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分诊技巧及规范快速分诊
- 格式:pptx
- 大小:6.01 MB
- 文档页数:21
急诊分诊技巧分诊是指对来院急诊就诊病人进行快速、重点地收集资料,并将资料进行分析、判断,分类、分科,同时按轻、重、缓、急安排就诊顺序,同时登记入册(档),时间~般应在2~5分钟内完成。
高质量的分诊能使病人得以及时救治,反之,则有可能因延误急救时机而危及生命。
所以,做好这项工作对急危重病人的救治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资料收集(1)询问:通过问诊,得到病人的主观资料,即主诉及其相关的伴随症状,并了解病人对疾病的感受,心理状态与行为反应及社会情况,了解与现病史有关的既往史、用药史、过敏史等。
在问诊过程中应注意识别病人及家属倾向性的表述,根据病情有目的地进行诱问,使收集的资料真实全面。
(2)观察:护士运用眼、耳、鼻、手感官来收集病人的客观资料,即主要的体征。
用眼观察病人的~般状况,如意识、精神状态、面容表情、肤色、颈静脉、体位及发音等改变所代表的意义:观察排泄和分泌物的色、量、质的改变所代表的意义。
用耳去辨别身体不同部位发出的声音如呼吸音、咳嗽音、心音、肠鸣音等变化所代表的意义。
用鼻去辨别病人发出的特殊气味所代表的意义。
用手去触摸病人的脉搏来了解其频率、节律及充盈度,触摸疼痛部位来了解疼痛涉及范围与程度,触摸病人的皮肤来了解体温等。
可借助压舌板、电筒、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等进行护理查体,还可用心电图机、快速血糖仪等仪器进行检查,收集资料。
(3)查体:如有必要,时间允许情况下,对病人的头部、颈部、胸部、腹部、骨盆、脊柱及四肢进行重点查体或全身系统检查,收集资料。
2.分诊技巧临床上将常用分诊技巧概括为分诊公式,由于公式易记,实用性强,所以较常用。
常用的如下:(1)SOAP公式:是四个英文单词第~个字母的缩写。
S(subjective,主观感受):收集病人的主观感受资料,包括主诉及伴随的症状。
O(bjective,客观现象):收集病人的客观资料,包括体征及异常征象。
A(asses,估计):将收集的资料进行综合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分析,得出初步判断。
急诊分诊的流程及技巧急诊分诊是医院急诊科的门面工作,旨在将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并及时确定治疗优先级和相应的医疗资源。
以下是急诊分诊的常见流程和技巧。
流程:1.接待登记:患者进入急诊科后,接待人员需进行登记,包括基本信息、主诉、病史等,以便后续进行分诊。
2.病情初步评估:急诊科护士或医生会对患者进行病情初步评估,以确定病情严重程度,并配合分诊医生进行分级。
3.分级分诊: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治疗优先级和医疗资源情况,分诊医生将患者进行分级分诊,通常分为五级:重症、急症、加急、一般和轻微。
重症患者通常优先就医,而轻微患者可能需要等待。
4.科室分诊: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将其分配到相应的科室接受治疗。
技巧:1.快速判断病情:在短时间内准确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是急诊分诊的重要技巧。
通过询问病史、主诉和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等,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进行评估。
2.提供急救措施:对于病情危急的患者,急诊分诊医生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如心肺复苏、止血等,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3.疾病科普宣教:在分诊过程中,医生可以向患者提供相关疾病的科普宣教,告知患者相关病情知识、治疗方法等,增强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4.合理调度资源:根据医疗资源的分布和患者的病情,医生需要合理调度资源,将危急病例迅速安排就诊,保证医疗资源的最大利用效果。
5.与患者沟通:分诊医生需要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帮助患者解除不必要的恐惧和焦虑情绪。
6.多学科合作:急诊分诊是一个团队协作的工作,医生需要与其他科室的医生、护士等进行多学科合作,共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7.分诊记录和追踪:医生应及时记录分诊情况和治疗方案,方便后续跟踪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同时,需与分配科室保持沟通,以便及时调整治疗计划。
急诊分诊技巧分诊通常是指根据病人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区分病情的轻重缓急及隶属专科,进行初步诊断并安排救治的过程。
急诊分诊护理工作包括接诊、分诊、护理处理三个环节。
急诊分诊护理工作的流程:首先是急诊接诊,要求做到热情、主动;接诊之后要进行急诊分诊,要通过评估收集病人的症状、体征,然后区分病人的危重程度、所属的专科,给病人进行安排救治的顺序。
在分诊的时候,一定要亲自看病人,不要仅仅通过家属诉说来下判断。
要相信自己,要亲自去评估病人的轻重缓急,以及分清病人应该是隶属于哪个专科救治;最后,要对病人进行急诊护理处理。
分诊的原则首先要掌握的原则是一定要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
生命体征直接反映患者的病情轻重缓急。
其他的原则还包括:先救命后分诊、先危后重的原则;对于急而不危的病人,同样应当引起重视。
而对于危而不显的病人,一定要更加关注。
另外,还要注意精神差的年轻人、贫血的病人(当血色素低于4克的时候,病人可能出现猝死)。
另外对于病人确而不准情况,一定要找医生共同来评估病人情况,以便做下一步的安排。
分诊流程中的具体工作(一)急诊接诊,接诊要做到望、闻、问、切法。
望(视)是指观察步态、体位姿势、面色、皮肤黏膜;闻诊是指嗅觉、听觉,闻到的气味以及听到的声音的变化;问诊是指一个沟通的过程,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切(触)是指通过触觉了解病情。
需要强调的是接诊过程中,首先要注意的是病人的气道、呼吸和循环;因为呼吸最能反映病人的危重程度。
(二)急诊分诊,内容包括判断病人的严重程度以及判定病人所属专科。
判断病人的严重程度,通常使用病情分级法(Ⅴ分级法)。
Ⅰ级:患者病情危重,如果得不到紧急救治,很快会导致生命危险。
如呼吸心跳骤停、剧烈胸疼、持续严重的心律失常、严重的呼吸困难、严重创伤大出血、中毒、老年复合伤。
Ⅱ级:潜在性危及生命的可能。
如心、脑血管意外、严重骨折、腹痛持续36小时以上、突发剧烈的头疼、开放性创伤。
以上两级病人均应进入抢救室,给予及时处理。
急诊分诊程序及分诊原则1.急诊分诊原则(1)尽快原则。
急诊预检护士应当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和高度的责任心。
一般要求由急诊工作经验超过5年的护士担任分诊工作,预检护士需要掌握丰富的临床专业知识,能对病情做出正确判断和应答,同时,接待患者和家属时要做到文明用语,热情细心,充分理解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状态,急而不躁,从容进行分诊处理,协调好多方面工作,安排好患者就诊秩序。
(2)抢救生命优先原则。
遇急、危、重患者需要抢救时,应采取先救治后办理手续的原则,必要时开放绿色通道。
预检护士应立即通知有关医生进行急救处理,并在医生到达之前,联合急诊抢救室护士先给予适当的预见性救护措施,如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氧气吸入、建立静脉通路等。
(3)首诊负责制原则。
当预检护士分诊时遇到病情复杂,涉及多专科,难以确定科别者,可按首诊负责制原则,请最初就诊科室处理。
如遇一些病证需其他科室参与,可组织急会诊,多学科共同治疗患者疾病。
(4)重症优先原则。
维护有序的就诊环境,安排患者就诊时,既要考虑到先后次序,又要注意观察轻重缓急,合理安排,避免急诊患者因等候而延误救治。
(5)上报及处理纠纷、突发事件原则。
涉嫌法律纠纷患者多部门协同处理原则对交通事故、突发事件、吸毒、自杀、疑似他杀或无名氏等涉及法律纠纷事件,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
遇到突发公共卫生重要情况,应及时报告医务科、行政值班或相关领导,必要时组织调配人员协助抢救。
例如,成批伤员、知名人士等均应及时汇报。
(6)协助进一步诊治原则。
急诊患者需进一步检查或收治入院、急诊手术、留院观察或转院时,应协助与对方科室、医院联系,做好准备。
急诊危重患者需等病情稳定后方可转送,并安排工作人员陪同,做好有关病情处理的口头及书面交接工作。
(7)优先照顾原则。
掌握急诊就诊范围,做好分诊工作,对老年人、婴幼儿、残疾者可酌情照顾。
2.急诊分诊程序急诊科是将各专业的急诊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性部门,负责处理内、外、妇、儿、眼、耳鼻喉、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等专科的所有急、危、重症患者。
急诊预检分诊操作
步骤一:患者登记和核对信息
- 患者到达急诊室后,工作人员应迅速登记其基本信息,包括
姓名、年龄、性别等。
- 确保核对患者提供的信息与身份证或其他证件上的信息一致,避免误诊或混淆。
步骤二:初步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 根据患者表述的症状和主诉,对病情进行初步评估。
- 根据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不同的优先级,以便决定接下来
的处理顺序。
步骤三:测量生命体征和关键指标
- 为患者测量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频率、血压等,以便更全面地评估患者状况。
- 根据需要,进行其他关键指标的测量,如血氧饱和度、血糖水平等。
步骤四:询问病史和过敏史
- 与患者进行简要的询问,了解病史、过敏史以及正在使用的药物等相关信息。
- 尽量避免病史相关问题过于复杂或引起患者不适。
步骤五: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测试
- 根据病情判断,可能需要进行一些辅助检查或实验室测试,如X光检查、血液检验等。
- 确保选择适当的检查项目,避免过度分诊或无必要的检查。
步骤六:基于评估结果做出决策
- 根据患者病情、病史、实验室测试结果等,做出决策,包括是否需要紧急治疗、是否需要进一步的其他检查或转诊等。
步骤七:通知医生和协助患者就诊
- 将患者病情情况和评估结果通知医生,以便医生能够及时处理。
- 协助患者完成相关的就诊手续,如等候就诊、支付费用等。
以上是急诊预检分诊操作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急诊预检分诊工作规范
1、预检分诊护士需N2级以上且5年以上急诊科工作经验,掌握预检分诊和分级处理方法,能立即完成分诊,病情判断、通知首诊医生医师接诊等工作,须在5分钟内对患者进行处置。
2、分诊困难时,应服从值班医生意见分诊,确保分诊准确率达95%以上。
3、遵守“一问、二看、三检查、四分诊”的分诊流程:
一问:询问病人和陪护人,以了解现病史、既往史及月经史;
二看:观察病人的神志、精神、表情、面色、呼吸、体位、姿态等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三检查:疼痛部位、体温、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脉搏、皮肤温度等;
四分诊:病情分级(四级)和学科分诊(内、外、妇、儿等)。
4、根据四级急诊病情分级标准对患者进行分级,一级、二级患者先入抢救室抢救后挂号;三级患者先挂号后优先安排诊室就诊,四级患者作一般急诊处理。
5、对急诊候诊患者进行间断(间隔30分钟)、多次评估,有病情变化时及时修改病情等级,及时处理。
6、符合绿色通道的患者应立即执行绿色通道管理制度。
7、遇批量伤员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医务处或总值班、护理部,同时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组织抢救。
8、遇有涉及刑事、民事纠纷的伤员,治安事件等均应第一时间按规定上报医务处或总值班,向“110”报警并及时向保卫处报案。
9、遇患有或疑患呼吸道、肠道等传染病的患者,均应到相应门诊就诊,同时对预检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经排除传染病后再进行二次分诊。
10、采集并完善相关信息资料,做好登记统计工作,登记《预检分诊日报表》、《120急诊病人登记表》、《急诊绿色通道登记簿》。
急诊分诊的概念分诊及沟通技巧急诊分诊是指在急诊科医生的指导下,通过对患者病情的评估、分类和筛查,以便更好地安排患者的治疗优先次序和合理分配医疗资源,从而提高医院急诊科医疗效率和满意度的过程。
1.评估患者病情:对患者进行病史询问、病情描述、体格检查等,了解患者的主诉、病程、疼痛程度、伴随症状等相关信息,以确定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应急分级。
2.分类筛查:根据急诊科的标准和急诊科医生的经验,将患者分为急诊、非急诊和拒诊三类。
急诊患者指病情危重、需立即救治的患者;非急诊患者指病情相对稳定、可在等待时间内延迟诊治的患者;拒诊患者指不需要急诊治疗的患者。
3.安排治疗优先次序:急诊患者按照疾病严重程度、治疗迫切性和资源分配等因素确定治疗优先次序,确保危重病人得到及时治疗;非急诊患者根据就诊时间先后次序进行排队等待治疗。
4.医疗资源分配:根据急诊患者的分类和病情,将适当的医疗资源分配给患者,包括医生、护士、设备、药品等,以确保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患者的及时救治。
急诊分诊中的沟通技巧:1.倾听和尊重:与患者进行沟通时,要倾听患者的意见和需求,尊重患者的选择和决策,提升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
2.温和和耐心:在紧急情况下,医务人员应保持冷静和沉着,采取温和礼貌的语言和态度,向患者解释病情、治疗方案和可能的风险,耐心回答患者提问。
3.信息共享:医务人员要向患者提供准确、清晰和易懂的信息,避免使用医学术语和行业黑话,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
4.情绪安抚:有些患者在急诊时可能会感到恐慌、焦虑或担忧,医务人员应扮演情绪支持者的角色,通过安抚和鼓励,减轻患者的不安情绪。
5.协调解释:在急诊分诊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患者与家属之间的矛盾、纷争和不理解,医务人员应积极协调和解释,协助患者和家属理解并接受分诊结果。
急诊分诊是急诊科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合理地对患者进行分类和筛查,可以实现以下目的:1.提高医疗效率:急诊科是医院最重要的窗口和入口之一,急诊分诊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优先级,及时安排患者的治疗,缩短患者等待时间,提高医疗效率。
急诊分诊方法与技巧一.概述急诊分诊是指根据病人的主拆、主要症状和体征进行初步判断,分清疾病的轻重缓急及隶属专科、及时安排救治程序及指导专科就诊,使急诊病人尽快得到诊治。
即评估病情、分出疾病的类别(级别)和明确疾病专科。
预检分诊包括院前预检分诊和院内预检分诊。
(一)、院前预检分诊分为单个病人现场预检和灾害性事件发生时的大批伤员现场预检。
1.单个病人现场预检需考虑急诊途径、调遣急救员、转送所需的时间、转送地点、现场处理或立即转送这五个方面。
2.大批伤员现场预检应启动EMSS体系,即完善的通讯指挥系统、现场救护、有监测和急救装置的运输工具、高水平的医院急诊服务和强化治疗(加强监护病房)。
(二)、院内预检分诊(急诊分诊)急诊分诊的目的:1、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安排病人的就诊次序,优生处理危急症。
2、有效控制急诊室内的就诊人数,维护急诊室内秩序并安排适当的诊治地点。
3、尽快提供初步的急救程序及适当的护理措施。
4、与病人建立信关系,及时沟通。
安抚及稳定病人的紧张情绪,并提拱适当的健康指导。
5、运用分诊技术,给病人进行病情分级。
二.分诊工作程序一、接诊病人到达急诊室后,护士应立即查看病情,安排病人坐在候诊椅上或躺在床上,根据病情轻重缓急安排到不同的就诊区域,决定进一步的处理。
对救护车送来的病人或其他严重疾病的病人,分诊护士应主动到急诊大门口接待。
在就诊过程中护士要主动热情,做到心中有数,对病重紧急的病人及时通知有关医生和护士参加抢救,对尚未就诊的病人做好耐心解释工作,并在候诊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二、病情评估评估原则:突出重点、紧急评估和快速分类。
分诊护士应询问病人或陪伴者,并运用诊断检查(望、触、叩、听、嗅)方法,尽可能多地收集有关病情资料,注意不可忽视潜在的危险因素。
护理体检时注意“三清”,即:①听清:病人或陪人的主诉;②问清:与发病或创伤有关的细节;③看清:与主诉相符合的症状及体征。
(一)分诊评估运用的手段与技巧1、分析病人主诉分诊护士要对病人强调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分析,但不宜做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