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曲南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的疗效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169.70 KB
- 文档页数:2
氨曲南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的临床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6-05-26T17:00:18.503Z 来源:《系统医学》2016年第5期作者:赵桂芳[导读] 常规组患儿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所有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到93.3%;所有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仅为66.7%,试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氨曲南治疗儿童菌痢,效果显著,值得广泛的推广使用。
赵桂芳林口县妇幼保健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600【摘要】目的:分析对小儿细菌性痢疾疾病采取氨曲南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方法:采取数字随机方法,从本院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期间接收治疗的儿童细菌性痢疾疾病患儿中选取30例作为本次试验的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作常规组与试验组,即常规组15例,试验组15例;常规组患儿应用头孢曲松钠进行治疗,试验组患儿采取氨曲南进行治疗,研究对比试验组与常规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试验组、常规组患儿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所有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到93.3%;所有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仅为66.7%,试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氨曲南治疗儿童菌痢,效果显著,值得广泛的推广使用。
【关键词】小儿细菌痢疾;氨曲南;头孢曲松钠;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25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5-237-01在儿科临床上,细菌性痢疾属于一种常见疾病,这个疾病又被叫做菌痢,属于儿童肠道传染疾病之一。
患儿发生菌痢的原因较多,但主要为受革兰感染导致,儿童年龄大于三岁以上的发病率最高,且一般情况下在夏季秋季,该病的发病率可达到一年中发病最高的季节[1]。
临床中菌痢患儿主要表现包括了腹痛以及发热、便血、腹泻等,对于该疾病的临床诊治主要为药物治疗,常常采取阿奇霉素以及头孢曲松钠、氨曲南等进行治疗。
其中,氨曲南是一种新型的单酰胺环类抗生素药物,在治疗儿科菌痢疾病方面的效果十分显著,为了对比头孢曲松钠与氨曲南再菌痢疾病患儿的临床治疗疗效,本次实验抽选我院收治的30例患儿展开研究,并总结其报告如下:1.对象及方法1.1研究对象从本院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接收并采取氨曲南进行治疗的15例菌痢患儿作为本组实验的试验组;选取同期接收并采取头孢曲松钠进行治疗的15例菌痢患儿作为本组实验的常规组;其中试验组有10例男性患儿,有5例女性患儿;患儿年龄最大是12岁,最小是6月,患儿平均年龄达到(4.68±2.4)月,所有患儿平均体重为27.5kg;患儿病程:最长病程是6d,最短是3h,患儿平均病程为(3.34±1.15)d;常规组有6例为男性患儿,有9例为女性患儿,患儿年龄最大时13岁,最小时8月,平均年龄达到(5.64±2.8)岁,患儿平均体重均达到27.1kg;患儿病程:最长病程是7d,最短是4h,平均病程是(3.46±1.15)d,将试验组、常规组患儿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比较结果显示无显著差异性,可对比(P>0.05)。
氨曲南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于海周海燕发表时间:2015-11-11T14:07:08.76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8期供稿作者:于海周海燕[导读] 黑龙江省宝清县龙头镇中心卫生院 155602 氨曲南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黑龙江省宝清县龙头镇中心卫生院 155602摘要:目的:分析氨曲南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的临床效果。
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6月-2014年7月期间诊治的74例小儿细菌性痢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氨曲南治疗组(37例)与丁胺卡那霉素组(37例),丁胺卡那霉素组患者给予丁胺卡那霉素治疗,氨曲南治疗组采用氨曲南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氨曲南治疗组的整体效果明显高于丁胺卡那霉素组(P<0.05),同时,氨曲南治疗组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丁胺卡那霉素组(P<0.05)。
结论:氨曲南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氨曲南;小儿细菌性痢疾;临床效果细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即生活中的菌痢,是小儿群体中的常见病症,该病主要是由于痢疾杆菌导致,具有传染性。
根据相关统计资料称,随着近年来生活环境的变化及抗生素的滥用,细菌性痢疾患儿不断增多,且痢疾杆菌的耐药菌株也在不断的升高,需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药物早期治疗[1]。
氨曲南则是目前临床中较为新型的一种耐β-内酰胺酶抗生素,国内外已有较多研究通过体外实验结果论证得出该药物能够对多种G-菌具有抗菌效果,例如绿脓假单胞菌、大肠杆菌、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菌、克雷伯氏菌、沙门氏菌以及痢疾杆菌等均有较好的抗菌作用,但对于G+菌种却没明显的抗菌效果。
本文旨在分析氨曲南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的临床效果,特收集我院的74例小儿细菌性痢疾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的74例小儿细菌性痢疾患者,本组患儿入院时均表现出腹痛、发热、脓血样便、腹泻可见黏液等症状,大便培养痢疾杆菌呈阳性,大便常规检查白细胞数均超过10个/HP。
氨曲南治疗菌痢55例分析【摘要】目的为了评价氨曲南治疗细菌性痢疾的疗效,将105例细菌性痢疾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5例,对照组50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
治疗组应用氨曲南30 mg/(kg•d),对照组常规使用氨苄青霉素、环丙沙星等常规剂量用药。
结果治疗组疗程缩短,全身副反应减少。
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关键词】氨曲南;细菌性痢疾;小儿近年来随着抗生素在临床广泛应用,痢疾杆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如中毒性菌痢疾已较少见,普通型痢疾临床上仍然较为常见,且耐菌株亦不断增加,治疗困难。
我院于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以来应用氨曲南治疗急性菌痢55例,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选择本文105例,均为我院住院患儿,男47例,女58例;年龄4个月~10岁,病程10 h~4 d。
具有急性发热,腹泻或脓血便,粪常规白细胞>10个/HP,伴少量红细胞。
粪培养痢疾杆菌阳性75例,其中福氏菌70例,5例为宋内氏菌。
药物敏感试验显示环丙沙星,丁胺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氯霉素、复方新诺明敏感率分别为90%,94%,4.8%,7%,4%,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男25例,女30例;对照组男22例,女28例,两组在年龄,病程及临床症状方面无显著差异。
1.2 治疗方法氨曲南,由海南中化联合制药工业有限公司生产,剂量30 mg/(kg•d),分2~3次,静脉滴注,疗程3~5 d。
对照组氨苄青霉素,环丙沙星,丁胺卡那霉素按常规剂量用药。
治疗期间其他治疗包括补液,对症等两组相同。
1.3 疗效评定1.3.1 治疗组退热时间,腹泻停止时间,住院无数分别为:(2.25±1.44)d,(2.30±1.28)d,(2.45±1.44)d;对照组三者分别为:(3.20±1.45)d,(4.45±1.67)d,(4.68±1.54)d。
氨曲南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疗效观察
陈静静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年(卷),期】2012(014)017
【摘要】目的:观察氨曲南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疗效.方法:将90例细菌性痢疾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给予氨曲南50mg/(kg·日),分2次静滴;对照组45例予丁胺卡那霉素7~10mg/(kg·日),分2次静滴,比较两组之间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77%,对照组为77.7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氨曲南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疗程短,不良反应少.
【总页数】1页(P179)
【作者】陈静静
【作者单位】464400,河南信阳淮滨县人民医院儿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氨曲南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75例临床分析 [J], 戎群芳;张育才
2.氨曲南治疗小儿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 [J], 李爽;崔晓荣;赵京红
3.氨曲南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的疗效观察 [J], 孟春凤
4.氨曲南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疗效观察 [J], 陈静静
5.氨曲南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的临床疗效观察 [J], 郑大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LOGO氨曲南临床使用专项点评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氨曲南临床使用专项点评2016年4月氨曲南近年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它是第一个成功用于临床的单环阡内酰胺类抗生素,对大多数需氧革兰阴性菌具有高度的抗菌活性,并具有耐酶、低毒、对青霉素等无交叉过敏等优点,可用于青霉素过敏患者、并为氨基糖咅类的替代品。
氨曲南抗菌谱类似氨基糖昔类,覆盖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菌属的肺炎杆菌和奥克西托菌、产气杆菌、阴沟杆菌、变形杆菌属、沙雷菌属、枸椽酸菌属、志贺菌属等肠杆菌科细菌,以及流感杆菌、淋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等,其对铜绿假单胞菌也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与氨基糖昔类合用可加强对绿脓杆菌和肠杆菌属的作用。
氨曲南对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等需氧革兰阳性菌以及厌氧菌无抗菌活性。
适用于治疗敏感需氧革兰阴性菌所致的各种感染,如尿路感染、下呼吸道感染、败血症、腹腔内感染、妇科感染、术后伤口及烧伤、溃疡等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氨曲南在我院临床使用较为突出,针对于此.本科室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药品说明书,对氨曲南的处方用药情况进行专项点评和分析。
病历一急诊科患者,男,40岁,足部被利器划伤(小清创缝合),无药物过敏史。
处方:1.破伤风抗毒素注射液1500IUX1支Sig : 1500IU im ,皮试(一)2.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注射用氨曲南2. 0gSig : ivgtt qd评析:根据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体表局部外伤预防感染应针对金葡菌选用药物。
常用预防抗菌药物为头泡哩嚇或头跑拉定。
氨曲南对大多数需氧革兰阴性菌具有高度的抗菌活性,对蔔萄球菌属、链球菌属等需氧革兰阳性菌以及厌氧菌无抗菌活性。
所以本病例选择氨曲南不合理。
该患者为小伤口.应首选口服给药,而不是静脉给药。
建议:选择疗效肯定、安全、价格相对较低的1代头抱菌素头抱哇咻。
病历二外科患者,男,52岁,因开水烫伤左脚,局部红肿疼痛’有小水泡。
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应用氨曲南治疗的疗效观察目的探究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应用氨曲南治疗的疗效。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8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研究组给予氨曲南治疗,参照组应用头孢噻肟治疗,对比其结果。
结果研究组的痊愈率(65.85%)和总有效率(92.68%)均明显高于参照组(43.90%,75.61%),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的细菌清除率(92.31%)与参照组(90.74%)比较,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良反应少。
结论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应用氨曲南治疗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标签: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氨曲南;头孢噻肟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是儿科临床常见的疾病,是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中最为多见的疾病[1]。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等。
近年来,即使在强有力的抗生素及有效的疫苗控制下,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仍呈快速上升趋势[2],严重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甚至威胁其生命安全。
因此,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对我院收治的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应用氨曲南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择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82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经检查诊断均符合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
并排除合并严重的心肝肾疾病者、支原体感染或肺结核者、对青霉素和头孢菌素药物过敏者。
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
其中研究组41例,男27例,女14例,年龄1~9岁,平均年龄(5.2±1.4)岁;参照组41例,男26例,女15例,年龄2~7岁,平均年龄(4.8±1.7)岁。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不明显,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均给予两组患儿常规的止咳、化痰等药物对症支持治疗。
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注射用氨曲南60mg(kg·d),溶于0.9%的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静滴,1次/d,连续治疗1~2w为一个疗程。
氨曲南治疗菌痢55例分析作者:余岚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第22期【摘要】目的为了评价氨曲南治疗细菌性痢疾的疗效,将105例细菌性痢疾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5例,对照组50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
治疗组应用氨曲南30 mg/(kg•d),对照组常规使用氨苄青霉素、环丙沙星等常规剂量用药。
结果治疗组疗程缩短,全身副反应减少。
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关键词】氨曲南;细菌性痢疾;小儿近年来随着抗生素在临床广泛应用,痢疾杆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如中毒性菌痢疾已较少见,普通型痢疾临床上仍然较为常见,且耐菌株亦不断增加,治疗困难。
我院于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以来应用氨曲南治疗急性菌痢55例,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选择本文105例,均为我院住院患儿,男47例,女58例;年龄4个月~10岁,病程10 h~4 d。
具有急性发热,腹泻或脓血便,粪常规白细胞>10个/HP,伴少量红细胞。
粪培养痢疾杆菌阳性75例,其中福氏菌70例,5例为宋内氏菌。
药物敏感试验显示环丙沙星,丁胺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氯霉素、复方新诺明敏感率分别为90%,94%,4.8%,7%,4%,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男25例,女30例;对照组男22例,女28例,两组在年龄,病程及临床症状方面无显著差异。
1.2 治疗方法氨曲南,由海南中化联合制药工业有限公司生产,剂量30 mg/(kg•d),分2~3次,静脉滴注,疗程3~5 d。
对照组氨苄青霉素,环丙沙星,丁胺卡那霉素按常规剂量用药。
治疗期间其他治疗包括补液,对症等两组相同。
1.3 疗效评定1.3.1 治疗组退热时间,腹泻停止时间,住院无数分别为:(2.25±1.44)d,(2.30±1.28)d,(2.45±1.44)d;对照组三者分别为:(3.20±1.45)d,(4.45±1.67)d,(4.68±1.54)d。
不同抗生素治疗细菌性痢疾的疗效对比分析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抗生素治疗细菌性痢疾的疗效对比情况。
方法:80例细菌性痢疾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在常规基础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环丙沙星治疗,治疗组给予头孢噻肟钠治疗。
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的有效率97.5%,对照组的有效率80.0%,治疗组的临床有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都比较少,对比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 >0.05)。
结论:相对于环丙沙星,头孢噻肟钠治疗细菌性痢疾能有效提高治疗疗效,且安全性好。
关键词抗生素细菌性痢疾环丙沙星头孢噻肟钠细菌性痢疾为一组广泛存在并流行于世界各地的胃肠道传染病,在环境和卫生条件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菌痢的年发病率(750~2000)/10万[1]。
我国2008年报告菌痢病例达600万余人,但实际情况可能更为严重。
在治疗药物中,喹诺酮类是一类化学合成的抗菌药物,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等特点,与其他常用抗菌药无交叉耐药性,是当今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主要药物之一[2]。
随着喹诺酮类药物的广泛持续应用和不当使用,喹诺酮类耐药性也随之广泛产生,严重影响了临床治疗效果[3]。
故研究治疗细菌性痢疾抗生素选择很有必要。
2009年1月~2011年1月使用不同抗生素治疗细菌性痢疾,取得了不同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细菌性痢疾患者80例,男50例,女30例,年龄20~57岁,平均年龄36.5岁。
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
两组在年龄、性别及临床症状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两组均按统一标准控制饮食,有脱水、电解质紊乱者,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在次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环丙沙星0.2g注射液静脉滴注,2次/日。
治疗组给予头孢噻肟钠50~10mg+葡萄糖溶液静滴,2次/日。
7天1疗程。
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1个疗程结束后症状消失,粪便常规正常及便培养阴性者;②有效:便次减少及化验好转;③无效:症状未消失,粪便镜检仍异常[4]。
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89例药物疗效对比观察作者:吉荣环马香涛李书丽王梅琴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04期【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药物治疗临床疗效。
方法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措施,维持体内水分、酸碱度以及电解质平衡,及时补充盐分,口服肠黏膜保护剂及微生态调节剂,根据患儿具体情况给予对症治疗,头孢哌酮静脉滴注;研究组患儿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辅助治疗,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两周为宜,观察并记录其临床治疗效果,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
结果研究组患儿经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80.00%,且P【关键词】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临床疗效本文将对河南省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自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期间前来就诊的89例急性细菌性痢疾患儿给予临床研究,从而探讨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药物治疗临床疗效,为提高此类患儿治疗效果提供可靠依据,保障其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共选取89例急性细菌性痢疾患儿进行本次研究,男性47例、女性42例,年龄3个月~9岁,平均年龄(3.44±0.45)岁。
按照抽签方式将89例急性细菌性痢疾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即研究组(44例)与对照组(45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例数等)具有临床可比性(P>0.05)。
1. 2 方法对照组急性细菌性痢疾患儿给予常规治疗措施,维持体内水分、酸碱度以及电解质平衡,及时补充盐分,口服肠黏膜保护剂及微生态调节剂,根据患儿具体情况给予对症治疗,给予头孢哌酮静脉滴注, 1次/d,每次剂量为100 mg/kg;研究组急性细菌性痢疾患儿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哈尔滨制药集团三精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辅助治疗,根据患儿年龄确定给药剂量, 6月龄及以下患儿10 mg/d, 6月龄以上患儿20mg/d。
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两周为宜,观察并记录其临床治疗效果,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
试论氨曲南用于小儿细菌性痢疾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发表时间:2016-05-26T16:51:25.003Z 来源:《系统医学》2016年第5期作者:王丽菊[导读] A组患者的质量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结论:氨曲南对小儿菌痢质量具有显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使用。
王丽菊哈尔滨市阿城区儿童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300 【摘要】目的:研究氨曲南用于小儿细菌性痢疾临床治疗中的疗效。
方法:从我院2015年3月到2015年12月接收并用氨曲南治疗的25例细菌性痢疾(菌痢)患儿作为本次实验的A组;选取同期接收应用头孢曲松钠治疗的25例菌痢患儿作为本次实验的B组,分析比较A组与B 组患儿的临床疗效。
结果:A、B两组患儿接受治疗之后,A组25例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0%;B组25例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0.0%,A组患者的质量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结论:氨曲南对小儿菌痢质量具有显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使用。
【关键词】小儿细菌痢疾;氨曲南;头孢曲松钠【中图分类号】R25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5-226-01 临床上细菌性痢疾属于儿童常患疾病,该疾病又被称为菌痢,是一种儿科肠道传染性的疾病,属于临床上常见疾病之一。
菌痢的发病原因大多是由于受到革兰感染所致,且儿童的年龄在三岁以上者发病几率越大,一般情况下,夏季秋季是该疾病发病率最高的季节[1]。
临床上菌痢患儿的主要表现为腹痛、发热便血或者腹泻等等。
对于菌痢疾病的临床治疗通常以药物为主,常用的药物有阿奇霉素、头孢曲松钠以及氨曲南等,其中氨曲南属于新型的单酰胺环类抗生素,在抗病菌发那个面具有显著效果,为了比较头孢曲松钠及氨曲南对于菌痢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实验抽选了50例患儿进行实验,总结实验结果并进行如下的报告。
1.对象及方法1.1研究对象此次试验所抽选的50例患儿均采取数字随机选择的方法来抽选,且所有患儿均属于本医院2015年3月到2015年12月收治的菌痢患儿当中,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每组由患儿25例;其中A组患儿有15例男性,有10例女性,年龄最大为12岁,最小为6月,患儿的平均年龄是(4.58±2.5)月,且患儿的平均体重达到27.5kg;病程:最长病程为6d,虽短为3h,患儿的病程平均到(3.24±1.25)d,A 组所有患儿均采取氨曲南治疗;B组患儿有16例男性,有9例女性,年龄最大为13岁,最小为8月,患儿的平均年龄是(5.54±2.2)月,且患儿的平均体重达到26.8kg;病程:最长病程为7d,虽短为4h,患儿的病程平均到(3.45±1.05)d,B组所有患儿均采取头孢曲松钠来进行治疗;将两组菌痢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比较结果无显著的差异性,可比较(P>0.05)。
我院氨曲南应用情况分析张鹏;李钟勇;唐小婷;杨海霞【摘要】目的:了解我院氨曲南使用情况,分析不合理用药病例,为临床医师提供用药参考,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2年1-6月我院氨曲南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氨曲南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选药不当、用法与用量不正确、联合用药不合理等现象.结论:2012年1-6月我院氨曲南用量有所升高,总体应用情况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不合理应用现象,亟需引起重视并予以纠正.【期刊名称】《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年(卷),期】2013(013)003【总页数】3页(P217-219)【关键词】氨曲南;抗菌药物;合理用药【作者】张鹏;李钟勇;唐小婷;杨海霞【作者单位】遂宁市中心医院药剂科,四川遂宁629000;遂宁市中心医院药剂科,四川遂宁629000;遂宁市中心医院药剂科,四川遂宁629000;遂宁市中心医院药剂科,四川遂宁629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8.12011年5月,卫生部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以来,我院制定了诸多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加大了监督管理力度,目前取得了较好成效,但近期我院注射用氨曲南用量有所上升。
氨曲南属于二线抗菌药物,为分析临床应用的合理性,现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氨曲南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旨在提高医院临床用药水平,为临床医师提供用药参考,防止氨曲南不合理使用。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我院存档病历中以随机抽样法抽取2012年1—6月使用氨曲南病历383份,填写患者基本情况和患者用药情况调查表,并进行统计、分析。
1.2 方法依据卫生部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药品说明书等法规性文件对病历中氨曲南使用合理性进行评价。
2 结果2.1 基本情况本次抽取的383例患者中,男性204例,女性179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2个月,平均年龄 43岁,65岁以上患者153例,占总数的39.9%。
氨曲南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对氨曲南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观察。
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4年10月小儿细菌性痢疾患儿60例,随机分两组。
头孢曲松钠组患儿给予头孢曲松钠治疗,氨曲南组患儿给予氨曲南治疗,将两组患儿临床应用效果、用药不良现象进行对比。
结果:氨曲南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头孢曲松钠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氨曲南组用药不良现象明显少于头孢曲松钠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跟应用头孢曲松钠治疗相比,氨曲南达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的临床效果更佳,有利于减少患儿生理不良状态,值得推广。
【关键词】氨曲南;小儿细菌性痢疾;临床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3-0319-02小儿细菌性痢疾是指由于小儿因为自我保护能力差,容易感染痢疾杆菌而出现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疾病[1]。
为了探讨小儿细菌性痢疾的安全有效治疗方法,本研究选取相关病例进行研究,分析了氨曲南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8月至2014年10月小儿细菌性痢疾患儿60例,随机分两组。
头孢曲松钠组患儿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6个月~12岁,平均年龄(3.62±2.33)月,平均体重(28.78±1.67)kg,病程3h~6天,平均病程为(3.34±1.40)d。
氨曲南组患儿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6个月~11岁,平均年龄(3.31±2.52)月,平均体重(28.41±1.11)kg,病程3h~7天,平均病程为(3.41±1.12)d。
两组从性别、年龄、体重、平均病程等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头孢曲松钠组患儿采用头孢曲松钠治疗(商品名: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国药准字H22025642;吉林省辉南长龙生化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静脉滴注,按体重每日20~80mg。
小儿细菌性肠炎临床治疗效果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小儿细菌性肠炎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入组 58例2010年10月-2011年9月在我院诊治的细菌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29例,采用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治疗,观察组29例采用口服头孢克肟颗粒联合整肠生治疗。
结果根据临床疗效评分标准,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8%,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 (P<0.05)。
结论头孢克肟联合整肠生治疗小儿细菌性肠炎效果优于阿莫西林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儿细菌性肠炎临床治疗头孢克肟整肠生【中图分类号】R7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5-0167-02近年来,小儿腹泻疾病病例明显上升,是儿科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也是我国重点防治的疾病[1]。
细菌性肠炎是引起小儿腹泻的重要病因之一,由于细菌感染病原种类繁多,抗生素滥用导致的耐药情况较严重,因此,细菌性肠炎患儿诊治是儿科消化系统疾病治疗难点之一[2]。
本研究通过观察58例2010年10月-2011年9月在我院诊治的细菌性肠炎患儿治疗情况,为小儿细菌性肠炎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入组58例细菌性肠炎患儿,其中男32例,女26例,年龄0-7岁。
急性发病,病程均1周以内, 符合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腹胀腹痛、发热、呕吐,大便呈粘冻状或脓血便,大便次数3次/d以上,所有患儿治疗前未服用过抗生素。
实验室检查:大便镜检可见粘液、少许脓细胞与红细胞,大白细胞含量大于++/HP。
大便细菌培养:志贺菌感染27例,沙门菌感染21例,大肠埃希菌感染4例,肠球菌感染3例,痢疾杆菌感染3例。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 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2岁以下患儿114mg/次,每日2次;2-7岁患儿228 mg/次,每日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