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泵拆装实验
- 格式:wps
- 大小:129.50 KB
- 文档页数:8
实训一液压泵拆装一、实训目的液压元件是液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液压泵的拆装可加深对泵结构及工作原理的了解。
二、实训用工具及材料内六角扳手、固定扳手、螺丝刀、铜棒、各类液压泵。
三、实训内容及步骤拆解各类液压泵,观察及了解各零件在液压泵中的作用,了解各种液压泵的工作原理,按一定的步骤装配各类液压泵。
1.轴向柱塞泵型号:cy14—1型轴向柱塞泵(手动变量),结构见课本图3—30(1)工作原理当油泵的输入轴通过电机带动旋转时,缸体随之旋转,由于装在缸体中的柱塞的球头部分上的滑靴被回程盘压向斜盘,因此柱塞将随着斜盘的斜面在缸体中作往复运动。
从而实现油泵的吸油和排油。
油泵的配油是由配油盘实现的。
改变斜盘的倾斜角度就可以改变油泵的流量输出。
(2)思考题a.轴向柱塞泵是否有变量机构?b.内外套、定心弹簧的作用是什么?2.齿轮泵型号:CB---B型齿轮泵,结构图见课本图3—6(1)工作原理在吸油腔,轮齿在啮合点相互从对方齿谷中退出,密封工作空间的有效容积不断增大,完成吸油过程。
在排油腔,轮齿在啮合点相互进入对方齿谷中,密封工作空间的有效容积不断减小,实现排油过程。
(2)思考题a.卸荷槽的作用是什么?b.齿轮泵的密封工作区是指哪一部分?3.双作用叶片泵型号:YB---6型叶片泵,结构图见课本图3—17(1)工作原理当轴带动转子转动时,装于叶片槽中的叶片在离心力和叶片底部压力油的作用下伸出,叶片顶部紧贴定子内表面,沿着定子曲线滑动。
叶片往定子的长轴方向运动时叶片伸出,使得由定子的内表面、配流盘、转子和叶片所形成的密闭容腔不断扩大,通过配流盘上的配流窗口实现吸油。
往短轴方向运动时叶片缩进,密闭容腔不断缩小,通过配流盘上的配流窗口实现排油。
转子旋转一周,叶片伸出和缩进两次。
(2)思考题a.叙述单作用叶片泵和双作用叶片泵的主要区别?b.双作用叶片泵的定子内表面是由哪几段曲线组成的?四、拆装注意事项1.如果有拆装流程示意图,请参考该图进行拆与装;2.仅有元件结构图或根本没有结构图的,拆装时请记录元件及解体零件的拆卸顺序和方向;3.拆卸下来的零件,尤其泵体内的零件,要做到不落地,不划伤,不锈蚀等;4.拆装个别零件需要专用工具。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液压泵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
2. 掌握液压泵的拆卸和装配方法。
3. 培养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4. 分析液压泵在拆卸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二、实验原理液压泵是液压系统中的核心部件,它将机械能转换为液压能,为液压系统提供压力和流量。
本实验以齿轮泵为例,通过拆装实验,了解其结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拆装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1. 实验台:液压泵拆装实验台2. 液压泵:齿轮泵3. 工具:扳手、螺丝刀、内六方扳手、油桶、棉纱等4. 液压油:清洁液压油四、实验步骤1. 液压泵拆装前的准备工作(1)检查实验台和液压泵是否完好,确保实验过程中安全。
(2)将液压泵放置在实验台上,确保液压泵与实验台连接牢固。
(3)将液压油加入液压泵,检查液压油位是否合适。
2. 液压泵拆卸(1)松开液压泵的连接螺栓,拆下液压泵的连接管路。
(2)使用扳手和螺丝刀,拆下液压泵的前盖和后盖。
(3)取出液压泵内部的齿轮、轴承等部件。
3. 液压泵部件检查(1)检查齿轮、轴承等部件是否有磨损、损坏等情况。
(2)检查密封圈、油封等部件是否老化、损坏。
4. 液压泵装配(1)按照拆卸的相反顺序,将液压泵部件装回。
(2)确保装配过程中部件的清洁,避免杂质进入液压系统。
(3)安装液压泵的连接管路,检查连接是否牢固。
5. 液压泵试运行(1)启动液压泵,观察液压泵的运行情况。
(2)检查液压泵的压力、流量是否正常。
(3)观察液压泵的噪音、振动情况,确保液压泵运行稳定。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拆装实验,了解了齿轮泵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
2. 掌握了液压泵的拆卸和装配方法,提高了动手能力。
3. 分析了液压泵在拆卸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部件磨损、损坏、密封圈老化等,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4. 实验过程中,注意了以下几点:(1)拆装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受伤。
(2)装配过程中,确保部件清洁,避免杂质进入液压系统。
(3)装配过程中,注意部件的顺序和方向,确保液压泵运行稳定。
实习报告:液压泵的拆装一、实习目的液压泵作为液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到整个液压系统的运行效果。
通过对液压泵的拆装实习,可以达到以下目的:1. 进一步理解液压泵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2. 掌握液压泵的正确拆卸、装配及安装连接方法;3. 学习液压泵维修的基本方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习仪器与工具1. 实习用液压泵:齿轮泵1台;2. 工具:内六方扳手2套、固定扳手、螺丝刀、卡簧钳等;3. 辅料:铜棒、棉纱、煤油等。
三、实习要求1. 实习前,认真预习液压泵的相关知识,了解其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2. 按照操作规程,针对不同的液压元件,利用相应工具进行拆卸和装配;3. 实习过程中,弄清楚液压泵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主要零件、组件特殊结构的作用。
四、实习原理液压泵是一种将机械能转换为液压能的装置,其主要工作原理是利用密封工作空间的有效容积变化来实现吸油和排油过程。
在吸油腔,轮齿在啮合点相互从对方齿谷中退出,密封工作空间的有效容积不断增大,完成吸油过程。
在排油腔,轮齿在啮合点相互进入对方齿谷中,密封工作空间的有效容积不断减小,实现排油过程。
五、实习步骤及注意事项1. 在实习老师的指导下,先对液压泵的整体结构进行观察,了解各部分名称及功能;2. 按照拆卸顺序,逐步拆卸液压泵的各个部件,注意拆卸过程中对零件的保护,避免损伤;3. 对拆卸下来的零件进行清洗,去除油污和灰尘,以便于观察其结构;4. 按照装配顺序,将清洗后的零件重新装配,注意装配过程中的紧密度和间隙;5. 完成装配后,进行试运行,检查液压泵的工作性能是否恢复正常。
六、实习心得通过本次实习,我对液压泵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掌握了液压泵的拆卸和装配方法。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使用各种工具,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我还认识到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的重要性,以确保工作安全和设备性能。
总之,本次实习使我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我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还培养了我良好的职业素养。
实验四液压泵拆装实验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实验四液压泵拆装实验一、实验目的液压动力元件——液压泵是液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液压泵的拆装实验以达到下列目的:1、进一步理解常用液压泵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2、掌握的正确拆卸、装配及安装连接方法。
3、掌握常用液压泵维修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用液压泵、工具及辅料1、液压泵:齿轮泵2 台、叶片泵2 台、轴向柱塞泵 1 台。
2、工具:内六方扳手2 套、固定扳手、螺丝刀、卡簧钳等。
3、辅料:铜棒、棉纱、煤油等。
三、实验内容及注意事项在实验老师的指导下,拆解各类液压泵,观察、了解各零件在液压泵中的作用,了解各种液压泵的工作原理,按照规定的步骤装配各类液压泵。
2.3 双作用叶片泵型号: YB1 型叶片泵。
结构:结构见图2-4。
2.4.3.1工作原理当传动轴3 带动转子12 转动时,装于转子叶片槽中的叶片在离心力和叶片底部压力油的作用下伸出,叶片顶部紧贴于定子表面,沿着定子曲线滑动。
叶片从定子的短半径往定子的长半径方向运动时叶片伸出,使得由定子4 的内表面、配流盘1、5、转子和叶片所形成的密闭容腔不断扩大,通过配流盘上的配流窗口实现吸油。
叶片从定子的长半径往定子的短半径方向运动时叶片缩进,密闭容腔不断缩小,通过配流盘上的配流窗口实现排油。
转子旋转一周,叶片伸出和缩进两次。
配流盘结构如图2-5 所示。
图2-4 YB1型叶片泵1、5—配流盘2、8—滚珠轴承 3—传动轴 4—定子 6—后泵体7—前泵体 9—骨架式密封圈 10—盖板 11—叶片 12—转子13—长螺钉2.4.3.2拆装步骤及注意事项1、拆解叶片泵时,先用内六方扳手对称位置松开后泵体上的螺栓后,再取掉螺栓,用铜棒轻轻敲打使花键轴和前泵体及泵盖部分从轴承上脱下,把叶片分成两部分。
2、观察后泵体内定子、转子、叶片、配流盘的安装位置,分析其结构、特点,理解工作过程。
液压泵拆装实验报告1. 引言液压泵是工业领域中常见的一种设备,它具有将机械能转换为液压能的功能。
液压泵在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机械设备、汽车工业和航空工业等。
本实验旨在通过拆装液压泵,深入了解其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
2. 实验目的通过拆卸液压泵,了解液压泵的构造,以及各个部件的作用和连接方式。
通过观察泵的内部零件,加深对液压泵工作原理的理解。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我们对工程机械设备的维修与检修能力。
3. 实验仪器和材料液压泵、扳手、螺丝刀、油尺、油桶。
4. 实验过程4.1 拆卸液压泵首先,使用扳手和螺丝刀拆卸液压泵上的螺丝,将泵体和泵盖分离。
在拆卸的过程中,需要谨慎操作,避免对液压泵造成损坏。
拆卸液压泵后,将其放置在清洁的台面上。
4.2 内部结构观察仔细观察液压泵内部的结构。
液压泵通常由泵体、泵盖、凸缘、转子和叶片等部件组成。
旋转轴带动叶片旋转,从而形成负压,将液体吸入并排出。
这样就实现了液压泵的工作。
4.3 清洁与检查在拆卸液压泵的过程中,应注意保持清洁,避免灰尘和杂质的进入。
同时,对液压泵内部的零件进行检查,确保其无破损和磨损。
4.4 维修与更换如果发现液压泵内部存在破损或磨损的零件,应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
在更换零件时,需要根据液压泵的型号和规格进行选择,保证其兼容性和稳定性。
5.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液压泵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我们通过拆卸液压泵,观察了其内部结构,并进行了清洁、检查、维修和更换工作。
实验结果表明,合理的维护对于延长液压泵的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6. 总结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拆装液压泵来加深我们对液压泵的理解。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了解了液压泵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培养了对工程机械设备的维修与检修能力。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合理的维护对于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重要性。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液压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且学习到了实际操作的技能。
这对我们未来的工程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我们成为一名合格的工程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实验一液压泵拆装实验一实验目的:掌握常见液压泵结构、性能、特点和工作原理。
二实验内容1.齿轮泵拆装分析(1)齿轮泵型号:CB-B型齿轮泵(2)主要零件分析:1)泵体的两端面开有封油槽d,此槽与吸油口相通,用来防止泵内油液从泵体与泵盖接合面外泄,泵体与齿顶圆的径向间隙为0.13~0.16mm。
2)前后端盖内侧开有卸荷槽e用来消除困油。
端盖上吸油口大,压油口小,用来减小作用在轴和轴承上的径向不平衡力。
3)两个齿轮的齿数和模数都相等,齿轮与端盖间轴向间隙为0.03~0.04mm,轴向间隙不可以调节。
(3)对照实物画出齿轮泵的工作原理简图并说明其主要结构组成。
2.YB型双作用式定量叶片泵的拆装:(1)叶片泵型号:YB型叶片泵(2)主要零件分析:1)YB泵的主要组成零件:转子、定子、叶片、配流盘。
2)定子内表面由两段大圆弧(半径R)、两段小圆弧(半径r)、四段过渡曲线组成情况。
3)叶片槽沿转子的转动方向向前倾斜一个角度,以减小叶片切向力。
(3)对照实物画出双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简图并说明其主要结构组成。
第十三章:干燥通过本章的学习,应熟练掌握表示湿空气性质的参数,正确应用空气的H–I 图确定空气的状态点及其性质参数;熟练应用物料衡算及热量衡算解决干燥过程中的计算问题;了解干燥过程的平衡关系和速率特征及干燥时间的计算;了解干燥器的类型及强化干燥操作的基本方法。
二、本章思考题1、工业上常用的去湿方法有哪几种?态参数?11、当湿空气的总压变化时,湿空气H–I图上的各线将如何变化? 在t、H 相同的条件下,提高压力对干燥操作是否有利? 为什么?12、作为干燥介质的湿空气为什么要先经预热后再送入干燥器?13、采用一定湿度的热空气干燥湿物料,被除去的水分是结合水还是非结合水?为什么?14、干燥过程分哪几种阶段?它们有什么特征?15、什么叫临界含水量和平衡含水量?16、干燥时间包括几个部分?怎样计算?17、干燥哪一类物料用部分废气循环?废气的作用是什么?18、影响干燥操作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调节、控制时应注意哪些问题?三、例题例题13-1:已知湿空气的总压为101.3kN/m2 ,相对湿度为50%,干球温度为20o C。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液压泵的结构和组成,熟悉其工作原理。
2. 掌握液压泵的拆装步骤,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液压泵是液压系统中的动力元件,其主要作用是将液压油从油箱中吸入,经过泵体内腔压缩后,形成高压油输出,从而驱动液压缸、液压马达等执行元件工作。
液压泵的拆装是液压系统维护和维修的重要环节,正确掌握拆装步骤对保证液压系统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1. 液压泵:一台待拆装的液压泵。
2. 工具:扳手、螺丝刀、撬棒、抹布等。
3. 清洁剂:柴油或液压油。
4. 润滑油:自动变速器油。
四、实验步骤1. 拆卸前的准备工作(1)检查液压泵的铭牌参数,了解其型号、额定压力、流量等参数。
(2)关闭液压系统,释放系统内的压力。
(3)断开液压泵与液压系统的连接,包括油管、气管等。
(4)对液压泵进行初步清洁,去除表面的灰尘和污垢。
2. 拆卸液压泵(1)拆卸前端盖用扳手松开前端盖上的螺栓,取下前端盖。
注意:在拆卸过程中,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损坏前端盖。
(2)拆卸端盖与轴承用扳手松开端盖与轴承连接的螺栓,取下端盖。
注意:拆卸过程中,保持端盖与轴承的相对位置不变。
(3)拆卸齿轮与轴用扳手松开齿轮与轴连接的螺栓,取下齿轮和轴。
注意:拆卸过程中,记录齿轮与轴的相对位置,以便后续装配。
(4)拆卸配流盘与油封用扳手松开配流盘与油封连接的螺栓,取下配流盘和油封。
注意:拆卸过程中,保持配流盘与油封的相对位置不变。
(5)拆卸后端盖与密封环用扳手松开后端盖与密封环连接的螺栓,取下后端盖和密封环。
注意:拆卸过程中,保持后端盖与密封环的相对位置不变。
3. 清洗与检查(1)将拆卸下的零部件放入柴油或液压油中,进行清洗。
(2)检查零部件的磨损情况,如有磨损严重的零部件,需及时更换。
4. 装配液压泵(1)按照拆卸的相反顺序,将零部件依次装回液压泵。
(2)装配过程中,注意保持零部件的相对位置不变。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和内部结构。
2. 掌握液压泵的拆装工艺流程。
3. 利用测量工具和绘图工具绘制液压泵各主要零件图。
4. 通过拆装实验,熟悉液压泵的维护和保养方法。
二、实验设备1. 液压泵一台2. 内六方扳手2套3. 固定扳手1套4. 垫圈一套5. 润滑油适量6. 清洁布一块7. 绘图工具一套8. 测量工具一套三、实验步骤1. 拆卸前的准备工作(1)检查液压泵的外观,确认无损坏。
(2)将液压泵放置在平稳的工作台上。
(3)清洁液压泵表面,去除污垢。
2. 拆卸步骤(1)使用内六方扳手,松开液压泵的进出口连接管。
(2)拆下进出口连接管,注意保持连接管内密封性。
(3)使用固定扳手,拆下液压泵的泵盖。
(4)将泵盖与泵体分离,注意泵盖上的油封。
(5)拆下主动齿轮及轴、从动齿轮及轴。
(6)分解端盖与轴承、齿轮与轴、端盖与油封。
3. 拆卸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拆卸过程中,严禁使用锤子、铜棒等硬物敲击液压泵零件,以免损坏零件。
(2)拆卸过程中,注意保持零件的清洁和干燥。
(3)拆卸过程中,注意观察零件的结构和连接方式,为后续装配提供参考。
4. 零件清洗(1)使用柴油或汽油将拆卸下来的零件进行清洗。
(2)使用清洁布擦干零件表面的油污。
(3)检查零件是否有损坏,如有损坏,需进行更换。
5. 零件检查(1)检查齿轮、轴承、油封等零件的磨损情况。
(2)检查泵体、泵盖等零件的密封性能。
(3)检查连接螺栓、垫圈等零件的完好性。
6. 零件装配(1)将清洗干净的零件按照拆卸时的顺序进行装配。
(2)注意装配过程中的密封性能,确保液压泵的正常工作。
(3)装配完成后,检查液压泵的旋转方向和间隙。
7. 装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装配过程中,注意零件的清洁和干燥。
(2)装配过程中,注意零件的连接方式和旋转方向。
(3)装配完成后,检查液压泵的旋转方向和间隙,确保液压泵的正常工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拆装实验,掌握了液压泵的拆装工艺流程。
液压泵拆装实验原理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唠唠液压泵拆装实验的原理,这可超级有趣呢!咱先得知道液压泵是个啥。
你可以把液压泵想象成一个超级大力士,它的任务就是把机械能转化成液压能。
就好像一个魔法师,把一种能量变成另外一种能量。
液压泵就像是在一个液压系统里的心脏,它一跳动,整个系统就开始工作啦。
那液压泵为啥能把机械能变成液压能呢?这里面可有不少小秘密哦。
液压泵里面有一些很精密的结构,比如说柱塞、叶片或者齿轮。
拿柱塞泵来说吧,它就像是一群小活塞在一个密闭的空间里跳舞。
当发动机或者电机给液压泵输入机械能的时候,这些柱塞就开始来回运动。
柱塞往外拉的时候呢,就像我们用吸管吸水一样,把油液从油箱里吸到泵里面的小空间里。
然后柱塞再往回推,就把油液压出去,这个时候油液就有了压力,机械能就成功地变成了液压能啦。
叶片泵也很有意思呢。
它里面有好多小叶片,就像小扇子一样。
当泵开始转动的时候,这些小叶片跟着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它们会紧紧地贴在泵的内壁上。
这样就把泵的内部空间分成了一个个小格子。
随着泵的转动,这些小格子一会儿变大一会儿变小。
变大的时候就把油吸进来,变小的时候就把油压出去,是不是很神奇呢?再说说齿轮泵。
齿轮泵就像是两个互相咬合的齿轮在做游戏。
一个齿轮带动另一个齿轮转动,在齿轮的齿间就会形成一个个小空间。
当齿轮转动的时候,油液就会被带到这些小空间里。
齿轮的齿把油液从入口带到出口,这个过程中油液就被挤压,压力就产生了。
当我们做液压泵拆装实验的时候,就是要深入了解这些结构是怎么工作的。
把液压泵拆开,就像是打开一个神秘的宝盒。
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小小的零件是怎么组合在一起,发挥出那么大的作用的。
通过拆装,我们能清楚地看到柱塞、叶片或者齿轮的形状、大小和它们的安装方式。
在拆装过程中,我们还能发现一些很重要的东西,比如说密封件。
密封件就像是一个个小卫士,它们的任务就是不让油液随便乱跑。
如果密封件坏了,油液就会泄漏,那液压泵就不能好好工作了。
常用液压泵的拆装实验报告液压泵这玩意儿,听起来就特别高大上,感觉像是在操控什么超级精密的机械巨兽似的。
其实啊,真到自己动手拆装的时候,那可真是状况百出又趣味满满。
一拿到这个液压泵,就感觉像是拿到了一个神秘的大盒子,心里想着这里面到底是啥构造呢?小心翼翼地开始拆,那感觉就像是在给一个超级害羞的小动物脱衣服,得轻手轻脚的。
螺丝一颗颗拧下来,还得按照顺序放好,这时候就像在整理宝贝一样,可不能把它们弄丢了。
拆开之后,哇塞,里面的结构看得我眼花缭乱。
那些小零件,一个挨着一个,就像一群小矮人住在一个小房子里,各有各的位置,各有各的作用。
我就像一个好奇的小探险家,眼睛瞪得大大的,想把每个角落都看清楚。
这时候要是能跟这些小零件说说话就好了,问问它们在这个液压泵里每天都干些啥。
不过拆装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有个小零件就像调皮的小精灵,怎么都拆不下来,我都想跟它商量商量了,“小零件呀小零件,你就乖乖听话吧,别这么调皮啦。
”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把它搞定。
这就像生活里遇到的小麻烦一样,虽然有点恼人,但解决之后又特别有成就感。
在装回去的时候,就更考验人啦。
就像拼一个超级复杂的拼图,每个零件都得找到它正确的位置。
有时候装错了,就得重新来,这时候心里就有点小沮丧,但是又想着一定要把它弄好。
装螺丝的时候,拧紧的程度也得把握好,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就像走钢丝一样,得小心翼翼地保持平衡。
整个拆装实验做完之后,我对液压泵的理解可就不是停留在书本上那些干巴巴的知识了。
我感觉自己像是跟这个液压泵交了个朋友,了解了它的小秘密。
这也让我明白了,机械这东西虽然看起来冷冰冰的,但是当你真正去探索它的时候,就像打开了一个充满惊喜的魔法盒子。
这一趟拆装之旅,就像是一场奇妙的冒险,让我收获满满,也让我对这些机械玩意儿更加着迷啦。
实验二液压泵拆装实验
一、CB型齿轮油泵拆装实验
(一)概述
齿轮油泵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工作可靠,制造容易、成本低以及对液压油的污染不太敏感,维护与修理方便等优点,因此已广泛地用在压力不高(一般在25公斤/厘米 2 以下)的液压系统中。
齿轮油泵的缺点是漏油较多,轴承上载荷大,因而压力较低,流量脉动和压力脉动较大,噪音高,并只能作定量泵使用,故使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齿轮油泵在结构上采取措施后可以达到较高的工作压力。
CB型齿轮油泵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产品,工作压力为2.5MPa ,为了适应高压系统的需要,在结构上稍加改进(采用了浮动轴套结构即可自动裣轴向间隙),可使油泵出口压力达到7~14 MPa。
CB型齿轮油泵在结构上考虑并较好地解决了轴向间隙问题,径向压力不平衡问题,困油问题等。
(二)实验目的:
了解CB型齿轮类油泵的装配程序及结构特点。
(三)实验设备:
内六角扳手、固定扳手、螺丝刀、CB-B型齿轮泵一台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CB-B型齿轮泵结构图见图2—1
1.工作原理
在吸油腔,轮齿在啮合点相互从对方齿谷中退出,密封工作空间的有效容积不断增大,完成吸油过程。
在排油腔,轮齿在啮合点相互进入对方齿谷中,密封工作空间的有效容积不断减小,实现排油过程。
图2-1CB-B型齿轮泵结构
2.装配要点及注意事项:
(1)仔细清选零件;
(2)各零件原规定的锐角处,应保持锐角,不可倒角修圆。
(3)滚针装在轴承座圈内应充满、不得遗漏,滚针轴承应垂直压入前后盖板孔内,滚针在轴承保持架内应转动灵活无阻。
(4)长、短轴上之平键与齿轮配合,侧向间隙不应过大,顶面不得碰擦,且能轻松推进,轴不得在齿轮内产生径向摆动现象。
(5) CB型齿轮泵径向间隙为0.13~0.16毫米,轴向间隙为0.03毫米。
(6)装配后旋转主动轴(长轴),保证用手旋转平稳无阻滞现象。
(7)对带有油压自动补偿侧板的各类高压齿轮油泵,应注意侧板开关和安
装位置。
二、 YB型叶片油泵拆装实验
(一)概述
叶片油泵具有运动平稳、噪声小、流量均匀性能好,容积效率高等优点,但有自吸性能差,转速不宜太高,对液压油的污染比较敏感,结构较复杂等缺点。
叶片油泵分单作用叶片泵和双作用叶片油泵,单作用泵可作变量泵使用,但工作压力较低,双作用叶片泵均为定量泵;工作压力可达6.3~14MPa 。
YB型叶片泵是我国自行设计的,性能较好的一种双作用式叶叶片油泵,它突出的优点是结构对称,受力平衡,转子上基本上不受径向负荷,YB型叶片泵的工作压力一般为6.3MPa,容积效率可达90%。
(二)实验目的:
了解YB型叶片油泵的装配程序及结构特点。
(三)实验设备:
内六角扳手、固定扳手、螺丝刀、供装配用的YB型叶片油泵一台。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工作原理
YB型叶片泵结构图见图2-2
图2-2 YB型叶片泵结构图
当轴3带动转子4转动时,装于转子叶片槽中的叶片在离心力和叶片底部压力油的作用下伸出,叶片顶部紧贴与顶子表面,沿着定子曲线滑动。
叶片往定子的长轴方向运动时叶片伸出,使得由定子5的内表面、配流盘2、7、转子和叶片所形成的密闭容腔不断扩大,通过配流盘上的配流窗口实现吸油。
往短轴方向
运动时叶片缩进,密闭容腔不断缩小,通过配流盘上的配流窗口实现排油。
转子旋转一周,叶片伸出和缩进两次。
2、装配要点及注意事项
(1)装配前各零件必须仔细清洗干净,不得有切屑磨粒或其它污物。
(2)叶片在转子槽内,能自由灵活转动,其间隙为0.015~0.025毫米。
(3)叶片高度略低于转子的高度,其值为0.005毫米。
(4)转子及叶片在定子中应保持原装配方向,不可反装。
(5)轴向间隙控制在0.04~0.07毫米范围之内。
(6)紧固螺钉时用力必须均匀。
(7)装配完工后用手旋转主动轴,应保持平稳,无阻滞现象。
三、柱塞泵拆装实验
(一)概述
轴向柱塞泵是利用与传动轴平行的柱塞在柱塞孔内往复运动所产生的容积变化来进行工作的。
由于柱塞和柱塞孔都是圆形零件,加工时可以达到很高的精度配合,因此容积效率高,运转平稳,流量均匀性好,噪声低,工作压力高等优点,但对液压油的污染较敏感,结构较复杂,造价较高。
YCY14-IB型轴向柱塞泵公称压力为32MPa,公称流量为10~16L/min,公称转速为1000~1500r/min。
(二)实验目的
1、进一步了解YCY14-IB型轴向柱塞泵结构、工作原理。
2、了解YCY14-IB型轴向柱塞泵变量机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
3、了解YCY14-IB型轴向柱塞泵P-Q特性曲线是如何进行调节的。
4、该泵的装配程序和主要装配工艺要求。
(三)实验设备
内六角扳手、固定扳手、螺丝刀、YCY14-IB型轴向柱塞泵一台。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轴向柱塞泵实验原理
cy14—1型轴向柱塞泵(手动变量)结构见图2-3
图2-3 cy14—1型轴向柱塞泵结构
当油泵的输入轴9通过电机带动旋转时,缸体5随之旋转,由于装在缸体中的柱塞10的球头部分上的滑靴13被回程盘压向斜盘,因此柱塞10将随着斜盘的斜面在缸体5中作往复运动。
从而实现油泵的吸油和排油。
油泵的配油是由配油盘6实现的。
改变斜盘的倾斜角度就可以改变油泵的流量输出。
2.装配要点及注意事项
(1)拆卸该泵时应注意各零件所在位置,拆卸下来的零件应分别排放整齐,切不可乱堆乱放。
(2)柱塞泵各零件尤其是柱塞、配油盘、伺服滑阀、回程盘、斜盘等加工精度高,因此拆卸下来的零件应小心排放,加工表面不能与硬物碰擦,以保持零件表面粗糙度的精度。
(3)装配组装时,应按原装的要求组装好,切不能漏零件,零件装配位置、方向应正确。
(4)装配前各零件必须仔细清洗干净,不得有切屑磨粒或其它污物。
清洗干净的零件有相对运动部分应适当抹上液压油进行装配。
(5)装配后柱塞在柱塞孔内应能自由灵活运动,装配这一工序时必须认真检查。
(6)紧固螺钉时用力必须均匀,注意螺钉拧紧的顺序应按相互对称旋拧,不能换个顺序旋拧。
实验二液压泵拆装实验
一、CB型齿轮测泵拆装实验报告
回答下列思考问题:
1.齿轮油泵的旋转方向与吸、压油口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
2.通过观察油泵的结构说明齿轮油泵是怎样解决困油问题和径向油压力不平衡问题的?
3.影响齿泵工作压力提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一般中高压齿轮泵在结构上相应地采取了哪些措施?
二、YB叶片油泵拆装实验报告
回答下列思考问题:
1.单作用叶片泵与双作用叶片泵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叶片泵的定子由哪几种曲线组成?双作用叶片泵为什么是定量泵?
3.观察单作用叶片和双作用叶片,在转子槽内放置的倾角与旋转方向的关系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4.观察单、双作用叶片油泵和叶片油马达的叶片,在转子槽内放置的倾角与旋转方向的关系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三、轴向柱塞泵拆装实验报告
回答下列思考问题:
1.YCY14-IB型轴向柱塞泵工作原理、泵结构组成,各组成部分的作用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