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壮乡彩主题
- 格式:ppt
- 大小:2.23 MB
- 文档页数:9
壮族三月三的风俗简介广西壮族三月三有哪些民俗1、对歌谈情三月三歌圩是男女青年进行交际的好时机。
每逢歌圩,方圆数十里内的男女青年聚集在歌圩点。
小伙子在歌师的指点下与中意的姑娘对歌。
通常是男青年先主动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到合适的对象,便唱起见面歌、邀请歌。
女方若有意就答应。
男青年再唱询问歌,彼此有了情谊,唱爱慕歌、交情歌。
歌词皆即兴发挥,脱口而出。
若姑娘觉得眼前的小伙子人才、歌才都满意,便趁旁人不注意,悄悄将怀中的绣球赠与意中人,“他”则报之以手帕、毛巾之类的物品,然后歌声更加甜蜜,遂订秦晋之好。
对歌前,刘三姐的神像由众人抬着游行一周,人们祈求她赐予歌才,保佑三月三歌圩人人对歌如意。
人们敬完了歌仙刘三姐,争相亮开歌喉,相互对唱,歌声此起彼落。
男女老少在这歌圩中度过一个个不眠之夜。
2、绣球传情歌圩的绣球是姑娘们在节前赶制的工艺品,制作工艺都很精巧,个个都是丝织工艺品:十二花瓣连结成一个圆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着一年中的某个月份,上面绣有当月的花卉。
有些绣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
绣球内装豆粟或棉籽。
球上连着一条绸带,下坠丝穗和装饰的珠子,象征着纯洁的爱情。
传说靖西县旧州古镇,贫穷人家的儿子阿弟爱上了邻村的姑娘阿秀。
阿秀在一次赶圩时,被镇上一个恶少看上了,要娶阿秀为妻,阿秀以死相胁,誓死不从。
恶少贿赂官府,将阿弟判了死刑并关进地牢,等待秋后问斩。
阿秀哭瞎了双眼后,开始为阿弟缝制绣球。
针扎破了手,血流在了绣球上。
经过九九八十一天,绣球做好了。
阿秀用变卖了手饰的钱和家中的积蓄,买通了狱卒,见到了已被折磨的骨瘦如柴的阿弟,阿秀从身上取出绣球戴在了阿弟的脖子上。
这时,奇迹出现了,只见灵光一闪,阿秀、阿弟和家人便不见,等醒来时,已躺在远离恶魔的一处美丽富饶的山脚下。
后来,阿秀和阿弟结婚了,生了一儿一女,靠着自已勤劳的双手,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这就是绣球的由来。
3、包五色糯米板节前家家准备五色糯米板和彩蛋。
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饭。
“2024年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暨“三月三”活动工作方案一、活动背景2024年,我国将迎来“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同时,“三月三”这一传统佳节也将如约而至。
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各民族文化交流,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发展,我们特制定本方案。
二、活动目标1.提高各族群众对民族团结进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五个认同”。
2.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3.营�助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三、活动主题“团结奋进新时代,共筑美好家园”四、活动时间2024年3月1日至3月31日五、活动内容1.开幕式时间:3月1日上午9:00地点:市文化广场活动内容:领导致辞,文艺表演,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启动。
2.民族文化展示时间:3月1日至3月10日地点:市博物馆活动内容:展示各民族的文化特色,包括服饰、手工艺品、传统音乐、舞蹈等。
3.民族风情游时间:3月1日至3月31日地点:全市范围内活动内容:组织游客参观民族村寨,体验民族风情,品尝民族美食。
4.民族团结进步讲座时间:3月11日至3月20日地点:市图书馆活动内容: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民族团结进步讲座,提高各族群众对民族团结的认识。
5.民族体育竞技时间:3月21日至3月30日地点:市体育中心活动内容:举办民族传统体育竞技活动,如射箭、摔跤、斗牛等。
6.民族文艺晚会时间:3月31日晚上7:00地点:市文化广场活动内容:举办民族文艺晚会,展示各民族文艺成果,营造民族团结的氛围。
六、活动组织1.成立活动筹备组,负责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2.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七、活动预算1.活动场地租赁及布置:10万元2.活动宣传及氛围营造:5万元3.活动奖品及纪念品:3万元4.活动工作人员补贴:2万元5.其他费用:2万元总计:22万元八、活动效果评估1.参与人数:以实际参与活动的人数作为评估指标。
2.活动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参与者对活动的满意度。
壮族的歌圩节——三月三三月三是壮族的传统节日——歌节。
壮族人的歌节历史悠久,大约起源于隋唐时期。
198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将三月三定为壮族的歌节,并开始在南宁举行歌节。
节日期间,壮族同胞们吃五色糯米饭、会歌、抛绣球……节日气氛浓厚,热闹非凡。
以下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是武鸣县合旗村的三月三的介绍。
关键词:合旗村壮族歌节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全国壮族聚集人数最多的省份。
广西首府南宁市的许多县都是壮族人的聚居地,武鸣县就是其中一个。
众多的壮族人聚集居住,使得壮族的传统文化得到了较完整的保留。
在壮族众多的特色文化元素中,节日文化如同一颗明星般熠熠发光。
三月三、七夕、中元节、九月九等等都是当地十分独特的节日。
为了进一步了解壮族的节日文化,我把三月三作为一个案例对武鸣县的合旗村进行了调查。
(一)节日起源歌节又叫歌圩节,壮语称“窝埠坡”或“窝坡”,原意为去歌场唱歌。
歌圩是壮族人民自古就有的风尚。
古老的壮族长期在山野从事繁重的农耕劳动,为了打破可怕的寂寞、提高劳动效率,在各个山头劳作的人们开始相互对歌。
人们用歌声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赞美,随后他们又借助歌声相互表情达意,或结婚姻,或交朋友,增加了生活的乐趣。
壮民们以歌声显示自己的才华和心灵的高尚。
因此,壮族人个个能歌善歌。
壮族关于歌节起源有许多动人的传说。
其中以刘三姐的故事最为著名和普遍认同。
刘三姐原来并不叫刘三姐,而叫刘三妹,是唐代出现的歌仙。
故事流传到后来,人们把刘三妹改成了刘三姐。
刘三姐天生一副圆润的好歌喉,聪明机灵。
她经常用山歌歌颂劳动与爱情、揭露和讽刺地主的剥削压迫。
刘三姐的行为赢得了贫苦大众的赞赏和支持,她成了人们心中的歌仙,但同时她也成了地主的眼中钉。
一年三月初三,刘三姐上山砍柴,地主派人砍断了她攀爬的山藤,刘三姐坠崖而亡。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歌仙,就在她遇难这天聚会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这便形成了歌节。
节日食品五色糯米饭是三月三必不可缺的食品。
“我们的节日·三月三”主题征文:三月
三·我们的节日
咚!咚!咚!一阵欢快的鼓声传来,我这是在哪儿?没错,我就在壮乡武鸣歌圩主会场。
四面八方的游客都不约而同的聚到这里.热情的壮乡人民载歌载舞迎接我们.真是人如海歌如潮.姑娘们戴着鲜艳的帽子.身穿绣着鸟.兽.鲜花的民族服装.我和爸爸连忙拿起相机拍照.
随着一阵阵地欢呼声.我挤进人群中.原来是千人竹竿舞.只见一个又一个壮族姑娘们在身强力壮的小伙子那铿锵有力地鼓声中有节奏的跳舞.不时地邀请游客一起跳舞.这时悦耳的歌声响起,原来是山歌对唱.只见年青的姑娘们在和对面的年轻小伙子们在对山歌.他们用幽默.诙谐的壮话对唱.惹得围观的我们时而掩嘴窃笑.时而哄堂大笑.
这时我的肚子咕咕地叫了.我的眼睛被五色糯米饭吸引住了.只见一团团由黑.白.黄.红.紫五种颜色的糯米裹成一团.漂亮极了.我迫不及待地一口咬下去.一股植物的幽香.沁人心脾.
我站在高处遥望,望着游客们那欢乐的背影和歌海,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欢乐的天堂.多有趣的一次三月三呀!让我们饱览精彩的表演,领略壮家人民的热情好客.品尝美
味的糯米饭……
这次三月三之行,如同一颗闪亮的金星,永远铭记在我的记忆长河中。
三月三有什么传统的风俗活动三月三有什么传统的风俗活动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是个重要的节日,特别是广西地区,有两天的假期安排,那么三月三过节有什么风俗活动呢。
一起看看三月三传统的风俗活动吧!1.壮族:歌圩迎宾客千人竹竿舞“三月三”是壮族最重大的民族节日。
每到“三月三”,壮族男女会像赶圩一样会聚山坡上对唱山歌,开展抢花炮、打铜鼓、抛绣球等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
武鸣是中国壮乡,又是壮文化发祥地之一,每年三月三,当地都会举行“三月三”歌圩暨骆越文化旅游节。
歌圩一般以唱山歌开场,展示骆越族群能歌善舞的人文风情,千人共跳竹竿舞,每个方块都很有壮乡特色,人们捧着五色糯米饭,抱着壮乡的美酒,扛起劳作的锄头,精致的簸箕也被举在手中。
2.抢“花炮”展民族魅力“行歌坐妹”写浪漫“三月三”不仅是壮族的节日,侗、苗、瑶等少数民族也会庆祝三月三,民俗活动也丰富多彩。
在三江侗族自治县,一年一度的三月三“花炮节”吸引了五湖四海的游客前来探奇、体验,也展示了民族融合的浓浓情意。
3.除了抢花炮,三江侗族的“行歌坐妹”,这种传统的青年男女相亲方式也给“三月三”这个节日增添了不少浪漫气息。
4.瑶乡山歌传情谊峒中瑶胞打陀螺5.在融安县雅瑶乡西古坡屯,每年“三月三”都会举行山歌对唱活动,全乡的山歌爱好者都赶到这里,参加一年一度的山歌对唱。
6.在防城区峒中镇,三月三的重头戏是“打起陀螺唱起歌”。
7.瑞鼓响震三月三,乐了山路十八弯。
壮胞瑶胞聚一堂,通过佳节大联欢……8.峒中“砧板”陀螺比赛集强身健体和娱乐为一体。
如今,作为一项传统的民族体育竞技项目,“砧板”陀螺陆续出现在各种舞台和体育场合上,被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所喜爱。
1“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2017年南宁市民歌湖活动时间:3月30日上午9时至晚10时地点:南宁民歌湖活动依托南宁民歌湖区域,共分为民族文化汇演区、文化体验活动区、大型民歌专场演出三大项十小项活动,力争将民歌湖打造成一场热闹喜庆的大歌圩。
广西壮族“三月三”相关的文化习俗三月初三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是一个隆重而盛大的节日。
但在中国大局部地区,这个节日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了。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广西壮族“三月三”相关的文化习俗,假如喜爱可以共享给身边的挚友喔!广西壮族“三月三”相关的文化习俗1.祭祖有些地方的三月三主要是以祭祀为主,他们会全部人出动带上祭祀用品去祭拜祖坟,其仪式主要有:除草添土,修整墓地,烧香上坟,供上祭品,跪拜敬酒,燃烧钱物,插标挂钱,燃放鞭炮,祈求祖先保佑家人华蜜安康。
祭拜完了大家会聚在一起吃饭,这种聚餐的方式很融洽,能够增加彼此之间的认同感和家族感。
2.五色糯米饭“三月三”节庆起先前,家家户户都会选出优质的糯米,用不同草药的汁液浸泡糯米,使之染色后蒸熟,即为五色糯米饭。
五色糯米饭除了象征着五谷丰收、华蜜祥瑞外,因为五种颜色代表着阴阳五行、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用于祭祀祖先,可祈求一年家人平安、庄稼丰收。
此外,每年的三四月份正是人体寒气最重的时候,而五色糯米饭有驱寒避邪的成效,不管大人还是小孩,适当进食一些五色糯米饭,有利于驱逐身体内的寒意。
3.撞彩蛋在节庆期间,各家各户精选出鸡蛋,煮熟之后用各种颜料上色,其中大局部以红色为主,因为红色代表着红红火火的好兆头。
小孩们会将彩蛋挂在身上,在外出游玩时,碰见一样挂彩蛋的伙伴,便可以玩起“撞彩蛋”的嬉戏,将两只鸡蛋对碰,没有裂痕的一方那么为胜者,在民间,胜利撞破彩蛋的人寓意着撞到好彩头。
4.绣球传情歌圩的绣球是姑娘们在节前赶制的工艺品,制作工艺都很精致,个个都是丝织工艺品:十二花瓣连结成一个圆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着一年中的某个月份,上面绣有当月的花卉。
有些绣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
绣球内装豆粟或棉籽。
球上连着一条绸带,下坠丝穗和装饰的珠子,象征着纯净的爱情。
5.跳竹竿舞两根大竹竿平摆在地上,在两根大竹竿外面,两人一对,面对面持小竹竿,沿着大竹竿来回滑动碰击,舞者在两竿滑动相撞的空隙中跳动。
壮族三月三的风俗作文300字5篇壮族人民每到“三月三”时,方圆数千里的男女青年,都开开心心地穿上盛装来参加,少则几百人,多多则数千人或上万人。
顿时,人山人海,歌声响亮,成歌的世界。
搭彩棚、摆歌台、抛彩球、则佳偶,别有风趣。
下面是小编收集推荐的壮族三月三的风俗作文300字,欢迎阅读参考。
三月三,是我们壮家扫墓的节日。
我的家乡在广西扶绥县,每年三月三,都要跟我爸爸妈妈回岜盆老家去扫墓。
一大清早,爷爷就蒸好祭奠先祖用的五色糯米饭。
红色,是用红蓝草染成的;黄色,是用密蒙花染成的;黑色,是用枫叶染成的;紫色,是用紫叶染成的。
蒸熟的五色糯米钣香喷喷、亮晶晶,一闻到那股清甜的香味,总忍不住伸手抓起一团放到嘴里。
三月三是登高看风景的日子。
扫完墓,大人们就带着我爬上墓地附近的山坡,看看周围的风景,可以看到高速公路,也可以看到附近大学的逐羊景区和游泳山泉银泉山庄,还可隐约望见远处的县城,风光美极。
三月三也是我们壮族唱山歌的节日。
青年男女成群结队来到歌坡唱起情歌,穿着壮族节日盛装的大伯大婶们也聚集在这里唱起歌唱美好生活的山歌:“哎哟尼罗……你来看罗!左江两岸好风光哩……”录相播放到市里的电视上,她们还得过市里的奖状呢!我爱家乡,我爱家乡的三月三。
管距中国壮族的传统节日“三月三”还有2天,但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已经进入狂欢状态——各地民众忙着享受各种民俗活动,包括唱山歌、抛绣球,上刀山以及祭祖等等。
庆祝活动在4月17日前后陆续开始,南宁市一些学校还将“三月三”歌圩搬进校园,并展示少数民族歌舞和民族体育比赛等,以增进学生对优秀民族文化的理解。
而在一些社区,民众在歌舞之余还一起分享了艾叶糍粑、五色糯米饭和三角粽等传统美食。
古代女子有抛绣球招亲的习俗,每年三月三,少数民族的节日时,少男少女对唱山歌,女孩觅得心目中爱郎,便将绣好的绣球抛给对方,作为订情信物——在南宁举行的“三月三·赶大圩——华南城首届民俗文化商贸节”上,也举办了广西首次巨型绣球展,素有“中华巧女”之称的黄肖琴现场展示巨型绣球制作工艺,为民众展示中华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幼儿园壮族三月三活动方案随着我国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各民族的传统节日也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和关注。
其中,壮族的三月三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日,是壮族人民最为热烈欢庆的节日之一。
对于幼儿园来说,如何在幼儿园壮族三月三活动中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和体验这个节日的文化内涵,并且带领孩子们在欢乐的氛围中度过这个节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活动主题:品壮歌、舞蹈,共度三月三二、活动目标:1.让孩子了解和体验壮族的文化习俗,增强文化自信;2.引导孩子了解和体验壮族儿童的生活、玩耍、学习等方面;3.激发孩子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探究欲望,提升孩子的审美能力;4.加强孩子们的身体锻炼,促进孩子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活动准备:1.准备壮族传统服饰、饰品、乐器等物资,制作三月三道具;2.准备壮族传统食品,学习如何制作汉族、少数民族的农具,如砍刀、锄头、斧头等;3.准备壮族音乐、歌谣,学习如何舞蹈,挑选身体协调性、群体感觉强的壮族儿童音乐舞蹈。
四、活动过程:1.传统游戏:准备颜料和木柄,让孩子们玩壮族传统的“扯沙子”以及其他有趣的游戏。
2.学习音乐和舞蹈:准备壮族音乐、歌谣和舞蹈,自己也可以假装有佩戴花环、手镯、项链等饰品。
3.品尝食物:准备壮族传统的食品,如“酸笋、酸菜、米饭、糯米饭、粑粑、沙锅饭、酸蒸粉”,学习如何品味特色食品。
4.表达文化:准备壮族舞蹈、音乐、乐器等,让孩子们进入壮族文化的世界,并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表达自己的文化情感。
五、活动总结:1.培养孩子们爱国爱民、尊重自然的人文情怀;2.提高孩子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创意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3.丰富幼儿园教育内容,开拓视野和心灵;4.帮助孩子们尊重传统文化、理解多元文化。
2024年学校开展“壮族三月三”系列活动总结引言:作为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壮族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壮族文化,我校于____年三月期间开展了一系列的“壮族三月三”系列活动。
本文将对这些活动进行总结,以期更好地了解和推广壮族文化。
一、活动背景“壮族三月三”是壮族民间的一个重要节日,每年的农历三月三,壮族同胞们都会举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展示壮族文化的精髓。
为了增进学生对壮族文化的了解,提高文化修养,我校决定在____年的三月期间组织一系列“壮族三月三”系列活动。
二、活动目标1. 加深学生对壮族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提高文化自信心;2. 弘扬壮族传统文化,促进多民族融合;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活动内容1. 开展主题讲座和展览邀请专家学者来校举办壮族文化讲座,介绍壮族历史、艺术、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并组织相关展览,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壮族文化的丰富与多样。
2. 组织壮族舞蹈和歌曲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展示自己对壮族文化的理解和热爱,通过舞蹈和歌曲的演出,传承和弘扬壮族传统艺术。
3. 举办壮族传统体育比赛组织传统体育项目如赛龙舟、互相攀登、赛玉环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壮族传统体育的乐趣,增强身体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
4. 组织民俗活动举办壮族传统习俗活动如歌圩、百家宴等,邀请壮族长者和乡亲们来校分享壮族传统习俗和美食。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壮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5.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壮族村寨、博物馆等地,深入了解壮族村寨建筑风格、传统生活方式、手工艺制作技艺等,增进对壮族文化的理解。
四、活动效果1. 增进了学生对壮族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提高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增强了多民族之间的和谐交流。
2. 弘扬了壮族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壮族文化,为壮族的保护和传承做出了贡献。
3. 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品德修养。
三月三主题班会教案三月三主题班会篇一:“壮族三月三”系列活动总结“三月三”是壮族的重大节日之一,是传统骆越文化的主要表现。
为保护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民俗文化,借以深化贯彻弘扬与构建社会核心价值精神,我校积极响应上级领导部门指示,开展一系列以发扬“壮族三月三”传统民俗文化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此次活动,我们本着使学生更好地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传统、贴近民俗,理解“壮族三月三”文化的宗旨,根本按方案完成各项活动。
现将活动总结如下:一、领导高度重视学校以***为组长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小组发起以“壮族三月三”传统节日为主题的纪念活动方案的征集讨论会,初步完成活动方案的制定:(一)确定以“三月三,壮乡情,中国梦,踏歌行”为主题;(二)定下各项活动施行的时间;(三)完成对各项活动负责人的妥善安排;(四)制定各个监视与协助机制。
为高效完成此次活动的教育目的奠定扎实的根底。
二、活动开展多方式(一)创设民族传统节日气氛。
学校多方位营造浓重的民族团结与“壮族三月三”民族风俗绚丽多彩的气氛。
1. 利用电子屏显示“三月三,壮乡情,中国梦,踏歌行”的主题横幅,提早营造活动气氛。
2. 出版“壮族三月三”民族知识教育板报,让学生理解壮乡传统节日的风俗以及由来。
3. 校园播送增设“少数民族风俗知多少”栏目,通过介绍少数民族传统风俗的兴趣趣事和播放民歌等,让学生陶醉于声乐,感受我们民族大家庭的和睦与幸福。
(二)开展主题班会。
各班利用每周一班级例会开展一次切合“壮族三月三”民族团结主题的班会活动,班上的汉族学生与瑶族、壮族等少数民族学生开展民族传统兴趣游戏,理解少数民族学生家乡的传统风俗,班会上还给学生发放民族知识手册,让学生理解更多有关族民政策和民族文化知识。
(三)国旗下的演讲。
国旗下的演讲是每周升旗仪式上的惯例。
为契合“壮族三月三”,三月二十八日国旗下的演讲活动由学生作以“三月三,中国梦,青春梦”为主题的演讲。
(四)承办民族宣讲会。
关于壮族三月三主题作文_广西三月三优秀作文在我国“三月三”是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相传三月三是皇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收集的关于壮族三月三主题作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壮族三月三主题作文【1】美丽富饶的壮乡,素有“歌海”的美誉。
尤其是盛大的“三月三”,方圆数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兴高彩烈地穿上节日盛装赶来参加,少者几百人,多达数千人或上万人。
顿时,人山人海,歌声嘹亮,成了歌的海洋。
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对歌又是三月三的一项主要活动,因此又称“歌圩”或“歌节”。
歌圩,是壮族民间传统文化活动的,也是男女青年进行社交的场所。
在壮语中被称作“窝墩”、“窝岩”,意为“出野外玩耍”。
由于这种活动相互酬唱,彼此对歌,所以古代人之为“墩圩”。
壮族歌圩,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有着许多动人的传说。
其中比较流行的是“赛歌择婿”的故事。
传说在以前,有位壮族老歌手的闺女长的十分美丽,又很会唱山歌,老人希望挑选一位歌才出众的青年为婿。
各地青年歌手纷纷赶来,赛歌求婚,从此就形成了定期的赛歌集会。
不过,据古代文献的记载,歌圩早在宋代就已经流行。
南宋周去非的《岭外代答》载,壮人“迭相歌和,含情凄婉,……皆临机自撰,不肯蹈袭,其间乃有者。
”这里所说的就是男女青年聚会的歌圩。
到了明代歌圩又有了发展,并定期在固定地点举行。
壮族歌圩有大有小,各地不一。
不过,农历三月三最为隆重。
搭彩棚、摆歌台、抛彩球、择佳偶,别有风情。
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或群,寻找别村的青年,集体对唱山歌。
通常由男青年主动先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有比较合适的对象,便唱“见面歌”和“邀请歌”;得到女方答应,就唱“询问歌”;彼此互相了解,便唱“爱慕歌”、“交情歌”;分别时则唱“送别歌”,歌词随编随唱,比喻贴切,亲切感人,青年男女经过对歌后接触,建立一定感情,相约下次歌圩再会。
歌圩上,除对歌外,还举行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
广西幼儿园主题式课程教材大班多彩三月
三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了解“三月三”壮乡歌圩节习俗。
2、培养和激发幼儿对传统民族文化的兴趣。
3、通过活动中的各个环节体验节日的欢乐及感受壮乡的民民族
风情。
活动对象:幼儿园全体幼儿及教师
活动主题:“五彩三月三”
活动背景:农历“三月三”又称“三月三歌圩节”又称“歌仙节”,是壮乡的传统歌节。
相传是为了纪念刘三姐而形成的民间纪念性活动。
这一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米饭,染彩色蛋抛绣球,欢度节日。
而在这节日的前夕为了让幼儿真正的贴近“三月三”,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
2024年“壮族三月三”活动工作方案(5篇)2024年“壮族三月三”活动工作方案(精选5篇)2024年“壮族三月三”活动工作方案篇1为开展好_年壮族三月三活动,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促进我市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_年广西壮族三月三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桂政办电〔〕31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我市_年壮族三月三工作方案如下:一、活动主题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发展。
二、活动时间_年4月1日-4月30日。
三、主要内容(一)组织壮族三月三宣传活动。
市委宣传部牵头,市直各相关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积极配合,举行壮族三月三活动新闻发布会,适时公布全市节庆活动日程安排信息,组织各级主流媒体、网站对壮族三月三系列活动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专门集中报道宣传,提高壮族三月三的知晓度和影响力。
(二)组织壮族三月三进校园活动。
市教育局牵头组织,各县(市、区)教育局配合,以传承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集中开展历史文化和民族团结、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师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拓展民族文化视野,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丰富校园民族文化生活,激发民族文化认同和民族自信,提升师生民族文化素养,促进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发展。
(三)组织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
市民宗委牵头组织,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配合,开展以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为主要内容的座谈会、研讨会,举办各民族人士座谈会。
开展走访慰问少数民族代表人士、知名人士、知识分子活动。
各县(市、区)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成果。
(四)组织壮族三月三民族文化活动。
市文化委牵头组织,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配合,开展体现壮族三月三文化特色的原创文艺节目。
市级开展三月三歌节,各县(市、区)根据本地实际开展专题活动。
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示,山歌对唱,原生态音乐、舞蹈、戏剧和曲艺演出等大众文化活动,提高群众参与度,促进壮族三月三民俗文化蓬勃发展。
壮乡三月三手抄报内容资料壮乡三月三手抄报内容资料三月三古又称上巳节,又是纪念黄帝的,以下是为大家提供的壮乡三月三手抄报内容资料,借鉴,欢送浏览!壮族神话故事-特掘扫墓相传古时候,有一个老妪,没有子嗣,后来救了一条受伤的小蛇。
小蛇伤好后不肯离去,老妪便对小蛇说:人畜有别,我们人是没有尾巴的,你假设想跟我在一起,就要舍弃你的尾巴。
后来老妪就把小蛇的尾巴斩掉一小截,小蛇的尾巴变短了,于是人们就把小蛇叫做“特掘”,“特”在壮语里是男的意思,“掘”在壮语里是短尾巴的意思,人们就把老妪叫做“乜掘”,“乜”是壮语母亲的意思。
从此,乜掘就把特掘当成儿子一样养着。
现在壮族还遗留有相关的风俗,就是把新买小鸡小鸭仔尾巴上的毛拔掉几根,意思就是像这位老妪一样去掉动物的野性,成为人类家里的一员。
其实这一风俗和传说反映的是远古人类驯养动物,从野生到家化的远古记忆。
没有尾巴也反映人类从从原始人进化成文明人的历程。
后来,老妪年老去世了,邻居们把老妪入殓后,便对小蛇说:特掘呀,特掘!她平日里视你如己出,她走了,看你怎么给她尽孝。
小蛇仿佛听懂了人话,眨了眨眼睛,突然风雨大作,一阵狂风就把老妪的灵柩和小蛇一起卷到了大明山的最顶峰上面去了。
那时正值三月三前后,后来每逢三月三前后,大明山地区出现极端天气,暴风雨或者下冰雹,当地的人就认为是特掘回来扫墓祭拜他的妈妈了。
壮族历史故事-赛歌择婿其中一个的是“赛歌择婿”的故事。
传说在以前,有位壮族老歌手的闺女长的十分美丽,又很会唱山歌,老人希望挑选一位歌才出众的青年为婿。
各地青年歌手纷纷赶来,赛歌求婚,从此就形成了定期的赛歌集会。
壮族历史故事--刘三姐另一个是在壮乡广为流传的,是为了纪念刘三姐的。
讲的是因为歌仙刘三姐以歌为剑,对抗地主,为人民争利,在山上砍柴时被地主割断山藤,坠落山崖,大难不死,被阿牛一家救起,用山歌又开始与地主的对抗,各地的人民奔赴那里刘三姐对歌,同时与阿牛在藤树下对歌结成连理的故事。
广西壮族三月三的风俗作文400字和提纲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广西壮族三月三的风俗作文400字和提纲篇1壮族传统歌节,又叫“三月三”、“歌圩节”。
这个节日在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是壮族地区盛大的传统节日。
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做五色糯米饭来迎接节日。
五色糯米饭是用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等植物的汁液浸泡糯米,然后蒸熟制成的。
它的色彩鲜艳,象征着吉祥如意、五谷丰登。
在这一天,壮族人民会穿着民族服饰,欢聚一堂,载歌载舞,举办歌会。
大家会唱起山歌,歌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歌声中,人们赞美生活,表达爱情,抒发内心的喜悦。
除了唱歌,还有各种有趣的活动,如抛绣球、碰彩蛋等。
抛绣球是壮族男女表达爱情的一种方式,小伙子们会努力接住姑娘们抛出的绣球,以此展示自己的才能和勇气。
碰彩蛋则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他们用煮熟的鸡蛋相互碰撞,看谁的鸡蛋更坚硬,这既是一种娱乐,也寓意着生命的顽强。
壮族三月三是一个充满欢乐和祥和的节日,它展示了壮族人民的勤劳、智慧和热情。
这个节日不仅丰富了壮族人民的文化生活,也增进了民族团结和友谊。
我为自己是一个壮族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广西壮族三月三的风俗作文400字和提纲篇2提纲如下:一、引子:三月三到了,真令人兴奋!二、三月三的起源和传说1.相传这天是人王补花的生日2.古老的百节之一,自然崇拜、祭祀等内容3.寓意希望新的一年五谷丰登,吉祥如意三、三月三的习俗1.吃筒筒粽,茏芒、樱桃、柑等应季水果2.相亲、划龙舟、赛龙舟、打毚球3.游亲访友,舞起八桂伦巷舞、抬百鸟朝凤四、难忘的一年1.疫情原因,禁止大规模聚集,无法举办盛大活动2.家人在家里一起包粽子、吃水果度过3.虽简单,但很温馨,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儿五、结语:期待明年能庆祝得更盛大热闹400字作文:三月三到了,真令人兴奋!这是壮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
相传三月三是人王补花的生日,他帮助壮族摆脱了干旱灾祸。
所以,在这一天,壮族人都要举行祭祀活动,祈求新的一年五谷丰登、吉祥如意。
壮族三月三节日活动策划书【五篇】_广西三月三特色活动方案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三月初三,2022年三月三节日将至,如何策划三月三节日活动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壮族三月三节日活动策划书【五篇】,仅供参阅!更多三月三相关内容推荐↓↓↓壮族三月三节日活动策划书【1】一、活动主题“弘扬民族文化,展示八桂风采”。
二、活动时间4月1日至30日。
三、重点活动内容安排(一)组织“壮族三月三”宣传活动。
组织市主要媒体,积极配合我市“壮族三月三”系列活动进行多角度、深层次宣传报道,及时转发自治区主要媒体“三月三”活动的重要报道,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
在广西电视台新闻频道“三月三”新闻报道中,重点体现_骑楼城“三月三”文化节、蒙山县长坪瑶族乡“水韵瑶寨,魅力长坪”、蒙山文化旅游节、苍梧县石桥“三月三”炮节等民俗旅游活动,展现_各民族融合团结的主题。
组织市主要网站、微博、微信等,对“壮族三月三”系列活动进行宣传报道,推广民族语影视剧。
牵头协调单位:市委宣传部配合部门:各县(市、区)政府、各有关部门(二)开展“壮族三月三”进校园活动。
组织、鼓励、引导全市各级各类学校以“壮族三月三”为契机,结合我市和学校实际,开展民族文化教育活动。
开展民族文化资源大搜索活动,组织学生收集相关壮族文化资源,利用知识展览、板报、校园广播等形式,在班级和校园中分享、展示,结合新学年校园环境创设和文化建设,营造校园民族文化氛围,突出壮族特色,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家乡的民族文化。
结合“两江之声”中小学合唱比赛,开展壮乡童谣进校园活动,挖掘、整理和学习壮乡童谣,通过班会、课程开发和文体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童谣传唱和创作。
各级各类学校要结合本校特色,制定具体方案,以丰富多样的形式集中开展为期一周的民族文化教育活动,将优秀的.、积极向上的民间艺术内容融入学校教育。
同时,充分利用媒体宣传活动成效,扩大活动影响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牵头协调部门:市教育局配合部门:各县(市、区)政府(三)组织“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
壮乡三月三作文600字壮乡三月三作文600字导语:广西壮族三月三是很隆重的,下面是壮乡三月三作文,600字左右,为大家提供参考。
壮乡三月三作文600字篇1壮乡的“三月三”是一个非常热闹的节日。
有吃五色糯米饭、唱山歌、抢花炮等习俗。
下面我就来详细地讲解吧。
No.1五色糯米饭壮乡人在三月三、清明等节有吃“五色糯米饭”的习俗。
壮乡人十分喜爱五色糯米饭,把它看作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
五色糯米饭颜色鲜艳,由白、黄、红、紫、黑五种颜色组成。
五色糯米饭不仅美观、美味,而且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用来染红颜色的“红兰草”具有生血作用,染黄颜色的栀子具有清凉解热凉血等作用,而染黑色用的则是枫叶。
《本草纲目》里说枫叶“止泻益睡,强筋益气,久服轻身长年”的作用。
用枫叶煮出来的饭,能“坚筋骨,益肠胃、补髓。
”后来,壮乡人家家户户做五色糯米饭,每到节庆日,五色糯米饭的清香便萦绕着壮乡人的生活。
No.2唱山歌广西壮族山歌是文化的精髓,主要靠口头创作,随意而出,曲调悠扬,歌词以七言四句为主,讲求平仄押韵。
演唱方式有独唱、对唱和合唱等,伴奏乐器一般为二弦、竹萧、南胡等,配合歌声抑扬变化,听来可是别有一番风味。
No.3抢花炮抢花炮是一种流行侗族、壮族和仫族等民族中的传统文娱活动,已有数百年历史。
由于它具有强烈的竞争性、对抗性、娱乐性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所以长盛不衰。
传统的抢花炮方法,场地通常在河滩或山坡上,不限人数,只放三炮,每炮大家一起抢。
花炮是一个直径约5厘米的圆环,用红布或红绸缠绕,放在炮架(送炮器上)。
炮架用的是旧式铁笼,内装火药点燃火炮,先后把三个花炮轰上天空,带落下时,所有人员都可奋力夺取。
按民间传统,抢得头炮者,人财两旺,抢得二炮者,五谷丰登,抢得三炮者,吉祥如意。
因此,参与抢花炮的人个个奋勇争先,互不相让。
花炮最终被某人抢到后,唢呐声、鞭炮声响成一片,场面十分热闹壮观,胜利者成为了人们心中的英雄。
这就是壮族农历“三月三”的风俗。
广西壮族三月三是什么节日“三月三”不仅仅是单纯的壮族传统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广西壮族三月三是什么节日,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广西壮族三月三是什么节日是广西壮族、汉族、瑶族、侗族、苗族等民族传统节日。
歌节不仅是弘扬民族文化的盛会,亦是民族经济交流的盛会。
据记载,歌节已有上千年历史。
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会十分盛行,在古代男女青年聚集街头或江边饮宴欢歌。
到了清代,形成了数百人以致数千人聚唱的大规模“歌圩节”。
广西壮族三月三的风俗和由来农历三月初三,俗称“三月三”,是壮族人民举行歌圩的日子。
因此,又叫歌婆节(歌舞节)。
“歌圩”,是外族人给壮族定的汉名,壮语叫“欢龙垌”,意思是到田间去唱的歌;有的地方叫“欢窝敢”,意为出洞外唱的歌。
因为过去壮族人很少建寺庙,神像都放在岩洞里。
岩洞里是神圣的地方,必须保持肃穆,只有到岩洞外才能放声自由歌唱。
“如今广西成歌海,都是三姐亲口传”这句在广西流传的山歌歌词,说明壮族歌圩节的起源,和歌仙刘三姐有着密切的关系。
据说刘三姐是唐朝人,出生在广西宜山一个渔民家里。
从小爱唱山歌,成年以后容貌美丽,出口成歌。
附近有个财主莫怀仁想强抢刘三姐与他成亲,刘三姐誓死不从,莫怀仁叫人把刘三姐抛入河中。
刘三姐顺水漂流到柳州,幸被搭救,生活在鱼峰山下。
乡亲们闻讯,纷纷赶来学歌。
后来她与一青年猎人结为夫妇,就一直在这里传歌。
莫怀仁得知后,又勾结官府,把刘三姐夫妇抛入鱼峰山下小龙潭。
半夜,月明星稀,当乡亲们把他们两个打捞上来时,忽然一阵清风,只见刘三姐和青年猎人骑在一条鱼背上,一边唱歌一边腾空而去。
自此,人们都说刘三姐成仙去了,便把刘三姐称为歌仙。
后世的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每年农历三月三,刘三姐“成仙”的日子,唱山歌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据记载,歌圩节已有上千年历史。
宋人着的《太平寰宇记》中,已有壮族“男女盛服……聚会作歌”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