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七市二模
- 格式:ppt
- 大小:490.00 KB
- 文档页数:24
江苏省各地2020届高考语文模拟卷分类汇编(4月)古诗鉴赏一、南京市、盐城市2020届高考第二次模拟检测试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羌村三首①(其二)杜甫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
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
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②。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注]①公元757年,诗人言事触怒肃宗,被迫回到因战乱十余月未通音信的羌村,与家小相聚,写下《羌村三首》。
②糟床,榨酒的器具。
9.简要赏析“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两句的表达效果。
(5分)10.古人评点:诗人“身虽到家,而心实忧国”。
请结合后八句诗,简要分析这样评说的原因。
(6分)二、南师附中扬子中学2020届高考4月月考试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怀王道甫①陈亮落魄行歌记昔游,头颅如许尚何求?心肝吐尽无余事,口腹安然岂远谋?才怕暑,又伤秋。
天涯梦断有书不?大都眼孔新来浅,羡尔微官作计周。
【注】①王道甫是陈亮青少年时代的好友,两人志同道合。
登第后,王道甫长期屈居微职,性情志趣也大异于从前。
9.结合全词,词人对友人情意真挚的“怀”是如何体现出来的?(5分)10.下阕最后两句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6分)三、苏北七市2020届高考第二次模拟检测试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题。
石湖仙·寿石湖居士姜夔松江烟浦,是千古三高游衍佳处。
须信石湖仙,似鸱夷翩然引去。
浮云安在,我自爱绿香红舞。
容与,看世间几度今古。
卢沟旧曾驻马,为黄花闲吟秀句。
见说胡儿,也学纶巾欹雨。
玉友金蕉,玉人金缕,缓移筝柱。
闻好语,明年定在槐府。
【注】①石湖居士: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成大的号。
②三高:代指古代隐逸、放达之土。
③鸱夷:春秋时期范蠡功成身退,变姓名为鸱夷子皮。
④卢沟:卢沟桥,金都(今北京)名胜。
乾道六年范成大曾出使金国。
⑤槐府:古代三公的官署或宅第。
9.上阕从哪些方面可看出范成大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
2020年全国普通高考招生模拟考试(II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歌应有对生活现实的深切抵达中国诗歌有着悠久而深厚的现实主义传统,要求诗歌产生一定的现实功用,介入、改变外部现实,一直是中国诗歌传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形成了光辉而灿烂的中国诗歌文化,使诗歌不断走入人民大众的内心之中和生活之中。
近年来,诗歌中的现实书写也存在一些问题。
其中,打工诗歌、乡土诗歌、城市诗歌也是各有其问题。
“打工诗歌”写作现象将一个数量庞大的社会群体和写作群体呈现到了社会大众面前,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文学意义。
打工诗歌的写作贴近生活、“接地气”、有真情,体现着现实主义精神,具有感动人心的力量。
但是,如果深入地、大量地阅读作品,便会发现其中有不少问题。
“打工诗歌”作品数量很多,但却大同小异,“千部一腔,千人一面”,在艺术上存在粗糙、直白、重复等问题,文学性不强。
从深层次来讲,诗首先是诗,应该用诗的方式说话,评价其成就的最终尺度只能是艺术水准和品质。
在打工诗歌的写作中,有一部分是跟风的、人云亦云的写作,所书写的现实是想象的、观念的、概念化的,而与真实、丰富、复杂的社会现实并不搭界。
乡土诗歌的写作资源是广袤的乡村。
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农村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也遭遇着挑战,这对于写作而言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契机。
但就现实之中的乡土诗歌创作而言,情况同样不容乐观。
乡土诗歌写作的群体很大,但写得好的、有特色的还不多。
很多诗人的观念还停留在前现代社会,一味把乡土、乡村写成桃花源、乌托邦。
个别这样的写作并无不可,但是如果风靡一时、大行其道,无疑是有问题的。
因为这样的写作,前人早已写过无数遍了,并无新意,而且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审美方式早已发生变化,再用那种封闭、单向度的抒情方式来呈现乡村,无异于刻舟求剑甚至是掩耳盗铃。
城市诗歌的相关话题近年被广泛谈论。
2020年高考语文二模试卷班级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一、积累应用(10分)1.填空。
(5分)(1)何时倚虚幌,_____________。
(杜甫《月夜》)(2)_____________,杜鹃声里斜阳暮。
(秦观《踏莎行·____________》)(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及,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
其中第二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
(5分)(1)下列加点词语的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A.我们在飞机上俯瞰着祖国的沧海桑田....,不由得被眼前的美丽景色所陶醉。
B.蜂蜜和蜜蜂两词虽然只是语序不同,但它们指的是迥然不同....的事物。
C.回顾这近30年的教研生涯,我真有一种忝列门墙....的感觉,感觉我不配做钱老师的弟子。
D.这些科技含量高的家用产品必将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成为明日黄花....。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3分)打开微信,我们每天都面对那种“鸡汤”,其实“鸡汤”就是散文的一种,它的受众最广泛。
由此,一种“公号体”散文应运而生,一种以3000到5000字的篇幅来表达感受、观点的文体已经确立。
它浸润到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我们陷在这样的文字里。
即使我们非常不愿意承认,但也要面对这一事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公号体”带给我们的动辄十万加的阅读量的变化,更带给我们文学观与情感方式的变革。
①大众关于散文的审美体系和经典标准已经发生改变②微信时代隐秘改变我们的阅读习惯、审美方式,以及情感交流③也在转变传统散文文体的声音、腔调和语词④“公号体”散文在打破陈规,它转变着读者的思维方式A.④①③② B.④③①②C.①②④③ D.④③②①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绝密★启用前【新课标II】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模拟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的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
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2020年高考语文二模试卷班级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一、积累应用(10分)1.填空。
(5分)(1)何时倚虚幌,_____________。
(杜甫《月夜》)(2)_____________,杜鹃声里斜阳暮。
(秦观《踏莎行·____________》)(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及,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
其中第二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
(5分)(1)下列加点词语的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A.我们在飞机上俯瞰着祖国的沧海桑田....,不由得被眼前的美丽景色所陶醉。
B.蜂蜜和蜜蜂两词虽然只是语序不同,但它们指的是迥然不同....的事物。
C.回顾这近30年的教研生涯,我真有一种忝列门墙....的感觉,感觉我不配做钱老师的弟子。
D.这些科技含量高的家用产品必将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成为明日黄花....。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3分)打开微信,我们每天都面对那种“鸡汤”,其实“鸡汤”就是散文的一种,它的受众最广泛。
由此,一种“公号体”散文应运而生,一种以3000到5000字的篇幅来表达感受、观点的文体已经确立。
它浸润到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我们陷在这样的文字里。
即使我们非常不愿意承认,但也要面对这一事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公号体”带给我们的动辄十万加的阅读量的变化,更带给我们文学观与情感方式的变革。
①大众关于散文的审美体系和经典标准已经发生改变②微信时代隐秘改变我们的阅读习惯、审美方式,以及情感交流③也在转变传统散文文体的声音、腔调和语词④“公号体”散文在打破陈规,它转变着读者的思维方式A.④①③② B.④③①②C.①②④③ D.④③②①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2020届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含解析)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含解析)一、积累应用1.按要求填空。
⑴虽无丝竹管弦之盛,_______,亦足以畅叙幽情。
()(《兰亭集序》)⑵王国维在《______》中借用了柳永的词句“_____,_____”来类比成就大事业、大学问必经的第二境界。
【答案】 (1). 一觞一咏 (2). 王羲之 (3). 人间词话 (4). 衣带渐宽终不悔(5). 为伊消得人憔悴【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答好此类题,平时要重视理解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理解语境和侧重点,且注意根据音义确定字形,不丢字加字,作家作品要正确对应,不要张冠李戴。
注意关键字“觞”“羲”“词”“消”“憔悴”等字词的写法。
【点睛】答好名句默写和文学常识题,要注意平时积累。
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或给下句写上句的直接默写。
写时要注意字形,注意易错字、生僻字及语气词的写法,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
文学常识题要关注作家的时代、风格、地位、主要成就及代表作品。
答题要看清要求,从最有把握的题做起;要看清出处,根据出处提示回想原文信息,根据所给语境搜索所需内容。
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选择。
2016年,由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领衔的“中国深部探测技术”项目研究成果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黄大年对他的团队成员说:在“巡天探地潜海”领域,我们一直在跟跑;经过5年的努力,我们进入了并跑阶段。
要达到领跑水平,我们更要戮力同心,沉下心来做研究。
常常有队员拿实验报告来向我(),或发来论文让我(),不时能看到你们的(),我很欣慰,也很骄傲。
目前我们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从并跑到领跑的路还很长,“_____,_____”,我们任重道远。
⑴按顺序填入括号的词语,用语贴切的一项是A.请示指正不经之谈B.垂询斧正不根之论C.请教斧正不易之论D.咨询指正不刊之论⑵填入画线处的句子,合适的一项是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绝密★启用前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模拟卷)(二)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6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班级、姓名写在密封线内。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人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说到一首好的诗歌,先要作诗的人是不是内心真正有一种感动,是不是有他自己真正的思想、感情、意念。
就是说,是不是“情动于中”,是判断一首诗歌好坏最重要的________。
那么什么才能使你“情动于中”呢?晋朝陆机有一篇《文赋》说过,“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在那强劲的、寒冷的秋风之中枯黄、凋零的落叶,人们看了会________。
在芬芳、美好的春天,我们看见草木柔条发芽长叶,我们觉得________,这是大自然给我们的一种感动。
所以,人心之动,是物使之然也,也就是说,“情动于中”的一个因素是外在的大自然的物象。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标志触目伤怀赏心悦目B. 标志触目伤怀清耳悦心C. 标准悲从中来赏心悦目D. 标准悲从中来清耳悦心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说到一首诗歌的好坏,先要看人作的诗是不是内心真正有一种感动,是不是有他自己真正的思想、感情、意念。
B. 说到一首诗歌的好坏,先要看作诗的人是不是内心真正有一种感动,是不是有他自己真正的思想、感情、意念。
C. 说到一首好的诗歌,先要看人作的诗是不是真正令人感动,是不是有他自己真正的思想、感情、意念。
D. 说到一首诗歌的好坏,先要看人作的诗是不是真正令人感动,是不是有他自己真正的思想、感情、意念。
【答案】1. C 2. B【解析】【1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这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意义。
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高考语文二模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1.名篇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在“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环境中,无论“______ ”,都共享着“______ ”的幸福生活。
《诗经•氓》中女子自诉婚后早起晚睡,日子过得非常辛劳,以此表达其内心不满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 ”。
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______ ,______ ”。
二、语言表达(本大题共3小题,共20.0分)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茶不仅是“喝”的。
随着技术不断成熟,茶的“吃”法日益多样化。
从“喝”到“吃”的转变,既满足了味蕾,也丰富了茶的食饮文化。
有古为今用、______的传统吃法。
刚采下的鲜嫩茶青,经过蒸汽杀青,使用特质碾茶炉烘烤制成干茶,再通过精制工艺及专用碾磨设备,形成了一种独特细腻的粉末--抹茶。
在现代饮食环境中,脱胎于碾茶的古老,得益于先进的栽培和加工技术,抹茶愈发魅力彰显。
作为甜点的绝佳伴侣,清淡微苦的茶香中和了甜腻,让人。
点茶时,将抹茶粉与水调和,用茶筅搅拌均匀,蘸润笔尖,便仿佛拥有了“______”的魔力。
如今,在许多世界美食中都可觅得抹茶的踪迹。
( ),铸铁壶,外观厚重朴拙,轻叩仿佛可以听闻咕嘟咕嘟的煮茶声,能更好地烘托熟洱、陈年铁观音等发酵茶的风味;银壶,手工雕刻的繁复花纹盘桓壶身,用它煮茶,洁而不染异味,茶香更和顺韵长。
茶的器具有各种材质,然而其中所盛放的茶之精髓却______.早在10 多年前,我国的医书上就有茶叶可以杀菌、止痢的记载。
科学研究表明,这主要源于茶叶中的精华物质茶多酚。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A.在现代饮食环境中,脱胎于古老的碾茶,得益于栽培和加工技术的先进,抹茶愈发魅力彰显。
B.脱胎于古老的碾茶,得益于先进的栽培和加工技术,在现代饮食环境中抹茶愈发魅力。
2020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I试题2020.04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新冠肺炎疫情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世界各国▲。
疫情发生后,我们用中国速度为世界防疫争取了宝贵时间,用中国力量筑牢了控制疫情▲的防线,用中国实践为世界抗疫树立了新标杆。
中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的努力将为全人类最终战胜疫情作出巨大贡献。
A.破釜沉舟蔓延卓尔不群B.风雨同舟漫延卓尔不群C.风雨同舟蔓延卓有成效D.破釜沉舟漫延卓有成效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组是(3分)芭蕾是世界通用的艺术语汇。
▲,▲,▲。
▲,▲,▲,拓展中国芭蕾的艺术想象与表现空间,形成了芭蕾艺术的中国风格。
①不断借鉴戏曲以及国外的芭蕾文化精髓②找到属于中国的芭蕾语汇③几十年来中国芭蕾继承和发扬民族舞蹈传统④不仅使故事题材本土化⑤丰富创新自身的舞蹈与舞台语汇⑥也使舞蹈风格和舞台表现民族化A.②④①⑥③⑤B.②④⑥③①⑤C.④③②⑤⑥①D.④⑤②⑥③①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A.希望贵公司提供更高效的在线办公软件,特来电垂询。
B.今日高朋在座,满室生辉,感谢各位光临家父寿筵!C.拜读完大作,深感佩服,斗胆稍作斧正,请多包涵!D.今日叨扰老师多时,请您留步,足下改日再来求教。
4.对下面这段文字语意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常有人这样表述:西塞罗是这样说的,柏拉图如此认为,亚里士多德说……然而我们自己的呢?我们有什么样的判断?一位罗马富翁网罗来一大批饱学之士,让他们随时陪伴。
在跟朋友聚会时,一旦谈到什么问题,他就让这些人替代他。
各人根据自己的特长,随时给他提供材料,这人给他一段发言稿,那人告诉他荷马的某一首诗。
富翁认为,学问装在他手下人的脑袋里,也就变成自己的了。
A.虚心吸取优秀人才的智慧可快速提升自我。
B.知人善任才能充分发挥手下人的全部特长。
2020届高三七市二模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3分)C2.(3分)B3.(3分)B4.(3分)C二、文言文阅读(20分)5.(3分)B(课:考核。
)6.(3分)A(乡试考中的称为举人,秀才指府、州、县学的生员。
文中也未说吕留良参加乡试考试。
)7.(1)(5分)陈执斋起初惊讶地注视(他)没有答应,接着听说他内心隐秘事情的原委,于是起身作揖说:“这真是古人难以做到的事,只是遗憾先前知道你(名字)却没有认识你啊。
”评分建议:“眙”“衷”“本末”“恨”、语句通顺,各1分。
(2)(5分)先君果断地说:“(只要有)一口气还在,不敢不勤勉,何况现在(我的)精神还能忍受,暂停(著书的心思)后这又怎么能来得及(编完书)呢?”评分建议:“息”“勉”“堪”、反问语气、语句通顺,各1分。
8.(4分)①淡泊名利;②治学严谨(勤勉刻苦);③严于律己。
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对两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
三、古诗词鉴赏(11分)9.(5分)①居住环境;②人生志向;③兴趣爱好;④生活态度(胸襟气度)。
评分建议:每点1分,答对4点得5分;意思对即可。
10.(6分)①“卢沟旧曾驻马”等,表达对范成大功业的颂扬;②“玉友金蕉,玉人金缕,缓移筝柱”表达对范成大寿宴的祝贺;③“明年定在槐府”表达对范成大美好前程的祝愿。
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8分)(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恐年岁之不吾与(3)则素湍绿潭(4)艰难苦恨繁霜鬓(5)绝胜烟柳满皇都(6)赢得仓皇北顾(7)士不可以不弘毅(8)苟利国家生死以五、现代文阅读(一)(15分)12.(3分)C13.(6分)①语言描写:胡顺昌对妻子又劝又怪,表现他既疼爱妻子,又性情暴躁。
②环境映衬:“阳光强烈得刺眼”映衬了胡顺昌的焦灼不安。
③细节刻画:胡顺昌自艾自怜的心理,“昏沉地抱着头”等细节凸显了他的无奈与辛酸。
④侧面表现:郭老二说还要征粮,侧面表现了人物处境的艰难。
2020届名思教育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也是冬天,也是春天迟子建①在我这样的外地人眼中,上海是中国城市历史中,最具沧桑美感的一册旧书,蕴藏着万千风云和无限心事。
这里的每一处老弄堂,都是一句可以不停注释的名言。
注脚层叠,于我来讲是陌生的。
但有一处地方,在记忆中却仿佛是熟知的,就是四川北路。
这条路留下了许多历史名人的足迹,而其中最难抹去的,当属鲁迅先生了。
②一天上午,我吃过早饭,叫了一辆的士,奔向四川北路。
③我先去拜谒原虹口公园的鲁迅先生墓。
天气晴好,又逢周末,园里展练的人极多。
入园处有个水果摊,苹果、橘子、草莓等钩织的芳香流苏,连缀着世界文豪广场。
红男绿女穿梭其间,踏着热烈的节拍,跳整齐划一的舞。
他们运动许久了吧,身上热了,大多将外套脱掉,只穿绒衣。
广场边一棵粗大的悬铃木,此刻成了衣架,被拦腰系了一圈白带子,穿着吊钩,紫白红黄的外套挂在其上。
好像这棵树在为这些衣服的主人,做着招魂仪式。
我努力避让舞者,走进广场。
文豪们的铜雕均是全身像,或坐或站。
可怜的托尔斯泰,他右手所持的手杖,挂着一个健身者的挎包,一副苍凉出走的模样。
与他一样不幸的,是手握鹅毛笔的莎士比亚和狄更斯,鹅毛笔成了天然挂钩,挂着色彩艳丽的超轻羽绒衣。
④出了世界文豪广场,再向前是个卖早点的食肆,等候的人,从屋里一直排到门外。
想着多年前萧红住在这一带,有天买早点,发现包油条的纸,居然是鲁迅先生一篇译作的原稿。
萧红愕然告知鲁迅,先生却淡然,复信调侃道:“我是满足的,居然还可以包油条,可见还有一些用处。
”也不知这里的早点铺,如今用什么包油条,还能包裹出这拨云见日般的绮丽文事吗?⑤绕过食肆向前,更是人潮汹涌。
我望见了推着童车散步的中年妇女,玩滑板的疾驰而过的少年,聚集在电动车上打牌的老人,立于树间吊嗓子的小生,以及在路中央手持毛刷、蘸着水写下“江山如此多娇”的歪戴帽子的男人。
2020年重庆市第七中学校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山屋吴伯箫屋是挂在山坡上的。
门窗开处便都是山。
不叫它别墅,因为不是旁宅支院颐养避暑的地方;唤作什么楼也不妥,因为一底一顶,顶上就正对着天空。
无以名之,就姑且直呼为山屋吧,那是很有点老实相的。
搬来山屋,已非一朝一夕了;刚来记得是初夏,现在已慢慢到了春天呢。
忆昔入山时候,常常感到一种莫名的寂寞,原来地方太偏僻,离街市太远啊。
可是习惯自然了,浸假又爱了它的幽静;何况市镇边缘上的山,山坡上的房屋,终究还具备着市廛与山林两面的佳胜呢。
想热闹,就跑去繁嚣的市内;爱清闲,就索性锁在山里,是两得其便左右逢源的。
倘若你来,于山屋,你也会喜欢它的吧?傍山人家,是颇有情趣的。
譬如说,在阳春三月,微微煦暖的天气,使你干什么都感到几分慵倦;再加整天的忙碌,到晚上你不会疲惫得像一只晒腻了太阳的猫么?打打舒身都嫌烦。
一头栽到床上,怕就蜷伏着昏昏入睡了。
活像一条死猪。
熟睡中,踢来拌去的乱梦,梦味儿都是淡淡的。
心同躯売是同样的懒啊。
几乎可以说是泥醉着,糊涂着,乏不可耐。
可是大大的睡了一场,寅卯时分,你的梦境不是忽然透出了一丝绿莹莹的微光么,像东风吹过经冬的衰草似的,展眼就青到了天边。
恍恍惚惚的,屋前屋后有一片啾唧哳哳的闹声,像是姑娘们吵嘴,又像一群活泼泼的孩子在嘈杂乱唱;兀的不知怎么一来,那里“支幽”一响,你就醒了。
立刻你听到了满山满谷的鸟叫。
缥缥缈遥的那里的钟声,也嗡嗡的传了过来。
你睁开了眼,窗帘后一缕明亮,给了你一个透底的清醒。
靠左边一点,石工们在丁东的凿石声中,说着呜呜噜噜的话;稍偏右边,得得的马蹄声又仿佛一路轻的撒上了山去。
一切带来的是个满心的欢笑啊。
那时你还能躺在床上么?不,你会霍然一跃就起来的。
衣裳都来不及披一件,先就跳下床来打开窗子。
那窗外像笑着似的处女的阳光,一扑就扑了你个满怀。
呵,我的灵魂,我们在平静而清冷的早晨找到我们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