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瓣种类
- 格式:ppt
- 大小:1.47 MB
- 文档页数:45
《皮肤组织解剖及皮瓣分类》皮肤组织自上而下分为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皮瓣指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
(一)皮肤移植术:皮瓣指与机体完全游离的皮肤,不附带皮下脂肪。
可由身体的某处(供应区)取下,移植于另一处(受皮区),重新建立建立血液循环而成活。
(二)皮瓣的类型、优缺点和适应症:皮瓣可按厚度不同,分为表层(刃厚)、中厚和全厚三类,其中的中厚皮片的用途最广。
1.表层皮片。
这是最薄的一种皮片,仅含表皮和少许真皮乳头,厚度为0.22-0.25mm,特点是在肉芽创面上容易成活,在同一供皮区可以再次切去这类皮片,增加供皮来源。
缺点是成活后较易挛缩,颜色变深,不能耐受摩擦和挤压不适宜面部或者功能部位的移植。
一般仅用于暂时地消灭创面;或在治疗大面积深度的烧伤病员供皮区很少时被采用。
2.中厚层皮片。
这类皮片的厚度包括表皮和部分真皮,相当全层皮肤厚度的2/3—3/4,约为0.3-0.8mm之间。
这种皮片比较容易成活,不受植皮区性质和大小限制,皮片成活后质地较柔软,经得起一般的摩擦和挤压。
供皮区可自行愈合。
对于一般创面的修复,特别是与功能或外貌有关的部位,以采用较偏厚的中厚皮片为宜。
3.全厚皮片。
包括皮肤的全层组织,移植后不论功能或形态都较为满意,但对感染的抵抗力低,不易成活。
供皮区需直接缝合,或移植中厚皮片。
供皮量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多用于面部、手掌、足跖等部位较小的无菌创面。
术前准备1.伤员准备。
如有休克、脱水或者贫血的患者,都应在术前纠正。
2.受皮区(植皮区、创面)准备。
一般外伤创面,经彻底清创后即可植皮。
肉芽创面在植皮前要做充分仔细的准备,如肉芽过高可以剪平或用20%高渗盐水湿敷;每日换3-4次。
至肉芽新鲜表现;创面鲜红,细颗粒状及出血,分泌物少时才适宜植皮。
3.供皮区的选择和准备:常被选用部位为大腿、胸背部的皮肤。
供皮区消毒杀菌不要用碘酊等刺激性较强的灭菌剂,以免影响皮片的存活。
中厚及刃厚皮片移植术:取皮技术。
有三种方法即切皮刀取皮法、滚轴式切皮刀取皮法和鼓式切皮机取皮法。
中国皮瓣名词解释中国皮瓣是一种外科修复手术技术,用于修复人体组织缺损。
它是在中国外科医生的创新和发展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得名“中国皮瓣”。
一、什么是皮瓣手术?皮瓣手术是一种外科手术技术,通过移植一块含有完整血供的皮肤、脂肪和肌肉组织,用于修复或重建身体上的组织缺损。
它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和外伤后的修复手术中。
二、中国皮瓣的发展历程1. 早期发展阶段中国皮瓣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
当时,中国外科医生积极学习国外的皮瓣技术,并在国内实践和改进。
这些医生利用国内资源,研发和改良了皮瓣手术技术,为中国的临床实践奠定了基础。
2. 技术创新与临床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外科医生在皮瓣手术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他们提出了多种新的手术技术和应用方法,如游离皮瓣、轴型皮瓣和延迟设计皮瓣等。
这些技术不仅改善了手术的效果,还降低了手术的难度和并发症的风险。
3. 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中国的皮瓣手术技术不仅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还在国际上获得了认可和推广。
中国的外科医生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与国外专家共同研究和应用皮瓣手术技术。
这种学术交流和合作对于中国皮瓣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中国皮瓣的种类和应用领域中国皮瓣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国皮瓣种类和它们的应用领域:1. 游离皮瓣•游离皮瓣是最常见的皮瓣类型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头颈部、四肢和躯干等部位的修复手术中。
•它的特点是手术操作相对简单,适用范围广,但缺点是受供区限制,损伤供区造成供区的缺损。
2. 轴型皮瓣•轴型皮瓣是一种根据皮肤血供血管的走行而划分的皮瓣类型,具有较长的血供范围和较低的供区损伤率。
•它常用于头颈部和四肢等需要较大皮肤覆盖面积的修复手术。
3. 整合皮瓣•整合皮瓣是一种将两个或多个皮瓣组合在一起的皮瓣类型,以满足修复范围较大的组织缺损需求。
•它适用于头颈部和四肢等需要大范围修复的手术。
4. 更多应用领域•中国皮瓣还可根据血供血管的位置和特点进行分类,如动脉型皮瓣和静脉型皮瓣。
皮瓣移植求助编辑百科名片皮瓣是一具有血液供应的皮肤及其附着的皮下脂肪组织所形成。
在皮瓣形成与转移过程中,必须有一部分与本体(供皮瓣区)相连,此相连的部分称为蒂部,以保持血液供应,其他在面及深面均与本体分离,转移到另一创面后(受皮瓣区),暂时仍由蒂部血运供应营养,等受皮瓣区创面血管长入皮瓣,建立新的血运后,再将蒂部切断,始完成皮瓣转移的全过程,故又名带蒂皮瓣,但局部皮瓣或岛状皮瓣转移后则不需要断蒂。
皮瓣也称带蒂移植皮肤。
现代观点认为,皮瓣是由皮肤和皮下组织构成的组织块,可以从身体的一处向另一处转移。
在转移过程中需有一个或两个蒂部相连接,也可暂不连接,移植后再进行血管吻合。
皮瓣的血液运输和营养在早期完全依靠蒂部供应。
当皮瓣在移植处愈合后3周左右,又逐渐建立起新的血液循环系统,这时就可以切断蒂部,皮瓣移植过程也就结束了。
有时,有的皮瓣也可以不断蒂,比如象局部旋转皮瓣或推进皮瓣等。
皮瓣移植皮瓣转移后,由于带有全层皮肤和丰富的脂肪组织,其收缩性远较游离植皮小得多,而且可耐受外力摩擦,并能保持皮瓣转移前原有的色泽。
皮瓣在美容整形术中,能覆盖深大创面,保护深部组织,对器官、体形的美容整形是一种理想的材料。
如鼻再造整形、矫正唇部畸形、矫正眼睑外翻、耳再造整形、乳房再造、阴茎再造等都特别适用。
在头面部整形中,皮瓣移植,特别是局部旋转皮瓣转移对于疤痕切除后的修复,头皮缺损修复整形等也是不可缺少的。
由于面部皮瓣的供应面积小,因而不适于较大面积的美容整形,对于面部大面积缺损(比如大面积血管瘤切除后、大面积黑痣切除后或大面积疤痕切除后),美容整形医生们还可以采用远位皮瓣进行整形修复,常采用的有胸三角皮瓣、颈部皮瓣等。
这种皮瓣用于面部美容整形术有几个优点:一是修复面积大;二是供皮瓣区隐蔽,将来愈合后的疤痕不易外露;三是供皮瓣区与面部皮肤颜色接近,面部整形后皮肤颜色接近或差别不大。
但远位皮瓣的整形手术较为复杂、费时,术后外观有些臃肿,有时还要进行第二次去脂肪修整术。
常见的皮瓣种类:
1.扁平皮瓣一般为单蒂,形状扁平。
其长与宽最好相等,长比宽一般不超过1.5:1.0.设计皮瓣最好要顺血管的走行方向,皮瓣血液供应良好。
如逆血管方向掀起皮瓣就要切断供血来源,皮瓣容易坏死。
2.管状皮瓣把一个双蒂或单蒂扁平皮瓣卷起来缝合,即成管状皮瓣。
3.袋状皮瓣多用于修复手部皮肤套状撕脱伤,常选择腹部为供皮区,在腹部皮肤脂肪层下做潜行剥离,然后将皮瓣掀起,形成口袋样,称袋状皮瓣。
将受伤的手插入皮瓣袋中,皮瓣边缘与伤手的创缘缝合。
4.游离皮瓣(或称游离皮岛)在是将一个带有知名的动、静脉为蒂的皮瓣,游离移植到受皮区,再将血管蒂与受皮区附近的动、静脉吻合,重新建立血液循环,一次完成皮瓣转移手术。
5.岛状皮瓣扁平皮瓣带一知名血管,以血管为蒂,将皮瓣转移到附近的受皮区称为岛状皮瓣。
皮瓣
皮瓣是由有血液供应功能的皮肤及其皮下脂肪组织所组成的,通常被用作创面进行修复,在移植手术中用于受损组织。
皮瓣按照供皮瓣区与受皮瓣区位置的远近,分为邻位、局部以及远位皮瓣。
局部皮瓣主要来源于待移植区域周边,包括推进式、旋转式、易位式等等。
邻位皮瓣主要取自待移植区域邻近部位。
远位皮瓣取自距缺损较远部位,包括直接、间接远位和游离皮瓣三种。
按皮瓣的供血方式不同可以划分为任意型和轴型。
按成分划分,可分为筋膜、单纯、筋膜、肌、筋膜皮瓣等等。
按形状划分,可分为扁平形、菱形、三角形、袋状、岛状等。
因为皮瓣利用的是患者自身的皮肤组织,在移植后不会出现排斥作用,同时可以快速的建立新的血液循环系统,帮助患者快速恢复,移植后还能保持皮肤原来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