人及宗教需求的宫苑和寺院,多为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
公共绿地阶段:纽约中央公园:美国的第一个城市公园——纽约中央公园(Central Park of New York)于1858年在曼哈顿岛诞生。
这个过程在美国达到最高潮。
代表人物:奥姆斯特德(F.l.Olmsted)。
纽约中央公园位于曼哈顿五大道至八大道。
基地长4 000m,宽800m,面积约为3.2km2,比欧洲的摩纳哥公国还大。
1863年,公园的草坪和马车驾驶项目开放后,接纳了400万游客。
目前每年接待游客2500万。
中央公园一直被认为是都市公园的成功先例,一个原因就在于它促进了人与自然的互动。
它的把自然与公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法,已经成为美国景观设计界不可动摇的典型。
(代表人物及基本情况掌握即可)波士顿公园体系:公园体系(1880~1898) “公园运动”为城市居民带来了出入便利、安全清新的集中绿地。
然而,它们还只是由建筑群密集包围着的一块块十分脆弱的沙漠绿洲。
1880 年, 美国设计师奥姆斯特德( F. L . Oimsted) 等人设计的波士顿公园体系, 突破了美国城市方格网格局的限制。
该公园体系以河流、泥滩、荒草地所限定的自然空间为定界依据,利用200~1500 英尺宽的带状绿化,将数个公园连成一体, 在波士顿中心地区形成了景观优美、环境宜人的公园体系(Park system) 。
第2章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学习辅导教学要求了解:城市绿地规划的重要性及对城市布局结构的影响掌握: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工作层次及规划内容重点掌握:城市绿地分类及城市绿地定额指标1.城市园林系统规划层次城市园林系统规划层次一般情况下包括园林绿地的系统规划、园林绿地系统分区规划、园林绿地系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控规)、详细规划和城市园林绿地设计。
一般来讲,一些特大的城市绿地规划覆盖到5个层次,从系统规划、分区规划、控规、祥规到设计。
大型城市可以经过4个或者3个规划层次完成。
从系统规划、分区规划、不经过控规直接到设计,或者从系统规划,直接到详规、设计。
中小城市一般经过系统规划、详规和设计3个层次。
2.城市园林系统规划的阶段分为三个阶段:现状条调查阶段、规划方案阶段和规划成果三个阶段。
(1)现状调查阶段主要包括现场踏勘,文字、图纸、电子文件、音像等资料收集,座谈访问,现状问题分析研究,绘制现状图等内容。
(2)规划方案阶段对规划建设现状评价分析、确定规划基本原则、目标、绿地类型、规划控制指标、基本布局结构等等。
(3)规划成果在规划方案或规划纲要确定之后,对规划内容进行调整修改、深化完善,按照有关技术规定,形成评审成果和最终成果。
规划成果一般由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纸和规划附件等4部分组成。
这里的规划图纸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图纸包括城市的区位关系图、现状图、城市的绿化现状分析图、规划总图、城市大环境绿化规划图、绿地分类规划图和近远期绿地建设规划图等等。
3.城市园林绿地的分类我们教材上列举了我国90、92、93年城市园林绿地的分类标准,最后还有一个城市园林绿地分类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强调一下,教材上提到的城市园林绿地分类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在日已经正式实施了,同学们使用的时候用最新的,就是教材上征求意见稿。
这个分类标准2002年9月1开始正式实施了,以绿地的主要功能和用途作为分类的依据,将城市绿地分为5大类、13中类,11小类。
城市园林绿地的分类下面我们重点学习公园绿地的分类。
4.城市园林绿地的指标(1)绿地指标的作用A.可以反映城市绿地的质量与绿化效果。
一个城市绿地的质量怎么样,要看人均公园面积达到多少,绿地率达到多少,我国的园林城市评选的指标人均绿地大于6平米,有了绿地指标可以更好评价城市的绿化效果。
B.可以作为城市总体规划各阶度调整用地的依据。
C.可以指导城市各类绿地规模的制定工作。
比如推算城市公园及苗圃的合理规模等,以及估算城建投资计划;D.可以统一全国的计算口径,衡量相关城市绿化效果.比如说北京、上海我们怎么去比较他们,有了绿地指标以后,我们就可以衡量他们,比方说北京的绿地率达到多少,上海的绿地率达到多少,这样就有一个横向的比较。
(2)绿地指标的影响因素城市绿地的指标确定由多方面因素影响的,我们可能看到国外一些城市的绿地指标相当的高,有的人均公园面积达30平米,有的达到60平米。
城市绿化覆盖绿也会相当的高,在我国很多城市是不可能达到的。
这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A.国民经济水平在我国当前的条件下,国外绿地指标暂时达不到,这是我们经济决定的。
B.城市性质我们说不同性质的城市对园林绿地要求是不一样的,比如说以风景游览为主的城市,由于游览、美化的功能要求,指标要高一些。
一些重工业城市,由于环保的需求,指标要高一些。
一般的城市要低一些。
C.城市的规模不同规模的城市,绿地指标也会不一样,一些大城市绿地指标高,中小城市绿地指标低一些。
D.城市自然条件城市自然条件是影响绿地指标的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比如说南方的一些城市,空气湿润、水源充足、植物容易成活,这样绿地建设较容易,绿地指标容易达到,像西北地区,春季干旱炎热、水源比较困难,园林绿化有一定的难度。
绿地面积应适当的控制,因此要根据不同气候分区来确定不同城市的园林绿地指标。
E.园林绿地的现状及基础绿地基础较好的城市,原有的园林绿地改建数量较多的城市,容易提高园林绿地的指标,如北京历朝历代都是帝王所在之处,离宫别苑较多(如颐和园、圆明园等等),相对来说,比其他城市园林绿地多。
以上给大家讲解了园林绿地指标的影响因素,下面我们看一些园林绿地指标。
(3)城市园林绿地的指标计算介绍几个重要的指标:强调:这里提到的计算公式跟我们教材上的不一样,这是根据最新的园林绿地的分类来定义的。
在考试的时候,按照教材上答可以,按照辅导讲的答也可以。
A.城市园林绿地总面积=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B.每人公园绿地占有量=市区公园绿地总面积/市区人口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重要的指标,我们国家很多条例里面都提到了这个指标,是衡量一个城市的绿化水平的重要指标。
C.市区绿地率=市区绿地面积/市区用地总面积X100%城市市区绿地的总面积与市区用地总面积的比值。
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都是城市用地范围之内,反映城市总的绿化状况D.城市绿化覆盖率=市区各类绿地的垂直投影面积/市区用地总面积x100%市区各类绿地的垂直投影面积与市区面积的比值,它能够如实的反映绿化的空间量,可以了解绿地环保功能,指导绿地规划这进行树种选择与配置。
绿化覆盖率能够较好的反映了城市的绿化效果。
现城市绿化覆盖率作为绿地建设的考核指标。
E.苗圃拥有量=城市苗圃面积/市区用地总面积X100%苗圃拥有量不能低于2%,这样才能保证城市绿化的供应量。
5.城市园林绿地的布局(1)布局的原则A.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应结合其它部分的规划,综合考虑,全面安排园林绿地规划要与工业区的布置、公共建筑的分布、道路系统密切配合、不能孤立进行,例如在工业园区和居住区之间要布置防护林带,起到隔离的作用,在生活区范围内就要开辟各类的公园绿地,供居民休息、游憩。
为居民提供一定的活动空间。
B.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必须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我国幅员辽阔,各城市的情况也是错综复杂,自然条件和绿化的基础各不相同,因此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要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现状特点来进行。
C.城市园林绿地应均衡分布,比例合理,满足全市居民休息游览的需要城市公园绿地分布要点、线、面相结合,大中小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重点与一般相结合,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D.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既要有远景的目标,也要有近期的安排,做到远、近结合城市园林系统的规划要充分研究城市远期的发展规模,根据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的要求,制定出远期的发展目标。
同时还要照顾到由近及远的过渡措施。
(2)我国园林绿地布局的形式世界上园林绿地有8种基本模式,点状、环状、网状、楔状、放射状、放射环状、带状分枝状。
我国城市绿地系统可归纳为块状、带状、榭形状、混合状绿地布局。
A.块状绿地目前我国的多数城市绿地布局属于这种布局,这种绿地布局形式可以均匀的分布,居民能够方便的使用,但是这种绿地布局对城市整体的艺术面貌作用不大。
对改善城市小气候的作用也不大。
如上海、天津、武汉、大连和青岛等。
B.带状绿地这种绿地多数利用河流、道路和城墙形成的纵横向绿带,放射状绿带和环状绿地交织的绿地网。
带状绿地的布局形式容易表现城市的艺术面貌。
如哈尔滨、西安、苏州和南京等。
C.榭形状绿地一般是利用河流、起伏的地形和放射干道等结合农田防护来布置的,特点是城市的通风条件好,有利于城市艺术面貌的体现,如海南的琼山市。
D.混合状绿地布局这种绿地布局就是以上三种绿地的综合应用,他可以做到点、线、面的结合,组成较完整的体系,这种绿地布局形式可以使居民获得最大的绿地接触面,方便居民游憩,有利于改善小气候。
有利于丰富城市艺术面貌。
比如说北京绿地系统规划布局就按这种形式来发展。
(3)城市园林绿地布局的目的A.满足市民方便地进行文化娱乐、休息游览的要求B.满足城市的生产和生活的活动的要求C.满足工业生产和防护的要求D.满足城市艺术面貌的要求城市绿地布局重点应从功能上考虑形成系统,为城市居民提供不同的活动空间和游憩场地,而不应该仅仅从形式上考虑。
城市绿地的整体布局总目标就是要保持城市系统的生态平衡,改善城市环境,为市民提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
(4)城市园林绿地布局的要求:A.布局合理绿地要按照一定的服务半径,均匀的分布,使每个市民享用绿地的机会,另外要结合河流、道路布置一些带状绿地,把各级绿地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网络。
B.指标先进制定一些绿地指标要有一定的科学依据,要提出近期和远期的绿地指标。
C.质量良好为了满足城市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园林绿地的种类要多样化,有较高的艺术水平,要有一定的文化内涵,而且服务设施要齐全。
D.改善环境在第一章讲绿地功能的保护环境的功能,绿地布局要考虑能够改善环境,比如说居住区和工业区之间要设置防护林带,起到隔离的作用。
6.城市园林绿化的树种规划绿化树种选择是否恰当是影响绿化效果的非常重要的因素,树种选择恰当,树木生长健壮,绿地效益发挥的好。
因此制定恰当的树种规划,对于当地的绿化管理及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1)树种选择的原则:A.要基本切合森林植被区域自然规律每一地区都有地方植被,在树种选择的时候要考虑当地自然条件特点。
B.要以乡土树种为主乡土树种对当地土壤、气候的适应性强,比较容易成活,因此可以作为主要的绿化树种。
C.要选择抗性强的树种抗性强的树种对环境有很好的适应性,生长良好,有利于城市各类绿地的建设,达到改善环境的目的。
D.速生树种与慢长树种相结合速生树种生长速度快,早期容易达到绿化效果,但是寿命短;慢长树种生长缓慢,绿化效果较慢,因此在树种选择的时候,要速生树种与慢长树种相结合。
(2)树种规划的方法A.调查研究在树种规划的时候,首先要调查当地原有树种和一些外地引种驯化的树种的生态习性、生长状况,以便作为进一步扩大树种应用的基础资料。
B.确定骨干树种、基调树种在经过广泛调查研究及查阅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就要针对本地的自然条件选择骨干树种,例如行道树。
C.确定主要树种的比例主要两个比例●乔木与灌木的比例一般以乔木为主,一般乔木占70%。
●落叶树与常绿树的比例落叶树一般生长速度快,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常绿树在一年四季都有良好的绿化效果及防护作用,但是生长速度较慢,投资也比较大,因此城市中落叶树比重要大一些。
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园林绿地面积2.公园服务半径3.道路红线4.城市绿线5.绿化覆盖率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绿地率8.绿化覆盖面积9.防护绿地二、填空题1.1992年的《城市绿化条例》中规定城市建城区绿地包括、、、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和风景林地。
2. 是城市园林绿化水平基本标志,它反映着一个时期的经济水平、城市环境质量及文化生活水平。
3.城市园林绿地的布局基本要求是达到以下所述的条件、、和改善环境。
4.我国的城市绿地系统,从形式上可以归纳为下列四种:、契形绿地布局和混合式绿地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