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5节 感染性腹泻
- 格式:ppt
- 大小:829.50 KB
- 文档页数:10
第一章测试1.药效学主要是研究()。
A:药物在体内的吸收B:药物疗效的影响因素C:药物在体内的变化及其规律D: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规律E:药物的临床疗效答案:D2.药动学是研究()。
A:药物如何影响机体B:药物效应动力学C:药物在体内的时间变化D:合理用药的治疗方案E:机体如何对药物进行处理答案:E3.药理学是研究()。
A:药物的学科B: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和原理C:人体的学科D:药物代谢动力学E:药物效应动力学答案:B4.药理学课程的学习任务()。
A:阐明药物有何作用B:揭示生命活动提供重要资料C:发现新药提供有益线索D:达到合理用药目的E:阐明药物作用如何产生答案:ABCDE5.药物是指()。
A:可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用量的物质B:具有滋补、营养、保健作用的物质C:具有调节人体生理功能作用的物质D:没有毒性的物质E:可使机体产生新的生理功能的物质答案:AC6.药理学的发展史()。
A:传统本草学B:近代药理学C:临床药理学D:中药本草学E:现代药理学答案:ABE7.药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药动学和药效学两个方面。
A:错B:对答案:B8.药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医学与药学之间的桥梁课程。
A:错B:对答案:B9.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是化学合成药物。
A:错B:对答案:A10.随着科技的进步,药理学课程逐渐向分子水平发展。
A:对B:错答案:A第二章测试1.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是指()。
A:局部作用、全身作用B:治疗作用、不良反应C:对因治疗、对症治疗D:原发作用、继发作用E:不良反应、毒性作用答案:B2.青霉素治疗肺部感染是()。
A:对因治疗B:补充治疗C:间接治疗D:替代治疗E:对症治疗答案:A3.副作用是在下述哪种剂量时产生的不良反应()。
A:无效量B:最小有效量C:最小中毒量D:治疗量答案:D4.特异质反应的发生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
A:血药浓度B:用药剂量C:给药途径D:遗传E:药物中的杂质答案:D5.下列哪项参数可以反应药物的安全程度()。
第三章第五节感染性疾病(总分91,考试时间600分钟)第三章儿内科基础知识与基础理论  第五节感染性疾病一、名词解释1. Koplik斑2. Stimson线3. 帕氏(Pastia)线4. 先天性风疹综合征5. 三角架征6. 吻膝试验7. 败血症8. 菌血症9. 毒血症10. 异型麻疹11. 弛缓性瘫痪12. 百日咳综合征二、填空题1. 麻疹唯一传染源是_________。
2. 麻疹黏膜斑(Koplik)斑,在发疹前_________出现。
3. 对接触了麻疹患者的易感儿至少应隔离_________天。
4. 对接触了水痘患者的易感儿至少应隔离_________天。
5. 幼儿急疹发热期无特殊体征,典型的表现为_________。
6. 脊髓灰质炎又称_________,病变主要在_________,表现为_________。
7. 百日咳主要通过_________经_________直接传播,传播范围一般在_________以内。
8. 麻疹的临床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风疹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重症水痘多发生在_________或_________病儿。
11. 流行性腮腺炎主要临床特征是_________,常见并发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2~7岁小儿在夏季突起_________,伴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表现者,应考虑中毒型菌痢。
13. 患钩虫病时成虫所致的主要症状是_________。
14. 蛲虫病的临床特征是_________。
15. 麻疹患者是麻疹唯一的传染源,从接触后_________天至出疹后_________天均有传染性。
16. 80%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患者有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三联症。
(完整)感染科诊疗规范2015(含目录)目录第一章病毒性疾病第一节病毒性肝炎第二节肝硬化第三节轮状病毒感染第四节新型肠道病毒感染第五节脊髓灰质炎第六节流行性乙型脑炎第七节狂犬病第八节流行性感冒第九节麻疹第十节水痘、带状疱疹第十一节流行性腮腺炎第十二节肾综合症出血热第十三节登革热与登革出血热第十四节艾滋病第二章立克次体病第一节流行性斑疹伤寒第二节地方性斑疹伤寒第三节恙虫病第三章细菌性疾病第一节伤寒与副伤寒第二节沙门氏菌感染第三节细菌性食物中毒第四节细菌性痢疾第五节致腹泻性大肠杆菌肠炎第六节弯曲菌感染第七节霍乱第八节布鲁氏杆菌病第九节鼠疫第十节炭疽病第十一节白喉第十二节百日咳第十三节猩红热第十四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第十五节厌氧菌感染(完整)感染科诊疗规范2015(含目录) 第十六节破伤风第十七节败血症第十八节感染性休克第四章真菌病第一节隐球菌脑膜炎第二节深部念珠菌病第三节深部曲菌病第五章螺旋体病第一节钩端螺旋体病第二节回归热第六章原虫病第一节阿米巴病第二节疟疾第七章蠕虫病第一节血吸虫病第二节华支睾吸虫病第三节肺吸虫病第四节肠绦虫病第五节囊虫病第六节包虫病第七节蛔虫病第八节丝虫病第九节钩虫病第八章传染病常用防治及抢救技术第一节医院内感染的防治第二节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第三节肾腺皮质激素在传染病中的应用第四节人工肝支持系统在重症肝炎中的应用第五节隔离与消毒第六节传染病预防接种第七节传染病常用诊疗技术第一章病毒性疾病第一节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是由多种嗜肝细胞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
临床上以乏力、食欲减退、肝肿大及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出现发热及黄疸。
按病原分类,病毒性肝炎至少可以分为甲、乙、丙、丁、戊、庚六型,分别由HAV、HBV、HCV、HDV、HEV及HGV引起。
其中甲型和戊型主要表现急性肝炎,不转为慢性。
乙、丙、丁型可转为慢性肝炎并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宁南县感染性腹泻应急处置技术方案1、背景感染性腹泻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危害严重的肠道传染病。
它除引起腹泻、出血性肠炎外,还可发生溶血性尿毒综合症(HUS)、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等严熏的并发征,后者病情凶险,病死率高。
自1982年美国首次发现因该致病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以来,肠出血性大肠杆菌0157:H7疫情开始逐渐扩散和蔓延,相继在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多个国家引起腹泻暴发和流行。
我国自1997年在一定范围内开展监测工作以来,已陆续有十余个州份在州售食品、进口食品、腹泻病患者、家畜家禽等分离到肠出血性大肠杆菌0157:H7,表明肠出血性大肠杆菌0157:H7感染性腹泻已逐渐成为威胁人群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为进一步加强并规范感染性腹泻疫情控制和应急处置,特制订此方案。
2、部门职责按照传染病防治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的要求,宁南县各医疗卫生单位、疾控中心以及其它相关部门负责感染性腹泻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切实加强对该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组织领导,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研究部署,努力把各项防治措施落到实处;采取多种方式和手段,加强检查督促,及时发现防控过程中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督促整改,提高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成效。
2.1县卫生局应组织相关部门提供感染性腹泻应急处置所必需的经费、物资等保障,敦促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宁南县疾控中心及相关部门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2.2县疾控中心及各医疗卫生单位组织、协调疫情的调查处理和医疗救治工作,正面引导宣传,加强与其它部门的沟通与协作。
2.3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导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做好感染性腹泻疫情监测工作:做好传染病疫情的核实、调查、处理以及疫情报告等工作,落实具体控制措施;开展感染性腹泻的宣传教育和健康促进。
2.4各医疗卫生单位负责感染性腹泻病人或疑似病人以及带菌者的医疗救护、现场转运等工作,并按要求进行相应的管理,协助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相关标本的采集。
小儿腹泻及其护理小儿腹泻(infantlediarrhea)或称腹泻病,是由多种病原5!起的以腹泻和电解质紊乱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发病年龄以2岁以下为主,其中1岁以下者约占50%。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夏秋季发病率最高。
一、病因:(一)易感因素1.消化系统特点小儿消化系统发育不良,胃酸和消化酶分泌不足及对营养物质的需求相对较多,因此,在受到不良因素影响时,易引起消化道功能紊乱。
2.机体防御功能较差血液中免疫球蛋白、胃肠道5以人及胃内酸度均较低,对感染的防御能力差。
3.人工喂养者由于不能从母乳中得到SIgA等某些成分,加上食物、食具易被污染等因素,其发病率明显高于母乳喂养者。
(二)感染因素1.肠道内感染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引起。
尤其以病毒、细菌为多见。
病毒感染以轮状病毒引起的秋冬季小儿腹泻最为常见,其次是埃可病毒和柯萨奇病毒等。
细菌感染(不包括法定传染病)以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致病性大肠杆菌)为主,其次是产毒性大肠埃希菌(产毒性大肠杆菌)和弯曲菌等。
真菌和寄生虫也可引起急慢性肠炎。
2.肠道外感染由于发热及病原体毒素作用使消化功能紊乱,故当患中耳炎、肺炎、上呼吸道、泌尿道、皮肤感染或急性传染病等,可伴有腹泻。
肠道外感染的病原体(主要是病毒)有时可同时感染肠道。
(三)非感染因素当喂养的时间、食物的性质、量及气候突然改变等因素均可引起腹泻。
二、发病机制:(一)感染性腹泻大多数病原微生物通过食入污染的水、食物或通过污染的手传播而进入消化道。
当机体的防御功能下降、大量的微生物侵袭并产生毒力时可引起腹泻。
如轮状病毒侵入肠道后,使小肠绒毛细胞受损,小肠粘膜回收水、电解质能力下降引起腹泻;同时,继发的双糖酶分泌不足,使肠腔内的糖类消化不完全并被肠道内细菌分解,使肠液的渗透压增高,进一步造成水和电解质的丧失,加重腹泻。
细菌感染所致腹泻包括肠毒性肠炎、侵袭性肠炎。
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不产生肠毒素及侵袭力,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细菌感染性腹泻细菌感染性腹泻在广义上是指由各种细菌引起,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的一组常见肠道传染病,本文是指除霍乱、菌痢、伤寒、副伤寒以外的细菌感染性腹泻,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丙类传染病。
该病发病呈全球性,一般为散发,可暴发流行。
临床表现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轻重不一,多为自限性,但少数可发生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病因及发病机制常见细菌有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大肠埃希菌、弯曲菌、耶尔森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艰难梭菌等,因本书其他章节对其中多种细菌有详述,故本节仅介绍几种近年来较受重视的病原菌。
1.大肠埃希菌属于埃希菌属,肠杆菌科,短杆状革兰阴性菌,无芽胞,大多有鞭毛,运动活跃。
在15~46℃均能生长,最适宜温度为37℃,在水中可存活数周至数月,在冰箱中可长期生存。
对酸有较强抵抗力,对高温和化学消毒剂敏感,75℃以上1分钟死亡。
该菌是国际公认的卫生监测指示菌,在现代遗传工程中也被用作主要的工程菌。
与人类腹泻有关的大肠埃希菌包括:肠致病型大肠埃希菌、肠产毒型大肠埃希菌、肠侵袭性型大肠埃希菌、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肠集聚型大肠埃希菌。
近年来造成美国、日本等许多国家暴发流行的出血性结肠炎主要为EHEC O157:H7所致,该菌显著的特点是能产生志贺样毒素,此毒素对非洲绿猴肾异倍体细胞(Vero细胞)有毒性,故又称为VT毒素(verotoxin),具有神经毒、细胞毒和肠毒素作用。
2.耶尔森菌为革兰阴性短小杆菌,无芽胞,兼性厌氧,在-30~42℃均可生存。
可产生热稳定性肠毒素,121℃经30分钟不被破坏,对酸、碱稳定。
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经常可以从人类、动物、土壤、水及各种食品中分离出,煮沸、干燥及常规消毒剂可杀灭。
3.变形杆菌属肠杆菌科,革兰阴性菌,多形性,无芽胞和荚膜,有周鞭毛,运动活跃,最适温度为37℃,能产生肠毒素。
该菌对外界适应力强,营养要求低,生长繁殖较迅速,存在于人及各种野生动物肠内,也存在于粪肥、土壤及水中,在鱼、蟹及肉类中变形杆菌污染率较高。
第三章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知识点第一节消化系统解剖生理考点1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消化系统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摄取和消化食物、吸收营养和排泄废物。
◆食管三处狭窄:第1处在环咽肌围绕食管的人口处;第2在主动脉弓水平,有主动脉和左支气管横跨食管;第3处在食管下端,即食管穿过膈的裂孔处。
◆胃壁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组成。
泌酸腺由3种细胞组成:壁细胞分泌盐酸和内因子,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黏液细胞分泌碱性黏液,可中和胃酸和保护胃黏膜。
◆小肠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小肠内消化是整个消化过程的主要阶段。
◆结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吸收水分、储存和转运粪便,还能吸收部分电解质和葡萄糖。
◆肝是人体内最大的腺体器官,主要功能有物质代谢、解毒功能、生成胆汁。
◆胰管与胆总管汇合成壶腹,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
这种共同通路是胰腺疾病和胆道疾病相互关联的解剖学基础。
【复习要领】食管三段颈胸腹,三个狭窄要记住;胃居剑下左上腹,二门二弯又三部;贲门幽门大小弯,胃底胃体幽门部;小弯胃窦易溃疡,及时诊断莫延误。
【温馨提醒】胸中段食管最易发生食管癌;胃液由壁细胞和非壁细胞所分泌的消化液组成;十二指肠球部、胃窦部是消化性溃疡最好发部位;大肠功能主要吸收水分和电解质;胆汁由肝脏合成,胆管负责运输和排泄,胆囊负责浓缩和调节胆汁。
第二节口腔炎病人的护理考点2 鹅口疮◆病原体为白色念珠菌,多见于新生儿、营养不良、腹泻、长期使用抗生素或激素的患儿。
◆临床表现:患儿口腔黏膜覆盖白色乳凝块样片状物,强行剥离后局部黏膜可有渗血;多无全身症状,患处不痛、不流涎、不影响吃奶。
以颊黏膜最常见。
◆治疗要点:用2%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口腔,局部涂制霉菌素鱼肝油混悬溶液,每日2-3次。
考点3 疱疹性口腔炎◆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致,多见于婴幼儿,传染性极强,可在集体托幼机构引起小流行。
◆临床表现:起病时发热,继而口腔黏膜有小疱疹,破溃后可形成溃疡,有黄白色纤维分泌物覆盖,多见于齿龈、口唇、舌和颊黏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