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的院前急救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271.22 KB
- 文档页数:2
一、目的为了提高我院医护人员对脑出血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院所有医护人员,针对脑出血患者的急救处理。
三、预案内容1. 早期识别(1)医护人员应具备脑出血的早期识别能力,对疑似脑出血患者,应立即进行初步判断。
(2)观察患者意识、瞳孔、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应立即报告医生。
2. 报告流程(1)发现疑似脑出血患者,立即报告值班医生。
(2)值班医生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抢救,并报告科室主任。
3. 急救措施(1)保持呼吸道通畅:协助患者取侧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
(2)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如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
(3)保持血压稳定:遵医嘱给予降压药物,维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内。
(4)保持血糖稳定:遵医嘱给予葡萄糖或胰岛素,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
(5)预防并发症:给予吸氧、保暖、防寒等措施,预防呼吸道感染、压疮等并发症。
4. 院内转运(1)病情稳定后,由医护人员陪同患者转至相应科室。
(2)转运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确保安全。
5. 演练内容(1)模拟发现疑似脑出血患者,医护人员进行早期识别。
(2)报告流程演练,确保信息传递迅速、准确。
(3)急救措施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对脑出血的急救处理能力。
(4)院内转运演练,确保患者安全转运。
四、演练步骤1. 演练准备:确定演练时间、地点、参与人员,准备演练道具。
2. 演练实施:按照预案内容进行演练。
3. 演练总结:对演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
4. 演练评估:评估演练效果,确保预案的有效性。
五、预案实施与更新1. 本预案由医院急诊科负责组织实施。
2. 每年对预案进行一次修订,确保预案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3.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预案培训,提高急救能力。
六、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预案的解释权归我院急诊科所有。
脑出血的急诊处理原则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其发生常常突然而猝不及防。
正确的急诊处理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下面将为您介绍脑出血的急诊处理原则。
1.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一旦出现脑出血的症状,如剧烈头痛、呕吐、突然昏迷等,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通知医护人员,以便及时进行救治。
2. 保持呼吸道通畅: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的过程中,应将患者放置在侧卧位,头部稍微抬高,这样可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减少窒息的风险。
3. 保持患者安静:脑出血后,患者往往会出现意识障碍、烦躁不安等症状。
为了避免进一步加重脑损伤,我们应尽量让患者保持安静,避免剧烈运动或激动。
4. 监测生命体征:在等待急救人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血压、心率和呼吸情况。
这些数据对于医护人员判断病情和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非常重要。
5. 尽早就医:一旦怀疑患者出现脑出血的情况,应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急诊科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及早就医可以使患者尽早接受专业的治疗,提高生存率和康复率。
6. 静脉通路的建立:到达医院后,医护人员会立即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以便后续的药物治疗和监测。
静脉通路的建立是急诊处理的重要一环,应尽快完成。
7. 降低颅内压:脑出血后,颅内压常常会升高,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危害。
因此,在急诊处理中,我们需要采取措施降低颅内压,如使用镇静剂、脱水剂等药物。
8. 控制出血源:如果脑出血的出血源可以明确,我们需要尽快采取措施控制出血,如手术止血、介入治疗等。
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出血的范围和程度,降低脑损伤的风险。
9.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脑出血后,患者常常会出现电解质紊乱的情况,如低钠血症、高钠血症等。
因此,在急诊处理中,我们需要及时监测和纠正电解质紊乱,以维持体内的正常功能。
10. 密切监护和观察:在急诊处理之后,患者需要进入重症监护室进行密切监护和观察。
医护人员会定期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神经功能等,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脑出血患者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一、病房接门(急)诊电话后,由值班护士备好床单位、氧气、吸痰器、护理盘、监护仪,通知医生做好准备。
二、患者进入病房后,护理分两组:一组迅速安置患者,使其头部抬高15-30 度, 昏迷患者应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给予氧气吸入,心电监护应用。
观察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体温、意识、瞳孔,做好记录。
另一组立即建立静脉通道1~2 条,保持点滴通畅,遵医嘱快速滴入脱水、降低颅内压及抢救药等。
三、及时吸出呕吐物及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
四、病情危重需急诊手术者,做好术前各项检查:如血常规、血凝、肝、肾功能、心电图、CT、磁共振检查等。
五、若患者出现呼吸不规则、呼吸表浅呈潮式呼吸等,血氧饱和度逐渐降低时,应协助医生做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必要时进行人工辅助呼吸。
六、及时擦净呕吐物,并注意观察呕吐物的性质、颜色及量,作好记录,有咖啡色呕吐物时,提示上消化道出血,遵医嘱给予止血药和凝血药。
七、观察大、小便情况。
大、小便失禁者,及时更换尿布,尿潴留者,给予留置导尿管,每日会阴擦洗两次,保持会阴部清洁。
八、每15~30 分钟观察血压、脉搏、呼吸、神智、瞳孔各一次,直到病情稳定为止,如昏迷程度加深,说明病情加重,如出现一侧瞳孔散大、血压升高,呼吸、脉搏变慢时,提示脑疝的发生,应做好应急抢救处理。
九、每4 小时测量体温一次。
如体温超过38°C,头部置冰块或冰帽,腋下放冰袋,以降低脑代谢和颅内压。
十、病情危重者,发病24~48 小时内禁食,按医嘱静脉补液,若患者神志不清,可鼻饲留置饮食。
注意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准确记录出入量。
十一、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减少不必要的搬动,协助翻身、拍背,肢体置于功能位,做好皮肤护理。
十二、指导患者按时用药,控制血压在理想水平,多食富含纤维素饮食,保持大、小便通畅十三、病情稳定后,指导患者保持情绪稳定并进行语言训练及肢体功能的主动与被动训练,以促进早日康复。
脑出血的急救措施脑出血是指由于脑血管破裂导致的出血,是一种严重的急性疾病,需要迅速采取急救措施以减少伤害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以下是脑出血的急救措施的详细描述:1.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在发现脑出血症状后,首先要立即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如911,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的过程中,可以开始进行下一步的急救措施。
2. 保持患者安静:脑出血患者需要保持安静,避免剧烈运动和剧烈情绪波动,这有助于减轻脑部压力和出血的程度。
3. 保持头部平且稳定:在急救过程中,要保持患者的头部平且稳定,不要让其过度移动,这有助于减少脑出血的扩散。
4. 解开紧身衣物:如果患者有紧身衣物,如领带、腰带等,应该尽快解开,以免影响患者的呼吸和血液循环。
5. 保持通畅的呼吸道: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可以采取侧卧位的姿势,头部稍微向一侧倾斜,以防止呕吐物阻塞呼吸道。
6. 不要给患者吃东西或喝水:脑出血患者在急救过程中不应该给予任何口服的食物或水,以免引起吞咽困难或窒息。
7.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在急救过程中,要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率、血压等,以及注意观察瞳孔的大小和反应。
8. 不要使用镇静剂:在急救过程中,不要给脑出血患者使用镇静剂,以免影响患者的意识水平和呼吸。
9. 尽快送往医院:脑出血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所以在急救过程中要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以便接受进一步的治疗和抢救。
10. 与医护人员配合:在急救过程中,要与急救人员和医护人员积极配合,提供患者的相关病史和症状信息,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评估和处理患者的状况。
以上是脑出血的急救措施的详细描述,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请记住,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及时的急救和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如果您或他人出现脑出血的症状,请立即采取行动,并尽快就医。
护理干预脑出血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效果与评价【摘要】目的总结和分析我院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效果与评价。
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100例急诊脑出血的患者,以50例实行现场急救的为观察组,以50例没有实施现场急救的为参照组。
结果通过两组对比,经院前急救护理的患者入院后死亡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
2 院前急救护理措施2.1 现场急救院前急救护理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评估病情并采取急救护理措施,急救措施应以抢救生命,降低死亡率为主,而必要的护理措施在急救过程中极为重要。
①首先询问家属,患者病史和用药史;有无药物过敏史,检查患者血压、脉搏、瞳孔等变化。
②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脑出血后脑水肿约在48h达高峰[1],脑水肿持续发展,可加剧颅内压,最终导致脑疝形成,是影响脑出血死亡率及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因此,及早控制脑水肿是救治病人的重要措施,按医嘱使用脱水机、利尿剂,常用20%甘露醇250ml,已有脑疝形成迹象者应加大剂量。
③院前救治的重要措施是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将患者头偏向一侧,松开衣领,有义齿者去除义齿,发生呕吐者及时清除口腔呕吐物、分泌物,防止患者误吸。
如救护人员发现患者有舌后坠迹象,应将拉舌钳将舌体外1/3拉出口外,必要时可以使用气管插管,防止引起呼吸道堵塞。
为牙关紧闭者放置开口器,防止舌咬伤。
④改善脑缺氧,减轻心脏负担;抬高患者头部15°-30°,给予头部降温,如冰帽、冰垫等,防止发生脑疝。
快速建立静脉通路,最好采用静脉留置针,妥善固定,避免搬运头颈部。
⑤合理应用降压药,避免血压过低引起脑细胞缺血缺氧。
发生呼吸、心搏骤停者,立即实施心肺复苏(cpr),待生命体征稳定后再行转运[2]。
⑥留置尿管。
因病人昏迷不能排便,尿潴留进一步加重颅内压,所以在救护车上应给病人留置尿管。
2.2 并发症的护理脑出血伴昏迷患者,应注意上应激性消化道出血,注意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呕吐物颜色、尿量及大便颜色等情况,观察病人的眼睑是否苍白、脉搏血压的变化,同时,要注意预防肺部感染,不间断给患者翻身拍背,使痰块易于脱落。
脑出血的急救措施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发生时需要及时采取急救措施以避免进一步的伤害和并发症。
以下是脑出血的急救措施的详细描述:1. 保持患者安静:脑出血时,患者的脑部受到损伤,需要保持安静以减少脑部的活动和血流量,减轻进一步的损伤。
2. 呼叫急救:立即拨打紧急救护电话,向医护人员描述患者的症状和情况,以便他们提供更准确的急救指导。
3. 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可以将患者的头部稍微仰起,但不要过度仰头,以免引起颈部的不适。
4. 保持体位:将患者放置在平躺的位置上,头部稍微侧倾,以防止呕吐物阻塞呼吸道。
5. 切勿给予食物或水:脑出血时,患者的消化系统可能受到影响,给予食物或水可能导致误吸或窒息。
6. 控制出血:如果出血较为明显,可以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轻轻压在出血部位上,但不要用力按压,以免加重出血。
7. 不要移动患者:脑出血后,患者的脑部可能存在严重的损伤,不要随意移动患者,以免加重脑部的损伤。
8. 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脉搏和血压等,及时记录并告知医护人员。
9. 保持患者温暖:脑出血后,患者可能出现体温调节障碍,需要保持患者的体温稳定,可以使用毯子或衣物覆盖患者。
10. 不要给予药物:在急救过程中,不要给予患者任何药物,以免对病情产生不良影响。
11. 等待急救人员到达:在急救过程中,需要等待急救人员到达,他们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转运。
请注意,以上的急救措施仅供参考,实际急救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和医护人员的指导进行操作。
及时的急救措施可以有效地减轻脑出血的损伤,但最终治疗还需要在医院进行。
如果您遇到脑出血的紧急情况,请立即拨打紧急救护电话并按照医护人员的指导进行急救。
27例脑出血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护理(广西梧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广西梧州 543000)【摘要】脑出血起病急骤,发展迅速,导致患者致残、致死率极高。
据相关资料显示,大部分患者是因为院前的急救和护理措施不当而至预后不良。
我院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数据,制定了一套院前急救程序,取得了较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脑出血;院前急救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215-01脑出血(ich),是由于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出血而引发的极重病症,基底节附近发病率较高,其次是小脑与桥脑,临床上又叫脑溢血,有显著的年龄特性,45-65岁发病率占90%以上。
该病发病突然,病情急骤,常出现头痛、呕吐等并发症状,病情常在短时间内达到高峰,若抢救不及时或方法不当,致残和死亡率较高,死亡率可达60%[1],所以在患者入院前的急救和护理对疾病的治疗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1 临床资料我院2009年3月—2010年3月共对27例脑出血患者进行了院前的急救和护理,入院后经ct检查均确诊为脑出血患者,其中男18例,女9例,年龄46-63岁,平均年龄49.6岁。
27例患者均为突然发病,有高血压病史,平时没有对血压进行监测和有效地控制。
患者出现意识模糊9例,轻度昏迷8例,中度昏迷7例,深度昏迷3例,发病后均经院前急救和护理后入我院救治。
2 院前救护措施2.1 急救前准备:医护人员接到急救电话,核实患者的姓名、年龄、家庭地址、联系电话、病情程度等基本信息,立即出发,在出诊途中继续与患者家属联系,进一步了解患者的病情,并指导家属做相应的处理,如:不要随意搬动患者,清理口腔异物等。
2.2 现场救治2.2.1 一般护理: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对患者的神志、呼吸、脉搏、瞳孔等生命体征进行检测,同时询问患者(或家属)有无头痛、呕吐等症状。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①保持体位固定。
②伴有呕吐的患者,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便于呕吐物排出和清除气管及口。
脑出血患者院前急救应急预案( 一) 应急预案1.评估(1)病情评估:①多见于有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史的中、老年人,也可见于脑血管畸形、脑瘤和出血性疾病等;②多在活动或激动时突然发病,可有头晕、头痛、肢体麻木和口齿不清等前驱症状;③脑局灶性症状因出血病灶不同而异,常见有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失语,重者可有眼底出血;④诱因为用力大便、过劳、兴奋、激动等。
(2)临床表现分为两类:①全脑症状是由于脑出血、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所致,如头痛、呕吐、嗜睡和昏迷等;②局灶症状,因出血破坏了脑实质出现中枢性瘫痪、面瘫、舌瘫以及交叉性瘫痪、失语和感觉障碍等。
重症脑出血发病急,昏迷深,四肢迟缓或表现去大脑强直状态。
2. 处置(1)急救原则:依据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动脉硬化、颅内血管瘤、血管畸形或血液病史,临床表现为起病急,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大小便失禁,并具有意识障碍、三偏征、失语及脑膜刺激征,可出现呼吸、脉搏、血压、瞳孔等变化,便可明确诊断。
一般的处理原则是维持生命机能,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消除加重病情的各种因素。
必须就地就近立即组织抢救并进行诊治,切忌观望、等待或未经救治的运送,以免延误抢救时机。
(2)安静卧床,除必要的急需检查外,避免或减少各种刺激。
对昏迷患者,要防止亲友呼叫或摇动患者头部。
(3)保持呼吸道通畅:①昏迷者取侧卧位或头部侧转,以利口腔分泌物流出,忌仰卧位,以防舌后坠而堵塞气道;②解开衣领和紧身内衣,若有义齿应取出;③勤吸氧;④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4)适当给氧:可用鼻管、面罩、氧气帐等方式适当给氧,以含 5%二氧化碳、间歇吸人为宜。
(5)降低颅内压: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快速、准确、按时给予甘露醇或甘油盐水。
(6)维持营养和水电解质平衡:①起病24~48小时内禁食, 3~5日仍不能进食者,行鼻饲;②每天补液量不宜超过2500ml,使用脱水剂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时,应注意补钾;③低盐饮食。
(7)防治并发症:昏迷患者给予抗生素,预防肺部、泌尿系感染。
脑出血急救步骤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危急疾病,常见于高血压、脑动脉瘤破裂等疾病。
在紧急情况下,正确的急救步骤能够有效地保护病人的生命和健康。
本文将介绍脑出血的急救步骤及注意事项。
一、急救前准备脑出血时病人处于危险状态,急救人员在施救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 拨打急救电话: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告知病情,并清晰地告诉对方发生的情况和急救地点。
2. 确保安全:为了避免进一步的意外事故或伤害,应将病人移至安全的地方,并保持周围的安静。
二、评估意识及生命体征在急救时,首先需要评估病人的意识以及相关生命体征:1. 意识级别评估:观察病人是否清醒、嗜睡或昏迷,并记录张力、言语及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2. 呼吸评估:观察病人的呼吸频率、深度和是否规则,以及是否有呼吸困难等情况。
3. 脉搏评估:观察病人的脉搏强度、频率以及有无异常节律。
三、保持通畅呼吸道维持病人的呼吸道通畅是急救的关键步骤:1. 保持头部位置:将病人的头部轻轻转向一侧,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等危险物质堵塞呼吸道。
2. 清除口腔分泌物:使用纱布或干净的布将病人嘴角的分泌物擦拭干净,确保呼吸通畅。
四、控制出血对于脑出血的急救,控制出血是至关重要的一步:1. 血压控制:在脑出血的初期,情况剧烈时,可以使用给药或静脉输液来控制血压,降低出血风险。
2. 颅内压监测:如果条件允许,在医疗人员的指导下,对病人进行颅内压检测,以及时评估病情变化。
3. 停止用血:如病人正在使用抗凝剂或抗血小板药物,应尽快停止用血,以防止出血加剧。
五、保持病人稳定并监护在急救过程中,需要监护病人的体征以及保持其稳定:1. 记录体温:监测病人的体温,用于评估发热情况,避免高温对病人带来额外的损害。
2. 维持适当的体位: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保持其头部稍微抬高的姿势,有助于减轻颅内压。
3. 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并做好相关记录,帮助医生判断病情进展。
六、等待急救人员到达在完成以上急救步骤后,应与120急救人员保持紧密的联系,并等待他们的到来。
脑出血的院前急救护理
发表时间:2017-07-25T11:11:29.103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第9期作者:董宛露
[导读] 抢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时采取院前急救与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
西安唐城医院陕西省 710016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院前急救与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8月至2016年9月期间急诊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8例,按照患者在发病后是否采取院前急救护理进行分组,其中观察组34例,采取院前急救与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34例,仅由家属自行送至本院急救。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γ2=20.3790,P=0.0000);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γ2=12.6484,P=0.0003)。
结论:抢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时采取院前急救与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减少患者脑疝、中枢性高热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后期生存质量。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高血压脑出血;预后影响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中较常见突发性病症,属危急重症,有较高的致残致死风险。
若患者在发病初期未能得到有效的急救处置,可导致其后期治疗效果显著下降,甚至增加患者恢复期多项后遗症,为患者今后生存质量带来恶劣影响。
有学者研究证实,及时、有效、高质量的院前急救护理,能够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轉运、监护治疗等后续措施带来积极效应,改善病患脑出血症状,为本病突发急诊赢得宝贵的抢救机会。
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8月至2016年9月期间急诊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8例,并通过分组研究模式探析院前急救与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8月至2016年9月期间急诊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8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29例;年龄47~75岁,平均年龄(61.03±5.07)岁;全部患者均通过体征、症状、CT、MRI检查,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
患者症状多表现为头部剧烈性疼痛,伴有呕吐或昏迷、意识不清、呈现肢体活动障碍等。
病变区域均在基底节区及脑叶,出血量在50ml以下;发病至呼救时间为(41.05±6.18)min;按照患者在发病后是否采取院前急救护理进行分组,其中:观察组34例,采取院前急救与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34例,仅由家属自行送至本院急救。
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病情症状、发病时间、性别、入院后治疗措施等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由家属自行送至本院急救;观察组患者采取院前急救与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
1)院前电话急救指导:急救中心在接到电话急救之后,需按照院外急救处理办法进行相关人员、车辆安排,并在救援途中通过电话方式了解、掌握患者病情症状,并指导家属根据患者症状表现采取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
例如部分脑出血患者伴有持续呕吐症状,可及时帮助患者清理口腔内秽物,并适当解开上衣,提高通气率;若患者伴有严重意识不清或昏迷,需避免搬动。
2)现场急救处理:待院外救援队伍到达现场后,需立即评估患者病情程度,并开展脑出血分级救治措施,如建立辅助通气,持续吸氧,行颅内高压控制,建立静脉通路。
3)高效转运处置:及时为患者开辟脑出血专用绿色通道,将患者安全转运至医院,相关科室做好抢救措施及药物设备的备制,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恢复后个人生活能力,记录患者急救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
痊愈:患者症状完全消散,高血压控制稳定,具备独立完成个人生活的能力;好转:病情得到控制,日常生活尚需家属辅助照料。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 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P<0.05表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急救治疗后总有效率达到91.18%(31/34),其中痊愈13例,好转18例,植物状态2例,死亡1例;对照组患者在急救治疗后总有效率为64.71%(22/34),其中痊愈9例,好转13例,植物状态5例,死亡7例。
两组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3790,P=0.0000)。
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率为20.59%(7/34),其中脑疝3例,中枢性发热4例;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率为
44.12%(15/34),其中脑疝7例,气道阻塞1例,中枢性发热7例;两组对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γ2=12.6484,P=0.0003)。
3 讨论
院前急救主要是指医疗救护者在院外开展急救直至患者运转抵达医院急救科室这一阶段内所开展的综合性抢救措施。
良好的院前急救可对突发性危急重症患者生命带来非凡的意义。
院前急救主要包含呼救指导、现场急救处置,转运以及监护等措施。
高血压脑出血则是近几年国内临床中较多发的急症,本病具有发病随机性、病情进展迅速、高威胁等特点,有着极高的死亡率,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加重患者家庭与社会负担。
有学者研究报道,良好、专业的院前救护可有效改善脑出血患者后期疗效,同时也为患者急救赢得时间。
高血压脑出血多发生在老年患者当中,且发病人群中男性多于女性,高血压病经常会导致患者脑底的小动脉出现病理性变化,可以形成微小动脉瘤,患者在情绪激动、用脑过度和体力劳动中,引起血压剧烈升高,病变的脑血管就会出现破裂,从而导致高血压脑出血的形成。
高血压脑出血经常发生在用力排便、情绪激动时候,在几分钟之内就能达到发病高峰期,临床中主要表现为突然出现剧烈的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并伴有嗜睡或昏迷,患者出现颅内压增高,引起血肿侧瞳孔散大等脑疝现象,出现一定的呼吸障碍,同时,患者的脉搏减弱,血压升高,随后会转为中枢性衰竭,如果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就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高血压脑出血的病死率相对较高。
在全部的脑出血患者中,有20%的患者为小脑与脑干出血,其余80%的患者都为大脑半球出血,对于急性脑出血患者来说,若没有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治疗,则非常容易导致出现各种并发症,以此促使患者承受更多的煎熬和痛苦。
所以,临床中应该足够的对脑出血的救治时间和救治方法进行重视,且进一步的对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完善。
其中,急诊急救措施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对患者病情进
行控制,使患者受到的伤害缩减到最低,减轻患者痛苦,从而使患者的死亡率得到降低。
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院前急救护理。
采取院前急救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并发症率均明显优于未开展院前救护的对照组,专业、高效的院前急救指导与现场处置增加了患者后续抢救时间,而安全转运及护理配合则对成功抢救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注意在转运抢救期间,需对患者家属详细说明本病高风险,取得患者家属协助,保证转运救治期间的安全,重视患者院前救护期间体征变化,做好紧急处理准备。
本组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急救治疗后总有效率达到91.18%(31/34),其中痊愈13例,好转18例,植物状态2例,死亡1例;对照组患者在急救治疗后总有效率为64.71%(22/34),其中痊愈9例,好转13例,植物状态5例,死亡7例。
两组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率为20.59%(7/34),其中脑疝3例,中枢性发热4例;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率为44.12%(15/34),其中脑疝7例,气道阻塞1例,中枢性发热7例;两组对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结语
综上所述,采用急救措施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其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有效的使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提升,降低患者发生死亡的概率,在临床中值得广泛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小云. 院前急救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J]. 临床医学工程,2014,02:230-231.
[2]肖萍. 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2013,25:536-537.
[3]王书平,赵翠梅,付卫丽,梅景华. 院前急救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药,2013,20:233-235.
[4]刘志萍,朱叶春. 改良院前急救护理提高脑出血手术患者临床救治效果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06:23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