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金字塔赏析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3
“飞来的钻石”——卢浮宫玻璃金字塔——谈谈设计的四大内涵设计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展示设计无疑是设计发展到一定程度而产生的艺术,展示的设计其实便是一种展示设计的设计。
博物馆陈列展示便是一种典型的展示艺术,这其中以世界上最大、最古老、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卢浮宫为鲜明例子。
藏品四十万件的卢浮宫除了有《蒙娜丽莎的微笑》、《断臂维纳斯》雕像、胜利女神石像这三大镇馆之宝以外,其卢浮宫广场上的玻璃金字塔也是卢浮宫一大瑰宝卢浮宫玻璃金字塔由美籍华人贝聿铭主持建造,虽然在建造前法国舆论界给与贝聿铭很大的压力,但当落成的时候一度受到谴责的卢浮宫金字塔已然成为了卢浮宫的一大标志,其地位可与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相提并论。
而每一个成功设计的诞生必然有其成功的理由,卢浮宫的金字塔也不例外。
卢浮宫玻璃金字塔的成功是因为其对设计的四大内涵有这充分的体现。
(一)道德是根——“以人为本”的思想道德是根,从道德的角度来说,卢浮宫玻璃金字塔有着它独特的人文关怀。
金字塔本是古埃及用石头为死人建造的坟墓,而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是以玻璃这一透明的材质建造的,这是一个为活人而设计的艺术品。
一座透明的金字塔可以通过反应周围建筑物褐色的石头产生对旧皇宫、对历史、对艺术文化的足够敬意,同时它是充满生命力的、面向未来。
在这个每年接纳百万游客的博物馆中,这座坐落在卢浮宫广场上的玻璃金字塔可以容纳下更多的游客,这极好的满足了对实际生活的现实要求——即利于人,这一道德要求。
也充分体现了金字塔这一设计概念的“合于理”的特点,即前文所说的既崇敬过去又面向未来的特点。
这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卢浮宫玻璃金字塔中不自觉的流露出来,这使得它虽然有着打破常规的新意却能够最终为人们所认可。
(二)艺术的枝桠——透体透明的符号作为一项为大家所认可的设计,卢浮宫玻璃金字塔极高的艺术性自然不言而喻。
实在想象不出除了这座金字塔,还有任何固体的扩建部分能够和已经被岁月长河侵蚀的暗淡无光的旧皇宫浑然一体。
浅谈玻璃金字塔之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法国总统密特朗为了改建和扩建世界著名艺术宝库卢浮宫,采用了建筑大师贝聿铭的设计--玻璃金字塔。
该金字塔采用玻璃材质,在国际上享有极大的盛誉。
无论是从它的空间与形体,还是结构与材料方面来讲,都有其美学的独到之处。
下面就卢浮宫金字塔的美,谈一下本人的一孔之见。
作为一栋经典的建筑,它的功能与美是相辅相成相互交叉的,不能简单地把它们区分开来,卢浮宫金字塔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首先,从空间与形体来讲,它采用了古埃及的金字塔造型和玻璃材质作为卢浮宫拿破仑馆的主入口。
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上说,一个单纯的几何图形易成图形:在复杂的建筑环境中,以单纯的四棱锥几何形态个人以很大吸引力。
试想游客来此博物馆参观时,看到一个金字塔造型的建筑物,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谁不想去看看,所以么,该金字塔能极大地吸引观众的脚步,具有很强的心里力场,所以作为入口,他很成功地起着引导作用。
从体量上讲,既想让入口对主体建筑起着衬托作用,又想让他不对主体建筑造成喧宾夺主的感觉,是一件很难的事,那么贝大师是怎么处理的呢?从照片上来分析,入口处的金字塔的高度是低于主体建筑博物馆的高度的,单单从体量高度上就解决了谁是主要谁是次要的问题,但大师就是不一样,他还采用透明材质的玻璃作为主入口,大家都知道,卢浮宫拿破仑馆的材质从颜色上看起来还是比较重的,从颜色和材质上来说(当然玻璃材质不只这点作用,下面具体的在细说,这也正好说明了建筑的各种美是相辅相成的,不是单一独立的作用)也能分清轻重。
同时该玻璃材质的金字塔和周围的一片绿色水域相互映衬,显现出和主题博物馆比较接近的颜色,通过颜色的统一,使得金字塔与博物馆又浑然一体。
从建筑符号上讲,玻璃金字塔采用了古埃及的建筑符号:金字塔。
既然是古代建筑的符号,那么在现代这种社会下,一谓地使用古代符号是不是显得有点不太符合当代建筑的特点呢?答案是肯定的,不过贝大师早就想到这一点了,所以他就在金字塔的基础上采用了他平生最喜欢的几何建筑符号——有棱有角的玻璃菱形。
贝聿铭罗浮宫玻璃金子塔赏析贝聿铭设计建造的玻璃金字塔,他在建筑中借用古埃及的金字塔造型,采用了玻璃材料,金字塔不仅表面面积小,可以反映巴黎不断变化的天空,还为地下设施提供了良好的采光,创造性地解决了把古老宫殿改造成现代化美术馆的一系列难题,取得极大成功,享誉世界。
这一建筑正如贝氏所称:"它预示将来,从而使卢浮宫达到完美。
" 塔高21米,底宽30米,四个侧面由六百七十三块菱形玻璃拼组而成,总平面面积约二千平方米。
塔身总重量为200吨,其中玻璃净重105吨,金属支架仅有95吨。
换言之,支架的负荷超过了它自身的重量,因此行家们认为,这座玻璃金字塔不仅是体现现代艺术风格的佳作,也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尝试。
设计之初:八十年代初,法国总统密特朗决定改建和扩建世界著名艺术宝库卢浮宫。
为此,法国政府广泛征求设计方案。
应征者都是法国及其它国家著名建筑师。
最后由密特朗总统出面,邀请世界上十五个声誉卓著的博物馆馆长对应征的设计方案遴选抉择。
结果,有[1]十三位馆长选择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
他设计用现代建筑材料在卢浮宫的拿破仑庭院内建造一座玻璃金字塔。
不料此事一经公布,在法国引起了轩然大波。
人们认为这样会破坏这座具有八百年历史的古建筑风格,「既毁了卢浮宫又毁了金字塔」。
但是密特朗总统力排众议,还是采用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
当密特朗总理以国宾的礼遇将贝聿铭请到巴黎,为三百年前的古典主义经典作品卢浮宫设计新的扩建时,法国人对贝聿铭要在卢浮宫的院子里建造一个玻璃金字塔的设想,表现了空前的反对。
在贝的回忆里,在他投入卢浮宫扩建的13年中,有2年的时间都花在了吵架上。
当他于1984年1月23日把金字塔方案当作“钻石”提交到历史古迹最高委员会时,得到的回答是:这巨大的破玩意只是一颗假钻石。
当时90%的巴黎人反对建造玻璃金字塔。
创作始末:人们一直小心翼翼地避免把古迹变成艺术大市场,而贝聿铭却希望“让人类最杰出的作品给最多的人来欣赏”。
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解说词
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解说词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
我是本次行程的导游,曹璐
灿烂的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文化底蕴,而时尚的法国同样拥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
今天,我就带领大家领略法国的心脏——巴黎卢浮宫的风采。
美丽的卢浮宫蕴含着800多年的历史。
它是法国人引以为傲的艺术珍品,也是法国近千年来历史的见证。
这座辉煌的古建筑散发着迷人的古色古香,包含着数以万计的大师杰作,吸引着各国的游客。
然而在这古老的卢浮宫里座落着一颗巨大的宝石,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玻璃金字塔。
金字塔由793块透明的玻璃组成,全身散发着动人的光彩,它的设计别具匠心,整个建筑只有塔尖露出地面,被公认为当代艺术最伟大的奇迹。
这七十一英尺高的透明金字塔将古老的结构和现代方法结合起来,艳丽多姿,二者相得益彰--它是一种连接新与旧的象征,它以一种美轮美奂的姿态迎接各国友人的参观,而这闻名中外的玻璃美人正是出自美籍华人贝聿铭,它的问世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在法国引起轩然大波,这现代材料的运用,让人们不禁担心会毁坏卢浮宫的风格,并且它金属支架的负荷超过了自身的重量,建筑起来相当困难,但是建筑师贝聿铭从不动摇决心,一次一次冲破世俗的观念,经过无数次暴风骤雨,终于让世人一睹玻璃美人的芳容。
瞧!在灿烂的阳光下,晶莹剔透的金字塔折射出美妙的光芒,金色的湖水映衬着它的倩影,透过玻璃金字塔,古老的卢浮宫若影若现,更增添了一份朦胧的羙,这颗璀璨的明珠与卢浮宫交相辉映显现出神秘的色彩,使巴黎这座浪漫的城市荡漾着醉人的气息。
本次行程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意犹未尽,欢迎下次再来,祝大家旅行愉快,再见!。
卢浮宫院内的宝石——卢浮宫玻璃金字塔赏析看过老师老师课上放过的关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的视频之后,我对那个水晶般透明的金字塔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因此,就决定了结课的报告就写它了。
之所以对它感兴趣,不仅仅是因为它透明的外形吸引了我,也是因为对贝聿铭先生建造玻璃金字塔的想法感到疑惑。
为什么要在卢浮宫建造一个透明的建筑呢?为什么选择金字塔这样一个代表着其他国家文明的建筑呢?为什么要在卢浮宫陈旧古老的宫殿中建造一个让人感觉这么有现代气息的建筑呢?此外,作为一个中国人,对于这么一个享誉世界的华裔建筑师的敬仰、崇拜和为中国有这样一位建筑师感到的骄傲也让我对这个建筑产生的兴趣。
于是,在网上浏览了很多关于玻璃金字塔的介绍、解析、以及关于贝聿铭先生及其作品风格的信息。
在此,对这些信息进行了解和整理后,结合自己的想法,完成这篇学习报告。
首先,先对这个让人惊叹的建筑做一个简单地介绍。
贝聿铭先生设计建造的玻璃金字塔,他在建筑中借用古埃及的金字塔造型,采用了玻璃材料,金字塔不仅表面面积小,可以反映巴黎不断变化的天空,还为地下设施提供了良好的采光,创造性地解决了把古老宫殿改造成现代化美术馆的一系列难题,取得极大成功,享誉世界。
这一建筑正如贝聿铭先生所称:"它预示将来,从而使卢浮宫达到完美。
" 塔高21米,底宽30米,四个侧面由六百七十三块菱形玻璃拼组而成,总平面面积约二千平方米。
塔身总重量为200吨,其中玻璃净重105吨,金属支架仅有95吨。
换言之,支架的负荷超过了它自身的重量,因此行家们认为,这座玻璃金字塔不仅是体现现代艺术风格的佳作,也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尝试。
对于这样一个不仅体现了现代艺术风格,又体现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先进的佳作,我们不得不对贝聿铭先生产生敬佩之情。
其次,来解释一下前文我所提到的疑惑,即贝聿铭先生为什么要在卢浮宫中建造一个透明的、标志其他国家文明的、具有与陈旧古老的宫殿相反的现代气息的建筑。
浅谈玻璃金字塔之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法国总统密特朗为了改建和扩建世界著名艺术宝库卢浮宫,采用了建筑大师贝聿铭的设计--玻璃金字塔。
该金字塔在国际上享有极大的盛誉,无论是从它的空间与形体,还是结构与材料方面来讲,都有其美学的独到之处。
下面就卢浮宫金字塔的美,谈一下本人的一孔之见。
首先,从空间与形体来讲,它采用了古埃及的金字塔造型和玻璃材质作为卢浮宫拿破仑馆的主入口。
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上说,一个单纯的几何图形易成图形:在复杂的建筑环境中,一个单纯的四棱锥几何形态给人以很大吸引力。
试想游客来此博物馆参观时,看到一个金字塔造型的建筑物,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谁不想去看看,所以么,该金字塔能极大地吸引观众的脚步,具有很强的心里力场,所以作为入口,他很成功地起着引导作用。
从材质上说,该金字塔由钢结构和玻璃组成。
说到金字塔,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用石头材质做的,而这个金字塔却是用玻璃做的,这个玻璃材质确实有它的合理之处。
首先作为入口,如果使用石头材质,无形中他所占的体量就会变重,再加上它易成图形的特点,这样就一定会对主题建筑博物馆造成很大压力,对于整个建筑物的主次之分都是不好的。
而使用玻璃材质就不一样了,透明的玻璃材质可以虚化该金字塔的体量,透明玻璃给人一种飘的感觉,一种轻盈的感觉,这样就可以减轻金字塔作为入口所占的比重。
另外,该金字塔位于博物馆的入口处,作为入口,自然要有足够的亮度,而玻璃材质的采光性良好,当游客通过该入口进入博物馆时,在透过玻璃的自然光的照射下,增添了不少来此参观的了乐趣。
也正是这采光性良好的玻璃材质,大大减少了对电能源的消耗,这在现代倡导节能减排的社会里,也是一个值得借鉴的优秀设计,而这也是石头材质所不具备的特点。
从受力方面来说,该金字塔整体采用钢结构的平板网架结构,上面全是菱形玻璃拼接而成,四个侧面由六百七十三块菱形玻璃拼组而成,总平面面积约二千平方米,塔身总重量为200吨,其中玻璃净重105吨,金属支架仅有95吨,换言之,支架的负荷超过了它自身的重量,这就需要很好地结构来支撑着这巨大的重量。
卢浮宫院内的宝石
——卢浮宫玻璃金字塔赏析看过老师老师课上放过的关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的视频之后,我对那个水晶般透明的金字塔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因此,就决定了结课的报告就写它了。
之所以对它感兴趣,不仅仅是因为它透明的外形吸引了我,也是因为对贝聿铭先生建造玻璃金字塔的想法感到疑惑。
为什么要在卢浮宫建造一个透明的建筑呢?为什么选择金字塔这样一个代表着其他国家文明的建筑呢?为什么要在卢浮宫陈旧古老的宫殿中建造一个让人感觉这么有现代气息的建筑呢?此外,作为一个中国人,对于这么一个享誉世界的华裔建筑师的敬仰、崇拜和为中国有这样一位建筑师感到的骄傲也让我对这个建筑产生的兴趣。
于是,在网上浏览了很多关于玻璃金字塔的介绍、解析、以及关于贝聿铭先生及其作品风格的信息。
在此,对这些信息进行了解和整理后,结合自己的想法,完成这篇学习报告。
首先,先对这个让人惊叹的建筑做一个简单地介绍。
贝聿铭先生设计建造的玻璃金字塔,他在建筑中借用古埃及的金字塔造型,采用了玻璃材料,金字塔不仅表面面积小,可以反映巴黎不断变化的天空,还为地下设施提供了良好的采光,创造性地解决了把古老宫殿改造成现代化美术馆的一系列难题,取得极大成功,享誉世界。
这一建筑正如贝聿铭先生所称:"它预示将来,从而使卢浮宫达到完美。
" 塔高21米,底宽30米,四个侧面由六百七十三块菱形玻璃拼组而成,总平面面积约二千平方米。
塔身总重量为200吨,其中玻璃净重105吨,金属支架仅有95吨。
换言之,支架的负荷超过了它自身的重量,因此行家们认为,这座玻璃金字塔不仅是体现现代艺术风格的佳作,也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尝试。
对于这样一个不仅体现了现代艺术风格,又体现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先进的佳作,我们不得不对贝聿铭先生产生敬佩之情。
其次,来解释一下前文我所提到的疑惑,即贝聿铭先生为什么要在卢浮宫中建造一个透明的、标志其他国家文明的、具有与陈旧古老的宫殿相反的现代气息的建筑。
我对那个通体透明的建筑产生了兴趣,被那个像水晶一样璀璨的建筑吸引,仅仅只是因为我觉得它漂亮,觉得它璀璨耀眼,只看到了它外表的光鲜,确不知道贝聿铭先生为什么想到要建造一个透明的建筑,难道只是因为它漂亮耀眼吗?贝聿铭先生曾说,他无法找到任何一种建筑,能够和被岁月磨损得黯淡无光
的旧宫殿浑然一体,而通体透明的玻璃金字塔,既能为馆内提供宝贵的光线,也能反射周围的古老建筑让它们想呼应。
原来,玻璃的材质是为了让暗淡无光的古老宫殿看起来光彩照人一点,这就涉及到了设计玻璃金字塔的初衷了。
1981年密特朗当选为法国总统后,结束了保守党23年的统治,上台后即推行改革认为经济的复兴必须和“新文艺复兴”相伴而行,因此,在新政府的财政预算中,艺术方面的支出增长了一半,而最为密特朗总统看中的工程,就是日益衰败的卢浮宫。
卢浮宫是世界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但是到了密特朗上台的时期,应经年久失修、破败不堪,因此,改造卢浮宫迫在眉睫。
为了改变古老宫殿的黯淡无光,为了给馆内提供宝贵的光线,贝聿铭先生选择了玻璃作为材质。
同时,他反对一切将玻璃金字塔与石头金字塔的类比,因为后者为死人而建,前者则为活人而造。
他相信一座透明金字塔可以通过反映周围那座建筑物褐色的石头而对旧皇宫沉重的存在表示足够的敬意。
那贝聿铭先生为什么要选择金字塔的形状呢?当核心是在U型的卢浮宫中庭“拿破仑庭兴建玻璃金字塔入口的建筑改建工程的设计图一经公布,就掀起了法国民众极大的反对浪潮,一向在艺术方面自视甚高的法国人高呼:不要金字塔,交出卢浮宫;有官员更讥讽它为“一颗寒碜的钻石”。
面对如此多的反对意见,贝聿铭保持者从容不迫的自信。
他深入民众,耐心解释自己的金字塔,在电视上开展游说,拜访社会名流,最终卢浮宫中竖起的模型,说服了法国人。
他说,“巴黎应该是充满生机、不断发展的有机体”,“艺术必须富有现代精神”,“开放卢浮宫就意味着开放巴黎”。
他说,这个简单地几何图形不仅不会显得突兀,反而可以衬托卢浮宫的庄重与威严,它还可以和凯旋门和协和广场的方尖碑连成一体,为巴黎的中轴线锦上添花。
钢和玻璃石玻璃金字塔建造的主要材料,毋庸置疑,不管是建造的材料还是简洁的几何图形,玻璃金字塔内外都充满浓郁的现代气息。
那为什么要在古老陈旧的宫殿内建造一个富有现代气息的建筑呢?不会让人有违和感吗?不仅是我,当年的巴黎民众肯定有比我还强烈的疑问。
如同上文所说,贝聿铭先生鉴定的认为,巴黎应该是充满生机、不断发展的有机体,开放卢浮宫就以为着开放巴黎。
他坚持在古典主义建筑中融入自己一贯提倡的现代主义设计。
此外,在转向的方正水池的角隅,紧邻着另外四个大小不一的三角形水池,构成了另外一个正方形,
与金字塔建筑平行,三个三角形水池有巨柱喷泉,像是硕大的水晶柱烘托着晶莹的玻璃金字塔,在拿破仑广场,贝聿铭将建筑与景观完整的合为一体。
这体现了他从客观实际出发,建筑要与自然景观融合的想法。
这些都成为了玻璃金字塔这一璀璨明珠般的建筑得以完成的原因。
加入现代气息浓厚的玻璃金字塔,让这座八个多世纪的古老巴洛克宫殿迎来复兴,成就贝聿铭一生最大的荣耀。
从整体上看,在这座大型玻璃金字塔的南北东三面还有三座五米高的小玻璃金字塔作点缀,与七个三角形喷水池汇成平面与立体几何图形的奇特美景。
人们不但不再指责他,而且称“卢浮宫院内飞来了一颗巨大的宝石”。
贝聿铭还获得了被称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普茨克奖。
这个奖是一九七九年由“凯海”基金会设立的一项世界性最佳建筑成就荣誉奖金,每年颁发一次。
贝聿铭是获得此项殊荣的第五人。
这个奖是近几十年来的工作加起来评估的。
有评论称“现在人们愿意承认,只有进入其中才会消失的埃菲尔铁塔和只有进入其中方可显现的玻璃金字塔,使‘过去和现在的时代精神缩到了最小距离’,前者以强制姿态改写历史进程,而后者则隐匿地把历史拽到现代中来”。
我想,这是对这一建筑最高最形象的评价。
中国的古建筑自成一家,是世界建筑宝库中的瑰宝,然而到了现代,在世界的大舞台上,华人建筑师似乎没有太多的话语权,在世界建筑中,属于华人的建筑印记寥寥无几,这更体现了贝聿铭的伟大。
他是大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建筑史的见证者和书写者,他以一个有一个的经典之作在建筑殿堂中刻下了华人的名字,不得不让人崇拜景仰。
而作为一名建筑师,贝聿铭先生不仅拥有傲人的才华,对建筑的远见卓识,而且他在卢浮宫修复工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坚韧、策略和外交手段,更是让世人充分领略到了他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