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精品课件:沸腾和蒸发
- 格式:ppt
- 大小:2.00 MB
- 文档页数:13
蒸发和沸腾蒸发和沸腾的联系:它们都是液体汽化的方式,即都属于汽化现象,液体在蒸发和沸腾的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
蒸发和沸腾的区别:(1)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忽略-273.15˚C,因为-273.15˚C为绝对零度,这时,分子停止运动),而沸腾是液体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并继续加热,才能发生的汽化现象。
(2)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而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3)蒸发时液体温度会下降,而沸腾中液体温度保持不变(在液体表面上压强不改变的前提下)。
(4)影响蒸发速度的因素是: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速;影响沸点的因素是:液体表面上的气压,液体的纯净程度。
影响沸腾速度的因素:液体体积和原先的温度(5)沸腾时有气泡产生,而蒸发时则无气泡产生。
(6)蒸发的微观本质为:由于分子的热运动,使液体表面的分子离开液体,进入空气中。
沸腾的微观本质为:由于汽化剧烈产生了气泡,不仅液体表面的分子要离开液体,液体内部气泡壁上的分子也要离开液体,进入空气中。
沸腾现象中包含了蒸发现象,但蒸发现象却不包括沸腾现象。
沸腾前和沸腾时的比较沸腾时会产生气泡。
实际上,沸腾前,加热到一定温度时(非沸点),液体中也会产生气泡。
沸腾前液体中的气泡,并非液体汽化后的蒸气,而是原本溶解在液体中的空气。
由于温度越高,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能力就越弱,使部分原本溶解在液体中的空气在加热后无法溶解,而溢出液体。
沸腾前的气泡,越到液体上面,就越小。
原因是对液体加热时,液体上层温度比下层低,液体上层对气体的溶解能力也就比下层强。
气泡中,部分在下层无法溶解在液体中的气体浮到了温度较低的上层,又溶解在了液体里,使气泡变小。
沸腾前产生的气泡,绝大多数未到达液体表面就已变小消失。
而沸腾时的气泡,是液体汽化后的蒸气,这种气泡越到液体上层越大。
这是因为下层的气泡在上浮的过程中,又与其它气泡混合,使气泡越来越大。
蒸发与沸腾的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蒸发与沸腾的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蒸发与沸腾
蒸发
沸腾
沸腾是在同一温度下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需要吸热(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在标准的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每种液体仅当温度升高到一定值——达到沸点时,且要继续吸热才会沸腾。
通常,液体内部和器壁上总有许多小气泡,其中的蒸气处于饱和状态。
随着温度上升,小气泡中的饱和蒸气压相应增加,气泡不断胀大。
当饱和蒸气压增加到与外界压力相同时,气泡骤然胀大,在浮力作用下迅速上升到液面并放出蒸气。
(沸腾前气泡由大变小,沸腾时气泡由小变大)这种剧烈的汽化就是沸腾。
沸腾与蒸发在相变上并无根本区别。
沸腾时由于吸收大量汽化热而保持液体温度不变。
沸点随外界压力的增大而升高。
沸腾时液体内部和器壁上的小气泡起着汽化核的作用。
如果液体过于纯净,缺乏小气泡,则温度高于沸点时仍不沸腾。
这种液体称为过热液体。
过热液体并不稳定,稍有震动或杂质进入便立即诱发沸腾,温度降回到沸点。
带电粒子通过过热液体时,会使在其轨迹附近的分子电离产生汽化核,形成一串气泡,从而显示带电粒子的径迹。
用于基本粒子研究的气泡室就是根据这一原理设计的,常用的液体有液态氢、丙烷等。
蒸发与沸腾的最大区别是:一个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一个是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
初中物理自主招生讲练09 汽化、沸腾、蒸发1.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知识点的认识】(1)汽化:物质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汽化时要吸收热量.(2)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①蒸发是温度低于沸点时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过程.故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此外表面积加大、通风好也有利蒸发.②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汽化过程.每种液体仅当温度升高到一定值﹣﹣达到沸点时,且要继续吸热才会沸腾.(3)沸腾与蒸发在相变上并无根本区别.沸腾时由于吸收大量汽化热而保持液体温度不变.沸点随外界压力的增大而升高.【命题方向】解释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现象,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的特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沸腾的条件及图象都是命题的重点.例1: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禁止抽烟”、“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液态的汽油容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液化B.汽化C.熔化D.凝固分析: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解:加油站储存了大量汽油、柴油,这些汽油和柴油在常温下汽化,产生大量燃油蒸汽,这些蒸汽遇火很容易燃烧而发生危险,因此加油站附近禁止吸烟、打手机等.故选B.点评:本题联系生活实际考查了物态变化的类型,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例2:2009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地球需要你,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在炎热的夏天,能够降低室内平均温度的最好办法是()A.打开电风扇B.向地面洒些水C.关闭房门D.打开房间内正在工作的电冰箱的门分析:要降低室内的平均温度可以根据所学的物态变化的知识来分析;汽化、熔化、升华要吸热,可以降低室内温度.解:A、打开电风扇只能加快空气流动的速度,人身上的汗液蒸发快,蒸发吸热,所以人感到凉快,但不能改变空气的温度;B、向地面上洒水可以通过水蒸发吸热来降低空气的温度;C、关闭房门不会改变室内温度;D、冰箱工作的原理是利用氟利昂一类的物质不断的汽化和液化,将冰箱内的热量搬运到冰箱的外面,同时压缩机的工作还会放出热量.打开冰箱门会增加压缩机的工作时间,向空气中放出更多的热量,会使空气的温度升高.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考查的方式比较灵活,本题的难点是选项D的判断,我们要知道冰箱的工作原理.【解题方法点拨】解题时一定要紧扣定义,抓住蒸发与沸腾的特点;还要注意物理学方法﹣﹣控制变量法.一.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共4小题)1.某房间里有甲、乙、丙三支温度计,将甲放在空气中,乙的玻璃泡插入被密封在玻璃瓶内的酒精中,丙玻璃泡用浸有酒精的湿棉花包裹着放在空气中,关于它们的示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甲温度计的示数与室温相同B.甲的示数为室温,乙、丙的示数相同,并都低于室温C.甲、乙示数相同,都等于室温D.甲、乙、丙示数都相同,都等于室温2.如图所示,从温度与室温(20℃左右)相同的酒精里取出温度计。
优品课件
2018中考物理知识点:沸腾和蒸发的区别
2018中考物理知识点:沸腾和蒸发的区别
1.沸腾:沸腾现象:例-水沸腾,有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释放出水蒸气。
沸腾规律:液体在沸腾时,要不
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
液体沸腾必要条件:温度
达到沸点、不断吸热。
有关沸点知识:液态氧的沸点是-183,固态氧的熔点是-218。
-182时,氧为气态。
-184时,氧为液态。
-219时,氧为固态。
-183氧是液态、气态或气液共存都可以。
可用纸锅将水烧至沸腾。
(水沸腾时,保持在100不变,低于纸的着火点) 装有酒精的塑料袋挤瘪(排尽空气)后,放入80以上的水中,塑料袋变鼓了。
(酒精汽化成了蒸气。
酒精沸点为78,高于78
时为气态) 2.蒸发:蒸发现象:湿衣服放在户外,很快就会干教室洒过水后,水很快就干了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
(风加快了身上水的蒸发,蒸发吸热) 一杯40的酒精,敞口不断蒸发,留在杯中的酒精温度低于40。
(蒸
发要向周围环境和液体自身吸热。
) 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示数会先下降再升高
优品课件,意犹未尽,知识共享,共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