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整理
- 格式:doc
- 大小:99.01 KB
- 文档页数:6
第六章 对映异构一、 基本内容本章从不对称物质具有旋光性的现象出发,解释了有机化学中不对称性分子产生旋光性原因。
从立体化学的角度对分子的构型进行了阐述。
介绍了各种表示构型的方法。
主要有费歇尔投影式、纽曼投影式、楔型式及锯架式。
介绍了手性的概念及如何用对称元素来判断分子有无手性及如何表示手性碳原子的方法等问题。
在此基础上,引出了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外消旋体及内消旋体等概念。
在前面各章的基础上强调了反应过程中的立体化学问题。
二、 重点与难点本章的重点是对所学的各种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在多做练习的基础上加深对基本内容及有关立体化学知识的理解。
包括R/S 命名法、各种表示构型的方法及相互间的转换、对称元素及其操作、反应过程中的立体化学问题及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外消旋体及内消旋体等概念。
难点主要体现在对立体化学的理解上。
如表示构型的方法及相互间的转换和反应过程中的立体化学问题。
三、精选题及其解6-1 某化合物溶于乙醇,所得溶液为100 mL 溶液中含该化合物14克。
(1)取部分该溶液放在5 cm 长的盛液管中,在20 o C 用钠光作光源测得其旋光度为+2.1o ,试计算该物质的比旋光度。
(2)把同样的溶液放在10 cm 长的盛液管中,预测其旋光度。
(3)如果把10 mL 上述溶液稀释到20 mL,然后放在5 cm 长的盛液管中, 预测其旋光度。
解 比旋光度是旋光物质特有的物理常数,用下式表示:t 为测定时的温度(一般为室温,15-30 o C );λ为测定时的波长(一般采用波长为589.3 nm 的钠光,用符号D表示),在此测定条件下得出的比旋光度用[α]D 表示亦可。
(1)将旋光度α=+2.1o 带入上式,得(2)旋光度为α=+2.1o *2=+4.1o(3)旋光度为α=+2.1o /2=+1.05o1 c ( g / mL )l (10 cm)=t[ ]λαα= + 15ol (10 cm ) c ( g / mL )100 / 14+ 2.1o=c ( 14g / 100 mL )+ 2.1 o=ααD [ ]20=l (10 cm) c ( g / mL )6-2 将一葡萄糖的水溶液放在10 cm 长的盛液管中,在20 0C 测得其旋光度为+3.20,求这个溶液的浓度。
初一数学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 数据的世界1.1 什么是数据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聊聊“数据”这回事。
简单来说,数据就是我们用来描述现实世界的一些信息。
比如,你的身高、体重,甚至你每天吃的苹果的数量,这些都是数据。
它们像一串串的小珠子,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串联起来。
1.2 数据的来源数据的来源有很多,像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温度、考试成绩,甚至你最喜欢的运动员的比赛成绩,这些都能成为数据。
数据就像一张大网,把我们的世界牢牢地捕捉在其中。
2. 数据的收集2.1 收集方法说到收集数据,大家可以把它想象成找宝藏。
我们得先决定要找什么宝藏,然后想办法把它挖出来。
比如,如果你想知道班上同学最喜欢的运动是什么,你可以发问卷,让每个人写下自己的选择。
问卷就像是我们的小铲子,帮助我们找到宝藏。
2.2 实际操作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得学会用一些简单的工具,比如统计表、调查问卷,甚至直接问人。
有时候,我们还可以利用科技,像手机里的调查软件来帮助我们快速收集信息。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现代科技真是方便得很,不然我们还得一一记在本子上,真是麻烦!3. 数据的整理3.1 整理的意义数据收集好了,但还不够,我们得把这些数据整理得井井有条。
想象一下,如果你买了一堆水果,但没有分门别类地放置,肯定会搞得一团糟。
数据也是一样,整理得好,才能更容易看出其中的规律和趋势。
3.2 常用方法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很多,最常见的就是制作表格和图表。
表格就像是我们整理物品的小盒子,把数据分门别类地放进去。
图表则是用视觉的方式,把数据的“故事”展示出来。
常见的图表有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它们都能帮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数据。
柱状图:柱状图像一根根的柱子,把数据用“柱子”的高度展示出来。
比如,比较不同水果的销量,柱子越高,销量就越多。
折线图:折线图用一条线把数据连接起来,特别适合展示数据的变化趋势。
比如,气温的变化就可以用折线图来表示。
饼图:饼图就像一个切开的蛋糕,用不同的颜色展示数据的比例。
第六章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第一节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生产一、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一)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P113:物质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形式,是社会存在的基础,也是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
精神生产的产生和发展始终是以物质生产为前提和基础的。
精神生产的历史发展和变化,不同历史形态下精神生产的不同性质和特征,从根本上说是被物质生产决定的。
但是,另一方面,精神生产一旦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它就具有了相对的独立性。
主要表现在:首先,精神生产的繁荣发展并非与物质生产绝对同步。
(视情况举例)其次,精神生产的独立性还表现在,它一旦从物质生产中独立出来,就反过来对物质生产发生作用。
(视情况举例)(二)精神生产的特殊性1.精神生产观念地创造对象世界在物质生产中,人与对象世界的关系是一种物质实践的关系;人们想要获取物质生活资料,必须通过实践对外部世界进行物质性的改造。
因此,物质生产是在物质领域实际地改造对象世界和创造新的物质世界的生产;/而精神生产则根源于人的精神需要,如对知识、真理、道德、信仰和审美的需要,人与对象世界的关系是一种精神关系,它只通过意识活动对外部世界进行观念性的体验或思索,在此基础上创造一个观念世界。
一句话,精神生产是在精神领域中观念地改造对象世界,并创造新的观念世界的生产。
2.精神生产以符号活动来创造观念世界任何生产都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手段。
物质生产的手段是工具,而精神生产的手段是符号。
工具和符号都是人类特有的创造物。
工具体现了人类科学技术的水平和物质生产的能力;人类进行物质生产必须借助于工具。
在精神生产中,人们凭借的工具是符号。
符号是标示事物的代码,例如文字、语言等。
文字、语言作为建构观念世界的工具,既是人思索世界的手段,又是构造科学著作、塑造文学形象的材料。
总之,精神生产以符号为手段,因而它实质上就是一种创造观念世界的符号活动。
3.精神生产是富于个性的自由创造活动物质生产始终受到物质世界客观规律即必然性的制约,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工具科学化程度的限制,不太自由。
第四节 偏导数一.增量1.自变量增量0x x x -=∆ 0y y y -=∆2.函数增量 偏增量()()0000,,y x f y x x f z x -∆+=∆()()0000,,y x f y y x f z y -∆+=∆全增量()()0000,,y x f y y x x f z -∆+∆+=∆二 偏导数1.函数()y x f z ,=在),(00y x 点的偏导数()xzy x f x x x ∆∆='→∆000lim,()()(xy x f y x x f y x f x x ∆-∆+='→∆0000000,,lim,注:00型①()y x f ,在点),(00y x 及其附近有定义②极限存在,但∞≠③表示法:()00,y x f x ',y y x x xz ==',00y y x x xz ==∂∂,()xy x f ∂∂00,都是整体符号。
2.偏导函数()xzy x f x x x ∆∆='→∆0lim,()()()xy x f y x x f y x f x x ∆-∆+='→∆,,lim ,0注:(1)(2) 表示法:()y x f x ,',x z ',x z∂∂,()x y x f ∂∂,(3) 多元函数对一个变量求导时,只需将其它变量看成常数,用一元函数求导法则。
例1 求函数()xyyxf ln,=的偏导数及()3,1-'xf,()3,1-'yf例2 求函数()yeyxf x cos,sin⋅=的偏导数三.二阶偏导数例3 求函数2333xyyxz-+=的各二阶偏导数例4 求函数yyexz2=的各二阶偏导数定理1:当二阶偏导数()y xfxy,'',()y x fyx ,''为连续函为yx,连续函数时,()()y xfyxfyxxy,,''=''例5例6P303/需求对价格的变化率需求对收入的变化率需求对价格的偏弹性需求对收入的偏弹性作业:课堂练习:P305/1、2、3习题:P115/1(1)(3)(5)(7)(9)、3、4、6第三问(2)。
第六章 多元函数积分学一.重积分例1:将⎰⎰=Dd y x f I σ),(用两种积分次序表为二次积分。
(1)D :由曲线1,21,0,8222====+y y x y y x 所围; (2)⎩⎨⎧≤≤-≤≤axy x ax ax D 2220:2例2:交换二次积分⎰⎰xdy y x f dxsin 020),(π的顺序。
例3:计算二次积分⎰⎰xxdy yxdx 2sin21π⎰⎰+2422sinxdy yxdx π例4:计算二次积分+⎰⎰--yxR y dx e dy e 0222⎰⎰---22222y R x RR ydx edy e例5:计算二重积分⎰⎰=Dydxdy I ,其中D 是由直线2,0,2==-=y y x 以及曲线22y y x --=所围成的平面区域。
(答案:24π-)例6:计算二重积分⎰⎰-=Ddxdy x y I 2,其中D 是由直线2,1,1=-==y x x 和x 轴所围成的平面区域。
(答案:352+π) 例7:设)(t f 在),0[+∞上连续,且 +=1)(t f ⎰⎰≤+⎪⎭⎫ ⎝⎛+22242221t y x dxdy y x f 求)(t f (答案:24)(t e t f π=)例8:设闭区域D :.0,22≥≤+x y y x ),(y x f 为D 上的连续函数,且 ---=221),(y x y x f ()⎰⎰Ddudv v u f ,8π求),(y x f (答案:---=221),(y x y x f ⎪⎭⎫ ⎝⎛-32234ππ) 例9:计算二重积分⎰⎰+=Ddxdy y x I 22,其中D 由圆轴及直线x x y x y x ==+,222所围成的平面区域。
(答案:2910) 例10:设D 是xoy 平面上以)1,1(),1,1(),1,1(---为顶点的三角形区域,1D 是D 在第一象限部分,则⎰⎰+Ddxdy y x xy )sin cos (等于)(A ⎰⎰1sin cos 2D ydxdy x )(B ⎰⎰12D xydxdy)(C ⎰⎰+1)sin cos (4D dxdy y x xy 0)(D例11:计算⎰⎰++++++=Ddxdy y x x x y y I 22211ln 1)( 其中}01{22≥≤+=y y x y x D ,),(。
第六章细胞因子第一节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一、细胞因子的概念细胞因子(cytokine)是由机体多种细胞分泌的小分子蛋白质,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发挥以调节免疫应答为主的生物学作用。
二、细胞因子的命名细胞因子按其产生来源可分为:由单个核吞噬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称为单核因子(monokine);由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称为淋巴因子(lymphokine)等。
按其作用可分为干扰素、集落刺激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生长因子和趋化因子等。
部分由不同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其基因及编码蛋白与结构清楚者,在免疫调节、造血和炎症中发挥重要作用,又称为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
三、细胞因子作用方式天然的细胞因子由抗原、丝裂原或其他刺激物所活化的细胞所分泌,通过旁分泌(paracrine)、自分泌(autocrine)或内分泌(endocrine)的方式发挥作用。
若某种细胞因子作用的靶细胞(细胞因子作用的细胞)也是其产生细胞,则该细胞因子对靶细胞表现出的生物学作用方式称为自分泌,如T淋巴细胞产生的白细胞介素-2(IL-2)可刺激T淋巴细胞本身生长。
若某种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主要作用于邻近的细胞,则该细胞因子对靶细胞表现出的生物学作用方式称为旁分泌,如树突状细胞产生的IL-12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及分化。
少数细胞因子如TNF-α、IL-1在体液中浓度很高时也作用于远处的靶细胞,表现为内分泌方式。
图细胞因子的自分泌、旁分泌或内分泌作用A. 自分泌;B. 旁分泌;C. 内分泌四、细胞因子作用特点细胞因子通常具有多效性、重叠性、拮抗性和协同性。
①多效性:一种细胞因子可作用于多种靶细胞,产生多种生物学效应,如干扰素可上调有核细胞表达MHC Ⅰ类分子,也可激活巨噬细胞。
②重叠性:几种不同的细胞因子作用于同一种靶细胞,产生相同或相似的生物学效应,如IL-2和IL-4均可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
③拮抗性:一种细胞因子抑制其他细胞因子的功能,如IL-4可抑制IFN- 刺激Th细胞向Thl细胞分化的功能。
第六章 亚洲第一节 世界第一大洲1.雄踞东方的大洲 (1)半球位置:亚洲的主体部分位于东半球 北半球。
(2)纬度位置:赤道自亚洲南部的一些岛屿上穿过,北极圈与北回归线分别穿过亚洲的北部和南部,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三带。
(3)海陆位置:亚洲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北临A 北冰洋,南临B 印度洋,东临世界最大的大洋—C 太平洋。
近海:U 阿拉伯海、V 孟加拉湾、W 南海、X 东海、Y 黄海、Z 日本海。
群岛:0马来群岛(世界最大群岛)、P 日本群岛. 半岛:Q 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半岛)、R 印度半岛、S 中南半岛。
(4)相对位置:亚洲的西部与D 欧洲毗邻,西南与E 非洲相接,东北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洲相望。
2.面积最大的大洲(1)洲界:西以H 乌拉尔山、I 乌拉尔河、J 里海、K 大高加索山脉、L 黑海、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
西南以M 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
东北以N 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
(2)亚洲陆地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为世界第一大洲。
(3)亚洲地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亚洲东西跨经度160多度,东西时差达11个小时。
(4)亚洲分区:东亚 、东南亚 、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
我国位于东亚,东亚还包括日本、韩国、朝1.山地高原为主 地势起伏大(1)特征:①亚洲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②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③亚洲地势起伏大。
(2)主要地形区:高原:(1) 伊朗高原、(2) 德干高原、(3) 青藏 高原(世界最高的高原)、(4) 蒙古高原、(5) 中西伯利亚高原、(6) 帕米尔高原。
山脉:(7) 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最高大的山脉)、(8) 昆仑山脉、(9) 天山山脉、(10) 阿尔泰山脉。
平原:(11) 西西伯利亚平原、(12) 恒河平原、(13) 东北平原、(14) 华北平原。
(3)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8844.43米),最低的洼地:死海 (-415米)。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总结世界社会主义、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提出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第一次。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在初步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后,毛泽东在1959年阅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专门探讨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
第一次明确地划分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
他指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后一阶段可能比◇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论断的逐步形成和发展在邓小平主持制定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尽管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但是毫无疑问,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任何否认这个基本事实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这是在党的决议中第一次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的论断。
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现在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物质文明还不发达。
”对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系统阐述,是党的十三大。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从我国情况来看,这个阶段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即从本世纪中叶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到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关于网络模型与网络协议,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关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是通信和资源共享。
B.建立计算机网络,必须要用到网络设备。
C.建立计算机网络必须要使用电信服务。
D.现代意义上的计算机网络是指计算机之间的互联,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
将计算机连接到互联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无线上网卡连接就是无线Modem连接,可以通过手机卡和专用设备实现。
B.无线上网卡和无线网卡连接属于同一类型的网络连接。
C.内置Modem网络连接通过USB口和电话线连接。
D.可分为局域网连接和广域网连接两大类。
E.网卡和无线网卡都属于局域网连接,只是通信媒介不同。
关于TCP/IP协议的研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CP/IP协议是为网络内部计算机之间的通信而设计的。
B.今天的TCP/IP协议一开始并不是两个独立的协议,是根据功能需要,将起初的TCP协议分解而成的。
C.TCP协议是由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雷纳德·克兰罗克(Leonard Kleinrock)教授设计的。
D.TCP/IP协议是在ARPA网中由拉里·罗伯茨首先研发的。
下列IP地址中属于有效主机地址的是A.202.194.7.255B.10.0.0.1C.127.0.0.1D.202.194.7.0E.60.194.223.1F.202.194.7.1关于计算机应用的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C/S)模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S模式只能在局域网中运行,不适用于互联网。
B.服务器就是只提供服务的计算机。
C.C/S模式是网络应用的基础模式,B/S模式最终也是以C/S模式工作的。
D.客户机就是指用户使用的计算机。
关于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参考模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OSI参考模型中,和用户程序打交道的是应用层,属于OSI参考模型的第1层。
B.OSI参考模型提出后,被广大厂商支持,成为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实际模型。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笔记整理手写第一节细胞的增殖一、限制细胞长大的原因: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
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细胞核控制范围,细胞太大,细胞核的“负担”就会过重。
二、细胞增殖1.细胞增殖的意义: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2.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一)细胞周期:(1)概念: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2)两个阶段:分裂间期: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大约占细胞细胞周期的90%-95%。
分裂期: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的主要特点:1.分裂间期特点:分裂间期所占时间长。
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结果: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呈染色质形态(实质:染色质复制)2.前期特点:(膜仁消失现两体)①出现染色体、出现纺锤体②核膜、核仁消失染色体特点:1、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细胞中心附近。
2、每个染色体都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3.中期特点:(形定数晰赤道齐)①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②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染色体特点:染色体的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晰。
故中期是进行染色体观察及计数的最佳时机。
4.后期特点:(点裂数加均两极)①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
并分别向两极移动。
②纺锤丝牵引着子染色体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
这时细胞核内的全部染色体就平均分配到了细胞两极染色体特点: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数目加倍。
5.末期特点:(两消两现重开始)①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
②核膜、核仁重现。
③植物细胞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并扩展成分隔两个子细胞的细胞壁参与的细胞器:间期:核糖体,中心体前期:中心体(复制形成纺锤体)末期:高尔基体(细胞壁的合成)线粒体全过程。
第六章对流性风暴的结构、演变及其雷达回波特征本章目的:1.明确对风暴组织影响最大的两个大气参数。
2.在给定风暴承载层上风暴的运动和环境平均风场特征的前提条件下,确定有利于新的上升气流发展的风暴区域。
3.定义顺流线方向的涡度,阐明它对风暴种类和演变的重要性。
4.明确风暴相对螺旋度的确切表述及其对风暴种类和演变的重要性。
5.给出风暴的运动和速度矢图,要能绘出风暴相对风矢量及风暴相对螺旋度区。
6.给出速度矢图和各种风暴运动矢量,要能明确哪种风暴运动对超级单体发展产生最大的潜在作用。
7.明确弱超级单体风暴回波区的三维雷达反射率因子的特征。
8.明确超级单体风暴回波区的三维雷达反射率因子的特征。
9.明确中气旋的定义。
10.能够描述中气旋核生命史中三阶段的风暴相对速度的三维特征。
11.明确强(或剧烈)龙卷的中气旋的特征。
12.明确龙卷涡旋特征的定义。
13.明确产生强冰雹、大风和龙卷的潜在大气特征。
14.明确强冰雹、大风和龙卷的雷达回波结构(包括径向速度和反射率因子)。
15.明确弓形回波雷达反射率因子和径向速度的特征。
6.1风暴的特征和分类6.1.1 目的●明确影响风暴组织最明显的两个大气参数。
●在给定风暴承载层上风暴的运动和环境平均风场特征的条件下,明确有利于新生上升气流发展的风暴区域。
6.1.2 引言对于优秀雷达操作员而言,明确对流性风暴的特征极其关键,优秀雷达操作员必须能够预报风暴,而不是仅仅对天气报告的简单反应。
因此,必须具备各种有关对流性风暴环境、结构和演变的扎实背景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最有效地为公众提供风暴的警报服务。
6.1.3 风暴单体的结构和演变风暴通常由一个或多个对流单体组成,风暴单体具有强烈的垂直运动并足以激发深对流的产生。
对流天气中的对流单体,其尺度可从1~2km的积云塔,到几十km甚至几百km 的积雨云系。
对流单体发展的强弱及其移向移速和周围环境热力和动力的关系较密切。
根据积云中盛行的垂直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风暴单体通常包括三个阶段:塔状积云阶段、成熟阶段和消亡阶段,下面分别加以说明:6.1.3.1 塔状积云阶段10图6-1 短生命史对流单体的塔状积云阶段示意图塔状积云阶段由上升气流所控制,上升速度一般随高度增加,这种上升气流主要由局地暖空气的正浮力或者由低层辐合引起的,上升速度一般为5~10m/s,个别达到25m/s。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知识梳理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1、眼和视觉(1)眼球的结构(一孔三体五膜)角膜:无色,透明,可以透过光线。
巩膜:“白眼球”,白色、坚韧,保护眼球内部结构。
虹膜:“黑眼珠”,有色素,中央的小孔叫瞳孔。
视网膜: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
脉络膜:使眼球内部形成暗室。
晶状体:像双凸透镜,能折射光线(主要)。
玻璃体:透明胶状物质,折射光线。
(2)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
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了视觉。
视觉的形成: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折射)→玻璃体→视网膜(视觉感受器)→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产生视觉)①成像部位(视觉感受器):视网膜视觉形成部位:大脑皮层视觉中枢②暗处到明亮处,瞳孔变小;从明亮处到暗处,瞳孔变大③我们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原因:睫状体收缩、舒张,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从而使远近不同的物象都能清晰地成像在视网膜上,所以我们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舒张,晶状体曲度变小: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大。
看近物时瞳孔变小,限制进入眼内的光量,使成像清楚,看远物时瞳孔扩大,增加进光量。
2、近视及其预防①近视是因为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使得物体在视网膜前方成像造成的,可用凹透镜矫正。
②远视是因为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使得物体在视网膜后方成像造成的,可用凸透镜矫正。
3、耳和听觉(1)耳的结构:①外耳:由耳廓(收集声波)和外耳道(传导声波)组成。
②中耳:包括鼓膜、听小骨和鼓室,鼓膜能产生振动,经听小骨传到内耳。
③内耳:由半规管、前庭和耳蜗组成。
前庭和半规管:前庭和半规管是头部位置感受器,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晕船或晕车主要是由于前庭和半规管受到过强或长时间的刺激引起的。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6.1数据的收集1.收集数据的方法常用的数据的收集方法,有民意调查法,就是收集被调查对象的主观意向的调查方法(如投票选举等)、实地调查法,就是到问题现场进行实地调查的方法(如现场观察、收集等)、媒体查询法(如报纸、电视、电话、网络等方式调查)、实验法.(1)采用哪种方式调查,一定要依据具体的问题,使得调查有可靠的结果,又不能造成大的损失,付出较大的代价.(2)收集数据的方法很多,各种调查方式的侧重点不一样,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取不同的调查方式.【例1】调查下列问题,选择哪种方法比较恰当?(1)我校七年级一班同学晚上平均睡眠时间;(2)2012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3)你班谁最适合当班长.解析:(1)我校七年级一班同学晚上平均睡眠时间很难实地观察或查阅资料,可设计调查问卷;(2)已经发生了的,网上应该有这方面的资料,所以可采用媒体查询法;(3)可投票选举,实地观察得到.答案:(1)调查问卷(2)媒体查询(3)投票2.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调查是收集数据的重要方法.根据调查对象的不同分为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两种.(1)对全体对象进行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普查).全面调查的优缺点:①优点:由于全面调查是对所需考察对象进行了全面调查,所以能够得到总体全面、准确的信息;②缺点:总体中个体数目非常大时,考察的对象太多,消耗的时间、人力、物力非常大.有时还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对所有个体进行普查,有的调查具有破坏性,不允许普查.(2)从被考察的全体对象中抽出一部分对象进行考察的调查方式叫做抽样调查.抽样调查对象不宜太少(具有广泛性);抽样调查对象应随意抽取(具有代表性);抽样调查数据应真实可靠(具有真实性).抽样调查的优缺点:①优点:调查范围小,节省时间和人力、物力;②缺点:调查的结果只是估计值,不如全面调查结果精确.(3)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区别:一是调查的对象不同,全面调查的数量大,而抽样调查的数量相比较而言要小得多;二是全面调查的信息准确,而抽样调查得到的信息没有全面调查准确.【例2-1】下面调查中,适合采用全面调查的事件是( ).A.对全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B.对我市食品合格情况的调查C.对桂林电视台《桂林板路》收视率的调查D.对你所在的班级同学的身高情况的调查由于全国中学生的人数多,且分布范围广,不适合全面调查而适合抽样调查,所以选项A错误.由于检查食品的合格情况时具有破坏性,所以不适合全面调查而适合抽样调查,故选项B错误.由于收看桂林电视台《桂林板路》的观众人数多,分布范围广,不适一般来说当调查的对象很多又不是每个数据都有很大的意义(如全国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电视的收视率等),或者调查的对象虽然不多,但是带有破坏性(如食品合格率等),应采用抽查方式;如果调查对象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又不具有破坏性,或者生产生活中有关安全隐患的问题就必须采用全面调查的调查方式进行.【例2-2】下列抽样调查中所选的样本合适吗?(1)张老师为了解全班50名学生对英语单词的掌握情况,抽查了5名进行检查;(2)为调查全市中学生的上网情况,在全市的300所中学中随意抽查50所学校的学生的上网情况;(3)为了解我国中学多媒体的普及情况,在北京市做了抽样调查.解:进行抽样调查时,所抽取的样本要具有代表性,即所抽查的样本的结果能比较接近反映总体的情况,所以抽查的范围、数量要适中.(1)抽样较少,不能反映出全班学生对英语单词的掌握情况,所以样本不适合;(2)由于抽样是随机的,且数量适中,所以样本比较合适;(3)样本的抽取具有片面性,所以样本不合适.3.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意义(1)总体:在一个统计问题中,我们把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2)个体: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3)样本:从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4)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要考察的总体有些包含的个体数非常多,有些总体中包含的个体数不是很多,但考察就有破坏性,这时通常从总体中抽取一个样本,然后根据样本的特性来估计总体的相应的特性.【例3】为了检查一批灯管的使用寿命,从中抽取了10只进行检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一批灯管是总体B.10只灯管是总体的一个样本C.每只灯管是个体D.10只灯管的使用寿命是总体的一个样本解析:题中的总体是指这批灯管的全体的使用寿命,故A错误.样本是指从中抽取的10只灯管的使用寿命,个体是指每只灯管的使用寿命,故B,C错误,D正确.故选D.答案:D4.确定调查方式调查方式的选择需要将普查的局限性和抽样调查的必要性结合起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普查结果准确,所以在要求精确、难度相对不大,实验无破坏性的情况下应选择普查方式.当考察的对象很多或考察会给被调查对象带来损伤破坏,以及考察经费和时间都非常有限时,就应选择抽样调查.析规律抽样调查适用的情况①不可能进行全面调查,尤其是对具有破坏性和消耗性产品的质量检查;②虽然可以进行全面调查,但比较困难或并不必要,应用抽样调查同样能取得很好结果.【例4】在下列问题中,哪些适合普查,哪些适合抽样调查?请把序号填在相应横线上.(1)我校订制校服,每个学生衣服尺寸;(2)一种洗发水在邹城年销售量;(3)火车站每天随地吐痰人数;(4)了解学生在展示他们艺术才能对艺术节所报节目进行调查;(5)商检人员在超市检查出售饮料合格率.适合普查的有__________;适合抽样调查的有__________.解析:因为定制校服需使每一个学生都合适才可,故需采用普查的方式;而要掌握每一个学生所报的节目的情况也需进行普查.故(1)(4)适合采用普查方式;而(2)(3)(5)所述的情况因工作量较大,只能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答案:(1)(4) (2)(3)(5)5.判断抽样调查的合理性抽取的样本要有随机性.为了使样本能较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除了有合适的样本容量外,抽取时还要尽量使每一个个体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所谓随机就是机会相等.总体说来抽样调查最大的优点就是在抽样过程中避免了人为的干扰和偏差,因此随机抽样是最科学、应用最广泛的抽样方法,一般情况下,样本容量越大,估计精确度就越高.【例5】为制定本市初中七、八、九年级学生校服的生产计划,有关部门准备对180名初中男生的身高作调查,现有三种调查方案:①测量少体校中180名男子篮球、排球队员的身高;②查阅有关外地180名男生身高的统计资料;③在本市的市区和郊县各任选一所完全中学、两所初级中学,在这六所学校有关年级的(1)班中,用抽签的方法分别选出10名男生,然后测量他们的身高.为了达到估计本市初中这三个年级男生身高分布的目的,你认为采用上述哪一种调查方案比较合理,为什么?答: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对于①中体校中180名男子篮球、排球队员的身高,因其为特殊人群不具代表性;②中外地的180名男生,因与本地气候、环境等不同,也不具代表性;③中随机产生的数据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可以作为调查的数据.答案:③因为①②中选择的样本不具代表性6.用样本估计总体特征的实际应用当总体中个体数目非常大,考察的对象太多时,可进行抽样调查,抽样调查的样本特性结果用来估计总体的特性,并运用这一特性解决问题.这一方法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析规律用样本估计总体用样本估计总体时,估计结果和实际结果不会完全一致,可能有一定的误差.随机抽样选出的样本不同,得出的估计值也往往不同.所以,不同的样本得出的估计总的相关情况也不同,一般而言,样本容量越大,其估计的情况就越准确.【例6】李大爷承包荒山种了44棵果树,现已是第三年收获,收获时,随意采摘了5棵树上的苹果,称得每棵树摘得苹果的重量如下(单位:kg):35,35,34,39,37.(1)根据样本平均数估计,今年苹果总产量约为多少千克?(2)若市场上苹果售价为每千克5元,则今年李大爷苹果收入将达多少元?分析: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解:(1)∵样本平均数为35+35+34+39+375=36(kg), ∴估计今年苹果总产量为36×44=1 584(kg).(2)∵1 584×5=7 920(元),∴李大爷今年苹果收入将达7 920元.答:(1)今年苹果总产量约为 1 584 kg ;(2)今年李大爷苹果收入将达7 920元.数据的练习题(A)基础巩固1.下列调查中,适宜采用全面调查(普查)方式的是( ).A .对全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B .对冷饮市场上冰淇淋质量情况的调查C .对我市市民实施低碳生活情况的调查D .对我国首架大型民用直升机各零部件的检查2.为了了解1 000台某种型号的电风扇的使用寿命,从中抽取了10台进行试验,对于这个问题,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每台电风扇的使用寿命是个体B .每台电风扇是一个个体C .1 000台电风扇是总体D .10台电风扇是总体的一个样本3.下列调查方式,合适的是( ).A .要了解一大批灯泡的使用寿命,采用全面调查方式B .要了解齐鲁电视台“拉呱”栏目的收视率,采用全面调查方式C .要保证“神舟九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对重要零部件的检查采用抽样调查方式D .要了解外地游客对“淮扬菜美食文化节”的满意度,采用抽样调查方式4.要了解全校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情况,你认为以下抽样方法中比较合理的是( ).A .调查全体女生B .调查全体男生C .调查九年级全体学生D .调查七、八、九年级各100名学生5.下面的抽样调查中,样本最具代表性和广泛性的是( ).A .为了考察某省适龄儿童的入学率,调查了此省所有城市适龄儿童的入学情况B .为了考察某省八年级学生的体重,随机抽取了某学校一个班级的学生C .为了了解广大购房者的购房意向,统计部门在大型房产交易会现场对大多数人进行了问卷调查D .医生为了检查一种广谱抗菌药的药效,对10名破伤风患者进行了实验6.要调查下面几个问题,你觉得应该做全面调查还是抽样调查?(1)值日老师调查各班学生的出勤情况.(2)调查市场上某种食品的色素含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3)鞋厂检测生产的鞋底能承受的弯折次数.(4)了解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5)了解九年级某班的每名学生星期六晚上的睡眠时间.(6)了解长江水的污染情况.7.某电视台播放一则新闻,奶粉“合格率为50%”,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这则新闻是否说明市场上所有奶粉的合格率恰好有50%为合格?(2)你认为这则新闻来源于普查还是抽样调查?为什么?(3)如果已知在这次抽查中各项指标均合格的奶粉共有1 000袋,你能算出共有多少袋奶粉接受检查了吗?能力提升8.为了解全校学生的平均身高,小明调查了座位在自己旁边的3名同学,把他们身高的平均值作为全校学生平均身高的估计.(1)小明的调查是抽样调查吗?(2)如果是抽样调查,指出调查的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3)这个调查的结果能较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吗?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9.小龙的妈妈让小龙去买一盒火柴,并叮嘱小龙,一定要试试火柴是否好用.小龙回家后,高兴地告诉妈妈:“火柴好用,我每根都试过了.”(1)小龙采取的方法是哪种调查?(2)你认为小龙采取的方法是否合适?为什么?数据的收集练习(B)能力提升1.某厂生产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纪念章10万个,质检部门为检测这批纪念章质量的合格情况,从中随机抽查500个,合格499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总体是10万个纪念章的合格情况,样本是500个纪念章的合格情况B.总体是10万个纪念章的合格情况,样本是499个纪念章的合格情况C.总体是500个纪念章的合格情况,样本是500个纪念章的合格情况D.总体是10万个纪念章的合格情况,样本是1个纪念章的合格情况2.下列调查中,适宜采用全面调查(普查)方式的是( ).A.对全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B.对冷饮市场上冰淇淋质量情况的调查C.对我市市民实施低碳生活情况的调查D.对我国首架大型民用直升机各零部件的检查3.一次考试考生约2万名,从中抽取500名考生的成绩进行分析,这个问题的样本是( ).A.500 B.500名C.500名学生D.500名学生的成绩4.某市社会调查队对城区内一个社区居民的家庭经济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是:该社区共有500户,高收入、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家庭分别有125户、280户和95户,已知该市有100万户家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该市高收入家庭约25万户B.该市中等收入家庭约56万户C.该市低收入家庭约19万户D.因为城市社区家庭经济状况较好,所以不能据此估计全市所有家庭经济状况5.“想了解一批新生产彩电的使用寿命”,在这个问题中考察的对象是__________.6.在10 000株樟树苗中,任意测量20株的苗高,这个问题中,样本容量是__________.7.“建设大美青海,创建文明城市”,西宁市加快了郊区旧房拆迁的步伐.为了解被拆迁的236户家庭对拆迁补偿方案是否满意,小明利用周末调查了其中的50户家庭,有32户对方案表示满意.在这一抽样调查中,样本容量为________.8.下列各调查中宜采取哪些调查方式?(1)考察某一批轮胎的最大承受力;(2)调查某班学生观看“开心辞典”这一栏目的人数;(3)2003年春天学校为抗击“非典”需要了解全校师生的体温有无异常情况;(4)了解某种动物的耐寒耐冻能力.创新应用9.2012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某市发布了一份空气质量抽样调查报告,其中该市1~5月随机调查30天,得知各空气质量级别的天数如下表: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天数7 13 4 4 2(1)请你估计该市2012年的空气质量主要是什么级别?(2)请你根据抽样数据,预测该市2012年空气质量级别为优和良的天数共约有多少天?(3)请你根据调查报告,对有关部门提几条建设“绿色城市”的建议.5.2 数据的表示1.统计表收集到的数据一般比较散乱,难以从中获得需要的信息,为了更清楚地了解调查结果,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为此通常将这些数据制成表格,利用表格来整理数据.(1)表格上方一般要有表头,表格通常由行和列组成.通过表格可以清楚地得到数据的具体情况,使信息在表格中一目了然地反映出来.(2)统计表格也可以设计成不同式样,但要简单、清楚,有利于突出数据的分布规律.【例1】小明对所在班级的“小书库”的一百册图书进行了分类统计,并制作了如下的统计表:数量(册)222018 a 1214 统计表中的a的值为__________.解析:a=100-(22+20+18+12+14)=100-86=14.答案:142.扇形统计图用圆表示总体,用扇形表示构成总体的各个部分,通过扇形的大小来反映各个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大小,像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能直观、生动地反映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扇形的中心角=360°×该部分占总体的百分率.【例2】如图是某中学七年级学生参加课外活动人数的扇形统计图,若参加舞蹈类的学生有42人,则参加球类活动的学生有().A.145人B.147人C.149人D.151人解析:由于参加舞蹈类的学生有42人,由扇形统计图又可知,参加舞蹈类的学生占(1-35%-15%-40%)=10%,所以七年级学生总数为42÷10%=420(人),然后用总人数乘以参加球类活动的学生比例即可求出参加球类活动的学生人数.答案:B点评:总体=部分÷部分所占的百分比,部分=总体×部分所占的百分比.3.绘制扇形统计图绘制扇形统计图步骤:(1)先算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量的百分比;(2)再算出各部分数量的扇形的中心角度数;(3)取适当的半径画圆,在圆内画出各个扇形;(4)在各扇形中标出数量名称和所占的百分比.方法准确制作扇形统计图制作扇形统计图时,要明确扇形统计图每个步骤的过程和数据的形成过程,计算各个项目占总体的百分比时尽可能运用原始数据,这样能减少不必要的误差.另外,画出扇形图后,一定要标出各项目的名称及所占的百分比,这样绘制的扇形统计图才完整,让人能从扇形图中获得必要的信息.【例3】某工厂用A,B,C三台机器加工生产一种产品.对2012年第一季度的解:三种机器生产的产品的总数为210+150+240=600(件).计算出A ,B ,C 三种机器各生产的产品占总产品的百分比及相应的扇形所对应的角度:A :210÷600×100%=35%,360°×35%=126°;B :150÷600×100%=25%,360°×25%=90°;C :240÷600×100%=40%,360°×40%=144°.画扇形统计图,如图所示:扇形统计图、统计表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对于收集到的数据一般比较散乱,这时我们可以运用统计表来整理数据,为了直观反映数据的特征,通常用统计图描述出来,因此统计图、表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重点 挖掘统计图表中的信息是解题的关键(1)统计表中各数据的个数之和等于数据的总数.(2)由于扇形统计图表明的是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因此一般不能直接从图中得到具体数量信息.用圆代表总体,圆的大小与具体数量的多少无关.【例4】 为增强学生体质,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学生每天在校参加户外体育活动的平均时间不少于1小时.某区为了解学生参加户外体育活动的情况,对部分学生参加户外体育活动的时间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如下的统计图表(不完整).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求a ,b 的值;(2)求表示参加户外体育活动时间为0.5小时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3)该区0.8万名学生参加户外体育活动时间达标的约有多少人? 人数 60 a 40解:(1)样本容量为40÷40%=200,所以a =200×40%=80,b =200-60-80-40200×100%=10%.(2)60200×100%×360°=108°. (3)80+40+200×10%=140(人),140200×100%×8 000=5 600(人). 所以该区户外体育活动时间达标的约有5 600人.数据的表示练习题基础巩固1.七(1)班有48位学生,春游前,班长把全班学生对春游地点的意向绘制成了扇形统计图,其中“想去珍珠乐园的学生数”的扇形中心角为6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想去珍珠乐园的学生占全班学生的60%B.想去珍珠乐园的学生有12人C.想去珍珠乐园的学生肯定最多D.想去珍珠乐园的学生占全班学生的1 62.你喜欢足球吗?如图是对某学校七年级学生的调查结果:则男同学中喜欢足球男同学女同学不喜欢15363.体的__________.4.统计局就城镇居民对物价水平满意程度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如图,据此,可估计这一年城镇居民对物价水平表示认可的约占__________%.5.如图是某校七年级一班50名学生的一次数学测验成绩的扇形统计图,按图中划分的分数段,这次测验成绩中所占百分比最大的分数段是__________;85分以上的共有________人.6.某家庭搬进新居后又添置了新的家用电器,为了了解用电量的大小,该家庭在6月份连续几天观察电表的度数,电表显示的度数如下表所示.日期1日2日3日4日5日6日7日电表显示度数(度)(2)若按每度0.5元计算,这个家庭6月份电费要缴多少元?能力提升7.政府为了更好地加强城市建设,就社会热点问题广泛征求市民意见,调查方式是发调查表,要求每位被调查人员只写一个你最关心的有关城市建设的问题,经统计整理,发现对环境保护问题提出的最多,有700人,同时作出相应的条形统计图,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共收回调查表__________张;(2)提道路交通问题的有__________人;(3)请你把这个条形统计图用扇形统计图表示出来.8.学校医务室对九年级学生的用眼习惯所作的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表中空缺的部分反映在图136052(表1)学生用眼习惯调查扇形统计图(图1)学生用眼习惯调查条形统计图(图2)(1)请把三个表中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2)请提出一个保护视力的口号(15个字以内).6.3 统计图的选择一、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清楚地反映事件的变化情况.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4.在如下图扇形统计图中,根据所给的已知数据,若要画成条形统计图,甲、乙、 丙三个条形对应的三个小长方形的高度比为_________.5.上图是某校初一学生到校方式的条形统计图, 根据图形可得出骑自行车人数点初一总人数_______%.二、解答题:(共40分)6.(5分)为了反映长江水位变化情况,你认为选择什么样的统计图比较好? 为什么?7.(8分)在一片果园中,有不同种类的果树.(1)为了反映某种果树的种值面积占整个果园中的面积百分比最多,你认为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统计图?(2)为了反映某种果树的种植面积的具体数目,你认为选择什么样的统计图? 512•100%13•100%25%丙甲乙汽车行车。
第六章 归纳推理第一节 归纳逻辑概述一、归纳推理及其特征归纳推理是以个别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知识为结论的推理(归纳推理就是根据一类事物包含的许多对象的共同情况,推出关于该类事物的一般性结论的推理。
2.特征:→(思维进程)从个别知识推出一般知 识的推理。
→(前提和结论所断定的知识范围),结论超出了前提所断定的范围。
→(前提与结论联系的性质)或然性关系(前提是结论的必要条件)3、作用:获得新知识的基础。
二、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关系区别:第一,结论所断定的知识范围不同。
第二,前提与结论之间联系的性质不同。
第三,逻辑错误不同(形式的谬误;非形式的谬误)联系:第一,演绎推理依赖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的大前提是由归纳推理提供的。
第二,归纳推理也要依赖演绎推理。
第二节 完全归纳推理与不完全归纳推理第二,某类中被考察对象的范围愈广,结论的可靠性程度也就愈高。
第三、注意搜集和考察可能出现相反事例的场合。
如果没有相反事例,结论的可靠性当然就高。
(二)科学归纳推理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城附近有个石灰岩洞,人们带牛马等高大牲畜通过岩洞从未发生问题。
但狗、猫、鼠等小动物走进洞里就倒地死去。
人们进一步通过研究得知:小动物之所以死去,是因为头部靠近地面;头部靠近地面之所以会死,是因为地面附近沉二氧化碳,缺乏氧气。
这样人们就懂得了:石灰岩洞缺氧的地面会造成头部离地较近的小动物死亡。
气象工作者经过长期观察发现,清晨有露水。
这天就是晴天,为什么有露水会是晴天呢?他们研究了露水形成与天气之间的关系。
在晴朗少云的夜间,地面热量散失很快,田野上的气温迅速下降。
温度一降低,空气含水汽的能力也减少了,大气底层的水汽就纷纷附在草上、树叶上,凝成细小的水珠,形成露水。
露水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天气条件,那就是大气比较稳定,风小,天空晴朗少云。
如果夜间满天是云,云层好像暖房的顶盖,具有保温的作用,近地面的气温不容易下降,露水很难出现。
夜间有了风的吹动,能使上下空气交流,增加近地面空气的温度,又能使水汽扩散,露水也难以形成。
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他们作出归纳概括:有露水时是晴天。
例2 王安石三难苏学士在冯梦龙编《警世通言》中,有一篇叫《王安石三难苏学士》,其中写的是王安石教训苏东坡的几个小故事。
故事中有这样的一则:有一天,苏东坡去看望宰相王安石,恰好王安石出去了。
苏东坡在王安石的书桌上看到了一首咏菊诗的草稿,才写了开头两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东坡心想:“西风”就是秋风,“黄归纳逻辑传统现代 概率推理统计推理简单枚举归纳推理 科学归纳推理花”就是菊花,菊花最能耐寒、耐久,敢与秋霜斗,怎么会被秋风吹落呢?说西风“吹落黄花满地金”是大错特错了。
这个平素恃才傲物、目中无人的翰林学土,也不管王安石是他的前辈和上级,提起笔来,续诗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王安石回来以后,看了这两句诗,心里很不满意。
他为了用事实教训一下苏东坡,就把苏东坡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苏东坡在黄州住了将近一年,到了九月重阳,这一天大风刚停,苏东坡邀请好友陈季常到后园赏菊。
只见菊花纷纷落瓣,满地铺金。
这时他想起给王安石续诗的往事,才知道原来是自己错了。
请读者从归纳推理的角度,说明苏东坡的续诗错在哪里?从归纳推理的角度来说,苏东坡的续诗存在着“轻率概括”的错误。
“轻率概括”是归纳推理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种逻辑错误。
“轻率概括”也叫“以偏概全”,是指只根据少数的个别事实,就推出一般性的结论,并且把这个结论看作是必然的、无可怀疑的论断。
苏东坡平时看到的菊花,都是只会枯萎,不会落瓣的,因此他就得出了“天下的菊花都是不会被秋风吹落的”这样一个一般性结论。
他用这个全称肯定判断来衡量王安石的咏菊诗,就认为王安石的诗写得不对。
等他在黄州住了将近一年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结论是错误的。
因为黄州这个地方的菊花,是会被秋风吹落的。
出现了这个反例,苏东坡通过简单枚举归纳法得出的一般性结论,也就不能成立了。
第三节穆勒五法一、求同法(契合法)科学史上找到虹产生的原因,用的就是求同法。
虹可以出现在不同的场合:夏季雨过天晴,常可以看到天际一条彩虹;飞泻的瀑布畔,在水星中常会出现虹;在河划船,木桨激起水花,也可以看到虹。
科学家经过研究,逐一排除了这些场合中不同的先行情况,终于发现了唯一共同的先行情况:阳光穿过水珠。
于是,推断说阳光穿过水珠是出现虹的原因。
在19世纪,人们对甲状腺肿大的病因还不清楚,后来医疗卫生部门多次组织人员对甲状腺肿大盛行的病区进行调查和比较研究,调查的材料表明:这些地区的人口、气候、风俗等情况虽然各不相同,然而有一个共同情况,即这些地区的土壤和水中缺碘,居民的食物和饮水也缺碘。
于是得出结论:缺碘是引起甲状腺肿大的原因。
(二)求同法的作用:(三)应用求同法应该注意的问题某甲晚上读书二小时,饮了几杯浓茶,结果整夜失眠;第二天又读书二小时,吸了许多香烟,又一夜无眠;第三天又读书二小时,喝了几杯咖啡,又失眠了。
其中共同的情况是读书二小时,但这是失眠的原因吗?人们寻找血吸虫病的原因时发现,居住在生长钉螺地区的人容易得血吸虫病,于是以为钉螺是患病的原因。
后来人们经过长期的研究才弄清楚,血吸虫是血吸虫病的真正原因,钉螺不过是血吸虫的寄体。
从前,迷信的人把陨石落地看成人要死亡的征兆,把慧星的出现看成发生战争的原因,这些都是由于在少数场合中出现的巧合而误认为它们之间有因果联系的典型事例。
二、求异法(差异法)在古代,有一个和尚房中有一罄,每天会自动发声,和尚感觉很奇怪,以为出了妖怪。
和尚有个朋友叫曹绍葵是个音乐家,得知此事后,就到和尚房中留心观察。
寺里吃饭时撞击大钟,大钟一响,罄就跟着响起来。
曹绍葵想了想,他开玩笑说:“我来帮你捉妖。
”曹绍葵找来一把锉,在罄锉了几处。
此后罄就不再自己发声了。
曹绍葵说:“你这罄和寺里的大钟的律相同,律相同则击彼此响,所以钟响则鸣,我把罄锉了几处,罄的律变化了,钟响罄就不再响了。
”和尚听后恍然大悟。
这里就是运用的求异法。
律相同是罄鸣的原因。
即:律相同则钟响罄鸣,律不同则钟响罄不鸣。
克朗宁打喷嚏的原因伦敦有个22 岁的青年叫克朗宁,他每天早晨5点半到下午7点,不停的打喷嚏。
每隔两秒钟就打1次,每天打18000次。
奇怪的是,7点以后,他的喷嚏自然停止。
医学家们既查不出原因,也没有办法让他停止打喷嚏。
但他们发现,把克朗宁放在漆黑的大衣柜内,他会停止打喷嚏。
由此,有人断定克朗宁对阳光过敏。
秋末冬初街道两旁的梧桐树开始落叶,但在高压水银灯下面的梧桐树叶却迟迟不落,即使在同一棵树上也有这样的情况。
这是为什么呢?人们很快想到这与高压水银灯照射有关。
蝙蝠之谜很久以前人们就发现,蝙蝠能在黑暗中翻飞自如而不会撞到障碍物上。
眼睛是视觉器官,所以许多人认为,这是由于蝙蝠的眼睛特别敏锐。
为了验证这种说法,有个科学家设计了一个实验:在一暗室中系上许多条纵横交错的钢丝,并在每条钢丝上系上一个铃。
将蝙蝠蒙上眼睛,放在这个暗室中飞行,蝙蝠仍能快速翻飞而没有撞在钢丝上。
然后,他又把蝙蝠的双耳塞住,结果蝙蝠飞行时到处碰壁;当把塞耳的东西取出后,蝙蝠又能快速飞行了。
实验证明,蝙蝠是用耳朵“看”的。
后来用测量超声波的仪器又发现,蝙蝠使用超声波定位。
在飞行期间,蝙蝠在喉内产生超声波,通过口或鼻孔发射出来,被食物或障碍物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被它们的耳朵接收,它们据此判定目标和距离。
有人每当坐长途汽车时他的胃就不舒服,不坐长途汽车胃就没事,因此他认为自己胃不舒服的原因是坐长途汽车。
后来他发现胃不舒服的原因是他每次乘长途汽车都吃很多话梅。
农作物高产的原因是复合的。
良好的天气条件、适当的管理、良种都是农作物高产的原因。
如果没有良好的大气条件,农作物就不可能高产。
但是,良好的大气条件仅仅是农作物高产的部分原因,而不是总的原因。
三、求同求异并用法达尔文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时,就是运用求同求异并用法得出了生物的形态构造与其生活条件有因果关系的结论。
达尔文观察到,不同类的生物生活在相同的环境里,常常具有相似的形态和构造。
如鲨鱼(鱼类)、鱼龙(爬行类)、海豚(哺乳类),生活环境相同,外貌相似。
……达尔文又观察到,同类生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常常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和构造。
如鼹鼠、狼、鲸、蝙蝠同属哺乳类,但生活条件不同,其形态构造也不相同。
……以差不多的成绩考入一所大学的学生,经过一年学习之后,出现了成绩差异。
经过调查,成绩好的,都是学习努力的;成绩差的,都是学习不够努力的。
经过比较,我们可以推断,学习刻苦努力是成绩好的原因。
四、共变法作用:制造测量仪器的依据。
美国在25个州统计了其他情况大致相同的100万人,每天吸烟1-9支的,平均减寿4.6岁;每天吸烟l0-19支的,平均减寿5.5岁;每天吸烟20-29支的,平均减寿6.2岁;每天吸烟40支以上的,平均减寿8.3岁。
因此得出的结论是吸烟是造成寿命缩短的原因。
(三)运用共变法时,应该注意问题两物体相互摩擦时间愈长,温度越高,因此,摩擦能生热;同样的气压下,温度上升,管内的水银柱随之升高,气温降低,水银柱随之下降,人们据此制成温度计。
天文学家们通过对1959年以来观察到的现象研究发现:在太阳活动加强、磁场发生扰动时两星期内大气环流便发生了改变。
通常是,当太阳活动加强时,大气环流的经向度加大,维持的时间增长,因此,冷空气的活动就显得频繁;反之,太阳活动减弱时,纬向环流加强,冷空气就不十分活跃了,由此得出结论:太阳活动的强弱是地球上气温升降的原因之一。
共变法是很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1846年海王星的发现就是应用了剩余法。
科学家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已经计算出当时已知的各个天体对天王星的影响,从而算出天王星的运行轨道。
但根据望远镜的观察,天王星的运行轨道与算出的轨道有些不同,在某些地方偏离了算出的轨道。
由此科学家推断,这个偏离现象是由于某个尚未发现的天体的引力引起的。
科学家算出了这个尚未发现的天体的位置,后来果然在这个位置上发现了这个天体——海王星。
居里夫人对镭的发现。
居里夫人已知纯铀发出的放射线的强度,并且已知一定量的沥青矿石所含纯铀的数量。
她观察到一定量的沥青矿石所发出的放射线要比它所含的纯铀所发出的射线强许多倍。
由此,她推出在沥青矿石中一定还含有别的放射性极强的元素。
氩气的发现19世纪时,科学家们从各种化合物中分离出来的氮,其密度总是相同的,可是大气中的氮却比从化合物中得到的氮多出了0.5%的重量。
于是,他们分析这多出来的重量一定有另外的原因。
后来,经过对大气的反复测定,终于证明空气中的氮气加重是由于存在着氩气。
科学家们在发现氩气的过程中使用的就是剩余法。
大气中的氮具有一定的重量,把跟氮的重量有关的情况逐一排除后,那么,剩余的重量是其余的物质——与氮结合的氩气带来的。