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自然资源 高中地理
- 格式:ppt
- 大小:1.48 MB
- 文档页数:19
【高中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的自然资源1.自然资源国情的基本特征: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小自然资源大国:领土世界第三;探明矿产资源储量世界第三;耕地世界第四;年径流量居世界第六位;森林是世界第六大森林人均资源量不足:人均土地世界1/3;人均矿产资源世界3/5;人均耕地世界1/3;人均河流径流量为世界的1/4;人均森林面积占世界的1/52.水资源和水能资源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空间:南多北少,西北更少耕地分布:北多南少(小麦、棉花集中产区——华北平原,耕地约占40%,水资源6%)时间:夏季降水丰富,冬季降水较少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1)跨流域调水:引滦入津;将黄河引至青岛;南水北调(2)兴修水库(3)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水能的开发水电资源储量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
70%分布在中国西南部的三省一市和西藏自治区,其中长江水系最大,其次是雅鲁藏布江水系。
3.土地资源基本国策:“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土地资源分配:(1)耕地的分布: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北:旱地南:稻田(2)草地的分布:北方干旱和半干旱的高原和山地,以及青藏高原区随着降水量的减少,草地类型和产量由东向西发生变化(3)林地的分布:东北、西南交通不便的深山区和边疆地区,以及东南部的山地林区特点东北林区岭阔谷宽,气候冷湿,松林成海西南林区高山峡谷,气候多样,树种繁多东南林区低山丘陵,气候湿热,经济林盛4.矿产资源特点:分布广泛相对集中煤、铁和石油主要产于北方;有色金属矿山大多位于南方煤:黑龙江(鸡西、鹤岗)内蒙古(霍林河、东胜)辽宁(阜新)河北(开滦、峰峰)山西(大同、阳泉、西山)陕西(神府)河南(平顶山)安徽(淮北)江苏(徐州)贵州(六盘水)四川(攀枝花)石油:黑龙江(大庆)、吉林(吉林)、辽宁(辽河)、河北(华北)、山东(胜利)、河南(中原、南阳)、湖北(江汉)、甘肃(玉门)、青海(冷湖)、新疆(克拉玛依、塔北、塔中)铁:辽宁(鞍山、本溪)河北(迁安、武安)内蒙古(白云鄂博)安徽(马鞍山)湖北(大冶)四川(攀枝花)甘肃(镜铁山)有色金属:山东(招远金矿)、内蒙古(白云鄂博稀土)、甘肃(金昌镍矿)、江西(德兴铜矿、大禹钨矿)、湖南(锡矿锑矿、水口山铅锌矿)、贵州(铜仁宫)、四川(攀枝花钛矿)、云南(个旧锡矿)广西(平果铝土矿)能源矿产:煤的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其次为石油和天然气,石油产量和发电量皆居世界第四位金属矿物:(1)铁矿:河北、辽宁、四川三省储量最多(2)有色金属矿:世界前12种稀土、石膏、钛、锂、钨、膨润土、锡、芒硝、重晶石、菱镁矿、锑、石墨有色金属:稀土、钛、锂、钨、锡、锑5.海洋资源主要渔场及海洋水产品:黄海、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部沿海渔场、北部湾渔场海盐和海底石油:(1)海盐生产大国:海盐产量居世界第一长芦盐场(2)海底石油的开采海洋资源的保护(1)禁止过度捕捞海洋生物资源(2)防止海洋污染:在各种海洋污染中,石油污染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危害最大。
中国的自然资源一.自然资源概况1.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取,并用于生活、生产的物质或能量2.我国自然资源国情的基本特征:(1)我国重要自然资源的总量丰富、种类齐全。
(2)人均占有的资源量很少。
(3)自然资源形势严峻二.中国的土地资源1.我国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1)根据土地资源利用的情况,可以把土地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未利用和少利用土地(2)耕地又可分为水田与旱地2.我国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3.三大林区:(1)东北的大小兴安岭、长白山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2)西南的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喜马拉雅山南坡是我国第二大林区(3)东南地区的台、闽、粤、赣各省,森林也不少,但大多是次生林或人工林4.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1)土地资源类型多样。
为我国农、林、牧、副、渔各业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2)耕地、林地比重小;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较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土地资源的现实状况(3)土地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少(4)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著5.我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1)水土流失严重,每年50亿吨以上,居世界之首(2)土地荒漠化,土地次生盐碱化(3)社会经济发展征用大量土地(耕地)(4)森林资源在一些重要林区日益减少(5)草场资源普遍超载Tip:主要的土地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原因地形、土壤、气候、植被等自然因素,不合理的垦殖等气候变暖、干旱、风沙侵蚀等,三过度造成的植被破坏气候干旱,干旱区的大水漫灌,沿海地区过度抽取地下水,海水倒灌危害土地生产力下降沙漠面积扩大、耕地减少、风沙危害、沙尘暴耕地退化、农业减产对策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植树造林植树种草、退耕还林完善排灌系统,利用水利和生物配套技术6.土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1)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2)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原则,依据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①南方丘陵、山区宜大力发展林业②北方半干旱、干旱草原区宜退耕还牧,发展畜牧业③一些河流中上游及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区宜发展林业,大于25°的坡耕地宜退耕还林三.中国的水资源1.水资源的概念:由天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组成,通常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2.衡量水资源丰歉程度的主要指标:多年平均径流总量(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差值)3.我国的水资源现状:(1)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总量排名: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中国)(2)空间分布不平衡:南多北少,东多西少(3)季节分配不均匀: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4)水资源浪费和污染严重(5)水资源与其他资源的匹配欠佳4.我国水资源问题的地区差异:(1)南方地区——水质型缺水(太湖、巢湖、滇池)(2)北方地区——资源型缺水(淮河、海河、辽河)(3)西北内陆地区——水资源无序利用(绿洲萎缩、湖泊消失、荒漠化加剧)5.我国水资源短缺与解决措施:(1)缺水的原因:①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②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③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对水的需求量日益增加④不合理用水,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⑤水污染现象严重(2)措施:①实行跨流域调水;②兴修水库;③节约用水,工业废水循环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