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长兴岛--水文气象与地质等工程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1.23 MB
- 文档页数:16
・上海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专栏・长兴岛输水管线中间井(沉井)下沉施工与周围环境保护许大鹏1 曹玉萍1 徐 刚2 刘凤华3(1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上海 200092;2上海青草沙投资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上海 201206;3宏润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200235) 摘要 长兴岛输水管线为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间盾构工作井采用沉井法设计与施工。
结合场地地质水文情况,就沉井下沉的方案、施工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最终解决方案和相应的周围环境保护措施,进行详细论述和分析,为同类工程的实施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依据。
关键词 沉井 排水下沉 不排水下沉 降水降压 周围环境保护1 工程概况及中间井设计方案111 工程总体概况长兴岛输水管线工程是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连接青草沙水库和长江过江管的关键设施。
本工程输水管采用重力流方式,2根内径515m 输水隧道,全长5131km ,由直径614m ,中心间距15m 的双线输水隧道组成,采用盾构法施工、单层钢筋混凝土衬砌;隧道设中间盾构工作井1座,利用该中间井、过江管工作井和水库出水闸井作为盾构工作、接收井;中间工作井为正方形平面,外包尺寸2818m ×2818m ,采用沉井法施工。
112 中间井设计方案概况中间井为北段管线(水库出水闸井至本中间井)的盾构工作井,又作为南段管线(中间井至长江过江管2号井)的接收井,同时为盾构机提供转向移动操作的空间。
整个井体为正方形平面,中间设一道隔墙将井体分为两格,每格平面净尺寸2512m ×11185m ,隔墙上留施工阶段临时孔以备盾构机转向操作;根据井位处输水隧道的中心标高-11186m (吴淞高程,下同),井体底板面标高为-16130m ,埋深约为19m 。
为减少工程投资及保证较高的永久井施工质量,采用沉井法进行设计和施工,沉井设置十字型两道竖向框架,横、纵向各3道底梁将井底分为16个仓格,沉井刃脚底面标高为-2018m ,总下沉高度23146m 。
第2章大连长兴岛—水文气象和地质资料2.1 工程地理位置长兴岛位于辽东半岛、大连市渤海一侧海岸线的中段,属瓦房店市辖境,主要包括长兴岛、西中岛、凤鸣岛等三个接近半岛形态的自然岛屿。
本港区位于长兴岛北部马家咀子至高脑子海域,其岸线直线长度约10公里,地理坐标东经121°35´,北纬39°34´。
2.2 气象长兴岛地处辽东湾东岸,属海洋性气候,受季风影响较大。
长兴岛海洋站曾于1961年建站,位于八岔沟海边,地理坐标:N39°31´,E121°16´,气象观测场拔海高度4.7 m。
该站于80年代后期撤消。
为进行长兴岛区域的港口开发,2004年12月在该站北侧马家咀(地理坐标:N39°32.5´,E121°13.6´)设立临时观测站,进行气象、波浪、潮位观测,现已取得三年的观测数据(见图2.2-1)。
根据长兴岛海洋站1961~1982年观测资料统计,并补充了一年的气象观测数据及最新三年的风资料,其气候特征值如下:图2.2-1风、浪、潮观测站位图2.2.1 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0.0℃,最热月为8月,平均23.9℃;极端最高气温32.8℃(1968年8月2日),最冷月为1月,平均-5.5℃;极端最低气温-19.2℃(1966年1月20日)。
据2004 年12 月~2007 年11 月海洋站气温资料统计,该区域全年平均气温为10.9°C,最高气温平均为13.9°C,最低气温平均为8.2°C。
月平均气温最高为23.7°C(8 月)、最低为-3°C(1 月),全年中以12 月~翌年2 月为月平均气温较低月份,以6-8 月为月平均气温较高的月份。
全年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分别为30°C(2005 年7 月18 日、8 月13 日)、-15.6°C(2006 年2 月3 日)。
长兴岛原水管网方案设计摘要:为解决长兴岛石化区恒力、福佳两家大石化企业的工业用水,特由长兴岛水厂铺设两根DN1000mm原水管线至两企业,总用水量13.2万吨/天,总距离29.125km,双管铺设,管道总长度58.25km。
管径为DN800-DN1000mm。
关键词:原水管网输水管水锤铺设1 前言长兴岛处于辽东半岛的西南部,地形从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
岛上以横山和大孤山为主的两条山脉及周围的众多丘陵,构成了长兴岛低山丘陵式的海岛地形。
长兴岛的成因类型为大陆岛。
地层以元古界和古生界的页岩、石英砂岩和石灰岩为主,工程地质稳定。
周边大部分为港湾型基岩海岸,东北部和东南沿海部分为泥质或沙滩海岸。
长兴岛境内有大小河流二十几条,全都是季节性河流。
长兴岛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受海洋影响,气候较温和。
全年平均气温为10℃,1月份平均-6.8℃;8月份平均气温23℃。
岛上平均风速4.5m/s,无霜期180天左右,最大冻土层深度101cm,年降雨量600mm左右,平均日照时数2753h。
年平均相对湿度67%,平均雾日18.3天(能见度≤1000m),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四季分明,气候宜人。
交流岛上多丘陵,坡地占80%以上,面积约5平方公里,海拔92.3m。
由花岗岩构成。
周围滩涂1万余亩。
属暖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0℃,年降水量642.7毫米,无霜期250~300天。
开工前先收集场地及附近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气象等方面资料,再进行现场踏勘,了解场地地形、地貌、地层等方面情况,仔细研究有关资料,进一步熟悉各有关规范和技术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并制订合理的测绘、勘探、测试方法。
工作中各环节严格执行ISO9001质量体系标准,搞好质量控制和过程控制,并做好详细记录。
2 工程内容本工程设计内容包括水厂到恒力和福佳两个企业的原水管道,总用水量13.2万吨/天,总距离29.125km,双管铺设,管道总长度58.25km。
长兴岛海域情况调查报告长兴岛位于中国辽东半岛中西部,大连瓦房店市西侧,四面环渤海,仅一桥与陆地相连。
全岛面积252.5平方公里,为长江以北第一大岛,人口 5 万人。
长兴岛临港工业区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的先导区,主要以港口业、船舶及配套产业和钢材加工业为主。
该工业区邻近大连斑海豹自然保护区,工业区的发展可能影响到斑海豹的觅食、栖息、繁殖和洄游等各方面。
因此,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和必要的生态补偿方案,以确保斑海豹的生存环境不受破坏。
一、长兴岛海域情况(一)、污染现状长兴岛邻近海域海水水质良好,均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沉积物总体质量良好,符合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分布较为均匀。
海水中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石油类,部分海域溶解氧偏低。
入海排污口排放的主要超标污染物包括悬浮物、磷酸盐、氨氮和化学需氧量,海面漂浮垃圾为木质品类和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类,平均个数为11.43 个/平方千米,其中木制品占多数。
在表层水体中,小块垃圾及中块垃圾碎片主要为木制品类、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类、橡胶类、纸类、塑料类和织物(布)类,平均个数为 2.971个/百平方米,总密度为 6.41克/ 百平方米。
其中个数密度中比例最大的为木制品,占31.8%,平均个数为0.95 个/百平方米,重量密度中比例最大的为木制品类,占48.9%,重量密度为 3.14 克/百平方米。
海滩垃圾主要为塑料类、纸类、玻璃类、金属类、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类、橡胶类、木制品类、织物(布)类,平均个数为 4.29 个/百平方米,总密度为80.41克/百平方米。
其中个数密度中比例最大的为木制品类和纸类并列,占21.1%,平均个数为0.90 个/百平方米,重量密度中比例最大的为塑料类,占30.7%,重量密度为24.71克/ 百平方米。
二)存在问题分析长兴岛海水养殖业发达,同时也存在着一些负面因素,渔民使用农药清涂影响了潮间带生物的多样性。
前言辽宁省委、省政府为了进一步扩大辽宁及东北地区改革开放,打造辽宁新型产业基地,充分发挥长兴岛的资源和区位优势,2005年6月,省委、省政府做出举全省之力开发建设长兴岛的重大战略决策,并纳入辽宁“五点一线”沿海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支点予以快速推进。
长兴岛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区管委会按照“超常规、快速度、高质量”的要求,奋力推进长兴岛开发建设各项工作,彰显出不凡的业绩。
随着港口产业的发展,建设高效的港航物流功能区、形成与整体开发有效衔接的产业结构和城市发展则成为现阶段长兴岛临港工业区的发展要点。
长兴岛综合产业区的规划在这个大背景下应运而生。
其作为临港工业区城市发展及产业布局的合理补充,完善了长兴岛临港工业区的整体规划。
本项目是配合长兴岛综合产业区及周边地区的发展,对该区域的道路及管网进行建设。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我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对本路网工程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本次环评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的环境保护法规和相应的标准,在调查与分析本项目所在区域及其周围环境现状、区域开发规划的基础上,预测本项目建设及营运的各阶段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并针对性地提出有利于项目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措施和建议,以实现项目建设与环境保护同步、协调发展的目标。
1总论1.1评价目的本项目的环评对象是工程所有拟实施的建设活动,主要是从保护环境的原则出发,根据工程附近的环境功能特点和环境质量控制目标,对主要构(建)筑物施工过程等带来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科学的论证,以期达到如下目的:1、通过对本项目所在区域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等诸多方面的调查,以及对该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声环境质量等进行背景监测和评价,掌握该区域的环境现状,为本项目的预测评价和环境管理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
2、通过工程污染分析,掌握工程建设及运营对相关环境影响的主要因素和源强。
3、采用相应的预测模式对公路投入使用后产生的大气污染物和噪声等进行定量的预测分析,并预测其对周边敏感目标的影响程度。
浅谈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摘要:本文针对长兴岛临港工业区的现状发生山体、岩石裸露和山体坡脚削坡的现象发生,提出地质灾害防治目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体布置、主要防治任务和实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地质灾害总体布置保障措施长兴岛临港工业区现阶段开发建设中出现局部山体山脚削坡较严重的地段。
西中岛、凤鸣岛、交流岛、骆驼岛基地区地质较陡,部分地区坡度在25°以上。
在此四岛未来开发过程中,发生山体和岩石裸露,山体坡脚削坡的现象将会难免发生。
山体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必然增大发生地质人为灾害的风险。
1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处理好长远与当前,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落实总体规划建设用地控制要求,为长兴岛的开发建设创造一个良好安全的地质环境。
2 地质灾害防治目标2011-2015年建立并完善地质灾害防治法律法规体系和与全岛开发建设相适应的地质灾害防治、监督行政管理体系,严格控制人为活动引发地质灾害的发生;完成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基本掌握全岛地质灾害分布状况与危害程度;初步建立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提高预报成功率;发挥并调动各方面的作用,提高地质灾害治理能力与水平,努力使危害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基本得到整治,使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发生率和损失量明显降代,避免经济损失,减少人员伤亡。
构建处置快捷的抢险救灾应急指挥系统和信息平台。
3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体布置根据长兴岛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发生、发育程度分布特点,结合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长兴岛开发建设区域、土地开发强度,将长兴岛工业区西北、东南地区和西中岛等未开发四岛的地质人为灾害易发区划分为两个地质灾害防治区。
3.1 长兴岛工业区西北、东南地区地质灾害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重点是公路、铁路等主要交通干线通过山脚削坡处的滑坡、崩塌。
其次是险库引发的垮坝引起的滑坡、泥石流。
长兴岛水文地质特征分析作者:陈冶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6年第20期[摘要]综合分析了长兴岛地下水形成的自然条件及水文地质特征,初步确认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分布区属于准封闭型裂隙岩溶含水层系统,并对全区地下水的富水性、水化学类型、综合质量进行了评价。
P641.463水文地质;含水层;涌水量;地下水质量中图分类号:P641.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0-0334-03Analysis of Hydrogeology Characteristic in Changxing IslandChenYe长兴岛位于辽东半岛渤海海岸中段,隶属瓦房店市辖境,全岛面积252.5 km2,是长江以北第一大岛,北濒复州湾,南临葫芦山湾与交流岛乡相望,东侧以狭窄水道与大陆相连,海路交通便利,临港工业区开发建设是充分利用这区位优势和制造业基础,拓展为大连国际航运中心组合港,正在打造世界级石化工业基地,预计2020年人口达到45万人,估算需水量为1.4×106m3/d,水资源不足将是限制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
为此查明地下水的赋存条件、特征及分布规律,评价地下水的水富水性、综合质量,可为新兴现代化港口城市建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1、地下水形成的自然条件1.1、地形地貌长兴岛位于辽东半岛西部,属于千山余脉西南部边缘,为辽东湾东岸的丘陵地台区。
区内山势走向及海岸线格局和华夏系北东向构造体系基本吻合,地层岩性及风化程度对山体形状及海岸侵蚀效应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第四纪以来历经了大面积间歇性上升运动,海侵海退等内外营力塑造了现代地貌形态。
按地貌成因本区可分为剥蚀地形、堆积地形及人工地形。
另外零星分布有风成沙地、洪积扇、海蚀崖等微型地貌。
1.1.1、剥蚀高丘:主要分布长兴岛中部,高程200~300m,相对高差可达200m。
制高点位于横山,最高峰海拔328.7m。
剥蚀高丘总体特征为尖圆顶、岭脊窄、斜坡陡、基岩裸露。
长兴岛临港工业区水资源规划分析论证作者:于海泓,谢丹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1年第12期于海泓谢丹(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规划局辽宁大连 116317)摘要:长兴岛为辽宁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的先导区,随其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水资源短缺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分析论证各种供水资源,本着“节流、开源、保护水源并重”的原则,合理利用各种水资源,提高用水效率,使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相协调。
关键词:水资源短缺现状分析供需平衡中图分类号:TV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4(c)-0233-011 前言长兴岛域土地面积252.5平方公里,属于辽宁省沿海开放先导区;未来东北新兴的现代港口城市;其规划性质确定为:环渤海地区以现代临港产业和港航物流业为主的新型产业基地,辽宁“沿海经济带”的重要城市。
2 供水现状分析2.1 城市供水水源现状长兴岛现状水源为岛内地下水、莲花水库和东风水库。
岛内地下水主要为岛内部分工业企业自备水源和部分居民生活用水。
全区地下水可开采量为604.9万m3,其中长兴岛可开采量383.1万m3,交流岛地区可开采量221.8万m3。
目前长兴岛地下水源井16眼,实际供水量5900立方米/天。
莲花水库地处瓦房店市三台乡,位于泡子河干流,“引莲入岛”工程于2002年竣工,设计日供水能力2万m3/d,现日供水量为0.6万m3/d。
东风水库位于复州河干流中游太阳升乡,总库容为1.42亿m3,东风水库目前主要为东风灌区供水,同时还是瓦房店市的应急水源。
2.2 净水厂现状在建的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应急)供水工程项目一期设计规模为5×104m3/d;二期设计规模达到10×104m3/d,本项目水源为东风水库。
但是随着工业园区大型企业的引进及工业企业蓬勃快速的发展工业给水的需求日益增长,尤其如电厂、石化等用水大户产业一旦确定投产,岛内供水状况仍将非常紧张。
第2章大连长兴岛—水文气象和地质资料2.1工程地理位置长兴岛位于辽东半岛、大连市渤海一侧海岸线的中段,属瓦房店市辖境,主要包括长兴岛、西中岛、凤鸣岛等三个接近半岛形态的自然岛屿。
本港区位于长兴岛北部马家咀子至高脑子海域,其岸线直线长度约10公里,地理坐标东经121° 35',北纬39° 34'。
2.2气象长兴岛地处辽东湾东岸,属海洋性气候,受季风影响较大。
长兴岛海洋站曾于1961年建站,位于八岔沟海边,地理坐标:N39°31「E121°16「气象观测场拔海高度4.7 m。
该站于80年代后期撤消。
为进行长兴岛区域的港口开发,2004年12月在该站北侧马家咀(地理坐标:N39°32.5‘,E121°13.6‘)设立临时观测站,进行气象、波浪、潮位观测,现已取得三年的观测数据(见图2.2-1)。
根据长兴岛海洋站1961〜1982年观测资料统计,并补充了一年的气象观测数据及最新三年的风资料,其气候特征值如下:图2.2-1 风、浪、潮观测站位图2.2.1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0.0℃,最热月为8月,平均23.9℃;极端最高气温32.8℃(1968年8月2日),最冷月为1月,平均-5.5℃;极端最低气温-19.2℃(1966年1月20日)。
据2004年12月〜2007年11月海洋站气温资料统计,该区域全年平均气温为10.9°C,最高气温平均为13.9°C,最低气温平均为8.2°C。
月平均气温最高为23.7°C (8月)、最低为-3°C (1月),全年中以12月〜翌年2 月为月平均气温较低月份,以6-8 月为月平均气温较高的月份。
全年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分别为30°C(2005年7月18日、8月13日)、-15.6°C (2006 年2 月3 日)。
2.2.2降水年平均降水量:578.3mm年最大降水量:877.9mm (1966年)年最小降水量:292.4mm (1965年)日最大降水量:142.2mm (1966年7月27日)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9月,该4个月的降水量约占全年的75%。
厂区地理条件厂址简介厂址定在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
大连市地处欧亚大陆东岸,中国东北辽东半岛最南端,位于东经120°58′~123°31′、北纬38°43′~40°10′之间,东临黄海,西临渤海,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北依辽阔的东北平原,有包括大小岛屿260个,大小河流200余条,境内地形以山区丘陵为主。
气候条件大连位于北半球的暖温带地区,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但有着明显的海洋性特点,夏无炎热,冬无严寒。
年平均气温8~11℃,自南向北降低;年降水量为550~1000㎜,自西南向东北递增;年平均风速3~6m/s,夏季盛行偏南风,冬季盛行偏北风;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00~2900h,日照率平均为60%,冬季日照时数最低,春季最高,秋季多于夏季;全年无霜期200天左右,相对湿度在64%~72%之间。
地形条件Google Earth中大连及长兴岛卫星地形图长兴岛位于辽东半岛和大连渤海岸线的中端,陆地面积252.5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五大岛。
长兴岛地形从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
从形状上看,它既像一头蓄势待发的卧式犀牛,又像一只游向深海的巨型海参。
Google Earth 中长兴岛地形图长兴岛三面环海,一面海峡,是个独立的岛屿,可以形成封闭区域,便于封闭管理,适合设立出口加工区和自由贸易区。
百度地图中长兴岛二维图长兴岛拥有大连渤海岸最为优良的港口资源,是继大窑港湾港区之后,可供大连未来数10年内持续发展的重要港址。
交通部已将其纳入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公路水路交通发展规划》中,是重点发展的优良深水港区之一。
政策优势2010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定名为大连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现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政策。
发展势头长兴岛聚集着世界的目光,成为中外客商竞相投资的热土。
目前已经同长兴岛临港工业区签订投资协议的外资项目累计总投资达到60亿美元,目前在执行的外资合同25亿美元;未来5年的时间内要执行完700亿元人民币的内资合同。
长兴岛位于中国辽东半岛中西部,大连瓦房店市西侧,四面环渤海,仅一桥与陆地相连。
全岛面积252.5 平方公里,为长江以北第一大岛,中国第五大岛,人口5 万人。
全岛东西长30 公里,南北宽11 公里,环岛岸线91.6 公里,所属海域100 平方公里,滩涂1500 公顷。
岛上地势呈丘陵地貌特点,西部较高,中东部较低,平均海拔55 米,最高山峰塔山328.7 米。
长兴岛属暖温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全年平均气温10 ℃,平均风速4.5 米/ 秒,无霜期180 天左右,年降雨量600 毫米左右,日照率60% ,相对湿度67.5% ,年均雾日18.3 天(能见度≤1000 米)。
编辑本段长兴岛的历史长兴岛历史悠久,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址在岛上分布很广。
据大连历史博物馆1982年在长兴岛蛤碴地遗址和北洼遗址挖掘出土的石斧、石刀等文物表明,在距今至少五六千年以前,人类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
到了商、周时期,这里的生产水平已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
长兴岛大孤山山腰和横山峰顶集中连片的积石墓和多处出土的红烧土、陶片等文物,在向世人说明这个时期的情况。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300年,燕昭王置辽东五郡“以据胡”。
长兴岛所在的复州地区归属于燕国辽东郡管辖。
这是复州和长兴岛最早有明确记载的建制。
残存至今的战国刀币、烧制砖瓦和岛上两座古城遗址,就是那个时期的印记。
黄山石城遗址位于长兴岛的大孤山顶上,“唯南北有路可以攀临”。
土城中间有点将台,南有古井,刻有“天王”字样。
另一座古城遗址位于长兴岛沙包村北海,现仅存一段长4米、高2米、宽1.5米的北城壁。
土城遗址周围曾出土过燕国时期的刀币、绳纹筒瓦和陶器残片。
这两座古城遗址告诉我们,先辈们曾在这里有过政治、军事活动。
编辑本段地理位置长兴岛濒临渤海,具备发展海洋经济,走向国际市场的特殊地理位置。
东与大陆仅一桥相连,距岸358 米,东距沈大高速公路关屯出入口29.6 公里,南距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120 公里, 北距省会沈阳312.6公里,西与秦皇岛、北戴河隔海相望,距韩国仁川港339 海里,日本长崎港646 海里。
第2章大连长兴岛—水文气象和地质资料2.1 工程地理位置长兴岛位于辽东半岛、大连市渤海一侧海岸线的中段,属瓦房店市辖境,主要包括长兴岛、西中岛、凤鸣岛等三个接近半岛形态的自然岛屿。
本港区位于长兴岛北部马家咀子至高脑子海域,其岸线直线长度约10公里,地理坐标东经121°35´,北纬39°34´。
2.2 气象长兴岛地处辽东湾东岸,属海洋性气候,受季风影响较大。
长兴岛海洋站曾于1961年建站,位于八岔沟海边,地理坐标:N39°31´,E121°16´,气象观测场拔海高度4.7 m。
该站于80年代后期撤消。
为进行长兴岛区域的港口开发,2004年12月在该站北侧马家咀(地理坐标:N39°32.5´,E121°13.6´)设立临时观测站,进行气象、波浪、潮位观测,现已取得三年的观测数据(见图2.2-1)。
根据长兴岛海洋站1961~1982年观测资料统计,并补充了一年的气象观测数据及最新三年的风资料,其气候特征值如下:图2.2-1风、浪、潮观测站位图2.2.1 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0.0℃,最热月为8月,平均23.9℃;极端最高气温32.8℃(1968年8月2日),最冷月为1月,平均-5.5℃;极端最低气温-19.2℃(1966年1月20日)。
据2004 年12 月~2007 年11 月海洋站气温资料统计,该区域全年平均气温为10.9°C,最高气温平均为13.9°C,最低气温平均为8.2°C。
月平均气温最高为23.7°C(8 月)、最低为-3°C(1 月),全年中以12 月~翌年2 月为月平均气温较低月份,以6-8 月为月平均气温较高的月份。
全年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分别为30°C(2005 年7 月18 日、8 月13 日)、-15.6°C(2006 年2 月3 日)。
2.2.2 降水年平均降水量:578.3mm年最大降水量:877.9mm(1966年)年最小降水量:292.4mm(1965年)日最大降水量:142.2mm(1966年7月27日)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9月,该4个月的降水量约占全年的75%。
降雪期为11月至翌年3月,冬季降水少,仅占全年降水的8%。
2005年实测年降水量444.7 mm,月最大降水量111.1 mm(5月),日最大降水量59.0 mm(5月)。
2.2.3 风本海区受季风影响较大,冬季多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
详见长兴岛风玫瑰统计表(表2.2-1)及风玫瑰图(图2.2-2、图2.2-3)。
图2.2-2 多年风玫瑰图N图2.2-3 短期风玫瑰图2.2.4 雾八岔沟港址海域每年的7~10月份多雾,尤以8月份为最多。
能见度 1 km的雾日年平均18.3d。
年最多雾日34d,年最少雾日9d。
2005年实测雾日数20天,其中4月份雾日最多为5天。
2.2.5相对湿度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7.5%。
5~9月相对湿度较大,最大月平均相对湿度86%,发生在7月。
10月~翌年4月相对湿度较小,最小月平均相对湿度为59%,发生在1月、12月。
最小相对湿度为3%,发生在1980年4月30日。
2.2.6 灾害性天气1.台风台风对本海区影响不大,1985年9月的8509号台风曾穿越辽东半岛西部,1973年7月的7303号台风曾穿越辽东湾,但均未查出大风记录。
只有1974年8月的7416号台风斜穿辽东湾,在长兴岛记录到8级的SSW 向大风,在八岔沟港区引起大浪。
2.热带气旋多年来热带气旋主要发生在7-8月。
其中7月达42次,8月达36次,分别占发生频率的45%、39%,6月、9月发生较少。
其中以左折类影响为最显著,渤海湾海峡及湾内中部,辽东半岛等地最大风力可达8-11级,风向偏北、NE向。
3.寒潮和温带气旋据渤海湾海域1951~1975年统计:渤海湾海域大连、绵州、乐亭、天津、惠民5个代表站同时或3个以上达到寒潮标准平均每年1.7次,1~2个站达到寒潮标准其余均有不同程度降温,或2~5个站达到强降温标准,平均每年4.8次,若按发生时间计算,发生于12月~翌年2月间前者年均为0.5次,后者年均约2次。
渤海湾海域同时达到寒潮标准的年分有1957年10月15~18日、1960年10月24~26日、1969年10月30~11月2日,最晚的寒潮为1969年4月15~18日。
一次强寒潮过程可造成连续降温,其温度降幅可达22°C~24°C,一日最大降低可达14 .9°C(大连)。
寒潮将引起海上大风,一般为6-8级,大的可达9~10级以上。
2.3 水文2.3.1 潮位长兴岛无长期潮汐观测站。
根据长兴岛马家咀验潮站2004年12月~2006年11月两年的潮位观测数据并与老虎滩、营口鲅鱼圈海洋站建立相关关系,主要结论如下:1.潮汐根据长兴岛港潮位观测资料,经调和分析计算,其潮汐性质(H K1+H01)H M2=1.15,本海区的潮汐性质属不规则半日混合潮。
日不等现象比较明显,潮汐强度中等。
2.基准面关系本项目水工工程高程系统采用马家咀理论最低潮面,各基准面关系如性下图:图2.3-1 各基准面关系图3.特征潮位本海区的潮汐属不规则半日混合潮。
港址潮汐特征值如下:最高高潮位 2.81m最低低潮位-0.78m平均高潮位 1.75m平均潮位 1.26m平均低潮位0.71m4.设计潮位本港区的工程设计水位:设计高水位 2.35m设计低水位0.23m极端高水位(重现期:50年) 3.4m极端低水位(重现期:50年)-1.4m2.3.2 港内波浪1.波况长兴岛海域风浪与涌浪之比为4:1。
其涌浪多为SW向,风浪多为N~NNE向。
详见波况特征统计表(表2.3-2)及波浪玫瑰图(图2.3-2)。
长兴岛马家咀波况特征统计表表2.3-2NH 0.5m 0.6m 1/101/10 H 0.7m 0.8m 1/10 H 0.9m H 1.2m 1.0m 1/101.3m 1/10 H 1.5m 1.6m 1/10 H 1.9m H 2.5m 2.0m 1/102.6m 1/10 H图2.3-2 波浪玫瑰图2.设计波要素防波堤建设后码头设计波要素见3.2-5。
图3.2-6 波浪计算点布置图各测点50年一遇波要素(波高、波长:m,周期:s)表3.2-52.3.3 海流为了解工程水域内的潮流特点及分布,2008年8月在长兴岛北部水域布置了20个站位,进行夏季大、小潮的全潮水文测验。
根据2008年07月31日13:00~08月01日18:00大潮、08月09日08:00~08月10日11:00小潮实测资料统计分析,概况如下:1.潮流性质:20个测站的F值介于0.15~0.48之间,潮流性质属于规则半日潮流。
2.潮流运动型式:本海区潮流基本呈往复流,各测站涨、落潮流基本沿湾岸流动,大、小潮涨、落潮流向基本一致(见图2.3-6、图2.3-7)。
3.高脑子至马家咀子海域最大流速:实测大潮期间涨、落潮垂线平均最大流速出现在C12站,流速分别为1.58m/s、1.27m/s,流向分别为22°、220°,测点最大涨、落潮流速分别为1.92m/s、1.56m/s,流向分别为39°、231°,出现在C12站表层和C17站0.2H层,各测站海流实测特征值见表2.3-6。
图2.3-6 2008年8月大潮流速矢量内港池流速计算结果表3.2-7位置涨潮落潮平均流速最大流速流向最大流速流向12 0.30 84 0.57 272 0.2513 0.20 99 0.35 265 0.165.余流本次水文测验,因地理位置不同,受地形影响,各测站的余流差异较大。
近岸的测站中,C01#,C03#,C04#,C12#余流较大,超过0.2m/s,其中C04#测站因所处位置有关,一个潮周期逐时实测流速平均后的余流最大,甚至达0.57m/s。
远岸的测站余流较小,不超过0.2m/s。
2.3.4 海冰本海区海冰相对较重,长兴岛北岸所在复州湾每年11月底至来年3月中旬结冰,冰厚约30~60cm。
正常天气条件下,进入内港池内流冰基本不会存留,但大风天会存留堆积。
根据初步分析,流冰将对船舶作业产生一定影响。
2.5 工程地质场地地层结构复杂,岩土层种类多,厚度变化大,层位不稳定,分布不连续。
上部为第四纪滨海相沉积物卵砾石、淤泥质土、粉细砂、细砂、粗砂及海陆交互相粉质粘土、粉土、角砾、碎石等,下伏基岩为震旦系钓鱼台组南芬组页岩。
①1淤泥(Q4m):灰色,流塑,含云母、贝壳碎屑,混粉土、粉砂,局部混少量碎石,有腥臭味;①2粉质粘土(Q4m):灰色,流塑~软塑,混粉土、粉砂;①3粉细砂(Q4m):灰色,中密,饱和,局部混粉土;①4粉质粘土(Q4mc):灰黄色,软塑~软可塑,局部混粉土、粉砂;①5中粗砾砂(Q4dl+pl):黄色、灰黄色,中密,饱和,局部混粉质粘土、含角砾碎石;①6粉质粘土(Q4dl+pl):黄色、黄灰色、黄褐色,硬可塑~硬塑,局部混石英岩角砾、碎石10~40%;①7碎石(Q4dl+pl):黄色,中密~密实,饱和,碎石成分主要为石英岩、石英砂岩;②1全风化页岩(P t):紫色、黄色,岩芯呈土状,局部含少量强风化碎块;②2强风化页岩(P t):紫色、黄色,干钻不易钻进,岩芯呈碎片状,岩石碎片手可折断,可见薄层状构造;②3中风化页岩(P t):灰黄色、黄色、黄褐色,岩芯呈短柱状、碎块状,薄层状构造;③1强风化石英砂岩(P t):黄色,干钻不易钻进,岩芯呈薄片状,可见薄层状构造,岩石碎片手折不易折断;③2中风化石英砂岩(P t):灰色、灰黄色,岩芯呈短柱状、碎块状,岩质坚硬;2.5.3 土层物理力学指标1、①1淤泥固快:C=28.3 kPa,Ф=16.5°;快剪C=7.4 kPa,Ф=2.8°;2、①4粉质粘土固快C=63 kPa,Ф=15.4°;快剪C=30 kPa,Ф=7.5°;3、①6粉质粘土固快C=107.7kPa,Ф=16.0°;快剪C=75.3 kPa,Ф=12.6°。
2.5.4 地基承载力和桩基参数指标岩土承载力和桩基参数推荐表表2.5-12.5.5 地质条件评价根据区域资料及本次工作成果,场地内未发现有断裂构造及其它影响工程建设的不良地质现象存在,场地岸坡坡度较小,无冲淤变化,场地及岸坡稳定性较好。
勘察场地内上部的淤泥层厚度较大,强度低,为相对软弱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及粉砂层强度较低,分布局限;细砂及粉质粘土层位厚度较大,层位稳定,有一定强度;中砂土层较厚,强度高,分布局限;粘土层强度虽高,但分布局限;强风化岩岩石构造较清楚,分布广泛且连续,岩石破碎,节理发育,岩面起伏大;中风化岩岩石构造清楚,分布广泛且连续,岩石较硬,节理发育,岩面起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